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六年级科学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36426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六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六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六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六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六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六年级科学教案.docx

《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六年级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六年级科学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六年级科学教案.docx

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六年级科学教案

17.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大自然中生物也能进行传递信息。

2.通过对大自然中生物进行传递信息的了解,培养学习的兴趣,提高观察分析的能力。

3.通过活动、调查,了解蚂蚁和蜜蜂是怎样传递信息的,认识其他生物传递信息的方式。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交流,了解蚂蚁和蜜蜂是传递信息的方式。

教学难点:

认识其他生物传递信息的方式,得出什么启示。

【教具、学具】

学生准备:

放大镜、糖、碗、海棉、樟脑球、小石块、洒香水的木块等。

收集生物传递信息的有关资料。

课前生活体验活动记录(“蚂蚁翻山”游戏:

寻找蚂蚁窝,在洞口前方1米处放置盛有糖的碗吸引蚂蚁,在途中利用海绵、樟脑球等各种材料当做“山”观察现象,分组活动,填写蚂蚁翻山记录表。

教师准备:

“蚂蚁翻山”记录表(课前发给学生),搜集的文字、图片资料、视频资料制作成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谈话:

大自然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现象,我们可以从中获取丰富多彩的信息,人们可以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方式传递信息,那么在我们的自然界中,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板书课题:

17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2.观看课前生活体验游戏“蚂蚁翻山”,提出问题。

(1)观看游戏录像。

(视频一:

课前体验游戏——蚂蚁翻山。

把樟脑球和海绵两件物体当做“山”。

(2)录像中,蚂蚁翻过了哪座山而哪座山却翻不过去,需要绕道前进(翻过了:

海绵翻不过:

樟脑球)

(3)学生根据现象提出质疑,并说出自己的设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预设1:

学生可能直接说出樟脑球的气味干扰了蚂蚁前进方向的信息传递。

可以让学生说说樟脑球和海绵的不同,从而推出自己的设想。

预设2:

海绵表面比较粗糙,容易爬过去,樟脑球表面光滑,所以爬不过去。

肯定学生的猜测,从物体的表面特点提出自己的假设。

师小结:

同学们的假设都有自己的理由,那么,蚂蚁到底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呢就让我们用实验来探究吧。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制定实验方案。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出自己组的实验方案,(可以先让学生拿出自己活动体验时为蚂蚁设置的各种“山”的材料,认识它们的特点,小组内说一说,依据前面的预设制定,)

2.汇报实验方案。

(教师要及时引导,因为蚂蚁很难拿到课堂上做实验,所以,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探究“山”的材料的特点,才能得出蚂蚁是如何传递信息的,而且“山”的材料要尽可能的多,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让学生说说自己组的方案。

预设方案1:

首先列出哪些材料蚂蚁可以翻过去,哪些翻不过去,然后再依据物体的气味给材料分类,看是否吻合。

预设方案1:

首先列出哪些材料比较粗糙,哪些材料比较光滑,然后再看是不是光滑的都翻不过去,粗糙的都可以翻过去,从而分类得出结论。

3.探究实验

(1)首先让学生回顾课前活动所用到的所有材料,带到课堂上的材料可以闻一闻、摸一摸、看一看。

(2)依据方案,小组分工合作,记录员及时填写好记录单:

方案1记录单:

所有实验

材料

蚂蚁可以过

去的材料

蚂蚁过不去

的材料

有气味的

材料

没有气味的

材料

方案2记录单:

所有实验

材料

蚂蚁可以过

去的材料

蚂蚁过不去

的材料

比较光滑的

材料

比较粗糙的

材料

(3)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探究蚂蚁传递信息的方式。

(1)依据活动方案,学生交流获得的信息

a.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蚂蚁是怎样寻找食物的b.小组交流研究的方法,相互借鉴。

C.交流得出的结论

方案1得出:

有气味的材料和蚂蚁可以翻过去的材料正好吻合,没有气味的材料和过不去的材料也正好吻合,可以验证预设的结论是正确的。

方案2得出:

粗糙的材料和蚂蚁可以翻过去的材料不吻合,光滑的材料和过不去的材料也不吻合,可以验证预设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和材料的光滑和粗糙无关。

(2)出示游戏录像(视频二:

蚂蚁传递信息的录像)蚂蚁发现了食物,是怎样与同伴联系的你能试着解释吗(靠气味和触角)

(3)补充资料,教师出示课件给予评价。

蚂蚁是用分泌物的气味来进行交流的,由于它们平时都生活在一个蚁巢中,所以这种交流方式比其他膜翅目的昆虫发育的要好。

蚂蚁和其他昆虫一样,是依靠触角辨别气味的,触角的第一节膨粗,有膝状弯曲,非常灵活。

由于触角是一对,因此即能辨别气味的强度,也能辨别气味来源的方向距离,成虫通过其气味互相了解对方的健康和营养状况,对方发现的食物等信息。

(4)学生观看视频,再次感受收获了什么信息(分段播放)

(5)教师小结:

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板书:

蚂蚁气味传递信息)

那么蜜蜂传递信息的方式又是怎样的呢

2.探究蜜蜂传递信息的方式。

(1)学生小组讨论收集到的资料。

蜜蜂利用什么方法传递信息的都传递了哪些信息

(2)代表汇报资料。

(3)出示课件,补充信息。

不仅传达了

蜜蜂发现新的蜜源,会返回蜂巢并兴奋地跳舞。

它的动作模式有关食物数量的信息,而且包含蜜源离蜂房的距离及方向等信息。

预设1:

蜜蜂传递蜜源的距离

如跳“8”字舞表示蜜源距蜂巢较远,跳圆圈舞表示蜜源距蜂巢较近。

预设2:

蜜蜂传递蜜源的方向

如果蜜蜂跳“8”字舞时,头朝上直飞,太阳角是零度,意思是说:

“朝太阳方向飞去,就是采蜜的方向。

如果蜜蜂跳“8”字舞时,头朝地直飞,太阳角是180°,意思是说:

“背太阳方向飞去,就是采蜜的地方。

如果蜜蜂跳“8”字舞时,飞行直线同地面垂直线的左面夹角是60°角,意思是说:

“向左太阳角60°方向飞去,就是采蜜的地方。

师补充:

有趣的是,不同地方的蜜蜂,“舞蹈语言”也不同。

奥地利的蜜蜂跳“8”字舞,而意大利的蜜蜂还会跳圆形舞和一种弯弯的“镰刀形舞”。

(4)小结:

蜜蜂是用舞蹈来传递信息的。

(板书蜜蜂舞蹈传递信息)

3.其他生物传递信息的方式。

(1)学生结合课本图片资料分组讨论、猜想。

(2)全班交流,教师评价、补充。

(相机出示相应课件。

a.学生介绍动物传递信息的资料:

孔雀、狗、大猩猩、母鸡……

孔雀用美丽的外表传递信息,小狗用行为传递信息,大猩猩用表情传递信息,母鸡用声音进行信息传递。

b.植物同样可以接收声信息,例如当含羞草在强烈的声音刺激下,就会有小叶合拢、叶柄下垂等反应。

捕蝇草

(3)教师总结,介绍。

捕蝇草靠绒毛感觉碰触获取信息;孔雀展示艳丽的外表发出信息;某些高等动物,如猩猩可以通过发怒、喜悦的表情传递信息;母鸡下蛋之后会用“咯咯咯咯”声进行简单的信息传递等等。

(板书鸡用声音进行信息传递大猩猩用表

情来传达信息孔雀用美丽的外表和行为进行信息传递……)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地生活在自然界中的,它们总是组成一个小的生活群体,这都需要生物间的信息传递。

通过交流谈论,我们认识到动植物进行信息交流的手段很多,既有双向的传递方式,如植物的花用浓郁的气味和色彩来告知昆虫自己的存在,当昆虫接受到这个信息时,立即飞向花,并帮助其传播花粉。

也有单向地对外界的信息刺激作出反应的,如捕蝇草对震动刺激的反应。

2.概括生物传播信息的方式:

声音、表情、美丽的外表、行为等。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生物传递信息的方式给我们什么启示

出示课件,选出自己感兴趣的生物进行讨论交流。

2.教师总结,出示课件

3.布置探究作业:

生物间会发出次声波、超声波等声音,会给我们什么启示

4.谈本课收获,教师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又学到了哪些学习《科学》的方法你对大自然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板书设计】

17

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蚂蚁

气味传递信息

蜜蜂

舞蹈传递信息

用声音进行信息传递

大猩猩

用表情来传达信息

孔雀

用美丽的外表和行为进行信息传递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1)前置课堂上不好完成的实验,积累针对性的生活体验。

蚂蚁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实验在课堂上不好完成,所以课前巧妙设置生活体验活动一一蚂蚁翻山,

首先寻找蚂蚁窝,在洞口前方1米处放置盛有糖的碗吸引蚂蚁,然后在途中利用海绵、樟脑球等各种材料当做“山”观察现象,分组活动,填写蚂蚁翻山记录表。

以游戏的形式组织体验活动增加了探求知识的趣味性,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在课堂上用播放实况录像的形式再现游戏的过程,合理运用了课前实验,增强了课前实验的时效性。

(2)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活动过程。

从学生提出问题到猜想假设,由设计实验再到实验验证归纳结论逐步递进,学生经历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锻炼了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

探究活动过程扎实。

2.使用建议。

(1)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学具的选择不一定按课本上的准备,因地制宜,不过要丰富多样,对于蚂蚁传递信息的方式如果有条件的话,尽量带学生到室外观察实验。

(2)结合实际,灵活运用。

对于蚂蚁是怎样传递信息的,教案中只预设了两个方案,学生在自主体验的基础上,对蚂蚁信息的传递也可能有别的理解,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正确引导,鼓励大胆探究,做到有理有据。

(3)课前体验,事半功倍。

由于探究蚂蚁传递信息的实验很难在课堂上呈现,所以把实验过程以游戏“蚂蚁翻山”的形式前置到课前体验活动中,这个环节尤为重要,建议一定要做扎实。

3.需破解的问题:

课堂探究活动由于缺少蚂蚁的参与,活动就缺少了趣味性和说服力,如何把蚂蚁带入课堂,完整的完成实验,需要探讨完善。

【相关衔接】

动物相互理解吗《科学课》2002年12期;生物信息的传递《XX百科》();

作者:

蒋继凯

单位:

滕州市荆河街道西关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