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检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585146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4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检测.docx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检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检测.docx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检测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中很多人物都有绰号,比如“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小霸王”是孙策,“常胜将军”是赵云。

B.《简•爱》以罗切斯特第一次婚姻以及和英格拉姆小姐的交往,讽刺了以金钱为基础的爱情和婚姻。

C.《草房子》中的秦大奶奶为了油麻地小学的一个南瓜,掉在水中淹死了。

D.《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曾经和一个黑人掰腕子,比了一天一夜,最后虽然输了,却表现出了坚强的意志。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岳》《游山西村》《己亥杂诗》的作诗年代是由古至今排列的。

B.《伟大的悲剧》节选自《夺取南极的斗争》,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传记文学《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的一篇。

C.“驿路梨花”“紫藤萝瀑布”“带上她的眼睛”等标题,从短语的结构方式来说都是一样的。

D.“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加点的三个词的词性依次为:

形容词、名词和动词。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伫立在太湖边,遐想自己乘坐着一叶小舟,在水光潋滟的湖面上任意飘荡。

B.诗词大会让观者徜徉于诗词歌赋间,感受着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

C.目前,各大城市共享单车炙手可热,人们只要拿起手机扫码,即可解锁骑行。

D.某些媒体与其捕风捉影地瞎搞八卦,不如切实关注民生,弘扬社会的正能量。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黧黑(lí)       寒噤(jìn)      汩汩流淌(ɡū)     狗皮膏药(ɡāo)

B.挣扎(zhá)    襁褓(qiǎnɡ)  选贤与能(jǔ)      格物致知(zhì)

C.窈窕(tiǎo)   皿器(mǐnɡ)   挑拨离间(jiàn)   海枯石烂(kū)

D.缄默(jiān)   褶皱(zhě)    蓦然回首(mò)     鹬蚌相争(yǜ)

二、字词书写

5.读下面的句子,为加点字注音,给拼音填写汉字。

(10分)

(1)没有比现在更(jiān)     苦的了,他想。

(2)海洋(kāng)     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不可缺少的食盐。

(3)没有信仰的人,就难于摆脱生活的迷惘()。

(4)她只顾使出全身解()数,舞(dǎo)     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5)海洋发起脾气来,会冲(kuǎ)     海(dī)     ,毁灭城镇。

(6)我(jǐn)     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三、现代文阅读

6.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

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阅读《绣眼与芙蓉》,完成小题。

绣眼与芙蓉

赵丽宏

①曾经养过两只鸟,一只绣眼,一只芙蓉。

②绣眼体型很小,通体翠绿的羽毛,嫩黄的胸脯,红色的小嘴,它黑色的眼睛被一圈白色包围着,像戴着一副秀气的眼镜,绣眼之名便由此而得。

绣眼是江南的名鸟,据说无法人工哺育。

一般都是从野地捕来笼养。

它的动作极其灵敏,虽在小小的笼子里,上下飞跃时却快如闪电。

它的叫声并不大,但却奇特,就像从树林中远远传来群鸟的齐鸣,回旋起伏,变化万端,妙不可言。

③那只芙蓉是桔黄色的,毛色很鲜艳,头顶隆起一簇红色的绒毛,黑眼睛,黄嘴,黄爪,模样很清秀。

它的鸣叫婉转多变,如银铃在风中颤动,也如美声女高音,清泠百啭。

晴朗的早晨,它的鸣唱就像一丝丝一缕缕阳光在空气中飘动。

④两只鸟笼,并排挂在阳台上。

绣眼和芙蓉能相互看见,却无法站在一起。

它们用不同的鸣叫打着招呼,两种声音,韵律不同,调门也不一样,很难融合成一体,只能各唱各的曲调。

它们似乎达成了默契,一只鸣唱时,另一只便静静地站在那里倾听。

⑤在鸟儿的欢唱中,日子不觉得也欢快起来。

⑥一次在为芙蓉加食后我忘记了关笼门,发现时已是一个多小时以后,想那笼子可能已经空了。

却没想到,芙蓉依然在笼中欢快地高歌,全然无视洞开的笼门。

更没想到的是,从此以后,绣眼的鸣唱声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阳台上只剩下芙蓉的独唱,时而高亢,时而低沉。

⑦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芙蓉的叫声似乎有了变化,它一改从前那种清亮高亢的音调,声音变得轻幽飘忽起来。

那旋律,分明有点像绣眼的鸣啼。

莫非是芙蓉在模仿绣眼的歌声来引导它重新开口?

然而绣眼不为所动,依然保持着沉默。

芙蓉执着地独自鸣唱着,而且唱得越来越像绣眼的声音。

而绣眼不仅停止了鸣叫,也停止了那闪电般的上下飞跃。

它只是瞪大了眼睛默默地立在那里,仿佛在回忆,在思考。

它是在回想自己昔日的歌声,还是在回忆那遥远的自由时光?

我感到困惑。

⑧日子一天天过去,芙蓉照旧每天欢歌,已多日无语的绣眼显得更落寞了,它整日在笼中一声不吭,常常一动不动地呆立在横杆上。

一天下午,我从外面回来,刚进门,就听见阳台上传来很热闹的鸟叫声,那是绣眼的鸣唱,但比它原先的叫声要响亮得多,也丰富得多。

我感到惊奇,绣眼重新开口,竟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走近阳台一看,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鸟笼外,来了另一只绣眼。

笼中的绣眼在飞舞鸣叫,笼外的绣眼围着笼子飞舞,不时停落在鸟笼上。

那只自由的野绣眼,翠绿色的羽毛要鲜亮得多,相比之下,在笼里的绣眼毛色显得黯淡无光。

不过此刻它一改前些日子的颓丧,变得异常活泼。

两只绣眼,面对面上下飞窜,鸣叫声激动而急切,仿佛在哀哀地互相倾诉,在快乐地互相询问。

⑨那两只绣眼此刻的情状,让我看到了“欢呼雀跃”是怎样一种生动的景象。

这情景深深震撼了我:

从野地捕来笼养的小鸟,它们无奈地进入人类的鸟笼,痛苦地做了人类的囚徒。

绣眼的重新开口,应该是对自由的呼唤吧。

想到这里,我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还没碰到鸟笼,就惊飞了笼外那只野绣眼。

我打开笼门,再退回到屋里。

笼里那只绣眼对着打开的笼门迟疑了片刻,便一蹦两跳,飞出了鸟笼,它拍拍翅膀,飞过楼下的花坛,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⑩它一定是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

这样想着,内心不觉得欣慰起来。

7.请用文中词语,将“我”的情感变化补充完整。

欢快→     → 惊奇→ 震撼 →

8.文章着重写了“绣眼”情绪变化的三个阶段,请分别加以概括。

9.根据要求,品析下面语句。

(1)它整日在笼中一声不吭,常常一动不动地呆立在横杆上。

(从描写角度)

(2)不过此刻它一改前些日子的颓丧,变得异常活泼。

(从修辞角度)

10.第⑧段中“这情景深深震撼了我:

从野地捕来笼养的小鸟,它们无奈地进入人类的鸟笼,痛苦地做了人类的囚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写出了芙蓉毛色鲜艳、模样清秀、鸣叫婉转多变的特点。

B.文章中芙蓉安于现状,已失去了对自由的追求,所以绣眼不把它视为知己。

C.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写作者对绣眼的喜爱,对芙蓉的谴责。

D.第⑩段中“它一定是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绣眼能够重返大自然,重新回到自由天地的祝愿。

四、句子默写

12.古诗文默写。

(1)金玉其外,________。

(刘基《卖柑者言》)

(2)________,旁观者清。

(《新唐书》)

(3)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

(许浑《咸阳城东楼》)

(4)树绕村庄,________。

(秦观《行香子》)

(5)欲说还休,________!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6)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但愿人长久,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8)李商隐的《无题》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在现代汉语中被用来形容一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9)《鱼我所欲也》一文中“________”一句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五、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1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是日更定矣     是金陵人 物是人非

B.湖中人鸟声俱绝 声泪俱下 面面俱到

C.余拏一小舟     见余大喜 余音绕梁

D.更有痴似相公者 自力更生 更胜一筹

14.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翻译:

(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理解:

这句用细腻华丽的语言描绘出西湖雪后雾气弥漫、云天山水合而为一的景象,直接交待了作者出游的原因。

B.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翻译: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理解:

这句可谓神来之笔。

写对方的惊喜,其实也就是写自己的惊讶,短短一句,却写出了双方的内心波澜,言简意丰。

15.结合选文内容谈谈张岱的喜好趣味,并简要说明这种喜好趣味在下面的链接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

杭人游湖,巳①出酉②归,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③,逐队争出,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④,赶入胜会。

以故二鼓⑤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⑥去。

岸上人亦逐队赶门⑦,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⑧舟近岸。

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⑨,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⑩人,清梦甚惬。

(节选自张岱《西湖七月半》)

注:

①[巳]约上午九至十一时。

②[酉]约下午五至七时。

③[是夕好名]七月十五日这天夜晚,人们喜欢这个名目。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民间有祭祖、放河灯等习俗。

④[断桥]西湖名胜之一。

⑤[二鼓]二更,约夜里九至十一时。

⑥[皂隶喝 道]衙门差役吆喝为官员出行开道。

⑦[赶门]赶在关城门之前回城。

③[舣(yǐ)]移动船使之停靠岸边。

⑨[颒(huì)面]洗脸。

指湖面重新呈现出明洁的样子。

⑩[拍]扑。

六、语言表达

16.任务型表达

初三某班学生在阅读《关于“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的主题阅读》后,利用班会课就我市是否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将电动车加装棉护甲、一体式手套认定为违法行为展开讨论。

请阅读以下提示,就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150字左右。

(提示一)首先要把问题想清楚,国绕题目或材料的要求,形成一个旗帜鲜明的观点,并用一个明确的句子将观点表达出来;其次议论不仅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

材料要准确,经得起推敲,还应保持与观点一致;最后要运用适当的论证方法,准确阐发论据与观点间的逻辑关联。

(整理自九上语文书《观点要明确》《议论要言之有据》《论证要合理》)

(提示二)《关于“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的主题阅读》一文中,划横线与波浪线的语句或将为你的议论提供位据。

七、综合性学习

17.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相关题目。

材料一:

公务员小李看了看同学递来的名片,只见上面写着“中学教师/作家/摄影师”,很羡慕地说道:

“几年不见,你已经成了斜杠青年啦!

材料二:

在企业职员小梁看来,斜杠青年可以感受更多的职业,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将个人兴趣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也可以有更多的职业选择;同时斜杠青年的生活很充实,还能接触到更多的人,有时还能挣点外快,减少单一职业的枯燥,何乐而不为呢。

材料三:

某电气工程师并不认可斜杠青年,他认为,斜杠青年没有一项突出的技能,每份工作都是“半吊子”;斜杠青年的职业规划很迷茫,工作缺乏保障;同时斜杠青年要平衡各职业间的关系,浪费时间和精力,收入也不稳定,投入到每项工作的时间少,影响工作质量。

(1)根据材料为“斜杠青年”下定义。

(2)“斜杠青年”为什么受到一些年轻人的羡慕?

(3)“斜杠青年”是当前社会的一个活跃群体,如何让这一群体健康成长?

请你提出一些建议。

(至少两条)

八、作文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传一方风俗。

佛山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形成并保留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风俗民俗,比如正月十六行通济、清明时的拜山、端午时的赛龙舟、秋收时的佛山秋色、热闹非凡的村宴、吉祥如意的舞龙舞狮……这些风俗已经成为佛山的一张张名片,让更多的人记住了佛山这座城市。

请你选择一个自己最了解最有感触的佛山风俗(不限于材料中的举例)进行介绍,写一篇说明文。

要求:

题目自拟,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书写规范、标点正确,不少于600字。

19.撑一把伞,拒绝了细雨;关一扇窗,拒绝了春风。

我们拒绝过别人的帮助,但无法拒绝母亲的唠叨;我们拒绝过外来的诱惑,但某些拒绝又让我们心存遗憾乃至不舍。

该拒绝的时候我们或许不懂得如何拒绝,不该拒绝的当初又为什么毅然决然?

请以“     拒绝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确定文题。

中心词语“拒绝”的前与后可以填写词语,也可不填。

②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二、字词书写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四、句子默写

1、

五、课内阅读

1、

六、语言表达

1、

七、综合性学习

1、

八、作文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