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学年高二语文周练试题420.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41371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学年高二语文周练试题4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学年高二语文周练试题4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学年高二语文周练试题4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学年高二语文周练试题4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学年高二语文周练试题4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学年高二语文周练试题420.docx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学年高二语文周练试题4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学年高二语文周练试题420.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学年高二语文周练试题420.docx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学年高二语文周练试题420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周练试题(4.20)

(满分:

100分时间:

6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2分)

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________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

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________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

()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

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一些基本特点,包括书写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

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唯一的书写形式。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

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________,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

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________,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4分)

A.亘古不灭朴素无华息息相关扬长避短

B.亘古不灭朴素无华休戚相关相得益彰

C.亘古不变质朴无华息息相关扬长避短

D.亘古不变质朴无华休戚相关相得益彰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B.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C.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D.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B.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C.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抵抗的书写形式。

D.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使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

材料一:

谈及古建资源保护的不足,当然可以找出太多的理由与现实原因,资金不足、产权纠纷等等。

但一切事在人为,就古建保护而言,当前最需要解决的当是摆正意识的问题。

讽刺的是,与大量传统古建筑、古村落遭致冷落相比,当前不少地方在修建仿古建筑、挖掘地方历史资源上,似乎又并不缺乏热情与投入。

这再次反映了古建筑的保护,可能并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对于古建历史价值的认识不足,自然会影响到地方在投入上的偏好。

事实上,从功利的角度而言,强化古建保护,也是为地方的未来进行投资。

因为随着时间推移,古建筑、古村落的稀缺性将愈发突显,无论是作为旅游资源,还是历史文物资源,其价值都将提升。

梁思成有言:

“古建筑绝对是宝,而且越往后越能体会它的宝贵。

”反之,无视古建筑价值,肆意毁坏它们的代价,越往后也将越发体现出来。

(摘编朱昌俊《莫让古建因缺乏保护意识而消亡》,《光明日报》2016年8月18日)

材料二:

山西的平遥古城是明清时期城市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票号的发祥地,在中外金融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1995年6月15日,国家文物局开会“审议推荐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项目”,其中包括苏州园林、辽宁牛河梁遗址、丽江古城等,平遥古城没有被列入书面推荐名单。

郑孝燮拍案而起:

“为什么平遥不能进入名单?

它体现的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汉族文化,贯穿着封建礼制的规范,形成了讲求方正、对称、中轴、主次及等级关系的城市布局形制,并特别突出了晋中地方民居的建筑特色。

不是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么?

我们中国这样有特色的古城已经不多了。

他还引用了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保持古城特色的平遥县城规划》一文中的题言:

“妥保斯城,务使旧城新貌,两不干扰。

”郑孝燮的这些观点得到了赞同,平遥古城得以被申报,并最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摘编自《百年风雨护古城——追忆“古建卫士”郑孝燮》,《光明日报》2017年1月26日)

材料三:

在对世界遗产的保护上,当前我们主要应该警惕认识上的大问题,认为保护世界遗产,经济效益就大大地有了,“摇钱树”的思想很明显。

在这样的认识下,势必就会出现开发利用过度,或者错位利用,忽视保护,不断出现建设性破坏的种种问题,甚至有的世界遗产竟然搞出股票上市,或者转包、出售经营权等等非常错误的做法。

对于世界遗产的保护问题,我们不仅需要有识之士,尤其需要“有识之官”。

当然,这里面不仅要解决认识问题,也有个立法约束的问题,现在我国保护世界遗产的法律还不够完备,各地还需要出台一些具体的实施细则。

(摘编自《人民日报》“议政与建言”周刊郑孝燮建言2017年7月1日)

材料四:

在新兴城镇化大迈进的当下,城市拆迁有指标,古建筑保护无指标是普遍现象。

事实证明,古建筑保护与城市发展并不矛盾。

和世界其他古老文明相比,中国现存古老建筑的数量和漫长的历史惊人地不成比例:

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是建于公元857年的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最著名的山西应氏木塔建于公元1056年。

在中国历史上见于文字记载的建筑中,能够保留下来的比例极低,今天依然能够使用的更是屈指可数。

随着大量西方风格的摩天大楼、住宅社区日益遍地开花,如何保护古老建筑的问题日益引起关注。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中心主任葛剑雄近日撰文指出,保护古建筑是中国自古以来一个没有解决的难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中国古建筑保护依然困难重重。

相较国外,现在有许多国家在古建筑保护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古建筑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历史生活,是文化灵魂的殿堂,是不同文化多样性的表征。

古建筑给予我们现代人的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文化的传承,还有一个民族灵魂的寄托和自信心。

古建筑保护于你,于我,于任何人都是一种历史责任。

(摘编自《如何处理好古建筑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建筑网”2016年5月19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中国现存古建筑的数量和我们的漫长历史及古老文明不匹配,中国古建筑保护是一个自古以来的难题,主要问题不是资金不足,而是保护意识不强。

B.“古建筑绝对是宝,而且越往后越能体会它的宝贵。

”这句话说明随着时间推移,古建筑的稀缺性将愈发突显,其旅游资源及文物资源价值都将提升。

C.在对世界遗产的保护上,要纠正保护就是为了经济效益的“摇钱树”思想,对世界遗产不能过度开发利用,更要反对转包、出售经营权等错误做法。

D.不同时代的古建筑会呈现出不同时代的文化样式;优秀的古建筑也是寄托、安放文化灵魂的殿堂,会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保护古建筑人人有责。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当前不少地方在修建仿古建筑等方面有着较高热情与投入,这反映出这些地方官员对于古建的价值认识不足,定程度上存在不当的政绩观。

B.平遥古城是明清时期城市的典型代表,在中外金融发展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但如果没有郑孝燮的力争,它就会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失之交臂。

C.郑孝燮认为平遥古城的布局形制体现了儒家重礼尊礼的汉民族文化特点,并突出了晋中地方建筑特色;引用陈从周教授的题言在于强化自己的观点。

D.在城镇化、现代化进程迅速推进的当下,中国古建筑保护困难重重,因此,在修建西方风格摩天大楼的同时,在古建保护上也要学习借鉴西方国家。

6.当前,怎样才能有效保护中国古建筑?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三、文言文阅读(22分)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

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

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

父嗣。

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

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

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

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

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

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

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

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

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

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

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作相,商隐屡启陈情,不之省。

弘政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

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乃补太学博士。

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

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

文思清丽,庭筠过之。

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B.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C.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D.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8.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多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辅,与“名”相表里,所以也称“表字”。

B.古代男子15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15岁左右的年纪。

C.古代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

自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多以年号纪年。

如文中的“开成二年”“会昌二年”“大中初”均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法。

D.“迁”是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的词语之一,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左迁”指降级。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B.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李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C.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时令狐楚已卒,子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2)明年令狐作相,商隐屡启陈情,不之省。

四、诗歌鉴赏(10分)

曲江二首(其二)(注)

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注)这首诗写于758年(乾元元年)暮春,当时杜甫正任“左拾遗”。

可是到了这年六月,杜甫就受到处罚,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11.下列对这首诗颈联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颈联对仗工整,“穿花”对“点水”、“蛱蝶”对“蜻蜓”、“深深”对“款款”、“见”对“飞”,整饬而富于美感。

B.“穿花”与“点水”写出蛱蝶、蜻蜓的动态美,“深深”与“款款”写出蛱蝶、蜻蜓的情态美,以动写静,精当而有韵味。

C.蛱蝶“穿花”而“见”,蜻蜓“点水”而“飞”,春光的美景在“蛱蝶”“蜻蜓”的自由飞舞中体现,体物缘情,突出春天的美好。

D.颈联描写江头之景,明丽而美好,上承前两联作者对人生境况的叙述,又引出尾联作者的感慨,全诗结构圆合自然。

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五、语言表达(10分)

13.下面是高中生明华写给新邻居阿姨的留言,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我出并修改。

阿姨:

您好!

很欣慰能与您做邻居。

您孩子午间经常练琴,而我正在备考,需要午休,琴声给我带来了伤害。

我本想找您当面磋商,恰巧您不在,特此留言,期望您安排好孩子的练琴时间。

若能体谅,鄙人将不胜感激。

您的邻居明华

2019年3月15日

14、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句子。

(32分)

(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中,表现作者不惜年老体衰而直言进谏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塞山怀古》一诗中写人世兴衰而江水依旧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曾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积极乐观、蕴含哲理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锦瑟》中运用比兴手法引起作者对往事回忆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D

3.B

【解析】

1.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

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境含意,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亘古不变:

从古至今永远也不会改变。

亘古不灭:

从古到今,永不绝灭。

形容永久的生命力。

根据文本第一处的文意理解,是在说人们选取材料的态度的执着,所以此处应该用“亘古不变”。

朴素无华:

是指人的朴素朴实。

质朴无华:

是指人或物的内在的气质特点。

根据文意此处应该用“质朴无华”。

息息相关:

关系密切。

休戚相关,命运相关,语境是“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用“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发挥或发扬优点或有利条件,克服或回避缺点或不利条件。

根据后文“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此处应该用“扬长避短”。

故选C。

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还要要注意句子的前后成分和句式特点。

根据对前后文文意的理解,陈述对象应该是“中国人”,排除A、C;句子内部陈述对象应该一致,排除B。

故选D。

3.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首先应判定选项中句子的成分,看有无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然后关注上下文,确定句子的陈述对象是否与上下文保持一致,从而选出最佳选项。

A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可将“在”放至“青铜文明”之前;C项,搭配不当,“抵抗”可以改为“抗衡”;D项,成分残缺,应该去掉“使”、语序不当,将“唯一”提到“可以”的前面。

故选B。

4.A

5.C

6.①强化公众古建筑保护意识,提高对古建历史价值的认识;②端正官员政绩观,正确处理古建筑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问题,在进行城市规则时优先制定古建筑文物保护规则;③完善法律,制定出台操作性强的文物保护法律实施细则;④避免对古建筑的过度开发利用,错位利用,杜绝出现建设性破坏;⑤加大对古建筑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⑥厘清产权归属,避免产权纠纷,明确古建筑保护主体。

【解析】

4.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首先看清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与选项相关的句子,理解每一个选项时,仔细分析选项的每一个重点,与原文进行比对。

设题的误区如下:

因果关系不当、曲解文意、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题干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主观臆断,说法绝对。

材料一,谈及古建资源保护的不足时,说原因太多,不止一种。

“保护意识不强”是当下古建筑损毁的主要原因,但未必是中国现存古建筑数量少的主要原因,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5.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并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仔细地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

题干要求选“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需要对选项逐一审读。

A项,强加因果。

从材料一可知,修建仿古建筑上有着较高热情与投入,作者认为是源于对于古建历史价值的认识不足,认识不足会影响到地方在投入上的偏好,但并没有说有关官员“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当的政绩观”,选项说法无据。

B项,说法绝对。

从材料二可知,平遥古城“最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源于“郑孝燮的这些观点得到了赞同”,如果没有郑孝燮的力争,当年它会和“名录”失之交臂,但未必永远进不了“名录”。

选项假设不成立,表述错误。

C项,讲说的是郑孝燮的认识和引用陈从周教授题言的目的,从材料二写的郑孝燮的发言情况上可以看出表述正确。

D项,范围不当。

材料四讲“现在有许多国家在古建筑保护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学习借鉴的是许多国家的做法,未必都是“西方国家”,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C。

6.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根据问题从文中找到相关信息,并将需要的内容进行筛选整合概括,有针对性地作答。

题干要求回答“当前,怎样才能有效保护中国古建筑”的问题,应先从各材料中找出在“保护中国古建筑”上的现状、作者的建议和提到的措施等信息。

材料一,朱昌俊的《莫让古建因缺乏保护意识而消亡》,开头提出存在“资金不足、产权纠纷等等”问题,之后提示要提高对古建历史价值的认识;材料二,《百年风雨护古城——追忆“古建卫士”郑孝燮》,展现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典型;材料三,强调我们不仅需要有识之士,尤其需要“有识之官”,“现在我国保护世界遗产的法律还不够完备,各地还需要出台一些具体的实施细则”;材料四,表明在古建筑保护方面要学习借鉴。

选用原材料的关键语句,加入自己的理解分析,整理概括出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分点作答即可。

7.A

8.B

9.A

10.

(1)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忘恩负义,尤其嫌恶他无品行。

(2)第二年,令狐做宰相,李商隐多次写信陈说内心苦衷,令狐不理睬他。

【解析】

8.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本题B项中,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纪。

女子15岁成年称“及笄”。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本题A项中,“做了朝廷命官”错,李商隐在令狐楚摩下是担任了巡官,但并非朝廷命官。

天成二年,他才考中进士,脱下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参考原文第一段“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

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

故选A。

10.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①“卒”,死;“以”,因为;“无行”,品行不端。

本题②中“明年”,第二年;“陈”,陈说;“省”,理睬。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曾祖李叔恒,十九岁中进士第,官位终于安阳(今属河南)县令。

祖父李俌,官位终于邢州(今河北邢台)事参军。

父亲李嗣。

李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

令孤楚出镇河阳(今河南孟县),李商隐以所作文章投献他,当时十二岁还不到。

令孤楚因为他少年英俊,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

令狐楚镇守天平(今山东东平)、汴州(今河南开封),李商隐跟随为巡官,每年给他衣食,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今陕西西安).开成二年(837),才中进士第,脱去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补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

会昌二年(842),他又以书判中拔萃科。

王茂元镇守河阳,起用他掌书记,得侍御史王茂元爱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为妻。

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者,但本来是武将的后代,李德裕平时待他很好,那时李德裕掌权,起用他为河阳主帅。

李德裕和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相互间仇怨很深。

李商隐既为王茂元干事,李宗闵之党很鄙薄他。

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令狐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背恩负义,尤其嫌恶他品行不端。

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隐来游京师,但朝廷久久不给安排职务。

正碰上给事中郑亚任桂州(今广西桂林)廉察使,聘请他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

大中(847-860)初年,白敏中掌执朝政,令狐在内署,共同排挤李德裕,并逐出京师。

郑亚因为属李德裕之党,也被贬为循州(今广东惠阳)刺史。

李商隐随郑亚在岭南多年。

三年(849)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请李商隐为掾曹,让他管草写笺奏。

第二年,令狐做宰相,李商隐多次写信陈说内心苦衷,令狐不理睬他。

卢弘正出镇徐州(今属江苏),李商隐又跟随去任掌书记。

正遇河南(今河南洛阳)府尹柳仲郢镇守东蜀,用他为节度判官、检验工部郎中。

大中(847-860)末年,柳仲郢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罢废,回郑州(今属河南),没多久也就病死了。

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

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奏章,遂即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

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诔和祭奠之辞。

他和太原(今属山西)温庭筠、南郡段成式同时齐名,当时号为“三十六”。

文思清丽,温庭筠超过他。

但他们都不持操行,恃才怪异偏激,为当时宦途中人所鄙薄,所以不能进而为名宦,坎坷终身。

11.B

12.①叹春、惜春之情。

“穿花蛱蝶”“点水蜻蜓”,如此美好的春光,转瞬即逝,人生又苦短,怎不值得叹惋、珍惜呢?

②不得志的愤激之情。

每日买醉,到处赊酒,人生七十古来稀,叹息人生短暂,自己又不得志,这“醉”,这“人生七十古来稀”,正是诗人不得志之愤激。

③借欣赏春光而暂忘人生失意的旷达之情。

春光明媚,诗人与之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让我欣赏吧,哪怕是暂时的;可别连这点心愿也违背了啊!

【解析】

1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