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朐五中高一历史考.docx
《山东省临朐五中高一历史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朐五中高一历史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临朐五中高一历史考
临朐五中2016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卷
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2016-3-17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
1.毛泽东曾经指出:
“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
”下列哪些言语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
①“湿耕泽锄,不如归去”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
③“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④“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
“春秋有待,朝夕须资。
既耕以饭,亦桑贸衣。
艺菜当肴,采药救颓。
”这说明他的田庄
A.主要从事商品生产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
3.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
推动这一模式形成发展的是
①耕作工具不断改进②生产组织的小型化
③水利设施逐渐完善④土地兼并日趋加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汉·晁错)“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指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以家庭为单位B.自给自足C.脆弱性D.分散性
5.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
“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漕渠 D.白渠
6、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
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A.加速了社会制度的更替B.增加了鲁国国力
C.开中国税制改革的先河D.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7、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抑商”含义是( )
A.取消一切商业活动B.限制与外国贸易往来
C.限制私人的商业经济活动D.一切商品均实行专卖
8.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买卖”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井田制瓦解B.分封制恢复C.均田制受到破坏D.“市”突破空间限制
9、谚语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总结。
下列谚语能反映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B.黄牛过河各顾各
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D.小满芝麻芒种谷
10、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到:
“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
A.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C.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11、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珐琅彩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青花花卉纹执壶。
该收藏家的
生活时代不早于()
A.明代B.隋唐C.宋元D.清代
12、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
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研究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发展状况时,不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
A.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墓葬中发现的商代玉蚕
B.甲骨文中有“蚕”“桑”“丝”等文字
C.《诗经·卫风·氓》写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
D.刘克祥《简明中国经济史》记载:
“商周时期的蚕桑生产和纺织手工业已相当发达。
”
13.方以智《物理小识》卷七说:
“煤则各处有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可五日不绝火,煎矿煮石,殊为省力。
”材料中“礁”作为冶铁燃料始于
A.汉B.北宋C.南宋D.明
14、官营手工业产品大多非常精美,主要原因是( )
①有最优秀工匠 ②控制最好的原料③生产不计成本④市场竞争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15.“大抵徽商……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材料表明徽商( )
A.注重扩大对外贸易 B.注重扩大商业资本
C.注重谋取政治地位 D.注重扩大经营范围
16.清初学者唐甄说:
“为政之道,必先田市。
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
”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重农抑商B.自由主义
C.重商主义D.农商并重
17.“民农则重(持重),重则少私义(议),少私义则公法立,国专。
……民舍本事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这反映出作者( )
①主张重农抑商 ②倡导以法治国
③力求社会稳定 ④维护农民利益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8.明朝时“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于北。
”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大布商,你会选择以下哪些经营方式
①为了安全和方便,随身携带大量纸币
②和同乡布商结伴北上贩棉,南下购布
③为了节省成本和获取更多利润,将棉花直接交给松江织户加工,支付一定薪酬
④少部分货物在国内异地销售,大部分货物雇船运往东南亚销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19、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记载:
“(江贼)水劫不便,逢遇草市,泊舟津口,便行陆劫……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
自十五年来,江南江北,凡名草市,劫杀皆便,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
”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提取的信息有( )
①民间集市在江淮出现 ②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③草市税是国家的重要收入 ④交易者的财货缺乏安全保障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下图为北宋末年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有两处错误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1.电视剧《乔家大院》反映了晋商兴衰的缩影。
晋商以贩运供给边境驻军军粮起家,从中可反映明朝的哪一特征( )
A、专业商业城市兴起 B、政治黑暗,统治腐朽
C、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长途贩运 D、边境不宁,战争频繁
22、明清时期,松江一些商人开设暑袜店,出资购买尤墩布分给当地的居民缝制暑袜,计件付酬,再将暑袜拿到店里出售。
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①暑袜店主具有早期资本家的性质②他的资本由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
③暑袜店就是集中的手工工场④暑袜店主进入了商品的生产领域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3、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里,出现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 )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B.统治者“不抑兼并”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24.明清时期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
下列现象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B.吴郡“游手之徒,十室九空”
C.苏州机户“设机督造,雇匠织造”D.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25.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
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
其最根本的原因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入侵B.腐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26、据资料统计:
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2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 )
A.对黄金、香料的狂热追求
B.《马可.波罗游记》的广泛传播
C.原来的商路被奥斯曼帝国控制
D.工业革命需要大量原料和商品销售市场
28、下列航海家中到过亚洲的是( )
①迪亚士 ②哥伦布 ③达·伽马 ④麦哲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9.《共产党宣言》中写道: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这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英国经济的稳步发展 B.机器的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
C.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D.生产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分工
30、经过两个世纪的争夺,英国最终战胜了法国,在18世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这场争夺从实质上反映了( )
A.先进国家对落后国家的胜利 B.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
C.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胜利 D.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
31.“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这句话说明了
A.哥伦布发现美洲为地理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B.哥伦布的远洋航行体现了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时代要求
C.哥伦布发现美洲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D.美洲的发现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
32、小明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商业革命”“价格革命”“海上马车夫”“世界工厂”等内容,他研究的主题是
A.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C.英国的崛起D.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33.马克思说:
“英国(在印度——编者注)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文中所说的“工具”是指
A.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C.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D.导致了印度民族起义的爆发
34.W.C.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A.文艺复兴B.第一次工业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D.第一次世界大战
35.一个英国人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来到中国,这一年他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看到机户和机工因工资纠纷到衙门打官司
B.邀请中国朋友去他乘坐的船上参观蒸汽机
D.收到国内来信说英王解散了议会
36.《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
“(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作者要强调的是()
A.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推动的结果
B.工业革命时国家对科技发明投入不足
C.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许多科学家
D.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37.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
“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8.《中华民族:
由衰落走向复兴》中写道:
“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统一体。
中国试图赶上这次发展的机遇,但最终失败。
”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清末“新政”
39、五口通商之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
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
这说明
①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生态环境被破坏
③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山茶叶失去海外市场
④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40.19世纪后期,烟台、青岛等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
下表是今济南地区的章丘、济阳在20世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变化表(章有义的《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对该表的正确解读是
1900
1915
1920
1924
山东章丘
0.1
35
45
50
山东济阳
0.2
15
25
40
①农产品已商品化②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③两地经济融入世界市场④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
4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
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董猬《救活荒民书》
材料四:
金宝庐舍,转瞬灰炽,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陶煦《租核.推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
(1分)
(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发生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分)
(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举例说明统治阶级试图解决该问题而采取的措施,并分析结果。
(4分)
(4)材料四反映封建土地制度到明清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分)
4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
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
持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
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不同态度。
(2分)
材料二宋朝放宽抑商的政策形成了商业大发展态势,各个阶层的人士都被卷了进来,他们在东京城中大量经营邸店,侵街占道,承当了街市形成的开路先锋和中流砥柱。
同时,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下,东京原有的东、西两市无法应付城市给养和物资供应,于是首先在汴河两岸兴起的行市逐渐在全城扩展。
——摘编自《城市发展史讲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东京市坊制度被破坏的主要因素。
(4分)
材料三清朝奉行“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多次颁令实行矿禁。
并用“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限制商业活动,对“客商资本稍多者”又行“劝借”,稍有不从,“轻则痛行笞责,重则连船拆毁,客商狼藉,号哭水次”,最终“多致卖船弃业”。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政府的经济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
------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
------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
------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却由工业革命前占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5%。
——史钟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材料二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份
1520
1600
1670
170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5.25
8.25
13.5
17.0
21.0
27.5
51.0
材料三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
-------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唔士河也不例外。
------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全世界记录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材料四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
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
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
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也包括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德威克-------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他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末英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化的影响。
(6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治理环境的措施。
(4分)对此,你有何认识或启发?
(2分)
3月月考答案:
1-5、6-1011-15、16-2021-25
26-3031-3536-40
41、
(1)井田制。
1分
(2)井田制正式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确立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
1分
生产力的发展。
1分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但是土地兼并造成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影响了国家收入,农民失去土地,生活苦难,社会动荡不安等。
4分
(3)针对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现实,封建政府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如三国实行屯田制,北魏、隋唐实行均田制。
2分但是,由于土地私有、买卖频繁,所以历代王朝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
2分
(4)封建土地私有制高度发展。
1分
激化了阶级矛盾,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2分
42.
(1)孟子:
农商平等;商鞅:
重农抑商。
(2分)
(2)因素:
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放宽抑商政策;城市人口增长;物资需求压力增大。
(3分)(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得全分)
(3)影响:
一方面促进了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另一方面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
(4分)
43.
(1)原因:
立法推动圈地运动;重视科技;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等等。
(6分)
(2)推动城市化进程;导致环境严重恶化;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6分)
(3)措施:
英国政府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和斗争促进了环境的治理和改善。
(4分)启发:
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并举等(2分)
32.(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59年,英国作家狄更斯发表了他著名的小说《双城记》,该作品以1789年法国革命为背景,是那个时代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在《双城记》的开头,狄更斯说: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
在小说发表之前的1854年底,狄更斯曾坦言,“我相信,不满情绪像这样冒烟比火烧起来还要坏得多,这特别像法国在第一次革命爆发前的公众心理,这就有危险,由于千百种原因一一如收成不好、贵族阶级的专横与无能把已经紧张的局面最后一次加紧、海外战争的失利、国内偶发事件等等一一变成那次从未见过的一场可怕的大火。
”可见,《双城记》的创作动机在于借古讽今,以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经验为借鉴,给英国统治阶级敲响警钟;同时,通过对革命恐怖的极端描骂,也对心怀愤懑、希图以暴力对抗暴政的人民群众提出警告,幻想为社会矛盾日益加深的英国现状寻找一条出路。
(2)你如何理解材料中“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一段话。
(13分)
(2)理解:
“这个时代”是指英国工业革命时代。
一方面,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民主政治发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另一方面,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爆发;阶级对立明显,社会矛盾激化;;生态环境日益破坏。
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个时代的主流是进步的。
(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