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50062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教案.docx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教案.docx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课型

课时

计划内容

单元课

1

1.浏览单元内容,明确单元主题及知识结构。

2.速读主题课文和语文园地,初步了解大意。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好奇、思考、想象是一种科学品质,为单元习作打下基础。

学时课

8

1.通过读文结合注释理解,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学弈》中的学贵专心;两小儿辩日》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表里的生物》让学生发挥想象,充满好奇,明白善于发现,不断求知的道理。

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通过文章的结构分析,探究文中见微知著,追根溯源的道理,明白借助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4.《他们那时多有趣啊》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生活这些内容和启示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整合课

2

1.分享自己在小学六年生活中养成的提高学习效率,让人终身受益的良好学习习惯。

2.能够借助在文言文里学过的生字推想“走马观花、自愧弗如、声泪俱下”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赵孟頫字体的特点,感受赵孟頫字体的秀丽柔美,稳健大方的特点。

4.理解“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等句子的含义,并能背诵。

学科

语文

单元

第五单元

备课者

课型

单元课

课题

科学发现

执教者及时间

学习

要点

1.浏览单元内容,明确单元主题及知识结构。

2.速读主题课文和语文园地,初步了解大意及知识要点。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好奇、思考、想象是一种科学品质,为单元习作打下基础。

学习

目标

1.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及知识结构。

2.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探究

问题

1.自主阅读,根据内容,提出疑问。

2.能够仿照课文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应用

作业

1.采集孟子、孔子的相关信息和名言积累。

2.大胆想象,能与同学交流未来的学习生活可能的样子。

3.说一说自己体会到的科学精神。

4.感受中国书法的魅力理解积累日积月累的内容,用古人的智慧之言启迪内心。

文化

阅读

1.《同步阅读》相关文章。

2.《论语》。

学习

重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好奇、思考、想象是一种科学品质,为单元习作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一:

单元浏览,明确主题

1.自主浏览,根据单元提示明确本单元的重点:

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

2.同桌交流本单元的其他知识要点。

3.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梳理单元知识结构。

活动二:

文本速读,初知大意

1.首学:

学生初读本单元的课文,初步感知文体,了解大意。

2.互学:

小组交流。

3.群学:

选择学生分别汇报主要内容,其余的进行评价。

(评价从是否抓住了主要事情等方面)

4.共学:

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活动三:

资料共享,丰富知识

1.首学:

勾画出每课中的词语,交流意思,并用成语造句。

2.互学:

联系课文内容,品读语句,体会引用的好处,与同学交流引用在习作中的运用。

3.群学:

学生汇报展示、评价。

4.共学:

提出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学生课上课后的学习任务。

预设:

重点是把自己想象自己运用了一些高科技产品穿梭过去和现在,会看到什么,并用一种新眼光来观察穿梭后的世界,记下有意义的见闻。

了解辩论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为后面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感受辩论的趣味性打下基础。

活动四:

归纳内容,提升主题

1.首学:

学生浏览,思考感受到的科学精神。

2.互学:

小组交流你的新认识。

3.群学:

学生汇报展示、评价。

4.共学:

阅读类文,做好搜集和整理。

活动一:

单元浏览,明确主题

1.教师布置学生快速浏览本单元的主体课文、习作和语文园地的内容。

2.同桌交流,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共同梳理单元的知识结构。

活动二:

文本速读,初知大意

1.首学:

根据梳理出来的知识结构,提出我们为学时课需要搜集的材料,比如搜集孔子与孟子的名言。

2.互学:

教师巡视指导同桌或者四人小组学习。

注意段意归并。

3.群学: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4.共学: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抓主干,忽略细节。

活动三:

资料共享,丰富知识

1.首学:

积累本单元的重点词语。

2.互学:

教师巡视指导四人小组交流。

3.群学: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4.共学:

教师引导学生拟定目标,拓展学习本单元的方向。

如:

以“科学”为载体,引导学生想象未来世界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介绍辩论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感受辩论的趣味性。

活动四:

归纳内容,提升主题

1.首学:

教师布置浏览并归纳单元内容。

2.互学:

教师巡视指导四人小组交流。

3.群学: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4.共学:

从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中你学到了什么?

5.布置作业:

按照上课确定的目标,在班上进行小组的分工,做好开展后期单元实践活动做准备。

板书

设计

第五单元科学发现

《文言文二则》目标:

1.名言积累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2.科学精神

《表里的生物》3.辩论资料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教学

后记

学科

语文

单元

第五单元

备课者

课型

学时课

课题

《文言文二则》

执教者及时间

学习

要点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援、射”等6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善、之、决”在句中的含义。

3.能对照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故事内容。

4.《两小儿辩日》中,了解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理解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说明自己的观点。

5.背诵课文。

学习

目标

1.能对照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故事内容。

探究

问题

1.《学弈》中,两人为什么在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学习效果不同。

2.《两小儿辩日》中,理解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明白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说明自己的观点。

应用

作业

1.自主阅读,根据内容,提出疑问。

2.采集孟子、孔子的相关信息和名言积累。

3.背诵《学弈》。

4.背诵《两小儿辩日》。

文化

阅读

《论语》

学习

重难点

1.朗读短文,并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指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同时指出自己对此事的看法。

2.引导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日》中所体现的古代劳动人民认识自然,探求真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求真美。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2.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朗读有困难的地方。

二、结合注释,理解内容

1.自读、跟读课文。

2.提出疑问,讨论解决。

如,“通国之善弈者也”一句是什么意思?

结合注释①已经知道“弈”的意思是下棋;结合注释③知道“通国”的意思是全国。

“善弈者”,揣摩“善”是“善于”“擅长”的意思,“善弈者”的意思就是非常擅长下棋的人,句子的意思是“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3.交流分享,理解大意。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句子的意思,再将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课文的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

理解课文内容后,先自由练读,再抽读评价,最后齐读,读出情感。

5.领悟道理。

我们读书做事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或者三心二意。

三、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

 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

(2)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3)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

四、领悟道理,练习背诵

1.复述故事。

2.背诵课文。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我们以前学过哪几则文言文?

对于学习文言文,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反复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文章说明的道理”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二、加强朗读,理解内容

1.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

  

(1)老师范读。

语速较慢,便于边读边思考;停顿恰当,意思表达才清楚。

  

(2)再读课文,解决难读的语句。

  例如:

“思援弓缴而射之。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需要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后读好停顿,并引导学生掌握“理解了意思就容易读好停顿”的方法。

另外,“缴”和“为”是多音字,要注意读准在文中的字音。

2.领读课文,提升能力。

老师领读后,学生再齐读、自由读、抽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解决学生文言文难读通顺的困难。

3.结合注释,理解内容

结合注释,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说。

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和同学讨论。

三、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1.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1)两小儿为什么争辩?

(太阳是远是近)

(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依据是什么?

2.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因为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会不一致。

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

(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孔子答不出来,他的态度是怎样的?

可取吗?

(他能实事求是,不怕露丑,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

为什么?

(1)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

(2)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四、领悟道理,练习背诵

1.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

请大家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编写《新两小儿辩日》,并且尝试表演。

2.通过本课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一些自学文言文的知识,这样不仅能游弋于古典文学的海洋,而且能汲取营养,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板书

设计

 两小儿辩日

  学弈      小儿甲:

近(大如车盖)远(小如盘盂)

        (以太阳大小判断离人远近)

 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成功     小儿乙:

远(沧沧凉凉)近(热如探汤)

 另一人 思援弓缴射鸿鹄失败     (以感觉冷热判断离人远近)

 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结果:

孔子不能决

教学

后记

学科

语文

单元

第五单元

备课者

课型

学时课

课题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执教者及时间

学习

要点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诞、澡、械、授”等11个生字。

在文本中理解“司空见惯、敏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讲述自己受到的启发。

3.找出作者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所列举的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了解每个事例都是按照“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的顺序来介绍的。

4.能够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5.拓展阅读文段,说说自己在《千年圆梦在今朝》中体会到的科学精神。

学习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诞、澡、械、授”等11个生字。

在文本中理解“司空见惯、敏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讲述自己受到的启发。

探究

问题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运用三个典型事例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学习作者写作时的行文思路,深刻感悟文章的主要内容。

应用

作业

1.找出作者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所列举的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

2.事例都是按照“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的顺序来介绍的。

3.能够仿照课文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文化

阅读

《同步拓展阅读》

学习

重难点

1.找出作者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所列举的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了解每个事例都是按照“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的顺序来介绍的。

2.能够仿照课文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课前谈话,感知课题

1.齐读课题。

2.谈一谈对课题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

2.学生交流段落划分,说明分段理由。

第1自然段:

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好之后。

第2到第8自然段:

证明观点,举三个例子来证明。

①洗澡水的漩涡。

②蚯蚓活动发现大陆与海洋的分布。

③做梦时眼珠转动。

第9、10段:

总结观点。

只要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

就能找到真理。

3.课文具体写了三件事:

第一件写的是谢皮罗教授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第二件写的是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地球上大陆与海洋的形成;第三件写的是奥地利的一位医生从儿子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一现象中发现了眼珠转动和做梦的关系。

三、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1.自读提示:

这三个事例,看看三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

2.小组交流:

这三个事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或者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这三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才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因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3.全班交流写作方法。

四、拓展阅读,随文练笔

1.阅读《同步拓展阅读》

2.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哪些科学精神。

写一写。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

(学生自由发言,如:

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

3.教师小结: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

叶永烈(1940—)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著有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影响较大。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出示词语:

诞生纵观漩涡敏锐追根求源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洗澡花圃推理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打破砂锅问到底

4.积累本课重点词语

司空见惯:

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追根求源:

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打破砂锅问到底:

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见微知著:

微:

隐约;著:

明显。

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锲而不舍:

锲,镂刻;舍,停止。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6.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画出来。

7.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用哪些事例来具体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三、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1.这三个事例,看看三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

2.默读全文,边读边想:

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列举具体事实加以证明。

这样的文章叫做论说文,也叫做议论文,不同于我们经常阅读的记叙文。

四、拓展阅读,随文练笔

1.本文所用的证明事例的方法:

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

2.用此方法进行同步阅读的批注和练笔。

板书

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

见微知著

教学

后记

学科

语文

单元

第五单元

备课者

课型

学时课

课题

表里的生物

执教者及时间

学习

要点

1、会写“脆、拦”等5个字,会写“洪亮、盲人”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

联系课题,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印证自己的观点

学习

目标

1.体会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印证。

2.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探究

问题

1.能联系生活实际经历理解课文结尾。

2.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多种方式,了解机械手表的工作原理。

应用

作业

1.自主阅读,根据内容,提出疑问。

2.完成小练习,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

文化

阅读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学习

重难点

1.朗读短文,并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指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同时指出自己对此事的看法。

2.理解文中所描述的机械表的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提出读书要求:

自由、出声地朗读课文,小组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

蝎(xiē)子 钵(bō)子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脆”“蟋”“蟀”,并且在黑板上的方格中示范

二、结合注释,理解内容

1.点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按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介绍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

从“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的认知下,到发现手表发声和谐的好奇,再到推测表里有生物,最后到作者懂得其中道理,不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为止。

3.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作者的强烈好奇心以及想探究事物本质的煎熬。

下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揭示表里的生物。

三、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深入学习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

1.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

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

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表达了作者的惊讶之情,整段表现了“我”弄清事情缘由之后的满足和愉悦。

2.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

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有疑惑,但是整段侧重于表现美妙声音带来的愉悦。

3.课文中说“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作者说了什么?

为什么后来不说了?

(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慢慢长大了,知道了其中的原理,所以不说了。

四、拓展延伸。

四、领悟道理

1.复述故事。

2.了解工作原理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一定见过人们戴在手腕上用来看时间的手表,那你们听说过表中的生物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表里的生物》。

(板书课题)

2.大致了解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

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冯至,看看他在小时候是如何以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故事吧。

二、加强朗读,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时候的“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关于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说法。

2.点名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并说说作者是怎样设置悬念、引起下文的。

(在小时候的作者看来,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3.课文中父亲多次强调“不许动”,为什么?

(表在那个贫困年代,不论是对个人还是家庭来说,除了具有掌握时间的功用外,更是一件非常珍贵的东西。

父亲怕被孩子弄坏了,所以规定:

不许动。

4.读课文第2~16自然段,思考:

作者是在怎样的好奇心驱使下,发现这个“美丽的世界”的?

作者唯恐父亲把这个“美丽的世界”盖上指的是什么?

(在“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的驱使下,父亲终于打开了表盖。

这个“美丽的世界”是指“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面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

四、课堂小结。

“我”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鸟叫、狗吠、虫唱、钟声、琴声这一系列的现象,然后经过思考得出结论:

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关于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说法。

三、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1.课文中出现了两个主要人物,“我”和父亲,文中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在文中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世界。

(1)请同学在文中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

(2)同桌之间互相读读自己找到的句子。

(3)点名说说这些描写哪些让你很欣赏,并有感情地朗读,听后进行点评。

2.思考下列问题。

(1)小时候,“我”有一个观点,“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我”是怎样得出这个观点的?

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我”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鸟叫、狗吠、虫唱、钟声、琴声这一系列的现象,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出来的结论。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父亲的表不是活的生物却能发出声音。

听到表声后“我”有什么反应?

从这一系列的反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爱听声音,想伸手摸一摸表。

父亲却不允许“我”动,但是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不敢,因此心里很痛苦。

好奇心强。

(3)从“我”对父亲提出的一些问题中,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渴求知识、求知欲强)

四、领悟道理,课堂拓展。

1.童年的你对哪些事物产生过强烈的好奇心?

当时你是怎么想的?

(提示:

重点在好奇心的产生和探究的过程上。

2.文章中多处使用了引号,说说它的作用。

(引号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作用:

表示引语;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表示否定和讽刺;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等。

3.结合课文分析:

为什么童年的事件是人生的珍宝?

(童年时好奇心很强,渴求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4.作业:

试着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将你的童年趣事写一写。

板书

设计

表里的生物

思考 观察 探索

教学

后记

学科

语文

单元

第五单元

备课者

课型

学时课

课题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执教者及时间

学习

要点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未来的上学方式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2.了解科幻小说,理解课文构思特点。

学习本文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的方法。

3.发挥想象力,想象未来的学习生活还有可能是什么样的。

学习

目标

1.知道科幻小说这种文学体裁。

2.结合自己的生活与本文的描写,想象未来的生活,学习的模样。

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