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34025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6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章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十二章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十二章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十二章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十二章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docx

《第十二章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二章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docx

第十二章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

第十二章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

本章提要:

本章从分析研究报告的目的入手,细致分析了各种具体研究报告的表现形式以及教育研究报告的通行格式;对于研究报告的撰写,从谋篇构思到具体要求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

本章核心概念:

教育研究报告

教育研究成果是研究者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利用已有的知识,经过脑力劳动——智力加工而产生出来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社会价值的增值知识。

其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可以是教育研究报告,也可以通过音像制品、CD-ROM和其它实物成果来表达。

其中,主要的表现形式是教育研究报告。

第一节撰写教育科学研究报告的目的

一 教育研究报告的基本含义

教育研究报告是研究者对所从事的教育研究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

是教育工作全过程的缩影,是研究结果的文字记载,是教育研究的理论升华。

在对教育研究数据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这是教育研究工作的最后阶段。

也就是说,研究者在进行一项教育研究时,最后要对整个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并选择适当的形式将研究结果明确地、有说服力地表述出来,通过科学的评价使之得以推广运用。

撰写教育研究报告是教育研究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进行教育研究,就是对某种教育现象、某一教育课题或某种教育理论进行观察、调查、实验或论证之后得到新的教育观点、思想、方法和理论。

要把前述各种科学研究的结果表达出来,就必需撰写研究报告,用研究报告来表达科学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写不好,研究结果就难以全面正确地表达出来,从而严重影响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

一般来讲,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就会产生什么类型的研究报告。

采用实证性的研究方法就撰写实证性的研究报告,采用思辨性的研究方法就撰写理论性研究报告。

前者具有比较固定的写作结构,主要包括调查研究报告、实验研究报告等;后者主要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方法来证明和解释问题,主要包括经验总结、综述、述评、理论性的论文等。

二 教育科学研究报告表述的目的

对教育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和表述的主要目的是:

1.展示研究的结果及其价值,启发人们关注与解决有关教育问题的热情与智慧,同时接受社会的鉴定和评价。

2.通过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回顾和总结,促使研究的深化,成果的扩展以及进一步发现新问题和新的事实,有利于提高研究的科学化水平。

3.通过研究报告的撰写,提高研究者本身的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对于研究者提高整体的教育教学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另外还应看到,研究成果的数量多少和质量高低,能否取得某个领域的实质性进展,无论对个人还是对一个团体乃至一个国家,都是衡量学术水平、学术地位的重要标志。

因此,我们应及时地对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和表述。

  当然,一份研究报告能否达到上述目的,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上述目的,取决于它是否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这是衡量研究报告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

  所谓学术价值,是指研究成果对教育科学的某一领域提供了新的知识,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的状态及其运动规律,也就是说,丰富了所涉及领域的知识,为新的研究过程提供了新的材料、新的观点。

  所谓社会价值,是指研究成果对教育工作某一方面的变革是否起推动、促进作用。

也就是说,研究报告是否提供了某一教育问题的真实情况和解决这个问题的理论依据、建议、方案和方法,使教育工作可以依据研究报告的意见进行变革和改进。

现在,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就以下方向展开研究:

1中国科技史与中国教育史的失衡;

2计算机发展与学校教育;

3科举制度与中国考试制度的改革;

4师范生源性别结构失衡的思考;

5教学活动的质量与师生生命的意义;

6研究性学习与中国课程发展趋势;

7新课程与教师行为变革;

8社会发展与心理健康。

  这些研究,必然在带来学术价值的同时带来相应的社会价值,为教育的变革和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第二节教育研究报告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中,研究报告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体例的教育研究成果,其结构也有所不同。

现选择典型的几种进行分析。

一教育经验总结的表现形式

1.标题

经验总结的标题比较特别,因此加以强调说明。

其写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写法叫一般式,也是最常用的写法,其结构包括单位名称、时间、内容和文体。

如: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度产学研合作研究总结》

第二种写法叫副标题式。

主标题一般说明内容,副标题阐明单位、时间、文体等。

如:

《科学研究的全真模拟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PBL巡礼》、《人员开发模式与中小学校长培训——金华市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回顾》、《德育为帆校为船——谈我校德育工作的点滴体会》。

第三种写法叫内容式。

这种标题比较适合专题总结。

如:

《师范学院PBL教学工作点滴谈》、《编写和使用“小学美术教材”的几点做法》。

2.引言

引言部分可以对所总结的经验活动作一简单回顾,使读者有一个清晰的线索;也可以谈谈与该经验所针对的问题有关的理论或现实背景,从而增强该经验的意义与价值。

3.教育工作的主要措施、实施过程、基本效果

4.对做法与效果的理论分析

先进经验之所以行之有效,主要原因在于它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尽管教师不一定有意识地使用这些规律,但在总结时有必要提升到理论高度来思考分析这些事实现象的原因、意义和作用,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以增强经验的科学性。

5.设想与建议

根据经验总结材料,提出相应的设想与建议。

二调查研究报告表现形式

调查研究报告是在对整个调查研究过程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写成的研究报告。

一般由引言、正文、总结及附录等部分组成。

1.引言

调查报告的引言必须开宗明义地交待清楚调查目的、意义、任务和方法。

首先,简要说明调查的是什么问题,调查这个问题的缘由和背景,调查的筹备过程,调查的主要内容,国内外对同一课题的研究概况以及这次调查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要说明调查的基本情况:

概述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取样及调查的方式方法。

第三,对此次调查的有利因素作简单分析。

2.正文

正文部分即调查内容。

通过文字叙述、调查图表、统计数字及有关文献资料,用纲目、项或篇、章、节的形式把主体内容有条理地、准确地揭示出来。

调查报告正文部分的主要写法有两种。

一种是把教育调查的基本情况按种类分成并列的几个部分或方面来写。

如对一个地区教育状况的调查,分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水平、学校教育发展现状等几个方面,学校教育又可分为学校规模、教育经费、课程设置、教学设备、师资队伍等不同项目,将有关的材料分别加以组合,使问题的论述相对集中,形成专题。

另一种是将调查的基本情况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演变过程加以排列,分成互相衔接的几个部分,层层深入地来写。

也就是说,按所调查的教育现象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来写,如总结先进典型。

在观点和材料处理上,可以先列出材料,然后进行分析和推论;也可以先摆明观点,然后用调查得来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说明。

3.讨论和建议

在对整个调查内容进行总体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并提出新的见解、新的理论和参考意见。

无论是验证已有的理论,还是寻求新的理论,抑或是为实用目的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向实际工作部门提供参考意见、改革方案,其结论都必须客观、真实。

提出的观点、建议要谨慎、严肃,观点要从事实中引出,同时要考虑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要全面衡量理论或建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不要轻率地下结论和提建议。

4.附录

必要时要把调查工具或部分原始材料附在报告后面。

这不仅是为了正文内容相对集中,更主要的是为读者提供可供分析的原始资料,以便让人分析鉴定搜集调查材料的方法是否科学,材料是否可靠,并供其他的研究人员参考。

附录包括:

各种调查表格、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等。

附录的编制要防止杂乱和过于简单。

三实验研究报告表现形式

实验研究报告是基于对教育实验研究的全面总结而提出的一个客观的、概括的、能反映全过程及其结果的书面材料。

通过阅读实验报告,使人们对该实验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为接受、应用或评判这一实验研究成果提供依据。

因此实验研究报告的撰写对于实验的总结与推广起着重要作用。

实验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结构包括引言、方法、结论、讨论等部分。

1.引言

引言是研究报告的开头部分。

引言部分应提纲挈领地显示该项研究的直接目的、针对性,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价值以及在国内外同类研究中所处的学术地位。

文字要简洁明了,字数不宜太多,表述要具体清楚。

主要内容包括:

提出问题,表明研究的目的;通过对有关文献的考察,说明选题的依据,课题的价值和意义;目前国内外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现状、问题及趋势;该项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的理论框架。

2.方法

阐明实验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便于人们对整个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客观性加以评价鉴定。

也就是说,要让别人了解研究结果是在什么条件和情况下,通过什么方法,根据什么事实得来的,以评价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

同时,也便于他人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重复实验。

该部分基本内容包括:

(1)研究课题中出现的主要概念的定义和阐述;

(2)被试的条件、数量、取样方法;(3)实验的设计,实验组与控制组情况,研究的自变量因素的实施及条件控制等;(4)实验的程序,通常涉及实验步骤的具体安排,研究时间的选择;(5)资料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检验方式。

结构应周密,条理要清楚,用词要准确明白。

3.结果

这是研究报告的主要部分,要求简要地说明每一结论与研究假设的关系,将研究结果作为客观事实呈现给读者。

基本内容包括:

(1)对研究中所搜集的原始数据、典型案例、观察资料,用统计表、曲线图结合文字进行初步整理、分析。

既有对定性资料的归纳,又有对定量资料的统计分析等。

(2)在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分析基础上,采用一些逻辑的或统计的技术手段,得出研究的最终结果或结论。

这一部分的撰写,要注意以下要求:

(1)叙述的是作者本人的实验研究结果。

应以准确无误的数据资料说明问题,以陈述事实为主,不应夹杂前人或他人的工作成果,也不应妄加研究者的主观议论和分析,从而保证结果的纯洁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2)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对数据资料,不仅要严格核实,注意图表的正确格式,而且要采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技术,从数量变化中揭示所研究事物的内在必然关系,而不仅仅是事实的罗列。

(3)资料翔实,层次清晰,前后连贯,文字准确简明。

结论是建立在对研究所搜集事实材料的客观分析、比较、综合、归纳基础上,必须是严谨的、科学的、合乎逻辑的论证,切忌夸夸其谈、任意引伸。

4.讨论

讨论是对研究结果的含义和意义评价。

研究者根据研究的客观事实和结论,结合自己的认识与了解,通过分析思考,讨论和分析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对当前教育理论或实践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认识、建议和设想。

讨论部分的作用有:

(1)从理论上加深对研究结果的认识,为本研究的结论提供理论依据。

从结果出发,紧密围绕课题的设想,用已知经验或理论加以解释,以显示结果的价值和意义,并指出研究的局限和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2)对结果中不够完善之处进行补充说明,从而为后继研究者提供借鉴。

讨论什么问题,要由研究者决定。

可以说,凡是与研究课题有关的问题都可以提出来讨论。

讨论的基本内容包括:

(1)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论证。

不仅可以用摘要形式概述研究的结果,阐明研究结果的意义,以及对本实验多次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而且可以在与前人所作研究结果的比较分析中,将自己的研究纳入某一理论框架以建立或完善理论。

(2)对本实验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局限性的探讨。

如对误差、显著性的分析等,进行必要的反省,对研究成果的可靠程度和适用范围作进一步说明。

(3)提出可供深入研究的问题以及本实验研究中尚未解决或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对未来的研究以及如何推广研究提出建议。

讨论与结论的主要区别在于:

研究结论呈现的是研究中的客观事实,它应该是基本肯定的,并可以在相同的研究中重复出现;而讨论则是主观的认识与分析,是研究者将研究的结果引向理论认识和实验应用的桥梁。

对研究结果的认识,可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四综述型研究报告表现形式

综述型研究报告又称研究综述或文献综述。

它是对某个时期或某个专题的若干文献进行系统组织后进行叙述性的描述。

对综述的理解和表述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

综述,就是根据需要,把收集到的反映某项专题的研究发展状况、研究成果的材料进行系统全面的归纳、整理、分析、研究而写成的综合叙述。

它的特点是“述而不评”,即不加评论地综合介绍已取得的研究成果。

另一种认为:

综述,是对大量文献经过阅读、思考后,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再把这些看法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它不仅仅是对文献的综合概括,而且在表述过程中加进了自己的评论、观点和见解。

综述的信息量大、覆盖面广,能真实地反映某一学科、专业、课题项目研究的整体状况,参考利用价值高,特别有助于研究人员开拓视野,把握关键,做好选题,避免重复,节省时间,利用线索,深入研究。

文献综述的目的,第一是为综述者的研究作铺垫,这是教育科学研究准备阶段的重要一环。

进行文献综述有助于进一步明确问题,形成研究假设,有助于合理制定研究计划,对研究具有导向作用。

第二是为其他研究者提供有关信息,使别人能够从中获得较新的、较全的教育研究动态与进展信息。

文献综述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目录性综述

按某一专题或某种共同特征将一定时段内出现的内容相似的原始文献题目进行综合描述。

这种综述既不反映原始文献的质量,也不涉及作者的观点,只是就事论事地提供信息。

2.文摘性综述

是对文献探讨的问题进行综合描述。

它所反映的内容比目录性综述要明确、具体、但对所含的信息不加分析和评论,只是把收集到的文献所论述的问题加以归类,分别描述。

文摘性综述是教育研究中常用的综述形式。

3.分析性综述

把原始文献中论及的内容加以归类、浓缩、综合、分析,并附有综述者自己的见解与评论甚至结论。

这类综述要求高,难度也较大。

综述者除了需要大量地拥有资料、熟悉专业外,还要具备较高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这类综述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通常期刊上发表的“综述”、“进展”、“动态”、“述评”等均属于分析性综述。

文献综述一般的步骤是:

1.确定主题

进行文献综述,首先要选取有价值的主题。

主题的价值可以从三个方面衡量:

第一,是否比较新,包括了新观点、新方法、新技术与新进展;第二,是否有争议的观点,可选择对有分歧的理论进行加以综述;第三,有没有实际参考价值。

2.收集资料

综述的参考价值往往取决于参考文献是否齐全、是否较新颖。

文献资料的获得既要靠平时的积累,也需要在确定主题后,进行集中地查检。

收集资料首先要获得有效的查检线索,可以向该研究领域的专家请教,也可直接从书籍、刊物所附的参考文献中去追索;或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查检。

一般新的研究课题的综述,所引用的文献最好是近5年之内的。

3.研读文献

研读文献是保证综述质量的关键。

通常是先浏览文献,以获得对文献的总体印象。

在此基础上,选取其中的重点文献进行理解、消化。

研读应具有批判性与创造性。

4.撰写综述

根据文献综述的具体目的,同时依据收集到的文献内容,确定综述的基本组成部分。

撰写时要尽可能地包含最新的研究成果与研究思想,并且能明确表达综述意图。

文献综述的一般格式是:

1引言

这部分主要交代写作背景材料、综述课题的简要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综述的目的、意义与综述范围。

2主体

这是综述的精华部分。

主要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比较不同的学术观点及其论据。

论述的条理要清楚、问题要明确。

为了体现时代特点,一些新观点要多引用,众所周知的观点与方法花的笔墨可相对少些。

一些外来的专业术语的翻译要规范统一,转述的语句要忠实于原文,不要曲解原义或断章取义。

3结语

结语部分的措辞要注意恰如其分。

结语一般是对主体部分作扼要小结;提出还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研究的方向以及对综述主题作发展性展望。

4.注释

这部分要求将引用的文献按照通用格式一一注明。

 第三节研究报告的撰写步骤与要求

任何一项教育研究活动都需要通过研究报告表达出来才能见诸于众,达到发表与交流的目的。

不论是何种类型的研究报告,从构思到完成一般都要经过以下一些步骤:

一总体谋篇构思

谋篇则是对报告表达方式的整体考虑;构思就是通盘考虑的基础上为一种思想寻找恰当的表达方式。

1.报告的重点。

为了突出重点,应该把主要观点放在最显要的位置上。

2.结构的安排。

强调结构的匀称,即报告正文各部分的篇幅比例应与内容的重要性相协调,避免长短过于悬殊,层次顺序安排应具有逻辑性。

  二 草拟写作提纲

写作提纲是谋篇构思的具体化。

在撰写研究报告之前写好详细的写作提纲,会有很大的帮助。

列出了写作提纲就等于完成了三分之一的写作任务。

为此,在开篇之前,必须从篇章结构、中心思想、内容表达层次、每一章节叙述什么内容穿插哪些图表等做出通盘考虑,在此基础上列出写作提纲。

草拟写作提纲的方法是:

1.撰写短小的研究报告可以用“打腹稿”的办法,写作有一定规模的研究报告就应该拟制书面写作提纲,使论文骨架、轮廓视觉化,便于研究全篇文章的论点、材料的组合是否合理,局部与整体的构成是否均衡严谨。

2.写作提纲项目与结构如下:

标题

引言

大项目一(上位论点)

(一)中项目(下位论点)

1小项目(材料1)

2小项目(材料2)

3小项目(材料3)

(二)中项目(下位论点)

1小项目(材料1)

2小项目(材料2)

3小项目(材料3)

大项目二(上位论点)

(一)中项目(下位论点)

1小项目(材料1)

2小项目(材料2)

3小项目(材料3)

(二)中项目(下位论点)

1小项目(材料1)

2小项目(材料2)

3小项目(材料3)

结论

三 撰写研究初稿

初稿是把要表述的内容具体落实到纸上,见诸于文字,然后从文章结构、意义的连贯、文字的润色等方面进行推敲修改。

在初稿撰写的过程中,必须牢记报告的主题,紧扣写作提纲,把握各层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采用不同的初稿写作方式。

1.循序渐进。

这是按自然顺序来写的,即从前置部分(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等)写起,然后再写主体部分(前言、正文、结论等),最后写附录部分。

人们在思考问题时,总是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后解决问题。

循序渐进法符合人们的这种自然思维习惯,写起来容易把握,也较为有条理。

其缺点是容易卡脖子。

一旦卡脖子,有的人就会放弃。

2.化整为零。

对于内容较多、篇幅较长的研究报告,一下子全部写好比较困难,遇到这种情况,最好将全文化整为零,分开来写。

一般是将全文分为意义相对独立、完整的几个部分,根据各个部分设置的小标题,一部分一部分地按小标题的内容去写。

各部分写完之后,再从总体上进行增删调整。

这样,每一部分篇幅相对较小,容易驾御。

只要每一部分都严格按提纲的要求撰写,组合起来可以避免前后矛盾或离题。

3.交叉执笔。

如果同时有几个选题,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即根据作者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展开来写,思考成熟什么就先写什么。

一点一点写,一段一段写,整篇报告就从这一点一段来展开,几篇报告渐次推进。

同样的道理,在研究报告成型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前后左右的关系,着力整合出逻辑严密行文流畅的研究报告来。

初稿写好以后,要对照相应研究报告的要求以及研究超过表述的通行规范不断修改。

四研究报告的基本要求

1.标题与文章的一致性。

标题与文章的一致性指的是不能大题小做,也不能小题大做,更不能离题乱做。

从构思来说,是先有观点后有文章,但从实际写作过程来看,很多时候是先有文章后有题目。

有时文章写完了,标题还写着“暂定”甚至“待拟”。

基于此,文章写好以后应该再考虑文与题的一致性。

如果发现两者存在偏差,就应进行调整。

2.尽量体现创新精神。

研究的生命在于创新,研究报告的价值也在于创新。

换句话说,科学研究就是要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新的途径,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推动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

因此,作为反映科研成果的报告与论文,也必须有新颖性和创造性,提出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见解,有独创性。

而在事实上,有些文章重复别人已经谈过的东西,没有个人见解,没有什么新角度、新材料。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作者不注意阅读文献资料,不了解别人的成果;也可能是由于作者对问题缺乏钻研精神,没有提出自己的见解。

有人认为,创新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特别是对于刚刚涉足科研的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这种看法没错。

但是,如果因此不去追求创新,那就大错特错了。

其实,创新是可以从很小的方面入手的。

比如说,自己设计一个课题算不算创新?

对别人的题目进行改造算不算创新?

给老问题赋予新的含义算不算创新?

用新的材料讨论老的问题算不算创新?

以新的视角讨论老问题算不算创新?

都应该算。

如果这样理解创新,那么,所有的教师都有资格、有能力参与到创新行列中来。

3.行文流畅,格式规范

行文流畅是衡量文章可读性的重要指标。

吕叔湘先生认为写文章要注意三件事:

一要明白,二要简洁,三要生动。

一篇明白简洁生动的文章可算是流畅的文章。

要使行文流畅,首先要做到语法正确,语句通顺。

其次要追求全文的整体性,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

最后强调文风的简约。

初学者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刻意追求辞藻的华美,这不是科学研究所提倡的。

对于科学研究而言,最重要的是通过简约的文字表达出深刻的有创见的内容。

格式规范指的是研究成果的表述应该符合相应种类的报告或论文的规范要求,同时符合研究报告与论文的通行规范要求。

格式的规范看起来似乎是一个表面的问题,但它反映了“规则”的要求,是现代社会相当重视的问题。

第四节研究成果表述通行规范

对于各种形式的研究报告来说,既有相对独立的表述格式,又有相对统一的规范要求。

理解与掌握通行规范,对于宏观把握研究成果的表述很有帮助。

一标题

  1.研究报告的题目应尽量做到确切、简练、醒目。

一般来说,学术性强、理论价值较大的,准备发表于专业研究杂志或学报上的研究报告,更强调标题的精确严谨,逻辑性强。

实践性较强的、准备发表于普及性报刊上的研究报告,则强调标题的具体明确,引人注目,能引起读者对报告的兴趣和注意。

2.中文题目的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外文题目最好不要超过10个单词,尽量少用标点符号。

  3.慎用大题目,宜用小题目。

5.有时可用副标题以引申主题,也可为系列文章分题发表提供方便。

但是,能用一个题目简明地说明问题比用副标题要好。

6.文章的标题应在全文写完后再作最后的思考与调整,使文章与标题保持统一。

  二署名

  如果是单个人的研究,署名就极为简单;如果是多个人的共同研究,就牵涉到署名的先后问题。

一般而言,排列第一的作者将得到较多的注意,拥有较大的权利,当然也负有较大的义务和责任。

为了减少纠纷明确责任,署名应由所涉及到的人员协商决定,协商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按贡献大小排名次。

谁对该研究负有主要责任,谁就是第一作者。

主要责任的界定标准主要有三个,即谁提出了研究设想,谁承担了主要工作,谁解决了关键问题。

2.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某一测试的承担者等不署名,可在附注或前言中加以说明。

3.论文署名要写清如下内容:

姓名、所在单位、所在地区、邮政编码。

  三摘要

  摘要又称提要。

在一篇研究报告的开端,先出现研究摘要是很重要的,用心地撰写摘要,有助于提高研究报告的阅读率与取用率,而阅读率与取用率又是对一篇文章的价值的肯定评价。

  一般来说,应在研究报告写完以后再撰写摘要,字数一般在100~300字左右。

用来说明该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如研究目的、方法、假设、结果等。

摘要有助于图书管理人员进行书刊索引和文摘工作,能将研究报告不失原意地介绍给读者,也有利于科研工作者查阅的方便,对于计算机检索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