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058968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毛概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毛概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毛概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毛概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复习题.docx

《毛概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复习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复习题.docx

毛概复习题

毛概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是一个(C),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A、半殖民地社会B、半封建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新民主主义社会

2、在近代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3、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B)。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

4、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确定了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A)。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C、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D、以农立国

5、在党的八大上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是(D)。

A、刘少奇B、周恩来C、邓子恢D、陈云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A)。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7、我党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B)。

A、党的十五大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三大D、党的十六大

8、江泽民同志认为,坚持党的领导,核心是(A)。

A、坚持党的先进性B、坚持党的政治纪律

C、坚持党的纯洁性D、坚持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9、科学发展观,核心立场是(B)。

A、发展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D、统筹兼顾

10(A)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A、推动经济社会发展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D、统筹兼顾

11、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C)。

A、发展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D、统筹兼顾

12、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地主阶级已被消灭,(B)上升为主要矛盾。

A、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民族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D、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13、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4、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C),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的错误提法,确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A、十一届二中全会B、十二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D、十一届四中全会

二、多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ABCD)。

A、无产阶级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

2、新民主主义革命制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BCD)。

A、土地革命B、统一战线C、武装斗争D、党的建设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形式是(ABD)。

A、委托加工、计划订货B、统购包销

C、经销代销D、公私合营

4、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ABC)。

A、我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C、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我国步入了社会主义改革时期

5、毛泽东指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和解决方法分别是(BC)。

A、前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

B、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

C、前者采用专政方法,后者采用民主方法

D、前者采用民主方法,后者采用专政方法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AC)两层含义。

A、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B、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D、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7、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BCD)。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三、简答题

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答: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2)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3)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中国革命从此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4)中国在革命取得胜利后,又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西方国家不仅对我国实行持续的封锁禁运,还极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2.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答:

a)主要内容:

i.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ii.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iii.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iv.政策和策论的理论;

v.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vi.党的建设理论;

b)活的灵魂:

i.实事求是:

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ii.群众路线:

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iii.独立自主:

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3.如何科学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答:

1)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4.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答:

a)总路线:

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b)领导权问题: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i.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

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ii.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iii.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iv.无产阶级要保持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必须建立和发展人民的革命武装力量。

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v.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5.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1)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纲领:

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6.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答:

a)必要性:

i.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

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ii.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在中国开展革命斗争,必须充分地发动农民,凝聚农民阶级的革命力量,否则就无法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

b)重大意义:

i.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ii.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iii.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7.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答:

a)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i.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ii.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iii.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b)相互关系:

i.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ii.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iii.党的建设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8.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答:

1)经济上:

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有两种经济成分是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形式,主要的经济成分实际上只有三种:

一种是社会主义经济,另一种是个体经济,还有一种是资本主义经济。

2)政治上:

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3)文化上: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4)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的体系,并将随着社会主义因素的不断上升,及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要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9.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答:

a)提出两个方面的总任务: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要同时并举,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b)主要内容:

“一化三改”。

i.“一化”即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

ii.“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iii.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

c)意义:

i.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要求通过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尽快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摆脱贫困,消灭剥削制度的理想和意志,

ii.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历史主动性和实践创造性,

iii.是毛泽东思想创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划时代纲领和历史性宣言。

10.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答: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式进行改造。

11.如何理解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答: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2)社会主义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