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物流管理与改善培训.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52555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9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场物流管理与改善培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现场物流管理与改善培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现场物流管理与改善培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现场物流管理与改善培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现场物流管理与改善培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场物流管理与改善培训.docx

《现场物流管理与改善培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场物流管理与改善培训.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场物流管理与改善培训.docx

现场物流管理与改善培训

现场物流管理与改善培训

现场物流管理与改善培训讲师:

谭小琥

谭小琥老师

老师介绍:

品牌策略营销专家

清华大学特邀讲师

世界华人500强讲师

中国金牌管理咨询师

国际注册企业教练(RCC)

授课风格:

演说家的风采、战略家的气度、理论家的才华。

谭老师的培训课程: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非常有效,使我们受益很多。

——中国移动集团

讲师风格个性化,易听;易懂;易执行。

推崇实务操作、亲历案例分享、实战经验传导。

——中海石油

谭老师是集演说家、战略家、学者型于一身的魅力讲师!

——联邦家居——南方石化

谭老师很多实用的方法能直接用到工作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沟通效率与管理能力。

我们会再请谭老师给我们进行三天的培训。

——绿城集团

关键词:

企业物流管理自诊断绩效评估体系供应链管理

KeyWords:

BusinessLogisticsManagementSelf-DiagnosisPerformanceEvaluationSCM

物流管理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最早产生于二战时期的美国,当时被称为PhysicalDistribution,即“实物配送”。

五十年代中期,物流概念传入日本,并得到快速发展,那时对物流的理解为“在连接生产和消费间对物资履行保管、运输、装卸、包装、加工等功能,以及作为控制这类功能后援的信息功能”。

它在物资销售中起了“桥梁作用”。

我国是在80年代才引进“物流”概念的,此时的物流已被称作Logistics。

Logistics的原意为“后勤”,是指为维持战争需要的一种后勤保障系统,后来转用在物资流通中。

这时的物流已经不单纯是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销售物流),而且还要考虑原材料从供应商到生产者的采购问题(采购物流),生产者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方面等(生产物流),以及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等,从而全面地、综合性地提高企业和社会的经济效益和效率问题。

物流管理在企业经营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共识。

实践证明,通过有效的实施物流活动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顾客服务水平,最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水平。

而物流管理作为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与其相关的物流诊断和绩效评估活动也日益引起企业界的重视。

鉴于此,本文在作者浅显的知识背景和有关项目经验的基础上,对企业物流管理自诊断和绩效评估体系作了一定的研究,初步给出企业物流自诊断的系统框架、方法和有关细节研究问题,进一步从内部、外部和供应链的角度给出企业物流管理绩效评估体系,并在最后进行了有关的案例分析。

1.企业物流管理及其中存在的一般问题

1.1物流管理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1.1.1物流管理的定义

关于物流管理的定义,国内与国外,以及各个行业对其定义各有不同。

英国物流运输研究院对物流有一个普通的定义,即物流是为了满足用户需要而对资源进行的定位,该定位与时间紧密相关。

世界银行运输专家荷兰德玛诺咨询公司朗布雷克先生对该定义进行了补充:

物流包含三个基本的元素:

第一,商品流;第二,所需的文件;第三,金融。

物流的基本功能是将商品从一个地点转移到另一个地点,并在转移过程中遵守特定的游戏规则或条件。

丹麦有利集运公司称“物流是贸易及经济发展之推进器”,其延用物流的定义为:

物流是动态及静态之库存管理:

动态即运输,静态即仓储。

其所包含内容可以用“五准确”来概括:

准确的产品、准确的场所、准确的数量、在准确的时间、用准确的价格。

对工商企业而言,就是要不断对自己公司的物流进行整合,以利用最佳的运送时间、最佳的运送货量,在最恰当的地点进行加工整合,然后送到消费者手中。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1962年对物流管理作了一个精要的概括:

“所谓物流,即以满足顾客需要为目的,从商品的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对包括原材料、在制品、最终成品及其相关信息的流动与贮存,进行设计、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DefinitionoflogisticsmanagementbyCLM:

Theprocessofplanning,implementingandcontrollingtheefficient,effectiveflowandstorageofgoods,andrelatedinformationfrompointoforigintopointofconsumptionforthepurposeofconformingtocustomerrequirements)

我国对物流管理的概念及理论的研究始终不够深入、系统。

1989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结束后,“物流”一词在才日益推广开来;在1997年《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将物流(Logistics)定义为“以最小的总费用,按用户要求,将物质资料(注:

包括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从供给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

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活动。

总的来说,物流管理就是通过采购、仓储、运输、销售、配送等活动,解决物资供需之间存在的时间、空间、数量、品种价格等方面的矛盾,以此衔接社会生产的各环节,从而确保企业生产和购销等功能的顺利进行。

今天,物流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

1.1.2物流管理在企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物流管理的核心在于创造价值。

物流管理所创造的价值体现在商品的时间和空间效用上,及保证顾客在需要的时候能方便地获取商品。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物流支撑着国民经济中的大多数交易行为,是所有的商品交易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

从微观角度来看,企业物流影响着整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经济效益。

良好的企业物流管理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为企业自身及其供应商创造价值。

首先,物流管理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持续进行的必要条件。

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表现为物质资料的流入、转化、流出等活动。

如果某一环节不能及时获取所需物资,企业的经营活动将被中断。

同时,企业的物流管理活动也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采购、运输、库存、销售等活动,在企业内部互相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即物流系统。

物流系统通过物质的流动、所有权的转移和信息的接受、发送与外界不断作用,实现对物流的控制,同时也接受反馈。

整个系统的协调性越好,内部损耗越低,物流管理水平越高,企业就越能从中受益。

企业物流系统的一般模式如图1-1所示[1]。

产出

图1-1企业物流系统模式

其次,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决定着企业的销售情况与市场份额。

企业加强物流管理可以更好地以适当的价格、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以适当的方式向适当的顾客提供适当品种和数量的物质产品,增加了企业满足消费者需要的能力。

这一能力正是决定企业销售数量和市场占有率的关键所在。

此外,物流管理水平将影响企业成本的高低。

一方面,物资购销水平决定着企业原材料成本、采购成本、销售成本的高低;另一方面,运输、仓储、装卸等过程又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营费用。

企业各项物流活动所引起的相关成本如图1-2所示。

1.1.3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虽然企业中的各项物流活动已经单独存在很长时间,且多数由其它部门代为执行;但相对于传统的职能部门如财务、市场、销售、人事等而言,企业物流管理是一个强调一体化集成管理的企业管理新领域。

企业物流是多种在企业价值链(从原材料到最终产成品)中重复多次的功能性活动的集合,一般来说,企业中的物流包括顾客服务、需求预测和计划、采购与供应、交通和运输、仓储、库存管理、物料处理、订单处理、包装、产品售后服务支持、退货处理、回收物流等多项活动。

良好的物流管理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

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初,企业主要把降低人工和材料成本作为提高利润的手段,因而它们被称做“第一利润源泉”和“第二利润源泉”。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在降低人工和材料成本方面的潜力终究有限,于是企业开始注意降低在成本中占据相当比例的物流费用。

事实上,早在60年代,当代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就以惊人的远见和洞察力预言:

物流领域是经济增长的“黑暗大陆”,是“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是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

图1-2企业物流成本权衡

物流成本通常被认为是业务工作中的最高成本之一,仅次于制造过程中的材料费用或批发、零售成品的成本。

据估算,企业物流成本可以占到商品总价值的30%~50%,一般商品物流成本占商品总成本50—60%以上,而水果食品等商品则高达70%!

结果在相当程度上使商品售价过高,速度与效率不尽如人意。

而企业如果能把运输、仓储、配送这些物流活动控制得法,不但可降低企业的直接开支,例如运费、进出口税、工资及包装费等,更可大大减少种种间接和无形开支,例如压仓、过期、缺货、盗窃、检验、错送和非正常损耗等,从而大大降低相关物流成本。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1998年底列入国家统计局统计的18.2万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6094亿元人民币,占其全年产品销售收入的9.6%;如果加上应收帐款12315亿元,两项资金占用为产品销售收入的29.1%。

1998年这18.2万家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1.41次。

可见,我国企业在压缩资金占用和加快资金周转上大有潜力可挖。

(补充99、00年的统计数据,并列表表示)

因此,目前许多生产企业在搞好技术开发和进行产品全面质量管理的同时,把寻求成本优势和差别化优势的目光转向生产前后延伸的物流领域,如采购、制造、仓储、代理、配送、销售等。

同时,人们更进一步认识到,在客户服务激增、时间性成本管理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真正的竞争不在单个的企业间,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而这其中,企业正是通过“物流管理”这一职能将供应商的经营活动,核心企业的采购活动、制造活动、销售活动以及用户联接在一起,形成一条“供应链”,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和控制,力求尽可能低的总成本,所以物流能力有时被视为企业的核心能力。

应该说在当今工商企业中最具挑战的领域之一就是物流管理。

1.2我国企业的物流管理中存在的一般问题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企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国家下达的计划指标,从而形成了"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

评价一个企业,往往只注重产量,而忽视各环节的综合效益。

因而,企业物流管理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长期滞后于生产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中国整体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发展到较高阶段。

为了适应市场竞争中的优胜劣汰,企业开始追求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但由于买方市场等营销环境的存在,使企业过于注重可用营运资金的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

事实上,提高资本运营效率仅是在现有市场环境下的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而提高物流管理水平,既可以降低成本,加速资金流动,又可以提高服务水平,改善市场环境,属于标本兼治的方法。

因此,加强企业物流管理,在日趋加剧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是现代企业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

目前企业物流职能的基本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中国企业对物流缺乏正确和充足的认识。

虽然对物流的研究早在80年代就已开始,学术界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物流有较多的了解和认识,但就全社会而言,对物流的认识还非常模糊,特别是企业。

物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行各业,其业务所涵盖的范围之广、对从业人员要求掌握的技能之高,决定其必然要求人们真正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和正确的把握,才有可能在目前处于充满竞争的物流市场胜出,成为市场的赢家。

(2)企业物流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改革。

物流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方面,也就是企业开展正常经营活动的制度环境或市场环境,主要是指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人才使用制度、市场准入或退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

这些制度方面的改革,目前还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经营的需要,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然要涉及到各种物流资源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市场之间接重新配置。

而由于上述制度改革尚未到位,企业根据经济合理原则对物流资源的再配置就会受到阻碍。

例如,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选择外部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时,由于企业处置原有的仓储、运输等设施和人员时遇到障碍,必然会影响企业物流效率的改善。

因此,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也是物流发展的必要条件。

(3)企业企业物流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我国基础设施薄弱的影响,物流工作效率和准确性较差。

长期以来,我国物流的基础设施投入较少,发展比较缓慢,虽然近年也新建了一些较先进的物流设施,如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铲车、叉车、货物升降机一类先进的物流机械等,但总体上看,我国的物流设施比较陈旧落后。

例如现在还有较多的五六十年代建造的仓库仍在使用,而且仓储物流设施结构不合理,货场、低档、通用库多,适合当前社会要求的冷藏、调温等专用库少。

同时由于缺乏有竞争力的服务和有效的管理,使得新的基础设施未能发挥最大效应。

(4)企业物流经营的规模较小。

我国企业物流的水平低下还表现在物流经营的规模小而分散,物流功能的社会化、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低,在物流的各环节上衔接配套差。

无论是生产型企业、流通企业还是专业物流企业中,都仍然存在“小而全”、“大而全”现象和思想,导致企业物流设施的重复建设和社会资源浪费。

(5)企业物流的集成化水平较低。

企业物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同组织和部门之间的良好协调和沟通来达到系统优化的目标。

而现阶段的物流在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多数处于“各自为政”的割据状态,缺乏成熟强大的网络支撑和完善的配套设施来提供综合性服务,以至于企业物流经营一片混乱,市场效益较低。

(6)企业物流利用现代技术的程度较低。

企业要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必须注意研究探索和应用物流实用技术和方法,如条形码技术、EDI、射频技术、GIS、GPS技术等和有关的库存控制、运输规划等物流方法,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而我国企业的物流操作多数还停留在手工作业或半自动阶段,原材料采购、验收、分拣、配送等物流作业过程未能实现计算机管理与控制,管理水平较差,作业效率不高。

(7)缺乏透明、高效、集成的物流信息系统。

现代企业非常热衷于提高快速沟通、货运跟踪与信息交换的能力,信息成为提供物流服务的关键要素,也是企业物流活动进一步集成的催化剂。

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集成物流管理职能,可以极大地降低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为客户提供有效的服务以及增加销售的机会等。

我国企业因为发展物流的时间较短,信息系统的基础薄弱,或是原有的MIS系统不能适应物流管理的需要,部门之间的割据分裂等原因,企业内缺乏适当、透明、高效的物流集成信息系统,使得企业失去了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8)综合性的专业物流人才短缺,是企业物流发展的巨大障碍。

从国外企业物流的发展经验来看,企业要求物流方面的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

为此,国外物流方面的教育和培训非常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人才的教育培训系统。

许多国家的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获得从业资格后,才能从事物流和配送方面工作。

相比较而言,我国在物流方面的教育还非常落后,在高等院校中设物流专业和课程的仅有10所左右,仅占中国全部高等院校的1%;研究生层次教育刚刚起步;职业教育更加贫乏,通过委托培训方式培训员工的企业也不多见。

近年来,在我国人才市场上对有关物流职能的岗位需求不断增加,“物流经理”开始成为热门高薪职位,而市场上基本符合企业要求的物流经理人选却非常少。

企业现代物流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由于我国企业自身资源的不足,需要集成社会的专业化资源,不断延伸新的物流配送网络,持续更新企业的营销方式,改善客户服务。

针对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国企业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注意提高物流社会化、网络化程度,提高物流的规模化效益。

同时充分利用社会物流设施资源,鼓励兼并、重组、联合,优先进行技术改造和信息系统建设,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等。

1.3企业的物流管理诊断活动的引入

物流管理在企业经营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已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共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的经营风险不断提高,如何在动荡的市场环境下正确评价和提高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是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而物流管理作为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与其相关的物流诊断和绩效评估活动也日益引起企业界的重视。

为了及时发现企业物流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适当措施进一步调整、控制和完善企业的管理绩效,需要经常对企业物流管理的运行过程和结果进行跟踪评价。

同时,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有必要对企业物流运行成果进行阶段性的回顾评价。

作为整个企业物流管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评估、反馈和调整控制环节,企业物流管理诊断和绩效评估在企业运营实践中具有正确评价、“拨乱反正”的重要意义。

国外企业很早就开始重视物流诊断和评价活动,相应的研究工作与企业物流管理实践一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而目前国内的相关领域的研究相当落后,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物流管理发展的需求。

同时我国现阶段的企业物流管理中对物流诊断和绩效评估的重视程度不够,实践中的有关应用也多数为零散物流活动和功能的诊断或评估,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企业物流管理诊断方法、程序和指标以及绩效评估体系等。

鉴于此,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些有益的探索工作,论文的主题是:

企业物流管理的自诊断与绩效评估体系的研究。

2.企业物流管理诊断概述

企业同一切有生命的机体一样,在生存的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疾病。

只有及时诊断,正确治疗,才能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诊断就是一门诊治企业疾病的科学,它属于现代经营管理范畴,其含义就是对企业进行健康检查和疾病诊治。

通过企业诊断,可以消除企业生产经营功能中存在地各种故障,保证它能正常地进行经营活动,并力求降低消耗,增加盈利。

企业诊断最早以企业咨询的形式产生于美国,并迅速传到英、法、德、日等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从50年代起,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企业经营环境进一步复杂化,威胁着企业的正常生存。

企业迫切需要通过内部组织和外部专家的帮助来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从而使世界范围内的企业诊断业务迅速发展。

企业诊断的框架如图2-1所示。

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建议

 

图2-1企业诊断框架概述

2.1企业诊断的定义

企业诊断一般是指,依据“标准-现实=病症”的公式,运用各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找出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改善方案,以谋求企业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的一种活动。

企业诊断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综合素质。

它已成为一种帮助企业改进经营管理,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

2.2企业诊断的种类

企业诊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一般说来可以按以下标准划分:

(1)按诊断主体划分,有企业自我诊断和外部诊断

企业自我诊断,就是企业自己组织内部的力量,挑选有丰富企业管理经验和诊断技能的领导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组成诊断组,对本企业进行诊断。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企业内部的专家熟悉本企业的历史、人事关系、职工的情况以及传统习惯,可以在短时间内发现问题的症结,所提出的方案也比较符合实际情况;而且该方法的保密性好,机动灵活;节约开支。

其不足之处在于,分析问题时容易带有偏见或局限性。

它一般适用于技术和管理人才充足、力量雄厚、有诊断能力企业或资金有限的中小型企业。

外部诊断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了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时,邀请外部的管理专家和顾问人员对企业进行诊断。

该方法可以避免在诊断过程中受企业各方面的影响,容易做出客观的结论,且便于推行方案的后继实施工作。

相应的缺点在于成本较大,与诊断企业中存在较大的沟通协调问题。

(2)按诊断内容划分,有综合诊断、局部诊断和专题诊断

综合诊断,是对从企业的生产能力、效率、财务、成本、机构设置等基本情况,到企业的经营方针、目标、经营战略、经营决策和一系列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诊断。

局部诊断,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系统中某一部门和少数几个部门,如生产、计划、物流、市场销售、财务等部门进行的局部性诊断。

鉴于现阶段很多企业中还未设置相应的物流职能部门,因此进行物流管理诊断要包括企业中的多个部门或涉及其他上下游企业的相关部门,是一项复杂的跨职能、跨企业的诊断活动,有关物流管理诊断的具体讨论详见下文。

专题诊断,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某项专门课题,如远景规划、重大投资、技术创新等项目的单项诊断。

(3)按诊断的时间分,有长期诊断、中期诊断和短期诊断

2.3企业物流管理(自)诊断定义及其作用

作为企业(经营)诊断的一个分支,企业物流诊断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特点。

2.3.1企业物流管理(自)诊断定义

企业物流管理诊断是评价企业物流管理的当前运作状态一种系统方法,它将对企业的物流管理情况进行实际的描述,发现物流运营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并显现出哪些地方存在巨大潜能或是管理者可以做出重大改进的领域,从而得出适合公司情况的改进方案。

与企业物流管理的评价和绩效衡量相比,物流诊断更偏向于细节问题的发掘,是后继物流评价和绩效衡量的基础。

因为物流管理诊断属于对企业基层的细节操作和调查,需要企业内部的大力协作配合,因此这一工作如果由企业自己组织进行,更容易抓住重点和要害,效率会更高。

因此本文中所说的“物流管理诊断”主要指企业内部的自诊断,或是聘请顾问公司组织,主要由企业内部员工参与进行的物流诊断。

企业物流管理诊断是改进企业物流管理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它的特点是注重现场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企业物流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尽量把复杂的问题数据化、图表化,使人易于理解和掌握。

2.3.2企业物流管理诊断的作用

作为对企业物料流动有效性的广泛研究的一种综合,企业物流管理诊断是一项复杂的管理活动,它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来实施整个诊断过程。

那么企业为什么还要耗时、耗力、消耗资金地来进行物流诊断?

这是因为企业实施物流管理诊断能够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以下的作用和收益:

(1)提供了变革机会

企业物流管理自诊断不仅是一种系统工具,它同时在企业内部引起深刻的思考。

它使得企业中每一个相关人员思考企业中的物流活动是如何进行的,为什么会这样运行操作,这必然会引起一些有关变化和改进的建议。

当然,如果这些变化未能很好的管理和控制,那么可能在企业内部引起混乱,并影响原本有效的物流活动或程序;而另一方面,如果企业物流管理职能并非高效运转,那么企业物流管理自诊断可以成为激发企业物流变革过程的催化剂。

(2)提供一种改进现有绩效的有用工具

由于企业物流管理自诊断是从完全中立的角度提出的分析和研究,充分考虑了更方面的利益均衡,而不是某个部门、某个经理或员工的利益,因此诊断更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

物流管理自诊断的结果和绩效改善可以让更多的部门和雇员收益,这样可以激励更多的员工思考如何改进现有绩效;物流诊断中设计到的很多细节问题可能成为企业管理者和雇员激发创造性、开阔思路的有益工具,从而为企业物流职能的不断改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与best-in-class的标杆(benchmarking)公司相比较,定义可实现的差距

标杆法(benchmarking)可以使企业发现身外最好的实践——不仅包括它可能是什么,还包括它是怎样做到的。

通过比照企业与同行业或其他行业世界一流的企业的有关物流职能的绩效表现,可以量化业绩差距;同时通过比较有关的管理控制、设计、制造程序和过程,企业可以明确为达到世界一流的物流职能和跨职能性业绩,企业还需在成本、质量、时间和柔性等方面做出多大努力予以改进。

(4)可以让相关员工认真审视所从事的工作并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