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计划三年.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52647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教学计划三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教学计划三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教学计划三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教学计划三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教学计划三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教学计划三年.docx

《高中地理教学计划三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教学计划三年.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教学计划三年.docx

高中地理教学计划三年

张掖实验中学地理教学计划

一、三年大计划

年级

学期

教学内容

高一年级

第一学期

高中《地理》必修1

第二学期

高中《地理》必修2

高二年级

第一学期

高中《地理》选修1,《中国地理》1、2两册。

第二学期

高中《地理》选修2,《世界地理》1、2两册。

高三年级

9月至次年3月中旬

第一轮复习:

过教材

3月中旬至4月底

第二轮复习:

专题复习

5月

第三轮复习:

综合复习

二、高一年级课时计划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周次

教学内容

周次

教学内容

1

第一单元1.1

1

第五单元5.15.25.3

2

1.21.3

2

5.45.55.6

3

补充知识1.4

3

5.75.85.9

4

军训

4

配套练习及其辅导资料讲解

5

国庆放假

5

6.16.26.3

6

1.5

6

6.46.5第七单元7.1

7

1.6第一单元复习

7

7.27.37.4

8

第二单元2.12.22.3

8

7.57.67.7

9

2.4

9

第八单元8.18.28.38.4

10

2.5

10

高一地理下册总复习及五一放假

11

期中考试

11

期中考试

12

2.62.7第三单元3.1

12

会考复习

13

3.2

13

会考复习

14

3.3

14

会考复习

15

3.43.5

15

会考复习

16

3.63.73.8

16

会考复习

17

第四单元4.14.24.3

17

会考

18

4.44.54.6

18

19

复习

19

20

期末考试

20

 

三、高二年级详细课时计划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周次

教学内容

周次

教学内容

1

(选修1)第一单元1.11.21.3

1

(选修2)第一单元

2

1.41.51.6

2

第二单元

3

2.12.2

3

第三单元

4

2.32.43.13.2

4

第四单元

5

国庆放假

5

第五单元

6

3.33.43.5

6

第六单元

7

4.14.24.3

7

第七单元

8

4.44.55.1

8

第八单元

9

5.25.35.4

9

第九单元

10

期中考试

10

五一放假

11

(中国地理)第一单元

11

期中考试

12

第二单元

12

第十单元第十一单元

13

第三单元

13

第十二单元第十三单元

14

第四单元

14

(世界地理)第一单元

15

第五单元

15

第二单元

16

第六单元

16

第三单元第四单元

17

第七单元

17

第五单元

18

第八单元

18

第六单元

19

复习

19

第七单元

20

期末考试

20

期末考试

四、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详细课时计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重点

难点

第1周

前言(致同学们)

1

1.1人类认识的宇宙

2

1.天体系统及其层次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第2周

1.2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3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

1.对太阳常数的理解2.月相及其变化规律

1.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1

3.宇宙探测的发展

4.宇宙空间资源和宇宙探测的意义

 

第3周

补充:

经纬网相关知识

1

1.经线、纬线和经纬网

1.东西半球的划分

1.4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2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3.黄赤交角的形成

4.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1.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速度的变化

2.黄赤交角的形成

第4周

军训

第5周

(国庆节放假1周)

第6周

1.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3

1.昼夜更替及晨昏线判断2.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1.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2.日界线及相关计算

 

第7周

1.6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2.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识读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2.黄赤交角变化对五带范围的影响

第一单元复习

2

 

第8周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2

1.大气的组成和各部分发作用2.大气垂直分布及主要特征

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2.2大气的热力状况

1

大气对太阳辐射发削弱作用和大气温室效应

大气温室效应原理

2.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

1.热力环流的形成

2.理解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引起的等压线弯曲方向2.影响风的三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

第9周

2.4三圈环流

1

三圈环流的形成及气压带、风带的成因,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

2.4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路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及成因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

2.4季风

1

东亚与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区别

东亚与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区别

第10周

2.5天气系统

2

1.锋面系统及图示

2.气旋和反气旋系统方向、图示及控制下的天气

1.锋面气旋

2.雨区的分布及锋前、峰后的理解

第11周

期中考试

第12周

2.6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3

1.影响气候形成和变化的因子

2.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分布、及气候类型的分析方法

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

第13周

2.7大气环境保护

1

1.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和保护措施

1.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

3.1地壳物质的组成和循环

2

2.矿物,矿产,岩石之间的关系

3.岩石的分类及成因

4.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

2.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相互转化

3.2地壳变动、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

1

5.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

3.板块构造与海陆的形成和分布

第14周

3.2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外力作用及地貌

1

1.地质构造的类型和地貌特征

2.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1.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3.3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1

3.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2.盐度的分布规律

3.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做练习

1

第15周

3.4海水的运动

2

1.洋流的形成及表层洋流的分布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陆地水体类型

1.洋流的成因和分布规律

3.5陆地水和水循环

1

4.河流径流和降雨量的关系

5.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

2.潜水和承压水的区别

3.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第16周

3.6生物

1

1.环境对生物分布、个体形态的影响

2.生物在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3.7土壤

1

3.土壤的作用、肥力特性、组成、形成及剖面

4.人类活动与土壤的联系

2.土壤的形成过程

3.8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

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6.三大地域分异规律

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17周

4.1气候资源

1

1.气候资源的特点

2.气候资源与农业的关系

3.气候资源与建筑、交通的关系

1.日照与街道方位

2.风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4.2海洋资源

(一)

1

4.海洋渔业生产和海洋油气开发

3.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和成因

4.3海洋资源

(二)

1

5.海洋空间利用和港口建设

6.海洋环境保护

4.海洋港口建设与交通运输,经济状况的关联性

5.腹地的理解

6.海洋环境保护的思想教育渗透

第18周

4.4陆地资源

1

1.陆地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1.陆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5气象灾害

1

2.各种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危害及其防御措施

2.各种气象灾害的成因及时空分布

4.6地质灾害

1

3.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

4.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3.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第19周

复习

第20周

期末考试

五、高一年级第二学期详细课时计划

教学内容

课时

安排

重点

难点

 

第1周

5.1农业生产活动

1

1、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2、农业生产活动的分类

1、正确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2、判断不同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

5.2农业的区位选择

2

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自然2、社会经济因素是发展变化的

如何对农业生产进区位选择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5.3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

1

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2、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区位优势及今后的努力措施

1、对比两种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极其特点,并分析原因。

2、预测今后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

 

第2周

5.4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二)

1

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分析。

2.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生产特点和限制性条件。

综合前面两节课内容,对比各类农业生产的特点、分布、区位因素等,并了解其内在的区别与联系。

5.5工业生产活动

1

1.工业生产投入的主要因素。

2.科技对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1.工业的发展历程。

2.市场经济的完善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5.6工业的区位选择

1

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2.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判断影响某个工厂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其合理布局

 

第3周

5.7工业地域的形成

1

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及分类

联系实例,分析工业联系和工业地域形成的过程

5.8传统工业区

1

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及整治的措施

传统工业区改造过观念的转变

5.9新兴工业区

1

美国"硅谷"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比较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异同点

单元总结

1

各节重点

各节难点

第4周

配套练习及相关教辅资料的讲解

3

各题的解题思路及解题技巧

知识的迁移转化

 

第5周

6.1聚落的形成

1

1、村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

3、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出现的地区。

1、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

2、世界上早期城市的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6.2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

1

地形、气候、河流对城市形成和分布的影响

1、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发生的。

2、城市临河分布的原因。

6.3城市的区位因素

(二)

2

1、自然资源、交通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2、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第6周

6.4城市化

1

1、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

2、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

3、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

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6.5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1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尤其是城市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7.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2

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交通运输的发展状况,邮政网络的形成

评价五种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

第7周

7.2交通运输网中的线

2

京九铁路概况

影响京九铁路区位选择的因素;公路选线的原则。

7.3交通运输网中的点

1

影响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的一般规律

港口形成的条件及区位因素的分析

7.4城市交通运输

1

两种类型的城市道路网的特征及其作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

如何进行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

第8周

7.5电子通信

1

信息高速公路,国际互联网带来的社会变革

信息高速公路

7.6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1

1、商业中心在城市中的区位;2、山区和平原的商业网点在形成、密度、效益和组织形式方面的区别。

商业网点的形成效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7.7国际贸易和金融

1

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贸易的不平衡性

第9周

8.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1

1、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2、了解环境问题的两大表现与分布特点。

分析人类对环境的反作用。

8.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

1、人口压力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形成了环境的恶性循环,环境问题更加突出。

如何处理好经济的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使两者协调地发展。

8.3可持续发展

1

1、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2、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主要原则。

3、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及其目标的实现途径。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识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行为、表现及后果。

2、突破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8.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

我国目前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

我国只能选择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和唯一性

第10周

高一地理下册总复习及五一放假

3

各节重点

各节难点

第11周

期中考试及试题讲解

第12周~16周

高一地理上册总复习及会考指导各知识点的讲解

第17周~18周

会考模拟及会考

六、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详细课时计划

教学内容

课时

安排

重点

难点

 

第1周

(《选修1》)

1.1人口再生产

1

人口再生产的类型、特征、地区分布和影响因素

人口再生产的概念

1.2人口数量与环境

1

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对生育率的影响与环境对死亡率作用的内在联系

1.3环境人口容量

1

人口数量增长与环境污染的系环境对生育率的影响与环境对死亡率作用的内大联系

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第2周

1.4人口素质与环境

1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

1.5人口迁移与环境

2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迁移的定义;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1.6中国人口迁移

1

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和80年代以来人口迁移的特点

80年代以来人口迁移特点

 

第3周

2.1城市的作用与形态

1

城市的服务范围和地域形态

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2

现代城市中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的区位特点

现代城市中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的区位特点

 

第4周

2.3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和成因

1

城市地域结构特点。

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2.4城市的合理规划

1

城市的分布与相互之间的联系所具有的各种内在的规律。

城市的分布与相互之间的联系所具有的各种内在的规律。

3.1文化景观的构成

1

文化景观的构成

文化的概念

3.2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

1

文化景观的空间性、时代性

文化景观的空间性、时代性

第5周

(国庆节放假1周)

第6周

3.3文化景观与环境

1

自然环境对文化景观的影响

文化景观与人文社会环境

3.4文化源地与文化区

1

文化源地和文化区的概念和分类;文化区空间特点

文化事物、文化现象、文化综合体、文化系统等概念的理解

3.5文化的空间扩散

1

文化扩散类型、文化扩散类型的事例分析。

文化扩散类型、文化扩散类型的事例分析。

 

第7周

4.1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1

旅游活动特点、作用

理解旅游活动是人类发展的必然产物

4.2旅游资源

1

对照具体事例说明旅游资源的特性和价值

对照具体事例说明旅游资源的特性和价值

4.3旅游景观的欣赏

(一)

1

旅游景观欣赏与地形、气候等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旅游景观欣赏与地形、气候等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8周

4.4旅游景观的欣赏

(二)

1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以情观景以及景观观赏的其他要求等旅游景观欣赏与地形、气候等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以情观景以及景观观赏的其他要求等旅游景观欣赏与地形、气候等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4.5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

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及原因、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及原因、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5.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1

国际政治地理的总体格局,并用事例加以说明

国际政治地理的总体格局,并用事例加以说明

第9周

5.2世界经济全球化

1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以及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存在的挑战和机遇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以及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存在的挑战和机遇

5.3区域经济一体化

1

世界经济区域化;主要区域经济集团

区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国际政治关系的复杂性

5.4综合国力竞争

1

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及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综合国力评价

第10周

期中考试

第11周

(中国地理)第一单元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4

四至点的经纬度和经纬度位置的特点;陆上的主要邻国和界河;濒临的海洋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名称、建成和行政中心。

人口总数和分布;人口增长状况和人口政策;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第12周

第二单元中国地形与气候

4

主要的山脉走向及分布;主要的高原、盆地、平原、丘陵;我国的地形特征及其对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冬夏气温和降水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第13周

第三单元河流和湖泊

4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划分;主要河流的分布及不同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的湖泊分布及不同类型湖泊的水文特征;长江和黄河的水文特征以及开发利用。

第14周

第四单元自然资源

3

土地自演、森林资源、草场资源、水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的特点;耕地、林地、草场的主要分布区;主要水电站、主要能源矿产和非能源矿产的分布;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的分布。

海洋资源概况。

第15周

第五单元农业和工业

4

我国能业结构的变化和特点;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四大牧区的发展概况;林业和水产业的发展;科技兴农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意义。

重要的钢铁工业中心和纺织工业中心;主要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辽中南)的位置和特点

第16周

第六单元交通运输业

3

主要的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城市;主要的内河航道和港口;主要的海港和航空港;主要的管道运输线路。

第17周

第七单元城市

3

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分布;城市群和城市带的组成、分布和作用。

第18周

第八单元商业和旅游业

3

主要商业中心及分布;内陆的边贸口岸;主要进出口商品和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旅游资源及其分布。

第19周

复习

3

第20周

期末考试

七、高二年级第二学期详细课时计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安排

重点

难点

第1周

(选修二)

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

4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地形、气候、植被、水文以及人类对其影响程度以及三大自然区域的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东部季风区内四个自然地区的主要特征;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两个自然地区的基本特征;青藏高寒区的水质差异和水平分异。

三大经济地带划分依据、位置、范围、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优势、问题及发展方向。

东部及分区的地区差异主要表现为南北差异;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地区差异性主要是东西差异;

第2周

第二单元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第三单元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4

国土整治的概念及内容;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情况。

黄土高原环境脆弱的主要表现及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形成原因,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第3周

第四单元黄么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

3

沙漠和沙地的主要分布于成因;荒漠化防治的核心、模式和注意的问题。

第4周

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

3

长江三峡工程件事的意义和作用;长江三峡移民安置的艰巨性;三峡工程产生的环境效益,针对不利影响采取的措施。

第5周

第六单元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

第七单元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为例

4

黄淮海平原上旱涝、盐碱、风沙危害的形成;黄淮海平原低湿地的自然条件及治理的指导思想和治理模式。

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农业气候生物、土地土壤和水资源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山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主要措施。

第6周

第八单元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以东北地区农历基地建设为例

3

与农林基地密切相关的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优势;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主要途径;东北林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第7周

第九单元交通运输的建设——以西南地区为例

3

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背景;南昆铁路的意义及西南地区交通面貌的变化;

第8周

第十单元海岛和海域的开发——以海南岛为例

第十一单元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

4

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海南岛不同特点的三个环带,海南岛的特色经济和海洋环境保护措施。

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格局;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第9周

第十二单元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浦东为例

3

上海市优越的区位条件及面临的问题;浦东新区开发的条件及城市规划。

第10周

(五一放假)

第11周

期中考试

第12周

(世界地理)第一单元地球知识——经纬网

4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级和赤道,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经纬网,

高、中、低纬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上确定位置和判断方向。

第13周

第二单元地图知识

4

地图三要素,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有关比例尺的计算,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第14周

第三单元世界地理概况

3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世界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和成因。

第15周

第四单元亚洲(日本、印度)

4

亚洲的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人口和经济;日本的加工贸易型经济;区域经济合作;马六甲海峡;西亚的位置及油气资源

东亚的季风气候,东南亚的板块活动与地质灾害,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西亚的特殊的地理位置

第16周

第五单元非洲(埃及)

4

起伏和缓的高原大陆;对称分布的气候类型;丰富对样的矿产资源;埃及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第17周

第六单元欧洲(德国、俄罗斯)

4

欧洲的自然特征,发达的内河航运网,人口增长缓慢,经济水平高,东西差异。

德国、俄罗斯的自然和经济特征

第18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