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34 文化创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53057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34 文化创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案34 文化创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案34 文化创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案34 文化创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案34 文化创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案34 文化创新.docx

《学案34 文化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34 文化创新.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案34 文化创新.docx

学案34文化创新

学案34 文化创新

本课考点: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考查重点:

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意义;文化创新的途径。

关注热点:

1.关注今年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文学、艺术、影视等作品。

2.关注广州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及广州亚运会吉祥物中的文化创新。

3.从《茉莉花》的创作过程看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社会实践

1.____________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__________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____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_,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________,准备了更加充足的________。

3.文化创造的主体:

____________。

二、文化创新的意义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____________。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____________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____________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1.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对传统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2.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继承是创新的必要前提。

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________。

3.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____________。

四、创新与借鉴、融合

1.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____________。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要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五、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1.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既要反对“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又要克服“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倾向。

2.我们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问题思考】

判断改错题

1.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的渊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4.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5.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学习借鉴外国文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具体分析西方文化,真正做到择其优而弃其弊。

二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三要坚持从现阶段的实际出发,为现阶段任务服务的原则。

(2)“以我为主”就是在对世界文化精华的汲取中,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为我所用”就是辩证取舍、择善而从,结合国情进行改造、整合与创新。

[探究一]近几届世博会的主题

1998

葡萄牙

里斯本

海洋——未来的财富

1999

中国

云南

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2000

德国

汉诺威

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2005

日本

爱知县

超越发展:

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2008

西班牙

萨拉戈萨

水与可持续发展

2010

中国

上海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注:

主题是世博会的灵魂,一个好的主题,总是在筹办世博会中经过反复酝酿而产生。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既延续了关注自然这个主题,又鲜明地表现了生活更美好这个新的创意。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回答:

历届世博会主题的确立反映了哪些道理?

 

直击高考(2011·广东文综)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研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①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 ②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 ③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 ④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探究二]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

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

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

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请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就怎样推动安徽文化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

 

直击高考(2010·广东文综)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

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增添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

 

[误点一]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这种观点对吗?

 

矫正训练1“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文化创新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这种观点否定了(  )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③文化创作者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误点二]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根本目的是一回事吗?

 

矫正训练2有一位艺术家说:

“艺术是喜新厌旧的,任何重复必然会使人产生疲倦。

”这句话对艺术工作者的启迪是(  )

A.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B.实现文化创新就要抛弃一切旧的文艺形式

C.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是艺术创作的根本目的

D.实现文化创新就要避免出现任何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意大利中国文化年 全面展现中国文化风采

图片新闻——新闻视角精选

2010年10月7日,庆祝中意建交40周年暨“中国文化年”开幕式在罗马举行。

意大利“中国文化年”将通过音乐会、戏剧、舞蹈、文化艺术展等艺术形式,向意大利人民全面展示中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和当代文化艺术的迷人风采。

此外,还将举办多场旨在促进双边旅游、贸易等各领域合作的研讨会、介绍会等。

探究思考

(1)结合材料,分析中国与意大利之间加强文化交流活动的文化依据。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为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提出建议。

 

对应训练

1.近年来,不断有业内人士对经典翻拍趋之若鹜,可其中有不少作品却让观众诟病。

相比之下,《亮剑》、《历史的天空》、《士兵突击》等原创作品的热播则告诉人们,与其频繁向经典剧“借光”,还不如多花点心思,让今天的原创作品成为明日的经典。

这告诉我们(  )

A.经典作品没有翻拍的价值

B.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C.只有对传统文化的否定才是真正的发展

D.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是原创作品

2.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  )

A.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

B.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

C.抛弃传统文化,从实际出发,在研究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中实现文化创新

D.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1.2010中国电影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数字,《阿凡达》破了中国单片票房纪录,《唐山大地震》创下了华语电影单片票房纪录。

它们的成功之处都在于正确处理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观看的人无不感到心灵的震撼。

这说明文化创作的源泉是(  )

A.历史故事

B.社会实践

C.文化创作者的灵感与想象

D.现代高科技

2.2010年9月24日纪念曹禺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强调“五学曹禺”为文艺工作者立标杆,包括学习曹禺忠于党和祖国、关注民族命运、投身进步事业的坚定信仰,反映人民心声、赞颂人民奋斗、为人民写作的宝贵精神。

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④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所有的文学作品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③④

3.(2011·安徽文综)中国既是茶的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这说明(  )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一档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大型恋爱交友节目,其互动形式完全突破传统的交友方式,体现新时代男女的恋爱观、婚姻观、金钱观等价值取向。

江苏卫视通过其强大的媒体优势及节目创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也成为商家必争的优质电视广告宣传载体。

这说明(  )

①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④电视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5.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中存在着与传统制造业类似的现象:

由于缺乏自主创新,只能做贴牌加工,或仅仅出口文化“零件”和“素材”。

文化创新必须(  )

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抵制外来文化 ④立足社会实践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6.对“前贤”的文章,杜甫主张既要兼取众长(“转益多师是汝师”),又要区别真伪(“别裁伪体亲风雅”),反对一味因袭(“递相祖述复先谁?

”)。

这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启示是

(  )

A.亲自实践是创新的根本途径

B.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力军

C.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D.科技是创新的重要工具

7.(2011·聊城期中)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会徽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轮廓,把跑道、五羊、“海上丝绸路,广州是起点”等代表着广州2200多年深厚的历史文明积淀的元素结合起来,构图以抽象和具体相结合,在灵动、飘逸中不失稳重,象征着亚运会的圣火熊熊燃烧、永不熄灭。

既体现了广州历史名城的城市象征,也表达了广州人民的美好愿望,还表现了运动会应有的动感和现代感。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反映了(  )

A.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改变社会的发展方向

B.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C.用一种标识概括多样性的文化,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D.该标识的使用将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8.(2011·北京文综)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

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

这表明(  )

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

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9.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

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和创新文化的过程中(  )

①学习外来文化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根基 ②借鉴、融合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不断排除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障碍和文化竞争 ④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在近年来的一些文艺创作特别是历史题材的创作中,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倾向。

其中之一是以偶然性、模糊性、荒诞性去解构历史,随心所欲地胡编乱造,戏说风盛行,把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描绘成一笔糊涂账。

这种倾向属于(  )

①守旧主义 ②封闭主义 ③民族虚无主义 ④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③④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2011·湖南师大月考)2010年11月12日,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隆重举行。

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征集于2008年9月启动,经过激烈的竞争,最后湖南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师生合作完成的作品“粤剧花旦”被正式采用。

标志的原型取自粤剧脸谱,标志传神地演绎了花旦唱念间的飞扬神采和眼神回转的动人瞬间,具有浓厚的岭南韵味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是岭南文化内涵和国际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

标志设计表达了广州亚运会不仅成为亚洲多元文化交流的盛会,也将为国内外来宾展示独特精彩的岭南文化活动。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过程对文化创新的启示。

(8分)

 

【题组分类及练后反思】

题组

题号

错题

错因

文化创新的源泉、作用

1、2、3、4

文化创新的途径

5、6、7、8、9、10

答案课前准备区

一、1.社会实践 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2.社会实践 新情况 新问题 资源 条件

3.人民群众

二、1.重要保证 2.社会实践 3.民族文化

三、1.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2.根基 3.时代精神

四、2.有益成果 3.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

五、1.守旧主义 封闭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问题思考

1.错误。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错误。

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3.不科学。

文化创新还有另一个积极作用,即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4.错误。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5.错误,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课堂活动区

探究一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历届世博会的主题,都是在举办世博会的活动中确立并随之不断发展的。

(2)文化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历届世博会的主题,既延续关注自然这一主题,又不断注入新的内涵。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历届世博会的主题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共同关注自然。

直击高考B [研讨会的主题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根据教材知识我们可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因此我们可以断定这一主题研讨会强调的是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该同学选取的事例既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也体现了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反作用,①③既是事例的内容又切合主题,入选。

②强调的是文化创新的作用而非社会实践的作用,不符合题意;④全盘否定了事例内容,错误。

]

探究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安徽改革开放的实践,汲取营养,推动文化创新。

继承安徽省优秀传统文化,兼收并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交流,推陈出新。

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等不断创新,促进文化的全面繁荣。

解析 解答好本题,既需要学生对文化创新方面的知识系统掌握,又需要学生根据材料的有效信息,灵活调动知识来组织答案。

该题主要涉及立足实践、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人民群众参与、文化体制创新等知识。

直击高考

(1)立足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

(3)博采众长,以我为主。

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

(4)坚持正确方向。

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解析 本小题从文化生活角度,考查文化创新途径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阐释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小题为限制类题型,仅考查文化创新途径一个知识点,只要牢记文化创新途径的知识,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即可。

文化创新的途径有:

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具体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同时,还必须注意要反对的两种错误倾向,这是学生答题时容易忽视的方面。

误点一上述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作,文化也不可能创新和发展。

因此,文化创作者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要有“灵感”,归根结底要投身于社会实践。

矫正训练1D [题干材料夸大了文化创作者的作用,否定了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否定了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本题选D。

]

误点二不是一回事。

文化创新的作用是它既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矫正训练2A [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故B、D错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故C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创新对艺术的重要性,故A正确。

]

探究思考

(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与意大利的文化交流活动,将推动双方旅游、贸易等领域的合作。

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意大利“中国文化年”的举办,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③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不断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活动,能够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双方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2)①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保护本民族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②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提高自我辨别能力,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诱惑和侵蚀。

④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对应训练

1.B [“让今天的原创作品成为明日的经典”强调文化创新的重要性,A、C、D错误。

]

2.A [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

C表述错误,B表述不完整,D不符合题意。

本题选A。

]

课后练习区

1.B [文化创作的源泉在于社会实践,“它们的成功之处都在于正确处理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也体现了这一点,文化创作者的灵感与想象最终来源于社会实践,故B正确。

]

2.B [投身进步事业说明了社会实践的作用。

反映人民心声、赞颂人民奋斗、为人民写作正是人民群众的地位作用决定的,①②③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应排除。

故选B项。

]

3.B [题干告诉我们的信息是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茶文化,说明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也说明了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②③正确。

①夸大了文化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材料中没有体现民族文化;④不符合题意。

]

4.A [电视文化不一定是优秀、健康的文化,故④错误,应排除。

]

5.D

6.C [材料强调的是如何对待“前贤”的文章,即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故C符合题意;B、D不符合题意;A错误,应排除。

]

7.B

8.B [本题材料给我们的信息是,歌剧《木兰诗篇》吸纳了多种表现手段和表演形式,这说明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B项符合题意。

A、C两项说法错误,一是材料没有体现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二是文化形式具有多样性,形式的融合并不代表文化的融合。

D项与题意无关,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交流与借鉴,而不是保持民族特色。

故选B。

]

9.D

知识归纳

10.D [材料说的是不能正确对待本民族的历史,犯了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

]

11.

学生作业展示

规范得分

(1)文化创新必须要立足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立足于广东社会文化生活的实践。

(2分)

(2)文化创新必须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文化活动标志设计融入粤剧等岭南文化特色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分)

(3)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正确地把握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体现了岭南文化内涵和国际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

(2分)

(4)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设计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创造主体作用。

(2分)

老师现场批阅——答案编写完整化

  该生对于“怎样进行文化创新”这一知识点掌握较好,但遗忘了“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这一要点。

规范答题要做到答案编写完整化。

在答题时思路要开阔,思维要流畅、灵活,在确定了答题的方向后,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思考,确保答案全面、完整、不漏点,避免失分。

高考阅卷是“踩点”给分,答题要做到完整不漏点,建议同学们首先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全方位地分析问题。

作答时看清该题所附的分值,如本题的分值是8分,一般要答两点或四点(可能是1点4分或1点2分)。

但不能贪多求稳,认为回答得越多越好,来个撒网式战术,掩盖了重点,浪费了时间。

答案组织坚持教材知识、材料、时政术语的有机统一。

各要点要坚持原理+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三个方面的统一(提高分是指要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最新时政精辟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