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栽培管理与繁殖技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60198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莓栽培管理与繁殖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草莓栽培管理与繁殖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草莓栽培管理与繁殖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草莓栽培管理与繁殖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草莓栽培管理与繁殖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草莓栽培管理与繁殖技术.docx

《草莓栽培管理与繁殖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莓栽培管理与繁殖技术.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草莓栽培管理与繁殖技术.docx

草莓栽培管理与繁殖技术

草莓栽培管理与繁殖技术

 

2011年5月

 

1围

2术语

3生产场地选择

4繁殖技术

5栽培管理技术

6病虫害防治

 

序言

草莓又叫红莓、洋莓、地莓等,是一种红色的水果。

草莓是对蔷薇科草莓属植物的通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草莓的外观呈心形,鲜美红嫩,果肉多汁,含有特殊的浓郁水果芳香。

草莓营养价值高,含丰富维生素C,有帮助消化的功效,与此同时,草莓还可以巩固齿龈,清新口气,润泽喉部。

草莓为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常绿草本,具匍匐茎,株高一般不超过30厘米。

草莓原产智利,现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品种达2000多个。

草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草莓栽培。

美国草莓栽培面积2.3万公顷,产量56.7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8%,平均产量24.6吨/公顷。

日本栽培面积1.1万hm2,产量21.8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1%,平均产量19.3吨/公顷。

欧洲是主要草莓产地,约占世界产量的50%,波兰、西班牙、荷兰、比利时、俄罗斯,罗马尼亚和英国栽培面积较大,产量一般为9.5-18.3吨/公顷。

我国是世界上草莓野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很早就开始利用野生草莓,并一直沿袭至今。

我国的大果草莓栽培始于1915年,但过去未受到重视,发展缓慢。

20世纪80年代以来草莓生产有了迅速的发展。

中国目前草莓生产面积约7万hm2,面积居世界第一位,其中主要产地分布在、、、、、上海、等东部沿海地区,近几年、、新疆、北京等地区发展也很快。

重点草莓产区有泗洪、、、、上海郊区、等,其中长丰县目前已拥有14.5万亩的草莓种植面积,年产草莓20万吨以上,总产值在10亿元以上,到2012年扩大到20万亩以上,并建成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脱毒草莓科技园。

每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推介会,在北京新发地市场、天津红旗市场、水果批发市场召开经销商与草莓户对接会,其生产规模已经从原先的居省之首跃居成为全国草莓第一大县,长丰草莓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草莓喜光,喜潮湿,怕水渍,不耐旱,较耐寒,喜肥沃透气良好的砂壤土。

春季气温上升到5度以上时,植株开始萌发,最适生长温度为20—26度。

地区,2月下旬萌发,4月上中旬开花,5月中下旬果实成熟。

入秋,气温低于17度,且在10—12小时的短日照条件下花芽分化,冬季有短期休眠。

笔者根据整合各方面资料总结出以下标准供大家参考。

草莓生产技术规程

1围

本标准规定了草莓生产的基本要求,包括场地的选择,育苗技术,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以及生产包装等。

2术语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匍匐茎:

人们通常栽培的草莓、红薯,它们向四面八方蔓延的茎叫匍匐茎。

这些茎上面生着节,节上又会生根长芽,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这些植物繁殖出许多后代。

母株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就是将植株的萌蘖枝,丛生枝,吸芽,匍匐枝等从母株上分割下来,另行栽植为独立新植株的方法,一般适用于宿根植株。

在这里指的是将草莓的一部分根与匍匐茎分割开另行栽植的方法。

脱毒组培苗繁殖:

这里指的是通过组培的方法利用草莓的茎尖芽尖等分生较快的幼嫩组织进行幼苗繁殖的一种方法。

性状分离: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

这里是指通过母株繁殖的后代苗保持母株原有性状的程度。

墒情:

在这里指的是草莓田间土壤中含水量多寡的情况。

叶面施肥:

植物主要通过根系吸收养分,但也可通过叶片吸收少量养分,一般不超过植物吸收养分总量的5%。

叶片吸收的肥料应是完全水溶性的。

叶面喷施肥料可以在其它施肥方式不允许的情况下和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及时为植物补充所需的养分。

在本讲义中指的是将肥料配成适宜浓度喷施于草莓叶面供植株吸收的方式。

3场地选择

草莓栽培场地的选择有两种,一是栽培场地的选择,二是育苗场地的选择。

栽培场地的选择应该按以下原则:

一、地形和地势:

地形开阔,东、南、西三面无高大建筑物、树木等遮挡地势高燥,排水通畅,背风向阳,若北面有山岗、林带为屏障则最好,在山区应避开河谷、山川风大冰雹多的地区。

二、土壤:

地下水位低,土壤含盐碱量低,土质疏松、肥沃,保水性能好。

三、社会经济条件要有灌溉条件,交通方便,供电有保障,地段既利于安全生产,有便于运输,要避开工厂、高压线路和垃圾站等污染源,最好设在污染源的上风方向。

育苗场地的选择繁殖草莓应选择地势平坦、土质疏松肥沃、有灌溉条件、有阴蔽的地块。

栽苗前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7500千克,磷酸二铵15千克,将地整平耙细,做宽1.5米、长15米—20米的平畦,有条件的地区可在土表加一层草炭,既利保水,又有利于匍匐茎扎根。

4繁殖技术

草莓生产过程中常用的繁殖方法有匍匐茎繁殖、母株分株繁殖、种子繁殖、脱毒组培苗繁殖四种方法。

为了防止后代的性状分离,在生产过程中多采用无性营养繁殖。

但与其他两种种繁殖方式相比,草莓的匍匐茎繁殖有繁殖方法简单易操作且繁殖系数较高等优点所以生产上最常用的是匍匐茎分株繁殖。

本标准主要介绍草莓的匍匐茎繁殖,其主要操作技术如下:

一选地做床

选择地势平坦、土质疏松肥沃、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另外苗圃应处于阴蔽场所或者苗圃配有遮荫设备也可。

栽苗前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7500千克,磷酸二铵15千克,将地整平耙细,做宽1.5米、长15米—20米的平畦,有条件的地区可在土表加一层草炭,既利保水,又有利于匍匐茎扎根。

二母株栽培管理

 选择品种纯正、无病毒、无病虫害、经过充分休眠的健壮植株作繁殖母株,采用实垄双行单行定植都可以(本标准主要介绍双行定植),,即垄宽2 m,株距50~60 cm,距垄边30 cm各栽1行。

采用高畦、高垄栽培,以方便排灌,利于通风透光。

栽植时母株基部凸起部分向垄沟,于草莓花序伸出于匍匐茎抽生方向相反。

栽植时注意一个原则:

深不埋心、浅不露根,栽后马上浇1次透水。

定植后生长的匍匐茎由母株腋芽发生,发生量与母株经受低温时间长短有关,如果低温时间不足,会影响匍匐茎的发生量。

匍匐茎需要长日照条件下发生,即每天12~14 h。

根据当地气候环境确定母株定植时间,一般早熟品种在4月中旬左右,晚熟品种6月上旬左右。

每株保留匍匐茎5~6个,匍匐茎上第2、第4、第6节上产生不定根,形成子苗,为促进草莓早抽生、多抽生匍匐茎,在母株成活后可喷施1次50 mg/L 赤霉素(GA3)。

及时将匍匐茎平放开,压土促进子苗生根,及时去掉母株花序以防止过度消耗母株营养从而达到促进抽生匍匐茎和培育健壮子苗的目的。

 

 三肥水管理 

  定植前1周育苗田施腐熟有机肥75 t/hm2、三元硫酸钾型复(15-15-15)750 kg/hm2,施后深翻30 cm,做垄平整土地。

苗期适当追磷、钾肥,加强营养。

氮肥要适量,氮肥用量过多,会导致草莓徒长,病虫害增加。

草莓早期需磷,早中期需氮,整个生长期需钾。

施肥原則是以有机肥为主,适氮重磷钾,补充中微量元素。

适量施硼、锌、镁肥和根外喷施叶面肥。

移苗前1周适当控制土壤湿度,以促进母株根系发达,栽前浇1次透水,定植時浇足定根水,次日浇还苗水,活棵后浇足活棵水。

苗期保证垄面疏松湿润,及时灌水防旱,安全越夏,以利于匍匐茎生根,特別是夏季高溫,土壤干燥时,易灼伤匍匐茎头部。

灌水应在傍晚或晚上进行,采取沟灌,每次灌水要适量,不能淹没畦面。

雨季及时排涝,清沟理墑,保持沟渠相通。

子苗移栽前1周控制土壤湿度,提高定植成活率。

四压蔓、摘蔓

在匍匐茎大量发出期间,人工引压匍匐茎,使其向各方向均匀分布,使早抽生的匍匐茎早扎根,形成匍匐茎苗。

早扎根能减轻母株营养消耗。

有利于母株

继续生出匍匐茎。

待整个畦面匍匐茎均匀布满之后,再发出的匍匐茎应及时摘除。

以便减少母株不必要的营养消耗。

当小苗具有独立根系可以自主吸收营养和水分时应切除与母株的联系,以利于苗本身的生长。

五起苗

当小苗生长到一定程度具有独立根系并能自主吸收营养时就需要起苗了。

秋天定植的草莓一般在8月份就需起苗,起苗时应注意保护根系。

如果就近定植,最好带土移栽,缓苗快,成活率高。

若春天定植需在10月中旬起苗,应注意避免伤根,将老叶和匍匐茎等剪掉。

分级后,按品种捆成小捆贮藏在湿度60%左右、温度在—20C—00C的地方,保留母株;冬季注意防寒,第二年又重新抽蔓繁苗,一般母本园可使用3年,然后换地重建。

5栽培管理技术

1选园整地

种植草莓多选用地面平坦、土质疏松、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地块。

定植前半个月整地施基肥。

草莓需氮磷钾完全肥料,以堆肥、禽畜肥、饼肥为主,外加过磷酸钙、硫酸钾等化肥。

1hm2以优质堆肥37500~75000kg、过磷酸钙250~300kg混合,结合整地撒施翻人土中作基肥。

各地多采用平畦栽培,一般畦宽100。

120cm,埂宽20—25cm,高约10cm,畦长一般不超过20m,否则,灌水时畦面易积水引起腐烂。

但在地下水位高或有喷灌、滴灌设备的地区,多采用高畦栽培,便于通风透光,地面覆盖,果实成熟时着色好,土壤病害少和便于采收。

垄畦底宽50.60cm,高畦顶宽80~100cm,底宽90一120cm,高15—20cm,水沟宽20~30cm。

2品种选择

露地栽培,植株经过春、夏生长发育,秋季形成花芽,冬季自然休眠,春暖长日照下开花。

宜选用匍匐蔓少、休眠深的大果型品种,如保交早生、达娜等。

3栽植

3。

1秧苗处理

栽植前剪去秧苗老叶、枯叶,剔除病苗,以减少植株水分的蒸发面积和

病害。

并用5一10mg/kg的萘乙酸浸根2—6小时,促进新根萌发。

3.2栽植时期

在生产上春、秋两季均可栽植。

为了在短期取得草莓高产,不同地区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应选择适宜的栽植期。

北方以秋季气温在15~25℃时为宜。

3.3栽植密度

栽植密度随栽植方式的不同而有差异,当前生产上栽植草莓有2种方式,即平畦栽植和高畦栽植。

平畦栽植行距20~25cm,株距15~20cm,1hm2栽植18~24万株;高畦栽植,垄或行距40-50cm,株距17~20cm,栽15~16万株。

3.4栽植要求

为确保秧苗成活,宜选阴天或傍晚栽植,栽苗时使全行花序朝向同一方向,并使秧苗稍向花序朝向的方向倾斜,以便以后垫果和采收。

栽植深度做到:

浅不露根,深不埋心。

草莓根浅,不耐干旱,栽后立即灌水。

对灌水淤心苗要及时冲洗。

栽后遇高温烈日要遮阴以降温保湿。

4田间管理

4.1中耕培土

草莓根系浅,喜湿润疏松的土壤。

栽植成活后和早春撤掉防寒物及清扫枯叶后,要及时进行多次中耕。

一年一般中耕7~9次,多在雨后、浇水后、采收后及杂草生长期进行。

中耕宜浅不宜深,一般3—4cm。

中耕可结合追肥、培土和去除病弱株等工作。

草莓有新根发生部位逐年上移的特点,对多年一栽制的园地,应进行培土,培土时期在浆果采收后及初秧新根大量发生之前进行。

一般每次加厚2。

3cm,以露出苗心为准。

培土可结合中耕、施肥进行。

4.2肥水管理

草莓是喜肥作物,为保证生育期不脱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还应适时适量地追肥。

追肥一般是在草莓开始生长期、采收后旺盛生长期、合花芽期等时期的稍提前一段时间进行。

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追施1次,1hm2追施尿素或复150一200kg。

8月下旬至9月上旬再追施1次,施尿素或复200。

300kg。

草莓根外追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用0.4%尿素溶液分别于花芽分化期、现蕾期、开花期叶面喷施,对增花增蕾、促进果实生长有明显作用。

叶面喷施的时间,以午后4。

5时为宜。

栽后每天小水勤浇直至成活,以后保持土壤微湿。

沟灌果实易遭泥水污染,喷灌或滴灌可提高商品果率和节水。

4.3植株管理

草莓以先开放的低级次花结果好。

因此,应将高级次的无效花,在花蕾分离时适时疏除,并适当摘除老、残、病叶,将其带出园外。

草莓最好用地膜覆盖代替垫果,也可用切碎的稻草、麦秸铺于植株周围。

革莓匍匐茎会消耗母株营养,因此,将不需要的匍匐茎及时摘除。

二年一栽制的草莓园地,采收后要进行清棵,按一定行距留苗,清除多余的苗。

留下的植株,每株只留3~5个新茎分枝。

4.4越冬防寒

草莓一般不能露地安全越冬。

越冬覆盖是露地获得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覆盖物可用麦秸、稻草、玉米秸、树叶、腐熟马粪等。

覆盖时期一般在灌封冻水之后,土壤刚结冻时进行。

覆盖厚度5cm左右。

早春当平均气温高于0℃时,即可撤除防寒物,并清扫地表,松土保墒,促进生长。

在春季有晚霜危害的地区,可适当延迟撤除防寒物,以防植株受冻。

5采收

草莓从开花到果实成熟约需1个月左右。

果实颜色变为红色时,浆果成熟,成熟的草莓必须及时采收,每1~2天采摘1次,每次采收都要将成熟适宜的果实采净。

采收时要轻摘轻放,随时剔除畸形果,采收过晚易腐烂.一个品种采收期可延续20天以上。

每天露水已干到中午气温升高前采收为宜。

6病虫害防治

(一)病毒病

目前已知草莓病毒多达数十种,其中我国草莓病毒病主要有四种,即草莓斑驳病毒、草莓镶脉病毒、草莓轻型黄边病毒、草莓皱缩病毒。

现介绍如下:

1.草莓斑驳病毒病该病毒主要危害叶片。

(1)症状。

此病单独侵染时在栽培品种上不表现任何症状。

与其他病毒复合侵染后,则出现退绿、黄边、植株矮化、浆果小而少等综合症状。

(2)发病规律。

主要发生在育苗期间,由蚜虫进行传播。

据世界报道有十多种传播蚜虫,主要有草莓钉毛蚜、托马斯毛管蚜和小管蚜。

(3)防治方法。

生产上最好栽植无病毒苗。

防治对策喷药防蚜。

据日本1985年报道,用1000倍除虫菊酯防治,此病传染率可减少到15.4%。

在发病期间用代森锌400—600倍,代森锰400—600倍,70%甲基托布律1000倍,50%多菌灵1000倍喷洒。

(4)清理园地。

及时摘除病虫叶和老叶,烧掉挖坑埋上。

2.草莓镶脉病毒病该病毒侵染后导致植株生长衰弱,抽生匍匐茎少,品质和产量下降。

与草莓皱缩病毒混合侵染后为害更为严重。

(1)症状。

此病单独侵染没有症状出现,但对草莓生长结果有影响。

卷叶。

小叶向背面反卷,植株矮化。

镶脉。

在发病初期,病叶沿主脉及次脉产生褪绿条斑之后,形成黄色条纹和条斑。

坏死。

在成熟叶片上网脉变黑或坏死,叶脉组织退绿或坏死。

(2)发病规律。

该病毒主要由蚜虫传播,兔丝子也传播,不是汁液传染。

有10多种蚜虫进行传播。

其中有草莓钉毛蚜,托马斯毛管蚜等。

(3)防治方法。

用化学药剂防蚜虫,有病株要拔除。

3.草莓皱叶病毒病该病毒为害植株和叶片。

在草莓生产上为害最严重的病毒.植株受害后.严重降低生长势和产量。

(1)症状。

品种感病后,叶片畸形,叶退绿斑,叶脉出现小的不规则状褪绿斑及坏死斑。

叶脉褪绿及透明。

幼叶生长不对称,扭曲及皱缩.小叶黄化,叶柄缩短,叶变小。

与其他病毒混合侵染时,草莓产量大幅度下降。

(2)发病规律。

该病主要由蚜虫传播,蚜虫终生带病毒,并在体繁殖。

防治方法同上。

4.草莓轻型黄边病毒病该病毒主要为害植株和叶片。

(1)症状。

幼叶褪绿斑驳,叶片边缘失绿或卷曲呈杯状,成熟产生坏死条斑或叶脉坏死,扭曲,整个叶枯死。

该病由蚜虫传播。

(2)防治方法。

利用无病毒苗;防治传播媒介蚜虫;土壤消毒;及时拔出病株和侵染源;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抗病能力。

土壤消毒有助于防治病毒病,消毒方法:

用氯化苦熏蒸法。

在定植前,地温达10℃以上时.用氯化苦处理。

做法是在地面上打孔,深度1.5厘米的孔穴,孔距为25厘米×25厘米。

第一次灌注土壤每穴用氯化苦2—2.5毫升;如土壤经过多次用过氯化苦,则每穴灌4—5毫升。

灌药后马上覆盖土,地面用塑料薄膜覆盖密封10—15天.去除薄膜.将土壤翻1—2次,使药充分发挥作用,15天后可进行定植。

该药有毒性,使用时要注意。

太阳处理。

草莓采收后,将植株全拔除,翻地并浇水,然后整平,在7—8月35℃以上高温时,用透明塑料覆盖,密封15—20天,经太阳照晒达消毒目的。

处理土壤保持不干不湿,适合湿度为宜。

(二)真菌性病害

1.褐斑病该病主要为害叶,叶柄,花梗,萼片。

在夏末因湿度大发生更为严重。

(1)症状。

叶片发病初期边缘有不明显的紫褐色小斑,然后扩大成3—4毫米的不定形的斑点,逐渐扩大使全叶片变暗褐色,最后是黄褐色枯死。

(2)发病规律。

该病菌发育适合温度为28—30℃,被害叶或土壤中病组织中的分生孢子器越冬,到第二年4—7月间放射出分生孢子,由空气传播病。

在4月旬平均温度近16℃时可出现新的病斑,在25—30℃时病最重,6—7月发病率高,在北方9月份病也较重。

各品种抗病能力不同。

(3)防治方法。

在病害形成之前及时摘除老叶,病叶;选用抗病品种。

药物防治是在开始发病前,每亩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3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药液浸苗。

定前先把老叶,病叶摘除。

2.灰霉病主要为害果实,也侵染花瓣,萼片,果柄,叶和叶柄等。

接近收获期发病更重。

(1)症状。

果实发病初期呈淡褐色油浸状小斑点,以后加速扩大到全果实。

使果软化并在表面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不久菌丝顶端长出灰色粉状霉,即病菌分生孢子。

未成熟果干僵变为干腐。

花辩受害变为黄褐色。

果柄和叶柄感病产生褐色病斑,花,果,叶枯死。

(2)发病规律。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病害,草莓多年连作发病更多,分生孢子在阴天,雨天的次日早晨传播,晴天不飞散。

密植不透风易发生病害,所以及时摘除老叶有利通风。

(3)防治方法。

此病主要采用综合防治措施。

防止植株徒长,适当密植,要施完全肥,追肥不宜过晚;避免草莓田连茬;及时摘除老叶,病叶,集中深埋,生产后的老株拔除集中烧毁。

大棚或温室温度高时经常通风,灌水适量,不宜多。

露地栽培要挖排灌沟,做到雨后田干,降低湿度,及时采收,防过熟发病;药剂防治,一般在现蕾到开花期进行。

用2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7天一次,共喷3次。

4月中下旬喷50%福美双6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50%扑海因500—7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等。

3.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

也侵害花、果、果梗和叶柄。

(1)症状。

叶片上卷呈汤匙状。

花蕾,花瓣受害呈紫红色,不能开花或不能完全开花,果实不膨大,呈瘦长形;幼果不膨大,失去光泽,硬化;近熟期为害后无商品价值。

侵染和发病以15—20℃最适合,在20℃左右孢子形成的多。

空气湿度40%—80%发病重,春香,宝交早生,丰香品种比较抗病。

(2)防治方法。

栽培制度最好一年一栽,采收后老株全拔除集中烧毁。

在生长季及时摘除老叶、病果、集中烧毁;合理施肥灌水,施氮肥不宜过多。

大棚、温室要通风,灌水宜少。

用药剂防治时,促成栽培不易用药,所以在定植前对幼苗进行防治很重要。

半促成栽培铺膜前喷一次药,用灭瞒锰2500—3000倍液,7—10天喷一次。

温室如超过20℃时药液要稀,以防发生药害。

采果后全园喷一次退菌特800倍液。

冷藏栽培前用70%甲基托布律1000—1500倍液浸株5分钟。

4.叶斑病(蛇眼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果梗,嫩茎和种子。

(1)症状。

叶片上形成暗紫色小斑点,扩大后形成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边缘紫红褐色,中央灰白色,略有细轮,使整个病斑呈蛇眼状,病斑上不形成小黑粒。

(2)发病规律。

带病菌叶片越冬,第二年春以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侵染发病。

露地采收后多病。

采苗畦和假植畦发病重.灌水多易发病。

(3)防治方法。

及时摘除病叶老叶。

发病初期用70%百菌清可湿性粉500—700倍液,10天后再喷一次。

还可以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每亩用200克对水75千克喷雾。

5.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匍匐茎。

(1)症状。

在叶片上出现近圆形紫红色小斑点,扩大后呈烟紫褐色,随后扩展全叶。

出现轮纹状。

其周围紫褐色,部灰白或灰褐色,易破碎。

叶缘发病易形成楔形大斑,褐变后逐渐枯死。

病斑枯死部长出小黑粒。

叶柄和匍匐茎形成紫红色,长椭圆形,微凹陷病斑,周围为红色。

继续扩展全叶苦死。

(2)发病规律。

该病菌最宜发育温度为28—30℃。

病叶带分生孢子器越冬。

翌年4—7月间放出分化孢子由空气传播。

大约4月旬平均气温16度即可出现此病。

25—30℃发病最重,6—7月进入发病高峰。

北方9月发病重,降雨可以传病。

(3)防治方法。

选样抗病品种。

摘去病斑老叶。

开始发病用药剂防治,每亩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

用药液浸苗,即栽植前把病叶摘除,然后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湿病苗,取出后定植。

6.黄萎病该病是草莓土壤病害,植株生长不良。

(1)症状。

幼叶畸形,叶变黄,叶表面粗糙无光。

而后叶缘变褐色向凋萎,直到枯死。

(2)发病规律。

温室和小拱棚栽培早春2—5月采收期间开始发病,秋季10—11月发病。

外叶和叶柄产生长条形病斑,叶失去光泽,从叶绦和叫脉间开始变黄褐色萎蔫,干燥时枯死;新嫩叶变灰绿或淡褐色下垂,从下部叶片开始变成青枯状萎蔫直到全株死亡。

植株死亡后地上部变为黑褐色腐败。

与根腐病的区别是根中心柱维管束不变红褐色。

该病发育适宜温度为20—24度,最低8度以下,最高32—36℃。

病菌在寄主残体在土壤里越冬,病菌从根部侵入,沿导管上升引起病害。

(3)防治方法。

生产种植时应从无病区采种苗,与水稻田轮作。

定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用氯化苦13.5—20升进行土壤消毒,或在高温季节温室密闭消毒;及早拔除病株;移植时用20%苯菌特1000—2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1000—2000倍液浸根。

7.草莓根腐病(红心病或褐心病)主要侵害根部。

(1)症状。

开始在幼根尖腐烂.至根上有裂口时,中柱呈现红色腐烂,可扩展到根颈。

地上部病重时呈矮化萎缩或急性萎蔫。

矮化萎蔫在定植后秋冬生长发育不良易引起该病。

老叶边缘或全叶变红或赤褐色,有时幼叶变浅蓝色,继续发展时,叶片枯死。

整株枯萎死亡。

(2)发病规律。

本病由土壤传播,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夏、在晚秋和初冬产生游动孢子,传染根尖,很快根中柱变红色。

大水漫灌,在低洼处易发生此病。

(3)防治方法。

选择抗病品种。

从无病区采种苗。

或对土壤进行消毒。

低洼地块应采用高畦栽培。

8.炭疽病为害叶片,叶柄,托叶,匍匐茎,花瓣,萼片等。

(1)病状。

新叶黄化或畸形,病斑黑色,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病状,稍凹陷。

病斑包围匍匐茎或叶柄后,其上部枯死。

(2)发病规律。

该病发生适宜温度为30℃左右,最低10—15℃,最高35—40℃,病菌在叶片上于土壤里越冬,夏季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侵染。

当灌水或雨后病情重。

(3)防治方法。

应从无病区引钟、采种。

用50%敌菌灵5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甲基代森锌500倍液喷雾。

(三)草莓虫害

1.蚜虫蚜虫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桃蚜和棉蚜等。

蚜虫为害多种作物,传播病毒,在3月底4月初迁入草莓田为害。

体色有绿色、黄绿和桔红色,为害时使嫩叶卷曲,畸形。

不能正常生长。

防治方法是在越冬前彻底清园,田间枯叶集中拿出园外烧毁。

消灭越冬虫源;用药剂防治桃蚜,要用50%杀螟硫磷(杀螟松)50—70毫升对水50—60升喷雾。

40%乐果乳剂800—2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0—2000倍液喷雾。

采前10天以不可用此药。

防棉蚜时用50%的螨蚜畏1500倍喷洒。

喷1—2次。

2.红蜘蛛草莓受害的以红蜘蛛、黄蜘蛛为主。

尤其红蜘蛛为害更多,叶片初期受害时出现小灰白点,而后逐步扩大,使全叶片布满碎白色花纹,使叶片黄化卷曲,植株矮化茎缩,严重影响生长。

红蜘蛛群集在叶片背面,叶背有白色蜘蛛网状物。

使叶片干枯,使植株生长弱。

防治红蜘蛛的方法是在草莓生长期间.应及时浇水,避免干旱。

红蜘蛛多在叶片上为害,要及时摘除老叶,黄叶以减少虫源传播。

药剂防治在蕾期和采收后,用20%三氯杀螨醇或三氯杀螨砜和乐果混合液(20%三氯杀螨砜1千克,40%的乐果乳剂1千克,水1500千克)600—1000倍。

采果前用残毒低的20%增效杀灭菊酯5000—8000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