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完后的心理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57874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完后的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整理完后的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整理完后的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整理完后的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整理完后的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完后的心理学.docx

《整理完后的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完后的心理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完后的心理学.docx

整理完后的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

在宏观上,学与教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室内容、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

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1、初创时期——多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

桑代克1903《教育心理学》,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

第二章学生心理

第一节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P31)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思维萌芽阶段)

通过感觉运动图式来和外界取得平衡。

2、前运算阶段(2-7岁,表象式形象思维阶段)

感觉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用表象符号代替外界事物;思维受直觉表象的束缚。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初步的逻辑思维阶段)

凭借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体运算。

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人,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能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对命题进行逻辑推演。

思维灵活。

(三)影响发展的因素

1成熟2练习和经验3社会性经验4平衡化

附:

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评价:

(1)贡献:

确认儿童智力成长的内发性和主动性;确认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和普遍性;确认儿童认知发展的成长速度不一。

(2)教育参考价值:

按照儿童思维方式实施知识教学;遵循儿童认知发展顺序设计课程;针对个别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

(3)缺陷:

独重知识认知而忽视社会性行为;发展先于学习的论点较少教育价值;各年龄实际发展水平与理论不符。

二、维果茨基的发展观

主张把历史研究作为建立人类心理学的基本原则。

“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论”:

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受社会规律的制约,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认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心理发展观

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

主要表现:

1、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2、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个性的形成是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

(三)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P39

意义:

1、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2、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四)内化学说

附: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主要区别:

皮亚杰倾向于将发展看作是儿童本身自然的成长,不太重视社会与教育因素的功能;而维果斯基则是特别强调文化社会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力倡教育促进作用,重视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潜力,而不仅仅局限于实际发展水平之内。

第二节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一、个性和社会化发展

(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化发展理论p43

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

(1)信任对怀疑(0-1.5岁)。

(2)自主对羞怯(1.5-3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6、7岁-12岁)。

儿童开始进入学校学习,形成一种压力,产生勤奋感。

完成任务和从事集体活动的成功经验,助长了儿童的胜任感。

其中的困难和挫折则导致了自卑感。

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对儿童的自我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

(5)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这一阶段大体相当于少年期和青春初期。

此时个体开始体会到自我概念问题的困扰,体验着角色同一与角色混乱的冲突。

角色同一性(如果个体在这一时期,对自己的能力有较好的把握,他所想的和所做的能够与他的角色相符合。

个体便能获得较好的角色统一。

)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组织,它包括有关自我的能力、信念、性格等的一贯经验和概念。

(角色统一性迷乱,然后不知道想干什么,但是又不希望别人指使他。

)只要教师能积极帮助学生处理这种危机,学生大多会较顺利地获得同一性。

(6)友爱亲密对孤独(18-30岁)。

(7)繁殖对停滞(30-60岁)。

(8)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岁以后)。

(二)常见的学习风格差异★p58

1、感觉通道

类型:

a.视觉型学习者。

习惯通过视觉接受学习材料,适合自己看书和做笔记

b.听觉型学习者。

对语言、声响和音乐的接受力和理解力较强,喜欢多听多说

c.动觉型学习者。

对自己能够动手参与的认知活动更感兴趣

2、认知风格

主要特征:

持久性、一致性

类型:

a.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b.反思型和冲动型c.整体性和系列性d.深层加工和表层加工

第三章教师心理

(一)教师的角色P77

1、设计者

2、信息源

3、指导者和促进者

4、组织者和管理者

5、平等中的首席

6、反思者与研究者

7、终身学习者

(二)教师培养与成长的途径p93

1.观摩和分析

2.微格教学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程序:

1、明确选定特定的教学行为作为要着重分析的问题

2、观看有关的教学录像

3、实习生和教师指定微型教学的计划,以一定数量的学生为对象,实际进行微型教学,并录音或摄制录像

4、和指导者一起观看录像,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

5、在以上分析和评论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微型教学

6、进行以另外的学生为对象的微型教学,并录音录像

7、和指导者一起分析第二次微型教学

3.教学决策训练

4.教学反思训练

反思包含三种:

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为活动反思

1、反思的成分a.认知成份。

如何加工信息和作出决策b.批判成分。

驱动思维过程的基础,包括经验、信念、社会政治取向以及教师的目标等c.教师的陈述。

对做出各种教学策略的情境的解释

2、反思的环节★P96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

3、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职业发展、行动研究

4、教师反思研究的背景

5.教师行动研究

(三)教师职业倦怠成因与对策p101

1、社会因素

对策:

a.给教师合理的角色期待,引导教师合理的定位b.国家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维护教师权益c.教育部应探索出有效的教师教育培训体系,重视教师承受工作压力和自我缓解压力的训练

2、组织因素

对策:

a.学校领导要关心教师生活,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生活困难。

b.主动关注教师,多与他们交流沟通c.邀请专家给教师进行咨询或组织培训,让教师学习一些积极的应对策略。

d.学校要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提倡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

e.为教师提供深造及参与学校民主决策的机会,增强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自尊心。

3、个人因素

对策:

a.坚持对教育工作艺术性、创造性的探索,反省自己的失误,及时处理问题b.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培养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c.借助他人力量,找朋友倾诉或找专家咨询

第四章学习心理导论

一、学习的分类

1、学习主体分类

a.动物学习

b.人类学习

与动物学习相比,人类学习的特点:

a社会性b以语言为中介c积极主动性

与人类学习相比,学生的学习的特点:

a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b是在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c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

c.机器学习

2、学习水平分类(加涅)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

★3、学习结果分类(加涅)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p116(意思要懂)

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

第一节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理解)

第二节联结主义理论

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学习的过程是通过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

二、桑代克的学习律

1、准备律。

指当学习者有准备时,联结实现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联结不实现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联结实现也会感到烦恼

2、练习律。

指任何联结,练习运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而不练习则会使联结力量减弱

3、效果律。

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因伴随着满意的结果而增强,因伴随着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①操作性条件反射怎么建立②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经典型条件反射的区别)

一、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斯金纳

所有行为都分为两类: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二、强化理论p138(正强化负强化,惩罚一惩罚二)

1、强化物

a积极强化(通过呈现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消极强化(通过终止不愉快条件来增强反应概率)

b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二级强化(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反复联合,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

2、强化程式(又叫强化程序)

强化原则:

a.教新任务时,进行即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强化

b.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强化每一个正确的反应

c.强化要保证做到朝正确方向促进或引导

第四节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新进展

一、社会认知理论——班杜拉p147(除了承认直接强化还提出了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1、交互决定观——个体、环境和行为相互影响2、学习与表现3、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

二、观察学习(理解)

四个过程:

注意、保持、复制、动机

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

第一节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一、格式塔的学习理论(动物说)p156(柯勒用黑猩猩做实验)

他强调学习者的知识经验的整体性和知觉经验的组织作用,关注知觉和认知的过程。

影响:

他们探讨记忆是如何反映知觉组织,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如何在理解学习任务、重建模糊的记忆或把学习原理迁移到新情境等过程中产生的。

但是,他们把知觉经验组织的作用归因于脑的先验本能,带有严重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

二、符号学习理论——托尔曼(p159有一张图,潜伏学习)

他认为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是对“符号—完形”的认知;在外部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存在中介变量(机体内部的变化)。

意义:

他反对和部分抵制某些较严格的行为主义先驱及与他同时代的行为主义者所接受的限制性前提。

他提出的认知学习理论和内部强化理论对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第二节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提倡发现法(过时了,知道下)P160

发现学习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的意义:

克服了以往学习理论根据动物实验的结果而推延到人的学习的种种缺陷,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下学习各种知识的活动提出自己的学习与教学理论,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内部认知过程和教师如何组织课堂以促进学生“发现”知识的问题上,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重视认知结构的形成,注重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内在动机、独立性与积极性在学习中的作用。

不足:

1、他的学习与教学理论完全放弃知识的系统讲授,而以发现教学法来代替,夸大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了知识学习活动的特殊性,忽视了知识的学习即知识的再生产过程与知识的生产过程的差异

2、布鲁纳认为“任何科目都可以按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的儿童”,这是无法实现的

3、发现学习在当时虽然有其积极作用,但其发现法运用范围有限

4、发现法耗时过多,不宜用于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的集体教学活动

第三节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奥苏贝尔(①有意义学习概念是什么②条件是什么)★P165

一、有意义学习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标准

实质:

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标准:

a.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实质性联系

b.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p166两段话,自己找

3、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二、认知同化过程

三种同化方式(意思要明白):

下位学习、上位学习、组合学习

三、接受学习(针对布鲁纳发现学习谈到的,理解就好)

(一)讲授教学的特点和性质

特点:

1、要求师生之间有大量的相互作用2、大量利用例证3、它是演绎的,最一般的蕴涵的概念最初呈现,然后从中引出特殊的概念4、它是有序列的,材料的呈现有一定步子。

(二)讲授教学的原则和技术(看明白)

1、逐渐分化原则

2、整合协调原则

3、先行组织者策略★P171

陈述性组织者、比较性组织者

形式:

一个概念的定义;新材料与已知例子的类;一个概括

作用:

把注意引向即将来临的材料中最重要的内容;集中了将呈现的概念中间的关系;提醒已有知识和即将遇到的新材料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学习的信息加工论(了解)

一、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加涅

八阶段:

动机、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

对教学的启示:

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教师应突出教学的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复述这些内容。

二、学习的条件

1、内部条件——加涅的学习层级说

需要的技能:

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每一级智力技能的学习要以低一级智力技能的获得为前提,最复杂的智力技能则是把许多简单的技能组合起来而形成。

2、外部条件

三、教学事件

第七章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一节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p186学习观①②③理解,看一下)

一、建构主义思想渊源

核心主旨:

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之中建构起来的。

三、当代建构主义基本理论观点

1、知识观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2、学习观(理解,看一下)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特征:

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3、教学观教学要激发出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以促成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换和改造。

第四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核心的意思你是什么,要知道)p204

1、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2、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有意义学习的四个要素:

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学习是自发的、全面发展、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

3、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第八章学习动机(最后添加的在哪我也不知道反正在这块可能在p218学习动机:

①强化(表扬和惩罚)的合理应用②积极的反馈③难度的掌握适宜)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p215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曲线要看)

一、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P214

1、学习动机存在一个最佳水平,即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随学习动机强度增大而提高,直至达到学习动机最强度而获最佳,之后则随学习动机强度的进一步增大而下降。

2、学习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这种关系因学习者的个性、课题性质、课题材料难易程度等因素而异。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p215(看明白什么意思)

1、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

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

外部动机:

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

2、奥苏贝尔提出: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

一、强化论(奖励)p218

二、需要层次说——马斯洛★P219

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

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七种,依次从低向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与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当较低层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较高一层次的需要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

在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三、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p220

意思:

人们是否能够成功的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形成因素(记):

直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说服、情绪的唤起

四、成就动机理论与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阿特金森(①追求成功,中等或偏难②避免失败,容易和难的)

观点:

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教育意义:

对力求成功者给予新颖且有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情绪、严格评定分数等来激发学习动机;对避免失败者,安排少竞争或竞争不强的环境,成功时要表扬,评分宽松些,避免公开指责

六、归因理论——韦纳★★★P226

观点:

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使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

结论:

1、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则较少。

2、在付出同样努力时,能力低的应得到更多的奖励

3、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最高评价,而能力高却不努力的人则受到最低评价

评价:

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环境下产生的学习行为、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和记过推断个体心理特征。

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记各大标题和小标题)

一、教学吸引

1、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

二、兴趣激发

1、利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已有的动机和兴趣形成新的学习兴趣

3、加强课外活动指导,发展学习兴趣

三、反馈与评定

学习结果的反馈应及时、具体、经常给予。

四、奖励与惩罚

五、合作与竞争

使用竞争的注意事项:

1、参与课堂活动要承担当众失败的风险;

2、对大多数学生而言,竞争比奖励透明,更使人分心;

3、竞争产生获胜者,也产生失败者。

六、归因指导★

第九章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知识的分类与表征

一、知识及其含义

知识:

是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反映,它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知识的功能:

辨别、预期、调节

二、知识的分类

1、区别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是什么怎么做

2、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言明的知识难以言传的

第四节知识学习与迁移p284

一、迁移及其分类

1、学习迁移界定

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相互影响。

2、学习迁移分类★P284

角度:

(1)不同领域内容

(2)不同方向(3)不同效果(4)不同范围(5)不同程度(6)不同意识水平

二、迁移的理论与研究

(一)早期的迁移理论(稍微浏览)p287

2、相同元素说——桑代克

只有在原先的学习情境与新的学习情境有相同要素时,原先的学习才有可能迁移到新的学习中去。

3、概括化理论——贾德在经验中学到的原理原则是迁移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现代的迁移研究

近年来人们有关迁移的研究问题:

1、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的新争论2、专家—新手解决问题的研究3、元认知与迁移4、基于问题空间假说的迁移理论

三、为迁移而教★(背)p293

1、整合学科内容

2、加强知识联系

3、强调概括总结

4、重视学习策略

5、培养迁移意识

第十章技能的学习

第一节技能的概述303

三、技能的分类

2、心智技能的特征(又称为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是一种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

)★①关键性②內隐性③减缩性

三、动作技能的培养

(二)练习(p314练习中的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

1、练习曲线

(1)练习成绩逐步提高

(2)练习中的高原现象(3)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4)学生动作技能形成中的个别差异2、练习方式3、练习时间

第三节心智技能

一、心智技能形成的过程

(一)加里培林的五阶段模式★P318(名称要记,内容可忽略)

1、活动定向阶段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3、有声的言语活动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第十一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第三节问题解决的训练

一、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P343

1、问题的刺激特点

2、★功能固着(意思要看p344)

3、反应定势

4、酝酿效应

第四节创造性思维

一、创造性思维的本质与特点p354

(三)创造性思维的特点(知道意思:

流畅性指的啥,灵活怎么灵活)

1、思维的流畅性2、思维的灵活性3、思维的独创性

第十二章学习策略

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书p365图要背)

迈克卡的分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第四节学习策略的促进

二、常见的学习策略p392(★记)

1、划线

2、做笔记

3、写提要

4、PQ4R方法(Preview,Question,Read,Reflect,Recite,Review)

5、提问策略

(1)提问类型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2)提问的序列组织、激发、反应

(3)提问中注意的问题a.事先计划好问题b.提问的风格应该简洁、明确、主题性强c.给学生时间思考d.要让学生保持悬念e.对学生的回答应作出积极、及时的反馈

第十三章品德的形成

第二节道德发展的理论

一、道德认知的发展

(一)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P407(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对偶故事法)

道德实质的两个方面:

对社会规则的理解和认识,对人类关系中平等、互惠的关心。

1、前道德阶段——无律阶段

2、他律阶段

3、自律阶段

(二)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P409

1、研究方法道德两难故事法:

用情境故事设置道德冲突并提出道德问题,让被试在自己的反应中“投射”内心的观念,反映出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

2、阶段理论——三水平六阶段

(1)前习俗水平

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

因为恐惧惩罚而要避免它,因而服从规范。

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

行为的好坏按行为的后果带来的赏罚来定

(2)习俗的水平

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

按照人们所称“好孩子”的要求去做,以得到别人的赞许。

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

服从团体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3)后习俗水平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尊重法制,但相信它不适于社会时理应修正。

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超越某些规章制度,更多考虑道德的本质

第四节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三、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P436(记)

1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2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3保护和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4锻炼同不良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5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

 

添加:

注意分为①无意注意②有意注意③有意后注意

引起无意记忆的因素:

①外部因素:

1.强度2.对比度(运动)3.新颖性

②内部因素:

1.需要2.兴趣3.情绪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