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涵洞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45443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涵洞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桥梁涵洞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桥梁涵洞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桥梁涵洞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桥梁涵洞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桥梁涵洞设计说明.docx

《桥梁涵洞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涵洞设计说明.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桥梁涵洞设计说明.docx

桥梁涵洞设计说明

桥梁、涵洞设计说明

第六篇桥梁、涵洞工程设计说明书

 

1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本次施工图设计时对初步设计审查意见逐一进行了认真研讨、科学论证,具体执行情况如下表。

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执行情况一览表表6-1

序号

初步设计审查意见

执行情况

1

同意扬之河大桥推荐采用3x40m装配式预应力砼连续T梁方案,建议涵洞位置结合水系、地貌及汇水情况合理布设。

扬之河桥施工图阶段采用3x40m装配式预应力砼连续T梁方案;涵洞位置已结合水系、地貌及汇水情况做了进一步的优化。

2

优化桥梁结构设计,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复核桥梁桩基单桩承载力值,并考虑施工条件。

已根据桥位位置处的地质勘探报告,复核了桩基单桩承载力及其桩长。

3

桥梁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类管线的设置。

桥梁设计中主要考虑弱电及照明管线等,并考虑其对桥梁主体结构的荷载作用。

2执行的规范及标准

2.1执行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5、《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D60-2004)

6、《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

7、《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

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

9、《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技术规范》(JTG/TB07-01-2006)

10、《桥梁用结构钢》(GB/T714-2000)

2.2技术标准

1、设计荷载:

公路-I级。

2、设计行车速度:

40km/h。

3、桥面宽度:

单幅为0.5m(护栏)+9.0m(行车道)+3.25m(非机动车道)+2.0m(人行道),单幅宽14.75m。

4、横坡:

双向2%。

5、纵坡:

最大纵坡2.45%,最大竖曲线半径2600m。

6、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

本段路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为0.05g。

7、设计洪水频率:

1/100,百年一遇洪水位27.2m。

8、有无通航要求:

无。

9、安全等级:

一级,对应于结构重要性系数取为1.1;

10、环境条件Ⅱ类,环境平均相对湿度RH=80%。

3沿线桥涵分布情况

线路设大桥1座,即扬之河桥,左线桥长125.7m,右线桥长126m;涵洞4道,其中圆管涵3道,共长70.89米,1-5米通道(钢筋混凝土简支空心板)一处;竖井两道。

桥涵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桥梁、涵洞一览表表6-2

序号

中心桩号

结构类型

孔数--跨径(孔径-米)

交角(度)

备注

1

K0+231.0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

3x40

0

桥跨范围K0+171.0~K0+291.0,路线方向与水流法线方向夹角为0°。

2

ZK0+231.0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

39.7+2x40

0

桥跨范围ZK0+171.3~ZK0+291.0,路线方向与水流法线方向夹角为0°。

3

K1+607.0

圆管涵

1-Φ1.25

0

沟通左右线外侧水系,横向贯通

4

ZK1+608.0

圆管涵

1-Φ1.25

0

沟通左右线外侧水系,横向贯通

5

ZK1+935.0

圆管涵

1-Φ1.25

0

沟通中央分隔带与左线外侧边沟

6

K0+166.5

通道

1-5

0

钢筋混凝土简支空心板

7

ZK0+166.8

通道

1-5

0

钢筋混凝土简支空心板

4扬之河桥设计要点

上部构造:

主梁为40mT等高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梁高为2.5米,边梁宽2.05m,中梁宽1.70m,湿接缝宽0.981m,T梁桥面2%的横坡由T梁预制时形成。

预应力钢铰线分别采用符合GB/T5224-2003标准钢绞线,锚具采用AM锚具。

下部构造:

本桥段下部采用桩柱式桥墩,桥墩墩柱直径为160cm,桩基直径为180cm。

小桩号侧采用重力式桥台,大桩号侧采用柱式桥台,桩径180cmcm。

盖梁、墩柱采用C40混凝土,承台采用C30混凝土,桩基采用C30水下混凝土。

图3-1扬之河桥跨中横断面布置

图3-2扬之河桥梁端横断面布置

5涵洞设计要点

隧道出口后左右线外侧均设有边沟排水,中央分隔带内亦设置边沟进行纵向排水。

隧道出口附近,两山山脊汇水,为了平衡山洪或左右侧水流量不平衡的情况,考虑此处水系进行沟通,故在ZK1+608.0对应(K1+608.0)处各设置一道圆管涵,在中央分隔带范围内通过竖井进行沟通,中央分隔带排水沟中的水通过圆管涵排至两侧边沟。

路线在K2+000位置左右线设计线重合,为将中央分隔带内水流排至外侧排水沟,故在ZK1+935.0处设置圆管涵一道。

中央分隔带内水流通过竖井与圆管涵进行沟通。

扬之河右岸规划有防汛通道。

防汛通道采用钢筋混凝土简支空心板结构,板长6.0m,正交

fyk=400Mpa,fstk=540Mpa,Es=2.0x105Mpa。

预应力钢绞线:

fpk=1860Mpa,Ep=1.95x105Mpa。

7.3计算荷载

恒载:

一期恒载包括主梁、桥塔自重,按实际断面计计算,横梁按集中荷载计算。

二期恒载包括桥面铺装、防撞护栏、人行道板、人行道栏杆等。

活载:

公路-I级。

温度荷载:

体系升温30℃,体系降温-15℃;主梁温差采用非线性梯度温度14℃、5.5℃、0℃,同时按规范计入温度负效应。

基础变位:

桥台基础沉降0.005m,桥墩基础沉降0.01m。

7.4计算分析

根据横梁截面及横梁间桥面板截面尺寸,建立平面杆系模型,分别采用刚性横梁法、刚接板梁法求出在各梁的横向分布效应,取其大值,再分别验算边梁及中梁在恒载、活荷载作用下的效应。

根据施工步骤进行施工及运营阶段模拟分析,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对施工阶段及成桥阶段进行各种荷载组合计算。

8桥梁耐久性设计、养护维修设施设计情况

8.1桥梁耐久性设计

影响使用过程中桥梁结构耐久性的因素有水份、冰冻、空气污染、除冰盐水等环境作用及车辆的疲劳荷载、振动和磨损等力学作用,力学作用对桥梁耐久性影响通过结构设计来解决,环境作用对桥梁耐久性影响通过原材料及配合比的选择,结构构造设计等来解决。

按照《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B07-01-2006)的要求,重要基础设施工程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本工程处于一般冻融温热地区,结构构件受汽车尾气等的空气污染,环境作用等级为C级。

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水溶氯离子总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重的0.1%,预应力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水溶氯离子总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重的0.06%。

混凝土抗冻耐久性指数DF应不少于80%。

混凝土中碱含量应不大于1.8Kg/m3。

(1)各级别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最小及最大水泥用量严格按下表进行控制。

耐久性设计要求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和胶凝材料最小用量表6-3

最低强度等级

最大水胶比

最小用量(kg/m3)

最大用量(kg/m3)

C25

0.60

260

400

C30

0.55

280

C35

0.50

300

C40

0.45

320

450

C45

0.40

340

C50

0.36

360

480

≥C55

0.36

380

500

(2)为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侵入性、体积稳定性和抗裂性,尽量采用水化热偏低的水泥,控制水泥细度及C3S含量,以避免早期强度较高和较大的水化热导致的早期开裂,任何提高早强的措施都不利于后期强度和耐久性,建议不掺加早强剂。

宜采用低碱含量的水泥以克服碱骨料反应,最大碱含量不超过1.8kg/m3,水泥中氯离子总量不应超过胶结材料重量的0.08%,不采用超量掺有火山灰或粉煤灰的硅酸盐水泥。

应选择洁净、质地坚固、级配和粒径形状良好的骨料,以保证达到较小的吸水率和空隙率。

(3)各构件截面尺寸变化处均采用渐变,尽量避免刚度突变、减少应力集中。

在主梁表面与铺装之间设置性能可靠的防水层,保证防水层施工质量,泄水管出口远离混凝土表面,要保证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4)在正式施工前混凝土的试配中,进行混凝土和胶凝抗裂性能对比试验,从中优选抗裂性能良好的混凝土原材料和配比。

施工中注意避免在桥墩浪溅区、水位变动区以及干湿交替区分段,以是混凝土接缝位置避开不利的局部环境。

施工中要对混凝土浇筑温度、施工缝的划分、混凝土浇筑高度的进行控制,浇筑中混凝土要搅拌均匀,振捣要到位、密实。

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并确保充分的养护时间,尤其是结构表层混凝土要注意养护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控制,避免混凝土表面温度的骤然变化。

混凝土浇筑以避开高温和阳光直晒环境,尽可能安排在晚间浇筑,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考虑混凝土强度外,还应该考虑拆模时因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温度不能过高,避免拆模后混凝土接触空气后的急剧温度变化,此时严禁浇凉水养护。

(5)对扬之河桥的主梁采用能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作用和防护功效混凝土深度渗透密封剂,混凝土深度渗透密封剂通过混凝土中的毛细孔缝渗入混凝土表层内,与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反应,形成不溶性的硅凝胶或尺寸很微小的水化物晶体,填充在毛细孔缝中。

这一反应起到了两方面的作用:

其一,减少了混凝土表层内的氢氧化钙含量,增加了硅酸盐水化物含量;其二,填塞了毛细孔缝,减少了毛细孔隙率,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性。

从而有效地改善与提高了混凝土表层的密实性和抵抗环境因素作用的能力,起到了混凝土表层保护功能,延长混凝土构筑物的使用寿命。

在渗透结晶过程中,挤出混凝土内的杂质和水分,分散水化热,从而控制混凝土膨胀,抵抗表面裂纹、局部干燥和发丝裂缝(减少收缩90%),混凝土喷涂密封剂后能自动修复小于0.3mm的裂缝。

提高混凝土后期抗压强度,改善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提高混凝土抗冻融破坏能力,增强混凝土抗盐剥蚀能力降低混凝土吸水性,抑制混凝土表面粉化起尘。

(6)桥面防水、排水设计

加强桥面防水设计,提高桥梁使用寿命和耐久性。

桥面系产生负弯矩(悬臂梁、连续梁、刚架,及连续板和大挑臂板等),桥面顶面产生拉应力,则全桥面均须设置柔性防水层。

防水层的设计在全桥范围内进行整体考虑。

特别是在伸缩缝处、泄水管处、防撞墙等特殊部位做到防水层的连续性,使其防水层的设置更趋于合理。

同时与结构设计统筹考虑,如:

该桥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的横向湿接缝处,应保证其在运营过程中有足够的刚度,减小其变形、使铺装层的受力与主梁的受力相协调、保证防水层正常工作。

另外如防撞护栏,采用外包式即可阻断各种水对翼缘板的浸蚀,起到防水作用,又增加美观效果。

桥面防水的设计理念应该是“防排结合,以排为主”。

这是因为再好的防水层,如果长期浸泡在水中,加之动荷载的作用,就会加大其破坏的程度,缩短使用周期,同时,冻胀作用会使桥面隆起,加速桥面铺装的破坏。

桥面的纵坡、横坡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泄水管的布置合理,使桥面排水通畅,另外在桥面铺装层设计和泄水管的构造上应考虑沥青混凝土层间水的排放。

(7)加强桥面作用

该桥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为预制结构桥梁,由于横向湿接缝的存在,在混凝土收缩或荷载作用下,湿接缝处混凝土截面容易开裂。

另外由于预制梁安装后,相邻梁板的高差可能达到2-3cm,为下一步工序施做,必须铺设找平层,且不与梁板顶面连接,从而形成一块薄板,在车辆荷载的长期作用下,易产生碎裂造成漏水。

因此,桥梁设计在加强湿接缝连接的同时,还要加强桥面连接,采用对梁板预埋钢筋,再将找平层与湿接缝混凝土一起浇筑,使预制梁接缝、梁板和桥面找平层成为一体,共同参加工作,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接缝处的抗拉强度,从而提高结构的耐久性。

8.2扬之河桥的养护方案

桥梁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或损伤,这就需要及时进行养护、维修或加固。

桥梁养护对后期城市道路运营安全至关重要。

如果后期养护不到位,往往对城市道路运营和结构安全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桥梁养护应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桥面养护为中心,以承重部件为重点,加强全面养护。

扬之河桥的养护方案如下:

1、桥面系养护

桥面应经常清扫,排除积水,清除泥土等,保持桥面平整、清洁。

对于桥面出现的裂缝、坑槽、断裂、露骨等病害,应及时进行处治。

当损坏面积较小时,可局部修补;损坏面积较大时,可将整跨铺装层凿除,重铺新的铺装层。

桥面损坏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水损坏。

因此,桥面排水应保持通畅。

排水管若有堵塞应及时疏通,若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桥梁护栏应牢固、可靠,若有损坏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钢筋混凝土护栏开裂严重或混凝土剥落,应凿除损坏部分,修补完整。

伸缩缝应经常清除缝内积土、垃圾等杂物,若有损坏或功能失效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桥头搭板脱空、断裂或下沉引起路桥连接不顺适,出现桥头跳车时,应进行维修处理。

2、主梁养护

扬之河桥主梁均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常见病害主要有:

混凝土表面裂缝、剥落、梁角碎裂、露筋,钢筋锈蚀、局部破损以及预应力锚固区的破损及开裂等。

在日常养护中发现上述缺陷应及时进行修补或加固。

3、桥梁支座的养护与更换

扬之河桥支座采用橡胶板式支座。

支座常见的缺陷有:

支座本身的开裂、老化、歪斜;安装上偏移出支承垫石、部分不密贴等;养护不经常导致钢垫板锈蚀等。

支座若有上述缺陷或产生故障不能正常工作时,应及时予以修正或更换。

调整更换支座时在支座旁边的梁底或端横隔处设置千斤顶,将梁板适当顶起,使支座不受力然后进行调整或更换。

设计中预留支座更换操作条件。

另外施工期,安装预制梁时,应加强检查,确保支座放置平稳、不脱空,使其受力均匀。

4、桥梁下部墩、台的养护

保持墩台表面整洁,及时清除墩台表面的青苔、杂草、灌木和污秽。

墩台身圬工砌体表面风化剥落或损坏时,损坏深度在3cm以内的,可用水泥砂浆抹面修补,当损坏面积较大且深度超过3cm时,不得用砂浆修补,而须采用挂网喷浆或浇筑混凝土的方法加固。

墩台表面发生侵蚀剥落、蜂窝麻面、裂缝、露筋等病害时,应采用水泥砂浆修补。

因受行车震动影响,不易用水泥砂浆补牢的,应考虑采用环氧树脂或其他聚合物混凝土进行修补。

9扬之河桥施工方法及施工注意事项

9.1上部结构施工要点

有关桥梁的施工工艺、材料要求及质量标准,除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有关条文办理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1、主梁预制

1)浇筑主梁混凝土前应严格检查伸缩缝、护栏、泄水管、支座等附属设施的预埋件是否齐全,确定无误后方能浇筑。

施工时,应保证预应力管道及钢筋位置准确。

梁端2m范围内及锚下混凝土局部应力大、钢筋密,特别是锚下混凝土,应充分振捣密实,严格控制其质量。

2)为了防止预制梁上拱过大,预制梁与桥面现浇层由于龄期差别而产生过大收缩差,存梁期不超过90d,若累计上拱值超过计算值10mm,应采取控制措施。

预制梁应设置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反拱。

预制T梁在钢束张拉完成后、各存梁期跨中上拱度计算值及二期恒载所产生的下挠值如下表所示,施工单位可根据工地的具体情况(如存梁期、砼配合比、材料特性及地区气候等)以及经验设置反拱。

反拱值的设计原则是使梁体在二期恒载施加前上拱度不超过20mm,桥梁施工完成后桥梁不出现下挠。

施工设置反拱时,预应力管道也同时反拱。

预加力引起的上拱度及二期恒载产生的下挠值表表6-4

位置

钢束张拉完上拱度(mm)

存梁30d上拱度(mm)

存梁60d上拱度(mm)

存梁90d上拱度(mm)

二期恒载产生的下挠值(mm)

边梁

边跨

27.8

52.9

57.9

60.5

-5.7

中跨

21.5

40.8

44.6

46.6

-1.7

中梁

边跨

25.0

47.2

51.7

54.0

-5.9

中跨

18.5

34.6

37.8

39.5

-1.8

(表中正值表示位移向上;负值表示位移向下)

为防止同跨及相邻跨预制梁间高差过大,同一跨桥不同位置的预制梁的存梁时间应基本一致,相邻跨的预制梁的存梁时间亦应相近。

2、预应力工艺

1)预应力管道的位置必须严格按坐标定位并用定位钢筋固定,定位钢筋与T梁腹板箍筋点焊连接,严防错位和管道下垂,如果管道与钢筋发生碰撞,应保证管道位置不变而只是适当挪动钢筋位置,若挪动的距离及范围较大,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

浇筑前应检查波纹管是否密封,防止浇筑混凝土时阻塞管道。

2)预制T梁预应力钢束必须待混凝土立方体强度达到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的85%后,且混凝土龄期不小于7d,方可张拉。

预制梁内正弯矩钢束及墩顶连续段处的负弯矩钢束均采用两端同时张拉,锚下控制应力为0.75fpk=1395Mpa。

3)施加预应力应采用张拉力与引伸量双控。

当预应力钢束张拉达到设计张拉力时,实际引伸量值与理论引伸量值的误差应控制在6%以内。

实际引伸量值应扣除钢束的非弹性变形影响。

4)主梁预应力钢束张拉必须采取措施以防梁体发生侧弯,建议张拉顺序为:

50%N2、N3→100%N1→100%N2、N3→100%N4;负弯矩束在在桥宽范围内应均衡、对称、按序张拉,先长束,后短束,避免在1片T梁上集中张拉全部6束钢束。

5)管道压浆采用C50水泥浆,要求压浆饱满。

3、主梁安装

1)结构连续一联上构施工顺序:

主梁预制→架梁,浇注墩顶现浇连续段及翼缘板、横隔板湿接缝,张拉中墩顶T梁负弯矩钢束→形成连续体系→安装护栏→浇筑桥面现浇层混凝土、沥青混凝土铺装→安装附属设施→成桥。

2)预制梁采用设吊孔穿束兜梁底的吊装方法(图中未示吊绳穿孔)。

预制梁运输、起吊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梁体的横向稳定,架设后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横向临时支撑,连接现浇连续段连接钢筋和翼缘板、横隔板接缝钢筋等,以增加梁体的稳定性和整体性。

3)桥梁架设采用架桥机吊装。

只有主梁间横隔板的连接和翼板湿接缝混凝土浇筑后,且达到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的85%并采取压力扩散措施后,方可在其上运梁。

架桥机在桥上行驶时必须使架桥机重量落在梁肋上,施工单位应按所采用的架桥机型号对主梁进行施工荷载验算,验算通过后方可施工。

4)待墩顶现浇段混凝土立方体强度达到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的85%后,张拉连续束。

4、其他

1)横隔板钢筋骨架的位置,施工时应准确放样,以期给搭接钢筋的顺利焊接及绑扎创造条件。

2)预制梁顶、预制梁端面与连续结构的端横隔板侧面混凝土表面应进行严格的凿毛处理,最好在浇注T梁后及时进行。

3)浇注桥面现浇层混凝土前应将梁顶浮浆、油污清除干净,以保证新、老混凝土良好结合,注意预埋泄水管及交通工程的通讯管线预埋件。

4)预制梁简支安装时,应设置临时支座,待桥面现浇层混凝土施工完成后才能拆除。

9.2下部结构施工要点

1、各墩柱与桩基坐标应认真复核,严格按坐标放样,确保准确。

2、确保桩基与墩柱、承台相接部分和工作缝处的混凝土凿毛并清洗干净。

每段混凝土的浇筑高度宜控制在3~5m以内,以确保其整体性。

3、墩柱、桩基钢筋接长应满足连接、搭接或焊接要求,一个断面内的接头数量应满足规范要求。

钢筋绑扎、焊接要牢靠,并做好钢筋笼的稳定措施,防止倒塌。

4、墩台各部外露面均应保证无蜂窝、麻面、收缩裂缝,墩身整个表面混凝土颜色应保持一致,表面应光洁无油污,确保混凝土震捣密实。

5、钻孔桩中心位置偏差不大于5cm,成孔不小于设计桩径,倾斜度不大于桩长的1/100。

桩基础在承台底面处的重心偏差不大于5cm。

6、钻孔桩浇筑完成后应100%进行质量检验,并按一定比例采用超声波法对桩基进行检测。

对检测结果有疑问时,则应做钻孔取芯检测。

7、施工时如实际地质情况与钻探资料不一致,应反馈设计部门按实际地质情况修改桩长。

9.3其他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时除严格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外,每一施工节段必须注意各种预埋件的安装,不得遗漏;

2、支座的安装应根据当时的气温进行计算,设置支座预偏值;伸缩缝的安装须在合适的气温条件下进行;

3、对于直径大于等于25mm的带肋钢筋接长建议采用机械连接,不宜采用搭接或焊接;

4、工程建设必须加强环保意识,要求施工时严格注意对环境的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尽量减少对耕地的破坏;严格控制泥浆的排放,对弃土重新利用,来改造周围的自然环境;

5、其他未尽事宜,请按部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办理。

10涵洞施工要点

(1)圆管涵的设置用于沟通道路两侧现状水系,以满足沟通水系的要求。

涵洞位置、涵顶高程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但应满足道路管线的布设要求。

(2)预制管节建议采用离心法旋转成型工艺,工厂集中预制可向水泥制管厂订制,管节段长度分别为2.0米和0.5米(调整涵长用)的正管节,并应在端面标注型号,如φ1.25、0°等字样。

(3)管基基底应力按100KPa设计,如实际地基土质较差,应采取换土措施。

(4)涵洞全长范围内共设沉降缝2道,在路基中部、机动车道边缘处垂直涵洞中心线方向各设一道沉降缝,避免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造成的结构开裂,缝宽1~2厘米,沉降缝应垂直涵轴线(涵身)方向。

(5)管基混凝土可分两次浇筑,先浇筑管底以下部分,此时注意预留管壁厚度及要放管节坐浆混凝土2~3厘米,待安放管节后,再浇筑管底以上部分,并保证新旧混凝土结合及管基混凝土与管壁的结合。

(6)涵洞顶上及洞身两侧在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的填土须分层对称夯实,压实度在95%以上。

亦可在路基填筑后进行反开挖,但施工期间须满足排水要求,防止涵洞上游雍水。

(7)施工过程中,当洞顶填土厚度小于0.5米时,严禁任何重型机械通过。

(8)有关涵洞的施工工艺及其质量检查标准均须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中有关规定执行。

11注意事项

(1)严把进场材料质量关。

所有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及其它材料必须有相应产品合格证书,进库前应按有关标准进行抽样检验,严禁不合格产品使用。

(2)严把材料使用质量关。

材料进场与使用应配合施工进度,防止因材料堆放时间过长而产生的诸如钢筋锈蚀、水泥硬化等等原始病害,施工过程中损害的材料也必须撤换,严禁使用发生病害的材料。

(3)严把钢筋施工细节质量关。

严格按照施工规程进行施工,严格控制钢筋形状,不得随意改变、弯曲、截断。

主梁不得采用现场弯曲后的主筋,以防止钢筋残余崩力破坏混凝土保护层,对于长大箍筋考虑运输、安装必须截断的,不得在倒角等应力集中位置截断,截断后的箍筋采用焊接恢复闭合。

保证钢筋数量、钢筋间距和钢筋绑扎、焊接质量,不得出现数根钢筋并排而导致混凝土分层现象,钢筋冲突应遵循扳移辅助钢筋的原则,不得随意改变主筋位置。

(4)严把混凝土浇筑细节质量关。

严格按照施工规程进行施工。

预应力管道应定位准确、畅通、牢靠,以确保混凝土浇筑中干扰较小,预埋件、预埋钢筋、泄水孔等也应与主体结构同时进行,不得出现后期开膛、打孔现象。

混凝土振捣要求细致、到位,不得出现蜂窝、麻面、孔洞等现象,边角部位、钢筋密集及预埋件周围等应力集中处应使用小尺寸振捣棒,并辅以人工捣固,不得忽视。

新老混凝土接触面凿毛要到位、清洗要干净,重视混凝土龄期与养护措施,控制脱模时间,对养护措施、养护时间加强监督。

(5)严把施工质量检测关。

相关单位应对施工过程、阶段性施工完成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测,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处理,处理后达不到要求的必须返工,不得带隐患进行下一阶段施工。

对千斤顶、油压表、传感器等要及时、定期进行检查标定,确保施工中的预应力等力学指标符合实际。

桥梁建成后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测和维护,按照短期重检测、中长期重养护的原则,对支座、伸缩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