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06407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大学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吉林大学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吉林大学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吉林大学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吉林大学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大学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

《吉林大学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大学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大学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

吉林大学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命题逻辑

 

§2.2主要解题方法

2.2.1证明命题公式恒真或恒假

主要有如下方法:

方法一.真值表方法。

即列出公式的真值表,若表中对应公式所在列的每一取值全为1,这说明该公式在它的所有解释下都是真,因此是恒真的;若表中对应公式所在列的每一取值全为0,这说明该公式在它的所有解释下都为假,因此是恒假的。

真值表法比较烦琐,但只要认真仔细,不会出错。

例2.2.1说明G=(PQR)(PQ)(PR)是恒真、恒假还是可满足。

解:

该公式的真值表如下:

P

Q

R

PQR

PQ

(PQR)(PQ)

PR

G

0

0

0

1

1

1

1

1

0

0

1

1

1

1

1

1

0

1

0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0

0

1

0

0

1

1

1

0

1

1

0

0

1

1

1

1

0

0

1

0

0

1

1

1

1

1

1

1

1

1

表2.2.1

由于表2.2.1中对应公式G所在列的每一取值全为1,故G恒真。

方法二.以基本等价式为基础,通过反复对一个公式的等价代换,使之最后转化为一个恒真式或恒假式,从而实现公式恒真或恒假的证明。

例2.2.2说明G=((PR)R)((QP)P)是恒真、恒假还是可满足。

解:

由(PR)R=PRR=1,以及

(QP)P=(QP)P=QPP=0

知,((PR)R)((QP)P)=0,故G恒假。

方法三.设命题公式G含n个原子,若求得G的主析取范式包含所有2n个极小项,则G是恒真的;若求得G的主合取范式包含所有2n个极大项,则G是恒假的。

方法四.对任给要判定的命题公式G,设其中有原子P1,P2,…,Pn,令P1取1值,求G的真值,或为1,或为0,或成为新公式G1且其中只有原子P2,…,Pn,再令P1取0值,求G真值,如此继续,到最终只含0或1为止,若最终结果全为1,则公式G恒真,若最终结果全为0,则公式G恒假,若最终结果有1,有0,则是可满足的。

例子参见书中例2.4.3。

方法五.注意到公式G蕴涵公式H的充要条件是:

公式GH是恒真的;公式G,H等价的充要条件是:

公式GH是恒真的,因此,如果待考查公式是GH型的,可将证明GH是恒真的转化为证明G蕴涵H;如果待考查公式是GH型的,可将证明GH是恒真的转化为证明G和H彼此相蕴涵。

例2.2.3证明G=(PR)((QR)((PQ)R))恒真。

证明:

要证明(PR)((QR)((PQ)R))恒真,只需证明(PR)((QR)((PQ)R))。

我们使用形式演绎法。

(1)PR规则1

(2)QR附加前提

(3)PR规则2,根据

(1)

(4)QR规则2,根据

(2)

(5)(PR)(QR)规则2,根据(3)、(4)

(6)(PQ)R规则2,根据(5)

(7)(PQ)R规则2,根据(6)

(8)(PQ)R规则2,根据(7)

(9)(QR)((PQ)R)规则3,根据

(2)、(8)

2.2.2公式蕴涵的证明方法

主要有如下方法:

给出两个公式A,B,证明A蕴涵B,我们有如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真值表法。

将公式A和公式B同列在一张真值表中,扫描公式A所对应的列,验证该列真值为1的每一项,它所在行上相应公式B所对应列上的每一项必为1(真),则公式A蕴涵B。

例2.2.4设A=(PQR)(PQ),B=(PR),证明:

AB。

证明:

P

Q

R

PQR

PQ

A

B

0

0

0

1

1

1

1

0

0

1

1

1

1

1

0

1

0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0

0

1

0

0

1

1

0

1

1

0

0

1

1

1

0

0

1

0

0

1

1

1

1

1

1

1

表2.2.2

由表2.2.2可以看出,使A为真的解释均使B亦为真,因此,AB。

方法二.证明AB是恒真公式。

由例2.2.1知,(PQR)(PQ)(PR)恒真,因此,立即可得到例2.2.4中的结论:

(PQR)(PQ)(PR),即AB。

例2.2.5设A、B和C为命题公式,且AB。

请分别阐述(肯定或否定)下列关系式的正确性。

(1)(AC)(BC);

(2)(AC)(BC)。

解:

由AB知,AB是恒真公式,故A=1时,B不可能为0。

真值表如下:

A

B

C

AB

(AC)(BC)

(AC)(BC)

0

0

0

1

1

1

0

0

1

1

1

1

0

1

0

1

1

0

0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表2.2.3

从真值表可以看出,(AC)(BC)是恒真公式,所以,(AC)(BC)(AC)(BC)正确;(AC)(BC)不是恒真公式,所以,(AC)(BC)不正确。

例2.2.6设A=(RP)Q,B=PQ,证明A蕴涵B。

证明:

我们来证明AB恒真。

((RP)Q)(PQ)=((RP)Q)(PQ)

=((RP)Q)(PQ)

=(RQ)(PQ)(PQ)

=1

方法三.利用一些基本等价式及蕴涵式进行推导。

对于例2.2.6,由基本等价式可得:

A=(RP)Q

=(RP)Q

=(RP)Q

=(RQ)(PQ)

=(RQ)(PQ)

由教材中基本蕴涵式2.PQQ可知,(RQ)(PQ)(PQ),即A蕴涵B。

方法四.任取解释I,若I满足A,往证I满足B。

例2.2.7设A=PQ,B=(RQ)((PR)Q),证明A蕴涵B。

证明:

任取解释I,若I满足A,则有如下两种情况:

(1)在解释I下,P为假,这时,B等价于(RQ)(RQ),因此,I亦满足B。

(2)在解释I下,P为真,Q为真,所以,PRQ为真,故B为真,即,I满足B。

综上,I满足B,因此,A蕴涵B。

方法五.反证法,设结论假,往证前提假。

对于例2.2.6,证明(RP)Q蕴涵PQ,若使用方法三,是很烦琐的,而使用方法四,就很简单。

假设存在解释I使PQ为假,则只有一种情形,P在I下为真,且Q在I下为假,这时RP在I下为真,故I弄假(RP)Q。

因此,(RP)Q蕴涵PQ。

方法六.分别将公式A和公式B转化为它们各自的主析取范式或主合取范式。

若公式A的主析取范式所包含的所有极小项也包含在公式B的主析取范式中;或者,公式B的主合取范式中所包含的极大项均包含在公式A的主合取范式中,则公式A蕴涵公式B。

使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当公式A和公式B中包含的原子不完全相同时,在求两公式的极小项或极大项时,要考虑该两公式包含命题原子的并集中的所有原子。

在例2.2.6中,A和B的主析取范式分别为:

A=(PQR)(PQR)

(PQR)(PQR)(PQR),

B=(PQR)(PQR)(PQR)

(PQR)(PQR)(PQR),

可见,AB。

A和B的主合取范式分别为:

A=(PQR)(PQR)(PQR),

B=(PQR)(PQR)

可见,AB。

另外若给出前提集合S={G1,…,Gk},公式G,证明SG有如下两种方法:

1.G1…GkG

2.形式演绎法:

根据一些基本等价式和基本蕴涵式,从S出发,演绎出G。

教材中已经给出了这方面的例子,在此不再赘述。

2.2.3求主合取范式和主析取范式

1.极小项与极大项的性质

以3个原子为例,则对应极小项和极大项的表为:

P

Q

R

极小项

极大项

0

0

0

m0=PQR

M0=PQR

0

0

1

m1=PQR

M1=PQR

0

1

0

m2=PQR

M2=PQR

0

1

1

m3=PQR

M3=PQR

1

0

0

m4=PQR

M4=PQR

1

0

1

m5=PQR

M5=PQR

1

1

0

m6=PQR

M6=PQR

1

1

1

m7=PQR

M7=PQR

表2.2.4

由表2.2.4可知,对n个命题原子P1,…,Pn,极小项有如下性质:

(1)n个命题原子P1,…,Pn有

个不同的解释,每个解释对应P1,…,Pn的一个极小项。

(2)对P1,…,Pn的任意一个极小项m,有且只有一个解释使m取1值,若使极小项取1的解释对应的二进制数为i,则m记为mi,于是关于P1,…,Pn的全部极小项为m0,m1,…,

(3)任意两个不同的极小项的合取式恒假:

mimj=0,i≠j。

(4)所有极小项的析取式恒真:

=1。

极大项有如下性质:

(1)n个命题原子P1,…,Pn有

个不同的解释,每个解释对应P1,…,Pn的一个极大项。

(2)对P1,…,Pn的任意一个极大项M,有且只有一个解释使M取0值,若使极大项取0的解释对应的二进制数为i,则M记为Mi,于是关于P1,…,Pn的全部极大项为M0,M1,…,

(3)任意两个不同的极大项的析取式恒真:

MiMj=1,i≠j。

(4)所有极大项的合取式恒假:

=0。

2.主合取范式与主析取范式之间的关系

由极小项和极大项的定义可知,二者有如下关系:

mi=Mi,Mi=mi

由此可知,若PQR为一公式G的主合取范式,则

G=G

=M0

=(M1M2…M6)

=M1M2…M6

=m1m2…m6

为G的主析取范式。

若(PQ)(PQ)(PQ)为一公式H的主析取范式,则

H=H

=((PQ)(PQ)(PQ))

=((m0m1m3))

=(m2)

=M2

=PQ

为H的主合取范式。

一般地,若公式A中含n个命题原子,且A的主析取范式中含有k个极小项:

,则A的主析取范式中必含有其余的

-k个极小项,不妨设为:

,即

A=

因此,

A=A

=(

=

=

由此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