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婚姻家庭心理访谈视频.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14673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婚姻家庭心理访谈视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婚姻家庭心理访谈视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婚姻家庭心理访谈视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婚姻家庭心理访谈视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婚姻家庭心理访谈视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婚姻家庭心理访谈视频.docx

《最新婚姻家庭心理访谈视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婚姻家庭心理访谈视频.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婚姻家庭心理访谈视频.docx

最新婚姻家庭心理访谈视频

最新婚姻家庭,心理访谈视频

篇一:

心理访谈报告

【案例】

小杰3岁那年,父母离了婚,他与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三个人的感情很好,但是从小学开始小杰就出现了偷窃的行为,屡次管教,没有悔改,外公、外婆对此伤心、绝望。

小杰13岁的时候,母亲改嫁并把他接来一起生活,刚开始一家人感情很好,自从发现小杰有偷钱习惯后,一切都改变了。

小杰经常拿家里的钱,偷亲戚的钱,小到几块大到几百块。

小杰用偷来的钱和朋友吃喝玩乐,吸烟、上网、赌博。

有一次小杰甚至还因为跟同学一起偷铁进了派出所,这让家人对他更加失望。

为此,小杰妈妈非常着急,对孩子严加教育,甚至会动手打他,但是这些做法都没有使小杰悔改,反而变本加厉。

小杰在家里几乎不说话,甚至很长时间不回家。

有一次小杰因为拿了家里客人的钱,继父第一次动手打了他,从此他更加不爱说话、不爱回家。

妈妈为了让孩子与原来的朋友切断联系,举家搬到了现在的住处,依然无济于事。

现在母亲每天在家照顾两个不到三岁的女儿,全家五口人的开销全靠丈夫每月微薄的工资支撑。

评估与诊断:

达到品行障碍的临床诊断标准。

问题成因分析:

孩子的问题本质上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问题。

家庭教育:

怜悯是一种天然的能力,但爱不是一种天然的能力,需要在别人的教

授下习得。

家庭中的孩子首先需要“被爱”,才能感知到什么是“爱”,进而学会如何去“爱人”。

然而,案例中的这个孩子,在家庭中得到的是近乎“虐待式”的对待——亲生父亲连枕头都不愿意给他买;外公虽然内心在爱孩子,却以极其粗暴的态度对待他;母亲显然不是不爱自己的儿子,但母亲经济拮据、婚姻失败、改嫁生子,并且解决自己人生困难的方式也十分愚昧,其许多行为都是雪上加霜的选择,使自己的生活更加捉襟见肘。

因此,对于这个孩子来说,他既不懂什么是爱,也不会表达爱,作为补偿,他选择在同伴那里,用金钱换取友爱。

学校教育:

教师都应该是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职业群体,可以起到

一个榜样的作用,给予学生关爱和人生的希望。

案例中的孩子显然没有机会接受到优质的学校教育。

社会的影响:

孩子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教育,从小在家庭中进行,上学后在

学校和社会中接受引导和影响。

孩子应该有机会接受特定信仰或宗教的正性熏陶和引导,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目前,在我国很多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教育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引导和规范作用,甚至教育者本身都存在价值观的误区和品行问题。

榜样的缺失、行为失范是导致青少年步入歧途的原因之一。

总之:

这个孩子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都没有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因而形

成了品行障碍。

机构性疗法:

青少年的品性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地矫治,就有可能发展为反社会

人格。

如果能够得到社会资源的资助,可以加入类似“青少年行为矫治训练营”等机构,发掘其正性的社交资源,避免他陷入用钱交友,获得同伴接纳的误区。

如果目前社会资源不够充分,在孩子完成中学学业后,可以考虑送孩子到军队接受军事化管理,防止其品行障碍的情况进一步恶化,最终给社会和他人造成危害。

《我的儿子有救吗?

》观后感

很久都不关注心理访谈栏目了,从心理访谈栏目换嘉宾(杨凤池、李子勋)之后看的就少了,今天的栏目是网友推荐看的,因为知道我关注郑委老师。

告诉我说这期心理访谈有郑委老师参加。

特意翻出18日的节目看。

看了之后心理有点闷闷的感觉,这个感觉来自于这个案例,也来自于这个栏目的改版,怎么有那么多的嘉宾?

心理专家为什么离当事人那么远?

心理访谈的定位是帮助那些心理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向观众展示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影响,从而让人能够更多的透过表象发觉问题的本质,审视自己,发觉自己,让生命处在更自然和谐的情境中。

但是,现在的改版好像离这些渐远。

(也许这是我的偏见)

太多的嘉宾(而且有些非专业的嘉宾),整个场合的布局,感觉不是特别适合这个栏目。

布局不是像心理咨询的那样从当事人的角度考虑,更像是对当事人的评判,高高在上的感觉,这个感觉对于受访者是有心理压迫感,不是以当事人的利益为优先的,仿佛更多的是为节目制作。

(这只是我的直观感受,不能说我认为的就是对的,我只是表达我的感受)

片头对这个家庭的描述,真的很让人揪心,我期待着看嘉宾有什么好方法处理这个家庭的问题。

这个孩子如果我们只从年龄看,应该认为是到了可以懂事的年龄了,也的确挺“可恨”的,但是,看着这个孩子的经历,看着他经受的家庭教育方式,我的内心对这个孩子充满了理解和怜悯,他需要有怎样坚强(或者说坚硬)的内心来面对每天自己的生活?

要怎样才能承受内心的孤独?

(他虽然拿钱之后跟那些孩子混在一起,但是那种只是表面的,麻木自己的一种方式)要怎样的冷漠才可以不在乎亲人的敲打和谩骂?

所有的这些,都让我看不到这个孩子还有一点经历思考怎样改过自己,这种情境下,似乎只有一个选择——破罐破摔。

我想说:

对生命多一点容纳。

也许那个看起来不那么让我们认同的人,跟我们有着一颗同样的心。

我们不能忽视一个孩子向善的力量,他能够向外公道歉,能够跟着家长来到《心理访谈》这个栏目,我感受的是这个孩子的另外一面,他也想改变自己。

他和他的家庭期待着专家能够给他们智慧的引领。

然而,建平老师的当头一棒,是否会让孩子试图打开的心关闭的更紧了呢?

(从心理治疗的角度讲,治疗所做的行为只应该对当事人负责,而不是对当事人进行道德评判。

这不符合心理访谈的风格,当然我也不是心理学的专业人士,只是从我对心理治疗的理解出发,有了这样的观点,有班门弄斧的嫌疑)

幸好郑委老师接过了话题,让这个孩子紧绷的神经有了一定放松,有了一点被理解的感受。

郑委老师做了孩子的辩护律师,给了孩子一种接纳和理解,企图引导父母认识到小杰是一个孩子,未曾长大的孩子,但是这个母亲执着在自己的逻辑当中,因为她不知道,若想让这个孩子改变,只有这个孩子自己想改才可以,需要孩子自己的认知和努力,而不是通过他们的打、骂和贬损的错误教育方式能改变的。

专家这里,却否定了小杰“我也想改,但是我控制不了”的说法,也否定了郑委老师对小杰的理解“我控制不了”。

我觉得这让孩子刚刚松一点的心,马上收紧了,因为权威的专家给他定性,他不是“控制不了,是不想控制”(这个定性还要小杰点头认同,这个定性直接否定了这个孩子的向好的趋向,其实,这个孩子就是一直生活在这种被否定当中,那他那里还有力量对抗自己的负力量?

特别是妈妈的继续数说小杰的种种恶劣行迹,仿佛印证了专家的说法。

这个说法不管对错,都是对小杰这个困境中的当事人是不利的。

心理治疗不是说对错,而是看对治疗是否有效果,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这个过程,我看到了郑委老师的无奈。

接下来的是建平老师的再次道德审判,建平老师说的没错,但是这些话不适合跟这个孩子用这个语气说,因为这孩子需要的是接纳和原谅(主持人和郑委老师,更多的体会到了这一点),所以孩子的茫然是唯一可有的表情,他也只能够用这种表情对抗。

因为所有的人都轰炸他。

(这句话是心理专家说的,我注意到郑委老师一直站在孩子这一边,因为他心理知道这是唯一可以让孩子动心,可以让孩子改变的方式。

如果轰炸要是有用,小杰和他的家人就不用来这个栏目了)心理专家当着孩子的面,再次给孩子定性,说这个孩子性格出了问题。

(事实上我们也知道是这个孩子的性格出了问题,但是我认为这不是不是案例讲解,是要给小杰,给这个家庭的帮助的,这种当着当事人,特别是一个心理未成熟的孩子,这样分析是否合适呢?

这个权威的说法。

这个是小杰需要的吗?

,这是对当事人有利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吗?

播放小杰在电视台去外婆家的采访,外公的态度,是恨铁不成钢(当然理解老人的心痛),但是,那个方式若我们是当事人,我们该怎样选择?

我假想倘若小杰真的跳了,外公会是怎样的心理呢?

爱和心痛是要这样表达的吗?

(外公再次强调了孩子改不了,整个过程,父母、外公等等,一切强调的是小杰改不了,在这个强调下,小杰如何能改?

这个长期的过程,让小杰的心变得越来越硬了)。

回顾小杰的整个成长过程,他一直是处在游离于家庭的状态。

我注意到,妈妈说把小杰接回自己的家,但是,他们对待另外两个孩子的画面,看起来忽略了小杰,小杰只是在这个家里生活,但是他并不属于这个家,他的内心没有归属的感觉。

那份孤独,我们是成年人,我们能够承受吗?

何况小杰是一个本来就伤痕累累的孩子。

小杰的那个日记,一个充满背离和打骂的家,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够迈进它?

这个孩子太需要爱了,他不是心硬,是没有人给他让他感受到爱的表达方式,所以,我们看到了当主持人用心拥抱小杰的时候,小杰的冰融化了,小杰动情的流泪了。

但是,这个母亲能够智慧的理解这些吗?

是否仍然执着在自己的逻辑中呢?

当郑委老师问孩子每个月需要多少钱的时候,孩子说几十元,郑委老师说假如每月给你100元的时候,我很欣慰,因为我也知道这样一个成功案例。

终于看到郑委老师快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了,可是这个方案还没有说出来,就被家长打断了,专家还补充了负面发展的信息(说甚至还可以发展到吸毒)。

让郑委老师的这个可行的方案,对这个孩子有帮助的方案,还没有说出来就被否定了。

为什么不能等郑委老师说完方案就说不一定,就给了否定?

还指出了更坏会怎样,仿佛那也是小杰即将走上的一条路。

这个会给小杰怎样的负面暗示呢?

(我们当然知道不一定,但是连积极的尝试都没有,这个孩子要怎样才能改变呢?

现场的分析,说妈妈是有爱心的(这个我们也认同的,哪个妈妈不爱孩子呢),把他们互动不畅的责任归到小杰封闭的心上面。

(为什么不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会封闭自己的内心呢?

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要怎样表达爱,告诉孩子怎样打开封闭的内心呢?

要是应用心理技术做到这一点就好了。

)然后,是妈妈印证专家的说法,举例很多,所有的指责都有一个关闭的力量,关闭着小杰向好的心理。

家长仿佛证明着这不是自己的责任,是这个孩子不争气。

这样否定一个人,到底是对孩子好呢还是更坏?

谈到拥抱的时候,终于看到妈妈也有柔软的一面了,但是,妈妈用了“乞求”这两个字,在妈妈的行为中,从指责变成了乞求,唯独没有感受到爱和尊重。

孩子的直观感觉是,妈妈的指责和乞求都是为了她自己,而不是为了我(孩子)本身。

所以,孩子的表现是冷漠的,这个时候的孩子失去了爱的能力。

主持人最后再次企图打开孩子的心,甚至提出了跟专家相左的观点,说不认为小杰的心是关闭的。

专家说小杰为什么在外面就有很多伙伴,在家就不说话呢?

结论还是说是小杰关闭了面对亲人的心。

然而这个对小杰、还有小杰的家庭有帮助吗?

怎样能教会他们打开各自的心,共同走到家庭生活中来呢?

节目的最后,专家分析了小杰为什么会这样,而且告诉家长,这个创伤会跟随孩子一生,父亲的结论是,那既然影响是一生的,这个孩子根本不能救了呀?

当父亲这样说的时候,专家说这个孩子有救,听起来有些牵强,后边给出建议,让这个家庭给小杰请心理医生,这个家庭有这样的能力吗?

如果家长不改变,心理医生有办法改变小杰吗?

主持人说,无论如何,我们的这个家庭都不会对小杰放弃,永远不放弃(这个愿望是所有人的)。

但是,我们能够看到也很坚信这一点能做到吗?

因为妈妈说了,今天来了这个节目,如果他不改变的话,我也就没办法了,在小杰听来这是想放弃的语言和心态吧。

谁又能够保证,他们走出这个演播室,就能够改变呢?

当一切都回到从前的时候,又怎能让小杰有足够的力量不放弃呢?

如果我们是小杰,问问我们自己,我们肯定能做到吗?

最后,专家对小杰说:

开始可能不是你的错,当时间不是那时的时间,你的行为就可能有了对与错的区别。

的话是很有道理,但是,小杰能够记住并理解吗?

郑委老师做了有效的对小杰的父母和天下所有父母的忠告:

“会爱才是真爱,真爱需要学习,你要学会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给他怎样的温暖”。

特别是委托志愿者对小杰的家庭进行指导,这个动作对这个家庭来说是最有意义的

篇二:

心理访谈目录

第1张光盘

05.12.26.她为何总爱折磨男友.

05.12.28.爱的枷锁.

05.12.31.母女危机.下.

06.01.01.恋爱的高跟鞋.

06.01.02.挣扎的父爱.上.

06.01.03.挣扎的父爱.下.

06.01.04.难断母女情.上.

06.01.05.难断母女情.下.

06.01.06.温柔妈妈也疯狂.

06.01.07.胖妞不怕胖.

06.01.08.我总是心太软.

06.01.09.为什么不理我.

06.01.10.丈夫口袋中的避孕套.

06.01.11.爱要怎么说出口.

06.01.12.母亲自杀之后.

06.01.13.婆媳过招-给我一个空间.06.01.14.婆媳过招-给我一个空间2.06.01.15.婆媳过招-给我一个空间3.06.01.16.准妈妈的焦虑.

06.01.17.不爱儿子的母亲.

06.01.18.我的老爸爱唠叨.

06.01.19.害怕妈妈的女儿.

06.01.20.我该如何停止暴怒.

06.01.21.痛失父爱.

06.01.22.**光盘风波.

06.01.23.解密研究生“虐猫”事件.

06.01.24.解密研究生“虐猫”事件.续.06.01.25.“爱”,让女儿便秘.

06.01.27.我的肚子怕.

06.01.28.我怕猫猫狗狗.

06.01.29.幼儿园“恐惧症”.

06.01.30.就我说了算.

06.01.31.求你别管我.

06.02.01.孩子没考好.

06.02.02.儿子的损友.

06.02.03.不听话的孩子.

06.02.04.情窦初开.

06.02.09.母女危机.上.

06.02.11.直勾勾的眼神.

06.02.12.我的乖女儿哪去了.

06.02.13.休学风波.

06.02.14.我被贴了“傻”标签.

06.02.15.最后的心灵依靠.06.02.16.酒鬼的痛悔.

06.02.17.六岁女孩的惊魂之夜.06.02.18.爸爸走了我不哭.06.02.19.女儿你在想什么.06.02.20.奇怪的孝顺女.

06.02.21.我为婚狂.

06.02.22.宠我的男人哪儿去了.06.02.23.难舍前夫.

06.02.24.找爱的女人.

06.02.25.我的儿子冷酷无情.

06.02.26.爱人结婚了新娘不是我.06.02.27.宿舍你我他.

06.02.28.爱情花开.

06.03.01.告别依赖.

06.03.02.我的情绪我控制.06.03.03.直面妒嫉.

06.03.04.职业生涯规划.

06.03.05.面试秘笈.

06.03.06.两年半的噩梦.

06.03.07.离婚女人的烦恼.06.03.08.体罚之后.

第2张光盘

06.03.09.这婚离得冤

06.03.10.从公主到丑小鸭06.03.11.放开我吧,妈妈06.03.12.母女情“仇”

06.03.13.婆婆.你能对我好点吗06.03.14.母子战争.上

06.03.15.母子战争.下

06.03.16.积怨十年父子成仇06.03.17.看见儿子就心烦06.03.18.我不是花心萝卜06.03.19.我不相信你

06.03.20.奇怪夫妻

06.03.21.我想当警察

06.03.22.新婚夜的伤痕

06.03.23.如何灭掉心中的火06.03.24.难了婚外情

06.03.25.天堂恋人

06.03.26.行千里,不走单06.03.27.袋鼠母女

06.03.28.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06.03.29.放不下打你的手

06.03.30.前他突然决定休学06.04.03.屡战屡败的面试06.04.04.戒不掉的赌瘾

06.04.05.我的女友结过婚06.04.06.我的儿子有病吗06.04.07.十七岁少年要变性06.04.08.女儿心门如何打开06.04.09.丈夫喜欢别人的内衣06.04.10.老公不要看我的小肚子06.04.12.继父风波

06.04.13.离婚父亲的烦恼06.04.14.我不想再换工作06.04.15.你只属于我

06.04.16.谎言

06.04.17.真爱可以重来吗06.04.18.头顶上的刺青

06.04.19.我不想做暴君

06.04.20.无言的婚姻

篇三:

心理访谈

[心理访谈]冯远征的爱情故事2008.2.18发布时间:

2010年04月08日17:

14|进入复兴论坛|来源:

点击观看视频:

冯远征的爱情故事(上)(下)

2002年,中国第一部反映家庭暴力的电视连续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一经播出便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北京人艺演员冯远征在片中塑造的心理变态的医生安嘉和,展示了他与众不同的精湛演技,但屏幕上的这位暴力丈夫,在生活中却和同是演员的妻子梁丹妮恩爱有加,他们的爱情历经十五年的风雨依旧幸福如初,在影视圈中被誉为模范夫妻。

主持人:

您好您现在收看的是心理访谈,我是阿果,今天到我们演播室来作客的是两位我们国家的著名演员,他们俩位也是十几年的模范夫妻,就是梁丹妮和冯远征,欢迎你们。

冯远征:

你好阿果。

梁丹妮:

你好。

主持人:

今天请你们来就是想分享一下你们很甜蜜的,很美满的婚姻故事,一会儿,一定要敞开心扉跟我们聊一聊好吗?

冯远征:

好的。

主持人:

所以看了他们俩演的角色我就想,这两个人演这个角色,演的这么准,这么像,他们在生活中他们怎么能做到这么好,结婚15年,恩恩爱爱了15年,这是真的吗。

冯远征:

是真的。

主持人:

是真的。

冯远征:

对。

主持人:

而且你想他们结婚了15年,我听说一些细节我就体别感动,每天都会说我爱你。

然后他们总是会在任何事情上,都会为对方去想很多事情,比如说我们来求证一些事情,因为我们对你们的了解也是,我们以前听说的,还有你们在节目上说过的一些事情,但是我们更想分享就是说,为什么你能这么做到,为什么别人做不到,比如像我们很多人,反正都已经老夫老妻了,该干嘛就干嘛。

锅碗瓢盆过着这种有的时候甚至比较无聊的这种日子,但是他们能把日子每天都过得很好,非常保险,叫婚姻保险我觉得非常重要。

据说丹妮非常喜欢情书,而且写了十几年。

梁丹妮:

对。

冯远征:

对。

主持人:

天天写吗?

梁丹妮:

也不能说天天写。

但是比如说有一些什么事情,包括我们要两个组里分别的时候,我一定会写的。

而且不厌其烦的给他写。

冯远征:

实际上也不完全是,你虽然好像是一种习惯,但是就是这种每天给你的这种信息的时候,你会有一种温暖。

主持人:

真是说了15年。

梁丹妮:

而且我给他写的这些东西吧。

我觉得他会是爱看的,只要他有一份小小的感动在里面就行。

主持人:

我们也很爱看。

你看。

这有一段,我们能念一下吗?

冯远征:

念。

主持人:

我不知道导演从哪找来的,是你写给远征的,是你来念还是我来年,我觉得我这感情。

梁丹妮:

你恋比较客观一些。

主持人:

好。

我非常非常的想念你,随信带去我所有的爱,我的爱人,我的宝贝,其实我知道已经没有多少人在再用写信这种方式来彼此联系。

彼此表达感情了,我们俩虽然每天都会通几次电话,但我还是时常会有一种冲动,想给你写一点什么。

我不敢想,如果没有遇到你,我的爱人,我的生活将会变成怎样,是你给了我最大的,也最完美的财富,和无尽的爱与尊严,如果我在与不在你的身边,我的心都是和你在一起的。

李子勋:

写得真美丽

因为她必须就是,如果把我送下来的话,她必须是流眼泪,现在也是这样的。

主持人:

每次都是这样的吗?

冯远征:

每次都是这样的。

主持人:

这样我能想,你们当演员的,这个出差,跟家常便饭似的。

经常走吗。

梁丹妮:

聚少离多。

主持人:

那你每次都这样吗?

梁丹妮:

反正我基本上如果说我去送她的话,现在都开车回来,回到家以后,一定会给他发一封信,一封信给她,然后他在上飞机之前一定读到这一封信,那么我呢,我们俩可能是属于是臭味相投吧。

可能是这样说的,就是我相信我写的东西,他会爱看,而且他会欣赏,虽然他从来不给我写。

主持人:

没写过。

梁丹妮:

不写,他不写,他几乎不写。

主持人:

你接了15年的情书,但是你一封没回过。

冯远征:

回过但是回的很少。

我现在基本上就是好的,收到。

梁丹妮:

对,看的半天就写两字好的。

知道了。

主持人:

那这样的,你不埋怨他吗,要是我,我觉得心理不舒服,我希望你给我有一个回应啊。

梁丹妮:

我当然希望他也能给我写,但是作为他这个人的性格,我也知道,不要勉强对方。

冯远征:

在机场,还没起飞了。

主持人:

其实刚分开一会儿了。

冯远征:

对。

每次基本上都是在飞机没起飞之前就会收入。

李子勋:

就收到了。

主持人:

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你是风吗,你是雨吗?

你心里是什么感觉。

冯远征:

实际是挺感动的。

主持人:

11年了也这样,

冯远征:

也这样,就是说实际上每一次,说心里话,有过那种想给她写一个特别那个什么的短信,但是总觉得作为男人来说,还是要稍微有一点理智。

主持人:

你看这种人。

冯远征:

真的,不是,是这样的

冯远征:

在机场,还没起飞了。

主持人:

其实刚分开一会儿了。

冯远征:

对。

每次基本上都是在飞机没起飞之前就会收入。

李子勋:

就收到了。

主持人:

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你是风吗,你是雨吗?

你心里是什么感觉。

冯远征:

实际是挺感动的。

主持人:

11年了也这样,

冯远征:

也这样,

主持人:

所以看了他们俩演的角色我就想,这两个人演这个角色,演的这么准,这么像,他们在生活中他们怎么能做到这么好,结婚15年,恩恩爱爱了15年,这是真的吗。

冯远征:

是真的。

主持人:

是真的。

冯远征:

对。

主持人:

而且你想他们结婚了15年,我听说一些细节我就体别感动,每天都会说我爱你。

梁丹妮:

而且我有一些做其他节目的时候,我也这样说过,我说其实作为中国家庭男人的,多向妻子说一下我爱你,你不少什么东西,而且也不显得你就多少低下了。

主持人:

那现在说我爱你,是你经常跟她说还是。

梁丹妮:

我跟他说,他现在也会跟我说,但是也不会说的那么经常。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