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25437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学习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K12学习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K12学习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K12学习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K12学习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12学习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1.docx

《K12学习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学习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1.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K12学习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1.docx

K12学习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1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1

  数学教学总计划

   一、数与代数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其有关运算,进一步发展数感;初步了解负数和方程;开始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和探索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具体目标

  1.数的认识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3)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

  (4)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5)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参见例1]

  (6)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参见例2和例3]

  (7)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8)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9)知道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2.数的运算

  

(1)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2)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3)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4)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5)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6)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7)会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参见例4至例6]

  (9)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参见例7]

  3.式与方程

  

(1)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4.正比例、反比例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3)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参见例8]

  (4)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5.探索规律

  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参见例9和例10]

   (4)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5.探索规律

  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参见例9和例10]

  二、空间与图形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具体目标

  .图形的认识

  

(1)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

  

(2)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

  (3)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4)知道周角、平角的概念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5)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6)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会用圆规画圆。

  (7)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8)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9)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

  (10)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参见例1]

  2.测量

  

(1)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角。

  

(2)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

  (3)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4)能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参见例2]

  (5)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6)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7)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参见例3]

  3.图形与变换

  

(1)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3)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

[参见例4]

  (4)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4.图形与位置

  

(1)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2)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参见例5]

  (3)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参见例6]

  (4)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参见例7]

  三、统计与概率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将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含义,并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进行交流;应注重在具体情境中对可能性的体验;应避免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

  具体目标

  1.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必要时可使用计算器)。

  

(2)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

  (3)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认识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4)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参见例1和例2]

  (5)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参见例3]

  (6)能设计统计活动,检验某些预测。

[参见例4]

  (7)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8)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参见例5]

  2.可能性

  

(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设计一个方案,符合指定的要求。

[参见例6]

  (3)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参见例7]

  数学单元总计划

  第一单元

  小数的认识合加减法

  教学目标:

  、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

  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3、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混合加减运算。

  4、

  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2、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混合加减运算。

  3、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

  通过具体的分类活动,整理图形,认识不同类别图形的特征。

  2、

  通过对三角形的分类,认识并能识别哪些图形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要和等边三角形。

  3、

  通过直观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4、

  通过四变形的分类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三角形的分类,认识并能识别哪些图形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要和等边三角形。

  2、通过直观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第三单元

  小数乘法

  教学目标:

  、

  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

  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了解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3、

  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法,能利用小数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了解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3、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法,能利用小数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四单元

  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

  能根据提供的一组照片或画面,辨别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范围或形状。

  2、

  在观察、想象、推理的活动中,发展空间概念。

  1、能根据提供的一组照片或画面,辨别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范围或形状。

  2、在观察、想象、推理的活动中,发展空间概念。

  第五单元

  小数除法

  教学目标:

  、

  通过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处罚的意义。

  2、

  能正确计算小数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运用小数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重的实际问题。

  3、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会求积、商的近似值,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计算小数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运用小数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重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会求积、商的近似值,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第六单元

  游戏公平

  教学目标:

  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并会分析、判断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

  教学重难点:

  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并会分析、判断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

  第七单元

  认识方程

  教学目标:

  、

  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2、

  结合具体情境,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3、

  通过天平游戏,理解等式性质,会用等式解简单的方程。

  4、

  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

  教学重难点:

  、

  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2、

  理解等式性质,会用等式解简单的方程。

  3、

  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

  教学设想

  学生的计算能力差,准确度低,导致数学成绩提高不上来,已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针对这一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班住任的我便产生了如下疑问: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所以提出本学期的教学设想是:

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结合本册书中计算训练内容,具体指导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2、结合教材中典型例题,教给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

  3、平时利用早自习时间进行计算训练,并在班级内开展评比活动

  4、培养学生乐算,爱算的习惯。

  数学教学进度表

  数学学科

  

  四年级下

  XX年3月

  周次

  月/日

  教

  学

  内

  容

  课时

  实际进度

  3月

  2—6

  P1小数的意义—P11比大小

  4

  P11比大小

  2

  9--13

  P12练习一—P19歌手大赛

  4

  歌手大赛

  3

  6—20

  P20练习二—P26图形分类

  4

  图形分类

  4

  23—27

  P27探索与发现

(一)—P33四边形分类

  4

  四边形分类

  5

  3/

  30—4/3

  P34图案欣赏—P39文具店

  3

  文具店

  6

  6—10

  P40小数点搬家—P45包装

  4

  P45包装

  7

  3—17

  P46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P51练习三

  4

  P51练习三

  8

  20—24

  P52整理与复习

(一)—P60天安门广场

  4

  天安门广场

  9

  27—5/1

  P61精打细算—P63参观博物馆

  3

  参观博物馆

  0

  4—8

  P64谁打电话的时间长—P70谁爬得快

  4

  谁爬得快

  1

  1—15

  P71电视广告—P78激情奥运

  4

  激情奥运

  2

  8—22

  P79谁先是——P84整理与复习

(二)

  2

  3

  25—29

  P85字母表示数—P90方程

  3

  4

  6/1—5

  P91天平游戏—P95猜数游戏

  4

  5

  8—12

  P96邮票的张数---P101图形中的规律

  3

  6

  5—19

  总复习

  4

  7

  22—26

  复习

  4

  8

  6/29—7/3

  复习

  9

  6--10

  复习

  说明

  清明一天  五一一天  

   端午节一天

  课题

  生活中的小数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生活中的小数

  谈话引入:

生活中除了碰到这些整数,我们还会碰到——小数。

你在哪里遇到过小数?

说一说。

  二、小数的意义

  5、观察这些小数和分数,你有什么发现?

  6、我们在写整数时都可以按照数位顺序表来写,小数可不可以呢?

看P4的计数器。

了解数位顺序。

明确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的各数表示什么。

边想边填。

  三、运用拓展

  、

  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是1,请你表示0.01可以吗?

小组讨在此处键入公式。

论一下,你打算怎么样表示?

为什么?

  、阅读书上P2的生活中的小数。

2、学生试着解释这些小数的意义。

3、一同探究小数意义。

从长度单位“米”来研究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用1米的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有诸多不便。

有时不足1米,因此我们可以把1米怎么样?

——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也就是1分米。

如果测量更小的物体,1分米的单位长度还是大了,我们还可以继续将1分米平均分成10份……这时小数就产生了。

  4、结合刚才长度的线段图,分上、下板书出十分之一,一百分之一;0.1,0.01。

再让学生观察、分类。

  2、完在此处键入公式。

成试一试。

注意学生的读、写小数。

  3、完成练一练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小数

  =0.1

  =0.01

  =0.001

  教学反思

  、整数和整十数、整百数学生不明确。

因此,虽然教材上没有整数这个概念出现,但要提一提,对理解小数意义有帮助。

  课题

  测量活动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的意义。

  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发现什么问题?

单位不统一。

这样有什么不好?

怎么办?

  二、分组测量

  、

  注意:

六个人一个小组,两个人测量,其他人记录,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测量自己小组感兴趣的长度4个,全部结束以后小组核对。

  2、

  问题:

(1)用米做单位有什么好处?

  

(2)用“米”作单位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小数?

  (3)数学书的封面长26厘米,为什么可以记作“0.26米”?

  (4)教师门2米1分米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测量桌子的长、宽、高,记录

  改写成以“米”为单位。

  三、拓展

  、第7页试一试第1题,一种大雁,翼长2米1分米,还可以怎样表示?

骨骼重113克,可以用小数表示吗?

113克=(

  )千克

  为什么?

它的体重约1千克500克,可以用小数表示吗?

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

  第7页练一练。

  板书设计

  测量活动

  13克=(

  )千克

  千克500克=(

  )千克

  教学反思

  本课以“单位间的进率”及“小数的意义”为基础进行教学的,要想正确的将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化,必须有良好的基础知识进行保证。

  课题

  比大小

(一)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3、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

  少年宫正在举行一个个人广播体操比赛,下面是先出场的两为选手的资料介绍:

郑强,11岁,身高1.42米;李明,11岁,身高1.38米。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他们俩谁高?

为什么?

板书:

1.42米>1.38米

  2、

  他们的成绩出来了!

郑强的得分是9.87分,李明的得分是9.90分。

谁的得分更高一些?

可以怎样表示?

板书:

9.87<9.90

  3、

  第三位选手出场了,张华,今年也是11岁,身高1.40米,我们先来关心一下他的成绩:

评委说,张华的表现比李明要好,但不能得10分。

猜一猜评委可能给出多少分?

请你将这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

说一说你的怎么比的。

  4、

  现在他们要进行团体表演,请你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把他们排成一队。

  5、

  小结。

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三、巩固与应用

  3、

  三位选手的体重是这样的:

40.26千克、35.56千克、35.80千克。

  请你把他们的体重按顺序排列起来。

  4、

  第9页练一练第1题、2、3、4题。

  5、

  第9题《数学游戏》。

  四、总结。

  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板书设计

  比大小

(一)

  郑强,11岁,身高1.42米;

  李明,11岁,身高1.38米。

  .42米>1.38米。

  教学反思

  这节课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自学。

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发现问题。

让学生讨论比较的方法。

总结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课题

  比大小

(二)

  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活动,经历用几何模型研小数的过程。

  2、用直观的方式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用直观的方式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

  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问题情境

  、比较大小。

1.26(

  )2.03

  0.23(

  )0.31

  2、0.2(

  )0.20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思考一下,0.2和0.20谁大?

你是怎样想的?

  2、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在图上涂一涂,再来比一比。

  3、0.2和0.20怎么会相等呢?

这是不是一种巧合?

  四、总结。

  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书上涂一涂,比一比,再说一说。

  4、在下面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分,并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

  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涂法和想法。

你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与应用

  、第10页试一试1、2。

  2、第11页练一练1。

  3、第2、3题。

  4、阅读。

《你知道吗?

  板书设计

  比大小

(二)

  0.2=0.20

  小数末尾添0少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反思

  课本上涂一涂的1、2两题比较直观。

学生在这之前已经意识到小数的性质,但不能解释。

其实书上之种方法,也就是从直观上看出来。

实质上是这样做原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没有发生变化。

班上周稼祥同学就说出这一点。

真不错。

  课题

  练习

  课时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数与形的结合。

  2、巩固小数的大小比较及对使用小数的作用的认同。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练习,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数与形的结合。

  2、巩固小数的大小比较及对使用小数的作用的认同。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出示课题

  、你对小数是怎样认识的?

小数和什么样的数关系比较密切?

  四、总结

  二、重点练习

  、

  第12页第1题。

你是怎样想的?

怎么样迅速找到1.5的位置?

你是怎样确定c点表示的是什么数?

  你对这条线怎么看?

  2、第12页第2题。

有参加过飞机模型制作的吗?

怎样评判?

飞得时间越长成绩越好。

先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说一说你比较的方法。

  3、第13页第5题。

说到比较大小,有一位同学也在比较几个数的大小,并把他们按顺序排列了起来,我们来看一看。

发现什么问题?

原来是他过于马虎,把小数点丢掉了。

小数点虽然小,但影响却很大,我们来帮他添上吧,看一看小数点可能是在什么地方,在适当的位置写上小数点,使这个式子成立。

  4、第12页第3题。

怎么样才能写得准确呢?

看一看,和什么有关系?

  5、第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