语文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659510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语文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语文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语文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语文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docx

《语文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docx

语文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

南昌十六中刘晟

考点热点指要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说明文的阅读,基点是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重点是学会搜集其中的信息,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从而整体理解感知文章。

难点是给概念下定义,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思考和拓展。

说明文的知识点有:

1、了解说明文的分类。

2、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3、理清说明的条理,明确说明的顺序。

4、掌握说明文的结构。

5、理解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6、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阅读考试越来越淡化文体,注重文章的整体阅读、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

着重于考查理解词句、把握大意、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筛选信息、探究内容、领会方法。

其中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受出题老师的青睐,这就要求大家能开阔视野,关注文章的价值取向。

典型例题分析

一、快速寻找说明对象

根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的不同,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的对象是某个具体事物。

事理说明文的对象是抽象事理,即事物的成因、规律及意义。

判断说明对象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以偏概全、以点代面。

如不少同学就把《日本平家蟹》、《万紫千红的花》这些事理说明文看成是事物说明文,认为说明对象是“平家蟹”、“花”,而实际上这两篇说明文是阐述事理,说明对象是“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花儿呈各种颜色的原因”。

如何快速准确寻找说明对象呢?

一是看标题,对内容。

根据标题快速推测说明对象,然后迅速浏览文章的内容,判断文章是介绍事物还是阐述事理,从而确定说明对象。

二是综合分析法,迅速概括层意,综合各层意思,然后推断出说明对象。

二、抓住事物的说明特征

特征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了解事物的特征可以首先从标题着眼。

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

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其次可以从材料入手。

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有的事物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词、关键句。

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更要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

例1.水葫芦之灾  

水葫芦学名凤眼蓝,别称水浮莲、假水仙等。

原产于南美委内瑞拉,后传播到世界上60多个国家。

水葫芦外表并不丑:

它浑身碧透,绿得醉人.簇簇紫花绽放若热带兰,花瓣上偶尔可见黄、蓝斑点,作为盆景置于庭院,不比荷花逊色。

它生命力旺盛,在15℃~40℃的气温下,只要置于水中便能疯狂繁殖开来。

每株分出多支匍匐茎,茎端再长新株,八九天翻一番,90天内可分出25万棵新株。

但养分低,猪吃了饿不死也不长膘。

自上世纪60年代,水葫芦在国外已经声名狼藉,到处遭到斩杀。

孟加拉人将引自德国的水葫芦称“德国恶草”。

南非的引自美国佛罗里达,人称“佛罗里达恶魔”。

斯里兰卡的引自日本,被骂作“日本烦恼”。

印度则称它为“紫色恶魔”。

水葫芦在各地抢占水面,影响航运.窒息鱼类,危害健康。

泰国湄南河一发洪汛,一座座盘根错节的水葫芦“岛屿”浮游而下,猛冲桥洞,直接威胁首都曼谷的安全。

维多利亚湖是非洲第一大湖,20世纪80年代水葫芦泛滥成灾,覆满湾口。

一些船只夜泊开阔水面,夜间起风,一早起来就开不动了,四周被几万平方米的水葫芦团团包围,许多航线瘫痪。

未经处理的各种废水排入湖中,湖水富营养化,水葫芦疯长成半人高的“森林”,致使鱼类死亡,湖水发臭。

当地水产锐减,渔民失业。

人们生活用水也发生困难,用湖水洗澡还会导致皮肤瘙痒。

深受水葫芦之害的各地都已向它宣战。

南亚各国采用人工捞取、火焰喷射、药剂喷杀、炸药爆破等手段加以销毁,可是过了三个月它依旧欣欣向荣。

维多利亚湖畔人们采用生物防治法,在湖区放养吃水葫芦的象鼻虫,但以繁衍100亿只象鼻虫计算,起码也要日夜不停吃上20年,才能吃光水葫芦。

象鼻虫吃水葫芦还可能酿成更严重的虫灾。

上世纪60年代.我国曾将水葫芦当作度荒青饲料引入,后泛滥成灾,以闽台粤为甚。

福建的水葫芦覆盖面积达300平方千米,盘踞了全省四分之一的湖塘库沟水域。

目前,福建已打响了专项整治水葫芦的战役。

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水葫芦,竟然酿成了当今最大的绿色污染,这可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啊!

1.根据一、二两段内容,概括水葫芦的三个特点。

(每点不超过3个字)

答:

外表美、繁殖快、养分低。

2.人们为什么用“恶魔”一类的词称呼水葫芦?

答:

水葫芦影响航运,窒息鱼类,危害健康,销毁难,难以根治。

解析:

第一题很明显是概括“水葫芦”的特点,从文中找出点明特点的关键词“水葫芦外表并不丑”、“疯狂繁殖”、“养分低”等词就可进行概括。

第二题看上去是理解词义,实际上还是找有关反映“水葫芦”特点的词语。

例2.

①鼻行动物栖息于南太平洋的一群古岛——哈伊艾爱群岛上。

这片群岛是由瑞典人谕姆维斯特于194l年发现的。

谕姆维斯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日本军队的战俘收容所里逃脱出来,漂泊到这片群岛当中的哈伊达太菲岛上。

这是一个南北长32km,东西宽16km的小岛,岛上有一座高为1752m的活火山。

这个面积为1690km2的群岛,有大小二十多个岛屿、遍生热带植物,分布着固有的特异生物群落。

岛上曾有土著居民七百多人。

居民们称这群岛为“太古之岛”,群岛被发观后,人们在岛上建立了哈伊艾爱达尔文研究所,国际生物考察团住在那里考查鼻行动物。

他们在那里获得了大量的鼻行动物生态观察资科和记录。

鼻行动物的发现及其科研成果,轰动了国际动物学界,动物学家一致认为这是20世纪动物学领域里的重大发现。

②鼻行动物是胎生哺乳动物,共有14科189种,它们拥有一个很大的家族,在动物进化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它们的祖先很可能是食虫类动物,在特殊地理环境下,走了一条超进化的道路。

③鼻行动物的最大特征是      。

有的只有1个奇怪的鼻子,有的有4个鼻子或更多的鼻子。

它们的鼻子千姿百态,有的像根柱子,有的像个喇叭,有的像只蜗牛。

其鼻子也有多种功能,不但可用鼻子爬行、跳跃,甚至能用鼻子捕捉虫子;鼻子在它们的生活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

动物学家给它们的鼻子起个名字叫“鼻子步行器官”,简称“鼻器”。

所谓“鼻器”,只是一种功能性概念,而不是形态学上的概念。

它们的鼻子决不可与象、猪或其他动物的鼻子同日而语。

④鼻行动物的另一个特征是      。

它们的四肢作为移动器官,早已失去了其本来功能,其四肢功能已由鼻子取而代之。

鼻行动物的后腿有的退化成两条短小的赘物,有的干脆就没有后腿,前腿作为一种把握器官,依然存在,但很少使用。

⑤鼻行动物的第三个特征是。

皮毛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的身上长有硬鳞。

它们的皮毛很细,有光泽,很漂亮。

足尖、耳朵、头部、鼻端一般都没有毛。

⑥鼻行动物第四个特征是。

有的尾巴比身体还长,能用尾巴套取食物;有的尾巴带有毒钩,能致敌于死地。

⑦鼻行动物的繁殖力不太强。

一般一胎只怀一个崽,妊娠期为7个月到1年,很少一胎多崽:

由于它们栖息的群岛天敌较少,因而存活率较高。

⑧令人遗憾的是,某大国于1957年在南太平洋上举行了一次秘密的大型核武器试验,强大的冲击波致使哈伊艾爱群岛骤然下沉,被海水吞没,岛上包括鼻行动物在内的所有生物一起毁于一“弹”。

从1941年发现到1957年毁灭,鼻行动物展现在人类眼前的时间仅有屈指可数的16年,实在太可惜。

它们连一个活标本也未曾留下来,就这样销声匿迹了,人类再也找不到它们了。

1.给本文加一个能反映说明对象特征的标题:

奇特的鼻行动物(或:

销声匿迹的鼻行动物)。

2.根据③④⑤⑥段把文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出来。

A.鼻行动物最大的特征是:

鼻子极为特殊。

B.鼻行动物另一个特征是:

四肢逐渐退化。

C.鼻行动物的第三个特征是大部分体表有毛。

D.鼻行动物第四个特征是尾巴也比较发达。

解析:

该题全面地分析了鼻行动物的特征。

这几句话分别是每段的中心句,我们从概括段意入手,很快就能将特征找到。

三、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根据说明的内容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作诠释、打比方,考试时着眼于了解说明方法的深入分析,答题时,还是要善于把握该句话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举例子:

通过具体的、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说明事物,使被说明事物具体化、形象化,给人具体、充实、可感的印象。

常出现的关键词:

如、比如、例如。

2、列数字:

运用数字来说明事物,从数量上给人以具体、准确的印象。

句子中一定会出现数据。

3、分类别:

根据事物属性,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类,使纲目清晰,条理分明,使人们清楚、全面地认识事物。

语言标志如:

有……几类。

4、作比较:

通过与另一个或几个事物比较来说明事物,使本来难以理解或难以说清楚的事物变得通俗易懂,特征突出,印象深刻。

句中的关键词有:

与……相比、……是……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大似……。

5、下定义:

以简要的语言对事物本质加以概括来说明事物,指出事物的性质特点,使之与别的事物区别开来,使人们直接地、迅速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语言特点:

……是……,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外延要相等。

6、作诠释:

通过不同方面的阐发,引申对事物进行说明,阐释事物的某些特点,使人们对事物了解得更全面、更深刻。

比下定义灵活,不要求完整的揭示事物的全部本质特征。

7、打比方:

运用比喻说明事物,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使说明生动、形象。

语言标志:

好像、好似。

8、画图表:

以图表的形式来说明或补充说明事物,辅助文章中的文字说明,产生简要、明了的效果。

常常用具体图形来显示。

9、摹状貌:

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

句子一定是采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

10、引用:

引用资料来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明的可信性、生动性、趣味性。

它是引用修辞方法在说明文中的具体运用。

分析说明方法时,首先要分清类型,其次要分清主次,以便更好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在分析说明方法时,要注意与修辞方法的区分,两者有明显的差异。

如,比喻在记叙文中,是为了把人物和事件表现得更形象、更生动,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楚地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

例1.分析下面的表格内容,把表格传达的主要信息补写完整。

世界城市化进程:

拥有8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数量。

1975年

1995年

2015年

全世界

11

23

36

发达国家(地区)

6

6

6

发展中国家

5

17

30

1995年全世界拥有8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数量,由1975年的11个发展到23个,其中增加的12个全都来自发展中国家。

预计到2015年,8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将发展到36个,增加的数量仍全部来自发展中国家。

由此可见,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扮演了主要角色”或“起决定性作用”。

解析:

这是近年中考中出现的新题型。

首先要能看懂图表,这是通过直观的数字来揭示现象,反映现象。

在分析时既要分析外在的数字关系,概括出外在的现象,又要点出图表的现实意义或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该图表有三项内容:

全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数量,根据题干的提示,第一问要求分析全世界8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数量递增的情况,将图表中的数据直接写出来即可,第二问即根据分析推导出结论。

例2.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遗传”下定义。

1遗传是一种生物自身繁殖过程

2这种繁殖将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进行

3在这过程中,生物将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

4这种繁殖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是亲代相似的复本

遗传:

生物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一种自身繁殖过程。

解析:

该题的难点在于如何确定语序的先后次序。

下定义的一般格式是:

被定义者特征+被定义者所属范围。

根据句意的先后和下定义的格式,句子的语序应该是:

②③④①,然后对句子进行整合,力求精确和严密。

例3.万园之园——圆明园

①圆明园地处永定河冲积扇的边缘。

明清时这一带清泉涌溢,湖沼密布,被称为“海淀”。

圆明园最初是清朝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①的宅园,后经不断地扩建与重修,总面积达到了5000余亩,成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

②圆明园是我国历史上最光辉的园林艺术杰作。

它继承我国3000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借鉴了欧洲园林的建筑形式,融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为一体。

其影响使得当时的英法等国一度产生了中国园林热。

在欧洲,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和“一切造园艺术之典范”。

③圆明园集叠山理水手法之大成。

圆明园的水面,大的如福海宽达600余米,正所谓“蓬岛瑶台福海中,往来只借舟相通”;小的宽度均在四五十至百米之间,“跨水为小桥垂虹宛在,片云帆影,何必更羡吴江”。

环曲潆流的河道把这些大小水面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构成全园的脉络和纽带,提供了舟行游览和水路供应的方便。

由此不难想像当年翠荷接天,龙舟泛彩,歌声荡漾的图画。

叠石而成的假山,聚土而成的岗、阜、岛、桥、堤散布于园内,约占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

它们与水系相结合,把全园划分为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近百处的自然空间。

每个空间都经过精细的艺术加工,既表现了人为的写意又保持着野趣的风韵,其本身就是烟水迷离的江南水乡的精炼再现,有道是“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

圆明园虽是千顷之园,但气势浑然一体,韵味隽永。

④可惜,圆明园经英法联军的洗劫和八国联军的焚掠,其胜景已荡然无存。

作者在文中引用“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意在说明什么?

答:

圆明园(每个空间)是江南水乡的精炼再现。

解析:

分析所引用诗句的作用,应该先在文中找到该句话,发现它在的第三自然段段尾,根据诗句的意思,发现“其本身就是烟水迷离的江南水乡的精炼再现”与此有关,而“其”在文中指“圆明园”。

例4.人左右手的奥秘 

在动物身上,虽然没有什么明确的手脚分工,但据观察,它们使用左前肢和右前肢的概率基本上是相等的,无论是低等动物还是灵长类动物均无例外。

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虽有着灵巧的双手,左手与右手的使用概率却极不相同,大多数人习惯于使用右手,而习惯使用左手的人仅占世界人口的6%~12%,为何比例如此悬殊呢?

  有人试图从左右脑的不同功能,即做与想的密切关系,以及心脏的位置等角度来解释大多数人为什么都习惯用右手这一问题,然而,并未获得圆满的答案。

  最近,瑞士科学家依尔文博士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说。

他认为在远古时代,人类祖先中习惯使用左手和习惯使用右手的人数基本均等,只是由于还不认识周围的植物,而误食其中有毒的部分,习惯使用左手的人对植物毒素的耐受力弱,最终因植物毒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影响而导致难以继续生存,习惯使用右手的人以其顽强的耐受力而最终在自然界中获得了生存能力,并代代相传,使得习惯使用右手的人成为当今世界上的绝大多数。

  美国科学家彼得•欧文也通过实验证实了依尔文的假说。

他挑选了88名实验对象,其中12名是左撇子。

他对这些实验对象用了神经镇静药物后,通过脑照相及脑电图发现:

左撇子大脑的反应变化与右撇子有极大的不同,几乎所有的左撇子都表现出极强烈的大脑反应,有的出现了神经迟滞和学习功能紊乱的症状,有的甚至看上去像正在发作癫痫病的患者。

  如果同意依尔文的假说,那么,左撇子少就成了人类历史初期自然淘汰的结果,左撇子实际上是人类中的弱者。

  然而,事实却与依尔文的假说推论出的结论有很大的出入。

我们生活中的左撇子大多是一些聪颖智慧、才思敏捷的人,特别是在一些需要想象力和空间距离感的职业中,左撇子往往都是优秀的人才。

据调查,美国一所建筑学院29%的教授都是左撇子,而且准备应考博士或硕士学位的优秀学生中,左撇子占23%。

不仅如此,世界上最佳网球手的前四名中有三名是左撇子,而乒乓球队、羽毛球队、击剑队中的左撇子选手也相当多。

  现代解剖学给了我们如下的解释:

人的大脑左右半球各有分工。

大脑左半球主要负责推理、逻辑和语言;而大脑右半球则注重几何形状的感觉,负责感情、想象力和空间距离,具有直接对视觉信号进行判断的功能。

因此,从“看东西”的大脑到进行动作,右撇子走的是“大脑右半球—大脑左半球—右手”的神经反应路线。

而左撇子走的是“大脑右半球—左手”的路线,左撇子比右撇子在动作敏捷性方面占有优势。

据此观点,左撇子又是生活中的强者。

  那么,以上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究竟谁是谁非?

左右手真正的奥秘何在?

这需要进一步探索、比较和分析,才能得到圆满的答案。

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列举其中的两种,并结合实例分析它们的作用。

列数字:

如,使用左手的人仅占世界人口的6%~12%,准确地说明使用左手的人是人类中的少数;作比较:

如,把两种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说明人左右手的奥秘到底是什么,还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索;举例子:

如,美国一所建筑学院的教授和应考博士硕士的优秀学生中,左撇子的人占很大的比例,具体说明左撇子的人在需要想象力和空间距离感的职业中往往是优秀的人才。

解析:

分析说明方法一定要熟悉各种说明方法的具体内容和方法特征。

找到了说明方法,接着就找句中的说明对象,然后从说明对象的特征入手去分析它的作用。

四、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常见说明顺序有:

1、时间顺序:

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

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2、空间顺序:

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近到远等依次进行说明。

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3、逻辑顺序:

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由深入浅、由具体到抽象。

五、掌握说明的结构

分析说明文的结构是有规律可寻的,说明文的总体结构是“总—分—总”,有时会省略其中的一部分,或“总—分”,或“分—总”。

说明文的结构常常与说明文的顺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握住了说明顺序,说明的结构也就能较好地把握住。

例1.分别写出下列各文段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1)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空间顺序)

(2)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

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子木板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春秋末期,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

这种书叫做帛书……(时间顺序)

(3)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

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

有134.56亿吨氯化钠;有63.7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  (逻辑顺序)

解析:

找到表明顺序的关键词,通过语言标志就能较快地找到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的标志:

表空间方位的词,如“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等。

时间顺序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年月日的时间,“起先”、“后来”等词。

逻辑顺序是表逻辑事理关系的词,如“主次”、“因果”等关系。

例2.

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②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③唐朝的张嘉贞说它:

“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④这座桥的特点是:

(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⑤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⑥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⑦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本文段的结构方式是总分总。

2.请用“//”给本文段分层,并概括层意。

①②③//④⑤//⑥⑦;第一层:

总说赵州桥的外形和设计施工的特点;第二层:

从四个方面具体说明赵州桥的特点;第三层:

总括赵州桥的技术水平和不朽价值。

解析:

说明文的总体结构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①引出说明对象;②阐述说明对象;③总结说明对象。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形式。

先弄清关系,然后逐一对照,把具体的层次理清。

例3.①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

秋冬时节,当低层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低层大气中出现的水汽凝结物悬浮在空中,并使能见度的水平距离小于1千米,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称为雾。

②雾是怎样形成的呢?

原来,空气中能容纳一定量的水汽,气温愈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越多,反之越少。

白天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到了夜晚,地面热量的散失,使地面温度下降,同时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

③大雾天气对交通影响很大。

在大雾天气,飞机不能起飞和着陆,汽车、船舶等也因能见度低,而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雾对农业生产也有一定的危害。

如果连续数天大雾,将使农作物缺乏光照,进而影响生长,诱发病害。

如小麦抽穗时遇上连续3天以上的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

雾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

据测定,雾滴中含有的对人体有害的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

人们如果在雾中活动,就会吸入雾中的这些有害物质,从而可能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诸多疾病。

④既然雾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它呢?

⑤针对雾形成的过程,我们可以进行人工消雾。

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内的雾滴以提高能见度的方法。

一般采用三种方法:

一是加热法。

对小范围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

二是吸湿法。

播散盐、尿素等吸湿物质颗粒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使雾滴在凝结核上凝结成大水滴形成降雨或降雪,从而达到消除的目的。

三是人工扰动混合法。

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促使雾滴蒸发消失。

2002年12月,陕西就曾通过播散液态二氧化碳来改变雾的存在形式,使其变成雪后降落。

经过现场勘察,在第一次作业20分钟后,距离作业下风方1.2千米处开始降雪,降雪时间持续约3小时。

降雪后有效区域内能见度由原来的不到20米增加到300米。

请认真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的思路。

什么是雾—→大雾成因—→大雾危害—→人工消雾方法。

解析:

文章的思路与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抓住①②③④段的首句,文章的思路就清楚了。

六、阐述说明的内容

要真正读懂文章,我们就要有一种“语言转化力”,即“阐述能力”。

这种阐述能力有三个关键点。

一是“具体内容能加以概括”,即能将文字量大的句子、段、篇的要点最简洁地加以提取,既要全面、准确,又要简洁、简练。

二是“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述”,即能对文中抽象概念作出具体的解释、阐明,利用具体的材料或经验作出解释。

三是“含蓄的语句能加以解说”。

不仅要能理解它的显性信息,更要理解它的隐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