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二大纲七年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656663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8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二大纲七年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8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二大纲七年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8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二大纲七年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8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二大纲七年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8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二大纲七年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8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二大纲七年制.docx

《28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二大纲七年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8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二大纲七年制.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8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二大纲七年制.docx

28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二大纲七年制

 

《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

(二)》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本科生用)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室

2012年9月修订

 

前言

《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是医学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涉及:

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组织学、胚胎学、病理学等。

《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

(二)》是病理学部分的内容。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化规律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

通过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机体在疾病过程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改变以及这些变化与临床表现的联系,从而揭示疾病的本质,为临床正确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提供实践依据。

根据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病理学》、我们主编的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教材、以及全国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校教学实践和学校教学计划,对2007年编制的教学大纲的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修订,供七年制临床医学及其各专业方向使用。

旨在通过对病理学基本病理改变(包括肉眼和显微镜下改变)的观察、动物实验、病案讨论分析等,使学生掌握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形态特点,并了解其发生原因、机制,并能用基本病理变化解释临床表现、判断预后,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临床的思维能力,为后续的临床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验分为三大类:

经典验证性实验:

为基本病理形态学实验部分,通过观察病理标本和切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综合性实验:

包括动物实验和病案综合讨论。

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设计性实验:

该部分实验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

有两种方式。

①提供一些实验方法平台,让学生能利用它,设计研究自己观察、提出的问题。

如某些理化因素对生殖与胚胎发生、肿瘤细胞的影响等。

②教师提出问题,或者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由学生查阅文献,提出实验设计。

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基本的医学科研能力。

为方便教学,本大纲将教学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要求。

“掌握”即对该部分内容必须要理解透彻;“熟悉”是指对该部分内容能理解;“了解”是指对该部分内容概要进行理解。

本课程考试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总结性评价采用网络考试方法,内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包括组织学和大体标本病理改变。

题型包括单选、多选题和判断题,根据各章节试题分布及难易程度分组后,按设定随机组合,每套10题,考试时间5分钟。

总结性评价(网络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

形成性评价由平时作业、课堂纪律等组成。

形成性评价占总成绩20%。

教学时数分配表(共81学时,不含设计性实验)

教学内容

学时学时

实验类型

实验1细胞及组织适应、损伤和修复

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实验3炎症

实验4肿瘤

实验5心血管系统疾病

实验6呼吸系统疾病

实验7消化系统疾病

实验8泌尿系统疾病

实验9女性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

实验10内分泌系及神经系统疾病

实验11传染病、寄生虫病

6

4

6

5

3

5

4

4

1

3

3

经典验证性实验

实验12血液循环与空气栓塞

实验13肿瘤性疾病分析与诊断

实验14非肿瘤性疾病分析与诊断

2

5

3

综合性实验

实验15人类某些遗传性状的观察

实验16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

实验17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

实验18人类非显带染色体照片核型分析

实验19人类非显带染色体镜下核型分析

实验20人类染色体G显带标本制备

实验21人类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

实验22遗传咨询和家庭复发风险计算(综合性实验)

实验23境污染对染色体致畸效应观察(创新性实验)

3

3

3

3

3

3

3

3

3

设计性实验(本部分实验学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共计

81(不含设计性实验)

实验一细胞及组织适应、损伤和修复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脂变、玻变形态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2.掌握坏死基本形态

3.熟悉萎缩形态特点

4.掌握各型坏死基本特征

5.掌握肉芽组织形态特征及功能

6.掌握I、II期皮肤创伤愈合基本过程及特征

7.熟悉骨折愈合基本过程

二、实习内容

1.观看《尸体解剖》录像

2.大体标本

心肌褐色萎缩脑萎缩肾压迫性萎缩肝脂变

脾包膜玻变干酪样肺炎脑液化性坏死足干性坏疽

皮肤I期愈合骨折愈合

4.病理切片

心肌褐色萎缩肝脂变肝细胞坏死

肉芽组织皮肤I期愈合脑液化性坏死

实验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动脉、静脉充血的概念,病变特点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2.掌握肝、肺淤血的病理变化特点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3.了解出血的概念、原因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4.掌握血栓形成的条件、类型、形态、转归及对机体的影响。

5.掌握栓塞的类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6.掌握梗死的类型病变特点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二、实习内容

1.大体标本

急性阑尾炎(炎性充血)慢性肝淤血慢性肺淤血

肺出血(钩端螺旋体病肺出血)混合血栓

脾贫血性梗死肾贫血性梗死肠出血性梗死

肺出血性梗死肺动脉栓塞

2.病理切片

急性肺淤血慢性肺淤血慢性肝淤血

混合血栓肾贫血性梗死肺出血性梗死

实验三炎症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炎症的基本病变。

2.掌握各型炎症细胞的形态特点及作用。

3.掌握炎症渗出的意义。

4.掌握急性、慢性炎症的类型及病变、炎症的转归及意义。

二、实习内容

1.白细胞游出(录相)

2.大体标本

急性阑尾炎胸膜炎纤维素性心包炎

白喉流脑肝脓肿

脑脓肿干酪样肺炎脊柱结核

3.病理切片

急性阑尾炎纤维素性心包炎

肺吸虫皮下结节肝脓肿

淋巴结结核异物肉芽肿

实验四肿瘤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肿瘤概念、一般形态特点

2.掌握肿瘤异型性、生长方式及转移途径

3.掌握良、恶性肿瘤区别

4.掌握常见上皮、间叶源性良恶性肿瘤特点

5.掌握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概念

6.掌握霍奇金淋巴瘤病变特点

7.熟悉转移性肿瘤特点

8.了解非霍奇金淋巴瘤、神经外胚叶肿瘤、多胚层肿瘤特点

二、实习内容

1.大体标本

肠腺瘤乳腺癌肠腺癌食管癌

皮肤乳头状瘤头皮鳞癌卵巢粘液性囊腺瘤

脂肪瘤脂肪肉瘤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

子宫平滑肌瘤纤维肉瘤纤维瘤骨肉瘤

恶性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畸胎瘤转移性肝癌转移性肺癌

2.病理切片

肠腺瘤肠腺癌皮肤乳头状瘤

食管鳞状细胞癌子宫平滑肌瘤

子宫平滑肌肉瘤宫颈原位瘤

宫颈浸润癌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实验五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高血压病动脉病变及心、脑、肾器官病变特点

2.掌握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及风湿性心脏病的特点、发展过程、临床病理联系,熟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理及临床特点

3.掌握动脉粥样硬化基本病变、复合病变及重要器官病变

二、实习内容:

1.大体标本

高血压脑出血高血压心脏肥大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主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脑底动脉粥硬化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2.病理切片

肾细动脉玻变风湿性心肌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实验六呼吸系统疾病

一、目的要求

1.熟悉慢支炎、肺气肿、肺心病的病变特点及发生发展过程,了解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变特点

2.掌握大小叶性肺炎的病因、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3.掌握矽肺的病因及病变特点

4.了解鼻咽癌、肺癌的组织学类型

5.掌握肺结核的基本病变及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病变特点

二、实习内容

1.大体标本

大叶性肺炎肺气肿小叶性肺炎肺心病

支气管扩张肺癌原发性肺结核

肺尖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干酪样肺炎肠结核肾结核脊柱结核

2.病理切片

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肺气肿慢支炎

肺癌矽肺鼻咽癌

粟粒性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实验七消化系统疾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溃疡病的病变特点及临床表现

2.掌握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及急、慢性肝炎、急重型、亚急重型肝炎的病理特征及临床表现

3.掌握肝硬化形成过程及门脉性、坏死后性肝硬化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4.了解食管癌、胃癌、肝癌病变特征

二、实习内容

1.大体标本

胃溃疡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

门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食管下段静脉曲张

食管癌胃癌、肝癌、淤血性脾肿大

2.病理切片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急性普通型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门脉性肝硬化

坏死后性肝硬化胃腺癌肝细胞肝癌

实验八泌尿系统疾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急性肾炎、快进性肾炎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2.掌握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病变特点

3.掌握肾盂肾炎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4.了解肾癌、膀胱癌形态特点

二、实习内容

1.大体标本

急性肾小球肾炎快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肾癌膀胱癌

2.病理切片

急性增生肾小球肾炎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

肾透明细胞癌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

实验九女性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癌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2.熟悉乳癌常见类型及病变特点

二、实习内容

1.大体标本

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癌乳腺癌宫颈癌

2.病理切片

葡萄胎绒癌乳腺癌

实验十内分泌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甲状腺肿、毒性甲状腺肿病变特点

2.掌握流脑、乙脑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3.了解内分泌系统常见肿瘤病变特点

二、实习内容

1.大体标本

流脑乙脑

结节性甲状腺肿毒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腺瘤甲状腺腺癌

垂体腺瘤

2.病理切片

甲状腺肿毒性甲状腺肿(甲亢)

甲状腺乳头状癌流脑乙脑

实验十一传染病、寄生虫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菌痢、阿米巴病的病变特点和临床联系

2.掌握伤寒、血吸虫病、肝吸虫病病变特点

二、实习内容

1.大体标本

菌痢阿米巴病

阿米巴肝脓肿肠伤寒

血吸虫病肝硬化肝吸虫病

2.病理切片

肠阿米巴菌痢

肠伤寒血吸虫病肝肝吸虫病

实验十二血液循环与空气栓塞

一、目的要求

利用动物复制空气栓塞动物模型,观察空气栓塞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掌握空气栓塞原因、发生机制、临床病理联系以及死亡原因,加强病理与临床、局部与全身相结合的思维方式,提高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

家兔实验性动物空气栓塞实验。

(安排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实验后进行)

实验十三肿瘤性疾病分析与诊断

一、目的要求

通过对肿瘤性疾病病案的诊断及诊断依据的分析,讨论肿瘤性疾病的病变的特征、临床病理联系以及死亡原因,将病理学知识与其它基础学科及临床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

肿瘤性疾病病案分析与诊断讨论。

(安排在肿瘤实验后进行)

实验十四非肿瘤性疾病分析与诊断

一、目的要求

通过对非肿瘤性疾病的病案诊断及诊断依据的分析,分析讨论相应疾病的病变特征、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病理联系以及死亡原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

心血管系统疾病病案分析与诊断讨论;(安排在心血管系统疾病实习验进行)

呼吸系统疾病病案分析与诊断讨论;(安排在呼吸系统疾病实验后进行)

消化系统疾病病案分析与诊断讨论;(安排在消化系统疾病实验后进行)

泌尿系统疾病病案分析与诊断讨论;(安排在泌尿系统疾病实验后进行)

设计性实验:

一、目的与要求

本部分内容只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

为学生提供科学实验研究平台,指导学生进行课题选题、技术路线设计和结果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二、实习内容

根据学生兴趣,结合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进行选题。

如:

组织损伤与修复

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与干预

(课时可据具体实验确定)

实验十五人类某些遗传性状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人类某些遗传性状的调查分析方法。

2.了解人类某些遗传性状的遗传规律。

3.观察人类某些常染色本显性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性状。

二、教学内容

1.人类某些遗传性状的调查分析;人类皮纹印取及分析。

2.人类某些性状的特征和遗传规律。

3.人类皮纹分析。

4.当堂完成并上交实验报告:

人类皮纹印取及分析。

三、教学方法

1.讲解实验原理:

皮肤纹理(dermatoglyphy)简称皮纹,是指人体某些特殊部位,如手指、手掌、脚趾和脚掌等处皮肤上出现的纹理图形。

人体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真皮乳头向表皮突起形成一条条整齐凸起的乳头线,其上有汗腺开口,称为嵴纹(ridge)。

各嵴纹之间凹下的部分为沟,这些凹凸的沟和嵴便形成人的皮纹。

皮纹形成于胚胎发育的早期(14~19周),出生后终生不变,而且每个人都有其特定的皮纹。

因此,长期以来皮纹是侦破案件的手段之一。

大量研究表明,某些遗传病,特别是一些染色体病和先天畸形常伴有皮纹异常,所以皮纹检查可以作为某些遗传病的辅助诊断指标。

2.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解、图形演示、操作指导。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

人类某些性状的特征和遗传规律。

2.难点:

人类皮纹分析。

实验十六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

一.目的要求

1.初步掌握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技术。

2.了解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的原理及方法步骤。

二.教学内容

1.细胞培养基制备。

2.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

三.教学方法

1.讲解:

由于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能够在有丝分裂原(如植物血球凝聚素,简称PHA)的作用下发生转化而进行有丝分裂活动。

细胞培养过程中所涉及的一切溶液试剂和玻璃器材必须保证严格无菌。

在超净工作台上向培养瓶中接种细胞。

培养在37℃恒温培养箱中。

细胞培养过程中,每天至少要摇瓶一次,以利于细胞良好生长。

2.多媒体讲解、图形演示、操作指导。

3.作业:

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细胞在无菌条件下生长。

四.重点难点

1.重点:

人类淋巴细胞培养。

2.难点:

培养液及各种试剂的的配制。

实验十七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

一.目的要求

1、初步掌握人类染色体标本制备技术。

2、了解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的原理及方法步骤。

二.教学内容

1.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

2.制备的染色体标本初步观察。

三.教学方法

1.讲解原理: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在有丝分裂原的作用下发生转化而进行有丝分裂活动。

当该类细胞在人体外经PHA剌激并培养至某一时刻,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秋水仙素后便可将细胞阻止于分裂中期。

然后,对培养细胞再作特殊处理后,就可获得中期染色体标本。

2.多媒体讲解、图形演示、操作指导。

3.当堂完成实验报告:

人类染色体标本片2张。

四.重点难点

1.重点:

人类染色体标本制备。

2.难点:

染色体标本制备过程中的原理。

实验十八人类非显带染色体照片核型分析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人类非显带染色体照片核型的分析方法。

2、熟悉照片核型分析步骤。

3、了解染色体数量变异疾病的分析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人类非显带染色体照片核型分析。

2.染色体数量变异疾病的分析。

3.多媒体讲解、演示图形、操作指导。

4.当堂完成实验报告:

人类染色体核型图。

三.教学方法:

1.讲解实验原理:

人类染色体非显带照片核型分析是染色体研究的一项基本内容。

其一般程序是先利用显微照相装置拍摄人类非显带染色体的图像,并将其放大成染色体照片,然后根据国际统一标准,按染色体的长短、着丝粒的位置、随体的有无等指标,将人类的46条染色体分成7个组并编上号。

然后再将染色体剪贴到专门的实验报告单上,从而制成染色体核型图。

2.检查染色体正常与否。

利用核型分析检查人体的染色体数目是否正常,并发现较大的染色体结构畸变以及判定性别。

四.重点难点

1.重点:

掌握人类染色体核型的特征。

2.难点:

照片核型分析。

实验十九人类非显带染色体镜下核型分析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人类非显带染色体镜下核型的分析方法。

2、熟悉镜下核型分析步骤。

3、了解染色体数量变异疾病的分析方法。

二.教学内容:

1.讲解实验原理:

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常需要在光学显微镜下对所研究的非显带染色体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

镜下观察染色体是核型分析的第一步,首先在低倍镜下了解中期染色体的分散状况及标本质量的好环,然后寻找适合分析的分裂相,在油镜下通过染色体的逐个观察分析,可以判定性别,筛选出染色体数目异常,也可以初步发现较大的染色体结构畸变。

染色体镜下核型分析也是对标本进行显微摄影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

因此,染色体镜下核型分析是初学者的一项基本训练内容。

2.人类非显带染色体镜下核型分析。

3.染色体数量变异疾病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

1.多媒体讲解、演示图形、操作指导。

2.实验报告:

镜下核型分析图。

3.考核学生镜下核型分析过程。

四.重点难点

1.重点:

掌握人类染色体核型的特征。

2.难点:

镜下核型分析。

实验二十人类染色体G显带标本制备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染色体G显带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熟悉G显带照片制作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内容

1、人类染色体G显带标本制备。

2.分析染色体G显带标本制备步骤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

1.讲解实验原理:

G显带是指染色体用一定方法预处理后,经Giemsa染液染色后,每条染色体上显示出的深浅交替的横纹。

G显带的预处理方法很多,如可用热、碱、蛋白酶或尿素处理。

最常用的是将已固定的染色体标本应用胰蛋白酶预处理,可得到带纹清晰的图像。

由于此法简便、成本低廉、制备周期短、效果好,已成为研究分析染色体的主要手段之一。

2.多媒体讲解、演示图形、操作指导。

3.当堂完成实验报告:

G显带制备标本片2张。

四.重点难点

1.重点:

掌握人类染色体G带制作方法。

2.难点:

G显带制备中胰蛋白酶处理。

实验二十一人类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人类染色体G显带核型的特征。

2.熟悉G显带照片核型分析。

3.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疾病的分析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人类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

2.染色体结构变异疾病的分析。

3.当堂完成实验报告:

G显带核型分析图。

三.教学方法

1.讲解实验原理:

关于G带形成的机理,有人认为,染色体上与DNA结合疏松的组蛋白易被胰蛋白酶分解,Giemsa染液染色后这些区段成为浅带;而那些组蛋白和DNA结合牢固的区段可被染成深带。

有人认为,染色体经蛋白酶消化后,染色体的核蛋白被破坏,这些区域裸露的DNA分子的磷酸基团能与Giemsa染液中的天青和甲基蓝等噻嗪分子结合而使染色体着色。

也有人认为,染色体上AT和GC碱基的含量和分布不同,AT含量多的节段为深带,GC易着色含量多的节段为浅带。

2.多媒体讲解、演示图形、操作指导。

四.重点难点

1.重点:

掌握人类染色体G带带型的特征。

2.难点:

G显带核型分析中染色体条带的识别。

实验二十二遗传咨询和家庭复发风险计算(综合性实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遗传咨询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常见遗传病的遗传规律及发病风险。

二.教学内容

1.根据假设条件进行遗传咨询。

2.Bayes方法计算发病风险。

三.教学方法

1.讲解实验原理:

遗传咨询(geneticcounseling)是通过咨询医生与咨询者共同商讨咨询者提出的各种遗传学问题,并在医生指导帮助下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的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解答遗传病患者或其亲属提出的有关遗传病病因、遗传方式、诊断、预防、治疗、预后等问题,估计亲属或再生育时该病的再发风险率(recurrentrisk)或患病风险,提出可以选择的各种处理方案,供咨询者作决策的参考。

2.多媒体讲解、演示图形、课堂讨论。

3.作业:

Bayes方法计算发病风险习题。

四.重点难点

2、重点:

家系分析。

3、难点:

遗传病发病风险的预测、家系分析讨论。

实验二十三环境污染对染色体致畸效应观察(创新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根据研究工作需要,设计细胞微核检测的具体检测方法。

2.学习实验过程的设计、实验安排、结果分析及质量监控方法。

二.教学内容

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选择本地区潜在的主要环境污染物作为研究对象。

剂量自行查阅文献后确定。

另选择实验动物中心的无污染小鼠作为阴性对照。

三.教学方法

1.讨论实验原理: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损害,其中对染色体的损伤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

嗜多染色细胞为骨髓细胞中一类主核刚被排出的年幼红细胞,在它完成最后一次有丝分裂后几小时将其主核排出,而由染色体断片形成的微核则保留在细胞中。

因此一般观察计数嗜多染色红细胞中的微核。

嗜多染红细胞经Giemsa染色呈灰蓝色,成熟红细胞呈枯红色。

微核大多数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将整齐。

嗜染性与核质一样,呈紫红色或蓝紫色。

每只动物计数1000~2000的嗜多染红细胞,观察含有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数,微核率以千分率表示。

2.选择实验方法

染色体核型分析和细胞微核检测都能够反应细胞中染色体受损伤的程度。

应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设计具体的实验。

3.拟定技术路线

查阅文献资料,广开思路,在教师指导下,自行设计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教师点评学生实验小组的设计方案,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解决学生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师生共同认可的比较理想的实验方案。

拟定详细的实验技术路线。

4。

购买或领取实验仪器和材料,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开展实验工作。

四.重点难点

1.选题。

2.方法和技术路线。

参考书目

1.陈杰,李甘地.病理学(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2011.

2.VinayKumar.RobbinsandCotranPathologicBasisofDisease.第9版,2012

3.汪维伟,王娅兰.《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