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658082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69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docx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docx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

内容提要:

新课程改革最终需要课堂教学来落实。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直面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课堂的冲击,正确地把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在研究和实践中不断地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本文阐述的就是我们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

文章首先概述了“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这一课题的提出、界定和价值分析;接着阐述了我们在进行“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课题研究中的实践和成果。

其中包括我校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调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校本教研活动、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成功的课堂教学案例举隅,文章最后谈了我们在进行本课题的研究中产生的再思考。

关键词: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正文:

导语

新课程改革最终需要课堂教学来落实。

所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带给课堂教学的冲击也越来越大。

作为身处课改第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直面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冲击,积极投身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在研究和实践中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不断优化自身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最终实现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目标。

概述

一、问题的提出

2005年3月份,我校教科室、教务处组织有关人员对我校的数学教师进行了随堂听课。

在听课中我们发现:

我校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问题一:

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运用浮于表面,课堂上还缺乏必要的运用现代教学理论进行教学的实践技能。

问题二:

课堂教学还囿于传统的做法,教师没能大胆地放开手脚来从学生的学习能力上进行课堂教学的灵活指导,教学过于注重预设的教学程序,使学生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教而开展学的活动,冲淡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问题三: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细节研究过少,不善于于挖掘和利用课堂生成性的教学资源。

……

我校作为一所省示范小学,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曾多次承担上级教育部门布置的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的新课程教研任务。

但时至今日,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竟还会有那么多的问题?

我们感到了莫大的压力。

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现状,我们提出了“优化小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优化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改善的过程。

一个好教师一定是一位反思性的教学实践者,一堂好课也必定是在反思中经过不断优化才成熟的。

只有在实践中探讨,在反思中改进,才能使课堂教学有真正体现新的教育理念的可能,才能帮助教师省察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进而从理论层面上来思考和研讨课堂教学最优化策略。

所以,我们认为本课题的研究应该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入手,让我们的教师对自身的数学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不断的反思、改进与优化,从而探索和总结出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并以此来指导以后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分析

我们认为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实践意义:

1、开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是教师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各项目标的可靠保证。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环节是课堂教学。

如果离开了课堂教学,离开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那么新课程改革将是一句空话。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是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研究,其直接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研究的问题来自于课堂,研究的行为发生在课堂,研究的结果也必须落实到课堂。

所以我们认为开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是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各项目标的可靠保证。

2、开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能彻底解决教师教学与科研“两张皮”的问题。

当前,教师的课题研究存在着一种教学和科研相分离的“两张皮”现象。

有些教师甚至认为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科研是专家们的事情。

因此产生的一系列弊端就是:

教师丧失了教学研究的主动性,一些先进的理论未能转化为教学实践,一些好的经验未能及时地进行提炼和总结,因而就严重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阻碍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所以,让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置身到课堂教学实践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整体和谐发展,能彻底解决教师教学与科研“两张皮”的问题。

3、开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能够有效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推进我校的新课程改革。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是从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入手,探索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适合我们广大教师实际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最优化策略的研究。

因此,开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将有效地提高我校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校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实践

一、进行“我校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

要优化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必须要了解我们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明白其中的问题症结所在。

所以,我们首先对我校18位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情况进行了专门的问卷调查。

1、调查目的:

了解我校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情况,弄清我校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症结所在。

2、调查对象:

我校1——6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3、调查方法:

不具名问卷调查。

4、问卷设计:

老师们:

为了加快我校的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特作如下调查。

您的回答只是反映一种实际情况,无所谓对错,请您配合我们实事求是地完成本问卷。

(填写的方法是:

在每题选择中,必须选中一个答案,并在括号内填上序号,请不要漏填,也不要在一组中选两个。

⑴对数学教材的使用,您的做法是怎样的?

( )

A:

经常重组   B:

有时重组      C:

原封不动使用 

⑵在数学教学中,您是否能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运用迁移类推的教学方法构建出新知识。

(  )

A:

能      B:

有时能  C:

不能

⑶在数学课上,您是否能注重让学生经历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 )

A、经常注重   B、有时注重   C、没有注重

⑷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您在教学中是否能做到分层教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 )

   A:

能     B:

有时能   C:

不能

⑸您的课堂练习设计的是否具有层次性:

( )

A:

 有   B:

有时有    C:

没有  

⑹进行教学活动时,学生对你的课不感兴趣了,你是怎样做的?

( )

A:

继续讲自己的 B:

及时反思调整 C:

与学生产生对立 

 5、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报告共发放调查问卷18份,回收问卷18份,回收率100%。

18位教师对问卷设计的问题回答结果统计如下:

题号

选项

人数

百分比

A

4

22.2%

B

14

77.8%

C

0

0%

A

8

44.4%

B

10

55.6%

C

0

0%

A

9

50%

B

8

44.4%

C

1

5.6%

A

3

16.7%

B

15

83.3%

C

0

0%

A

11

61.1%

B

7

38.9%

C

0

0%

A

1

5.6%

B

17

94.4%

C

0

0%

6、调查结果分析:

我们对问卷设计的六个问题的调查结果逐项分析如下:

第一题:

调查结果说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灵活处理教材”或者说“创造性使用教材”已经为我校的数学教师们所认同。

但是“只有22.2%的教师能经常重组教材,77.8%的教师有时能重组教材”的调查结果同时也说明:

我们的一些数学教师还没有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转化为自身自觉的教学行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还没有做到最大限度地依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自如地对教材进行整合、重组、修改和补充。

第二题:

调查结果说明:

我校的数学教师已经明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但“有55.6%的教师不能在数学教学中经常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运用迁移类推的教学方法构建出新知识。

”的调查结果同时也说明:

我们有相当一部分数学教师对整个小学数学新课程体系的知识结构还缺乏清楚的认识,对整个教材各个知识的链接点还不够清楚,所以也就无法在课堂上做到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运用迁移类推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学习。

第三题:

调查结果显示:

我校有50%的数学教师能经常性地在课堂中注重让学生经历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有44.4%的数学教师已经有意识的开始注重让学生体验,有一名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不能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验。

这说明我校的数学教师已经认识到在数学课堂上,应该让学生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有不少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已经做到了这一点,但也有部分数学教师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将认识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

第四、第五题:

调查结果表明:

我校的数学教师都已经意识到在课堂中应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但是,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课堂中分层次教学难度很大,所以我校只有16.7%的数学教师能做到分层次教学,有83.3%的数学教师只能有时做到分层次教学。

同样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上,只有61.1%的教师能够使练习具有层次性,有38.9%的教师只能有时做到有层次的练习。

第六题:

“进行教学活动时,学生对你的课不感兴趣了,你是怎样做的?

”我校有94.4%的数学教师都能根据情况及时反思调整,可见“以学定教”的新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有一名数学教师选择了“继续讲自己的”,说明虽然教师已经具有了“以学定教”新课程理念,但是具体的教学行为却仍然与思想认识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综合上述分析结果,我们认为:

作为一所省示范小学的教师,在经历了数年的新课程改革的洗礼后,我校的数学老师虽然已经理解和掌握了很多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但在课堂上,他们却并不能把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也正是当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教师的教学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所在。

基于这次调查,我们感到:

要想解决当前我校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关键就是要让我们的教师将已经具备的先进教学理念转化为实际的课堂教学行为。

二、开展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目的的校本教研活动

英国学者斯滕豪斯曾经这样说:

“教育科学的理想是每一个课堂都是实验室,每一名教师都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

”所以,为了尽快让我们的教师将已经具备的先进教学理念转化为实际的课堂教学行为,从而优化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目的的校本教研活动。

1、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目的的校本教研活动的操作流程

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目的的校本教研活动的操作流程图如下:

2、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目的的校本教研活动的操作流程说明及举隅

下面我们就以我们曾经开展过的一次以“《万以内数的读法》教学”为研究内容的校本教研活动(以下称《万以内数的读法》教研案例)为例阐释“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校本教研活动的流程与操作:

⑴:

初次实践

本环节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校本教研活动的起始环节,它主要通过教师的自主研究、自主实践等方法展开的。

其操作过程如下:

首先,承担上教研课任务的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材,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大胆地进行“增、删、换”等技术处理,把教材处理成学材,把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然后备好试教课进行试教。

《万以内数的读法》教研案例中这一环节的情况是这样的:

承担上教研课任务的教师通过个体研究认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程序严谨”、“提问精细恰当”、“采用多种媒体”、“板书精当美观”、“过渡语言周密设计”、“时间控制恰到好处”。

因此,教学(片断)这样展开:

第一层次——读中间、末尾都没有0的数

师:

(出示657)这是几位数?

最高位是什么位?

百位是几?

怎么读?

十位、个位呢?

(生齐读师板书:

六百五十七)

师:

(出示3812)这是几位数?

最高位是什么位?

怎样读?

(生读师板书:

三千八百一十二)

师生小结:

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师贴上读数方法,生齐读。

练一练:

读数2343257

第二层次——读中间有0的数

师:

(出示703和5006)这两个数中间都有哪个数字?

最高位是什么位?

怎么读?

(生试读师板书:

七百零三五千零六)

师生小结:

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练一练:

读数203400530782506

第三层次——读末尾有0的数

师:

(出示400和8000)这两个数的0在什么位置?

(生试读师板书:

四百八千)

师生小结:

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练一练:

读数20030045003750

第四层次——读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

师:

(出示3040)这个数什么位置有0?

中间的0怎样读?

末尾的0呢?

谁能试着读一读?

(学生试读后师板书:

三千零四十)

练一练:

读数40506080

(师生小结万以内数的读数方法,阅读课本,齐读结语。

从以上教学实录中可以看出:

教师精心设计了读数的教学过程,牵着学生按照课前精心制定的程序进行了教学。

⑵初次反思改进与第二次实践

在这一环节中,承担上教研课任务的教师所在的年级组在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在听完试教课的当天进行评课,对试教课进行理性的分析,从而给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以促进和反思,同时也促使承担上教研课任务的教师对自身的教学产生新的观点和思考,进而在个体反思的基础上备好发展课并进行第二次教学实践。

《万以内数的读法》教研案例中的这一环节的情况是这样的:

在年级组评课中,听课的教师指出:

试教课中教师把学生的认知起点假想为零,教学只是教师从成人的视野来预设数学学习过程,把学生当作了被动的接受者;这种小步子“乒乓式”问答,看上去进程流畅,学生答错率很低,但这恰恰掩盖了学习的本来面目。

因为课堂不是舞台,学生不是道具,教案不是剧本,教学不是表演。

年级组教师的评课促使承担上教研课任务的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进行了第一次反思,渐渐地,这位教师认识到:

数学教师应该把抽象的数学教得富有趣味,应该在数学课堂上有全面的目标追求。

所以应该把一堂数学课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分为三个层次,即教学既要有知识技能方面的序列发展要求,也要有思维能力方面的序列发展要求,还要有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要求。

所以在课堂教学形式方面应该让所有的学生活动起来。

因此,课堂上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游戏和比赛中学习数学,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

在上述反思的基础上,该教师又以“教学目标具体而有层次”、“教学手段多样化现代化”、“教学形式以小组学习为主”、“教学过程以游戏比赛为主”为追求目标第二次设计了《万以内数的读法》的教学并进行了第二次实践,即发展课的教学。

具体的教学(片断)是这样的:

1、“数位排队”游戏。

指名5个同学上台,从老师手中各抽取一张写着“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卡片,再按数位顺序排成一队。

2、“数字站队”游戏。

师出示四张数字卡片(分别写着6、6、0、0),指名四位同学上台,发给每人一张数字卡片。

提出:

请按要求站成一个四位数,看谁站得又对又快!

要求分别是:

(1)末尾有两个0的数;

(2)中间有两个0的数;(3)中间和末尾各有一个0的数。

每站一个数,下面同学共同评判,齐读这个数。

(游戏结束时评选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

3、“击鼓传花”游戏。

请一位同学上台作小助手,背朝学生击鼓。

鼓声一响就开始传花,鼓声一停,花在谁手中,谁就上台到题盒里摸一道题。

答对就能得到一面小红旗;如果一下子想不出来,也可请好朋友帮忙。

(题盒中有写着一些数和问题的卡片)

应该说发展课的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个性鲜明的特征:

由于大量采用了小组学习,制作了形象逼真的投影片和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采用了大量的故事、比赛、游戏,因此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情绪十分高涨。

⑶第二次反思改进与第三次实践

在这一环节中,学科组长组织所有数学教师听发展课,并对发展课进行复课评课。

在大家复课评课的基础上,承担上教研课任务的教师再次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媒体等方面进行反思,然后在反思的基础上备好完善课并进行第三次实践。

《万以内数的读法》教研案例中的这一环节的情况是这样的:

学科组教师在复课评课中指出:

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积极性并不是教学目的,数学课堂应有更高的要求。

在发展课上,虽然学生开开心心,热热闹闹,但这只是表面上的“繁荣”,因为只是少数学生在进行游戏,多数学生只是“旁观者”;只是看得起劲,没有真正参与;只是外在形式上的活跃,数学思维的含量并不高。

学科组教师在复课评课中的意见促使承担上教研课任务的教师再次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该教师再一次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地修改,并进行第三次教学实践,即完善课的教学。

具体的教学(片断)是这样的:

师:

我们在一年级时学过读数。

老师写一些数,看谁能把它们正确读出来。

(师在黑板上随机写:

下125740100)

生:

(踊跃举手读数)

师:

大家读得很好。

在读这些数时,你是按怎样的方法来读的?

生1:

前面三个数先读十位上的数,100先读百位,后面不读。

生2:

我是从左边往右边读的。

生3:

我认为应从高位读起。

生4:

我发现,40和100这两个数的0都不读。

师:

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

今天老师又带来了几个更大一些的数,你们能读吗?

(出示写在卡片上的各数:

567831270490056007000)

师:

大家先试着读一读这些数,有不会的可以商量商量。

生:

(自主读数,小组讨论。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数,你能根据这些数目的特点把它们分分类吗?

生5:

我是这样分的。

(边说边到黑板上把数分成两堆:

567704600;831290057000)左边三个是百位数,右边三个是千位数。

生6:

我认为应该叫“三位数”而不是“百位数”,应该是“四位数”而不叫“千位数”。

师:

说得有道理。

三位数就是最高位是百位的数,四位数就是最高位是千位的数。

生7:

还可以这样分。

(边说边上前把黑板上的数重新分成两堆:

5678312;70490056007000)左边两个数的数字都没有0,右边的都有0。

生8:

我把它们分成了三类。

(到前面摆数成三堆:

5678312;6007000;7049005)

师:

大家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非常好。

那么,你觉得哪一类数容易读一些?

哪一类数比较难读?

生9:

我觉得600和7000这两个数最好读,只要看6在百位上就读“六百”,7在千位上就读“七千”。

生10:

我觉得最难读的是567和8312,像8312要读成“八千三百一十二”,要读很长时间。

(同学们都笑了起来,老师也笑了。

应该说在完善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已经真正把数学课堂打造成了学生发展的天地,数学学习的过程也真正变成了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

⑷课后反思,撰写随笔

这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校本教研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也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承担上教研课任务的教师要仔细地回顾整一次校本教研活动的所得所失,并撰写出教学随笔。

在《万以内数的读法》教研案例中,承担上教研课任务的教师写下了这样的随笔:

三次教学同样的教学内容,我有很多感想。

我清醒地认识到,对一个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万以内的数”的知识绝不是一张白纸。

因此,教学的出发点不能仅仅照搬教材、教参和教案,不能忽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基础。

完善课的教学,我从百以内数的读法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旧知和生活基础,重组学习材料,把例题中各种特点的数一次出现,放手让学生观察、比较、分类,并发挥作为差异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试读、讨论、交流,互相分享学习体会。

这里特别有趣的是,在教材里和我们老师的想象中,最难读的数应该是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但学生可不这么认为,他们反而认为数字中没有0的最不容易读,因为“要读好长时间”。

这是我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我没有把预设的思路强加给学生,而是肯定了学生的读数体验。

在教学与反思中,渐渐地,我开始明白,数学课堂是在价值引导下自主建构的过程,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具体说:

真实的课堂摈弃演练和作假。

华东师大课程研究中心教授吴刚平教授说“真实的教学情景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和不确定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呈现出来,不是为了观赏。

”真实的课堂应该面对学生现实的认知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真实的课堂不能无视学生的学习基础,把学生当作白纸和容器,随意刻画和灌输;真实的课堂不能死抱着教案,一问一答,牵者学生鼻子走,不敢越雷池半步;真实的课堂更不能课前操练,课中表演,少数参与,多数旁观。

有效的课堂追求简单和实用。

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先生在谈到数学课程改革时说:

“应该让学生学简单的数学,学有趣的数学,学鲜活的数学。

”虽然数学的表达方式是形式化的,但我们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数学应该是作为“教育形态”的数学而不是“学术形态”的数学,应该把“冰冷的美丽”转化为“火热的思考”。

具体说就是让学生用简单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不只是“烧中段”;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鲜活的数学,而不是人为编造、纸上谈兵,不是只动口不动手、只计算不应用,不是学习陈腐僵化的数学。

互动的课堂讲求对话和共享。

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是学生年长的伙伴和真诚的朋友。

好的数学老师应该善于营造一种生动的数学情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

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所进行的“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

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同时,学生的见解和来自学生的生活经验直接或间接地作为个人独特的精神展示在教师面前。

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

生成的课堂需要耐心和智慧。

课堂之所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

追求生命的意义应成为数学教学的起点和归宿。

尽管如此,我仍觉得,教学设计依然是十分重要的。

曾有人错误地认为,既然课堂是生成的,课程改革后应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

孰不知,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

在生成性的课堂上需要老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需要老师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善待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运用老师的智慧耐心引导学生,使之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获得健康的人格。

……

3、开展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目的的校本教研活动取得的成效

在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校本教研活动中,多次反思和实践为承担教研课的教师思考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提高了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理解。

同时,在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校本教研活动中,多次评课也使听课教师从中大获收益,促进了他们教学能力的提高。

所以,我们认为:

开展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目的的校本教研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我们的数学教师将已经具备的先进教学理念转化为实际的课堂教学行为的能力,优化了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