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45897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瓷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陶瓷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陶瓷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陶瓷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陶瓷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陶瓷器.docx

《陶瓷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瓷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陶瓷器.docx

陶瓷器

陶瓷器

taociqi

陶瓷器

ceramicware

  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普通陶器与瓷器绝大部分属于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烧成的硅酸盐制品。

陶瓷一般说是陶瓷器的简称,广义地说是陶器、瓷器以及含粘土很少或不含粘土的特种陶瓷如高铝瓷、镁质瓷、锆质瓷、磁性瓷、电子陶瓷、高温陶瓷、工程陶瓷、核能陶瓷等的泛称。

 陶与瓷在外观与微观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尽管两者均由结晶态物质、玻璃态物质和气泡3种组分组成,但粗细、致密程度和气孔数量有所不同。

陶器制造主要采用粘土质原料,加工比较简单,烧成温度偏低(一般为1000℃左右),因而质地粗糙,致密度差,气孔率高,吸水性强。

而且一般粘土中含铁、钛等化合物杂质较多,使烧成的制品多数带有颜色。

瓷器制造大都选用杂质含量较少的粘土,适量配以熔剂原料和瘠性原料(见),在较高的温度下(1300℃左右或高于1300℃)烧成,所得成品组织细腻,结构致密,强度较高,而且吸水率很低。

如果制造中选用更纯的原料,特别是氧化铁含量很低的粘土,并采用适当配料和较高的烧成温度,则可制成白度很高、透光度良好的高质量瓷器。

 简史 陶器制造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新石器时代,陶器制造已较普遍地在世界各民族中独立地得到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对生活与艺术需求的增长,陶器的品种、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逐渐完成了陶到瓷的演变。

瓷器起源于中国东汉时期(公元25~220),然后向东、西方传输,影响着世界瓷器制造业的发展(见)。

 产区及概况 世界各地的陶瓷器生产,既有传统品种和传统工艺的继续,也有大量新兴品种的出现。

 在中国,某些失传的成就,如唐代就已有名的长沙窑,宋代列为名窑的定窑、钧窑、汝窑、耀州窑都先后通过分析研究与科学总结,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中国的陶都宜兴(见)与瓷都景德镇(见),长时期称誉于世界,现在仍是重要产区。

宜兴的紫砂陶器与宜均陶,景德镇的、、以及其他艺术名瓷,仍保持着原有风彩。

德化的建白瓷观音、达摩等雕塑艺术品,其声誉不减当年(见)。

被法国人誉为“雪拉冬”的浙江省,质量与产量均较过去有大的提高。

华北地区的、,华南地区的、、,华东地区的以及东北的海城陶瓷均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跃居为中国陶瓷的优良品种。

 英国的北斯塔福德郡(NorthStaffordshire)是英国近200多年来著名的瓷区,尤其是19世纪初期发展起来的,以及由韦奇伍德创立的类碧玉(jasper)陶器,一直是风格独异的优良产品。

法国的塞夫尔(Serves)瓷厂自1750年建成后以生产软质瓷著称。

后在法国里摩日(Limoges)发现瓷土,于19世纪初改制硬质瓷,从而以生产各种雕像、花卉为主,具有装饰华丽、色彩鲜艳的特点,为欧洲许多瓷厂仿制。

德国的迈森(Meissen)瓷厂自1715年开始生产白度很高的硬质瓷(烧成温度1400℃),是欧洲最早成功地制造硬质瓷的工厂,并左右了欧洲瓷器的风格。

这种传统产品风格一直保留到今天。

荷兰的代尔夫特(Delft)地区16~17世纪以生产白釉蓝彩陶器称誉欧洲。

17世纪生产锡釉陶。

这种陶器连同“代尔夫特”的名称传入英国,成为两国共有的品种而沿用至今。

日本濑户陶瓷产区13世纪起即以陶瓷业著称,目前的900多家陶瓷工厂除生产日用器皿外,还生产工业用瓷。

 制造原理 陶瓷器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利用其可塑性,使泥料塑成陶瓷器物生坯,经过高温煅烧,使生坯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烧成为陶瓷器。

为使陶瓷器更加美观实用,其中一些产品须再经釉烧和彩烧。

 粘土与适量的水混练以后形成泥团,这种泥团(称坯料)在外力的作用下塑成器形,并在外力去掉后仍保持其形状不变。

这种性质为粘土的可塑性。

坯料成型后有较高的屈服值和干燥后能维持坯料颗粒之间相互结合而不散垮的结合强度。

干燥过程水分蒸发,颗粒间空隙减少而发生体积收缩。

坯料中加入瘠性原料(石英或煅烧熟料)和减少水量,可以改变过大的流动性,调节可塑性能,减小干燥收缩。

 高温煅烧时粘土中的熔剂原料如长石、滑石等达到一定温度时熔融,出现液相,填充于未熔颗粒之间的空隙中,靠其浸润性和表面张力,使气孔率下降,发生烧成体积收缩,同时能溶解难熔组分,而从液相中析出新的结晶相(莫来石)并发育长大。

原料中加入的石英可部分溶解在液相中,提高粘度,防止高温变形。

难熔颗粒溶解和莫来石析出的反应不断进行,最终,莫来石、残留石英与其他晶相组分借助于玻璃相(液相)连结,伴随气孔而构成复杂的结构,组成致密的陶瓷器坯体。

 釉是附着于陶瓷器坯体表面的经熔烧的玻璃质层。

釉料细浆首先须粘附于坯体表面,釉烧时绝大部分熔融,而与坯互相渗入,形成夹杂残留气泡和晶体的釉层,使陶瓷器表面平滑并具有光泽,易于清洁,还可以增加强度和提高抗腐蚀性,并能增进色调和进一步彩饰(见)种类 陶瓷器的种类很多。

按用途可分为饮食用具与艺术陈设品两大类;按原料分类,有紫砂陶、叶蜡石精陶、石灰石精陶、高岭石瓷、瓷石瓷、滑石质瓷、骨瓷等;按釉色可分为白釉瓷、颜色釉瓷、花釉瓷、结晶釉瓷等;按装饰方法分有釉上彩瓷、釉中彩瓷、釉下彩瓷、雕塑刻瓷等。

 生产工艺 陶器与瓷器在外观与内在质量上虽存在着差异,但制造原理相同,生产工艺基本一致。

综合起来为:

坯料制备、成型、干燥、施釉(可不施釉)、烧成和装饰(可不装饰)6个过程。

每一个过程又可分为若干工序。

 坯料制备(见)主要包括原料净化、配料、粉碎和练泥等工序。

由于天然矿物原料中杂质含量波动较大,往往需要采用拣选、淘洗、强磁除铁等方法使之净化,以保证配料的统一和符合预定组成要求。

原料按比例配合,经过粉碎、掺水后,如果水分过多,要通过压榨去掉多余水分,还须排除夹入的气泡并使坯料中的水分均匀,以提高可塑性。

一般可以利用陈腐、捏练和真空练泥等办法。

其中真空练泥效果好,效率高。

 主要采用可塑法与注浆法。

湿压法与等静压法也有应用。

可塑法成型又可分为旋压、滚压、印坯、雕镶以及较古老的拉坯法。

这些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器型(例如扁平的或深凹的)、坯体的质量要求(如致密度大小)和生产效率。

 陶瓷器的器型设计既要满足产品的艺术效果和实用价值,还需要考虑生产技术的要求。

因此,设计工作者在具有较高的审美素质的同时,还须熟悉生产工艺和工艺材料性质。

例如将器型的弯曲部分设计成90°的折角,在干燥与烧成中则容易出现裂纹。

此外,器型设计还要结合使用要求,考虑减少洗涤、贮存、包装、运输等因素造成的损失。

 是陶瓷器生产中的关键工序。

烧成中必须制订正确的温度制度(包括升温速度、最高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等)和气氛制度(包括氧化、还原和中性气氛的温度范围和强度)。

这些制度的制订要依据坯体在温度变化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同时还须考虑窑炉的形式、结构和装窑方法等的影响。

 陶瓷器是一种实用品,同时也是一种艺术品。

史前时期的人类在陶器艺术方面就有突出的成就,彩陶上的彩绘艺术与器型的配合,浑然一体。

这些原始陶器的艺术表现到现在还为人们所赏识。

现代的设计和艺术远比过去丰富,彩色颜料已从天然呈色矿物扩大到人工合成颜料多种系列,可以适应1300℃以上的烧成温度,使陶瓷器的装饰得到空前的发展。

 参考书目

中国硅酸盐学会编:

《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北京,1982。

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编著:

《中国的瓷器》,轻工业出版社,北京,1986。

                 游恩溥

陶瓷

开放分类:

陶瓷、瓷器、陶器、中国文明

 “陶瓷”是一种通称,“陶”和“瓷”在质地上、物理性能上有很大区别。

中国是最早制造陶器的国家之一,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陶器的出现大约在距今1万年左右,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开始了定居生活,盛水、蓄物等日常生活的需要,促使了陶器的发明。

中国陶器的分布比较广泛,主要集中的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其中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文化类型,以彩陶为特点,也称“彩陶文化”,它派生出半坡和庙底沟两个类型,装饰图案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马家窑文化是新石器晚期的文化类型,比仰韶文化略晚,距今约5000年。

黑陶是继彩陶之后的又一伟大创造发明,距今约40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出现了工艺独特的蛋壳陶。

近些年来,山东、河北一带多有仿制,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秦汉时期的陶俑,是我国古代人物雕塑的高峰,使制陶技术和艺术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此外,唐代的三彩器、明清两代的紫砂器等,都是中国陶器文物的重要内容,很值得深入收藏和研究。

陶瓷(Ceramics),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

它包括由粘土或含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各种制品。

由最粗糙的土器到最精细的精陶和瓷器都属于它的范围。

对于它的主要原料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如粘土、长石、石英等),因此与玻璃、水泥、搪瓷、耐火材料等工业,同属于“硅酸盐工业”(SilicateIndustry)的范畴。

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

英文中的"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

changaiyin

早在欧洲人掌握瓷器制造技术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已经制造出很精美的陶瓷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陶器的国家之一,而中国瓷器因其极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而备受世人的推崇。

所谓陶器和瓷器是指用可塑性制瓷粘土和瓷石矿做胎体,用长石和石英等原料制釉,并且通过成型、干燥、烧制而成的制品,主要有日用、艺术、和建筑陶器等三种。

考古发现已经证明中国人早在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8000)就发明了陶器。

原始社会晚期出现的农业生产使中国人的祖先过上了比较固定的生活,客观上对陶器有了需求。

人们为了提高生活的方便,提高生活质量,逐渐通过烧制粘土烧制出了陶器。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近百年来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陶瓷品种。

它们不再使用或很少使用粘土、长石、石英等传统陶瓷原料,而是使用其他特殊原料,甚至扩大到非硅酸盐,非氧化物的范围,并且出现了许多新的工艺。

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文献已将“Ceramic”一词理解为各种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的通称。

因此陶瓷的含义实际上已远远超越过去狭窄的传统观念了。

  迄今为止,陶瓷器的界说似可概括地作如下描述:

陶瓷是用铝硅酸盐矿物或某些氧化物等为主要原料,依照人的意图通过特定的物理化学工艺在高温下以一定的温度和气氛制成的具有一定型式的工艺岩石。

表面可施釉或不施釉,若干瓷质还具有不同程度的半透明度,通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晶体或与无定形胶结物及气孔或与熟料包裹体等微观结构组成。

  陶瓷工业是硅酸盐工业的主要分支之一,属于无机化学工业范围.但现代科学高度综合,互相渗透,从整个陶瓷工业制造工艺的内容来分析,它的错综复杂与牵涉之广,显然不是仅用无机化学的理论所能概括的。

  陶瓷制品的品种繁多,它们之间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物理性质,以及制造方法,常常互相接近交错,无明显的界限,而在应用上却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很难硬性地归纳为几个系统,详细的分类法各家说法不一,到现在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方法。

常用的有如下两种从不同角度出发的分类法:

  

(一)按用途的不同分类

  1.日用陶瓷:

如餐具、茶具、缸,坛、盆、罐、盘、碟、碗等。

  2.艺术陶瓷:

如花瓶、雕塑品.陈设品等。

  3.工艺陶瓷:

花瓶花盆花插套餐系列灯座园林陶瓷树脂工艺器皿等

  4.工业陶瓷:

指应用于各种工业的陶瓷制品。

又分以下6各方面:

  

(1)、建筑一卫生陶瓷:

如砖瓦,排水管、面砖,外墙砖,卫生洁其等;

  

(2)、化工陶瓷:

用于各种化学工业的耐酸容器、管道,塔、泵、阀以及搪砌反应锅的耐酸砖、灰等;

  (3)、化学瓷:

用于化学实验室的瓷坩埚、蒸发皿,燃烧舟,研体等;

  (4)、电瓷:

用于电力工业高低压输电线路上的绝缘子。

电机用套管,支柱绝缘于、低压电器和照明用绝缘子,以及

电讯用绝缘子,无线电用绝缘子等;

  (5)、耐火材科:

用于各种高温工业窑炉的耐火材料;

  (6)、特种陶瓷:

甩于各种现代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的特种陶瓷制品,有高铝氧质瓷、镁石质瓷、钛镁石质瓷、锆英

石质瓷、锂质瓷、以及磁性瓷、金属陶瓷等。

  

(二)按所用原料及坯体的致密程度分类可分为:

土器(brickwareorterra-cotta),陶器(potttery),炻器(stoneWare),半瓷器(semivitreouschina),以至瓷器(130relain),原料是从粗到精,坯体是从粗松多孔,逐步到达致密,烧结,烧成温度也是逐渐从低趋高。

  土器是最原始最低级的陶瓷器,一般以一种易熔粘土制造。

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在粘土中加入熟料或砂与之混合,以减少收缩。

这些制品的烧成温度变动很大,要依据粘土的化学组成所含杂质的性质与多少而定。

以之制造砖瓦,如气孔率过高,则坯体的抗冻性能不好,过低叉不易挂住砂浆,所以吸水率一般要保持5~15%之间。

烧成后坯体的颜色,决定于粘土中着色氧化物的含量和烧成气氛,在氧化焰中烧成多呈黄色或红色,在还原焰中烧成则多呈青色或黑色。

我国建筑材料中的青砖,即是用含有Fe2O3的黄色或红色粘土为原料,在临近止火时用还原焰煅烧,使Fe203还原为FeON成青色,陶器可分为普通陶器(cmmon,pottery)和精陶器(Fineearthenware)两类。

普通陶器即指土陶盆.罐、缸、瓮.以及耐火砖等具有多孔性着色坯体的制品。

精陶器坯体吸水率仍有4~12%,因此有渗透性,没有半透明性,一般白色,也有有色的。

釉多采用含铅和硼的易熔釉。

它与炻器比较,因熔剂宙量较少,烧成温度不超过1300℃,所以坯体增未充分烧结;与瓷器比较,对原料的要求较低,坯料的可塑性较大,烧成温度较低。

不易变形,因而可以简化制品的成形,装钵和其他工序。

但精陶的机械强度和冲击强度比瓷器.炻器要小,同时它的釉比上述制品的釉要软,当它的釉层损坏时,多孔的坯体即容易沾污,而影响卫生。

  精陶按坯体组成的不同,又可分为:

粘土质、石灰质,长石质、熟料质等四种。

粘土质精陶接近普通陶器。

石灰质精陶以石灰石为熔剂,其制造过程与长石质精陶相似,而质量不及长石质精陶,因之近年来已很少生产,而为长石质精陶所取代。

长石质精陶又称硬质精陶,以长石为熔剂。

是陶器中最完美和使用最广的一种。

近世很多国家用以大量生产日用餐具(杯、碟盘予等)及卫生陶器以代替价昂的瓷器。

热料精陶是在精陶坯料中加入一定量熟料,目的是减少收缩,避免废品。

这种坯料多应用于大型和厚胎制品(如浴盆,太的盥洗盆等)。

  炻器在我国古籍上称“石胎瓷”,坯体致密,已完全烧结(sintering),这一点已很接近瓷器。

但它还没有玻化(Vitrification),仍有2%以下的吸水率,坯体不透明,有白色的,而多数允许在烧后呈现颜色,所以对原料纯度的要求不及瓷器那样高,原料取给容易。

炻器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很适应于现代机械化洗涤,并能顺利地通过从冰箱到烤炉的温度急变,在国际市场上由于旅游业的发达和饮食的社会化,炻器比之搪陶具有更大的销售量。

  半瓷器的坯料接近于瓷器坯料,但烧后仍有3~5%的吸水率(真瓷器trueporceiain,吸水率在0.5%以下),所以它的使用性能不及瓷器,比精陶则要好些。

  瓷器是陶瓷器发展的更高阶段。

它的特征是坯体已完全烧结,完全玻化,因此很致密,对液体和气体都无渗透性,胎薄处星半透明,断面呈贝壳状,以舌头去舔,感到光滑而不被粘住.硬质瓷(hardporcetain)具有陶瓷器中最好的性能。

用以制造高级日用器皿,电瓷、化学瓷等。

软质瓷(softporcelain)的熔剂较多,烧成温度较低,因此机械强度不及硬质瓷,热稳定性也较低,但其透明度高,富于装饰性,所以多用于制造艺术陈设瓷。

至于熔块瓷(Frittedporcelain)与骨灰磁(bonechina),它们的烧成温度与软质瓷相近,其优缺点也与软质瓷相似,应同属软质瓷的范围。

这两类瓷器由于生产中的难度较大(坯体的可塑性和干燥强度都很差,烧成时变形严重),成本较高,生产并不普遍。

英国是骨灰瓷的著名产地,我国唐山也有骨灰瓷生产。

  特种陶瓷是随着现代电器,无线电、航空、原子能、冶金、机械、化学等工业以及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新能源开发等尖端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这些陶瓷所用的主要原料不再是粘土,长石,石英,有的坯休也使用一些粘土或长石,然而更多的是采用纯粹的氧化物和具有特殊性能的原料,制造工艺与性能要求也各不相同。

陶瓷专业名词

[编辑本段]

    为使艺术陶瓷投资、收藏爱好者,能更好地了解、掌握艺术陶瓷的一些基本知识,特将陶瓷专有名词编辑汇总如下。

  青花:

瓷器釉彩名。

白地蓝花瓷器的专称。

典型青花器系用钴料在瓷坯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中一次烧成。

蓝花在釉下,因此属釉下彩。

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其制作方法是先把青料在素胎上绘成各种图案纹饰,然后上釉在高温下(1200度以上)一次烧成。

它色泽清新,纹饰优美,历久不衰。

青花以简练的笔法和单纯的色彩表达了丰富的艺术语言,有着感人的艺术吸引力;在表现方法上,是以同一颜色的各种深浅不同的色调及笔触线条来表现对象,与国画基本相似,它表现的内容题材、形式、手法都极为广泛。

  青花瓷的特点是明快、清新、雅致、大方,装饰性强,素为国内外人士所珍爱;并且在世界的制造瓷器的工艺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斗彩:

是一种以釉下青花、釉里红和釉上多种彩结合而成的品种。

斗彩创烧于明成化时期,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

先在胎上画好图案的青花部分,罩上透明釉,入窑焙烧;烧成后,在留出的空白处用低温彩料填绘,再入烘炉中烘烤,即成斗彩。

青花是构成整个斗彩画面的主色,釉上彩只是略加点缀而已。

由于釉上釉下,给人以丰富的热烈、鲜明清新之感,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青花在釉下勾勒纹样的全部或大部分轮廓线,釉上填五彩,高、低温二次烧成,青花在彩绘中有决定其他色彩的作用。

也有从“斗彩”字义来解释的。

用釉下青花勾绘花纹轮廓,釉上用彩填绘,使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结合在一起,互相争奇斗艳。

“斗”,意即凑在一起,故称之为“斗彩”。

 

  斗彩的特点是:

静动兼蓄,对比鲜明,既素雅又堂皇。

这种装饰已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和它的特色。

  釉里红:

又名釉下红,起源于宋代均窑的紫红斑釉。

它可单独装饰,也可把青、红色料结合使用(此装饰叫青花釉里红),釉里红呈色稳定敦厚,在我国传统习惯上,常以这种色彩象征吉祥康乐和繁荣昌盛,是别有特色的传统艺术釉里红瓷和青花瓷一样,是景德镇元代陶工的杰出创造。

它俩不但降生的时代相同,而且在工艺制作、装饰题材与画风等方面都极为相似,可谓一对惹人喜爱的孪生姐妹。

然而,由于釉里红有严格的煅烧条件,烧成范围狭窄,比起青花来要娇嫡的多,所以其品种、产量及所产生的影响就不如青花瓷了。

但它具有青花不备的那种红宝石般的富丽感,加上难于烧成而导致的"物以稀为贵"的原因,历来又显得十分名贵。

  中国传统习惯上,常常以红色代表吉祥与富贵,而且釉里红的呈色稳重,敦厚,既壮丽,又朴实,这都是深受人们喜悦乐用的因素。

烧成后的特点是沉着,热情。

  粉彩:

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

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900度温度烘烤而成。

我国传统的釉上彩,到了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官窑匠师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引进了铜胎珐琅不透明的白色彩料,在工艺上又借鉴了珐琅彩的多色阶的配制技法,创造出了“粉彩”釉上彩新品种。

这种白色彩料,俗称“玻璃白”。

由于玻璃白和五彩彩料的融合,使各种彩色产生了“粉化”。

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在表现技法上,从平填已进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风格上,其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的中国画的特征。

 从装饰的艺术效果来看,具有秀美、俊雅、持重、朴实而又富丽堂皇的特点。

凡绘画中所能表现的一切,无论工笔或写意,用粉彩几乎都能表现。

用这种方法画出来的人物、花鸟、山水等,都有明暗、深浅和阴阳向背之分,增加了层次和立体感,从而形成了淡雅、精细、填色和洗染、烧成等工艺步骤。

  古彩:

又名硬彩,五彩,是以红、黄、绿、蓝、紫等各种带玻璃质的彩料,按图案纹饰需要施于釉上,在瓷胎上用生料、钒红勾线,用单线平涂的方法,再在“彩炉”(在800-900度之间烧成)二次焙烧而成的一种古彩。

由于它红绿分明,层次较少,彩色鲜明透彻,故称硬彩。

古彩的色彩明净晶莹,色调对比强烈,形象概括夸张,线条刚劲有力,具有浓厚的民族艺术风格。

  古彩所描绘的对象甚多常见的有人物、山水、龙风、鸳鸯、松柏、灵芝、花草等。

古彩瓷在历次世界性的博览会上,受到广泛的称赞。

是景德镇陶瓷技术的优秀传统之一。

就年代说,包括大明彩和康熙彩;就色彩说,有三彩、五彩和红绿彩。

其技法特点是单线条平面,线条刚劲有力,笔划简练生动,色彩对比强烈,形象概括夸张,民间风格浓厚,装饰性强。

  新彩:

旧称洋采,出现于清末,是从国外引入的一种陶瓷装饰方法。

先用五彩颜料在白瓷表层绘以各式画面或图案,再入彩炉烘烤,这种瓷器,称新彩瓷。

新彩瓷,系清末民初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品种。

建国后,几经改进,使新彩装饰技法得以丰富和发展,并与现代工艺技术相结合,成为广泛采用的装饰形式。

景德镇现时流行的新彩中除颇有中国写意画风格的扁笔新彩外,还有鲜艳明快的刷花、喷彩,规整秀丽的平印、丝印贴花等。

经过一系列改革创新,装饰格调已形成了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地方特色。

新彩包括贴花、绘画、刷花、喷花、印花、薄膜移花、描金加彩、套色印金、腐蚀金彩和各色电光彩等。

其特色是色彩丰富,装饰多样,毛坯造型秀丽,花纹生动,格调新颖

  颜色釉:

是用含有着色金属元素的原料配制的呈色优美的釉料。

釉料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在一定温度与气氛中烧成,会呈现不同色泽的釉,成为颜色釉。

它有三种划分方法:

一是按烧成温度分类,分高温颜色釉(1300度左右)、中温颜色釉(1200度左右)和低温颜色釉(1000度左右),若以1250度为界,分为高、低两种。

二是按烧成后的火焰性质分为氧化焰颜色釉、还原焰颜色釉两种。

三是按烧成后外观特征分类,可分为单色釉、复色釉(花釉)、裂纹釉、无光釉、结晶釉等.

  颜色釉与普通色釉的不同在于颜色釉的特殊烧制工艺和配方。

颜色釉的釉面,必须经过125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煅烧,才能显现出它光若流油,色若虹霞,纹若流云飞瀑的独特魅力。

颜色釉五彩缤纷种类繁多。

青色的如:

豆青、影青、粉青、龙泉天青等;红紫色的如:

祭红、郎窑红、均红、玫瑰紫、美人醉、釉里红、火炎红等。

黄色的如:

钛黄、象牙黄、蟮鱼黄、粉黄等。

绿色的如:

翠绿、孔雀绿、金星绿、哥绿等;黑色的如:

乌金、铁锈花、无光黑。

其他还有结晶釉、窑变花釉、茶叶末、钛花釉、裂纹釉、唐三彩、龙泉釉、蜡光釉、金砂釉、变色釉、"三样开泰"、霁蓝釉等。

另外还有低温颜色釉如:

西洋红、胭脂红、孩儿面、粉红、辣椒红;鹦哥绿、苹果绿、浅绿、鱼子绿、瓜皮绿、炉均翠苦绿、浇绿;正黄、浇黄、淡黄、鱼子古铜、黑地浇紫等。

综合彩:

是采用多种技法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装饰形式。

它是根据作品的要求,动用不同原料(釉上、釉下色料)、不同表现方法(雕刻、绘画、色釉)和不同烧炼工艺(高低温)相结合而达到整体设计效果,使瓷器装饰更为完美。

综合彩的作品,可尽量发挥各种技法的特点和工艺操作的所长,以充分达到创作意图。

因此,它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装饰方法。

其特点是变化灵活,丰富多彩,各种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