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贵州制药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32619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贵州制药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对贵州制药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对贵州制药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对贵州制药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对贵州制药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贵州制药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docx

《对贵州制药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贵州制药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贵州制药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docx

对贵州制药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对贵州制药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付京

【摘要】

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生产力水平的发挥程度、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和质量,也关系到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状态的优劣。

只有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才能向最优化的方向发展。

贵州的中药材不但品种多,而且质量上乘、分布面广、蕴藏量大,发展制药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分析贵州制药业飞速发展的原因,有利于推动贵州各行业的产业结构合理升级,实现整个贵州经济跨越式的发展。

【关键词】贵州制药业区域产业经济产业结构

一、贵州制药产业发展概况

贵州的中药材不但品种多,而且质量上乘,分布面广,蕴藏量大,发展制药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充分利用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做大做强制药业,这对促进贵州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增加投入,打造产业经济“火车头”是贵州省发展中药现代化的精彩起笔。

为促进企业更快发展,省财政设立了每年1000万元的研究开发专项资金及每年1500万元的技改资金,支持企业研发新药和进行GMP改造。

同时,捆绑省发改委、科技厅、农办等部门建设资金,形成集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资金、扶贫贷款资金、产业化项目资金,企业自筹资金、银行贷款等为一体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对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项目给予重点扶持。

至2004年底,全省医药生产企业增加到194家,累计投入技改资金26亿元,建成7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十五”期间,贵州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迅速崛起,中药生产企业积极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收购、兼并和重组,一批重量级企业脱颖而出。

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沪上市,贵州汉方制药有限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贵州神奇制药有限公司在沪收购了一家上市公司,贵州信邦药业、贵州新天药业已通过中国证监会辅导验收。

全国百强中药工业企业中,贵州有5家,28家企业销售收入进入全国500强,成为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龙头。

资源是宝,研发是魂。

贵州省药业企业咬定深度研发不放松,由原来只能生产丸、散、膏、丹四大传统剂型,发展到能生产滴丸、片剂、注射剂、胶囊剂、冲剂、口服液、泡沫剂等27个剂型;饮片生产企业从无到有,生产品种现达百个以上。

现就单品种年产值超亿元的产品达6个,超5000万元的有6个,两家企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

2001至2004年,全省以中药、民族药为主体的医药工业产值从33亿元增加到63.1亿元,年均增长18%,中药制药业已成全省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黔药”品牌效应逐渐凸现,在全国中药行业中大放异彩。

自上世纪90年代发端伊始,迄今贵州已有医药生产企业156家,其中民营企业占72.56%,经济规模占行业90%以上。

随着大量民间资本的集聚,2004年该省药业总产值达63.07亿元,比10年前增长了约60倍,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制药企业上缴的税收成为一些地方财税收入的一大支柱,全省医药工业产值年增幅保持在25%以上。

一个地区是否能够顺利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取决于其产业结构的转换、创新能力。

产业结构是否具有良好的转换创新能力,又反映了该地区产业结构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潜力。

分析贵州制药业飞速发展的原因,可以从其产业结构调整的特点吸取经验、获得启示,从而推动贵州各行业的产业结构合理升级,实现整个贵州经济跨越式的发展。

二、贵州制药业产业结构特征分析

1、区域产业专业化

要实现贵州制药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与升级,就必须从创新能力的视角出发,谋划该产业在贵州的发展之路。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能否跟上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能否顺利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取决于这个国家、地区创新系统的能力,而区域产业专业化的实现程度却是一个地区能否形成自己特色的创新体系的重要前提。

目前,贵州已建成修文扎佐和龙里谷脚两个国家级医药工业园区、六个省级医药工业园区,相继建成33个示范基地和29个中药、民族药科研机构,但是产业专业化实现程度仍显较低。

具体表现为:

第一,市场规制和产业组织政策体系建设仍处于滞后状态,特别是产权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发育滞后,公平、公正、公开的运行规则尚未完全确立,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严重损害产业经济效率;第二,条块分割严重,政府职能未能有效转换,使该产业进入壁垒低,退出机制难以建立,企业竞争十分突出。

区域产业专业化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又对区域创新系统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要求是国家创新系统所不能替代和解决的,需要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来解决。

因此,要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体系,必须提高区域产业专业化的实现程度。

一是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加快技术进步。

发展高新技术,通过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调整,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淘汰落后产业,实现中小企业的集聚。

二是凭借自身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区域分工优势,使得该区域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具有自我催化、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运用区域创新系统为大量中小企业提供新的各种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形成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效应;运用区域内大中型高科技企业的技术扩散,不断生成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提高产业专业化实现程度。

三是积极参与全球竞争,把产业结构调整放在宏观背景下考察,更多地利用国外资金、资源和市场,重点发展资源消耗少、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产业,提高企业自身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借助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再上升一个层次。

也只有如此,上面所提到的贵州药业发展的两个瓶颈问题才能得以根本解决。

2、区域产业集群化

产业集群是形成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模式。

产业集群使人才、技术、资金、信息、商品等高度密集,可降低创新的交易成本,更容易获得新客户的认同,比单个孤立的企业更快掌握消费趋向;处于集群中的企业很方便获得研究开发、人力资源、信息等方面的外溢效应。

由于区域产业集群内行业相同或相近,企业间的竞争较之集群外更激烈,当一种新技术出现时,所有与此技术有关联的企业都会面临新的机会,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

率先创新者的成功,会打破原来的市场竞争格局和利益分配格局,使集群内相关企业的技术贬值。

这样将使一批相关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或面临生存危机,因此要大力营造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

一是营造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环境。

完善产业集群市场竞争的机制和规则,推进产业集群的市场化进程,为产业集群提供土地、金融、财政、劳动力供给、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的区域集聚;积极发展中介机构,切实为企业提供信息传递、技术咨询、企业指导等服务。

二是提升产业集群发展的创新环境。

为产业集群区域内各层次人员的交流提供有效的沟通空间,使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在产、学、研结合上进行创新,把企业研发与专业研发组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以研发机构为依托、辐射周边区域的研究开发体系,然后凭借产业集群的便利条件把开发出来的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三是改善产业集群的生产经营环境。

突出宣传集群企业的形象,开展各类特色商品展览活动,形成商品的产业区声誉,打造区域品牌,提高产业集群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工商、质量监督等部门要积极扶优打假,营造良好的经济秩序。

四是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的硬环境。

集中力量,加大产业集群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企业发展和创新的外部环境,特别是交通、通信、能源环境,为产业集群的进出和招商引资,招贤纳才创造良好的硬环境。

3、区域创新能力赋予产业结构新的内涵

贵州省现已建成的修文扎佐和龙里谷脚两个国家级医药工业园区,整体的构建思路就是建立一个良性循环圈,推动创新从企业创新扩散到产业创新,从单个产业创新扩散到产业集群创新,从而推动整个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赋予产业结构以新的内涵。

区域创新体系是一定区域内与创新全过程相关的组织、机构和实现条件所组成的网络体系,是由相关社会主体(政府部门、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组成的一个社会系统。

在区域创新体系中,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科研机构和大学是重要的创新源,教育培训是知识生产、应用和传播的重要途径,中介机构是沟通知识流动的重要环节。

区域创新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区域创新体系内各要素功能的发挥。

只有当企业、大学、科研院所、政府机构以及各种社会中介服务组织聚集在一起形成合力时,区域创新能力才能显著提高。

区域创新体系可以通过系统内各创新主体的互动,持续地产生激励创新的动力,形成连锁反应机制,加快创新扩散,推动创新从企业创新扩散到产业创新,从单个产业创新扩散到产业集群创新,从而推动整个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赋予产业结构以新的内涵。

原因在于:

一是区域创新体系的运行将导致根本性创新的出现,形成一种新的经济范式和新的经济发展轨道,打破技术体系内在平衡以及技术个体间的原有关系,使原有产业和产业部门分解,形成新的产业和产业部门;而新产品、新工艺、新能源、新材料的发明和应用,又扩大了社会分工范围,拓宽了生产活动空间,形成了新的生产门类和部门。

二是在区域经济体系中,产业之间存在着前向或后向关联关系,区域创新体系的运行将改变产业间的投入产出联系,使得上下游产业之间互为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使一个产业的创新依次向其前、后关联产业扩散,促其发展创新,进而导致产业的扩张或收缩。

三是区域创新体系在催生新兴产业的同时,使传统产业部门有可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提高其技术水平,促进原有产品的更新换代,甚至创造出全新的产品,改变传统产业的面貌,成为某些新兴产业依托的重要条件之一。

4、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制度安排

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完善和发展,必须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确立起创新的激励机制,发挥企业的创新能动性,逐步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在中国加入WTO后尤其如此。

第一,知识产权保护抑制了中国产业发展从“进口”到“自主开发”的中间阶段——仿造开发。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后,必将促使中国以仿制为主尽快转向以自主开发和购买专利为主。

从目前情况看确实存在一些困难,有很大压力。

尤其是医药工业,长期以来以仿制为主,至今尚未形成自主开发体系。

加入WTO后,医药产品的关税降至5.5%~6.5%的水平,进口药品将冲击国内医药市场,从而影响医药工业的发展。

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

今后药品的生产,要么自主开发,要么购买专利,两者都要增大成本,尤其是后者。

这就迫使国内医药企业在其他方面尽量降低成本的同时,要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加速新药的研制,通过创新能力的提高,增强产业竞争能力。

第二,对外开放的大环境将使国际规则和标准在国内市场上起到重要作用。

医药产品是一项特殊的商品,国际卫生组织为确保药品质量而制定和执行的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国际上都把是否实行GMP看成药品质量有无保证的先决条件。

而目前中国医药生产企业除中外合资企业和国有骨干企业外,能达到标准的为数不多。

入世以后,GMP管理规范成为国内医药行业的质量标准,如果没有GMP证书,中国的制药企业不仅没有办法跨出国门,就是在国内市场上也难以立足。

到目前为止,贵州通过GMP认证的共有123家药品生产企业的19个剂型、325条生产线,占全省药品生产企业总数的近20%,也就是说,在贵州180多家中小制药企业中,还有150多家未能越过这个“门槛”。

因此,企业要想生存下来,必须适应规则、掌握规则并合理利用规则,这是惟一可行之路。

第三,技术开发更为困难,新技术产业的延伸发展受到影响。

我国的传统产业需要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去进行改造,新技术产业目前还只处在掌握零部件生产技术阶段,有待攻克产品整体的生产技术。

因为技术积累的进展缓慢,技术开发必然会受到国外先进产品抢占市场的打击,产业关联的进程受阻。

市场放开后国外先进技术、先进装备的进口会进一步扩大,从而制约国内新兴产业的技术扩散,国内产业之间关联薄弱的状况将难以改善,我国新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将受到限制。

贵州许多企业斥巨资完成GMP改造后,生产环境和硬件设施大为改善,科技创新能力有了提高,但原创性新产品研发及原产品二次开发难以跟进,运营成本高,负债率相对较高,经营状况并不理想,新药开发难、人才断层、信息闭塞等问题接踵而至。

三、贵州制药业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1、贵州制药业发展中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贵州制药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已有75家药品生产企业顺利通过生产质量体系(GMP)认证,85家药品经营企业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标)和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经营质量体系(GSP)认证,企业逐步做到了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2005年还组建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作为实施国家中药现代化研究与生产开发项目之一。

这使其成为继四川、吉林后得到国家批准的第三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建设基地省,年销售收入从1亿元迅速增加到50亿元,同时贵州省申报的158个苗药品种,有156个品种通过医学审评,占申报品种数的98%。

154个民族药品种顺利通过医学审查,取得全国“五个第一”(申报数全国第一、通过率全国第一、药品剂型数量全国第一、销售量全国第一、民族药的生产厂家GMP通过数量第一)的好成绩。

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全国并没有获得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与制药大省、市比较,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而且越来越大。

通过对贵州省制药企业的考察,其中存在着大量的甚至是致命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到目前为止仍还没有引起相当程度的重视。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规模小,以贵阳市为例,目前贵阳市共有制药企业100多家(差不多占了贵州全省的一半),但年产值上亿的企业只有益佰、益康、同济堂等9家,上10亿的只有贵州神奇一家,远不能和北京的同仁堂(年产值16亿)、广州的白云药业集团(年产值53亿)等相比,很多制药企业只有几千万;第二,制药企业的药品剂型上单一或者是在药理及疗效上的重复,有的只一、两个品种就是一个厂,所生产的止咳化痰、类风湿、风湿性疾病类、妇科疾病类、心脑血管疾病类药品,在全省的制药企业中就存在不少重复;第三,从事新产品的科研开发能力弱,高科技人才十分紧缺,产品缺乏品牌意识、竞争力弱、管理模式落后僵化,不少企业到现在还处于租厂房、买药方、制胶囊、促销售的境况;第四,融资能力十分弱小,除银行抵押贷款以外很少能从社会上募集到企业所需要的发展资金。

2、贵州制药业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湿润温暖的气候,非常适宜草药生长与中药材种植,使贵州成为我国四大中药材产地之一,有中药材4290种,蕴藏总量达6500万吨。

在全国统一普查的363个重点品种中,贵州就有326种,占88.10%,各地州市的中药材品种均在千种以上。

“川广云贵,地道药材”。

贵州省的中药材不仅品种多,蕴藏量大,而且素有“地道药材”之美誉,珍稀名贵药材主要有珠子参、艾纳香、牛黄等;地道药材主要有天麻、杜仲、石斛、厚朴、半夏、吴茱萸、黄柏、野党参、何首乌、龙胆草、天冬、黄精、金银花、桔梗、五倍子、朱砂、雄黄等35种。

贵州省中药材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品种达100多种,出口品种90余种,天麻、杜仲、朱砂等在古今中外均享有很高的声誉。

近年来,地道野生中药材引种、家种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野生变家种、家养,引种成功的地道药材有天麻、杜仲、厚朴、石斛、艾纳香等70余种。

贵州省的中药材不仅药用价值高,而且产业开发的前景广阔。

五倍子、山药、刺梨、猕猴桃、鱼腥草、银杏、银耳、魔芋、苦丁茶等的生产,目前即被列为绿色产业重点发展和培育的项目。

同时国家推进中药业现代化,为医药业发展和支柱产业的形成提供了技术保障、组织保障和措施保障;绿色产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天然林保护、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为优质中药材基地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贵州省巨大中药资源优势的发挥和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以及在开发利用中药资源优势中建立起的产销结合的公司加农户的灵活机制,为制药企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保证。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中药现代化的推进,中药对于一些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的独特疗效和毒副作用小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加上适应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潮流,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均放宽了中药的准入条件。

目前世界天然药品年贸易额已达180亿至200亿美元,并且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一些国家长期以来由于文化背景差异和经营体制影响而对我国中药出口设置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将被取消或大大削弱,我国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中成药将可以大批出口到西方工业化国家。

加入世贸组织也有利于我国中药产权保护,有利于中药工业的长期发展。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相当一部分化学合成药都面临着进一步开发知识产权问题。

有希望取得国际竞争优势的产品,是中药特别是中成药和中药保健品。

我国医药行业可以在中药、中成药、中药保健品等领域获得大量国际专利,为中药业乃至整个医药业参与国际竞争获得战略优势。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药现代化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现代化中药、实现以现代科技手段阐明其药效药物质和作用机理,让传统中医药优势、特色和现代科技密切结合,规范化、标准化地生产,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能为国际市场接受且具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中药产业化过程。

我们要抓住国家批准贵州省建立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的机遇,加快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的建设。

目标与任务是:

抓住一个重点(药效物质基础)和两个主要环节(有稳定和高质量的中药原粉,有保证产品质量的先进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和现代药物剂型);重点培育与扶持一批具有贵州特色、市场前景广阔、临床疗效确切、生产条件及企业管理俱佳的贵州中药、民族药生产基地与制药企业;引导和培育贵州省的中药、民族药生产企业向科技型、规模化方向发展;提高贵州省中药、民族药生产企业的科技水平,逐步形成以科技为先导、产品为依托,产学研结合的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中药产业,并大力支持研制与开发具有竞争优势的二类以上新药,大力发展新剂型制剂与新产品。

建立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要突出贵州中药、民族药等天然药物特色,促进贵州中药、民族药走出国门并在世界医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争取用5年时间,初步建立起贵州中药材生产体系、中药研究开发体系、中药制药生产体系、中药现代化保障服务体系、中药现代化产业市场网络。

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家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就是走特色药业——中药或民族药的道路,同时质量标准要提高,要符合国际通行规则,药材的质量是保证药品质量的首要环节。

因此,一些重要的中药材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生产基地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势在必行。

基地建设规划应科学、合理、有序,药材品种首先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省级药材标准。

政府扶持的药材基地种植的品种,不仅应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省级药材标准,而且应地道、优良、优质。

必须依据各地的地球物理化学特征和生态环境特点、市场需求等进行选择,从小规模试种开始,成功后推广普及。

不宜盲目扩大种植面积,切忌在品种质量情况不明、市场需求不明情况下大面积铺开。

要保证药材品种质量,突出特色和优势。

不能保证药材质量,不能充分持续体现自己的产品优势,基地建设就不能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因此,在基地建设中,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自检、委托检验等方式,根据国家药品标准或省级药材标准,加强中药材质量的检测,保证所生产药材质量稳定在合格水平之上,保证符合市场准入和通行的要求。

要加强对药材品质及质量标准的研究,为不断提高中药材种植质量、充分体现产品优势、拓展市场并构筑适当的技术壁垒奠定良好的基础。

加大品种深度开发力度。

药材的加工炮制、提取物的制取,首先要按有关规范或工艺进行。

要针对原有中药材饮片加工企业规模小、条件差的问题,增加建设投入和规范化建设。

应通过科技政策等导向作用,促进加工提取工艺优化研究,提高加工提取物的质量和科技含量,同时注意向药品、食品方向开发,拓宽药材运用渠道。

发展中药基地,除应加强政策咨询、质量控制和规范管理外,还应有科技引导的配套政策,加强人员培训。

为获得贵州医药及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药材基地的建设应注重实施品牌战略。

应通过品种质量、生产质量、管理质量、研发质量等,树立基地药材品牌。

同时,采取各种有效手段,鼓励和促进药材种植加工、药品生产和药材经营产业化、集约化。

药材基地是贵州省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药材基地建设也是振兴和发展民族医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

我们要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科学严谨,求真务实,加强指导,狠抓规范,促进贵州中药业的发展,推进贵州天然药业更好地走向市场,为发展贵州特色经济,富民兴黔,为发展祖国医学和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