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测试学霸级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34276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次测试学霸级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二次测试学霸级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二次测试学霸级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二次测试学霸级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二次测试学霸级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次测试学霸级答案.docx

《第二次测试学霸级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次测试学霸级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次测试学霸级答案.docx

第二次测试学霸级答案

1.瞳孔的描述,错误的是(3.0分)

A.在弱光下或看远物时,瞳孔开大(p271)

B.在强光下或看近物时,瞳孔缩小(p271)

C.在活体上透过角膜可见瞳孔,但看不到虹膜

D.瞳孔括约肌可缩小瞳孔,由副交感神经支配(p271)

E.瞳孔开大肌可开大瞳孔,由交感神经支配(p271)

2.黄斑的正确描述是(3.0分)

A.它位于视神经盘的鼻侧约3.5mm稍下方(位于视神经盘的颞侧3.5mm处 p272)

B.是感光最敏锐处(p272)

C.由密集的视杆细胞构成(视锥细胞 p272)

D.它位于视网膜睫状体部(位于脉络膜部 p272)

E.黄斑中央凹0.5mm范围内有丰富的血液供应(中央凹区无血管 p272)

3.视神经是哪种细胞突起形成的(3.0分)

A.视锥细胞

B.视杆细胞

C.双极细胞

D.节细胞(p272)

E.色素上皮细胞

4.听觉感受器是(3.0分)

A.椭圆囊斑(位觉感受器 p290)

B.球囊斑(与椭圆囊斑配合 p290)

C.螺旋器(位于螺旋膜上,又称Corti器 p291)

D.膜壶腹(为膜半规管膨大处,上隆起称壶腹嵴,为位觉感受器 p290)

E.耳蜗(属于内耳骨迷路部分,位于前庭的前方 p289)

5.薄束和楔束(3.0分)

A.是后根内侧部粗纤维的直接延续(p309)

B.薄束起自第5胸节以上的节细胞(同侧第5胸节以下的节细胞 p309)

C.楔束起自第4胸节以下的节细胞(同侧第4胸节以上的节细胞 p309)

D.终于脊髓板层Ⅰ~Ⅴ(终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 p309)

E.贯穿脊髓全长

6.脊髓丘脑束 (3.0分)

A.是后根外侧部细纤维的直接延续(为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的延p310)

B.起自脊髓灰质板层Ⅰ~Ⅴ(起自灰质板层Ⅰ和Ⅳ~Ⅷ层p310)

C.经白质前连合至对侧外侧索和前索上行(p310)

D.传导同侧的痛、温觉和粗触压觉(传导对侧的痛、温觉和粗触压觉)

E.一侧损伤时出现同侧痛、温觉障碍(对侧损伤节段平面下1~2节段以下痛、温觉障碍 p310)

7.不与延髓相连的脑神经有(3.0分)

A.前庭蜗神经(位于延髓脑桥内,与脑干相连 p316 )

B.舌咽神经(p315)

C.迷走神经(p315)

D.副神经(p315)

E.舌下神经(p315)(至上而下分别为九、十、十一、十二对脑神经)

8.脑桥内与迷走神经背核属于同一功能柱的核团为(3.0分)

A.上泌涎核(和动眼神经副核,下泌涎核共同组成一般内脏运动核柱 p323)

B.脑桥核

C.展神经核

D.面神经核

E.三叉神经脑桥核

9.顶盖前区参与完成(3.0分)

A.痛觉反射

B.听觉反射

C.角膜反射(依次为三叉神经纤维,感觉核簇,面神经核,上泌延核 p327)

D.腱反射

E.瞳孔对光反射(p336)

10.关于内侧丘系的叙述,正确的是(3.0分)

A.纤维来自同侧的薄束核和楔束核(在锥体交叉正上方形成内侧丘系交叉,故为对侧 p327/328)

B.终于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终于腹后外侧核 p328)

C.位于锥体束的腹侧(位于锥体束背侧)

D.在中脑位于红核的内侧(位于红核外侧,黑质背侧 p335 图17-36p338)

E.传递对侧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因形成交叉故传递对侧感觉 p309/327)

11.有关三叉丘系的描述,正确的是(3.0分)

A.是由同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和部分三叉神经脑桥核发出的纤维组成(越边至对侧形成三叉丘系 p333)

B.是由对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和部分三叉神经脑桥核发出的纤维组成

C.是三叉神经脊束纤维的直接延续(三叉神经脊束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再由脊束核发出二级纤维组成 p333)

D.在脑干于内侧丘系的腹侧上升(部分于内侧丘系背内侧上升 p338)

E.大部分纤维传导同侧头面部的痛、温觉信息(传导对侧头面部的痛、温觉 p333)

12.不属于脑干网状结构内侧核群的是(3.0分)

A.巨细胞网状核

B.脑桥尾侧网状核

C.脑桥嘴侧网状核

D.楔形核和楔形下核

E.小细胞网状核(属于外侧核群 p342/343)

13.男,65岁,突然意识丧失,人院急救。

意识恢复后不能说话,右上、下肢不能运动。

数日后可以说话,但舌活动不灵活。

查体发现:

右侧上、下肢痉挛性瘫痪,腱反射亢进,腹壁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阳性;伸舌时舌尖偏向左侧,左侧舌肌萎缩。

右侧半躯干和右侧上、下肢振动觉和两点辨别性触觉消失,但面部除外。

全身痛、温觉正常。

可能的病变部位及其受损的结构是(3.0分)

(患者舌左半肌肉萎缩,伸舌时向左侧偏斜,提示左侧舌下神经核下瘫,病变可能在左侧舌下神经核或它发出的左侧舌下神经。

右侧上、下肢痉挛性瘫痪,提示支配左侧上、下肢肌肉的皮质脊髓束受损,在脊髓为右侧,而在锥体交叉以上则为左侧。

由于病灶向背侧伤及左内侧丘系,因此,出现身体右侧(除面部)本体感觉和两点辨别觉丧失。

综上判断为延髓左侧舌下神经根、锥体束和内侧丘系受损。

A.在左侧半延髓锥体交叉高度腹内侧部,受损结构有锥体束和内侧丘系

B.在左侧半延髓橄榄中部高度腹内侧部,受损结构有锥体束、内侧丘系和舌下神经根(延髓内侧综合征 p339)

C.在右侧半延髓橄榄中部高度腹内侧部,受损结构有锥体束、内侧丘系和舌下神经根

D.在左侧半脑桥下部高度腹侧部,受损结构有锥体束、内侧丘系和三叉神经根

E.在右侧半脑桥下部高度腹侧部,受损结构有锥体束、内侧丘系和三叉神经根

14.某患者既有右侧舌下神经麻痹,又有左侧肢体痉挛性瘫痪,其病变部位应定位于(3.0分)

(据题意,舌下神经麻痹和肢体痉挛性瘫痪考虑舌下神经和锥体束变。

由于位于异侧,则考虑病变部位位于锥体交叉上方。

考虑病变部位为延髓上部内侧区)

A.延髓上部内侧区(延髓内侧综合征 p339)

B.延髓下部后外侧区

C.延髓下部内侧区

D.延髓上部后外侧区

E.锥体交叉平面

15.某40岁男性患者,近日逐渐出现左侧上、下肢瘫痪,腱反射亢进,右侧眼球不能外视,可能的病变部位及其受损的结构是 (3.0分)

(上、下肢瘫痪,腱反射亢进考虑锥体束受损。

眼球不能外视,出现内斜视

 考虑展神经受损p405。

A.在左侧半中脑下丘高度腹内侧部,受损结构有锥体束和动眼神经根

B.在右侧半中脑下丘高度腹内侧部,受损结构有锥体束和动眼神经根

C.在左侧半脑桥上部高度腹内侧部,受损结构有锥体束和滑车神经根

D.在右侧半脑桥上部高度腹内侧部,受损结构有锥体束和滑车神经根

E.在右侧半脑桥下部高度腹内侧部,受损结构有锥体束和展神经根(脑桥基底部综合征p339)

16.患者,男,76岁。

中风后右半身不能动2周,既往有高血压史。

检查发现:

左眼瞳孔开大,并转向外下方,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上睑下垂。

右侧上、下肢呈痉挛性瘫痪,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并伴有眼裂以下面瘫;伸舌时舌尖偏向右侧,肌不萎缩。

其原因可能是 (3.0分)

(从左眼的症状看,瞳孔开大、无瞳孔直接对光反射、外斜视和上睑下垂,都属于动眼神经损伤症状。

右侧肢体痉挛性瘫痪,腱反射亢进,表明皮质脊髓束损伤。

面肌和舌肌的症状提示皮质核束损伤。

综上考虑为左侧中脑下丘高度大脑脚底受损。

A.左侧半中脑上丘高度大脑脚底受损

B.右侧半中脑上丘高度大脑脚底受损

C.左侧半中脑下丘高度大脑脚底受损(大脑脚底综合征p340)

D.右侧半中脑下丘高度大脑脚底受损

E.左侧半中脑下丘高度被盖部受损

17.右侧面神经丘损伤,会导致(3.0分)

A.口角歪向右侧

B.口角歪向左侧

C.右侧瞳孔转向外侧(外斜视考虑动眼神经损伤 p402)

D.右瞳孔转向内侧

E.口角歪向左侧,右瞳孔转向内侧(面神经丘损伤造成的同侧面肌无力,口角偏向健侧。

面神经丘损伤常伴有展神经损伤p328 展神经损伤造成外直肌瘫痪,产生内斜视 p405)

18.左孤束核上端损伤会导致(3.0分)

A.左舌前2/3味觉消失(面神经的膝神经节的感觉纤维 p326)

B.左舌后2/3味觉消失

C.左舌前l/3味觉消失

D.左舌后1/3味觉消失(舌咽神经的下神经节的感觉纤维 p326)

E.舌的左半味觉消失(孤束核的上端接受味觉纤维,下部接受来自面神经、舌咽

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内脏感觉纤维。

上端损伤则不能接受味觉纤维,故左舌味觉消失。

 p326)

19.行经小脑上脚的纤维束是(3.0分)

A.脊髓小脑前束(相同的还有三叉小脑束,顶盖小脑束,红核小脑束 p352)

B.脊髓小脑后束(经过小脑下脚 p352)

C.脑桥小脑束(经过小脑中脚 p352)

D.橄榄小脑束

E.前庭小脑束(经过小脑下脚 p352)

20.属于上丘脑的结构是(3.0分)

A.上丘(中脑背侧面上、下方两对圆形隆起称为上丘和下丘,合称四叠体 p316)

B.内侧膝状体(位于后丘脑 p356)

C.松果体(p356)

D.丘脑枕(为背侧丘脑后端膨大 p355)

E.外侧膝状体(位于后丘脑 p356)

21.与神经内分泌有关的核团是(3.0分)

A.乳头体核

B.视上核(视上垂体束,和起自室旁核的室旁垂体束运输加压素和催产素p359/360)

C.下丘脑背内侧核

D.下丘脑腹内侧核

E.下丘脑前核

22.丘脑腹后内侧核接受的纤维束是(3.0分)

A.内侧丘系(腹后外侧核接受 p356)

B.外侧丘系(进入下丘,大部分纤维在此终止换元,小部分纤维穿过下丘和下丘臂止于内侧膝状体。

C.三叉丘系(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系和有孤束核发出的味觉纤维p356)

D.脊髓丘系(腹后外侧核接受 p356)

E.丘脑上辐射(在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的第3级神经元的胞体发出纤维称丘脑上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23.不属于背侧丘脑的结构是(3.0分)

A.内髓板

B.板内核

C.丘脑髓纹(属于上丘脑 p356)

D.枕

E.中线核(同正中核)

24.不属于下丘脑的核团是(3.0分)

A.腹外侧核(属于背侧丘脑 p355)

B.室旁核

C.视上核

D.腹内侧核

E.漏斗核

25.接受来自下丘臂的听觉传导通路的纤维的核团是(3.0分)

A.腹前核

B.内侧膝状体(下丘臂为下丘外侧向外上方伸出的长隆起 p316/356)

C.腹后内侧核

D.腹外侧核

E.外侧膝状体(上丘臂与之相连 p316)

26.下丘脑与垂体前叶功能相关的核团是 (3.0分)

A.视上核

B.漏斗核(形成结节垂体束或结节漏斗束将一些神经内分泌物质经垂体门脉系统运送至垂体前叶控制其内分泌功能 p360)

C.腹内侧核

D.室旁核

E.乳头体核

27.某病人自诉旁人轻微的触摸会令他半身的皮肤非常疼痛,并有感觉倒错现象,病变的部位是(3.0分)

A.脊髓(低级中枢,是高级中枢功能的基础p312)

B.脑干(大脑皮质、小脑、脊髓通过脑干联系,且有许多重要神经中枢 p315)

C.内囊(广泛损伤可引起对侧偏身感觉丧失、对侧偏瘫和对侧偏盲的“三偏”症状 p373/374)

D.丘脑(为皮质下感觉的最后中继站,受损可引起感觉功能障碍和痛觉过敏、自发性疼痛等 p356)

E.下丘脑(与神经内分泌有关,其中的视交叉上核调节昼夜节律 p360)

28.某男性病人第三脑室旁长了肿瘤,出现很多症状,但不包括(3.0分)

(第三脑室位于间脑中央,为两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矢状窄隙。

第三脑室肿瘤,多表现为邻近结构压迫症状。

A.多饮多尿(压迫下丘脑,影响水盐平衡 p360)

B.头痛剧烈(颅内压升高所致)

C.双眼视力减退

D.性功能减退(压迫下丘脑,影响生殖和内分泌 p360)

E.运动失调(压迫背侧丘脑,使得其失去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能力 p356,但不至于失调这么严重)

临床表现

 1.颅内压增高:

最常见突发头痛、呕吐、嗜睡、意识障碍。

头痛可因采取一定体位而终止,后反复发作。

 2.局灶症状:

为丘脑下部结构受压症状,出现多尿、体温上升及脑性肥胖。

后期常伴嗜睡及性机能减退、阳痿、月经不调,肌童出现性早熟。

 3.远期症状:

表现为耳鸣、听力减退、角膜反射消失、平衡不稳,肢干肌张力降、酩酊步态。

 4.精神症状:

患者记忆力减退及情绪不稳、躁动、违拗或精神衰退。

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0分)

A.如果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损伤,将产生感觉性失语(损伤听觉性语言中枢p372)

B.屏状核与岛叶皮质之间的白质称外囊(屏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白质称外囊,与岛叶皮质之间的白质称最外囊 p364)

C.弓状纤维主要联系同侧半球各叶(弓状纤维联系相邻脑回,长纤维联系本侧半球各叶 p372)

D.皮质核束经内囊后肢下行(自中央前回下部发出,经内囊膝部下行 p373)

E.下纵束和扣带属于连合纤维(与钩束和上纵束同属于长纤维,为联络纤维p372/373)

30.患者手的运动功能保存,但写字、绘画等精细动作发生障碍,可能损伤了(3.0分)

A.额上回后部(强握及摸索反射呈阳性表现为对侧上肢在空中不自主摸索,如以物接触病人患肢手掌,常紧握接触物不放松)

B.额中回后部(p372)

C.额下回后部(运动性语言中枢能发言不能说有意义的语句 p371)

D.颞上回后部(听觉性语言中枢能听不能理解 p372)

E.颞中回后部(可造成命名性失语症 属于Wernicke区 p3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