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主要任务和措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651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主要任务和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七章主要任务和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七章主要任务和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七章主要任务和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七章主要任务和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章主要任务和措施.docx

《第七章主要任务和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主要任务和措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章主要任务和措施.docx

第七章主要任务和措施

第七章主要任务和措施

第一节总体思路和方案

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甘肃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庆阳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紧紧围绕全国、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战略布局,以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为前提,以源头控制为重点,以制度创新、科技支撑、严格执法为手段,切实加大对工业、城镇、农村等重点领域的水污染防治,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良好水体保持,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全面巩固和提升水环境质量,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

1、水质不达标断面

合水县3个断面中,现状水体不达标断面仅铁李川断面,通过对工业污染、城镇生活垃圾和污水的收集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使断面出境水质满足监测标准。

2、达标良好水体保护

根据庆阳市环保局提供的监测数据和本次取样化验结果,固城川出境及葫芦河出境2个断面水质均达Ⅲ类标准,为保护已达标良好水体,结合合水川环保十三五规划工程内容,统一布置工程措施。

第二节主要任务和措施

按照“分区、分期、分级”的时空优化思路,合水县水污染防治及达标水体保护工作将分阶段、分区域考虑:

一、推动转型升级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节水高效现代农业、低耗水高新技术产业及生态保护型旅游业,严格控制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重点抓好节水品种、节水技术推广,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减少和控制农药、化肥使用。

坚持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产业。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循环发展和工业企业绿色转型。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升发展。

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水行业新增产能。

产能过剩产业实行新增产能等量替代、涉水主要污染物排放同行业倍量替代。

对高耗水、高污染行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实行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倍量替换。

(二)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进一步加大力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缩减农业用水量,推动节水农业发展,实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结合畜牧养殖业发展,支持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饲草作物,改善饲草结构。

二、控制污染排放

(一)工业污染源防治

1、推进主要尾水直排企业提升整治

统筹考虑工业企业水污染排放程度、分布位置等因素,对尾水直接排放入附近河道的主要工业企业加强污染整治和环境监管。

对近期具备污水纳管条件的企业采取截污纳管措施,对于近期尚不具备污水纳管条件的企业开展深度治理、实施清洁生产、再生水利用等工程,重点削减工业源的排放量,严禁废水直接排放入河。

对石油开采和生产企业应积极控制和降低对地下水的污染,对产生的废渣等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2、开展沿岸中小企业排查整治

大力开展沿岸工业企业的环境执法,对于无环评审批和环保验收的工业企业,一律补办相关手续,完善污染防治措施,严禁废水直排入河。

在对于河道附近主要工业企业进行整治提升的基础上,对于断面上游汇水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及家庭作坊也应实施集中排查和整治。

对不符合规划要求、产业政策及产生严重污染的企业及家庭作坊责令其限期关停;对于具备搬迁条件的工业企业责令其限期搬迁;对于具备污水纳管条件的工业企业排定纳管时间表令其废水限期纳管。

加强企业内部雨污分流改造,加强生产废水处理设施的监管,确保废水稳定达标排放,注重企业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严禁生活污水渗排、直排。

(二)城镇生活垃圾及污水收集处理

1、县城污水管网建设

目前合水县县城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污水收集管网覆盖率较低,雨污水合流制管道比例大,部分规划雨污分流区的管网体系还未形成,境内污水直排河流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对河流水质造成威胁,故急需实施城区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工程,并将污水全部接入污水厂处理。

2、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

合水县污水厂设计处理污水量近期6000m3/d,远期12000m3/d,随着社会经济的逐年发展,县内人口的不断增多,污水量也将持续增加。

由于目前污水厂执行一级B排放标准,主要采用DE氧化沟处理工艺,其尾水排放后仍会对水质造成影响,故需尽快完成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尾水排放标准提升至一级A标准。

3、工业园区污水厂收集处理

目前县城工业园区处于招商引资阶段,入住企业较少,需对部分工业园区污水设施及管网工程尚未建成的阶段,因监测已入住企业污废水排放,并抓紧设施工业污废水处理工程。

4、乡镇污水收集处理

目前合水县各乡镇所在地多数已建成污水收集工程,但部分雨污管未分流,且污水一般未进行处理直排入河。

为减少收集、处理系统的规模,应注意雨污分流,为远期的污水纳管做好准备,需对雨污管道进行分流,并在乡镇所在地因地制宜,实施分散式污水处理工程。

5、乡镇垃圾收集

目前合水县除县城的垃圾场具有防渗措施,其余乡镇垃圾虽然进行了初步收集,收集后的垃圾仅仅顺坡堆放,未对垃圾堆放点进行防渗处理,也未对堆放的垃圾进行碾压夯实无害化处理。

后期严格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处置模式进行处理,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并将乡镇垃圾就近拉运至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按照“全域化覆盖、标准化作业、网格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和“四化”要求,建立健全网格化的日常保洁机制和督查机制。

(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1、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按照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分类管理的要求,大力推进新建、改建和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落实“三同时”制度,区域内新、改、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户)的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需达100%。

加快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的发放。

加强大中型畜禽场规划管理,控制其发展规模和速度,严格控制区域单位耕地面积畜禽饲养量,同时对新建的畜禽场进行合理选址,禁止在环境敏感区域发展畜牧场。

境内现有的各类畜禽养殖场必须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对污水、废渣等进行定期监测,确保排放的污染物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并符合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

废水去向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

对排放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或排放总量的畜禽养殖场,由政府责令其限期治理,必须在2017年底前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对经限期治理逾期不能达标的,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请当地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停。

境内所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应坚持“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原则,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严格控制含重金属的畜禽饲料添加剂、兽药的使用,实现科学养殖、饮排分离、雨污分流和干湿分离,具备纳管条件的畜禽养殖场必须将污水纳入城市污水管网,有条件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要添置有机肥加工设施及建立与排污量相匹配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积极采用生物治理技术,使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及污水资源化率达到95%以上。

凡以“公司加农户”形式经营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应由公司负责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落实到农户,并进行规范化管理。

2、农业面源污染控制

推进沿江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采用立体种养、生态农庄观光等模式,以农田保护区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观光农业区建设为重点,开展以生态种植为主的生态农业建设,形成农、林、牧全面发展的生态农业格局。

着力推进以农牧结合、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农村生活污水利用、立体种养、节约型农业技术推广等五大模式为重点的循环农业建设,重点推广设施栽培和养殖,开展节水、节能、节肥、节药等标准化生产,减少农业投入品的消耗,推进节约型农业的发展。

设立农产品检测机构,结合农田沟渠,建设具有拦截农业污水、污染降解功能的生态渠道。

流域周边的农地多开展作物轮作,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全面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进程。

继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动,完善作物配方肥配方和推广模式,扩大配方肥应用面积。

继续做好土壤肥力定位监测和测土配方施肥肥效监测,不断验证并更新施肥指标体系,验证优化肥料配方,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和区域耕地资源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构建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全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服务。

3、农村污水及垃圾污染防治

(1)农村生活垃圾收集

由于合水县各断面汇水区内村民居住较为分散,应按照“组保洁、村收集、镇处置”的模式进行收集,为防止生活垃圾在淋滤后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产生影响,结合生活垃圾产生量,在人口相对较为聚集的区域布置生活垃圾斗,并购置垃圾转运车,将区内垃圾收集后定期拉运至就近垃圾场进行处理。

(2)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

由于合水县各断面汇水区内村民居住较为分散,统一收集难度大,故应结合“农村连片整治”项目,对地域上互不相连的多个村庄进行同步治理,通过建设化粪池、污水净化沼气池和氧化塘,对农村分散式污水进行治理。

三、节水及水资源保护

(一)控制用水总量

严格实施区域用水总量控制要求,严禁未经许可自备水源用于工商业生产,坚决遏制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的增长态势。

区域发展规划的编制和项目建设应强调水资源和环境承载力论证。

加强取水许可管理,按水资源配置和总量控制的要求,引导产业集聚和结构优化。

(二)提高用水效率

通过政策性措施和技术性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在政策措施上,把节约用水工作纳入区域及乡镇计划,保证节水目标的实现;加大节水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加强计划用水,逐步实现用水定额化管理;坚持水资源有偿使用原则,依法加强水资源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

加强工业企业节水改造,对用水大户实施节水减排监管,重点抓好高用水行业节水减排技改及重复用水工程建设,建立计划用水考核指标体系,把用水和节水列入企业考核指标,建立激励和惩罚机制。

在居民生活用水方面,推广使用节水型的卫生器具、设备,完善供水设施,加快供水管网的技术改造和建设,降低管网漏失率。

四、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全面树立生态治理理念,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持河流的自然形态和自然属性,推广应用生态工程和生物技术,保持和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发挥河流功能的多样性,维护河流的健康。

(一)动态保洁

确保河面清洁,彻底消灭垃圾河。

建立24小时联动保洁应急机制,遇到突发性垃圾倾倒事件时,确保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恢复河道原貌。

(二)河道养护

全面加强河道水质养护,确保内河水质呈阶梯式提升。

继续加大水质养护力度,流域内主要河道基本纳入水质养护范围,通过综合治理,确保河道生态化修复。

(三)生态与工程修复

1、人工湿地

在马莲河调蓄水库,充分依据原有地形地势条件,建设河段人工湿地工程,通过人工强化手段,实现净化水质的目的,发挥修复河流生态环境、美化景观及环境的作用,设置过水坝地段种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形成表面流(SFCW)人工湿地,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地表水进行处理。

2、水土流失小流域治理

(1)生态治理

在坡度大于45°的荒坡地以及黄土梁峁地段,采取封闭的措施减少对天然植被的破坏,使其自然更新;在坡度25-45°的荒坡地、沟谷坡地段,以小密度、鱼鳞坑整地方式栽种本土树种,采用半封闭的状态使天然植被更新;在地势较为平坦的沟道、坡度在25°以下的沟谷坡以大密度、穴状整地的方式栽种灌木及乔木。

通过以上措施,制止侵蚀沟向纵深发展,促进泥沙淤积、固定沟坡。

(2)工程措施

为能在短期内控制水土流失,制止侵蚀沟的继续扩展,需在沟头修建蓄水沟、截水沟,拦截上游天然降水,削弱水流对沟道的冲刷,在沟谷底部有利部位建设蓄水坝、淤地坝,制止沟底下切和沟岸扩张、拦蓄洪水和泥沙等。

目前合水县境内已完成了多处水土流失小流域治理工程,对防治水土流失起到了一定作用,受地质环境条件形象,境内汇水区属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小流域众多,要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问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本方案将水土流失小流域治理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