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33948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1.docx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1.docx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1

《黄河东流水》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自古以来就懂得择水而居,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体验并感受祖国地域环境的博大,从对母亲河的热爱,升华为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感。

  2.学习优秀中华儿女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格,感受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黄河精神,受到优秀道德情操的陶冶。

  3.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提高通过识图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4.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并沿着这条线索,了解流域内各地区的社会发展概况,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教学准备〗

  1.中国地形图、黄河流域图。

  2.歌曲录音:

《黄水谣》《黄河颂》《我的祖国》。

  3.有关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资料和图片。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水是生命之源。

人类的起源、生存、延续都离不开水的滋养。

自古以来,人类就懂得择水而居,沿河湖而居的生存方式。

从古代的祖先到现在,我们中华民族一直生活在世界上两条著名江河的怀抱之中,这就是黄河和长江。

黄河、长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自豪地称她们为我们民族的母亲河。

  2.朗读教科书第50页的课文。

  3.讨论。

“为什么人类要择水而居,沿河湖而居?

为什么几个古代文明的发源地都以河流为标志?

”简单提及印度的恒河文明、巴比伦的两河文明(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埃及的尼罗河文明、中国的黄河文明等,只要学生能够理解水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求,便于发展农业生产等即可。

  4.欣赏教科书第50~51页的通页照片,播放歌曲《黄水谣》并朗读歌词。

  5.分小组布置任务。

“看着照片,我们感受到黄河以她英雄的气概出现在亚洲的原野,我们想知道她是怎样从高山之巅,穿过中原大地,流入大海的怀抱,更想知道自古以来,黄河母亲是怎样哺育我们中华民族的。

要想探究这么多的内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先确定调查了解的方向。

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确认调查的范围,做好分工,然后分头进行准备。

  教师出示探究、调查的方向和范围:

(1)黄河的发源地、流程情况;(2)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3)黄河凝聚的民族精神;(4)变“害河”为“利河”;(5)拯救母亲河。

  各小组在确认了探究、调查的方向和范围后,就要讨论和分配各位小组成员的任务,教师要在各组间巡视,帮助各小组制定出合理的计划,以确保探究、调查任务的完成。

  6.教师小结。

教师要肯定学生分工和制定计划的成绩,同时建议他们可以利用地图、报刊、杂志、各种旅游手册等,从中收集需要的资料和图片。

要求各小组在课下多做交流,发挥合作的优势,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筛选和补充,使之尽量充实。

〖家庭作业〗

  按照认领的探究任务收集资料。

《黄河东流水》第二课时

  1.导入。

(1)播放歌曲《黄河颂》(我站在高山之巅……)。

(2)教师引导:

“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黄河。

先了解黄河的发源地和流程。

  2.借助中国地形图或黄河流域图进行讲授。

  (1)导入。

“我国古代伟大诗人李白曾经有过歌颂黄河的著名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你们明白其中的含义吗?

诗句其实是描述了黄河的流程,形象地说明了万古奔流直向大海的黄河之水,发源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

因为我们前面已经学习过,青藏高原地处我国的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2)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的北麓,黄河的源头是高山融化的雪水形成的。

  (3)黄河发源后,沿地势曲折东流,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个省(自治区),注入渤海,全长5460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

  (4)指导学生练习。

“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到黄河的发源地,并寻找黄河流经的9个省(自治区),再查找这9个省(自治区)的简称。

  (5)朗读并记忆歌谣。

朗读并记忆教科书第51页的歌谣。

  (6)学习并理解教科书第52页的课文“九曲黄河天上来”。

  3.识图练习。

在中国地形图上查找黄河的源头、流经的省(自治区)和入海口。

  4.学生开展“探究黄河源头和流程”活动的成果汇报。

由学生指中国地形图汇报黄河源头青海段的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

其要点是:

黄河的源头是高山积雪融化而形成的,黄河源头是高原草甸地区,那里黄河的河水是清澈的,并不浑黄;黄河源头地区主要是藏族同胞生活的地区;龙羊峡高坝是黄河第一坝;这一地区的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湖畔有鸟岛自然保护区;西宁市是青海省省会;塔尔寺是藏传佛教的圣地。

  5.教师小结。

〖家庭作业〗

  在中国地形图或黄河流域图上查找黄河的源头和流经省(自治区)、注入的海洋。

《黄河东流水》  第三课时

  1.检查复习。

识图练习:

在中国地形图或黄河流域图上指出黄河的源头、流经的省(自治区)和注入的海洋。

  2.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高山积雪融化的雪水汇聚成黄河的源头,蜿蜒流出青海省以后,在甘肃、四川省绕了一个弯,又进入了甘肃省。

  3.学生继续开展“探究黄河源头和流程”活动的成果汇报。

由学生借助中国地形图汇报黄河甘肃段的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

其要点是:

黄河流下青藏高原,进入甘肃;黄河流经甘肃省省会兰州市是我国西北最大的工业城市,20世纪初在黄河上建造的第一座铁桥是用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至今还横跨在兰州市区的黄河河面上。

  4.学生继续开展“探究黄河源头和流程”活动的成果汇报。

由学生借助中国地形图汇报黄河宁夏段、内蒙古段的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

其要点是:

  黄河经过上游最大的水利工程刘家峡水电站以后,就流出了甘肃,进入了宁夏。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回族同胞最集中的地区;回族同胞信奉伊斯兰教,在银川市建有南关大清真寺。

“九曲黄河富宁夏”,黄河造就了宁夏的“塞外江南”。

  黄河流出宁夏就进入了内蒙古的河套地区,这里是内蒙古最富饶的地区;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蒙古族同胞最集中的地区;蒙古族同胞善骑射,以放牧为生,逐水草而居,居住的帐篷很有特色,叫做蒙古包,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5.教师小结。

“对河流的流程,一般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

前面我们了解了黄河从发源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的情况,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市是黄河上游的结束地点,再往下黄河就进入中游地区了。

  6.学生继续开展“探究黄河源头和流程”活动的成果汇报。

由学生借助中国地形图汇报黄河中游的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

其要点是:

黄河流过河口市以后,拐了一个90度的弯,向南穿过陕西、山西,成为这两个省的省界,到了三门峡,又拐了个直角,向东流去,直到河南省的孟津,这一段是黄河的中游。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在这里冲刷并携带了大量的泥沙,使得河水变成浑黄不堪了。

  7.学生继续开展“探究黄河源头和流程”活动的成果汇报。

由学生借助中国地形图汇报黄河下游的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

其要点是:

黄河下游是平原地区,地势变得平坦了,水流平缓,河面也更加宽阔了。

从河南孟津以下,黄河经过河南省的省会郑州,它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交通枢纽。

河水继续流向东北,进入山东省,最后汇入渤海。

  8.朗读教科书第52页的课文―――“九曲黄河天上来”。

  9.教师借助教学挂图进行总结: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的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自治区),注入渤海,全长5500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

  10.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在中国地形图上查找黄河的源头、流经的省(自治区)和注入的海洋。

《黄河东流水》第四课时

  1.检查复习。

(1)朗读或背诵歌谣。

(2)识图练习:

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黄河从源头开始,流经的省(自治区)。

  2.引言:

“滔滔的黄河水养育了中华民族,从遥远的古代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在黄河流经的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所以黄河是养育我们民族的母亲。

  3.学生继续开展“探究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活动的成果汇报。

学生借助中国地形图汇报有关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的资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

其要点是:

  在距今100万年以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黄河流域。

后来,中华民族的祖先又在这一区域创造了半坡文化。

被誉为我们民族“人文始祖”的黄帝,带领我们的远古先人在这里扎下了民族的根基。

  黄河的上游地区有着著名的古丝绸之路。

兰州市就位于丝绸古道上。

在丝绸之路的甘肃段,很多遗迹记录着中华民族辉煌的古代文明:

著名的麦积山石窟、万里长城的西止点嘉峪关、世界人类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

  黄河中游地区的西安、咸阳、洛阳、开封等历代古都,龙门石窟、云岗石窟、佛教圣地五台山、悬空寺、应县木塔、晋祠、平遥古城……都留下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

  4.朗读教科书第53页的课文―――“造就华夏文明的黄河”。

  5.教师总结:

“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文明。

黄河是养育我们民族的母亲。

〖家庭作业〗

  建议根据课上学习的内容,阅读更多的有关黄河流域的书籍和资料。

《黄河东流水》  第五课时

  1.播放歌曲《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2.朗读教科书第54页的课文―――“凝聚民族精神的黄河”。

  3.学生继续开展“探究黄河凝聚民族精神”活动的成果汇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

其要点是: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亡的时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英勇抗战,革命圣地延安就在黄河流域,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

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和力量,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八年浴血抗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结束了100多年来被列强宰割的屈辱历史。

  4.播放抗日革命歌曲,如《保卫黄河》(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游击队之歌》《大刀进行曲》《太行山上》等。

  5.朗读教科书第55页的课文―――“民族英雄马本斋”。

  6.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教科书第55页的讨论内容:

“你明白马本斋在病重期间对儿子语重心长的话语的含义吗?

读了民族英雄马本斋的故事,你有哪些感受?

你还知道哪些凝聚着民族精神的英雄事迹?

  7.教师总结。

《黄河东流水》第六课时

  1.引言:

“黄河以她万古流淌、奔流不息的河水养育了我们中华民族。

但是,历史上,黄河的桀骜不驯又曾经给我们民族带来过深重的灾难。

下面就根据我们收集到的资料,来了解一下黄河的功过。

  2.学生继续开展“探究变害河为利河”活动的成果汇报。

由学生借助中国地形图汇报有关黄河功与过的资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

其要点是:

  (1)黄河的功。

①黄河为沿河地区供应大量的工、农业用水,造就了有“塞上江南”之称的河套平原灌区。

②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的泥沙下泄,流到下游平原地区,流水速度减慢,泥沙沉积下来,这些肥沃的泥沙造就了河南、山东肥沃的土地,使这里成为农业发达地区。

③黄河还携带大量的泥沙入海,在入海口淤积出不断扩大的黄河三角洲。

④黄河上游从海拔4000多米的第一级阶梯流向平均海拔2000~1000米的第二级阶梯,河水从高处跌落下来,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成为我国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2)黄河的过。

①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中游,携带了大量的泥沙下泄,这些泥沙数量巨大,达到每年16亿吨。

流到下游平原地区,流水速度减慢,泥沙沉积下来,泥沙抬高了河床,使河床高出地平面,造成了“地上悬河”。

一遇到暴雨就泛滥成灾,使老百姓流离失所。

②泥沙的淤积使河道堵塞,造成黄河下游经常改道,形成黄河故道和黄泛区。

  练习活动:

黄河每年携带的泥沙量达16亿吨,请计算一下,如果用载重6吨的卡车运送,需要多少辆。

  (3)50多年来,在黄河上、中游修建了大量的梯级电站、水库和很多水利设施。

像龙羊峡、青铜峡、刘家峡、三门峡等水电站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变水害为水利,黄河已经安澜50多年了。

  3.朗读教科书第56页的课文―――“黄河的功与过”。

  4.教师结合黄河泛滥给下游两岸人民带来的灾难,介绍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的先进事迹。

  5.阅读教科书第57页的课文―――“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

  6.朗读教科书第58页的课文―――“为了明天的黄河”。

  7.学生继续开展“探究拯救母亲河”活动的成果汇报,由学生借助中国地形图汇报有关拯救黄河的资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进行讲授。

其要点是:

黄河源头地区过度放牧,鼠害猖獗,使得草场退化、沙漠化进程加快;沿河用水量不断增加,黄河水越来越少;黄河断流等问题。

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

  8.教师总结。

《长江的诉说》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自古以来就懂得择水而居,长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体验并感受祖国地域环境的博大,从对母亲河的热爱,升华为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感。

  2.学习优秀中华儿女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格,感受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仁爱宽容、大气磅礴的长江精神,受到优秀道德情操的陶冶。

  3.进一步提高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4.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并沿着这条线索,了解流域内各地区的社会发展概况,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教学准备〗

  1.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长江流域图。

  2.歌曲录音:

《长江之歌》《我们的田野》。

  3.有关长江流域的资料和图片。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2.朗读教科书第60页的课文。

  3.教师借助中国地形图或长江流域图进行讲授。

  (1)“长江发源于青海省的各拉丹冬雪山,曲折东流,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2)“长江在青海省发源以后,向东向南,流经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市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入东海。

  (3)出示歌谣,帮助学生识图。

歌谣:

第一大河是长江,发源于青海西南部。

流过川、藏、滇,穿过渝、鄂、湘,赣、皖、苏、沪要记住。

全长六千三,注入东海水力富。

  4.课堂练习。

识图:

长江的流程。

  5.探究活动。

  (1)布置探究内容。

由教师指地图讲:

“和其他河流一样,长江也分为上、中、下游三段。

从源头到湖北省的宜昌是长江的上游,从宜昌到江西省的湖口是长江的中游,从湖口到入海口是长江的下游。

现在我们就从地图上找一找:

①长江的上游江段;②长江上游流经什么地形区;③长江上游地区的环境怎样;④长江上游的水流状况。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地图,进行探究。

  (3)课堂讨论。

学生交流“探究长江上游状况”的成果。

学生借助中国地形图或长江流域图进行汇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

其要点是:

从源头到湖北省的宜昌是长江的上游;长江上游流经我国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以及海拔2000米的云贵高原地区和四川盆地地区,分别属于我国的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地区;那里山高林密,江水奔流于峡谷之中;长江上游的江水清澈,是从高处向低处一路跌落下来的,所以江水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闻名于世的长江三峡就位于此河段,宏伟的三峡水利工程正在建设之中。

重庆市是我国西南部重要的工业城市,钢铁、机械、汽车制造、纺织、食品等工业十分发达。

  6.朗读教科书第62~63页的课文。

  7.学生齐诵在语文课上学习过的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

〖家庭作业〗

  收集相关资料并从地图上查找:

①长江的中游、下游江段;②长江中游、下游流经什么地形区;③长江中游、下游地区的环境怎样;④长江中游、下游的水流状况;⑤长江中游、下游地区的建设成就。

《长江的诉说》  第二课时

  1.复习检查。

(1)集体朗读长江源流的歌谣;(2)识图:

长江的流程。

  2.学生进行“探究长江中、下游”活动的成果汇报。

学生借助中国地形图或长江流域图汇报有关长江中、下游情况的资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

其要点是:

  长江中游:

长江穿过三峡流到宜昌,结束了上游到达了中游,流经湖北到达江西的湖口,这便是中游段。

  长江下游:

从江西省的湖口到长江入海口便是长江下游段。

  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工农业均发达,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3.朗读教科书第64页的课文。

  4.学生继续进行“探究长江中、下游”活动的成果汇报。

学生借助中国地形图或长江流域图汇报有关长江中、下游情况的资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

其要点是:

  长江中、下游是平原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可以说是沃野千里。

可以结合播放学生在音乐课学习过的儿童歌曲《我们的田野》(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无边的稻田……)进行介绍:

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处平原地区,又有很多支流汇合进来,所以江面开阔,江水流速平缓,利于航运,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长江在这一地区还经过湖北省省会武汉市、江苏省省会南京市和直辖市上海市。

武汉是我国中部重要的工业城市,钢铁、机械、汽车制造、造船、纺织等工业十分发达。

南京是我国的历史名城,有多种工业,尤其是化学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还有我国目前最大的铁路、公路桥―――南京长江大桥。

上海市是我国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大都市之一,经济、科学文化、交通均高度发达。

  5.朗读教科书第65页的课文。

  6.课堂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64~65页的填空。

  7.教师总结。

〖家庭作业〗

  1.通过识图练习,巩固学习过的有关长江的知识。

  2.布置探究任务。

预习教科书第66~67页的内容,收集有关长江环境和保护母亲河行动的资料。

《走进民族大家庭》

〖教学目标〗

  1.形成各民族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团结友爱的情感和态度。

  2.进一步提高识图能力、收集资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知道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拥有独特、绚丽的民族文化,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教学准备〗

  1.56个民族的完整目录。

  2.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实物等,以及中国政区图,供学生活动时使用。

  3.歌曲录音:

《歌唱祖国》《爱我中华》。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欣赏教科书第68页的照片。

  2.组织探究活动。

确定开展“认识祖国大家庭”活动的寻秘方向,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自由组成寻秘小组,认领寻秘的任务。

  “认识祖国大家庭”寻秘活动的探究方向:

  (1)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组成;

  (2)我们国家都有哪几个自治区,为什么会有少数民族自治区;

  (3)我国的少数民族及分布;

  (4)我国的特别行政区;

  (5)我国的宝岛台湾;

  (6)华人、华侨的中国情结。

  3.分小组开展“认识祖国大家庭”的活动,如果需要,可将活动延伸到课后。

  第二课时

  1.复习检查。

指图练习:

在中国政区图上指出我国的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和家乡所在的省(自治区)及省会(自治区首府)。

  2.导入。

“通过前面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域辽阔,国土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有着辽阔的海域,是一个有着近13亿人口的大家庭。

那么,我们的大家庭都有哪些成员呢?

带着这个问题,还是让我们走进我们的民族大家庭来认识一下吧!

  3.阅读教科书第68页的课文。

  4.讨论。

教师询问学生是否听过并会唱《爱我中华》这首歌曲,并播放歌曲录音,和学生一起唱。

教师提问学生:

“我们的祖国大家庭里有多少个民族成员?

对于祖国大家庭里的民族成员,同学们知道多少?

”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民族,教师随手将学生所提到的民族写在黑板上,并简单介绍学生没有提到的民族。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科书第69页的中国主要民族分布图,找到图中所列举的18个少数民族及其聚居地。

  6.讨论。

组织学生按照教科书第69页的讨论要求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在全班进行汇报。

  7.教师总结:

“我们祖国大家庭里有56个民族成员,分布在祖国各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有的民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有的民族只有本民族的语言,但没有文字。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值得骄傲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

所有这些都是和各民族居住地的地理环境、民族形成的历史分不开的。

课后,同学们可以就这些内容进行深入了解。

”〖家庭作业〗

  每个学生自由选择一个民族(如果学校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则应该包括汉族),收集有关这个民族的资料(应注意排除教科书中已经介绍过的4个和将要介绍的藏族和新疆等少数民族)。

《一起采集民族之花》

〖教学目标〗

  1.形成各民族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团结友爱的情感和态度。

  2.进一步提高识图能力、收集资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知道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绚丽的民族文化,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教学准备〗

  1.就教科书第70~73页所介绍的4个少数民族准备一些资料。

  2.歌曲录音:

《爱我中华》《大中国》,以及回族民歌《宁夏花儿》、朝鲜族歌曲《阿里郎》、黎族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和《红色娘子军连歌》等。

  3.有关各个少数民族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实物等,以及中国政区图,供学生课堂活动时使用。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复习检查。

指图练习:

在中国政区图上指出我国的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和家乡所在的省(自治区)、省会(自治区首府)。

  2.阅读教科书第70页上方的文字,讨论乐乐提出的问题,并把自己的猜想和答案写在教科书上。

  3.导入。

“上次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有56个民族成员,分布在祖国各地。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教科书第70~73页中介绍的回族、朝鲜族、黎族、纳西族这4个少数民族。

  4.分小组。

教师请学生汇报自己所选择的是哪个少数民族,并一一记在黑板上,然后将选择同一个民族的学生编在同一个小组。

  5.小组准备。

教师布置任务,每个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所收集的有关这个民族的资料,然后共同准备向全班介绍这个民族。

教师应告诉学生,可以利用老师为他们准备的各种资料,并提醒他们,介绍可以是多种形式的,比如歌曲、舞蹈、绘画,展示服装、生活用品,讲述民间传说等。

如果采用的是小组成员共同汇报的形式,则更为适宜。

  6.教师巡视并适当地启发、帮助学生。

  第二课时

  1.导入。

“上次课,各个小组分别就不同的少数民族的资料进行了准备,今天,我们将根据同学们的准备,召开一个交流会。

下面,先由准备回族、朝鲜族资料的小组向全班做介绍。

”教师可以征求一下学生的意见,如果有必要,再留给他们一些准备的时间。

  2.发表。

准备介绍回族、朝鲜族资料的小组根据自己小组的准备向全班做介绍。

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播放歌曲录音:

回族民歌《宁夏花儿》、朝鲜族歌曲《阿里郎》。

  3.阅读教科书第71页的文字。

  4.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第三课时

  1.导入。

“上次课,各个小组分别就不同的少数民族的资料进行了准备,今天,我们将根据同学们的准备,召开一个交流会。

下面,就由准备黎族、纳西族资料的小组向全班做介绍。

”教师可以征求一下学生的意见,如果有必要,再留给他们一些准备的时间。

  2.发表。

准备介绍黎族、纳西族资料的小组根据自己小组的准备向全班做介绍。

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播放歌曲录音:

黎族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和《红色娘子军连歌》等。

  3.阅读教科书第72~73页的文字。

  4.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意见,如果有必要,再留给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