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经济学与生活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41169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经济学与生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电大经济学与生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电大经济学与生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电大经济学与生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电大经济学与生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经济学与生活答案.docx

《电大经济学与生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经济学与生活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大经济学与生活答案.docx

电大经济学与生活答案

1.教材文章《喜欢搬家的美国人》。

根据美国政府发表的统计,全美国每年有17%左右的人搬了家。

搬家的人中有约60%是就地迁居,其余的是搬往外地。

这个比率从70年代以来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请问:

美国人为什么喜欢搬家?

这个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

(每个要点需展开说明)(1000字以内,共50分)

(1)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主要原因是工作变动。

①有的人因为工作变动,②有的为了改善居住条件,③有的想节省开支,④有的为了照顾亲人,等等。

(2)在美国搬家没有任何限制,没有户口制度。

(3)搬家之所以方便,主要因为有住房市场。

(4)大部分美国人并不租房子,他们喜欢买房子住。

(5)启示:

我们从美国人搬家的这件事中,可以看到:

市场就提供了这样一种机会。

就业的灵活性使经济结构易于调整,但这必将引起人口的流动,如果没有住房市场,人口的流动将受阻。

还可以看到:

谈了租房和买房的区别,强调了市场分配住房与计划分配的重大差别。

美国人为什么喜欢搬家?

根据美国政府发表的统计,全美国每年有17%左右的人搬了家。

搬家的人中有约60%是就地迁居,其余的是搬往外地。

这个比率从70年代以来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对比之下,我国从1982年到1987年的5年之内只有2.8%的人迁往他乡,平均每年只有0.58%的人跨市镇流动。

中国人跨市镇流动比率远远低于美国人,是有多种原因的。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相形之下,美国人是一个喜欢搬家的民族。

也许这与美国人的祖先就是从外国搬来的有关,至少他们不像中国人那样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故上难离的恋乡感情。

他们为什么搬家?

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人因为工作变动,有的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有的想节省开支,有的为了照顾亲人,等等。

但主要原因是工作变动。

最初从欧洲来到美国的移民首先在美国东北部的大西洋沿岸立足,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对新资源的需要,经济实力的增强,人口和资金逐渐投向西部。

结果是使约200年来美国的人口重心以每年4—10公里的速度不断向西移动,80年代初这个西移速度再次达到高峰。

这和我国人口、资金、技术力量不断朝东部沿海移动适成对照。

除了就业的地理分布的改变外,各行各业的盛衰也使人们改变他们的工作。

服务性行业(包括运输、公用事业、商业、政府部门、金融和保险业)迅速膨胀,制造业(轻重工业)则相对缩小。

前者在近20年内增加了3200万人,占20年前人数的60%,而后者只增加约100万人,只占5%。

只有劳动就业发生了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才能实现。

不管是由于新技术(如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或是老资源(如美国的石油)的枯竭,还是国际市场的竞争,如美国的汽车从出口变为进口,都意味着人们就业的改变。

选择职业的灵活性,使美国的经济富于适应性,而这一切往往伴随以居住地点的迁徙。

美国有1700多种日报,大部分是地方报纸,这些报纸的广告主要内容之一是招聘和住房。

而且这两种广告互相关联。

凡是经济繁荣的地方,招聘的广告比较多,从外地迁入的人口也较多,因而住房的需求也比较活跃。

1986年由于石油跌价,南部几个产油州削减生产,失业增加,而东北部像马萨诸塞州等地由于发展了高技术行业,需要补充劳动力。

于是有不少人来此州寻求工作,使该地房租和地产飞涨一时。

近年来东北部经历了比全国更严重的经济衰退,房地产价格大跌,以前购进房地产的商人蒙受巨大损失。

在美国搬家没有任何限制,没有户口制度,搬家不必经过任何人的批准,甚至也不需要到警察局去报告一声。

搬家也很方便,有专门的搬家公司,有的专管本市搬家,有的则经营往外地的搬迁。

搬家时,人们几乎100%地都用汽车作搬运工具,人们可以利用专门的搬家汽车。

但家具一般是不搬的,多半就地卖掉。

搬完之后,再按房间的大小、色调和风格重新购置。

搬家之所以方便,主要因为有住房市场。

对中国人来说,“住房市场”这个名词已经变得陌生,正好像美国人不理解我们的“换房大会”一样。

1949年以后,我国很快就限制甚至取消了私房出租业务,要得到住房,几乎只有单位分配这一条路子。

换房大会和住房市场有两个基本的不同点。

首先,换房必须找到换房对象,有了“换房大会”已经比以前方便些了,但仍是很困难的。

靠着换房协调员甚至借助于电子计算机,可能找到三角换房或多边换房的可能。

但要使各方在住房的地点、面积、设备、朝向、楼层、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条件恰好相等,实在太难了。

而住房市场则可以用租金的不同来补偿条件的差异,因而各方可以有较广泛的选择机会。

第二,在住房市场条件下,通过房租水平的升降,供应和需求永远是平衡的。

换句话说,在美国,你只可能感到房租贵。

而不会租不到房子住,所以即使你手头没有房子可以和别人换,也一样可以租到房子住。

我国从1988年开始住房改革,引进市场机制。

但开始大成纹。

房改的主要方法是提高房租,然而房租在城镇居民总支出中占的比重从1.O%反而降到了0.7%。

①当然,是不是要像美国那样完全通过市场来分配住房是有争论的。

理论和经验都证明市场分配可以避免浪费,但穷人的住房间题比较难解决。

由于修新房(包括配套设施)总要花一年以上时间,赶不上人口流动变化,供给的变化赶不上需求的变化,因而房租的升降幅度很大,房地产事业成为一项可以投机赚钱的大买卖。

可是不要以为这种投机对社会不利,也不要以为房地产商赚钱容易。

它对社会的贡献是调剂了对房地产的需求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余缺;而且地产商会投资于绿化、道路和环境,改善土地的利用。

如果赚钱容易,大家都去经营房地产了,而事实并非如此。

房地产商估计当地经济要走向繁荣时,纷纷事先购进,使得价格上升,刺激新住房的建造。

但如果估计错误,就会赔本。

住房开支在美国人的总开支中大约要占1/4,这虽然只是一个平均数。

在纽约市中心租一个带厨房和厕所的单间,月租在1000美元左右,但在小城市里有两间卧室外加客厅的一套中档住宅,月租仅300美元。

房租由祖户和房东协商确定,万一协商不成,双方都可另觅高就,直到满意为止。

作者在美时曾和房东(一家房地产公司)就房租剧烈地讨价还价。

公司的理由是当地房租普遍上涨,并出示了他们所作的市场调查,某某地点的住房,条件如何,月租若干。

我提出的理由是美国的通货膨胀率没有那么高,我们的收入没有增加,并历数他们服务质量中的问题,如没有按时来灭蟑螂,门锁坏了没有及时来修等。

最后双方都作了让步。

公司把每月祖金增加150元减到只增100元。

于是我代表全体租户在为期一年的租房协议上签了字。

附带提一句,那次门锁坏了,我们打电话催促公司派人来修,可是他们拖延不来,最后同意我们自己修理,将新购锁的钱外加劳务费从房租中扣除,扣了他们25美元。

大部分美国人并不祖房子,他们喜欢买房子住。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鼓励“居者有其屋”,所以在税收上给予优惠。

买房子的常见办法是分期付款,标准年限是30年,每月付的贷款和租房子的租金相差不多,所以多数人宁可买房,过了30年,房子就归本人所有。

盂子说,民有恒产,始有恒心。

这句话在美国也不例外,自己拥有住宅的人家算是“殷实人家”,这种地位在美国这样一个以信誉为联系纽带的商业社会中十分重要。

向银行贷款做生意、求职、赊购汽车等等,有房产的家庭往往得到优先考虑。

买了住房,会不会把一个人捆死在一地呢?

不会。

当他想搬家时,可以把房子卖掉。

如果这是分期付款,而账还没有偿清,他可以把房子和债务关系一起出售。

但出售的价格和原订的房屋价格会有些出入。

如果当地房产价格上升,他还可以从中获利,否则就会亏蚀。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商业发达的社会里,不但商品可以买卖,债务关系也可以买卖。

其实这就是资金市场的一个方面。

灵活的市场安排,提供给个人广泛的选择机会,造就了一个富有弹性的有生机的经济。

经济要得到发展,要使资源的使用合理化,杜绝各种可能的浪费,都必须通过个人在各种选择中作出优化抉择方能实现。

我们从美国人搬家的这件事中,可以看到:

市场就提供了这样一种机会。

小结:

就业的灵活性使经济结构易于调整,但这必将引起人口的流动,如果没有住房市场,人口的流动将受阻。

谈了租房和买房的区别,强调了市场分配住房与计划分配的重大差别。

(作者:

茅于轼)

2.协和医院是北京,也是全国有名的医院之一。

大家知道,在这类名牌医院看专家门诊有多难。

据说政府把专家门诊挂号费定在14元,是为了保证低收入者也可以看得上专家门诊。

但照样有许多人想看专家门诊而挂不上号。

请问:

(1)这是为什么呢?

(2)政府对价格干预的市场结果怎样?

(3)你认为如何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呢?

提示:

(每个要点需展开说明)(1000字以内,共50分)

(1)这是因为政府把专家门诊挂号费定在14元,即政府规定了价格上限。

这种价格远远低于均衡价格。

在这种情况下,需求远远大于供给(供给不足),使得有许多人想看专家门诊而挂不上号。

(2)政府对价格干预的市场结果使得不得不采取一些办法解决供给不足。

如实行配给制、采用排队制、实行实名制、预约挂号、网上挂号等。

但不可避免的引起资源浪费、腐败受贿、权钱交易、黑市交易等后果。

(3)要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还是应该逐步放开价格,由供求决定。

当然,在病人多而专家有限的情况下,放开价格会使挂号费大幅度上升。

而这从短期来看,主要会抑制需求,但同时专家的收入增加,供给也会逐渐增加。

从长期来看,供求是会平衡的,在这种均衡价格时,有购买力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医生也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4)还要探讨医疗体制的改革,发展社区医院等措施。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完整提出中国特色卫生医疗体制的制度框架包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在新时期对卫生医疗体系构成的全面概括。

报告言简意赅地提出了未来工作的几个重中之重:

在公共卫生领域,完善疾病防控体系,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在医疗服务领域,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强化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医疗保障领域,建立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民的病有所医;在药品供应领域,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加大对卫生医疗领域的投入,强化政府责任,同时鼓励社会参与;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等。

通过分析对比1998年以来国家提出的“三改并举”(即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以及2007年初卫生部提出的建立“四项基本制度”(即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十七大报告取得了显著的创新和突破。

一是将公共卫生体系与医疗服务体系分开,明确两者的并列关系,这样在理论上和政策上能够体现两者之间的不同,有利于按照各自不同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有利于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弥补“三改并举”提法中的缺陷。

二是提出建立“医疗服务体系”,较之公立医院管理制度的提法,内涵和外延都有扩展,对非国有医疗机构给予了应有的地位和发展的空间,特别是提出“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简称四分开),将卫生医疗体制改革上升到了行政职能转变和事业单位改革的高度,揭示出了医改的深层次问题。

三是提出实现全民的“病有所医”,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开启了全民医保的时代,医疗保障不再是工薪阶层独享的福利。

四是提出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反映出政府在药品生产供应领域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在市场环境中通过适当干预确保药品的保障供应。

这些理论创新和政策主张将在未来深刻影响中国医改的进程和发展方向。

发展社区 近日,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分别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做好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月24至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吴仪指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既是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有效缓解民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切入点,也是带动和促进卫生综合改革的交汇点。

这是继“平价医院”之后,大陆又一条医疗改革新思路。

医改一直是专家民众热议的话题,也是各媒体经常聚焦的热点。

3.王大明和张小莉结婚10年了。

张小莉喜欢折腾的习惯依然如旧。

每过上一段时间就要指挥王大明把家俱重新布置一番。

王大明不堪其“扰”,抱怨说,刚熟悉了东西的摆放就变了,又要适应很久。

张小莉则教育王大明说,适应了,也就厌烦了,会产生审美疲劳,人都是喜新厌旧的;变,才让人有新鲜感。

问题:

⑴张小莉的话有无道理?

她所讲的实际上是经济学上的什么问题?

⑵过去我国国有企业的产品十几年不变,张小莉的行为是否是一种启示?

⑶每年,我国(以及国外)的各品牌汽车的都会出新款,与老款相比,新款的变动一般很小。

尽管变化小,但每年都会一点变化。

这是否与张小莉遵循的是同一原理?

提示:

(每个要点需展开说明)(1000字以内,共50分)

⑴问题的关键在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⑵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⑶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一是心理的或生理方面的,二是同一物品有多种用途。

  ⑷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开拓厂商的决策思路。

通俗地讲:

当你极度口渴的时候十分需要喝水,你喝下的第一杯水是最解燃眉之急、最畅快的,但随着口渴程度降低,你对下一杯水的渴望值也不断减少,当你喝到完全不渴的时候即是边际,这时候再喝下去甚至会感到不适,再继续喝下去会越来越感到不适(负效用)。

另一种解释方法:

你开了个小作坊,每天可以产出5件商品,那么效率是5件/天。

你的生意越做越大,需要找来帮手,于是现在变成了2个员工。

人多了,工作时聊天误工、两个人相互推托依赖,都希望自己偷偷懒、省省力,于是效率变成了4.5件/天,在工资等激励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产出效率会越来越小。

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生活中的2则实例。

可以用各种理由来解释边际效用递减,但最重要的是一种生理解释。

效用,即满足程度是人神经的兴奋,外部给一个刺激(即消费某种物品给以刺激,如吃面包刺激胃),人的神经兴奋就有满足感(产生效用)。

随着同样刺激的反复进行(消费同一种物品的数量增加),兴奋程度就下降(边际效用递减)。

这个规律对我们理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非常重要。

消费者购买物品是为了从消费这些物品中得到效用,这样,消费者为了购买一定数量物品所愿意付出的价格就取决于他从这一定数量物品中所得到的效用。

效用大,愿付出的价格高;效用小,愿付出的价格低。

随着消费者购买某物品的数量增加,该物品给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样,消费者所愿付出的价格也在下降,所以,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商品的需求量与商品自身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即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需求曲线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

但并没有说明为什么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即没有说明需求规律存在的原因,关于这个问题,西方经济学家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解释。

  任何购买行为都是一种交换行为,消费者以货币交换所需求的商品。

交换过程中,消费者支出的货币有一定的边际效用,所购买的商品也有一定的边际效用,消费者通常用货币的边际效用来计量物品的效用。

由于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因此,消费者愿意付出的货币量就表示买进商品的效用量,而消费者对两种商品所愿付出的价格的比率,是由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所决定的,边际效用越大,愿支付的价格(需求价格)越高;反之,边际效用越小,需求价格就越低。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既然边际效用越来越小,那么,消费者对商品购买越多,所愿支付的价格就会越少。

这样,消费者买进和消费的某种商品越多,他愿支付的价格即需求价格就越低,反过来说,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

可见,一个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价格反映了该商品的边际效用,而边际效用是随购买数量的增加而减少的,于是价格也就随着数量的增加而降低,或者需求量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

因此,需求曲线也就是边际效用曲线,它是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启示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消费者购买物品是为了效用最大化,这是符合经济效用理论的,而且,物品的效用越大,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越高。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告诉我们,企业要进行创新,生产不同的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减少和阻碍边际效用递减。

企业要使自己生产出的产品能卖出去,而且能卖高价,就要分析消费者的心理,能满足消费者的偏好。

一个企业要成功,不仅要了解当前的消费时尚,还要善于发现未来的消费时尚。

这样才能从消费时尚中了解到消费者的偏好及变动,并及时开发出能满足这种偏好的产品。

同时,消费时尚也受广告的影响。

一种成功的广告会引导着一种新的消费时尚,左右消费者的偏好。

所以说,企业行为从广告开始。

消费者连续消费一种产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如果企业连续只生产一种产品,它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就在递减,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就低了。

因此,企业的产品要不断创造出多样化的产品,即使是同类产品,只要不相同,就不会引起边际效用递减。

例如,同类服装做成不同式样,就成为不同产品,就不会引起边际效用递减。

如果是完全相同,则会引起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不会多购买。

 

5.每年春节铁路运输都紧张,票贩子活动猖獗。

有人认为,应该放开火车票价完全按供求关系定价。

有人认为,应该严格限制价格并打击票贩子。

请问:

(1)你支持哪种观点?

为什么?

(2)如果你认为两种作法都不足取,应该采取什么办法?

提示:

(每个要点需展开说明)(1000字以内,共50分)

(1)两种作法都不足取。

因为完全放开也不宜,因为铁路是个垄断部门,而且买火车票者以低收入者为主。

另外严格限制价格不利于调节供求,也会出现票贩子。

(2)应该适当逐步放开价格,发展其他运输方式(公路、水路)。

还可适当提高票价(抑制需求)同时增开临时车次(增加供给)。

(3)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价格机制,价格调节供求,使得资源合理配置,买方卖方各取所需。

具体做法有:

①政府干预:

对于春运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如下措施:

加大高铁及普通列车的投入量,降低高铁的票价,严格打击反买火车票的行为,对火车进行提速,同时成立春运管理委员会等办法。

②铁路部门自身提高:

目前增加供给主要有两个办法:

增加铁路里程,提高火车速度,最终目的是增加火车班次,提高运力。

我们看到,解放以来我国一直不断的修建铁路,铁路通车里程大幅提高;今年4月18日,我国铁路将进行近年来第六次大提速。

这些措施缩短了运输时间,增加了铁路能够承载的火车班次,对缓解铁路春运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没有宝成、陇海线的复线,没有大提速时,成都到北京需要约40小时,而现在只需约28小时。

当时成都到北京仅三对列车,而现在春运期间可以有7对。

这使得成都到北京的运力成倍增加。

相信宝郑线的通车和第六次提速将进一步提高运力。

对保险一些的就是先上车后买票了,这里面也有讲究。

春运时超员严重,肯定是先上有票的排队先上,无票的只能排在后面,很有可能挤不上火车。

即使勉强挤上,也有极大可能进不到车厢里面,只能挤在通道里或者车门附近。

这时候如果列车超员严重,弹簧压死,为保证全车旅客安全,必须从车上请下一部分人,让弹簧重新起作用。

这种拉人的活儿一般是让在车站帮忙维持秩序的武警干的。

人家执行命令,可不会管您有多急的事,不由分说把您从车上拉下来,那就搁误您的行程了。

③车票实名制:

实行实名制的好处:

1、让票贩子无机可乘,他倒买再多的火车票对其他乘客也没有用处,因为火车票上的信息与身份证上不一样,都是废票。

2、让那些犯了罪想逃跑的人不能乘火车逃跑,想乘飞机逃跑就更难了。

一旦罪犯被通辑,他就不敢坐火车或飞机了,因为这两关都要看身份证的。

3、节省很多人力,比如春运时国家要出洞很多警察打击票贩子,可年年打击,年年有。

实行实名制后这些警察可以派到别的更需要的岗位上去。

4、可以给铁路部门挽回名誉,大家可以到网上看看每年到春运多少人骂铁路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④破除垄断,引入竞争”:

  火车票难买肯定跟制度有关系,这个制度说穿跟铁道部是其实是占据垄断位置的。

不仅追求服务最好,还求它的利润最大。

对中国来讲铁路资源非常少,偏偏铁路子集中在铁道部一家,在还没有建设更多铁路以前,对目前这种垄断的情况,肯定要想办法增加它的竞争,.

    总而言之,很少的资源集中在某个部委上,老百姓肯定会很不满意。

不管怎么样辩解,铁道部说没有问题,那么请问黄牛党手中有这么多票,每年高达50%,根源到底在哪儿?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的很清楚,任何一种方式的售票都要加强管理,公开透明。

要坚决打击内部勾结,比如售票员上岗,不能打电话,不许带通讯工具。

      其实怎么斩断这个利益链条?

需要成立监管部门。

另外就是要公开透明票的去向。

比如说上海的铁路局那个负责人说,要把票分配到具体一个窗口,一个票务点,当只有两到三张的时候,别让大家排了。

要提前告诉群众这个票怎么分配。

⑤稳定用工来源,减少劳动力的流动.

减少中西部农民前往东部打工的数量。

这当然不是通过行政手段达到的,而是通过国家对务农人员的补贴和西部大开发以及中部崛起实现的。

中西部农民去东部打工,就是因为在东部工厂务工的工资(虽然比国外同类工厂低得多)比中西部务农的工资高,而中西部的工厂不能提供同样的待遇或者足够的岗位。

国家对务农人员进行直接补贴,可以增加务农的收入;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可以培养出中西部地区自己的城镇和乡镇工业,实现富余劳动人口的本地化就业。

目前,对农民的补贴已经落实,但农民种粮收入还是远远低于在东部做工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农村的耕地容不下那么多的劳动人口,农村的劳动人口也更偏好城市的生活环境,所以农民、尤其是人多地少地区的农民还是会选择外出打工。

今年回老家,那是西部一个典型的丘陵地区的农村,那里几乎没有20~50岁的人,每个家庭只剩下爷爷奶奶和留守儿童。

那里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加之地处丘陵地区,没有办法采用现代化耕种手段,农民通过原始的种地无法致富。

6.请看下面一段关于18世纪初,一个名叫伯纳德·曼德维尔的英国医生写的一首题为《蜜蜂的寓言》的讽喻诗中的一段话,讲的是一个蜜蜂群的兴衰史。

最初,这群蜜蜂追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结果整个蜂群百业昌盛、兴旺发达。

后来它们改变了这种习惯,放弃了奢侈的生活,崇尚节俭,结果整个社会凋敝,最后被敌手打败而逃散。

请回答:

(1)试用所学相应的经济学理论解释这个寓言。

(2)这个寓言与当时英国崇尚节约的传统观念不同,这种矛盾被称为什么?

我们应如何认识?

(3)这个寓言对我们刺激经济发展有何现实意义?

提示:

(每个要点需展开说明)(1000字以内,共50分)

(1)这个寓言它认为节约无助于整个经济发展,奢侈地浪费才是致富之道。

凯恩斯从中受到了启发,并建立了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的宏观经济理论(总需求决定原理)。

在既定的收入中,消费与储蓄是成反方向变动的。

消费是总支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储蓄增加使消费减少,总支出减少,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反之,储蓄减少使消费增加,总支出增加,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

(2)这个寓言与当时英国崇尚节约的传统观念有悖,这种矛盾被称“节约的悖论”。

传统观念认为节俭是美德(储蓄增加是好的),而消费减少使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使经济衰退。

挥霍浪费是恶德(储蓄减少是恶的),而消费增加使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增加,使经济繁荣。

这一传统观念就与寓言或上述理论相矛盾。

(3)过去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节俭,但近年来也逐渐认识到消费的重要性,政府也在努力寻找新的消费点。

这说明,看似荒谬的《蜜蜂的寓言》对我们刺激经济发展有现实启发意义。

当然,刺激总需求(经济)不仅仅消费,还刺激要刺激投资、增加政府支出和出口。

从长期来看,我们还要注意制度变革、资源增加和技术进步,这才是长期繁荣之路。

十八世纪初,有一个名叫曼德维尔的荷兰医生写了《蜜蜂的寓言》一本书,讲的是一个蜜蜂王国的兴衰史。

最初,这群蜜蜂追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