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38821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docx

《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docx

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

浙江师范大学《教学系统设计B》

期末课程作业

题目:

《平均分》教学设计

姓名:

学号:

学院:

班级:

联系号码:

成绩:

2012年6月10日

《教学设计之期末作业》

第一课时平均分

 

一、教学设计: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原理,并结合2011年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教学建议,

(一)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二)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三)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四)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六)合理把握“综合与实践”的实施(七)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

1.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2.“预设”与“生成”的关系;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4.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根据教学设计基本原理,制定了“平均数”一课的教学方案,在前期分析(包括学习任务、学习者、教学重难点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设计学习环境和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

关于教学策略,应为“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

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的实践经验。

因此,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成为本节课的重点,亦是关键所在。

所以在设计教学策略时,我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体验,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地探索,实现数学的再创造。

2.重视操作,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多次让学生进行操作。

3.面向全体,体现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把提高与发展每个学生作为素质教育的落脚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实际水平基础上主动、充分地发展、提高。

二、学习任务分析:

《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第一课时的学习任务,在此之前,学生已在生活中接触到很多分东西的机会,虽然有些学生知道平均分的方法,但不知道“平均分”的概念,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从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出发的,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根据以上这些和二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关键是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参与学习,学习“平均分”概念。

本节课的教学特点从日常生活出发,教材由分物品的具体情境引入“平均分”之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摆摆、分分、看看、圈圈等平均分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为下一节课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做好准备。

这样,在学习过程中较好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以下是层级图: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三、学习者分析:

1.学习准备状态分析

学习知识起点分析:

在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中的第一节内容——平均分这一课之前,学生已在生活中接触到很多分东西的机会,这为本堂课“平均分”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这也充分体现了奥苏贝尔的一句话:

“教育心理学用的一句话概括就是,知道儿童已经知道了什么。

”同时也为学生接下来学习除法的算式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情感与价值起点:

多数学生在该阶段的实际年龄为9周岁半左右,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基本上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但一般只能对具体事件或形象进行运算。

学生形象思维十分活跃,语言和行为欢快活跃。

这一年特点,很适合学习“平均分”这一知识。

2.学习风格分析

根据卡波等人研究发现,学习风格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类:

听觉型——逻辑性、视觉——善于整体思维,如果没有看到所学内容整体框架,他们的思维就会缺乏逻辑性,分机型、肢体动觉型,考虑设计多元的教学活动,适应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

从去年参加的暑期培训班还有结合大一以来陆续的课堂见习观察看,我所接触到的学生的学习风格普遍呈现为听觉(主导)、动觉、视觉三种类型混合分布的状态,此年级段的多数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不长,课堂有时会很吵闹,这时往往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提醒或者给予表扬等奖励措施吸引学生注意力。

3.学习动机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该阶段的学习动机则主要有四方面的成分:

一是学习的内容是否和自己的兴趣点相吻合,学生对越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会表现出越强烈的学习愿望,二年级的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经常遇到分东西的机会,而且对分东西表现得特别喜欢;二是学习的相关性,学生形象思维十分活跃,语言和行为欢快活跃。

这一年特点,很适合学习“平均分”这一知识。

三是自信心,这是十分必要的,低年段学生爱在体验中提高自我效能感,能得到肯定和赞扬的学习内容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四是满意度,这是态度情感层面的内容,满足学生内在的情感需要可以增强他们的内驱力,进而强化外在的学习动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经历和探究“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提高自己的探究意识。

教学准备:

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五、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谈话。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做出神秘的样子)今天是小精灵明明的生日。

(2)多媒体显示小精灵及录音:

小朋友们好。

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别高兴。

我邀请了一些客人。

瞧,他们来了!

(多媒体显示4位小朋友)。

妈妈端来一盘橘子,让我分给4位朋友,我该怎么分呢?

2.讨论分配方案,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用1号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每人同等数量的橘子)。

(2)每人分到几个橘子?

为什么要这样分?

互相说一说。

教师巡视了解分配情况。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每人分得不一样多。

经过讨论、交流,重新均等分配。

②把全部橘子分完,每人分得同样多。

③只分了一部分橘子,但每人分到的是同样多的。

(3)学生汇报分配情况,展示分配结果,并说出理由。

(4)教师小结:

像这样,每人分到同样多的橘子,你知道数学上把这种分法叫什么吗?

揭示课题──平均分。

3.举例,感知生活中的平均分。

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平均分?

师小结:

看来平均分在生活中经常用到。

4.理解“份数”的含义。

(1)这里有一些桃子,看一看是不是平均分的?

用手势判断。

多媒体依次显示不同分法。

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2)比较。

(多媒体显示)

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3)如果平均分成3份,你会分吗?

试一试。

学生在题纸上分一分、画一画,然后相互交流。

(4)学生展示分的结果,并进行评价。

教师指导学生以合理、正确、美观为评价标准。

师:

其他小朋友也想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吗?

把题纸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5.考考你。

(情境)刚才,大家帮明明平均分好了橘子,明明很感激大家。

现在他想把8块糖平均分给4位朋友,应选择哪种分配方法呢?

多媒体显示下图:

学生手势选择,并说明理由。

师:

第(3)种分法每份都是4块糖,是平均分,为什么不选择这种分法呢?

组织学生讨论:

你觉得平均分物体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平均分不能只看结果,还要看平均分成几份。

二、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1.师:

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明明的爸爸研究、种植的神奇树结果子啦!

(多媒体显示神奇树)。

明明为了感谢大家,特意摘了许多,让我分给大家。

想要吗?

就在2号袋中。

为了使大家都能得到不同的水果,要求:

(1)请你把2号袋中的水果平均分给你们组的每一个人。

想想怎么分?

(2)动手分一分。

分完后互相说说你的分配方法。

2.学生操作分配,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分法:

(1)按个数一个一个地平均分给4个人。

(2)先两个两个或三个三个地分,多出来的再一个一个或两个两个分,直到分完,

(3)用乘法口诀来分。

(4)用除法算一算再分。

3.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些分法。

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演示他们的分法。

师:

你们真棒!

想出这么多的分法。

这些分法都很好,你最喜欢哪种分法?

说说理由。

三、拓展应用

1.巩固加深。

师:

这位小朋友愁眉苦脸,他一定遇到了问题。

(多媒体出示题目)

每个盘子里放同样多的苹果,应该放几个?

请你帮帮我!

(1)师:

想一想,也可以动手摆一摆,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你是用什么方法分的?

每盘放几个?

(2)如果有4个盘子呢?

(多媒体增加盘子数)

(3)这12个苹果你还能平均分成几份?

每份几个?

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分一分。

(4)全班交流。

2.应用。

(情境)明明的妈妈告诉我们一件事,有5个人要买同一筐橘子(多媒体显示一筐橘子),为此发生了争论。

怎样分才能使5个人都满意呢?

小组商量,全班交流解决。

学生相互质疑、解疑。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说些什么?

六、形成性评价

1、低年级的小朋友制作了许多贺卡,一共有九张,平均分给三个手拉手班级,每个班分到()张。

2、○○○○○○○○○○○○,平均每个筐子放几个?

□□□□

如果每个筐子放6个,需要()个○。

3、18个木块,如果平均分给6个人,每人分()块,如果每人分2块,可以分给()人。

4、六一节的时候,我们要和结对的小朋友同台表演呢。

学校设计了一些演出服(出现5种式样的衣服,)少了些什么?

一起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小组合作为这些漂亮的衣服配上纽扣吧。

  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每组都有12粒纽扣,平均钉在一种式样的衣服上,每次要分完哦,你们想平均钉在几件衣服上,试一试摆一摆,并把结果填在练习纸上。

  12钉在()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粒。

  12钉在()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粒。

  12钉在()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粒。

  12钉在()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粒。

  12钉在()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粒。

  12钉在()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粒。

  问:

仔细观察结果记录,你们发现了什么?

七、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八、理论依据

1.学习任务分析:

所谓学习任务分析就是指对学习者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分析的程序或过程。

四种常用的学习任务分析方法是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和信息加工分析法,根据教材内容,我运用的是层级分析法。

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将要学习的知识和以后要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地联系起来,把知识与知识之间进行结构化。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分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确定教学的关键以及重难点,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2.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分析这一部分我主要是从学习准备状态、学习风格、学习动机三方面进行分析。

学习准备状态又分为学习知识起点水平和情感与价值起点等等,从这些方面并结合自己对学生的理解进行了具体的描述。

根据皮亚杰所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以知道,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基本上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只局限于具体事物以及过去的经验,缺乏抽象性,也就是说学生形象思维十分活跃,语言和行为欢快活跃。

这一年特点,很适合学习“平均分”这一知识。

学习风格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希望教学能真正实现“因风格而教”,因为所有地学习都是“个体化”进行的。

根据凯勒的ARCS动机设计模式,主要从注意力、关联性、自信心和满足感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

3.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指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发生的预期的变化,即实现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阐明的是学习者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是由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组成的,每个领域又有不同的若干层次,这是全世界公认的第一个权威性的教学目标分类系统。

加涅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提出了一个五类学习结果分类系统,包括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运动技能、态度,每一种类别代表了一种不同的人类变现形式,每一类型的有效学习还要求一套不同的教学条件。

而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借鉴国外各种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的基础上,将课程目标具体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编写时要结合ABCD四要素,在对象、行为、条件、标准四方面使用正确的行为术语。

还应该把握以下原则:

1.全面性与侧重性相结合。

2.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结合。

3.近期具体目标与长期概要目标相结合。

4.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案集合。

最初教学策略是指加涅的《学习条件》中的9个教学事件,之后也出现了迪克—凯瑞的教学策略和史密斯—瑞根的教学策略。

总体概括起来教学策略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六点:

①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确定;②学习方式的设计;③教学方法的选择;④创设积极的、支持性的学习环境;⑤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⑥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

所以在设计教学策略时,我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体验,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地探索,实现数学的再创造。

2.重视操作,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多次让学生进行操作。

3.面向全体,体现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把提高与发展每个学生作为素质教育的落脚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实际水平基础上主动、充分地发展、提高。

 

《平时作业之一》

《平均分》

——学习任务分析

学号:

10133111组别:

第一组姓名:

李玉玲班级:

小学教育101班

一、学习任务分析:

《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第一课时的学习任务,在此之前,学生已在生活中接触到很多分东西的机会,虽然有些学生知道平均分的方法,但不知道“平均分”的概念,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从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出发的,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根据以上这些和二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关键是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参与学习,学习“平均分”概念。

本节课的教学特点从日常生活出发,教材由分物品的具体情境引入“平均分”之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摆摆、分分、看看、圈圈等平均分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为下一节课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做好准备。

这样,在学习过程中较好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以下是层级图:

《平时作业之二》

《平均分》

——学习者分析

学号:

10133111组别:

第一组姓名:

李玉玲班级:

小学教育101班

二、学习者分析:

在二年级这一时期,学生形象思维十分活跃,语言和行为欢快活跃。

这一年特点,很适合学习“平均分”这一知识。

而且在生活中学生遇到很多分东西的机会,这可以作为学生认识平均分的直接基础,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这也充分体现了奥苏贝尔的一句话:

“教育心理学用的一句话概括就是,知道儿童已经知道了什么。

”从而学会把一些物体按照份数或者每份的个数平均分。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动手分一分有着极大的兴趣,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通过充分的动手操作,从初步认识到丰富认识,到最后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这也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

“感知——表象——概念”。

根据以上分析,我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参与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必须关注他们的现实状况,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和学习内容并且多进行即时评价,激励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不断获取知识,不断进步与成长。

1.学习准备状态分析

学习知识起点分析:

在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中的第一节内容——平均分这一课之前,学生已在生活中接触到很多分东西的机会,这为本堂课“平均分”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这也充分体现了奥苏贝尔的一句话:

“教育心理学用的一句话概括就是,知道儿童已经知道了什么。

”同时也为学生接下来学习除法的算式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情感与价值起点:

多数学生在该阶段的实际年龄为9周岁半左右,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基本上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但一般只能对具体事件或形象进行运算。

学生形象思维十分活跃,语言和行为欢快活跃。

这一年特点,很适合学习“平均分”这一知识。

2.学习风格分析

根据卡波等人研究发现,学习风格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类:

听觉型——逻辑性、视觉——善于整体思维,如果没有看到所学内容整体框架,他们的思维就会缺乏逻辑性,分机型、肢体动觉型,考虑设计多元的教学活动,适应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

从去年参加的暑期培训班还有结合大一以来陆续的课堂见习观察看,我所接触到的学生的学习风格普遍呈现为听觉(主导)、动觉、视觉三种类型混合分布的状态,此年级段的多数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不长,课堂有时会很吵闹,这时往往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提醒或者给予表扬等奖励措施吸引学生注意力。

3.学习动机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该阶段的学习动机则主要有四方面的成分:

一是学习的内容是否和自己的兴趣点相吻合,学生对越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会表现出越强烈的学习愿望,二年级的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经常遇到分东西的机会,而且对分东西表现得特别喜欢;二是学习的相关性,学生形象思维十分活跃,语言和行为欢快活跃。

这一年特点,很适合学习“平均分”这一知识。

三是自信心,这是十分必要的,低年段学生爱在体验中提高自我效能感,能得到肯定和赞扬的学习内容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四是满意度,这是态度情感层面的内容,满足学生内在的情感需要可以增强他们的内驱力,进而强化外在的学习动力。

《平时作业之三》

《平均分》

——教学目标

学号:

10133111组别:

第一组姓名:

李玉玲班级:

小学教育101班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经历和探究“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提高自己的探究意识。

《平时作业之四》

《平均分》

——教学策略

学号:

10133111组别:

第一组姓名:

李玉玲班级:

小学教育101班

四、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谈话。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做出神秘的样子)今天是小精灵明明的生日。

(2)多媒体显示小精灵及录音:

小朋友们好。

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别高兴。

我邀请了一些客人。

瞧,他们来了!

(多媒体显示4位小朋友)。

妈妈端来一盘橘子,让我分给4位朋友,我该怎么分呢?

2.讨论分配方案,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用1号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每人同等数量的橘子)。

(2)每人分到几个橘子?

为什么要这样分?

互相说一说。

教师巡视了解分配情况。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每人分得不一样多。

经过讨论、交流,重新均等分配。

②把全部橘子分完,每人分得同样多。

③只分了一部分橘子,但每人分到的是同样多的。

(3)学生汇报分配情况,展示分配结果,并说出理由。

(4)教师小结:

像这样,每人分到同样多的橘子,你知道数学上把这种分法叫什么吗?

揭示课题──平均分。

3.举例,感知生活中的平均分。

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平均分?

师小结:

看来平均分在生活中经常用到。

4.理解“份数”的含义。

(1)这里有一些桃子,看一看是不是平均分的?

用手势判断。

多媒体依次显示不同分法。

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2)比较。

(多媒体显示)

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3)如果平均分成3份,你会分吗?

试一试。

学生在题纸上分一分、画一画,然后相互交流。

(4)学生展示分的结果,并进行评价。

教师指导学生以合理、正确、美观为评价标准。

师:

其他小朋友也想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吗?

把题纸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5.考考你。

(情境)刚才,大家帮明明平均分好了橘子,明明很感激大家。

现在他想把8块糖平均分给4位朋友,应选择哪种分配方法呢?

多媒体显示下图:

学生手势选择,并说明理由。

师:

第(3)种分法每份都是4块糖,是平均分,为什么不选择这种分法呢?

组织学生讨论:

你觉得平均分物体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平均分不能只看结果,还要看平均分成几份。

二、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1.师:

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明明的爸爸研究、种植的神奇树结果子啦!

(多媒体显示神奇树)。

明明为了感谢大家,特意摘了许多,让我分给大家。

想要吗?

就在2号袋中。

为了使大家都能得到不同的水果,要求:

(1)请你把2号袋中的水果平均分给你们组的每一个人。

想想怎么分?

(2)动手分一分。

分完后互相说说你的分配方法。

2.学生操作分配,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分法:

(1)按个数一个一个地平均分给4个人。

(2)先两个两个或三个三个地分,多出来的再一个一个或两个两个分,直到分完,

(3)用乘法口诀来分。

(4)用除法算一算再分。

3.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些分法。

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演示他们的分法。

师:

你们真棒!

想出这么多的分法。

这些分法都很好,你最喜欢哪种分法?

说说理由。

三、拓展应用

1.巩固加深。

师:

这位小朋友愁眉苦脸,他一定遇到了问题。

(多媒体出示题目)

每个盘子里放同样多的苹果,应该放几个?

请你帮帮我!

(1)师:

想一想,也可以动手摆一摆,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你是用什么方法分的?

每盘放几个?

(2)如果有4个盘子呢?

(多媒体增加盘子数)

(3)这12个苹果你还能平均分成几份?

每份几个?

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分一分。

(4)全班交流。

2.应用。

(情境)明明的妈妈告诉我们一件事,有5个人要买同一筐橘子(多媒体显示一筐橘子),为此发生了争论。

怎样分才能使5个人都满意呢?

小组商量,全班交流解决。

学生相互质疑、解疑。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