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修改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05776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修改版.docx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修改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修改版.docx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修改版

第一篇: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一、强调各研究成员紧扣开题报告进行研究:

1、课题研究的方法

调查法:

对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对存在问题加以调查。

谈话法:

访谈对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养成的方法、途径的看法。

统计法:

对调查研究等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法:

确定实验对象,进行课题研究。

经验总结法:

对寄宿制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成果进行经验总结。

根据课题研究内容,总体属于教育行动研究法。

采取边“调查”边“研究”边“理论化”的研究模式。

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再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分析其变化过程,找出内在规律,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2、课题研究的步骤

①.调查摸底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

②.确定目标阶段(2009年11月——2009年12月):

研究制定行为习惯的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

方案要有针对性,有明确的阶段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

同时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真正有利于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③.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1月——2010年12月):

每学期为一个周期,每年为一个大周期,使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现一年有效果,两年而有变化。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④、总结阶段(2011年1月——2011年4月),各专题负责教师整理,调查研究资料,撰写课题研究论文与课题总结。

3、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本课题研究是在认真落实农村寄宿制学生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展开的,是管理模式的又一延伸,力争使住宿生做到自己管理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生活、学习的主人。

①、学生生活自理化;②、学生学习自主化;③、学生卫生日常化;④、学生安全意识化。

4、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①、《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实验档案、相关论文、案例分析、问卷调查分析报告、研究报告、教育模式。

教育模式:

二、本次交流活动的有关内容(材料准备)

1、制作相关调查表(教师、学生、家长)、谈话表、调查分析报告。

2、给家长的一封信(期末用)

3、近期研究情况:

不同时期的学生变化、论文、案例等。

4、研究途径:

①建章立制:

规章制度(小册子)

②示范:

榜样、师生典型、光盘中的礼仪学习、讲座

③活动熏陶:

一封信、劳动实践、社区服务等

5、完成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进展报告、变更情况报告。

三、下步工作安排。

1、搜集有关研究材料:

论文、案例、调查报告、学生实践图片等。

2、制定实验研究的具体开展步骤(各参与研究的寄宿制完小)。

3、完善规章制度、完善研究档案资料、撰写相关论文、案例等。

第二篇:

寄宿制小学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结题报告

寄宿制小学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结题报告

通过调查,总体结论:

第一:

寄宿制教育进一步分化出来的衣食住行生活教育还没有完全纳入班主任、学科教师、生活教师工作视野。

存在“三不”现象:

不重视、不规划、不跟踪评价。

第二:

寄宿制下的舍务、餐厅、教学等几个主要部门还不能在学习与生活中渗透行为养成教育,德育理念融通,德育目标趋同,德育过程协调,德育方法互补,德育资源共享等方面,不能产生多渠道、多方位的和谐德育效应。

第三:

小学学生寄宿后,学生的日常行为、心理等可能产生的变化,还有许多盲点,从这个角度讲,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2)坚持正面说理。

学校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应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因此,学校制定了“向规范学生行为习惯要质量”和“向规范舍务管理要质量”的奋斗目标。

为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常抓不懈,学校少先队学期初就制定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检查制度》,实行“天天检查”、“周周评比”制,并以“挂流动红旗”的办法对做得好的班级进行表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项丰富多彩而又极富教育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的言行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007年开始,开展为期两年的讲文明讲礼貌活动。

学校从语言文明入手抓文明行为建设。

首先要求学生不讲粗话,

1有的已讲习惯了就要求他们逐步改。

同时组织学生开展“认养一块绿地、种植一棵小树”、“当一次环保尖兵”、“操持一天家务”、办一期“学雷锋、树新风”板报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在教育中促成长。

(3)举行班内竞赛。

各班开辟并用好小明星榜专版,公布表彰自主训练孩子,将自主训练和创建先进班集体等教育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化妆表演、礼仪竞赛、主题班队会、传唱由训练内容编成的儿歌等活动,形成班级内浓厚的比、学、赶、帮的氛围。

(4)运用榜样激励。

学校结合学生实际,对在养成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中进步明显的学生,开展月评小明星活动,给其他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选拔优秀学生参与抓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由行政领导、值周教师、值周生组成的日常行为监督小组,对学生在校的言行礼仪一日三查、矫正,全校师生轮流担任,全员参与德育管理,改变了“只顾学科成绩,不顾习惯培养”的错误观念和做法,从而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人人抓养成教育”校园的氛围。

(5)进行情感陶冶。

教室内根据班级文化建设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张贴名人名言,富有教育意义的宣传画。

同时,每个班的前门旁边班训框,里面有班训,教师和同学们的合影留念,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学生的成长心愿。

借助以上举措,从情感方面陶冶学生,促使学生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加强自我教育。

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如校园广播、板报、宣传窗、每周一课外阅读和一看电视电影,每学期一次烈士园祭

2奠等途径,采取专题讲座、故事会、主题班队会、参观展览、举办知识竞赛、征文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现实、体验社会生活,激发学生“追求真善美,培养高尚情操”的愿望,不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7)推行知行合一。

养成教育,尤其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我校以文明礼仪教育为突破口,注重践行礼仪常规。

进出楼时有序自动排队行走,不插排,从小培养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操场分担区不待教师督促,自动彻底打扫,从小培养责任意识;每周高年级劳动班,自觉在餐厅摆碗洗碗,从小培养力所能及做家务事的意识;每晚住宿生自觉洗脚、洗脸,从小培养讲卫生习惯的意识;每周教室、宿舍有学生定期擦拭消毒,从小培养科学生活的意识;见到老师,真诚问好,行标准礼,从小培养尊师敬老的意识。

假期印发家长建议书,不间断地进行行为养成教育,培养校内校外一贯性意识。

所有这些意识的培养,习惯的形成,得益于广大教师的敬业意识,得益于学校“生活上自理、习惯上自律”办学思想的引领,得益于班任、舍务、值周教师、家长的通力合作,得益反复训练、强化。

(8)强化师德垂范。

寄宿学生一年中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学校里,与他们朝夕相处的班主任、生活教师,对他们的一言一行影响巨大。

刚建校的时候,学生的仪态风貌明显与其他镇内学校在差异,所以我们主张以教师的关爱引导学生文明。

建校第二年,我们提出的主张是“让关爱学生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让文明礼仪精彩学生的一生”,“用爱呼唤生命的自觉,用责任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

教师带病坚持工作,自己掏钱给学生买药、买书,把自己孩子的衣服拿给家庭贫困孩

3子穿。

这样的例子层出不穷。

(9)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如果与学校不能达成一致,养成教育就有可能事倍功半。

要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就需要家、校配合,步调一致,发挥整体育人的功能,为此,我校教师多次参加旗、市组织的家庭教育培训,通过多次致家长的一封信,发送电信,赠送校报刊,召开家长会等家教方法,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养成教育在孩子一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四、课题研究成果和结论

(一)、认识成果

1、转变了教师观念,强化了养成教育意识

教师通过课题研究,认识到:

作为寄宿制小学,只有加强养成教育,学生才会真正成人,也才会成才。

现在我校各位任课教师,各舍务、餐厅教师既注重教书、服务,又重视育人,并且在各学科教学,各项生活服务中渗透养成教育,形成了一种人人抓养成教育的良好氛围,转变了教师观念,强化了养成教育意识。

2、学生认识提高,知道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从课题研究开始,不断加大养成教育的力度,现在从一年级到六年级90%以上的学生都认识到:

只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严格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去做,才会成为品学皆优的学生,所在班级才会评为“文明示范班”、“常规示范班”,自己才会成为“班级之星”、“校园之星”

(二)、理论成果

1、学校编印了《寄宿制小学文明礼仪读本》、《明德小学学生成长指南》的行为养成教育校本课程,供学生行为养成训练课使用,深受学生喜欢。

2、制定并完善了养成教育一系列制度。

如《小学生一日常规》、《学生文明礼仪常规》、《寄宿生一日常规》、《星级少年评选要求》、《雏鹰争章细则》、《文明示范班评比细则》、《常规示范班评比细则》以及《学生校内、校外行为习惯调查、测评表》。

3、教师撰写有关论文、教学案例共约70余篇,有20多篇在各级各类论文评选中获奖。

(三)、操作成果

1、《学生成长记录》已成为沟通学校、家长联系的桥梁

我校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特编制了《学生成长记录单》,共分为六大扳快:

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评、家长评以及老师、家长寄语。

每一学月与家长沟通一次,由政教处负责,班主任汇总意见,并在学月结束做专题总结,

2、制定了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目标体系和评价体系

以学生成长指南为主体,从学生的学习、劳动、安全、文明、纪律、卫生等基础行为方面建立完整的又贴近学生生活的规范要求和评价指标,每学期评价一次,有很强的操作性。

(四)、实践成果

1、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礼仪示范校,自治区文明少先中队,市级绿

5色学校,市级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旗级督导评估优秀学校,旗级艺术教育优秀学校,旗级寄宿制先进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连续三年荣获教学成绩全旗领先。

体艺工作多次获得全旗一等奖。

2、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经过两年的课题研究,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水平。

教师们都把培养学生的生活卫生习惯作为一项挑战,对各类教学的评估都坚持把是否进行了习惯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条件。

教师科研意识逐渐增强了,目标明确了,科研动力足了,自身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3、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规范了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从课题研究至今,全校学生在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表现在:

①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如学校的草坪,几乎看不到学生上去踩踏,地上的废纸也不见了。

②文明礼仪程度提高,遇到陌生的不熟悉的人,都能主动打招呼。

③学生劳动的意识增强,不少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能主动帮家长做家务。

④学生的服务意识增强,班干部认真负责,班级中开展了“一帮一,结对子”的活动。

(2)有效促进了行为问题生的转化

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

每个学校、每个班级往往会存在少数不良行为相对集中的特殊学生。

这个群体虽然数量不大,但往往问题复杂,有

6时甚至可以影响到整个班风,乃至校风。

课题组全体成员非常关注行为问题生的转化工作,通过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我校六年级有一个名叫陈玉龙的问题生,经常进入网吧、游戏厅,经常抽烟,学校得知后,采取思念、三级转化的方式来教育该生:

一是班主任加强引导,正面教育;二是大队部的同志与之交流、谈心;三是联系该班的行政领导与之交流,通过多次交流和谈心,他终于醒悟,愿意改掉自己的不良行为。

毕业考试考出了优异的成绩,并且被富乐中学录取。

近几年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