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电炉炼钢.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41719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章 电炉炼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6章 电炉炼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6章 电炉炼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6章 电炉炼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6章 电炉炼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6章 电炉炼钢.docx

《第6章 电炉炼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 电炉炼钢.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6章 电炉炼钢.docx

第6章电炉炼钢

 

《钢铁冶金学》讲义

炼钢部分-电炉炼钢及连铸

 

刘增勋

冶金工程系

第六章电炉炼钢

第一节电炉炼钢法概述

一.电炉分类:

1.按设备结构:

①感应炉、②电渣炉、③等离子电弧炉、④电弧炉等。

其中,前三种一般用于高级钢种,生产能力小(P246内容)。

电炉主要是指电弧炉。

2.按炉衬性质:

酸性电炉和碱性电炉。

为了脱S、P,电炉采用碱性炉衬。

3.按供电性质:

直流电炉和交流电炉。

4.按输入功率:

普通电炉和超高功率电炉。

★一般电炉炼钢主要是指“碱性电弧炉炼钢”,是目前国内外生产特殊钢的主要方法

二.原理:

主要是利用电极与炉料间放电产生电弧,加热废钢使其熔化进行炼钢。

三.优点:

(1)热效率比较高:

炉气带走热量少,一般可达65%。

(2)温度高:

电弧区温度达3000℃以上,满足冶炼不同钢种的要求。

(3)可以控制炉内气氛:

在冶炼的不同阶段,实现氧化或还原气氛。

(4)夹杂物含量低:

炉内脱氧,有充分的时间去除非金属夹杂物。

(5)合金元素收得率高:

还原气氛下合金化,尤其是贵重合金。

(6)钢成分和温度容易控制:

炉内合金化和电加热。

(7)设备比较简单,占地少,投资省,建厂快。

(8)节省能源:

能耗800kw·h降至约400kw·h,是高炉长流程的1/3左右。

四.缺点:

(1)电力供应:

我国缺乏电力,造成电炉成本高;而美国电力充足。

(2)废钢来源:

我国废钢少,工业国家废钢多。

(3)气体含量高:

电弧使空气和水蒸气电离生成H、N,进入钢水。

(4)钢中残余元素多:

Cu、Ni、Cr等元素的富积,影响钢的质量。

(5)温度均匀性差:

电弧是“点”热源,炉内温度分布不均匀,尤其是熔池平静时,各种钢水温度相差较大。

五.冶炼方法:

P237内容

目前电弧炉冶炼方法归纳起来有三种:

氧化法、不氧化法、返回吹氧法、返回吹氧法和部分吹氧法。

1.氧化法也是重点讲述的内容。

氧化法冶炼包括熔化、氧化、还原三个阶段组成。

通过脱碳去除钢中的气体,可以脱S、P,调整钢的化学成份和温度,脱除非金属夹杂物等。

氧化法冶炼对原材料条件的要求不十分苛刻,适应性强,料源很广。

在电弧炉炼钢中应用最广泛,目前至少有90%以上的钢种是采用氧化法冶炼的。

大多数的碳素结构钢、合金钢和某些内在质量要求高的钢种,如滚珠轴水钢、弹簧钢、不锈钢等应用此法冶炼。

缺点:

操作步骤较多,冶炼时间较长。

劳动强度较大势必影响到电弧炉生产来。

电耗、炉体寿命等一系列技术经济指标的提高。

2.不氧化法

在原料条件非常好时,熔化后P和碳符合要求,可以不采用氧化法冶炼。

熔清后扒渣直接进入还原期。

这种方法时间短、消耗少,是一种经济的冶炼方法。

但对原料条件要求很高,实际生产中一般无法达到,使用率很低。

3.返回法也称为“装入法”

在合金钢连续不断的生产过程中,积下了大量的合金钢切头、切尾、废品和注余钢水,切屑和和汤道钢等。

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返回钢中的合金元素、降低钢的成本和提高生产率,炉料熔清后经过还原,调整成分和温度后可以出钢。

在电弧炉冶炼过程中绝对的不氧化是没有的,其所谓的不氧化是指与氧化法相对而言的。

由于它没有氧化期,由于冶炼过程中不能除气和去磷,同时钢的化学成分基本上取决与配料和成分,所以要求炉料尽可能的干燥,配料、化学成分和重量力求准确。

在冶炼低合金钢、不锈钢和高速钢等钢种是均可采用。

4.返回吹氧法

返回吹氧法是冶炼低碳高铬不锈钢的一种特有方法,冶炼的理论依据是在高温条件下C和O的亲和力比某些合金元素和氧的亲和力大。

返回吹氧法冶炼的基本过程是:

采用本钢种的返回料作为炉料,当炉料全部溶解并升高到一定温度时,即可吹氧脱碳,利用高温达到脱碳保铬的目的。

吹氧完毕进行预脱氧,加入部分的铁合金元素,炉渣进行初步还原,然后再扒除炉渣,重新加入渣料作脱氧还原,最后调整钢的化学成分和温度后出钢。

5. 部分氧化法

根据原料情况和钢种要求,在氧化期内只脱除少量的碳(0.10%~0.20%),进行有限去除气体和P,即只进行部分氧化任务。

★总之,氧化法冶炼是最基本的冶炼方法,其它方法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它可以使用各种废钢来冶炼高质量钢种,也是最常用的冶炼方法。

课程内容主要是氧化法冶炼。

六.氧化法冶炼的操作过程

主要包括:

补炉、装料、熔化期、氧化期、还原期和出钢六个阶段。

第二节配料

一.配料:

在冶炼前准备废钢的加入量、种类和成分等进行计算和准备。

二.加入量:

在早期的模注工艺中,应考虑浇注的钢锭总重量、浇余和汤道等;在连铸工艺中,不必考虑这些事项,直接按电炉冶炼工艺的要求确定废钢的加入量,一般由电炉的公称容量来确定,但多数电炉都有一定程度的超装。

三.有害元素含量

针对不同的钢种,废钢中元素的作用也不相同。

对一般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来说,常见的有害元素包括:

P、S、Cu和Ni等。

1.P:

电炉有一定的脱磷能力,但脱磷量过高时会延长冶炼时间、增加电耗和石灰及矿石用量。

一般控制炉料中的P<0.08%。

2.S:

电炉可以形成还原气氛,具有较强的脱S能力,一般对炉料的S含量不作要求。

3.Cu和Ni:

由于Cu和Ni在钢中不氧化,配料时应保证炉料中含量低于所炼品种要求,或配加其它废钢进行“稀释”。

四.配碳

1.目的:

为了脱气和改善熔池动力学条件,炉料中的碳含量必须高于钢种的含碳要求。

2.配碳量:

是指入炉时炉料中含碳量。

配碳量应满足熔化期损失和氧化期脱碳量的要求,炉料中的配碳量一般约为:

式中:

-熔化期的氧化损失,一般为0.05~0.10%C;采用吹氧助熔是0.10~0.40%。

-氧化期的脱碳量,一般要求0.3~0.5%C,根据钢种冶炼要求而定。

-还原期增碳量,根据合金料和造渣工艺而定。

-钢种的碳含量的中限值。

 

第三节补炉

一.炉衬:

采用碱性炉衬。

各部位材料如P213图6-1所示。

1.炉底:

底部粘土砖+镁砖+镁砂打结料。

2.炉壁:

镁砂打结层。

现在大多使用镁碳砖,效果较好。

3.炉顶:

高铝砖。

以前采用硅砖,而后用高铝砖代替,现在多使用高铝浇注料。

二.炉衬侵害的原因:

侵蚀严重的部位如P213图6-1所示。

1.炉渣侵蚀:

高温炉渣碱度低对镁砂侵蚀严重。

2.高温熔蚀:

电弧区高温达到3000℃以上,在缺乏覆盖时(还原期和熔化前期)炉顶和靠近电极的炉壁部位的炉衬温度过高,造成熔蚀。

3.炉料撞击:

在装料时,炉料对炉衬的冲击。

三.补炉:

为了提高电炉的炉衬寿命,每次出钢后必须补炉。

1.补炉材料:

各种镁砂和镁质喷补料等。

2.补炉工艺:

干补、湿补和喷补。

(1)干补:

采用沥青和焦油为结合剂,镁砂为补炉料,人工补炉。

有的厂用冶金镁砂。

(2)湿补:

用水玻璃(

)或卤水(

)作结合剂,用水与镁砂混合,人工补炉。

(3)喷补:

采用镁质喷补料(专门厂家提供),利用喷补机喷补。

★目前,大中型电炉大多采用喷补法,在局部侵蚀较大时可以采用适当的干补或湿补。

四.寿命:

经过炉衬材料改进和喷补技术应用,炉衬寿命有所提高。

一般来说,电炉的炉壁寿命最低。

北满特钢45吨电炉,炉底寿命600炉;92~95年炉壁寿命120炉。

经过喷补等综合措施,1997年炉壁达到270炉。

五.补炉原则:

1.快补:

减少热损失。

要求补炉时间3~5分钟。

2.热补:

达到稳固烧结。

3.薄补:

30mm左右,太厚不容易烧结。

 

第四节装料

一.炉料组成P214内容

1.炉料分类:

按重量炉料(即废钢)分为-大料、中料、小料和轻薄料。

轻薄料:

堆密度小,小于2Kg,如铁皮和钢屑;小料:

2~10Kg;

中料:

多为轧钢的切头切尾,10~40Kg;大料:

大于40Kg,废钢锭,中包大块等。

2.炉料配比:

按电炉的吨位进行合理配比,堆密度在3~4.5

为最佳。

各种吨位的电炉的炉料配比如P214表6-1所示。

二.装料方法即把炉料加入电炉的方法。

1.炉顶装料:

电炉开出或移动炉顶,用天车吊起料篮从炉顶装料。

2.斜槽装料:

废钢装入料槽,用天车从炉门装料。

3.手装料:

人工从炉门装料。

在小电炉常见。

★炉顶装料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方法,可以一次加完全部炉料,也是最快的装料方法,一般需要3~5分钟。

三.装料顺序:

1.炉底加石灰:

在炉底首先装入石灰,为料重的1~2%(即相对于吨钢10~20Kg)。

目的:

(1)减少废钢对炉底的冲击;

(2)在废钢熔化过程中,尽早成渣脱磷;

(3)早成渣可以减少熔池吸气和热损失。

2.废钢布置:

如左图所示。

(1)小料和轻薄料的50%放在最下部;

(2)大料全部放在小料上,位于中部的电极正下方;

(3)中料放在大料之上;

(4)剩余小料放在炉壁四周、炉料最上部以及大料之间填充缝隙。

3.合金位置:

如果合金在装料时加入,则:

(1)高熔点合金加在高温区,但应离开电极正下方;

(2)低熔点合金应离开高温区,放在炉壁附近,以免蒸发。

(3)增碳剂应破碎成小块,以免还原期熔化增碳。

★装料应做到:

下致密、上疏松;中间高、四周低;炉口无大料。

第五节熔化期

在装料完毕后,开始通电进入熔化期。

一.定义:

在电炉炼钢过程中,从通电开始到炉料全部熔清期间称为“熔化期”。

二.任务(或目的)

(1)使炉料完全熔化成液态;

(2)造渣以防止熔池吸气和脱除部分S、P等。

三.炉料熔化过程:

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如左图所示。

1.起弧阶段:

电极通电与炉料接触起弧,电弧温度很高(4000~6000℃),电极下废钢熔化。

(1)

噪音:

由于电弧不稳定经常断弧和炉料震动。

(2)中级电压和功率:

防止电压过高使电弧长损害炉顶,功率为额定功率的

(3)时间:

起弧阶段时间较短,大约5~10分钟。

★在起弧后,电极开始始终与炉料(或熔池)保持一定距离,利用炉料和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弧加热(而不是电极和炉料直接接触,利用电阻加热)。

电极位置的调节和控制由电炉的自动控制设备来完成。

2.穿井阶段:

起弧后,电极四周开始熔化,熔化后的钢水流向熔池。

为了保证电弧稳定,在自动调节器作用下,电极始终与炉料保持一定距离,因此电极随炉料的熔化而逐渐下降,在炉料中形成三个电极洞。

因此,而称为“穿井”。

(1)电流不稳定:

经常出现蹋料,电极与炉料的接触状态改变。

(2)红色烟尘:

电极下的高温导致Fe蒸发(沸点2857℃),Fe蒸气氧化形成Fe2O3。

(3)最大功率和高电压供电:

电弧被炉料包围,热效率高并且不危害炉衬。

(4)时间:

一般约为20分钟,占熔化期的25%左右。

3.电极上升阶段:

随着电极四周炉料的熔化,熔池液面逐渐上升,电极开始逐渐上升,以防止短路。

(1)噪音变得沉闷:

炉渣形成,电弧在液面上稳定。

(2)烟尘变弱:

炉渣覆盖使烟尘减少,颜色变浅。

(3)最大功率和高电压供电:

弧光仍然被炉料遮掩。

(4)时间:

约占熔化时间的50%。

4.熔化末阶段:

炉料熔化75%,电极附近炉料熔化完毕,只剩下炉壁附近的炉料未熔化。

采用吹氧或扒动炉料完成熔化。

(1)应减小功率和电压:

炉料已不能掩盖弧光,长电弧会损害炉壁和炉顶。

(2)吹氧和扒动炉料:

电弧作用减弱,吹氧和扒动炉料加快熔化。

★熔清:

炉料完全熔化后称为“熔清”。

四.熔化操作:

主要包括合理供电、适时吹氧和尽快造渣。

P215内容

1.合理供电:

在炉料熔化过程中已经讲述。

★电炉的供电特点是“低电压、高电流”,以充分放热。

具体范围如下:

(1)电压:

100~400V;

(2)电流:

2000~20000A。

2.适时吹氧:

(1)熔化期吹氧的目的:

利用Fe的氧化反应,加快废钢的熔化,降低电耗(约100度)。

(2)方式:

①切割大料,减少块度(主要用于前期);

②熔池吹氧,提高温度(熔池形成以后)。

(3)时间:

炉料温度在800~1000℃时开始吹氧,炉料熔化40~60%时开始用氧。

①太早:

炉料温度低,不容易与氧化反应,浪费氧气,作用不大。

②太晚:

吹氧助熔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4)吹氧管:

自耗型(与氧枪不同),内径10~20mm钢管,外涂耐火材料,氧压0.4~0.6MPa。

3.尽快造渣:

(1)作用:

①稳定电弧;②减少热损失(覆盖液面);③防止吸气;

④脱S、P;⑤吸收夹杂;⑥减少元素蒸发。

P216内容

(2)控制:

①控制合适的炉渣成分:

目的在于脱磷和减少炉衬侵蚀;炉渣成分见P216。

②渣量:

根据炉料P含量,一般为4~5%,脱磷率达到50~70%。

③石灰加入量:

装炉时炉底加入1~1.5%,过程中补加1%左右。

④铁矿石和吹氧:

促使脱磷,目前已经强调熔化期的造渣脱磷功能。

⑤扒渣:

熔清后,根据成分分析〔P〕进行扒渣。

〔P〕含量高应多扒渣。

4.取样测温:

熔清后取样化验。

(1)分析成分:

主要是C、Mn、P;其次是Cu和Ni(应在配料时控制含量)。

用途:

①确定扒渣量;②为氧化期提高依据;③分析残余元素,决定冶炼钢种(模注)。

(2)测温:

①为氧化期提供升温量提供依据;②一般要求温度>1450℃时,在氧化期才能加入铁矿石氧化。

否则,渣中FeO聚积太多,容易形成低温喷溅。

五.缩短熔化期的措施

1.意义:

(1)生产率:

熔化期约占冶炼时间的50%。

(2)电耗:

电耗为总电耗的

,影响成本。

(3)吸气量:

熔化期越长,吸气时间越长。

2.措施:

P215内容

(1)提高变压器功率:

电能占熔化需要热量的90%,即熔化速度主要决定于供电量。

(2)缩短短网长度,减少损耗:

短网是指从变压器输出端到石墨电极的部分电路。

(3)增大电极直径,使用大电流。

(4)吹氧助熔:

已经讲过。

(5)炉料预热或喷入燃料,加快废钢熔化:

①废气预热炉料;②喷煤或喷油。

(6)提高设备性能,减少跳闸次数;

(7)减少热量损失:

密封、及时关炉门、快速补炉和装炉。

 

第六节氧化期

碱性电弧炉大多采用氧化法冶炼,所以都有氧化期。

近年来,随冶炼工艺不断改进,以前属于氧化期的任务已经在熔化期内完成了一部分,形成“熔氧结合”。

因此两个时期并无严格分界,也有人把两个合并称为“熔氧期”。

氧化期:

一般是指从炉料全部熔化开始,到扒出所有氧化渣结束的冶炼过程。

一.任务

1.脱除钢液中的P到规定的限度:

氧化期的氧化气氛能够脱磷。

(1)必须脱磷:

还原期内不能脱磷,因此脱磷必须在氧化期内达到要求的程度。

(2)脱磷程度:

①尽管进行了扒渣,但炉壁、渣线或炉顶仍有残渣,在还原期内会还原产生回磷;②还原期内合金化时,合金料也会带入P。

★氧化期末熔池内〔%P〕应低于钢种要求。

具体数据如P218表6-7所示。

2.去除钢液中的气体(H和N):

(1)氧化期是电炉工艺中唯一的脱气环节。

(2)还原期内会产生吸气,导致〔H〕和〔N〕增加。

(3)脱气程度:

氧化期末气体含量应低于钢种要求,防止还原期吸气后超标。

熔清后,钢液中

在氧化期结束时,一般要求,

3.去除钢液中的氧化物夹杂。

夹杂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①元素氧化产物;②炉衬侵蚀物;③炉料中的杂质。

4.升高钢液温度:

(1)浇注要求出钢时应达到一定要求:

①熔化后温度较低;②还原期造渣需要。

(2)氧气期的升温条件好(与还原期相比):

①熔池沸腾动力学条件好,温度均匀;

②泡沫渣埋弧,热效率高;③升温不会导致吸气。

(3)升温要求:

氧化期末温度≈出钢温度+10~20℃,即还原期不宜升温,应该维持温度。

5.氧化调整钢液中的含碳量:

(1)脱碳沸腾搅拌熔池:

完成上述任务的主要手段,★也是配碳的主要目的。

(2)降低〔%C〕到一定水平:

还原期内存在合金增碳、造还原渣增碳和电极增碳,因此氧化期末应保证C加上还原期增碳达到钢种的碳含量中限,即必须脱除到一定水平。

二.脱碳与各项任务的关系

1.与脱磷的关系:

脱碳沸腾搅拌熔池,增加了钢渣界面,使脱磷速度提高。

P220图6-3

2.与脱气的关系:

①脱碳生成的CO气泡是H和N的真空室;②如果吹氧脱碳,由于气泡内是氧化气氛,因此使H形成H2O,对脱H更有利。

3.与去除夹杂的关系:

①搅拌促使夹杂聚积;②CO气泡黏附促使上浮;

③搅拌增加了钢渣界面,使夹杂物容易被炉渣吸收。

4.与升温的关系:

脱碳沸腾使氧化期升温更加容易。

①熔池沸腾,传热动力学条件改善,温度均匀;②CO使炉渣泡沫化,形成埋弧冶炼,提高了热效率;③泡沫渣使炉衬受热减少,有利于提高供电功率。

★一般不强调脱碳本身的热效应对升温的影响,因为C-O反应的热效应作用很小,甚至矿石脱氧是吸热反应。

三.钢液氧化

1.矿石氧化:

P221内容

(1)意义:

在炉内加入铁矿石,使炉渣内具有足够的FeO,来氧化钢液中的元素。

(2)特点:

1脱碳速度慢,在低碳区脱碳能力低:

炉渣扩散的供氧速度低,脱碳速度约为

;大部分FeO溶解在钢液和炉渣中,C低时C的扩散限制了脱氧能力,临界值为0.1~0.2%C。

2吸热反应,温度上升慢,耗电量大:

Fe2O3的溶解和矿石升温是吸热反应,而脱碳热效应不足以抵消吸热,因此矿石脱碳总体上吸热反应。

脱0.01%C降低3℃。

3脱磷能力强:

FeO在炉渣中容易聚积,温度上升慢(脱碳吸热),有利于脱磷。

4带入气体和其它杂质:

矿石内的脉石和结晶水等。

2.吹氧氧化:

P222内容

(1)意义:

用吹氧管直接向熔池吹入氧气,氧化钢液中的C和其它元素。

(2)特点:

1脱碳速度快,脱碳能力强:

氧气向熔池内溶解速度快,并且放热反应使反应加快,脱碳速度约为

氧气的溶解比例大、氧气搅拌等原因,导致脱碳能力高。

★由此可以看出:

电炉脱碳能力差,只能采用全废钢或少量铁水冶炼。

2放热反应,升温速度快:

O2的溶解、氧化Fe元素、氧化C元素均为放热反应。

3脱磷能力差:

升温快、FeO少,甚至高温导致后期回磷。

4吹损大:

大量Fe氧化。

5吹氧手段:

自耗型吹氧管,外涂耐火材料,与熔化期的吹氧管相同。

四.氧化期操作P223内容

电炉氧化期的操作有三种:

矿石氧化法、吹氧氧化法和综合氧化法。

1.矿石氧化:

(1)取样化验:

根据C、P含量,决定矿石加入量。

残余成分应在配料时控制,否则会影响连铸。

这与模注根据其情况改钢号冶炼情况不同。

(2)测温:

决定供电时间和矿石的加入时间。

加入矿石时,必须保证熔池温度>1480℃。

否则,脱碳反应因温度低而不容易进行,导致炉渣内FeO积聚,温度升高后产生剧烈沸腾造成喷溅。

(3)造渣脱磷:

随矿石一起,在炉内加入石灰和萤石。

要求:

1成分:

保证炉渣碱度2.0~3.0左右,FeO约15%;

2渣量:

前期渣量为钢液的3~4%,后期渣量减少到2~3%;(流渣)

3性能:

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和气泡性。

(4)加矿石氧化:

在温度合适后,开始加入矿石。

1矿石总量:

可根据经验值控制,一般脱碳0.01%C需要吨钢1Kg矿石。

2分批加入:

人工从炉门分批加入,应视沸腾情况少量慢加,保持持续沸腾,避免沸腾过于集中。

一般分三批加入矿石。

具体工艺见P223~P224内容。

★在氧化过程中可以取样分析,以调节造渣和矿石加入量。

3自动流渣:

P223在加入第一批矿石后,CO气泡增加导致熔池上涨,炉渣从炉门自动流入渣罐。

在操作上应促使自动流渣,因为排出前期的富P渣以防止温度升高后回磷。

(5)纯沸腾:

加完最后一批矿石后,熔池继续保持自然沸腾,利用碳氧反应以减少熔化内氧含量。

时间一般为10min左右。

★锰沸腾预脱氧:

在碳含量较低时(<0.2%)过剩氧高,纯沸腾降低的氧含量仍不足,需要加入FeMn合金,减少进入还原期的氧含量。

①锰铁提供了C-O反应界面,措施脱碳反应;②在钢渣界面上,Mn有一定的脱氧反应,形成预脱氧。

一般用于冶炼高质量的钢种。

(6)扒除全部氧化渣:

在进入还原期前,必须扒除炉内全部氧化渣。

目的:

①防止还原期回磷;②减少合金消耗。

扒渣条件:

只有在确定完成了氧化期的任务,才能进行完全扒渣。

扒渣前化验熔池成分,符合下列要求后再扒渣。

①C:

,根据还原期增C多少。

②P:

,根据钢种要求和回P量。

③T:

,℃

(7)增碳:

若氧化末期的〔%C〕很低(即

)时,在扒除所有氧化渣后,进行增碳。

1必须扒渣后增碳:

否则直接进入还原期,回磷严重;

2增碳剂:

碳粉、电极粉、生铁等。

3增碳量:

决定于成分情况和还原期增碳情况。

2.吹氧氧化:

在原料P含量较低,可以利用吹氧氧化工艺,其优点:

①脱碳速度快,节省时间;②脱碳能力强,有利于生成低碳钢;③过剩氧含量低;

④反应放热升温快;⑤节省能源等。

★由于原料中P含量的限制,吹氧单独应用吹氧氧化工艺较少。

3.综合氧化:

两种氧化方法各据优点,也都有缺点。

综合利用两者的优点,形成了综合脱氧方法。

(1)前期采用矿石氧化:

主要是利用其低温脱磷。

操作与矿石法相同,视P含量扒渣。

(2)中期吹氧氧化:

在熔池中的〔%P〕降低到0.020%时,开始吹氧氧化;应控制吹氧脱碳量>0.10%,总体脱碳量>0.20~0.30%(一般在0.30~0.50%)。

(3)纯沸腾或Mn沸腾:

停止吹氧后,计算纯沸腾时间。

工艺与矿石氧化相同。

(4)扒渣和增碳:

与矿石方法相同。

 

第七节还原期

氧化期内向熔池供氧,使熔池造成沸腾,完成脱磷脱气等各项任务,同时也使熔池内含有一定量的溶解氧,在氧化期后必须脱氧。

电弧炉炼钢的特点之一是可以控制炉内气氛,还原期可以造还原性炉渣。

还原期:

是指从扒完全部氧化渣开始,到出钢之前的冶炼时期。

一.任务P231内容

1.脱除钢液中的氧:

包括①熔池内的溶解氧;②炉壁、炉顶和渣线等部位的残余氧化渣。

2.去除钢液中的硫:

氧化期有一定的脱硫能力,但主要脱硫任务在还原期内完成。

3.调整钢液成分到钢种要求范围:

采用铁合金调整。

4.调整钢液温度到出钢温度:

电弧加入,小范围调整。

尽量减少还原期提温。

二.还原期内各任务之间的关系

1.脱氧与脱硫的关系:

基本原理已经讲过。

(1)脱硫必须脱氧:

脱氧和脱硫是同时发生的。

(2)电炉脱硫能力高:

由于高R、高T、低FeO和脱氧作用,电炉脱硫分配系数

,脱硫率>70%(与渣量等有关)。

钢液中的S可以达到0.006~0.010%S。

(3)熔池内脱硫不平衡:

还原期内熔池搅拌弱,反应不平衡,应加强搅拌(吹气、机械等)。

实际生产中采用钢渣混出工艺,增加钢渣界面,促使脱硫进行。

2.脱氧与合金化:

基本内容已经讲过。

其特点为:

(1)炉内脱氧及合金化:

操作时间可延长,工艺操作方便。

(与转炉相比)

(2)先脱氧而后合金化:

可以提高合金元素的收得率。

(3)成分稳定性好:

①脱氧后收得率稳定;②可以化验并补加合金料。

三.脱氧基本内容已经讲过。

1.脱氧方式有四种:

沉淀脱氧、钢渣界面脱氧、炉渣脱氧和真空脱氧。

2.电炉脱氧:

可以采用前三种。

(1)冶炼普通质量钢时,一般采用沉淀脱氧法。

(2)冶炼优质钢和高级优质钢时,采用综合脱氧法,即同时采用沉淀脱氧、钢渣界面脱氧和炉渣脱氧三种方法。

(3)扩散脱氧:

以前认为电炉“扩散脱氧”是首先降低渣中FeO含量,通过O在钢渣间的平衡,使钢中氧含量降低。

目前,普遍认为在实际生产中这种方式不能成立。

3.综合脱氧工艺

(1)沉淀脱氧:

操作分为两部分。

1预脱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