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导学讲义第2章 乡村和城镇 第二节 Word版含答.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57693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导学讲义第2章 乡村和城镇 第二节 Word版含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导学讲义第2章 乡村和城镇 第二节 Word版含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导学讲义第2章 乡村和城镇 第二节 Word版含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导学讲义第2章 乡村和城镇 第二节 Word版含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导学讲义第2章 乡村和城镇 第二节 Word版含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导学讲义第2章 乡村和城镇 第二节 Word版含答.docx

《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导学讲义第2章 乡村和城镇 第二节 Word版含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导学讲义第2章 乡村和城镇 第二节 Word版含答.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导学讲义第2章 乡村和城镇 第二节 Word版含答.docx

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导学讲义第2章乡村和城镇第二节Word版含答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导学讲义:

第2章乡村和城镇第二节Word版含答案(可编辑)

 

 

 

 

姓名,年级:

时间:

 

第二节 城镇化

课程标准

1.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2。

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概括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2。

运用资料,说明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一、城镇化的意义

1。

概念

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

标志

(1)城镇人口增加.

(2)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

(3)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3.意义

(1)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判断

1。

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2。

城镇化可促进区域的发展,区域发展对城镇化没有影响.(×)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1。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差异

(1)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

(2)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城镇化水平较低。

2。

城镇化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水平

发展速度

常见的问题

初期阶段

30%以下,较低

较慢

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

中期阶段

30%~70%,较高

很快

①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

②汽车普及后,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往郊区

后期阶段

70%以上,比较高

趋缓,甚至停滞

城镇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村镇,使大城市人口减少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

2.社会问题:

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1。

应用领域:

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公共服务等.

2。

举例

城市管理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的储存、分析和处理功能,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为市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应用服务

探究点一 世界城镇化的进程

2016年5月20日,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发布了一项报告.该报告指出,到2030年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居民将会居住在城镇中,他们所生产的GDP将占全球GDP总量的80%。

下图为世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图。

1。

城镇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城镇人口增加;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2。

1800~2025年,世界城镇化水平有什么变化?

城镇化速度有什么变化?

答案 世界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

 城镇化速度加快.

3.由图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的差异及成因.

答案 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低.成因:

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经济发展水平低。

4.据图分析1975年以后发达国家城镇化速度有何变化?

为什么?

答案 1975年以后发达国家城镇人口比重上升较慢,说明城镇化速度减缓。

因为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高,大都进入城镇化后期成熟阶段。

世界城镇化进程的差异

(1)时间差异

(2)空间差异

表现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

时间

早晚

原因

工业化早

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目前

速度

快慢

原因

城镇化已发展到成熟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

城镇化

水平

高低

低,且发展不平衡 

原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亚非国家城镇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南美洲国家城镇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

存在

问题

问题

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

环境问题、社会问题

原因

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缺乏合理的城市管理和规划,城市的基础设施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失业率高、贫困等

下图示意1950~2025年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城镇人口分布状况(含预测)。

读图,回答1~2题。

1。

下列关于世界两类地区城镇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950~1965年,两类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差不大

B.1980~2010年,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比欠发达地区快

C。

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镇化水平接近发达地区

D。

截至2018年,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

2.由图可知(  )

A。

该时期内,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下降

B.未来城镇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

C.发达地区城镇人口数量呈减少趋势

D.目前世界城镇人口数量发达地区多于欠发达地区

答案 1.D 2。

B

解析 第1题,对比两类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曲线可知,1950~1965年,两类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差最大,A项错误;1980~2010年,发达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曲线的斜率小于欠发达地区,故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比欠发达地区慢,B项错误;在2025年,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尚不到60%,而发达地区已接近90%,C项错误;2018年,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约50%,而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超过80%,D项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发达地区城镇人口占世界城镇人口比重下降,但城镇化水平和城镇人口数量可能上升,A、C项错误;全世界城镇人口在欠发达地区比重越来越大,在发达地区比重越来越小,所以未来城镇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B项正确;目前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城镇人口数量多于发达地区,D项错误.

探究点二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一到雨季,“到某某城市看海"就成了许多城市居民的口头禅。

暴雨以它独有的方式,给一座座现代化城市留下了深刻烙印。

街道成河、汽车没顶、交通堵塞、人员伤亡……内涝似乎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遭遇强降雨后的普遍状态。

1.城市内涝与水循环的哪些环节密切相关?

答案 降水、下渗、地表径流。

2.城市内涝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短时间内降水强度大;城市规模扩大,地面硬化,汇水速率快;城市内排水系统不完善;预报和防范措施不到位。

3。

城市内涝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答案 危害交通安全;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影响城市卫生;给城市带来排水压力。

4。

面对城市内涝,短期内我们应如何应对?

请你为政府出谋划策。

答案 应加强天气预报监测;制定及时有效的救援机制;加强排水设施的维护;定期进行管道疏浚。

1。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1)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2)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

表现形式

环境质量下降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

城市交通问题

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

城市居住问题

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施缺乏、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

城市社会问题

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

2。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图解“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下图为“某地区城镇化前后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

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水位上升

B.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

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4.城镇化前后蒸发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雨岛效应加强

B.建筑面积增加

C。

城市热岛效应加强

D.城市绿地增多

答案 3。

D 4。

B

解析 第3题,从图示来看,城镇化后,地下水水量减少,故地下水水位下降,A错误;地面径流量增大,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加快,B错误;从图示来看,蒸发量减小,C错误;由于地面径流增多,汛期时进入河流的水量增大,洪峰流量加大,D正确。

第4题,由图可知,城镇化后,蒸发量减小.城市雨岛效应加强,城区降水较多,蒸发量应增加,A错误;由于城市建筑面积增加,道路硬化,阻隔了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故蒸发量减小,B正确;城市热岛效应加强,气温升高,蒸发量应增加,C错误;城市绿地增多,土壤中水分蒸发量会增加,D错误。

读“城镇化进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

尽管世界各国的城镇化水平高低不一,但是,它们都处于城镇化进程的某一阶段.下列国家与其所处的城镇化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

A。

英国--a阶段B。

朝鲜--c阶段

C.中国—-b阶段D。

印度--c阶段

2。

推动世界城镇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政策影响B。

社会生产力发展

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D。

城镇的地理位置优势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a、b、c分别代表城镇化进程中的初期、中期和后期阶段。

英国为发达国家,城镇化处于c阶段,中国、朝鲜和印度均为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处于b阶段.第2题,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出警效率,在接到报警电话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警车到达出事地点。

下图是“城市最快出警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110”指挥中心可以随时掌握每辆巡警车在城市中的位置,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遥感

B。

地理信息系统

C。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数字地球

4.“110”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巡警车离出事地点最近,可以利用哪些地理信息技术(  )

A。

遥感

B。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D。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遥感

答案 3。

C 4。

B

解析 第3题,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有定位、导航功能,“110”指挥中心可以随时掌握每辆巡警车在城市中的位置.故选C.第4题,要确定哪一辆巡警车离出事地点最近,需要用到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同时还需要地理信息系统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故选B。

5。

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2016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镇化率)为57.35%,比2015年提高了1。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与我国相比,指出美国城镇化的特点。

(2)2012~2015年美国城镇化率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___现象,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3)简述通过第三产业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优点。

答案 

(1)城镇化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现阶段发展速率较慢,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美国城镇化进程的推动力量主要为第三产业。

(2)逆城市化 市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镇化问题严重,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导致市区许多人口和产业向郊外和乡村迁移.

(3)第三产业中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较大,可吸纳较多的劳动力;第三产业污染较轻,利于保护城市环境质量.

解析 第

(1)题,读图得知,美国城镇化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镇化现象。

美国城镇化进程的推动力量主要为第三产业。

(2)题,逆城镇化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城市的居住环境、房价、交通状况等因素影响,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为逆城镇化提供了条件。

第(3)题,第三产业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优点主要从第三产业的特点去分析:

增加就业和环境污染小。

(2019·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月考)读“伦敦城市地域发展示意图”(图1)和“伦敦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图2),回答1~3题。

1.据图中信息可知,伦敦及附近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标志是(  )

①城市地域占地面积扩大 ②城市人口增长 ③城市绿地增加 ④城市功能区增多

A.①②B.②③C。

③④D。

①③

2.伦敦城镇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

A。

18世纪B。

19世纪 C。

20世纪中前期D.20世纪后期

3。

20世纪中后期城市人口减少较多,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过度扩张,中心区居住环境恶化,城市居民向外迁移

B。

战争的影响

C。

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

D.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答案 1。

A 2。

C 3.A

解析 第1题,读图1可知,伦敦城市地域占地面积扩大,读图2可知,伦敦城市人口大幅增长,选A。

第2题,读图2可知,伦敦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是20世纪中前期,选C。

第3题,20世纪中后期,伦敦城镇化水平很高,但由于城市过度扩张,中心区居住环境恶化,城市居民向外迁移,出现逆城镇化现象,选A。

此时没有大规模战争,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随经济发展会提高,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会吸引高素质人才迁入。

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代表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折线是(  )

A。

丁B。

丙 C.乙D.甲

5.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出现的现象是(  )

A。

功能分区不明显B.逆城镇化

C.再城镇化D。

郊区城镇化

答案 4。

A 5。

D

解析 第4题,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故甲表示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发展快,故丙表示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乙表示世界城镇化进程;我国城镇化起步晚,改革开放后发展快,故丁表示我国城镇化进程。

第5题,现阶段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迅速,功能分区越来越明显,郊区不断变为城市,但还没有出现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现象。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据此完成6~7题。

6.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

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7.“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

居住人口减少B.城市房价昂贵

C。

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断扩大

答案 6.D 7.B

解析 第6题,农民建设“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扩大居住面积,提供足够多的出租房屋,增加租金的收入。

第7题,“握手楼”的建设,牺牲了住宅的通风、采光要求,占地面积较少,这和市中心地价、房价昂贵有关。

读“某地区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完成8~9题.

8.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该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在(  )

A。

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C.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D.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9.由图中信息推断,该地区(  )

A.城镇化水平高B.城镇化速度快

C。

经济发展水平高D.城镇化起步早

答案 8.C 9.B

解析 第8题,读图,图中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变化不大,增长缓慢,A错误.从图中无法判断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的数量变化,B错误。

由图中各产业就业比重看,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增长,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C正确;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增长迅速,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基本稳定,所以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低于第三产业,D错误.第9题,由图可知,该地区城镇人口比重在2010年不超过50%,说明该地区城镇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A、C错误;从图中可看出,该地区城镇人口比重提高快,城镇化速度快,B正确;该地区1985年城镇人口比重不到20%,说明城镇化起步晚,D错误。

读“某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就业的比重图”,完成10~11题。

10。

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中,字母E~F反映的现象是(  )

A。

城镇化B.逆城市化 C.再城市化D.城乡差距扩大

11.甲、乙表示不同城镇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乙最可能处在(  )

A。

B时段B.D时段C。

E时段D.F时段

答案 10.B 11.A

解析 第10题,由A到E阶段,城镇化水平越来越高;到E阶段时,城市人口比重处于高位,接近90%;由E到F阶段,城镇化水平下降,说明出现了逆城镇化现象。

第11题,乙时期,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约57%,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分别约为18%、25%。

因此此时期应为城镇化水平较低的B时段。

(2019·河南省八市联考)下图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2。

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

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

B.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

C。

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

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

13。

根据图中交通网络,可以推断该城区(  )

A。

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

B。

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在西北方向

C.乙地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

D。

甲地是城市中心商务区所在地

答案 12。

B 13.A

解析 第12题,电子地图的制作和应用依靠的是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和分析出警最优路径,B对;遥感主要是获取卫星影像,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功能是定位、导航等,而不能预测交通流量,数字地球技术是将地球信息数字化的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依靠的是地理信息系统,故A、C、D错。

第13题,图中东部地区道路网比西部密集,说明东部交通发达,车流量、人流量大,商业网点密度比西部大,A对;对外联系的通道主要依赖快速干道,图中东、西、南、北、西北各个方向都有,B错;乙地道路多,车流量大,建大型停车场会吸引更多车辆进入,使交通更为拥堵,C错;甲地交通事故频次高,经过甲地的快速干道多,说明车速相对较快,通常位于城市边缘地带,D错。

14。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8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54.2万人,常住外来人口764。

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5.5%。

目前北京的人口发展给北京的环境、资源以及交通带来巨大压力。

材料二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以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市城市副中心建设。

材料三 下图为京津冀区域简图和京冀1980年、2012年城镇化水平统计图、城镇化进程示意图。

(1)简述北京、天津等核心城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

(2)从城镇化水平和速度角度,说明1980~2012年北京和河北城镇化进程的差别。

(3)国务院决定建设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其意义有哪些?

答案 

(1)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较高;较多的发展机会;生活条件(医疗、教育等条件)较好。

(2)城镇化水平:

北京高于河北;城镇化速度:

河北快于北京.

(3)缓解北京人口、交通和环境等压力;分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带动周边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15。

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

根据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

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

材料二 某城市三个监测站各月平均混浊天气日数图。

材料三 某城市主要区域污染源排放比例图。

(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_________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_________月。

(2)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有(多选)(  )

A.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

B.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

C.连续的阴雨天气

D.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

E.城市森林覆盖率高

(3)该市SO2污染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

分析原因。

(4)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12 7

(2)ABD

(3)工业区污染比重大(主要集中在工业区) 工业区污染源多(主城区和其他区污染源少)。

(4)控制污染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用清洁能源;健全环境法规(加强环境执法),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