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常见病诊疗常规.docx
《急诊科常见病诊疗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诊科常见病诊疗常规.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急诊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急诊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学习资料
一、急性出血
二、急性心肌梗死
三、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四、急性有机磷中毒
五、脑出血
六、上消化道大出血
七、心跳呼吸骤停
八、真心痛
九、中风
十、卒死
蔡市镇卫生院
二〇一五年
急诊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一、急性出血
急性出血属于中医“血证”范围,凡血液不循常道,上溢于口鼻诸窍,下泄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疾患称为血证。
急性出血是指出血量较大,出血势较急,以及有广泛出血倾向的一类血证。
呕血:
又称吐血。
血由胃来,经呕吐而出。
一、疾病诊断要点:
1.以往多有胃脘、鼓胀、胃癌、肝癌等病史。
2.多因情绪激动,饮食不节、不洁及进食辛辣刺激、坚硬食物而诱发。
3.恶心,呕血,呕血多是暗红色,常夹有食物残渣,重时频繁呕吐,呕血鲜红,伴黑便或便血。
4.神情紧张,汗出,面色无华或青灰,舌质淡暗,脉滑数或孔数.
二、证候诊断要点:
1.实证:
常见于青壮年,或大量呕血的早期。
多因饮食不节,情绪激动而诱发。
起病突然,病程短。
呕吐频作,呕血色红或紫暗,常伴有口臭或口苦,烦躁,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2.虚证:
常见于年老体衰及反复发作的患者,或持续呕血不止者。
多因劳累及情志不遂而诱发。
胃痛绵绵或不痛,呕血时轻时重,色淡或暗,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汗出,舌质淡,脉细数。
三、鉴别诊断要点
咯血与呕血:
咯血多有肺痨、支气管扩张及肺癌等肺部疾病,呕血多有胃脘痛、鼓胀、黄疸、肝癌等病史。
咯血前多有胸闷、胸痛、咽痒等先兆症状;呕血前多有恶心、胃脘胀痛等先兆症状。
咯血血色鲜红,血中夹痰或痰中带血;呕血多血色紫暗,常夹有食物残渣;咯血多因外感六淫及情致志不畅而诱发,呕血多因饮食不节、不洁及进食后刺激、坚硬食物而诱发。
四、相关检查:
1.常规检查:
血常规可见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下降,大便、呕吐物隐血试验阳性,血中尿素氮浓度升高,肝功能可异常。
2.消化道钡餐透视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底及食道下端静脉曲张、胃及肠道占位性病变有诊断意义。
3.纤维胃镜检查4.B型超声波检查
五、常规处理:
1.急性出血是内科常见危急病症,易造成窒息、脱症,一经发现必须立即诊治,减少搬动,避免情绪紧张。
2.大量呕血可取侧卧位。
3.立即开通静脉通道。
4.严密观察病人的出血量、神色、体温、脉搏、尿量。
5.卧床休息,呕血者宜进流质饮食,大量呕血,尤其考虑外科止血者,应予进食。
六、辨证治疗:
1.实证胃脘胀痛,呕吐频作,呕血色红或紫暗,常夹有食物残渣,便血紫黑,口苦或口臭,烦躁,大便次数常增加,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证机概要】胃热炽盛,灼伤阳络,脉膜破溢,或湿热下注,熏灼阴络,迫血妄行。
【治法】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处理】⑴方药:
泻心汤加减。
胃气上逆而致恶心呕吐者,加代赭石、竹茹、旋覆花;胃热伤阴者加石斛、天花粉。
⑵中成药:
大黄粉,十灰散,三七粉,白芨粉,云南白药,紫地宁血散,大黄注射液。
⑶其他疗法①针灸:
针刺上脘、足三里、神门,便血者加三阴交、大肠腧,用泻法。
②外敷疗法:
以蒜泥敷涌泉穴,引热下行。
2.虚证
呕血缠绵不止,时轻时重,或下血紫暗,或色黑如漆,胃脘疼痛隐隐,面色无华,神疲懒言,舌质淡,脉细弱。
【证机概要】脾气亏虚,统摄无权,血液外溢。
【治法】益气建脾,摄血。
【处理】⑴方药:
归脾汤加减。
偏于阳虚者加炮姜碳、制附子、灶心黄土。
⑵中成药:
白芨粉,三七粉,云南白药,归脾丸,生脉注射液。
⑶其他疗法①针灸:
针刺上脘、足三里、神门,便血者加三阴交、大肠腧,用补法。
②内窥镜下局部止血。
七、疗效标准:
1.治愈:
出血控制,症状消失,大便隐血试验连续3次转阴,血色素正常,X线或内窥镜检查正常。
2.好转:
出血量明显减少,症状改善。
未愈:
出血及其他症状无改善。
二、急性心肌梗死
一、概念: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缺血坏死。
95%以上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心肌因严重持久的缺血所产生的坏死。
属中医的“真心痛”“胸痹”范畴。
二、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必须具备:
1.缺血性胸痛的病史;2.心电图的特征性动态演变;3.心肌坏死的血清标志物浓度的动态变化。
具有以上两条即可。
三、鉴别诊断:
1.心绞痛:
压榨性或窒息性胸骨后疼痛,但程度较轻,时限在15分钟以内,无血清心肌梗死标志物的增高。
2.急性肺动脉栓塞:
发病急骤,胸痛,呼吸困难,咯血,或昏厥,发绀,休克。
心电图电轴右偏,可出现完全或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AVR导联出现R波。
X线片可出现楔形或圆形阴影。
3.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可出现剧烈疼痛,呈撕裂样,可放射到背,胁,腰与下肢。
双上肢血压和脉搏可有明显差别。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核磁共振可助诊断。
4.急性心包炎:
剧烈而持续的心前区疼痛,咳嗽或呼吸时可加重,同时伴有发热。
白细胞增高。
5.急腹症:
以上腹部疼痛为主的急腹症,无血清心肌梗死标志物的增高与心电图规律变化。
四、西医治疗
急性期,迅速明确诊断,尽快实施治疗。
做好早期风险评估,减轻患者疼痛,预防和治疗心跳骤停。
早期处理应该尽快开始在灌注治疗——控制梗死面积,及时处理并发症。
(一)溶栓治疗1.注意其适应证以及禁忌证2.治疗步骤
①溶栓前常规抽血,检查血常规,血型,凝血酶及凝血酶系列,纤维蛋白,血小板计数,——评估病情并配血备用;②即刻嚼服水溶性阿司匹林300mg,以后用100~150mg,每日一次,长期服用;③进行溶栓治疗。
3.用药方式⑴尿激酶2万U/kg或150万U于30分钟内静滴
⑵链激酶或重组链激酶皮试阴性后,150万U30~60分钟内静滴。
⑶rt-PT50~100mg,90分钟内静滴,
⑷肝素辅助治疗rt-PT用药之前,应先予30U/kg或4000~5000U静脉推注。
(二)抗栓治疗
1.阿司匹林的应用:
首先予以负荷剂量160~325mg嚼服,并以75~100mg/日持续应用。
2.肝素的应用70U/kg,静脉推注。
(三)一般治疗1.卧床休息:
AMI患者应该卧床休息,必要时用镇静剂以抗焦虑。
2.吸氧:
提高组织氧摄取,改善心肌缺氧缺血。
3.生命体征监测
4.有效止痛:
用吗啡5mg肌内注射,杜冷丁50~100mg肌内注射。
五、中医治疗
1.痰阻胸阳证证候:
心痛彻背,胸闷如塞,头身困重,口粘泛恶,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浊腻,脉滑。
方药:
涤痰汤
痰热重者,加黄连;腑实便秘者,加大黄。
2.阴寒凝闭证
证候:
胸疼彻背,背疼彻胸,肢厥唇青,面色苍白,遇寒加剧,舌质淡,苔薄白,脉紧。
方药:
乌头赤石脂丸
3.瘀阻心脉证证候:
心胸绞痛,固定不移,入夜为著,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下脉络迂曲,脉涩结代。
方药:
血府逐瘀汤加减
4.气阴双亏证
证候:
胸疼持续不解,时轻时重,喘息不得卧,动则加重,心悸汗出,口干,心烦,舌质红,苔白滑,脉沉细或微弱。
方药:
生脉散合固真汤
伴有失眠者,加炒焦枣,柏子仁:
气阴两虚加黄精;肾阴亏虚者加龟板,鳖甲;肾阳亏虚者加鹿角胶;血枯肠燥者加何首乌。
六、疗效标准:
1.治愈:
症状消失,心电图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
2.好转:
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间歇期延长,实验室检查部分改善。
3.未愈:
主要症状及心电图无改变或加重,甚至死亡。
三、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一、概念: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是指有机磷杀虫药进入人体,达到一定程度时,抑制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蓄积,对人体产生损害的一种全身疾病。
主要表现为呼气和呕吐物有大蒜味,流涎多汗,瞳孔缩小,肌束震颤,肺水肿等。
二、诊断:
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主要诊断要点:
①有机磷杀虫药接触史;②临床表现有呼气和呕吐物有大蒜味,流涎多汗,瞳孔缩小,肌束震颤,肺水肿,意识障碍等;③全血胆碱酯酶活力降低和毒物鉴定可确诊。
三、鉴别诊断:
1.急性胃肠炎:
有暴饮暴食或不洁饮食史,无流涎多汗,瞳孔缩小,肌束震颤。
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正常。
2.中暑:
在高温,高湿度环境中发病,体温多在38度以上,无瞳孔缩小,肌束震颤。
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正常。
3.食物中毒:
有进食腐败变质食物,腹泻明显,重者可脱水,但瞳孔缩小,肌束震颤,呕吐物有大蒜味,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正常。
四、西医治疗:
1.迅速清除未被吸收的毒物
口服中毒者应立即用清水,生理盐水,2%碳酸氢钠成分洗胃,直至洗出液无味澄清为止。
洗胃后应尽早导泻,常用硫酸钠20~40g注入
胃中。
对于合并不同程度的深昏迷者,可用食管气管联合导管。
2.特效解毒药的运用
⑴胆碱酯酶复活剂如氯解磷定:
轻度中毒0.75~1.5g肌注,中度中毒0.75~1.5g肌注或稀释后静脉注射,重度中毒1.5~2.5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
⑵抗胆碱能药如阿托品:
轻度中毒2~4mg肌注,中度中毒4~10mg稀释后静推,重度中毒10~20mg稀释后静推。
⑶对症治疗主要针对肺水肿,呼吸肌麻痹,中枢性呼吸衰竭,休克,中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心脏骤停,脑水肿等进行治疗,其中机械通气尤为重要。
五、中医治疗:
1.毒邪侵入脏腑
证候:
恶心呕吐,呕吐物有大蒜味,腹痛,汗出流涎,咳嗽气促,心悸头昏,周身乏力,视物模糊,肢体震颤,抽搐,甚则汗出淋漓,四肢厥冷,烦躁神昏,二便自遗,脉微欲绝。
方药:
大承气汤
2.毒邪留滞经络
证候:
肢体麻木,疼痛,甚则痿软无力或皮肤瘀斑,疮疡,舌质暗,脉沉细或沉涩。
方药:
补阳还五汤加味
3.针灸
呕吐,取内关,合谷,中等刺激,留针10~20分钟;肢体痿软,麻木,
疼痛,取足三里,外关。
天柱,中等刺激留针15~20分钟。
六、疗效标准:
1.治愈:
症状及体征消失,胆碱酯酶恢复正常,无精神及神经后遗症状。
2.好转:
症状及体征好转,胆碱酯酶恢复正常,有部分精神及神经后遗症状。
2.未愈:
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胆碱酯酶未恢复。
四、急性有机磷中毒
一、概念:
有机磷农药是一种神经毒物,吸收后在体内广泛抑制胆碱酯酶的活力,使乙酰胆碱不能被分解而大量积累,引起神经功能紊乱,出现一系列中毒症状和体征。
根据其作用部位,可出现M样作用——毒蕈碱样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流涎、多汗、支气管分泌物增多、肺水肿、瞳孔缩小等;N样作用——烟碱样症状:
肌束震颤、肌肉痉挛、肌力减退;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疲乏、烦躁不安、头晕、头痛、发热、言语障碍、精神恍惚、病情较重者出现意识障碍、阵发性惊厥,甚至昏迷。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要点:
⑴病史:
有有机磷农药接触史或吞服史。
⑵临床表现:
呼气、呕吐物、体表有大蒜样臭味。
有瞳仁缩小、肌肉震颤、流涎、大汗、气促,甚至惊厥、神昏等表现。
(二)证候诊断要点:
⑴实证:
恶心呕吐呕吐物或呼出气有大蒜样气味,腹痛,腹泻,头晕,头痛,烦躁不安,肌肉震颤,甚至谵语神昏,舌红苔腻,脉滑数;
⑵虚证:
头晕耳鸣,筋惕肉瞤,呕恶清涎,腹痛腹泻,惊悸怔忡,甚则汗出肢凉,呼吸气微,二便自遗,脉微细欲绝。
三、鉴别诊断
(一)食物中毒:
发病前有不洁饮食史,以急性胃肠炎表现为主,无肌震颤、瞳仁缩小、肺水肿等症状。
(二)阿片类中毒:
阿片类中毒病人可见瞳仁缩小,呼吸抑制,肺水肿等临床表现,应与有机磷农药中毒仔细鉴别,鉴别主要通过病史,病人呼出气味,血液胆碱酯酶活性测定。
四、治疗:
(一)常规处理:
⑴脱离污染源:
立即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更换衣服,除敌百虫中毒外,受污皮肤可用冷肥皂水2%-5%碳酸轻钠溶液彻底冲洗。
敌百虫中毒可用温开水冲洗。
⑵催吐:
一般可用手指、羽毛在咽部探吐。
在误食后即刻或1~2小时内催吐,较洗胃效果好。
⑶洗胃:
常用2%~5%碳酸轻钠溶液或生理盐水(如敌百虫中毒忌用碳酸轻钠)。
每次洗胃液一般不超过500ml,以防胃内容物进入肠道。
洗胃必须彻底,直至洗出液无农药气味为止。
(二)辨证救治:
1.实证:
恶心,呕吐,呕吐物或呼出气有大蒜样气味,腹痛,腹泻,头晕,头痛,烦躁不安,甚则谵语神昏,舌红苔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邪毒内陷,胃气上逆,气机逆乱,清阳受扰。
【治法】解毒驱邪。
【处理】⑴方药:
①解毒汤:
金花草(鲜品)崩大碗、(鲜品)、银花(干品)、甘草。
②银花三豆饮:
银花、绿豆、黑豆、赤小豆、甘草,每日一剂。
③绿豆甘草汤:
绿豆、白茅根、银花、生甘草、石斛、丹参、大黄、竹茹,每日2剂。
⑵中成药:
高热神昏者用安宫牛黄丸1丸化水灌入或鼻饲。
亦可用清开灵注射液。
⑶其它疗法(验方):
①曼佗罗或天仙子,加水煎服。
②生绿豆粉适量凉开水调服。
2.虚证:
呕恶清涎,腹泻腹痛,惊悸怔忡,筋惕肉瞤,神昏不识人,甚则汗出肢凉,呼吸气微,二便自益,脉微细欲绝。
【证机概要】毒侵五脏,气衰阳脱。
【治法】益气回阳固脱。
【处理】
(1)方药:
参附汤。
人参、附子。
(2)中成药:
安脑丸每次1丸,每日3次。
参脉注射液10~20ml静脉注射,黄芪注射液30~50ml加入5%~10%葡萄糖溶液250~500ml中静滴。
五、疗效标准:
1、治愈:
症状及体征消失,胆碱酯酶恢复正常,无精神及神经后遗症状。
2、好转:
症状及体征好转,胆碱酯酶恢复正常,有部分精神及神经后遗症状。
3、未愈:
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胆碱酯酶未恢复。
五、脑出血
一、概念:
脑出血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脑实质内发生自发性出血,又称脑溢血。
本病多数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肌肤不仁、语言不利为主症,属中医“中风病”范畴。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⑴.诊断要点:
①常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
②发作时常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升高。
③病情进展迅速,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和其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
④多有高血压病史。
⑤有条件时可首先作CT或MRI检查。
⑥腰穿脑脊液多含血和压力增高。
⑵.鉴别诊断:
1、脑血栓形成;2、蛛网膜下腔出血;3、脑栓塞。
三、治疗:
(一)治疗原则:
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本病治疗的关键。
(二)西医治疗:
1.对症治疗①保证呼吸道通畅和供氧,尤其对于昏迷病人应防止气道阻塞,必要时可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②防止褥疮,应给予翻身。
③上消化道出血处理④躁动不安,抽搐者,可肌注安定10mg。
2.控制高血压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应及时适当应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避免过高,使血压逐渐降到脑出血发病前的水平或150/90mmHg左右。
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⑴20%甘露醇⑵速尿(3)甘油⑷激素⑸β—七叶皂苷钠
4.止血药5.降温治疗:
有利于脑细胞恢复和减轻脑水肿。
6.脑细胞复活剂7.手术治疗
(三)中医治疗1.辨证论治⑴中经络型①阴虚阳亢证
证候:
头痛眩晕日久,面色潮红,突发半身不遂,肌肤不仁,口眼歪斜,语言不利,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滑数。
方药:
天麻钩藤饮加减。
②痰热腑实证证候:
突发半身不遂,肌肤不仁,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头痛呕吐,口干尿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方药:
小承气汤加味。
⑵中脏腑型
①闭证证候:
突然昏仆,两手握固,牙关紧闭,面赤身热,躁扰不宁,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方药:
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鼻饲给药。
②脱证证候:
病情危重,昏迷较深,目合口开,手撒尿遗,四肢厥冷,汗出息微,肢体软瘫,脉微欲绝。
方药:
参附汤或生脉散鼻饲。
2.针灸治疗宜在病人意识清楚的条件下尽早进行。
四、疗效标准:
1.治愈:
神智恢复正常,无肢体及语言障碍,生活基本自理。
2.好转:
神智基本恢复,遗留部分肢体及语言障碍,生活基本不能自理。
3.未愈:
神志不清,卧床或瘫痪,甚至植物人状态或死亡。
六、上消化道大出血
一、概念: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胆道)疾病引起的急性出血,占住院病例的2.4%―10.3%,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常伴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若出血量过大,出血不止或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1.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早期识别:
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引起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征象的出现先于呕血和黑便,就必须与中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或重症胰腺炎,以及异位妊娠破裂、自发性或创伤性脾破裂、动脉瘤破裂等其他病因引起的出血性休克相鉴别。
2.出血量的估计:
出血量的估计对进一步的处理极为重要。
一般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大便颜色不变,但隐血实验就可以为阳性,50~100ml以上出血可呈现黑便,柏油便提示出血量约为500~1000ml。
根据临床症状判断出血量:
①无全身症状:
失血量约为循环血量的10%~15%(估计出血量400~600ml)。
②轻度出血:
失血20%~25%(估计出血量800~1200ml),出现心悸,头晕,面色苍白,口干,冷汗,心率(脉率)100次/分左右,收缩压在90~100mmHg左右,脉压变小。
③中度出血:
失血30%~40%(估计出血量1200~1600ml),还可出现烦躁不安,肢冷,发绀(贫血者无),休克,心率100~120次/分。
④严重出血:
失血为40%~50%(估计出血量1600~2000ml),除上述症状外,还出现精神淡漠,意识障碍,昏迷,无
重度休克,心率120~140次/分,脉搏触之不清。
3、判断是否继续出血:
有下列表现,应认为有继续出血可能:
①反复呕血,黑便次数及量增多,或排出暗红以至鲜红色血便。
②胃管吸出物有较多新鲜血。
③在24小时内经积极输液、输血仍不能稳定血压和脉搏,一般状况未见改善;或经迅速输液、输血后,中心静脉压仍继续下降。
④血红蛋白、红细胞数与红细胞压积继续下降,网织红细胞数持续增高。
4.出血病因和部位的诊断:
①溃疡病出血:
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50%,其中尤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居多。
②急性胃黏膜损害出血:
发病率可达15%~30%,是指浅表性胃黏膜损害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
③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患者常有肝病史,可查见肝掌、蜘蛛痣、腹水、脾大,大约占上消化道出血20%,甚至50%。
④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
主要由于剧烈干呕、呕吐,致其腹内压力骤然增加,引起贲门及食管远端黏膜和黏膜下层撕裂并发出血。
⑤恶性肿瘤出血:
年龄较大,营养状况较差时可在上腹部触到肿块,上腹痛无规律,大出血前常有慢性少量渗血导致缺铁性贫血。
⑥胆道出血。
三、治疗:
(一)治疗原则
西医治疗以止血为目的,以药物止血、镜下止血为主,给予制酸、保护胃粘膜、降低门静脉压力药物、补液扩容、改善周围循环衰竭并根据原发病的性质采取针对性治疗。
中医治疗采取“急则治其标”或者“标本兼治”,以止血为先,辨病辨证相结合。
(二)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观察记录血压、脉搏、出血量及尿量。
呕血者应禁食
4小时,如仅黑便,可进稍温流质饮食,但量不宜多,因过多饮食可使胃窦扩张而使胃泌素过多释放。
2.补充血容量:
当血红蛋白低于90g/L,收缩压低于90mmHg,应立即输血,输血量视病情及有关化验指标而定。
3.局部药物止血:
①去甲肾上腺素液②凝血酶
4.全身药物止血:
⑴抑酸剂的应用:
采用H2受体拮抗剂法莫替丁20mg或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80mg首量静脉推注,以后以8mg/h的速度连续静脉滴注,或40mg,每12小时一次静脉推注治疗。
⑵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
如施他宁和善得定。
⑶纠正出、凝血机制障碍的药物:
如立止血。
1.内镜直视下止血:
⑴药物喷洒法;⑵局部注射法
2.手术治疗经内科积极治疗48小时,仍有继续出血;24小时内输血1500ml仍不能维持血压稳定者,应进行手术治疗。
(三)中医治疗1.辨证论治
⑴胃中积热证证候:
胃脘灼痛,脘腹胀闷,吐血,出血急迫,血色鲜红或紫黯,或如咖啡色,常混有食物残渣,大便下血,血色黑如漆,口干口臭,面赤心烦,喜冷饮,嘈杂,小便黄赤,舌红,苔黄厚,脉弦滑而数。
方药:
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
⑵肝火犯胃证证候:
吐血鲜红或紫黯,大便色黑如漆,口苦目赤,心烦易怒,失眠多梦,或有黄疸,右上腹疼痛,肝脾肿大,或胃脘灼痛,痛势急迫,连及两胁,
吞酸嘈杂,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方药:
丹栀逍遥散加减。
⑶脾虚失摄证证候:
吐血色黯而淡,反复发作,大便漆黑稀溏,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心悸头晕,腹胀纳差,唇甲淡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方药:
归脾汤加减。
⑷脾肾阳虚证
证候:
多见于久患胃痛的中老年病人,病程长,反复呕血,血色紫暗,或加褐色血块,大便色黑,如柏油样,兼见形体消瘦,面色晦黯,畏寒怕冷,脘腹冷痛,或嗳气泛酸,大便溏泻,舌质淡嫩,苔白腻或白腐,脉细微或沉迟。
方药:
赤芍药散加减。
⑸胃脘血瘀证证候:
吐血呕血,血色紫黑有瘀块,便血,色如柏油样,伴胃脘刺痛,痛处固定,据按,或胁下积块,肝脾肿大,触之坚硬,面色晦黯,口渴,但欲漱水而不欲咽,舌质紫,有斑块,脉弦涩。
方药:
化血丹加减。
⑹阴虚火旺证
证候:
吐血,反复发作,色红量多,伴午后潮热,盗汗咽干,心烦不寐,
耳鸣眩晕,形体消瘦,面赤如妆,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药:
犀角地黄汤合茜根散加减。
2.针灸治疗
①胃内积热取穴:
上脘、内庭、大陵等;②肝火犯胃取穴:
劳宫、梁丘、太冲、地五会等;③脾胃虚弱取穴:
中脘、脾俞、足三里、隐白等;④脾气虚弱取穴:
足三里、关元、太白、会阳等;⑤伴出血性休克者取人中、少商、合谷、涌泉、百会等。
四、疗效标准:
1.治愈:
出血控制,症状消失,大便隐血试验连续3次转阴,血色素正常,X线或内窥镜检查正常。
2.好转:
出血量明显减少,症状改善。
3.未愈:
出血及其他症状无改善。
七、心跳呼吸骤停
一、概念:
心跳呼吸骤停是指任何心脏患者或非心脏患者,在未能估计到的时间,心跳呼吸忽然停止,使有效循环功能立即丧失,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全身重要器官特别是脑的严重缺血与缺氧,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散大等系列症状。
二、诊断:
(一)症状与体征意识突然丧失,呈深昏迷状态;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或抽泣样呼吸;瞳孔散大及皮肤发绀。
瞳孔散大不应列为关键体征,因为瞳孔散大在心跳骤停1分钟或更长时间才发生,有的在心跳骤停后瞳孔根本不散大。
(二)临床分型
1.心室颤动:
此时心肌发生不协调,快速而紊乱的连续颤动。
2.心电—机械分离:
此时心脏处于“极度泵衰竭”状态,无心搏出量。
3.心室停搏:
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力,心电图呈等电位。
三.治疗:
心肺脑复苏分为三个阶段:
①基本生命支持;②进一步心脏生命支持;③延续生命支持。
基本生命支持多用于现场抢救,包括C、A、B三步骤:
C即闭胸心脏按压,A即保持呼吸道通畅,B即口对口人
工呼吸。
进一步心脏生命支持大多是在医院内或有专职医务人员到达急救现场进行的,包括复苏用药,电击除颤,人工呼吸道建立,心电监护和维持呼吸循环稳定。
延续生命支持则是以恢复神志为重点的脑复苏及重病监护治疗。
复苏的成功不仅是指心搏、呼吸的恢复,而应达到恢复智能。
(一)西医治疗
1.基本生命支持
⑴闭胸心脏按压:
按压部位是在胸骨中、下1/3处。
抢救人员站在患者右侧,双臂伸直,肘部不能弯曲,用双肩及上身的体重垂直按压病人胸骨,按压深度为4~6CM,按压频率为100次/分,放松时手掌不能离开胸壁。
胸外心脏按压必须保持平衡,不间断,胸骨下压时间及放松时间各为50%。
单人抢救或双人抢救口对口呼吸与按压比例为2:
30。
吹起时暂停按压,在任何情况下闭胸心脏按压中断时间不能超过数秒。
⑵保持呼吸道通畅:
迅速检查口腔有无异物。
为确保呼吸道通畅,可用双手脱病人前颌向下,使病人的口腔轴与气道成一条直线。
⑶口对口人工呼吸:
一手将病人的下颌角拨向下,使他的口部张开,用另一按病人前颌的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紧病人鼻孔,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