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一矿八采区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41329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7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通一矿八采区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打通一矿八采区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打通一矿八采区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打通一矿八采区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打通一矿八采区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打通一矿八采区设计.docx

《打通一矿八采区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通一矿八采区设计.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打通一矿八采区设计.docx

打通一矿八采区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重煤集团打通一矿八采区设计

学生所在学习中心

批次层次专业: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摘要

这次毕业设计的题目重煤集团打通一矿八采区设计。

该处的井田内地质构造比较简单且煤尘具有爆炸性,是一个高瓦斯矿井,并且煤层为不易自燃类;矿井具有可采煤层为三层,由浅到深分别为M6-3、M7-2、M8,煤层倾角3°~12°,平均倾角10°,均为近水平煤层。

本次设计以打通一矿总体开发方案为根本,结合各种情况与煤矿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和目前生产设备等条件等,再遵循国家规程等设计文件规定,对本矿井进行初步设计与改进。

对设计煤层M7-2选用倾斜长壁式仰斜采煤法,煤层开采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采用“两采一准”的作业方式,采煤工作面实行“三八”作业制。

本设计中,矿井开拓方式为主、副斜井—副立井综合开拓,通风方式采用的是混合式通风。

经过对经济技术进行比较过后,其设计的开拓方案、采煤方法及相关机械设备均能满足矿井1150kt/a生产能力的开采要求。

 

关键词:

一矿六采矿井初步设计近水平煤层斜、立井综合开拓综合机械化开采

 

目录

摘要I

1.矿井概况3

1.1矿井地形、地势3

1.2气候、温度、湿度、雨量3

1.3活用水及工业用水来源;电源供给3

2采区地质概况4

2.1矿井范围内地层情况4

3采区储量及生产能力6

3.1煤层6

3.2煤质、牌号、用途和主要用户7

4采区方案设计7

4.1采煤方法的选择7

4.1.1邻近矿井采煤方法现状和评价7

4.1.2采煤方法选择8

4.2采区概述9

4.2.1设计采区的位置、边界、范围9

4.2.2设计采区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9

4.3采区巷道布置11

4.3.1分带划分11

4.3.2采区巷道布置12

4.3.3分带斜巷布置12

4.3.4采区车场12

4.3.5采区煤仓12

4.3.6采区联络巷道12

4.3.7采区硐室13

4.4采区生产系统13

4.4.1煤炭运输系统13

4.4.2材料设备运输系统13

4.4.3排矸系统14

4.4.4通风系统14

4.4.5人行系统14

4.4.6供电系统14

4.4.7排水系统14

4.5采区准备和接替14

4.5.1采区准备14

4.5.2回采工作面接替14

5采煤工艺15

5.1回采工作面采煤工艺15

5.2回采工作面支护17

5.3采空区处理18

5.4施工组织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8

6采区生产系统20

6.1矿井井下运输20

6.2运输方式和运输系统的选择确定20

7通风与安全技术措施21

7.1主要风机型号选择21

7.2通风设施、防止漏风及降低风阻的措施21

7.3反风措施22

论文小结22

参考文献23

 

1.矿井概况

1.1矿井地形、地势

本井田位于高原与盆地的过渡地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区内受河流的切割、风化、溶蚀和剥蚀作用,形成局部由西向东的倾斜坡地;区内最高点位于矿区南端由第一组五段和六段灰岩组成大山顶和硝坑顶,海拔高程为+910m左右,最低处为矿区东河流的切割带,海拔高程为+386.34m左右(可视为本区的最低基准面)。

矿区相对高程为523.66m,矿区属侵蚀剥蚀及岩溶低山~低丘地貌类型。

井田西部、北部广泛出露第一组石灰岩,地貌属剥蚀破坏强烈浑圆低山地形,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强烈的冲刷和溶蚀作用,致使岩溶地形较为发育;地面海拔标高一般在+750m~+800m左右。

井田东部、南部主要为第五组地层形成的低丘,标高一般在700~750m之间,但沟谷地带切割较剧,相对高差最大达150~200m,沟谷相间,多作北东方向排列,与本区构造线方向接近。

1.2气候、温度、湿度、雨量

本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地处山区,多云雾和雨,气候变化较大。

每年1~2月份为霜冻期,降霜期一般20天左右。

3~4月份局部地方有降冰雹现象。

降雨量:

本区雨量比较充沛,6~9月为雨季,最大降雨量1374mm(1983年),最小755mm(1978年),年平均降雨量1240.9mm。

月最大降雨量为274.2mm(1986年7月),月最小降雨量10.8mm(1987年12月),冬季有短暂积雪。

气温:

最高年平均气温15.6℃(1987年),最低年平均气温14.6℃(1984年),最高日气温35.4℃(1985年8月9日),最低日气温-2.4℃左右,尤以12月至次年1月气温较为寒冷。

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82%。

1.3活用水及工业用水来源;电源供给

本矿井位于矿区中心地带,井田内的主要地面河流为:

麻柳河、羊叉河。

据有关井田的精查地质报告所提取的水质、水量资料以及羊叉河、麻柳河在矿区的分布位置分析,羊叉河是本矿井较为理想的永久供水水源。

该矿区位于重庆市綦江县南部,属重庆市电力公司綦南供电局供电范围,其供电电源主要来自綦南供电局所属小渔沱110KV变电站(2×31.5MVA)和该矿区自备煤矸石发电厂(2×6+1×12MW)。

2采区地质概况

2.1矿井范围内地层情况

该井田大致上为隐伏井田,只在第三组和龙潭组东部两岸附近中上部地层呈天窗出露,煤系地层出露长约2km,其余均为三叠系地层覆盖。

地层为下三叠系系第一组、第四系残坡沉积物、冲积物仅零星分布于地形凹陷及河谷两岸。

井田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二叠系下统第一组(P1m),揭露厚度不太全。

该层系中存在岩石状况灰、棕灰、浅灰色厚层、巨厚层粉晶至细晶灰岩:

其中生物碎屑灰岩,顶部5~8m含较多方解石脉及少量燧石结核。

(2)二叠系上统第二组(P2l),厚约为80.78~66.23m,平均73.20m。

主要组成为碎屑岩、泥质岩、碳酸盐岩及有机岩。

其中具水平、波状、砂纹及潮汐层理等沉积构造,富含黄铁矿、菱铁矿晶粒和结核及动、植物化石。

(3)根据岩性组成特点和含煤情况的差异,整个煤系岩性可分三部分。

下部:

由铝质泥岩至M9煤层底,厚约26m,为灰色中厚层细砂岩、粉砂岩;深灰、灰黑色泥岩;灰岩、泥质灰岩及浅灰、棕灰色铝质泥岩和煤层组成。

含局部可采的M11煤层和不可采的M10、M12煤层。

此段有透镜状、席状砂体发育,砂体占整个层段厚度的40%。

中部:

由M9煤层底至标志层Ⅳ(B4)底,厚约25m,为深灰、灰黑、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及煤层组成,上部夹有一层灰岩或泥质灰岩(B3),平均厚1.21m。

含可采的M6(M6-3)、M7(M7-3)、M8煤层,属主要含煤层段。

煤层厚度占整个层段厚度的25~30%。

上部:

由标志层Ⅳ(B4)至煤系顶界,厚约22m。

为灰、深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灰岩、泥灰岩、泥质灰岩组成,夹粉砂岩或细砂岩,仅含不可采的M5煤层,此段碳酸盐岩占整个层段厚度约45~50%。

(4)二叠系上统第四组(P2c),总厚48.47m,共分两段。

第三组一段(P2c1),厚24.85~18.33m,平均21.51m。

深灰、灰黑色中厚至厚层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及泥质灰岩,具浓沥青味,上部含少量燧石结核;下部夹1~2层深灰、黑灰色钙质泥岩、砂质泥岩,厚0.30~0.50m。

第三组二段(P2c2),厚29.93~24.65m,平均26.96m,浅灰、灰色厚层、巨厚层灰岩、生物碎屑灰岩。

顶部有2~3层0.05~0.10m绿灰色粘土岩,具缝合线构造,具沥青味。

(5)三叠系下统第五组(T1y),总厚128.89m共分三段。

第四组一段(T1y1),厚44.21~34.62m,平均38.77m。

灰绿、灰色薄层、中厚层泥灰岩及钙质泥岩。

水平层理发育,顶部为0.50~1.50m具有方解石脉充填呈“龙须状”的钙质泥岩,稳定发育于全矿区;底部由数层厚度0.05~0.15m绿灰色水云母粘土岩夹薄层灰岩组成,厚0.50~1.00m,是具有二叠系与三叠系化石混生的过渡带。

第四组二段(T1y2),厚63.88~45.27m,平均54.28m。

为灰色中厚层状粉晶石灰岩、泥质石灰岩,显水平层理,夹泥质条带,具少量方解石脉。

第四组三段(T1y3),厚44.28~30.57m,平均35.84m。

顶部为灰色中厚层状鲕状灰岩,厚4~5m,中、下部为绿灰色厚层状泥质灰岩夹灰色灰岩。

(5)三叠系下统第五组(T1f),总厚183.51m,共分两段。

第五组一段(T1f1),厚128.60~109.44m,平均120.42m。

紫红色钙质泥岩夹浅灰色薄层灰岩,具泥质条带,水平层理发育。

底部为紫红、灰绿、灰色钙质泥岩、泥灰岩及泥质灰岩互层,厚8~9m。

第五组二段(T1f2),厚76.92~50.02m,平均63.09m。

灰绿、紫红色泥岩及钙质泥岩,夹浅灰色灰岩条带;底部为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厚1.0~2.0m。

(6)三叠系下统第一组(T1j),总厚728.17m,共分六段。

第一组一段(T1j1),厚74.46~52.23m,平均66.32m。

深灰、灰、浅灰色厚层至中厚层状灰岩及鲕状灰岩,底部为绿灰色泥灰岩及泥质灰岩,厚4~5m。

第一组二段(T1j2),厚46.85~33.19m,平均39.24m。

灰、浅灰色厚层至中厚层状灰岩及鲕状灰岩,底部为灰色泥灰岩及泥质灰岩。

第一组三段(T1j3),厚38.41~29.47m,平均35.03m。

暗紫色钙质泥岩及泥岩,夹灰色薄层至厚层灰岩,泥质灰岩数层啊,水平层理发育,底部为绿灰色中厚层状泥灰岩。

第一组四段(T1j4),厚34.46~27.18m,平均29.97m。

灰色中厚层灰岩,夹泥质灰岩及泥质条带,顶部为薄层灰岩及钙质泥岩。

第一组五段(T1j5),厚168.61m。

灰、深灰色中厚层状及薄层状灰岩,夹泥质条带及鲕状灰岩。

第一组六段(T1j6),厚389.00m。

灰、浅棕色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夹巨厚层状岩溶角砾状灰岩,下部为浅棕灰色白云质角砾状灰岩和白云质灰岩。

(7)三叠系中统第六组(T2L),分布于井田外围,地质图内出露厚度不全。

岩性为浅灰、深灰色薄层至厚层状白云质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及钙质白云岩,夹黄绿色钙质泥岩,底部为深灰、黄绿色水云母粘土岩(俗称绿豆岩)。

 

3采区储量及生产能力

3.1煤层

本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属海陆过渡带沉积,厚66~80m,平均73m。

与上覆第三组为整合接触;与下伏茅口组假整合接触。

由灰至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及少量细砂岩、泥灰岩、石灰岩和铝质泥岩组成,含煤10~12层;其中全井田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各两层,M6-3煤层为局部可采,M7-2、M8煤层全区可采。

煤系含煤总厚4.01~9.88m,平均7.58m,可采总厚5.45m,含煤系数为5.5~13%,平均10.2%;煤层为无烟煤,牌号为WY3。

M6-3、M7-2、M8煤层平均倾角10位于煤系中部,其层间距分别为5.8m、6.7m,为近距离煤层群。

龙潭组的岩性、岩相及厚度较稳定。

各可采煤层分述如下:

M6-3煤层:

局部可采,位于煤系中上部,煤层总厚0.15~1.25m,平均0.88m,属薄煤层,含夹矸0~1层,局部两层,夹矸总厚0.03~0.24m,平均0.11m;井田内大面积不可采,煤层平均灰分27.35%,属中~高灰煤。

煤层稳定性为不稳定型;主要开采区域为+350m水平以上南采区。

煤层容重1.65t/m3。

M7-2煤层:

位于煤系中上部,在羊叉河金鸡岩附近有煤层露头出露,分布范围甚小;煤层总厚0.5~1.73m,平均1.08m;属薄煤层,结构一般单一,但在+350m以上南区西部,煤层中部夹一层厚0.1~0.6m的泥岩夹矸;该层厚度较稳定,除个别钻孔不可采外,其余基本全区可采。

煤层灰分为22.64%,属中~高灰煤;煤层稳定性属较稳定型。

目前是全区可采,煤层容重1.55t/m3。

M8煤层:

为本井田最主要可采煤层,位于煤系中部;煤层总厚0.57~4.43m,平均2.25m,属中厚煤层;结构为简单~较简单,夹矸一般位于上部,厚0.03~0.9m,平均0.29m;煤层下分层厚度一般为上分层的6~9倍,形成两层煤夹一层夹矸的三层夹矸结构。

煤层灰分平均为20.66%,属低~中灰煤;煤层稳定性属稳定型煤层。

煤层容重1.55t/m3。

3.2煤质、牌号、用途和主要用户

根据无烟煤变质阶段煤化指标,煤化程度属Ⅶ1变质阶段,各煤层工业分类均属无烟煤三号(WY3)。

井田内各可采煤层属中~富灰煤,原煤灰份:

根据钻孔资料,M8煤层最低,平均为20.66%;M11煤层最高,平均为33.32%;M6、M7煤层分别为27.35%、22.64%。

据矿井资料,M8煤层为19.07%,M6、M7煤层介于19.86~料,M8煤层最低,平均为20.66%;M11煤层最高,平均为33.32%;M6、M7煤层介于24.08%间。

全硫含量M7煤层最低,平均为3.73%,M11煤层最高,平均为7.33%,M8、M6煤层分别为5.18%、6.32%,属富~高硫煤。

原煤发热量(Qb,d)除M11煤层为23.42MJ/Kg外,其余各煤层平均都在25.22MJ/Kg以上,属中高发热量煤。

精煤挥发份(Vdaf)小于10%,可燃基氢(Hdaf)含量均大于3%,固定碳平均在56.22~70.63%间,原煤磷(Pad)含量甚微,除M7煤层小于0.01%,属特低磷煤外,其余各煤层含量在0.012~0.021%间,属低磷煤。

4采区方案设计

4.1采煤方法的选择

4.1.1邻近矿井采煤方法现状和评价

石豪煤矿是打通一矿所临近的矿井之一,它的采煤方法采用的是倾斜长壁采煤法,仰斜后退式开采;它一共布置了4个采掘工作面达产,均使用综合机械化开采方式,支护方式采用液压支护,以全部垮落法来对顶板进行管理。

通过查阅有关书籍,对倾斜长壁采煤法进行分析得出:

优点:

(1)巷道布置简单,掘进和维护费用低,投产快;

(2)运输系统和通风系统较为简单,回采工作面技术经济效果良好;

(3)易于实现等长工作面,减少了由于工作面长度变化而增加拆装自迁式液压支架和接长或者缩短输送机的工序。

缺点:

倾斜巷道距离长,对辅助运输和行人来往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4.1.2采煤方法选择

合理的采煤方法不但可以保证矿井生产能力,而且还能够实现安全高效开采,以最大限度回收资源;采煤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整个矿井的各个指标,因此,要选择一个最佳的采煤方法,就要综合考虑煤层的各个因素,尤其为其地质因素。

本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属海陆过渡带沉积,厚66~80m,平均73m;与上覆第三组为整合接触,与下伏茅口组假整合接触。

由灰至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及少量细砂岩、泥灰岩、石灰岩和铝质泥岩组成,含煤10~12层。

其中全井田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各两层,M6-3煤层为局部可采,M7-2、M8煤层均为采;煤系含煤总厚4.01~9.88m,平均7.58m,含煤系数为5.5~13%,平均10.2%;煤层为无烟煤,其牌号为WY3;M6-3、M7-2、M8煤层平均倾角10°,煤层位于煤系中部,M6-3、M7-2层间距为5.8m,M7-2、M8层间距分别为6.7m,为近距离煤层群,龙潭组的岩性、岩相及厚度均较稳定。

根据矿井所给出的资料,该矿井煤层有煤层爆炸的危险,并且属于不易自燃煤层。

各可采煤层的特征值如下表所示:

 

煤矿各煤层特征属性表

综合考虑以上的因素,采煤方法设计为倾斜长壁式仰斜采煤法,开采方式采用综合机械化开采;煤层按照其自身状况各自采用对应的采煤机同时完成落煤和装煤,其支护方式采用液压支架支护,采空区顶板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

4.2采区概述

4.2.1设计采区的位置、边界、范围

该矿+350m水平采用上下山开采,划分为八个采区,分别为南一区、南二区、北区、西一区、西二区、东一区、东二区、西三区八个采区;+170m水平按下山开采,划分为三个采区,分别为南二区、西三区、东二区三个采区。

本次设计的采区—南一区,其位于矿井南侧,走向长为2050m,倾斜长度为1100m。

4.2.2设计采区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1)采区储量

设计采区为南一区,其地质储量按下式进行计算:

(2.1)

=1100×2050×0.88×1.65+1100×2050×(1.08+2.25)×1.55

=14913442.5t

式中,Zd—采区地质储量,t;

L—采区倾斜长度,南一区为1100m;

B—采区走向长度,南一区为2050m;

M—采区煤层总厚度,M6煤层平均厚度为0.88m,M7煤层平均厚度为1.08m,M8煤层平均厚度为2.25m;

γ—煤的容重,M6煤层为1.65t/m3,M7、M8煤层为1.55t/m3。

由此可以近似得出南一区工业储量Zg为14913442.5t。

结合该矿井煤层特征特点,矿井实际开采中不留采区分带煤柱,而是采用沿空护巷和沿空掘巷技术作分带斜巷,采区的煤柱损失只考虑采区边界煤柱损失。

南一区煤柱损失按下式进行计算:

(2.2)

=10×(2050-10)×0.88×1.65+10×(2050-10)×(1.08+2.25)×1.55

+10×(1100-10)×0.88×1.65+10×(1100-10)×(1.08+2.25)×1.55

=207002.6t

式中,a—采区边界煤柱宽度,取10m;

b—煤柱长度,m;

M—采区煤层总厚度,M6煤层平均厚度为0.88m,M7煤层平均厚度为1.08m,M8煤层平均厚度为2.25m;

γ—煤的容重,M6煤层为1.65t/m3,M7、M8煤层为1.55t/m3。

采区可采储量按下式进行计算:

(2.3)

=(14913452.5-207002.6)×82%

=12500573.9t

式中,Z—采区可采储量,t;

Zg—采区工业储量,为15013442.5t;

P—采区煤柱损失,为207009.6t;

C—采区回采率,薄煤层取83%。

(2)采区生产能力

根据综合机械化开采工作面的实际经验,结合该矿井的煤层赋存条件及推进速度等因素,得知综采工作面长度为180m,回采工作面年推进度1056m,采高按煤层厚度确定。

回采工作面的生产能力由下式计算可以得出:

(2.4)

式中,A—采掘工作面年产量,万t/a;

b—采掘工作面长度,m;

L—采掘工作面年推进度,m/a;

m—煤层平均厚度,m;

γ—煤的容重,M6煤层为1.65t/m3,M7、M8煤层为1.55t/m3t;

C—工作面回采率;

M6煤层回采工作面生产能力:

A6=180×1056×0.88×1.65×0.97

=26.8万t/a

M7煤层回采工作面生产能力:

A7=180×1056×1.08×1.55×0.97

=30.9万t/a

M8煤层回采工作面生产能力:

A8=180×1056×2.25×1.55×0.95

=63.0万t/a

为了能够达产,本全矿按2个薄煤层工作面、1个中厚煤层工作面组织生产,在M6煤层,在M7煤层,M8煤层处分别布置一个工作面开采,则矿井回采生产能力为:

A(回)=24.9×1+30.9×1+63.0×1

=120.7万t/a

通过矿井规程规定,掘进产量按回采产量的5%计算,故矿井生产能力为:

A(矿)=120.7+120.7×5%

=126.7万t/a

通过2个薄煤层工作面、1个中厚煤层工作面组织生产配采,使得其能够达到核定的生产能力——120万吨/a。

(3)服务年限

该设计采区的服务年限为:

(2.5)

=12500473.9/(120×104×1.3)

=8.01a

式中,T—采区生产服务年限,a;

Z—采区可采储量,该设计采区为12500473.9t;

A—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

K—储量备用系数,1.3~1.5,本采区取1.3。

4.3采区巷道布置

4.3.1分带划分

采区采用沿空护巷和沿空掘巷技术方式,经过上述分析,采区划分为11个分带,通过计算并结合采区的情况,取180m为回采工作面的长度;其中分带运输斜巷的宽为4m,分带回风斜巷的宽为3.6m;该矿井在实际生产中不留设分带煤柱。

4.3.2采区巷道布置

由以上叙述可以推断出,该设计采区不需要布置上山;它位于+350m水平上山开采部分,主要航道布置于M8煤层底板灰岩中。

设计采区的煤层运输巷及煤层回风巷沿煤层走向布置,并通过斜巷与主干巷道相通,从而可以进行通风、排矸;采区采用倾斜长壁开采,即沿煤层的倾斜方向推进,工作面按照煤层的走向来布置;其回采工作面中的运输巷,回风巷均沿按照煤层的倾斜方向布置。

瓦斯的抽放,设在煤层底板灰岩处,解放层得到开采的同时,瓦斯也得到相应的抽放。

4.3.3分带斜巷布置

采区每个分带斜巷均布置在煤层中,分带运输斜巷和分带回风斜巷都采用的是梯形断面,他们的支付方法均以12号矿用工字钢进行支护;其中,设计分带运输斜巷的掘进底宽为4.0m,顶宽为3.25m,高为2.55m;分带回风斜巷掘进底宽为3.6m,顶宽为2.85m,高为2.55m。

4.3.4采区车场

根据该采区的采煤方法和布置情况,不设置采区车场。

4.3.5采区煤仓

煤仓容量与采区生产能力的关系

通过对该采区煤仓容量进行计算后,与上述表格进行校核,对其煤仓进行有效设计。

在对垂直煤仓和倾斜煤仓分析过后,该设计区选用垂直式,断面为圆形,直径为Φ=6m,高度为25m;该区的煤由分带运输斜巷、煤层运输巷进至采区煤仓;该煤仓采用混泥土做为收口,收口处设置铁篦,其孔德大小约为300mm,煤仓伤口高出巷道底板;其周围采用砌碹支护,厚度为400mm;

4.3.6采区联络巷道

该设计采区中,+350m主石门与煤层运输巷联系;南、北总回风巷与煤层回风巷联系;分带回风斜巷直接与煤层回风巷相连,分带运输斜巷于回风巷处落平,进入底板;采区煤仓,上口与溜煤斜巷相连,下口与集中胶带巷连通。

4.3.7采区硐室

采区变电所,一般设在通风好,围岩稳定,无淋水的地点;硐室与其他设备其他电气设备留有0.6m的通道,相互之间应留0.8m以上通道,温度不超过30℃,其布置方式为“[”形,宽3.6m,长20m,设在+350m主石门一侧,同时北区也可以共用该变电所;此变电所采用混泥土筑成,断面为半圆拱形。

4.4采区生产系统

4.4.1煤炭运输系统

目前煤炭运输用现有的胶带运输系统,由于改建后,存在部分系统不能满足运输的需要,因此对不能满足需要的运输系统进行改造。

采用提高皮带机的带速方法,方案可行,只需要更换减速器、电动机、电控,改造工作量小,投资最低;

该矿井所设计的运输系统大致如下:

+350m上山南一区、北区回采工作面煤炭→分带运输斜巷→采面溜煤眼→溜煤斜巷→采区煤仓→集中胶带巷→中央煤仓→主斜井皮带→地面煤仓;

+350m下山西二区采面煤炭→运输斜巷→采面溜煤眼→西二区+280m集中皮带巷→西二区集中煤仓→西区皮带机下山→集中胶带巷→中央煤仓→主斜井皮带→地面煤仓;

东一区及西三区煤炭经运输斜巷→采面溜煤眼→东一区+295m集中皮带巷→1号集中煤仓→东一区皮带下山→集中胶带巷→中央煤仓→主斜井皮带→地面煤仓;

+170m水平南二区采面煤炭经运输斜巷→采面溜煤眼→南二区皮带巷→南二区集中煤仓→西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