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写作指导第十二课时5660.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70118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写作指导第十二课时566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写作指导第十二课时566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写作指导第十二课时566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写作指导第十二课时566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写作指导第十二课时566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写作指导第十二课时5660.docx

《初中写作指导第十二课时566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写作指导第十二课时5660.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写作指导第十二课时5660.docx

初中写作指导第十二课时5660

56.学会依据中心需要设计结尾

结尾,指的就是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或结束全篇的话。

和开头一样,结尾是文章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对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着直接的影响。

对于读者来讲,它就像是送进嘴里的最后一粒花生米:

这粒是香甜的,它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回味无穷;如果这粒是苦的,它不但影响了前面的味道,也难以给人留下美好的记忆。

和开头一样,结尾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三大类:

第一,自然式结尾。

这种结尾方法就是把要记叙的内容写完了,文章也便自然收束。

就说写事,事情叙述完了,文章也就收尾了。

这种结尾的特点就是自然、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如,

《保护环境有我们一份》:

看到“垃圾山”被清除,公路旁干干净净的劳动现场,大家露出会心的微笑。

第二,总结式结尾。

即总结概括一下全文的主要内容,以此作为文章的结束语。

采用这种结尾方法,文章有展有收,容易给读者留下明晰的总印象,也便于读者掌握全文的主要内容。

如,

《可喜的变化》:

“水泥”路变成了沥青路,“泥屎胡同”变成了绿荫掩映的胡同,低矮的石头房变成了高大敞亮的砖瓦房。

望着这一切,怎不令人激动呢!

第三,篇末点题。

此中的“题”字,既指题目,又指文章的主题(即中心思想)。

这种结尾方法就是收束全文时,紧扣题目或点出中心思想。

和“开门见山”的开头方法一样,这是记叙文中最重要、最经常运用的一种结尾方法。

同学们在设计结尾时,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采用这种结尾方法,不但可以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更加突出、或进一步深化,而且在结构上也会起到收拢全文的作用。

如何在篇末“点题”呢?

(1)可以明“点”:

①采取议论形式,点出题目,或明确写出自己的观点、感想及悟出的道理。

如,

《菜市场里的风波》:

这场风波虽已平息,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相遇,这是一种缘份;人与人之间,还是要多一些谦让和理解。

②采取抒情的形式,借事、借景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

如,

《我们的新班主任》:

望着李老师消瘦的面庞,我的心里充满酸涩,李老师啊,您像妈妈一样给了我们无私的、深沉的爱!

将来,无论走到哪儿,我都会把这份爱心深藏心中!

③采取反间的形式,表达自己确定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如,

《小草》:

啊,多么可爱的小草!

你不畏艰难、顽强向上的品格,怎不令人赞叹呢?

(2)可以暗“点”:

①采用含蓄的手法,象征的手法,将深意隐含在文章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发人深思,让读者自己去回味。

如,

《可爱的校园》:

教室窗前,那一簇簇鲜花,沐浴在阳光下,争芳吐艳,也像是为生长在这美丽的校园而自豪。

②展示未来,给人以鼓舞和激励,令读者心里充满对未来的向往。

如,

《我爱家乡》:

父老乡亲正以旺盛的斗志建设着家乡,改造着家乡。

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二十一世纪的家乡,必将变得更加美好、富饶。

③转出别意,宕出远神——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自然地向深处或广处扩展延伸,使中心主题得到升华。

如,

《我爱家乡的红枣》:

大家一边拾枣,一边吃,都夸这枣甜。

是啊,我们现在的生活,不是也像这红枣一样的甜吗?

提醒同学们,在设计文章结尾时,要注意防止如下三种病症:

一是防止无结尾症,即写到哪里算到哪里,文章还未结尾便戛然而止了。

二是防止口号症,即结尾表决心,喊口号,让人厌烦。

三是防止离题症,即结尾扯到其它地方去了,与中心无关,让读者觉得莫名其妙。

这里,也顺便提一下对写结尾的要求。

无论采取哪种类型、形式的结尾:

①要简洁、生动。

防止啰啰嗦嗦,该结尾时不收笔;避免平平淡淡,白开水一杯。

②或干脆,或含蓄。

干脆,要像“豹尾”一样,刚劲有力,富有鼓舞力量;含蓄,就要像海绵吸水一样,含而不露,具有启发性,使结尾起到“言尽而意无穷”的作用。

③要与文章主体浑然一体,找到与文章内容最切合的结尾。

④要考虑写作目的的需要,要为表现、突出中心思想服务。

【思考练习】

(1)对于读者来说,结尾为什么像是送进嘴里的最后一粒花生米?

结尾都有哪些基本的方法和要求?

设计结尾时要注意什么?

(2)读读自己本周写的作文,想想文章运用的是怎样的结尾方法,有什么问题,动笔改一改。

57.考虑好怎样过渡

写文章,层次(结构段)之间、段落(自然段)之间、句子之间,要衔接连贯。

这是一篇优秀文章的重要之一。

怎样做到“衔接连贯”呢?

这就需要我们在文章由一层意思转向另一层意思、由这段转向另一段或由这句转向另外一句时,给当中搭个“桥儿”。

这就是过渡。

正确、恰当地处理过渡,就能够使文章上下衔接,前后贯通,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就能够更好地抒发作者的情感。

反之,缺少这样的过渡,文章自然就会显得松散,前后不连贯,甚至让人难以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如何考虑、设计过渡呢?

首先,要考虑好过渡的形式。

过渡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用词语过渡(即过渡词语),用句子过渡(即过渡句),月一个简短的段落过渡(即过渡段)。

文章再由一句话转向另一句时,多使用过渡词语;在由一段转向另一段时,既可以使用过渡词语,也可以使用过渡句,在由一个层次转向另一个层次时,不但可以使用过渡词语、过渡句,还可以使用简短的(一两句话)过渡段,承上启下,把几部分内容连成一体。

过渡段只用于文章层次之间的衔接;在一篇文章中,不能过多地使用过渡段。

另外,提醒同学们:

在构思、布局谋篇阶段,设计好层次、段落之间的过渡,是考虑的重点。

至于句子之间的过渡,到下笔行文时重视这一点,就可以了。

第二,要依据文章层次之间、段落之间、句子之间的关系,确定恰到好处的过渡方法。

(1)层次、段落或句子之间是并列关系的,可以用“也”、“再”,

“又”“另(另外)”、“还(还有)”、“既”……,也(又)……”

“一边……,一边……”、“一方面……,(另、又)一方面……”、

“不是(是)……,而是(不是)……”等词语或句段来过渡。

如:

①参观完了前院,我们又顺着甬路,穿过绿荫,来到了后院。

②妈妈既关心我的学习成绩。

也关心我的身体。

(2)层次、段落或句子之间是顺承关系的,可以用“就”、“便”、“才”、“于是”、“先”、“再”、“接着”、“然后”、“最后”、“跟着”、“起先……,后来……”等词语或句段来过渡。

如:

①自从那次闹了矛盾,我们俩的关系便逐渐疏远了。

②起先我对他的这些做法很不理解,后来经过一次具体接触,我真正了解了他的人格。

(3)层次、段落或句子之间是递进关系(后面的意思比前面的意思更进一层,或由轻到重、或由浅到深、或由易到难)的,可以用“更”、“还”、“甚至”、“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反而)……”等词语或句段来过渡。

如:

①爸爸重视自己的仪表,更重视自己的为人、处事原则。

②奶奶不但自己勤俭节约,还教育我也要这样做。

(4)层次、段落或句子之间是转折关系(前后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后面的内容不是顺着前面的意思写,而是转了一个“弯儿”)时,可以用“倒”、“不过”、“可(可是)”、“但(但是)”、“却”、“然而”“虽然……,但是……”、“尽管……,可是(却、而)”等词语或句段来过渡。

如:

①爸爸对自己这么“抠门儿”,对我倒是满大方的。

②尽管花朵很小,香味却很浓。

(5)层次、段落或句子之间是因果关系的,可以用“由于”、“所以”、“因此”、“因为……,所以……”等词语或句段来过渡。

如:

①由于老师的热情鼓励,我终于重新振作起来。

②妈妈因为热爱学生,所以也赢得了学生的爱。

第三,过渡的语言要灵活、自然,与文章内容浑然一体。

以描写景物为例:

(1)可以通过描写作者的动作,把景物描写连接起来。

如:

“沿着石径走到院子里……再往前走几步,一簇簇菊花呈现在我面前……我俯下身子,凑近花丛闻了闻……”作者通过几个动作就把院子的景象、菊花的景象、菊花的香味这几层意思自然连接起来了。

(2)可以通过介绍景物的位置,把景物描写连接起来。

如:

“菊花旁边是一排冬青树……右边的柿子树上缀满了沉甸甸的柿子……”作者通过“旁边”、“右边”这些表示方位的词,既写清了景物的位置,又把两个景物自然连接起来。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视线的转移、人物的语言或对话等把景物连接起来。

【思考练习】

(1)“过渡”指的是什么?

正确、恰当地处理过渡有什么重要意义?

如何考虑、设计过渡?

(2)拿出一至两篇自己以前写的文章,认真读一读,想想哪些地方缺少“过渡”,哪些地方“过渡”有失误,然后动笔改一改。

58.考虑好如何照应

照应,即前后关照,呼应配合:

就是前面说的话,后面有个着落;后面讲的事,前面有所暗示。

就是对前文提到的人、事、景、物,提出的问题,原因或结局,后文要做必要的交代;后文将要出现的情况,在

前文要有所预示。

这样,文章的结构就严谨了,情节就周详、缜密了。

都有哪些主要的照应形式呢?

构思布局时需要考虑好哪些方面的照应呢?

(1)考虑好文题照应。

文题照应,就是使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照应,尤其是开头一下笔,就紧扣中心内容,照应题目。

如:

题目:

这节历史课使我受到了教育

开头:

入学以来,我上过的课不计其数,其中使我受到教育最深的是一节历史课。

题目:

游泳能手——小菊

开头:

我家屋后有一条河,河面上建着一座水泥拱桥。

我们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在这条河中游泳。

说起游泳能手,可要算我的好邻居——小菊了。

这种照应形式,文章一下笔,就“书归正传”、开宗明义,照应题目,便于把文章写得直截了当、干脆利落,有助于一下子吸引住读者,能有效地避免“偏题”现象。

行文当中,时刻注意将文章主要内容与题目相照应,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题,而且有利于把文章写得简练、集中;如果不注意照应题目,就容易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错误。

(2)考虑好尾题照应。

尾题照应,就是使文章的结尾与题目相照应,通常又称“结尾扣题”,即结尾点明文章题目的含义。

如:

题目:

理发员叔叔真好

结尾:

理发员叔叔真好,他有一颗热情为人民服务的心!

题目:

我是这样的人

结尾: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不但长得像男孩子,性格也像男孩子。

文章结尾,归纳全文,照应题目,具有强调中心或画龙点睛的效果,便于抒发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利于读者理解内容,掌握中心,受到感染;具有收拢全文的作用,使文章放得开、收得拢,严密紧凑,浑然一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考虑好首尾照应。

首尾照应就是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相互照应。

如文章开头交代背景,描写景物,抒发感情,说明道理等,在文章结尾处再次强调一下,与开头相应和,使文章浑然一体。

首尾照应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①圆合照应。

即首尾内容圆合为二。

如,

《我是这样的人》:

开头:

我的性格不像一般女孩子那样温文尔雅,生得浓眉大眼,声音洪亮,做事总是粗手粗脚的,有点像张飞,所以我就获得了这个“张飞”的雅号。

结尾:

好了,我的自我介绍结束了。

对啦,还要声明:

现在同学们不叫我“张飞”了,而叫我“小健将”了。

我已是训练有素的、名副其实的体育尖子了。

②重复照应。

即结尾再次重复开头的内容。

如,

《我爱家乡的景色》:

开头:

我的家乡位于北京东北,是密云境内的一个小山村。

哪里的景色可迷人啦!

结尾:

我爱家乡迷人的景色。

③因果照应。

即开头交代事情的起因或结果,结尾点明事情的结果或原因。

如,

《家乡变了样》:

开头:

过去,我的家乡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穷山村。

这些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结尾:

感谢共产党,是党的富民政策使我的家乡变了样。

④问答照应。

即开头设问,结尾作简要概括的回答。

如,

《向大家介绍我》:

开头:

我是一个女孩子,今年七年级。

你们想认识一下我吗?

想知道我的一些“秘密”吗?

结尾:

这就是我,一个爱美、遇事爱掉“金豆子”的小姑娘。

除以上三种主要的照应形式外,构思布局时,还可以考虑一下总分照应(总述与分述相互照应),伏笔照应”(前有伏笔、暗示,后有交代、照应),反复照应(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或事物,突出中心主题,有意将重点内容进行两次或多次的重复)。

【思考练习】

(1)“照应”指的是什么?

构思布局时,需要考虑好哪些方面的照应,考虑好每一方面的照应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2)拿出一至两篇自己以前写的文章,认真读一读,想想文中运用了哪些形式的照应,哪些地方还缺少照应,然后动笔改一改。

59.考虑好如何点题

点题,就是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点出文章题目的含义。

由于题目的含义往往就是文章的主题思想或与主题思想相关。

因此,点题恰到好处,就犹如画龙点睛,既可以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更加鲜明,又会方便读者阅读,给他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构思布局时,如何设计点题呢?

(1)在点题的位置上,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①在文章开头点题。

如《小草》一文的开头:

“很多人爱花,因为花朵鲜艳多彩;不少人爱柳,因为柳树柔美多姿。

然而我却爱那平凡的小草。

”文章一开篇,就开宗明义,点出题意,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

②在文章当中点题。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这段话,不仅揭示出了邱少云牺牲的伟大意义及文章的中心思想,而且加强了文章内容与题目之间的联系。

③在文章过渡处点题。

如《爱美的妈妈》一文中的过渡段:

“这就是我的妈妈,爱整洁,讲仪表。

不过,你可千万不要认为我的妈妈只讲外表美,她的心灵更美。

”这段话,不仅点明了题意,而且将文章前后内容自然、紧密地衔接起来。

④在文章结尾点题。

如《谢谢您对我的帮助》一文的结尾:

“手中的考卷就要答完了,让我在这有限的几分钟内,对您衷心地说一句:

‘谢谢您,敬爱的王老师,感谢您6年来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这段话既归纳了全文内容,又点明了题意,也写出了“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在点题的形式上,除一次性点题之外,还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情况:

①在首尾同时点题。

如《难忘的一件事》,开头:

“我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其中大多数已经模糊不清了,只有这件事至今仍记忆犹新。

”结尾: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但它将铭刻在我的脑海深处,永远提醒着我要做正直的人。

”这样,首尾呼应,既使文章结构严谨,突出了中心,又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在记叙的过程中逐一点题。

如《老水牛爷爷》一文中:

写他“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的胡须”,点出“老”;写他“会凫水,而且凫得特别出色”,点出“水”;写他“脾气很怪,真像牛一样”,点出“牛”;写他“辈份最大”,点出“爷爷”。

在记叙中逐一点题,文章恰似一出儿徐徐展开的话剧,引读者循文生情,渐入佳境。

(3)在点题的表达方法上,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①通过叙述点题。

如《草原》一文的开头: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这里用叙述的方法点题,话语中流露出第一次见到向往以久的草原的兴奋之情。

②通过描写点题。

如《我的爸爸》一文的开头:

“我的爸爸今年36岁,中等身材,乌黑的头发,一双明亮的眼睛衬着白皙的皮肤,显得十分慈爱、可亲。

”这里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点明题意。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点题。

当然,也可以通过描写环境、景物含蓄点题,或通过侧面描写间接点明题意。

③通过抒情点题。

如《我爱我的老师》的结尾:

“刘老师啊,我的好老师!

您不但教我知识,还时时刻刻以自己的言行教我如何做人,教我如何关心他人。

我从心底里喊一声:

“刘老师,我爱您!

”作者直抒情怀,点明题意,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④通过议论点题。

如《记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事》的结尾:

“‘在没有心的沙漠,在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是啊,人间自有真情在。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奉献出一点爱,世界不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了吗?

”这段议论,既点明题旨,也使文章增添了光彩。

(4)从修辞的角度上,还可以考虑以下点题的方法:

①运用“反复”点题。

如《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在开头、中间和结尾都写了“别了,我爱的中国!

”这样“反复”点题,不仅表达了作者离别祖国的痛苦之情,还使文章完整如一,增强了抒情效果和感染力。

②运用“引用”点题。

如《桂林山水》开头:

“人们都说:

‘桂林山水甲天下’。

”作者引用名句点题,言简意赅,既赞美了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又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

除“反复”、“引用”之外,还可以考虑运用比喻、拟人、一设问、反问、夸张、双关等修辞方法来点题。

需要注意的是:

无论采取怎样的手法点题,总之,点题要与具体描述、具体事例的记叙紧密结合,使双方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决不能空喊口号,唱高调儿,说套话、大话。

【思考练习】

(1)“点题”,指的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

构思布局时,如何设计“点题”?

(2)拿出一至两篇自己以前写的文章,认真读一读,想想文中运用了怎样的点题方法,在此方面还有什么问题,然后动笔改一改。

60.列好作文提纲

作文提纲,又叫作文计划。

列作文提纲,就是制定作文计划。

它是构思、布置篇章的具体的外在表现形式。

“纲”原指网上的总绳;“提纲”,就是提住网上的总绳。

古人认为:

只有整张渔网都连在总绳上,渔网才会有条理而不零乱;善于撒网的人,一定是提拉网的总绳,而不是一个一个地去拉开那数不清的网眼儿。

这些道理,完全可以用来说明列作文提纲的重要意义。

如何制定作文提纲呢?

作文提纲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

(1)题目。

要把题目(或补充完整的题目)写在第一行正中间。

(2)主要内容和中心。

要在题目下面,简要地写出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结构安排。

这是作文提纲最主要的部分,设计时需要注意做到以下五点:

①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

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一共准备分为几大段,每段写什么,要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

②确定好重点写的内容。

要依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确定出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标明“详”、“次详”、“略”的字样;重点段又打算分几层来写,先写哪层、后写哪层,具体列出准备重点写的步骤、次序。

③依据文章选用的材料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确定好开头、结尾的方法,并在提纲中简单注明。

④设计好点题的时机及具体的方式、方法。

⑤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该如何衔接过渡,哪些内容需要照应,如何照应,也简单标注一下。

同学们看一看,下面就是一则比较优秀、实用的作文提纲:

题目:

难忘的一件事

主要内容:

我的脚扭伤,周丽照顾我。

中心思想:

关心同学、急人所急。

结构安排:

一、在练习跳绳时,我扭伤了脚。

(略)二、周丽同学热心照顾我。

(重点段)

1.周丽把我扶到她的家。

(次详)

2.周丽给我洗脚,喷“好得快”。

(详)

3.我好了一些,周丽又小心地搀我回家。

(次详)三、我十分感动,至今记忆犹新。

(略,点题)制定作文提纲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形式可以灵活。

总的来说,作文提纲没有固定的格式和统一的要求,项目和详略的程度可依材料的特点、表达的需要和自己的水平而定。

一般地讲:

初学作文时,作文提纲宜细不宜粗;随着构思、布局水平的不断提高,作文提纲就可以写得简单些。

第二,要认真推敲、修改。

列出提纲后,要对整个构思做全面的推敲:

选材是否切题?

立意是否明确、深刻?

对选择的材料还需要进一步做哪些取舍?

材料的组织安排是否严密、合理,能否突出中心?

推敲后,做出必要的修改。

自己满意了,才可以动笔行文。

第三,一定要先列提纲后作文。

制定作文提纲完全是写给自己看的,是为自己写好这篇文章服务的。

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有的同学对列提纲的目的认识不清,认为提纲可有可无,甚至觉得老师要求列提纲是“多事”,于是,为了应付老师,竟然先写作文后“补写”作文提纲。

这实在是本末倒置、自欺欺人之举。

第四,务必要养成“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

常见一些同学作文之前不列提纲,见到题目思考片刻便提笔行文,写写想想,想想写写,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有的甚至都已写了一半又撕掉重写。

结果,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严重影响了作文的质量。

这其中的主要缘故就是没有养成认真构思、布局的习惯,尤其没有养成“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

作文时,有了提纲的约束,按“计划”行事,写起文章就容易做到一气呵成,写出的文章就容易达到“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等要求;反之就会层次不清,详略不当,丢三落四。

因此,列提纲是提高作文效率和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就提示同学们:

要作文,先列提纲;不列提纲不作文。

平时要这样,考试或参加作文竞赛更要这样。

要重视从五年级第二学期开始,练习不打草稿、依照作文提纲直接成文。

【思考练习】

(1)制定作文提纲有什么重要意义?

如何制定作文提纲?

制定作文提纲要注意哪些问题?

(2)以《我为红领巾增光彩》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写前先列作文提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