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整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63295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路面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路基路面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路基路面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路基路面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路基路面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基路面整理.docx

《路基路面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路面整理.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路基路面整理.docx

路基路面整理

第一讲总论

城市道路按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及交通功能的不同分为四类:

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我国的公路根据其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不同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五个技术等级

我国的公路,按照其在国家政治、经济、国防和区域行政管理中的重要性和使用性质的不同,可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和专用公路等五个行政等级

路基工程

公路路基是路面的基础,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的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与路面共同承受交通荷载的作用。

作为路面的支承结构物,路基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Strength,Stability,Durability)。

路面工程

公路路面是直接承受交通荷载、大气温度及雨水作用的结构。

路面结构一般由面层、基层、垫层组成

路基路面的使用要求:

即结构与功能两个方面要求

路基路面的性能要求

1.承载能力)2.稳定性3.耐久性(4.表面平整度(5.表面抗滑性能

路基路面稳定的影响因素

地理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土的类别

土是岩石经过风化后在不同条件下形成的自然历史的产物

其中以0.075mm作为细粒组与粗粒组的分界,以60mm作为粗粒组与巨粒组的分界,而2mm是粗粒组中的砾与砂粒的区分界限,0.002mm是粘粒与粉粒的区分界限。

土的分类标准

我国的公路用土依据土的颗粒组成特征、土的塑性指标和土中有机质存在的情况进行土类划分。

一般以主成分粒组进行定义,控制主成分粒组的比例在50%以上

土作为路基建筑材料,砂性土最优,粘性土次之,粉性土属不良材料

我国的公路自然区划分为三级

由于湿度与温度变化对路基产生的共同影响,称为路基的水温状况;

集聚的水冻结后体积增大,使路基隆起而造成面层开裂,即为冻胀现象;

荷载频繁时,路基路面产生较大的变形,路基土以泥浆的形式从胀裂的路面缝隙中冒出,形成翻浆。

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同路基的干湿状态有密切的关系,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路面的结构设计。

路基干湿状态的要求:

一般要求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

路基干湿类型的划分指标以分界稠度w作为划分指标

新建道路:

以路基临界高度为判别标准

与分界稠度相对应的路基离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的高度称为路基临界高度H。

路槽底距离地下水或地表积水的距离,要大于或等于干燥、中湿状态所对应的临界高度

路面的分类

路面类型可从不同角度来进行划分,一般常按照面层所用的材料来进行区分,如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砂石路面等等。

但在工程设计中,则主要从路面结构的力学特性和设计方法的相似性出发,将路面划分为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和半刚性路面三类。

第二讲行车荷载、环境因素和材料的力学性质

1.1行车荷载

(1)行车荷载及其对路面的影响

汽车荷载是道路的服务对象,道路的主要功能是保证车辆的通行

是造成路基路面结构损伤、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它是不断移动着的、具有振动和冲击影响的动荷载

路面结构设计主要以轴重或者轮压来进行控制

100KN被我国作为设计标准轴重。

1.2汽车对道路的作用力

(1)静态压力

轮压与压圆:

轮胎对路面的静态压力大小与胎内压相接近,压面近似为圆形,

道路上行驶的汽车除给路面施加垂直静压力外,还有水平力和振动力,对路面固定点而言,这种影响又具有瞬时性和重复性。

行车安全要求qmax≤p⋅

j,其中j

为路表与车轮的附着系数,它同路面类型与湿度以及行车速度有关。

路表层水平力过大易导致推挤、拥包、波浪及车辙等病害。

j

与路面的干湿类型和材料类型相关。

行使的汽车对路面施加的荷载有瞬时性。

即车轮通过路面上任一点,路面承受荷载的时间很短,约0.01~0.1s左右,与行车速度和轴间距相关。

越往下,应力作用的持续时间越长。

车速越快,路面的变形量越小。

可以理解成路面结构的刚度或者强度相对增大。

行使的汽车对路面施加的荷载有重复性。

路面承受一次轮栽和承受多次重复轮栽作用的效果并不一样。

对弹性材料,重复荷载下,材料出现疲劳性质,即材料的强度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对弹塑性材料,重复荷载下,累计变形逐渐增大。

1.3交通分析

(1)交通量

概念:

指一定时间间隔内各类车辆通过某一道路横断面的数量。

轴载谱:

各级轴载所占的比例。

等效换算:

原则:

同一种路面结构在不同轴载作用下达到相同的损失程度。

方法:

通过室内或道路现场的重复作用实验,建立荷载量级同达到相同程度损伤的作用次数之间的关系,依据这一关系,推算出不同轴载的作用次数等效换算成标准轴载当量作用次数的轴载换算系数

我国选用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作为标准轴载。

(3)轮迹横向分布:

各轴载作用按一定规律分布于车道横断面的现象。

即轮迹总是在横断面中心线附近一定范围内左右摆动。

1.4超载与超限的概念

超载运输是车辆所装载货物超过车辆额定载货质量。

超限运输指运输车辆超过路面结构的容许承载能力。

在沥青面层中,必须至少有一层能密实防水。

第三节土基的力学强度特性

3.1路基的受力状况

正确的设计,应使得路基所承受的力在路基弹性范围内

3.2路基工作区

概念:

在路基某一深度Za处,当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与路基土自重引起的垂直应力相比所占比例很小,仅为1/10~1/5时,该深度Za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

3.3重复荷载对路基土的影响

车辆荷载的重复作用。

每一次荷载作用之后,回弹变形即消失,而塑性变形则残留在土基之中;

随着车辆的重复作用,塑性变形不断积累。

这就导致两种可能的情况发生:

(1)土体逐渐压密,但逐渐区域稳定,土基整体不至于剪切破坏;

(2)荷载作用在土体中产生了逐步发展的剪切变形,形成土体整体破坏的剪切面,最后达到破坏。

第4节土基的承载能力

用于表征土基承载力的参数指标有回弹模量、地基反应模量和加州承载比(CBR)

4.1回弹模量

回弹模量能较好地反映土基所具有的部分弹性性质,可以用回弹模量表示土基在瞬时荷载作用下的可恢复变形性质。

土基回弹模量测试:

在多数情况下,试验曲线呈非线性。

路面设计中,按1mm线性归纳法来确定土基的回弹模量。

我国土基设计参数(回弹模量)的确定

我国在测定土基回弹模量时,常采用直径30.4cm的刚性承载板用加载-卸载的试验方法。

试验通常在不利时期进行,并取有84.1%概率的回弹模量值作为土基回弹模量的计算值。

4.2地基反应模量

基本假定是地基上任一点的弯沉仅与作用于该点的压力p成正比,而与相邻点处的压力无关。

4.3加州承载比

加州承载比CBR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提出的一种评定基层材料承载能力的试验方法。

承载能力以材料抵抗局部荷载压入变形的能力表征,并采用标准碎石的承载能力为标准,以相对值的百分数表示CBR值。

第五节路基的变形、破坏及防治

5.1路基的主要病害(路基沉陷,边坡坍塌和溜坡,碎落和崩塌,路基沿山坡滑动,不良地质和水文条件造成的路基破坏,冰胀与翻浆,挡土墙或护坡的裂缝、断裂、鼓肚或沉陷等)

裂缝:

基础处理不当而造成砌体产生沉陷或施工处理与养护不当而使砌体产生过度收缩或膨胀等都会引起砌体的裂缝。

断裂、倾斜或鼓肚:

一般是由于砌体后土的侧向压力增大或基础的不均匀沉陷所致,多由水的作用或冰冻作用而引起。

沉陷:

由于基础土质松软或压实不足所致。

5.2路基病害的起因:

路堤的变形破坏,路堑的变形破坏,特殊地质水文条件下的破坏

起因分析:

不良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岩层走向、土质、地下水位等)

不利的水文和气候因素(降雨、洪水、干旱等)

设计不合理(边坡坡度、填高、排水、加固防护等)

施工不合理(填筑顺序、压实、爆破等)

5.3路基病害的防治

路肩的养护,边坡的养护,排水设施的养护,挡土墙和护坡的养护,路基翻浆的养护,软土地区养护

第6节路面材料的力学强度特性

6.1路面材料类型

松散颗粒型材料及块料,沥青结合类材料,无机结合料类材料,水泥混凝土材料

6.4抗拉强度

路面材料的抗拉强度主要由混合料中的结合料粘结力提供,可采用直接拉伸或间接拉伸试验测定材料的抗拉强度。

我国规范采用劈裂疲劳试验方法。

(3)水泥混凝土材料

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试件为直角棱柱体小梁,标准试件尺寸为150mm*150mm*550mm,在标准条件下,经养护28d后,按三分点处双点加载测定其抗折强度(fcf)和抗折弹性模量。

第七节路面材料的累积变形和疲劳特性

7.4路面材料的疲劳特性

疲劳:

路面材料在承受重复荷载作用时会出现比静载一次作用破坏应力值低的材料破坏。

这种材料强度的降低现象称为疲劳

疲劳破坏:

材料由于微结构不均匀诱发应力集中而出现微损伤,在重复应力作用下微量损伤累积扩大而导致的结构破坏

疲劳强度:

承受规定重复荷载作用所对应的应力(应变)值

疲劳极限:

重复作用次数随重复应力(应变)值的减少而随增加,当重复应力(应变)值减少到重复荷载作用次数无限大时的重复应力(应变)值

疲劳寿命:

材料从开始加载到破坏所对应的重复荷载作用次数

疲劳曲线:

将重复弯拉应力(应变)sr(εr)与一次加载破坏的极限弯拉应力(应变)的比值(称为应力比或应变比)作为纵坐标,绘制出sr/sf或εr/εf与重复作用次数Nf的关系曲线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疲劳极限明显低于水泥混凝土。

沥青混合料的疲劳特性

沥青混凝土材料疲劳试验有控制应力与控制应变两种试验方法。

第3章一般路基设计

第1节路基设计的一般要求

1、一般路基的概念

通常是指在良好的地质与水文条件下,填方高度(1.5m

必须有确保路基强度与稳定性的附属设施,包括路基排水、路基防护与加固、取土坑、弃土堆、护坡道等;

路基设计标高:

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

二、三、四级公路宜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超高、加宽前该处边缘标高。

路基的类型与构造

1、路基横断面的典型型式(路堤、路堑、填挖结合)

2、路基的类型与构造要求:

路堤(embankment)在天然地面上用土或石填筑的具有一定密实度的线路建筑物。

3、一般路堤和矮路堤的构造要求:

1)满足最小填土高度要求;

2)因工作区可能涉及到天然地面,除填方路堤须满足施工要求外,天然地基也必须进行压实,必要时须换土或进行加固;

3)可结合两侧排水沟进行挖土填筑路基,可在路基侧设置护坡道;

4)对地面纵、横坡较陡处必须挖台阶再填筑,从而保证路基不沿坡向有滑动可能性;

5)必要时可设置石砌护脚进行路基防护。

4、高路堤及浸水路堤的构造要求:

1)必须进行个别设计;

2)边坡可采用上陡下缓的折线形式或台阶形式;

3)边坡表面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或加固措施。

5、路堑的构造要求:

1)边坡可设置为直线或折线;

2)挖方边坡坡脚处须设置边沟;

3)路堑上方应设置截水沟;

4)坡面易风化时须采取防护措施,并设碎落台

5)挖方路基下天然地基必须人工压实,必要时应翻挖重填、换土或进行加固处理。

第三节路基设计

(1)路基宽度的概念:

路基宽度为行车道、路肩、中间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等宽度之和,一般可理解为土路肩外边缘之间的距离。

(3)路基宽度的确定

行车道:

3.5-3.75m,与车辆宽度、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和汽车行驶速度等有关;

路肩: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平原微丘区,有条件时路肩宽度宜采用≥2.50m的硬路肩。

中间带:

最小中间带宽度随公路等级、地形条件变化在2.50m~4.50m之间,特殊情况下可减至2.00m。

中间带的宽度根据行车带以外的侧向余宽,防止驶入对向行车带护栏、防眩网、交叉公路的桥墩等所需的设置带宽度而定。

爬坡车道: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当纵坡大于4%时,可沿上坡方向设爬坡车道,爬坡车道的宽度一般为3米。

变速车道: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车站等处,应设置变速车道。

变速车道的宽度一般为3米。

2、路基高度设计

路基高度:

是指路堤的填筑高度或路堑的开挖深度,一般为路基设计标高与原地面(中心线)标高之差;由于原地面不平整,因此还有边坡高度。

路基高度的确定:

路基高度结合公路路线纵断面、排水及防护措施确定,同时与路基临界高度结合;应使路肩边缘高出地面积水,并考虑地面水、地下水、毛细水和冰冻作用对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

高路堤及深路堑的判别标准以边坡高度为依据:

18m与20m

沿河及受水浸淹路基的高度应大于:

设计洪水位+壅水高度+波浪侵袭高度+0.5m。

4、路基的边坡坡度:

路基边坡概念:

用边坡高度与边坡宽度之比H:

b的形式表示,并取H=1计算为1:

m(路堤)或1:

n(路堑)的形式表示边坡坡率。

边坡坡度的大小,取决于边坡的土质、岩石的性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自然因素和边坡的高度。

5、路基的压实:

(1)压实的意义:

分层压实致密的路基能防止水分干湿作用引起的自然沉陷和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产生的压密变形,从而确保路面的使用品质和使用寿命。

(3)压实土的特性

低于最佳含水量ω0时容易提高密实度,从而增强抗变形能力和强度,高于最佳含水量时则难以获得高的密实度;

路基土的压实度概念

路基土达到的干密度值与标准击实法得到的最大干密度的比值的百分数表示。

第4章路基稳定性分析计算

第一节概述

1、边坡种类(天然边坡,人工边坡)

边坡:

具有倾斜坡面的岩土体。

土坡:

具有倾斜坡面的土体。

2、基本要点

需要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的情况:

超过8m的土质边坡

超过12m的石质边坡

地质与水文条件复杂、高填深挖或特殊需要的路基

土坡稳定性滑动面特征及分析计算:

按失稳土体的滑动面特征,归纳为直线、曲线和折线三类

土坡滑坡前征兆:

坡顶下沉并出现裂缝,坡脚隆起。

第二节直线滑动面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1、适用范围

直线法适用于砂土和砂性土(两者合称砂类土),土的抗力以内摩擦力为主,粘聚力甚小。

边坡破坏时,破裂面近似平面。

2、试算法(假定ω,计算K与ω的关系。

选择4~5个滑动面,计算并绘制K与w的关系曲线,确定Kmin和ω0。

Kmin值不符合规定时,路基断面应重新设与验算,直到符合要求。

第三节曲线滑动面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1、适用范围

土的粘力使边坡滑动面多呈现曲面,通常假定为圆弧滑动面。

圆弧法适用于粘土,土的抗力以粘聚力为主,内摩擦力力较小。

边坡破坏时,破裂面近似圆柱形。

条分法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静力平衡原理

单位长度内,将滑动体划分为若干土条,分别计算各土条对于滑动圆心的滑动力矩Moi和抗滑力矩Myi;

第四节软土地基的路基稳定性分析

临界高度的定义

指天然路基状态下,不采取任何加固措施,所容许的路基最大填土高度。

浸水路堤的水的浸润曲线:

浸水路堤边坡稳定的最不利情况一般发生在最高洪水水位骤然降落的时候,此时渗透动水压力指向路基体外。

第一节概述

1、防护与加固的原因及意义

路基防护与加固的原因:

路基防护与加固的意义:

1)坡面冲刷及风化1)确保路基路面的稳定

2)河岸冲刷2)确保路基路面的强度

3)土质浸水湿软3)确保路基路面的使用耐久性

4)地基湿软沉陷

2、路基防护与加固类型

边坡坡面防护:

植物防护、工程防护(喷锚)

沿河路堤冲刷防护与加固:

直接防护、间接防护

湿软地基加固处治:

换填土、碾压夯实、排水固结、振动挤密、化学加固、土工格栅

1、植物防护:

1)种草2)铺草皮3)客土喷播4)植树5)景观设计

工程防护1)砂浆抹面防护2)喷浆防护勾缝、灌浆、嵌补4)干砌片石护面5浆砌片6石护面(墙)

第三节冲刷防护

1、路基冲刷直接防护

植物防护、石砌防护、支挡防护、土工织物软体沉排防护、土工模袋

2、路基冲刷间接防护

建导治结构物:

即设坝,一般有丁坝、顺坝、格坝等。

用来改变水流方向,消除和减缓水流对堤岸的直接破坏。

第4节软土地基加固

地基加固的主要方法种类:

稳定处理

沉降处理

1)加载预压;1)换填土;

2)竖向排水;2)反压护道;

3)挤实砂桩;3)挤实砂桩;

4)石灰桩;4)石灰桩;

5)换填土;

2、地基加固的方法

1)砂垫层法2)换填法3)反压护道法4)夯实法:

重锤夯实、强夯

5)排水固结法(竖向排水法):

(1)排水堆载预压法塑料排水板砂井

(2)降水预压法

(3)真空预压法

6)挤密法

(1)碎石桩

(2)砂桩(3)石灰桩

7)化学加固法

水泥浆液加固目前使用较多,一般采用压力灌注或搅拌混合措施,后者使用较普遍,使用

旋喷工艺。

8)管桩加固法:

采用薄壁管桩加固路基

9)分阶段施工和超载预压法

第六章挡土墙设计

按挡土墙的结构形式分:

重力式,半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扶壁式,锚杆式,拱式,

锚定板式,板桩式和垛式等。

3、挡土墙的作用

路肩墙:

护肩及改善综合坡度;

路堤墙:

收缩坡脚,防止边坡或基底(对于陡坡)路堤滑动,沿河路堤可防水流冲刷等;

路堑墙:

减少开挖,降低边坡高度;

山坡墙:

支挡坡上覆盖层,可兼起拦石作用;

隧道及明洞口挡墙:

缩短隧道或明洞口长度;

桥梁两端挡墙:

护台及连接路堤,作为翼墙或桥台。

第2节挡土墙的构造与布置

1、挡土墙的构造

①墙面(墙胸)②墙背③墙顶及护栏④墙底(墙趾、墙踵)

⑤基础⑥排水设施⑦沉降缝和伸缩缝

第五节挡土墙设计

1、挡土墙稳定性验算

抗滑稳定性验算、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1)抗滑稳定性验算:

目的:

检查基底在土压力、自重等作用下的摩阻力抵抗挡土墙滑动的能力。

(2)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目的:

检查墙身绕墙趾向外转动倾覆的抵抗能力。

2、基底应力及合力偏心距验算

保证挡土墙基底应力不超过地基承载力,应进行基底应力验算

为了避免挡土墙不均匀沉陷,要控制作用于挡土墙基底的合力偏心矩

3、墙身截面强度验算

为了保证墙身具有足够的强度,应根据经验选择1~2个控制断面进行验算,如墙身底部、二分之一墙高处、上下墙(凸形及衡重式墙)交界处。

4、增加挡土墙稳定性的措施

(1)增加抗滑稳定性的方法:

a)设置倾斜基底b)采用凸榫形基础

(2)增加抗倾覆稳定性的方法

1)展宽墙趾:

增加稳定力臂。

2)改变墙面及墙背坡度:

改缓墙面坡度可增加稳定力臂;改陡俯斜墙背或改为仰斜墙背减少土压力。

3)改变墙身断面类型:

改为衡重式墙,或者墙后加设卸荷平台、卸荷板。

第六节浸水路堤挡土墙设计

第8节轻型挡土墙

1、概述

重力式挡土墙薄壁式挡土墙薄壁式挡土墙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悬臂式和扶壁式两种主型式。

锚定式挡土墙锚定式挡墙也属于轻型挡墙,通常包括锚杆式和锚定板式两种。

第九节加筋土挡土墙

1、概述

加筋土挡土墙是利用加筋土技术修建的支挡结构物。

加筋土是一种在土中加入拉筋的复合土,它利用拉筋与土之间的摩擦作用,把土的侧压力削减到土体中,改善土体的变形条件和提高土体的工程性能,从而达到稳定土体的目的。

加筋土挡土墙由填料、在填料中布置的拉筋以及墙面板三部分组成。

加筋土挡土墙结构计算

加筋体筋带的断面积、长度以及加筋体的稳定性,应通过加筋体内部和外部的稳定性分析确定

第7章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第1节概述

第二节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1、地面排水设备

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急流槽,倒虹吸、渡水槽等

2、地下排水设备

暗沟(盲沟)、渗沟、渗井

第3节路面排水设计

2、路面表面排水2、中央分隔带排水4路面内部排水5、排水基层的排水系统

第十讲碎砾石、块料路面

第1节碎(砾)石材料及路面

1.1碎(砾)石料类别

即:

水结碎石路面、泥结碎石路面、密级配碎(砾)石路面

它们即可用于路面基层,也可通过适当处理用于面层形成碎砾石路面

1.2碎(砾)石料的强度特性

纯碎石材料:

按嵌挤原则产生强度。

其抗剪强度主要决定于剪切面上的方向应力和材料的内摩阻角。

土-碎(砾)石混合料:

含土量小时,基本按嵌挤原则形成强度;含土量较多时,按密实原则形成强度。

其强度和稳定性取决于内摩阻力和黏结力的大小

1.3碎(砾)石料的强度指标

CBR值(无弯拉强度),且与粒料的密实度、最大粒径、细集料含量、含水量等因素相关

1.4碎(砾)石料的应力—应变特性

抗压回弹模量(通过三轴试验测定):

Er=k1

k2(MPa)

1.6碎(砾)石路面

第二节块料路面

2.1概述

目前路面工程中较常用的为块石和水泥混凝土预制块两种,此外,炼砖块也较适用。

第十讲无机结合料材料及路面

第一节概述

1.1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及其特点

定义:

在粉碎的或原状松散的土中掺入一定量的水泥、或石灰、或工业废渣等无机结合料和水,拌和得到混合料经压实和养生后,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的材料。

由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刚度处于柔性材料(如沥青混合料)和刚性材料(如水泥混凝土)之间,所以也称为半刚性材料,由其铺筑的结构层称为半刚性层。

特点:

板体性好,强度高、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稳定性好,抗冻性强;强度和刚度随着龄期而增长;经济性好;干缩、温缩大,耐磨性差,抗疲劳性也稍差。

第三节石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

四种作用中,主要是离子交换作用与火山灰作用,是构成石灰土早期强度的主要因素,后期强度则更多源于碳酸化作用和结晶作用。

3.3石灰稳定材料的强度影响因素

土质、灰质、石灰剂量、含水量、密实度、龄期、养生条件(温度与湿度)

在一定潮湿条件下养生强度的形成比在一般空气中养生要好。

3.4石灰稳定材料的缩裂防治

(1)严格控制压实含水量

(2)严格控制压实标准(3)严格养生条件

(4)禁防干晒(5)施工季节(6)控制剂量

(7)反射裂缝的防治:

设置联结层;铺筑碎石隔离过渡层;提高沥青下面层抗裂性能

第四节水泥稳定类基层

4.1概述

(1)水泥稳定类材料的定义

在粉碎或原状松散土中(包括各种粗、中、细粒土),掺入适量水泥和水,按技术要求进行拌和、摊铺,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压实和养护成型,其抗压强度符合要求,该类基层称为水泥稳定类基层。

当水泥稳定细粒土(砂性土、粉性土或粘性土)时,称为水泥土

4.2水泥稳定土的强度

(1)强度形成原理

水泥的水化作用:

水泥稳定土中,首先发生的是水泥自身的水化反应,从而产生具有胶结能力的水化产物,这是水泥稳定土强度的主要来源。

在选用水泥时,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必要时还应对水泥稳定土进行“补钙”以提高混合料中的碱度。

第五节工业废渣稳定类基层

5.1概述

工程应用中一般采用石灰稳定工业废渣或与工业废渣共同稳定土,其中最常用的工业废渣为粉煤灰,形成石灰粉煤灰稳定路面基层,简称为二灰稳定类基层。

第十一讲沥青路面

第一节概述

1.1沥青路面基本特性

由沥青作为结合料,粘结矿料修筑面层,并和基层(底基层)、路基(垫层)共同组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