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理论哲学复习题4第四章模拟题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35325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理论哲学复习题4第四章模拟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马克思理论哲学复习题4第四章模拟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马克思理论哲学复习题4第四章模拟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马克思理论哲学复习题4第四章模拟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马克思理论哲学复习题4第四章模拟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理论哲学复习题4第四章模拟题及参考答案.docx

《马克思理论哲学复习题4第四章模拟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理论哲学复习题4第四章模拟题及参考答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理论哲学复习题4第四章模拟题及参考答案.docx

马克思理论哲学复习题4第四章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第四章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

A内部联系的全体的本质的反映B外部联系的片面的反映

C生动具体的外部形象的反映D现象的直观的反映

2.任何具体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是()。

A相对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人的本质在其现实上是()。

A能够改造世界B自私自利

C有思想、有理性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人的价值实现的根本基础是()。

A权力B经济实力C运气D实践

5.在思维中把分解开来的不同因素综合为一个整体加以认识的方法是()。

A综合法B分析法C完全归纳法D演绎法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 

A、主观精神的产物 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7、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8、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 (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9、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 ) 

A、伟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结构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12.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A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客观主义的错误D类似经验主义的错误

13.“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4.直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是(  )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的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15.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 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C. 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D. 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16.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这说明

A. 真理具有客观性B. 真理具有绝对性C. 真理具有相对性D. 真理具有全面性

17. 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A. 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B. 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C.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D. 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

18.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19.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20.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这是因为()

A.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群众是意见都是正确的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

2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

A.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

B.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

C.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

D.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

2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主体是指()

A.一切有生命的人B.一切有感觉能力的人C.一切生存于社会中的人

D.一切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2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觉—知觉—表象B.意识—物质—意识

C.实践—认识—实践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24.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这种正确态度的理论基础是()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原理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的原理

C.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D.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相统一的原理

25.在人类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是()

A.日常消费生活实践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C.科学实验D.生产实践

26.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反映论的观点B.可知论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27.通过实践和调查,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从认识发展过程看,这是()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B.从感觉到知觉的飞跃

C.从意识到物质的飞跃D.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28.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任何具体实践活动都()

A.具有客观性B.具有能动性C.具有历史局限性D.具有社会性

2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直接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根本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基本形式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30.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D.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31.“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句话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32.人类认识的最终目的是

A.满足好奇心B.提高自身素质C.指导实践D.建设精神文明

33.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降落速度与物体重量成正比的观点。

这件事说明

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34.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改造B.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选择D.主体对客体的回忆

35.认识论中的主体是指

A.有感性认识能力的人B.有理性思维的人

C.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D.有头脑的人

36.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认识客体含义的是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37.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包含

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D.比较关系

3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反对

A.反映论B.可知论C.先验论D.实践论

39.“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属于

A.唯物主义反映论B.唯心主义先验论C.不可知论D.形而上学

4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D.是否承认真理的存在

4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

C.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反复无限发展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42.属于理性认识形式的是

A.感觉B.直觉C.顿悟D.判断

43.感觉、知觉、表象是

A.社会意识的三种形式B.个体意识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44.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理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生动具体,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真实可靠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45.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指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B.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

C.从实践到认识D.从认识到实践

46.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因为

A.复杂事物的本质是无法认识的B.人的认识不可能完全正确

C.人的认识不可能达到真理D.人的认识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47.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群众路线是认识辩证运动原理的理论基础B.群众路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C.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

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也就是从实践到认识,又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48.不属于认识的辩证方法的选项是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原因与结果D.抽象与具体

49.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从特殊中抽象出普遍的思维方法是

A.演绎方法B.归纳方法C.分析方法D.综合方法

50.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不同因素再加以认识的方法是

A.演绎法B.分析法C.求同法D.综合法

51.对事物现象生动而具体的认识属于

A.感性具体B.感性抽象C.理性具体D.理性抽象

52.在辩证思维方法中,所谓历史的东西是指

A.客观实在发展过程和人类认识发展过程B.理论体系推导过程

C.实践发展过程D.科学证明过程

53.唯物辨证法

A.特指客观辩证法B.特指主观辩证法

C.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

D.既不包括客观辩证法,也不包括主观辩证法

54.在人们的方法体系中,最根本的方法是

A.学习方法B.工作方法C.研究方法D.思维方法

55.真理具有客观性,主要是指:

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真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D.真理即客观事物本身

56.下列命题属于实用主义真理观的有

A.真理必有用B.有用即真理C.真理是客观的D.客观的即真理

57.真理的辩证性表现在

A.真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B.真理因人而异

C.真理是永恒的D.真理是不存在的

58.真理转化为谬误的原因之一是

A.真理遭到权力者的反对和压制B.真理受到大多数人的反对

C.真理超出其适用范围D.真理具有相对性

59.搞“两个凡是”实质上是

A.否认真理及真理标准的存在B.将某种主观认识作为真理标准

C.将客观现实作为真理标准D.将实践作为真理标准

60.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实践的特点而言,是因为它具有

A.客观性B.价值性C.主观性D.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

  

二、多选题:

1.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

C实践对认识起指导作用D认识对实践起指导作用

E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分析法和综合法的辨证统一关系表现为()。

A相互联系,相互补充B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综合以分析为基础,分析以综合为目的D分析以综合为前提,综合以分析为目的

E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代替

3.承认真理的相对性就是承认:

()。

A在相对真理中不包含绝对真理的颗粒B世界是不可穷尽的,认识有待于深化

C世界上尚有未被认识的东西,认识有待于扩展D真理是具体的和历史的

E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定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正确反映

4.价值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它具有()。

A主观性B客观性C主体性D随意性E天然性

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发展包括:

()

A全面发展B自私发展C充分发展D自由发展E任意发展

6.实践的基本特点是()。

A.客观性B.阶级性C.革命性

D.能动性E.社会历史性

7.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A民捕鱼B.运动员比赛C工人炼钢D警察追捕罪犯E农作物新品种的研究

8.认识的主体包括()

A自然界B个人主体C集团主体D类主体E社会主体

9.认识的客体的属性有()

A自然性B客观性C对象性D社会历史性E创造性

10.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实践决定认识C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E认识和实践互相决定

11、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 ( ) 

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的认识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E、实践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种物质生活需要

12.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E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1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A. 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 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C. 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 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E. 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14.感觉和概念的区别在于().

A.感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概念是理性认识的形式

B.感觉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C.感觉具有直接性,概念具有间接性D.感觉不可靠,概念真实可靠

E.感觉具有形象性,概念具有抽象性 

15.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这是因为人们的认识()

A.受到事物发展过程的限制B.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工具的限制

C.受到主体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D.需要多次反复才能达到终极真理

E.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16.认识的主体包括三种形式,它们分别是()。

A.个人主体B.集团主体C.反映主体D.类主体E.可知主体

17.认识主体的本质属性是()。

A.自然性B.社会性C.实践性D.被动性E.意识性

18.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它们分别是()。

A.从感觉到知觉的过程B.从判断到推理的过程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E.从摹写到创造的过程

19.认识过程的复杂性是由于人的认识()。

A.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B.不受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C.主体认识能力、知识水平的限制D.不受人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

E.受各种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

2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

A.唯心主义先验论B.唯物主义反映论C.唯心主义的可知论

D.唯物主义的可知论E.不可知论

2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认识过程的辩证法,它()。

A.认为认识过程与实践过程是联系在一起的

B.认为不仅有从客体到主体的反映过程,而且有从主体到客体的实践过程

C.认为认识是从客体到主体的单向过程,是一次完成的

D.认为认识是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感性与理性等一系列矛盾运动的发展过程

E.只看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看不到二者之间的实践关系

2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认识对象的客观性D.认识过程的辩证法E.理性认识的正确性

23.“实事求是”体现了()。

A.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的统一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C.唯物主义科学态度和辩证法革命精神的统一

D.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E.必然和自由的统一

三、辨析题:

1、感性认识即直接经验,理性认识即间接经验.

2、“求知欲”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直接反映,所以它是最可靠的认识。

4、真理是客观的,就是指规律是客观的。

5、同一个问题上,真理只有一个.

6、真理掌握在多数人手里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3.如何理解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及其运动规律?

4.如何理解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及其关系?

参考答案

一、项选则题:

1A2D3D4D5A6D   7C   8C   9D 10C 11A12D13B14D15C16A17C18D19A20B21A22D23C24C25D26D27A28C29C30C31B32C33B34B35C36A37D38C39B40C41C42D43C44D45D46D47A48C49B50B51A52A53C54D55C56B57A58C59B6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D2ABC3BCD4BC5ACD6.ADE7.AC8.BCD9.BCD10.ABCD11.ABCD12.ABCDE13BDE14.ABCE15ABCE16ABD17BC18CD19ACE20BD21ABD22BD23ABCDE

三、辨析题:

1、感性认识是指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

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而直接经验是他人们亲身参加实践所获得的知识。

两者不能混同。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感性材料的抽象和概括,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而间接经验是他人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这两者也不能混同。

上述的命题的错误在于它混淆了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理性认识和间接经验的区别。

2、判断:

错误.理由:

‘求知欲对认识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奴果把它说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就是把精神因素看作是认识发展的动因,从而陷入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只有社会实践的需要才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判断:

错误.理由: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其特点是直接性即直接感受性,这既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优点在于它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这是它的可靠性所在,也是它成为理性认识的基础的原因。

缺点在于它是对事物的外部现象的认识,如果认识停留在感性认为的阶段,就抓不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感性认识中真象假象混杂,如果认识停留在感性阶段,就会真假观辨,甚至为假象所迷惑.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可靠性而否认理性认识就会犯经验论的错误.

4、判断:

错误.理由:

真理是一种认识,属思想意识范畴,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包含着不依赖主体的客观的内容.这种观点的错误是把真理的客观性误解为真理是客观存在.

5、判断:

正确.理由:

真理是客观的,它不会因人而异,不因阶级而异,在同一个问题上,真理只能有一个。

真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主观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客观内容只能有一个,若认为在同一个问题上可以有几个其理,那就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从而陷入主观真理论.

6.答:

错误。

真理是标志主观符合客观的哲学范畴。

检验认识是否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

多数人的意见本身不是实践,而是属于第二性的东西,观念的东西。

人类认识思想发展史和科学发展史表明,真理在开始的时候往往在少数人手里。

真理为多数人掌握,需要有一个过程。

四、论述题:

1.答案要点: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根本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真理的本性是主体的认识同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相符合,即主观符合客观。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主观同客观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因此,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就必须具有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的特点。

这既不能用主观认识,也不能用客观事物。

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客体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它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从而直接检验出主观是否同客观相一致。

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肯定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根本标准,并不否认逻辑证明的推断是非的辅助作用

2.

答:

(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它们并非不同的真理,而是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和方面,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首先,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的。

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

另一方面,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其次,真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发展过程,每一个真理都是这个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每一个真理都是相对真理,都是对事物及其规律近似正确的反映,因而需要不断发展,而每一个相对真理又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因此,真理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接近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真理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每一个真理都是这个过程的一个环节。

(2)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如果割裂两方面的统一,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真理观或相对主义真理观。

(3)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它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经过150多年的实践证实了的真理,因而它有绝对性的一面。

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一切事物及其规律,仍然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又具有相对性的一面。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绝对性,所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又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

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是正确的坚持。

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一要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僵死不变的教条主义;二是反对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否认它的真理性和指导作用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

3.4.答案略。

补充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客观真理是()。

A.所有的唯物主义都承认

B.所有的唯心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