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第 4 课柳永词两首导学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71379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第 4 课柳永词两首导学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必修第 4 课柳永词两首导学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必修第 4 课柳永词两首导学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必修第 4 课柳永词两首导学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必修第 4 课柳永词两首导学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第 4 课柳永词两首导学案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必修第 4 课柳永词两首导学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第 4 课柳永词两首导学案含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第 4 课柳永词两首导学案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必修第4课柳永词两首导学案含答案

第4课柳永词两首导学案

(第一课时望海潮)

【课标定向】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把握作者的感情,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学习诗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

提示与建议: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互动探究】

§背景知识扫瞄

1.有关词的知识:

词,诗歌的一种,起源于南北朝,成于唐,盛于宋。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曲子词、曲词、乐府、乐章、歌词等。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类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至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大类。

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宋代词风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主要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豪放派以苏、辛为代表,格调高昂、取材广泛。

2.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其词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有《乐章集》。

3.背景介绍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做到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基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都()会参差()天堑()

珠玑()罗绮()叠巘()

羌()管千骑()乘()醉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东南形胜

(2)参差十万人家

(3)天堑无涯

(4)有三秋桂子

(5)异日图将好景

(6)归去凤池夸

3.名句默写

(1),,参差十万人家。

(2),,竞豪奢。

(3)重湖叠巘清嘉,有,。

(4),,吟赏烟霞。

§文本精要探究

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注意字音、句读

(2)自由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并与同桌交流以什么样的语调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来读这首词

(3)朗读指导:

①感情饱满,适度夸张。

②上片首句朗读在“繁华”处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写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如“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而有气势的词,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要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

结尾祝愿之辞要读得恳切。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词的内容

词的上片和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3.这首词描写的是杭州,那么作者笔下的杭州究竟有什么特点呢?

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展现它的美丽和繁华的呢?

这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最后两句是写给谁的?

从哪里看出来的?

这样的奉承之辞,有些评论家说,它是完全游离于主题之外的,它跟本文无关,你认为呢?

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由。

5.品味语言

(1)与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合作,从概括词意、分析意象、推敲词语、描述意境、修辞表现手法等不同方面交流分析自己喜欢的语句。

(2)赏析下列词句

①“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一句中,“绕”字有什么妙处?

若把句的“卷”改为“推”好不好?

②“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图景?

试着从词句营造的意境上加以分析。

6.学习铺陈手法

《望海潮》是柳永慢词的代表作,全诗采用层层铺叙的手法,描写了杭州的繁华和西湖的秀色。

试着结合具体的词句,分析这一写作手法。

[自我测评]

一、基础知识

1.下面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罗绮犄角枸杞掎角之势

B.参差差遣差劲差强人意

C.沙堤提防题词醍醐灌顶

D.千骑坐骑铁骑骑虎难下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东南形胜行成于思造型喜行于色

B.字字珠玑反唇相讥台矶叽里咕噜

C.文恬武嘻嘻嘻哈哈嬉闹嬉笑怒骂

D.祸起箫墙黯然销魂吟啸细雨潇潇

3.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图将好景(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

参差十万人家(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

B.风帘翠幕(挡风的帘子)

有三秋桂子(深秋)

C.云树绕堤沙(茂密如云的林木)

吟赏烟霞(指美丽的自然风景)

D.市列珠玑(泛指大小不同的各种珠宝)

归去凤池夸(对中书省的美称,这里指朝廷)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某市原副市长许运鸿家教不严,其妻儿收受贿赂80多万元。

有人认为,许运鸿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因为他事先不知,所以罪不容诛。

B.在校运会上,他顽强拼搏,一人勇夺三块金牌,这一成绩,真叫人不能不侧目而视。

C.法国大昆虫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D.五一期间,通往中华恐龙园的新区大道上人流如潮,接踵而至,形成一道假日旅游的亮丽风景线。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诺贝尔文学奖向来是个谜,有关谁将获奖的传闻通常证明是错的,比如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200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获奖以前就从未被舆论看好。

B.澳大利亚人麦士数十年来在许多厕所的门上画了彩画,给人们增添了生活情趣。

他去世后,群众虽然很怀念他,但艺术界却不把他列为艺术家。

C.面对防不胜防的餐桌污染问题,众多人大代表呼吁有关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提高食品的安全系数,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

D.商务部近日颁布了《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该办法要求酒类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和在校中小学生出售酒类商品。

6.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

词原为歌词,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属于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B.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柳永、李清照等是婉约派的主要作家。

 

  C.慢词就是篇幅长的、节奏缓慢的词。

慢,有延长引伸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

《望海潮》《雨霖铃》都属于慢词。

  

  D.词牌一般是与词的内容相关的。

如《踏歌词》咏的是舞蹈,《渔歌子》咏的是打渔,《望海潮》写的就是杭州胜景等。

  

7.下列对柳永《望海潮》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

意谓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

B.善于点染是本词的特色之一,从全篇看,开头三句是点;接着从几个方面分别详细描绘,这是染。

C.“嬉嬉钓叟莲娃”,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孩童喧闹嬉戏。

一句话就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

D.“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此三句中,“列”、“盈”、“竞”写出了杭州的经济繁荣、生活富庶奢华,暗含对统治者骄奢淫逸的讽刺。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10题。

八声甘州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8.这首词的上片写到了秋天的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描写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9.试简析“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参照当楼”一句中“渐”字在写景抒情中的作用。

10.用自己的话描述“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一句展示的情景,并思考一下,作者设想这一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三、语言运用

11.(2009高考山东卷)请仿照下面诗歌前两节的格式,续写第三、第四节。

我是雪

我被太阳翻译成水

我是水

我把种子翻译成植物

12.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内容。

从国家电网西北电网有限公司2010年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我国将确保西北主网与新疆电网联网工程的建成投运,届时我国将初步建成覆盖西北五省(区)的“电网高速公路”——750千伏统一电网,可大大提高西北电网“西电东送”的能力。

西北五省(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电源中心之一。

作为火电的基础能源,约占全国的一半,西北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也高达8400多万千瓦,占全国的12%以上。

这些电力如果要输往我国东部、中部地区,就需要建设“外向型、送出型、规模型”的坚强智能送端电网。

而在西北建设750千伏统一电网这一“电网高速公路”,就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拓展迁移]

§荐读妙悟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夫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赏析】 全词相当充分地展示了柳永的狂傲性格。

“黄金榜上,偶夫龙头望”,考科举求功名,开口辄言“龙头”,他并不满足于登进士第,而是把夺取殿试头名状元作为目标。

落榜只认作“偶然”,“见遗”只说是“暂”,其自负可知。

他把自己称作“明代遗贤”,这是颇有讽刺意味的。

仁宗朝号称清明盛世,却不能做到“野无遗贤”,这个自相矛盾的现象就是他所要嘲讽的。

但既然已被黜落,又“如何向”呢?

即走什么样的生活道路呢?

“风云际会”,施展抱负,是封建时代士子的奋斗目标,既然“未遂风云便”,理想落空了,于是他就转向了另一个极端,“争不恣狂荡”,表示要无拘无束地继续过自己那种为一般封建士人所不齿的流连坊曲的狂荡生活。

“偎红倚翠”、“浅斟低唱”,就是对“狂荡”的具体说明。

   这首词,真切细致地表述了柳永落第以后的思想活动和心理状态。

“何须论得丧”,正是对登第与落第的得与丧进行掂量计较;自称“白衣卿相”,也正是不忘朱紫显达的思想流露。

柳永把他内心深处的矛盾想法抒写出来,说明落第这件事情给他带来了多么深重的苦恼和多么烦杂的困扰,也说明他为了摆脱这种苦恼和困扰曾经进行了多么痛苦的挣扎。

写到最后,柳永好像得出了结论: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谓青春短暂,怎忍虚掷,为“浮名”(即登第为官)而牺牲赏心乐事。

其实,这仍然是他一时的负气之言。

但这两句词竟使仁宗耿耿于怀,哂斥柳永“何要浮名”,正是以浮名相要挟,柳永顺势自称“奉旨填词”,其实是对皇帝的大不顺从、大不恭敬,但作为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最终还是脑离不开科举功名这条生活道路,后来他改了名字再去应考,才中了进士。

§采英撷趣

柳永与词

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北宋仁宗曾批评他:

“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且填词去。

”,将名字抹去。

柳永自称:

“奉旨填词。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

“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并且柳词可分俚、雅两派。

第4课柳永词两首

(第二课时雨霖铃)

【课标定向】

学习目标:

1.了解柳永的词及其词作风格;

2.把握《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3.深刻体会《雨霖铃》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特色。

提示与建议:

 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互动探究】

§背景知识扫瞄

柳永的词以及他的创作风格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他的《乐章集》有词200多首。

他的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他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对北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他的词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普遍喜爱,其主要原因一是因为柳永大量写作慢词,篇幅加长,内容表现的更多,而且他较多地运用赋的手法,层层铺叙,尽情渲染。

二是语言浅显平易、明白如话,描写淋漓酣畅、铺展舒张,韵味隽永,风格深婉含蓄,善用的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段。

三是大量创制新词,符合了人们的审美需求。

李清照《词论》说柳永“变旧声作新声,大得声称于世”。

§基础知识积累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填字

骤()雨凝噎()凄切()

切()除兰舟cuī发暮ǎi

和ǎi通xiāo云xiāo

雨lín铃良chén美景寥若chén星

2.名句默写

(1),,骤雨初歇。

(2)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3),,冷落清秋节,?

,。

此去经年,应是。

§文本精要探究

1.整体感知。

(1)听录音或老师范读《雨霖铃》,感受词的感情基调。

词的感情基调

(2)朗诵指导:

要带着感情朗读

A.寒蝉凄切——要拖音 “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B.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C.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D.念去去e、更那堪冷落清秋节f、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3)自由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注意韵脚的读法,要短促而清晰;最重要的要读出感情,现在就试读一遍,自己体会体会。

2.开头三句: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交代了哪些内容?

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作用?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三句再次描写景物,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开头三句有什么不同?

词人这里描写想象中的景物,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请用几个形容词加以概括。

4.“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被明代词评家贺赏称这一句是“千古俊句”,那么这句俊在哪里呢?

试着思考:

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象?

是什么时候看到的景象?

5.思考:

统观全词作者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将凄凉哀婉的感情表现出来的?

(1)直接抒情例如,上片:

下片:

(2)间接抒情(写景)相结合

上阙作者通过、、等景象营造了一种的环境,抒发了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这种手法叫做。

(3)上片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是写景,为实写;“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念”字告诉读者下面为,是写。

而词的下阕重点写了

,这种手法叫做。

最后作者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烘托出那种说不完诉不尽的离愁别绪。

[自我测评]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凄切(qiè)骤(zhòu)雨 良辰(chén)美景

B.冷落(luò)都(dōu)门遂(suí)心如意

C.凝噎(yè) 甘霖(lín) 烟波浩淼(miǎo)

D.寒蜩(tiáo)那堪(kān)兰舟催发 (f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今宵    留恋    再所不惜    风情万种

B.寒蝉    心绪   晓风残月   因噎废食

C.梳妆    暮蔼    九霄云外    兰舟催发

D.和蔼    堪误    山清水秀   暴风骤雨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让美丽的青春放射出最夺目的光彩,我们的生命才更有意义。

B.魔术的魅力在于它能营造出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神秘感,给观众带来一种奇特的享受。

C.如果不能解决资金不足、剧本单一等问题,一度火爆的小剧场话剧难免遭遇“倒春寒”。

D.合唱队获得全市一等奖的喜讯传来,全校同学欢呼雀跃,一片哗然,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只能接受掌声和鲜花、一遇到反对意见就暴跳如雷的人,是不成熟的;真正成熟的人,会冷静睿智地对待各种不同的意见。

B.面对和平而不太平的价值多元化的世界,国与国的主要竞争方式从残酷的军事对抗转向经济、社会、文化综合能力的比拼。

C.在国外,围绕《魔戒》《哈利·波特》《纳尼亚传奇》《金刚》等小说进行的边缘产品开发,已经渗透到人们文化生活的多个层面。

D.千万考生所命运攸关的高考作文不再有意回避社会热点,引导考生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自我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联系。

5.下面的诗(词)句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是( )

A.杏花春雨江南

B.楼船夜雪瓜舟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6.下面是对本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语言通俗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寥寥十一个字,真是力敌千钧。

C.“念去去”二句中的“念”用得很好,后面用“去去”叠用,更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于是觉得路途茫茫,去路修远。

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

“此去”二字,呼应上阕的“念去去”;“经年”呼应“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散有致。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8—9题。

浣溪沙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7.后人认为该词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亦体现作者秦观的心中的“淡淡的愁”。

请你说说“淡淡”二字在词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答。

8.“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词赏析》中将其成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

三、语言运用

9.就柳永的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写一段不少于50字的文字。

10.用“……使……”这种句式概括下文说到的与气候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对世界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

(不超过25个字)

19世纪以来,世界平均气温已经升高0.7摄氏度。

研究显示,温度升高会使作物产量减少。

在低纬度地区,气温即使升高1~2摄氏度,都有可能导致作物减产。

在中高纬度地区,气候较为凉爽,如果气温升高3摄氏度,再加上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倒有可能增加大米和小麦的产量。

可是这些地区由于降雨方式的改变和污染造成普遍缺水,就使得这点好处荡然无存。

此外,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污染物与光发生作用在地球表面生成的臭氧含量增加,也会明显降低作物产量。

[拓展迁移]

§荐读妙悟

蝶恋花

伫倚危楼

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

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

还无味。

衣带渐宽

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

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

双调,六十字,仄韵。

危楼:

高楼。

黯黯:

迷蒙不明。

拟把:

打算。

疏狂:

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对酒当歌:

语出曹操《短歌行》。

当:

与“对”意同。

强乐:

强颜欢笑。

衣带渐宽:

指人逐渐消瘦。

【赏析】这是一首怀人词。

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

“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

“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

但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

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

“拟把疏狂图一醉”。

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

结尾“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

“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采英撷趣

读柳永

告别了杨柳岸的晓风残月,你踏上兰舟向着暮霭沉沉的楚天驶去。

依稀可见的孤舟遥影在茫茫水天之际若隐若现。

岸上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拭不去的泪水迷茫了整个江岸,连同这令人伤感的秋。

忘不掉那一双泪眼中凝聚的爱意,拂不去被晓风吹在脸上的发丝。

滔滔江水,清秋千里,你孤独漂泊的影子如惊鸿一般短暂,转瞬即逝般消失在梦中人的眼里。

犹记得当年意气风发十年寒窗夏雨冬雪,无奈你却忍把浮名换了浅吟低唱。

从此你便因为一时的少年豪气而踏上了一生的颠簸流离。

你选择了词,词也选择了你,于是凡有井水处便得歌柳词。

伫倚危楼,细细风雨,无边丝雨如愁,黯黯遮住了天际。

衰草烟光里,你憔悴的身影定格在那座危楼上,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有多少人曾为你的执著而感动,有多少人在千百年之后依旧如你当年般无怨无悔。

梦中人轻盈的身影掠过了天际,而你只能够遥望回首沉哀悲叹,也许是你的执著才注定了你的憔悴。

对着潇潇暮雨,清秋中独立的你被凄紧风吹得摇摇欲坠。

冷落的关河犹在你的心间,残照依在楼头驻歇,而此刻的你却心游万里。

面对着这红蓑翠减的季节里的世界。

物换星移的岁月犹如流水般滑过你的眼前,不懂如何改变自我的你却只能一遍一遍地任相思的愁绪掠过你的瘦削的脸,遥想千里佳人犹在高楼处回望,一回回误识归舟,而黄昏中摇曳的灯火将你的思绪渐渐吞没,怎知你依栏杆处,恁愁凝聚。

絮絮风花摇岁月,溶溶月色照青衣。

晚年的你终于疲于奔波而倒下了,还有多少人能够记得你枯瘦的身影和你一生辗转的路途遥远。

水风轻处荻花老,月露冷时梧叶黄,孤苦伶仃的你只能一个人在深深庭院望着那轮让多少人为之倾驻的明月黯然伤神。

昔年的故人今又何在?

烟水茫茫处,潇湘洞庭边,而今又重新拾起旧日的残梦,你走向了另一个世界,只留下了让后人难以忘怀的词句。

或许你所走的路如你所吟的词,在所有人都为之沉吟的世界里你走出了一片天地,而你的脚步也让我们明白你生命的价值。

 

参考答案

第4课柳永词两首(第一课时望海潮)

基础知识积累

【友情提示】这部分内容可以作为学生预习时使用,或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照注释读完词文后检查识记的效果。

1.dūcēncīqiànjīqǐyǎnqiāngjíchéng

2.

(1)地理形势优越

(2)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

(3)天然的壕沟(4)指秋季(5)把杭州的美景画出来(6)对中书省的美称,这里代指朝廷

3.(见课本)

文本精要探究

【友情提示】2—4题是对全词内容的把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词句,反复朗读后展示自己的答案。

2.上片写杭州美丽的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