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9个忠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31395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50 大小:16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9个忠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0页
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9个忠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0页
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9个忠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0页
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9个忠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0页
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9个忠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9个忠告.docx

《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9个忠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9个忠告.docx(1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9个忠告.docx

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9个忠告

前言

一提起微软,大家就会想起比尔·盖茨——微软的创始人、微软的精神领袖。

比尔·盖茨,他曾创造了20世纪最美丽的神话,吹响了信息经济时代最响亮的号角,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掠夺和不平等的残酷竞争,尽管有人称比尔·盖茨是恶魔、是商业规则的破坏者,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比尔·盖茨不是靠幸运获得成功的,微软也不是建立在偶然基础上的软件帝国。

比尔·盖茨不仅是位电脑天才,更是一个经营和管理天才。

他在微软的成长壮大中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他非凡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他高瞻远瞩的眼光和异常敏锐的市场嗅觉,是任何人都无法超越的。

尽管现在,比尔·盖茨仍被官司闹得焦头烂额,尽管英特尔、思科曾经超越微软的市值,尽管Oracle的拉里·埃里森也曾一度取代比尔·盖茨世界首富的位置,但在《福布斯》最新的富翁排名中,比尔·盖茨仍然坐在第一把交椅上,微软仍是高科技战场上的领头羊。

正因如此,比尔·盖茨的辉煌成就令每一位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少年羡慕不已。

每个年轻人大概都曾有过这样的感慨:

“我要能取得像比尔·盖茨那样的成就就好了!

”而现在的实际问题是,当他们一旦行动起来,往往又感到四处无路,常使自己身陷囹圄而不能自拔。

“别人的成功,永远是自己的榜样”这句话明确地说出了成功的玄机。

在青少年的成长道路上,只有聆听无数成功人士的忠告,并试图从中吸取人生的经验和成功的道理,才能使自己的成功之路更加平坦,更加宽广。

本书以比尔·盖茨先生从小到大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经历为依托,把他的成功经验和人生智慧总结出来,以此作为对那些正在成功路上忧郁、彷徨的年轻人的宝贵忠告。

本书旨在告诫广大的青少年朋友,在奔向成功的坎坷之路上,应该如何:

·激励自己不断奋进;

·培养自己的健康心态;

·塑造自己的完美个性;

·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

·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思考和处理问题;

·面对挫折;

·正确地对待付出与回报;

·为人处事;

·把握生活的幸福与快乐。

毋庸质疑,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都是每一位年轻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如果青少年都能够正确地解答这些实实在在的人生课题,那么每一位年轻人都将拥有无往而不胜的辉煌人生!

“好书能够读透你的心”。

《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九个忠告》就像一位睿智的老人一样,了解你的问题,并且给你以忠告。

亲爱的青少年朋友们,请悉心接受这些忠告吧!

永远地祝福你们!

编者

2004年5月

一、激励忠告:

挥动信念的旗帜1

☆打碎心灵的枷锁2

☆拥有乐观和自信的美好人生5

☆让信念带你步入成功之门8

☆用信念铸造辉煌11

☆成功源自顽强的信念14

☆信念令你充满斗志16

☆让信仰之旗高高飘扬19

☆培养信念,收获成功22

二、心态忠告:

培养健康的情绪25

☆忘记悔恨与内疚26

☆直觉为你增添力量29

☆积极心态成就美好未来32

☆脚踏实地,终成伟业36

☆得到的永远多于失去的40

☆把今天的事情做好43

☆理智地看待危机46

☆别纵容情绪而妄为49

三、个性忠告:

塑造完美的品行51

☆谦逊有度52

☆做胸襟开阔的人55

☆良好的习惯成就美好的人生59

☆挺起胸膛走路63

☆诚实是金67

☆拥有真实自然的品性71

☆坦诚地面对生活75

☆正直的品格是成功的法宝79

四、定位忠告:

找准自己的位置83

☆瞄准人生的目标84

☆抉择不悔人生88

☆寻找适合自己的乐土91

☆确认前进的方向94

☆走不同寻常的成功之路97

☆找到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100

☆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之路103

☆根据兴趣和爱好选择成功的途径105

五、思维忠告:

改变做事的技巧109

☆滴水也能穿石110

☆提高时间的利用率113

☆勇于开拓新的成功之路116

☆做事应随机应变119

☆开创自己的人生奇迹122

☆挖掘自己的创造力125

☆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128

☆学会迅速适应新环境131

☆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行133

☆梦想之路须勇于探索136

六、挫折忠告:

摆脱逆境的困扰139

☆将压力化为成功的动力140

☆肯定自我助你成功143

☆努力成为情感坚强的人146

☆从跌倒处站起来149

☆越挫越勇153

☆不要掉进失望的陷阱156

☆拥有积极的人生159

☆寻找属于自己的“繁星”162

☆在逆境中突破自我165

☆失败不失志168

七、回报忠告:

收获工作的果实171

☆付出终有回报172

☆有计划地实现梦想175

☆主动对待你的工作178

☆用心把握取舍181

☆看清自我,坚持自我184

☆勿在得失之间迷失方向188

☆真正的幸福要与人分享191

八、处事忠告:

挖掘人际的力量195

☆用心呵护你的交友圈196

☆做世界上最好的听众199

☆进退自如202

☆适时地低头做人205

☆与人交往应审时度势209

☆不要轻视他人212

☆掌握拒绝的技巧216

☆谦卑是人格成熟的标志219

☆退一步海阔天空222

九、快乐忠告:

把握生活的准则225

☆知足者常乐226

☆懂得珍惜229

☆简单而执著地生活232

☆忘却是一种生活态度236

☆对生活充满爱239

☆幽默属于睿智的人242

☆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246

第一个忠告

激励忠告:

挥动信念的旗帜

打碎心灵的枷锁

尽量不要理会那些使你认为你不能成功的疑虑,勇往直前,即使最后失败也要做做看,其结果往往并非真的会失败。

比尔·盖茨说:

“你若没有进取心,你的价值马上一落千丈,分文不值。

”因此,一个渴求成功的人必须要拥有一个非常自信的心态。

要知道,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正是在于他善于战胜自己的软弱。

一个成功的创造财富者,总是善于运用积极的心态支配自己的人生,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这个世界,面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险阻。

他们始终用积极思考、乐观的精神、充实的灵魂和潇洒的态度来支配、控制自己的人生。

他们不断地克服困难,从而不断地走向成功。

而失败者则精神空虚,他们受过去经历过的种种失败和疑虑的引导和支配,以自卑的心理、失落的灵魂、悲观的心态和消极颓废的人生目的做前导,其后果只能是从失败走向新的失败。

通常,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即个体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具有自卑感的人总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他人,丧失信心,进而悲观失望,不思进取。

一个人若被自卑感所控制,其精神生活将会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也会因此受到影响而无法正常发挥。

比尔·盖茨曾给下属讲述过三个孩子初次到动物园的故事:

“当三个孩子站在狮子笼面前时,一个孩子躲在母亲的背后全身发抖地说道:

‘我要回家。

’第二个孩子站在原地,脸色苍白地用颤抖的声音说道:

‘我一点都不怕。

’另外一个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狮子并问他的妈妈:

‘我能不能摸它一下?

’事实上,每个人都会依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用自己的方法表现出他们各自的感受。

一个人自卑感的产生,往往不是因为认识上的差异,其根源在于是他不喜欢用现实的标准或尺度来衡量自己,而是相信或假定自己应该达到某种标准或尺度。

自卑感具有使人前进的反弹力,由于自卑,有些人会清楚甚至过分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而这会促使他们努力纠正或者以别的成就弥补这些不足。

这些经历将使你的性格受到磨砺,从而奠定其获取成功的心理基础。

世界著名球星贝利成名之前曾是一个非常自卑的人,当他得知自己因出色的球技已入选巴西最有名气的桑托斯足球队时,竟然紧张得一夜未眠。

他翻来覆去地想着:

“那些著名球星们会笑话我吗?

万一发生那样尴尬的情形,我该如何回来面见家人和朋友呢?

贝利最后还是身不由己地来到了桑托斯足球队,那种紧张和恐惧的心情,简直无法形容。

“正式练球开始了,我的双腿已不听使唤了。

”他就是这样走进一支著名球队的。

原以为刚进球队只不过练练带球、传球什么的,然后便肯定会做板凳队员。

哪知第一次比赛,教练就让他上场,还是踢主力中锋。

紧张的贝利半天没回过神来,双腿像长在别人身上似的,每次球滚到他身边,他都好像是看见别人的拳头向他击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几乎是被硬逼着上场的,而当他一旦迈开双腿便不顾一切地在场上奔跑起来时,他便渐渐忘了是跟谁在踢球,甚至连自己的存在也忘记了,只是习惯性地接球、盘球和传球。

他已完全融入了足球的世界中。

后来,贝利在世界足坛上叱咤风云,称雄多年,以锐不可当的勇气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公认的一代球王。

贝利当时克服紧张情绪、战胜自卑心理的法宝就是忘掉自我,专注于踢球,保持一种泰然自若的心态。

如果那时贝利的自信心稍微强一些,也不至于受那么多的精神煎熬。

他之所以会产生紧张和自卑,完全是因为把自己看得太重。

他一心只想别人将如何看待自己,而且还是以极苛刻的标准为衡量尺度,这又怎能不导致怯懦和自卑呢?

贝利战胜自卑心理的过程告诉我们:

尽量不要理会那些使你认为你不能成功的疑虑,勇往直前,即使最后失败也要做做看,其结果往往并非真的会失败。

久而久之,你会从紧张、恐惧、自卑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成为一个真实的自我。

拥有乐观和自信的美好人生

人的生活就是不断地将自身产生的种种精神意象,翻译在我们生命中的品格上。

比尔·盖茨说:

“即使把我浑身的衣服剥光,一个子儿也不剩地扔在沙漠中,但只要有一支商队路过,我又会成为亿万富翁。

乐观的人生态度,关键在于有一颗欢畅、豁达、幸福、安详的心。

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天堂或地狱,天堂和地狱只不过是人的内心投射或想像的结果。

人生的快乐与痛苦,成功与失败,往往并不完全取决于现实的世界,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也就是对问题的看法,种种烦恼的原因也往往取决于我们对该事态的看法。

在比尔·盖茨读中学的时候,他接到全国最大的国防用品合同商TRW公司的电话,要他去面试。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比尔·盖茨征得了学校的同意,去参加TRW公司的面试。

三个月后,比尔·盖茨回到学校。

他补上三个月以来落下的功课,并参加期末考试。

对他来说电脑是他的强项,他丝毫不担心。

其他功课他也很快赶上了。

结果他的电脑课老师只给了他一个“B”,原因当然不在于他考试成绩不佳——他考了第一名——而是他从不去听这门课,在“学习态度”这条标准中被扣了分。

但比尔·盖茨并没有抱怨什么,而是接受了这种不公平的现实,并始终保持一种高度乐观的态度,集中精力作数据的编码工作。

他成了名副其实的电脑程序员,具备了编程的坚实基础和丰富的经验,最终成就了自己享誉全球的事业。

生活中往往就是这样,只要我们把这些不愉快拒绝于心胸之外,我们就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正如比尔·盖茨先生说:

“公平不是总存在的,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总有一些不能如意的地方。

但只要适应它,并坚持到底,总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因此,我们应该用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激励自身去尽己所能,而不应过分自我伤感。

我们知道,使每件事情完美并不是“生活的使命”,而是我们自己对生活的挑战。

著名的印象派画家凡·高一生画了800幅油画和700幅素描,但他的全部作品在其生前仅仅卖出去了一幅。

他的一生始终在和贫穷、困难作顽强搏斗。

在17年的绘画生涯中,他不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无所谓不被承认,他始终坚持画他的思想,画他对生活的认识,并强烈地意识到这才是他真正的职业。

在他死后10余年,当世界跨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的时候,他的作品突然声誉日增,至今不衰。

他的作品经历了百年的艺术考验之后成为国际拍卖史上最昂贵的拍卖品,争相被世界各大知名博物馆收藏。

凡·高没有变,凡·高的作品也没有变,只因人们从不认识到认识,从门外走进门内,走进了凡·高的作品中所揭示的那个前卫的时代,这才感觉到了他的不同凡响,感觉到他的作品的珍贵价值。

生活本来就是不公平的。

这着实让人不愉快,但却是实情。

然而,我们许多人所犯的一个错误便是为自己、或为他人感到遗憾,认为生活应该是公平的,或者终有一天会是公平的。

其实不然,现在不是,将来也不会。

要记住:

“事情既然已经不可改变,就要勇敢而愉快地接受。

”只要我们勇敢而愉快地接受事实,即便人的生活状态一时难以改变,人也可以通过他们的精神力量去调节他们的心理感受。

人的生活并非是一种无奈,而是一种可以用自身主观努力去把握和调控的。

人的生活就是不断地将自身产生的种种精神意象,翻译在我们生命中的品格上。

我们生命中成就的大小,关键看我们能否维持我们生活的和谐,能否拒绝一切足以损害能力、减低效率的精神敌人于心胸之外。

每个人的世界、环境都是他自己造成的,他完全可以排除一切自卑、恶意、恐惧等思想,而使自己的心情变得一片清明。

同时,一种乐观、积极、愉快的思想,是可以给予我们一种快乐、幸福、向上、更新的感觉。

它带给我们新的希望、勇气与生活的动力。

让信念带你步入成功之门

我们会不会撞破头还是徒劳无功,那不要紧,我们就一直撞啊撞啊撞啊撞下去,直到成功。

人生的成功与幸福,在于能否痛快淋漓地成长在自我的个性天地中。

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一味地称羡他人的成功或幸福生活,我们要成为自己。

之所以这样说,因为你未必有他人那样的个性天赋和环境机遇。

但不必气馁,因为你有你的个性天赋和环境机遇,只要你具有必胜的信念,你就会拥有自己的成功。

比尔·盖茨常自勉道:

“只要有时间,只要有机会,我一定会成为百万富翁。

”他就是凭借这个不倒的信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微软神话。

我们知道,在人类走向成功的道路上,不同的只是方式,如比尔·盖茨与比尔·克林顿显然不可能经由相同的方式走向成功;相同的是原则,即远大的理想、务实的脚步、“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以及永不言败的必胜信念。

杰克·伦敦的《走向生活》里的主人翁,在冰天雪地的包围中,几乎绝望了,但他凭着坚定的信心和无与伦比的勇气,重新唤起了对生活的希望,他知道他不能死,他要活下去,因此,他终于冲破了冰天雪地的包围,并获得了重生。

坚定的信念能使眼看无望的局面彻底改观,使你成为一个彻底的胜利者。

如果一个人用智慧来对付危机,危机反而能生出可观的益处来。

而无论是困境还是挑战,对于我们个人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催化作用。

一个人凭借信念可以克服各种障碍,而且只要认真坚持去做得更好,便意味着多一分潜能的开发。

一个“新的自我”将被开发,要求我们必须制定连续性目标,并要努力去实现它,这个连续的过程意味着自身潜能的不断开发。

通过一系列的不断开发,成就一项伟大的事业也就成为可能。

而一个对自我没有充分确认并且信念不坚定的人,不可能去主动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一个对自我没有认同和把握的人,不可能有自我进取、自我奋斗和自我实现。

没有真实的自我和坚定的信念作基础和后盾,人生的旅途是很难前进的。

坚定的信念就像指南针和地图,指引出我们要去的目标,并确信必能到达。

因为只有信念产生的力量,才会对我们的影响如此巨大。

人类的历史,从根本上说是信念的历史。

像哥白尼、哥伦布、牛顿或爱因斯坦等人,他们何尝不是既改变历史,也改变我们信念的人。

若有人想改变自己,那就先从改变信念开始,把信念提升到主要的地位。

比尔·盖茨先生常说:

“我们会不会撞破头还是徒劳无功,那不要紧,我们就一直撞啊撞啊撞啊撞下去,直到成功。

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对人的情绪以及情感也起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干净整洁的房间、清新自然的空气,使人产生恬静、舒畅的心情。

相反,窄小、肮脏的环境,给人以不舒服的感觉。

失望的情绪,更需要宁静而充满生气的环境。

如到外面走走、呼吸新鲜的空气、散散心,大自然充满生机的美景,能不断地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

司图密尔曾说过:

“一个有信念的人,所发出来的力量,不亚于99位仅是心存兴趣的人。

这也就是为何信念能启开卓越之门的缘故。

当我们内心相信,信念会传送一个指令给神经系统,我们便不由自主地进入信以为真的状态。

因为信念能帮助我们挖掘出深藏在内心的无穷力量。

所以,若能坚定地控制信念,它就能发挥极大的力量,开创美好的未来。

用信念铸造辉煌

积极的信念可使人增强信心,继续向前迈进,而消极的信念很可能就此毁掉人的一生。

铸造辉煌的要诀在于:

选择能引导你成功的信念,舍弃会让你后退的信念。

生活中有很多人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环境、家庭、出身等外在条件。

但美国著名的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指出:

不是环境,而是信念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个犹太女人,眼睁睁地看着德国纳粹党把她3个月大的婴儿摔死,并把她和她丈夫分别关进集中营里,从此两地相隔,不通音讯。

她在集中营里受到惨无人道的虐待,过着地狱般的生活,未来一片晦暗。

有一天,她看到集中营外面走过一个小女孩,拿着一朵花。

当时她想道:

“有朝一日,我也要拿着一朵花,在外面的世界走!

”就是这个小小的心愿,使她重新点燃生命的火花,坚强地活了下去。

终于在3年后,德国战败时,离开了集中营,跟她的丈夫团聚了。

的确,战争给这位犹太女人带来了痛苦,但她想“在外面的世界走走”的信念却使她顽强地活了下来。

美国宾州大学的教授对信念做过深入研究后指出:

有三种特别的信念会造成人们的无力感,最终毁掉他们的一生。

这三种信念是:

困难永远长存、困难无所不在及问题在我。

既然我们有能力运用想像的依据来推动自己向前追逐美梦,那么只要想像得越活灵活现,好像它总是真的一样,就能使我们越容易成功。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一直认为4分钟跑完1英里(约1609米)是不可能的事。

但在1954年,罗杰·班纳斯特就打破了这个信念障碍。

他之所以能创造这项佳绩,一方面得益于体能上的苦练,而最主要的是归功于精神上的突破。

在此之前,他曾在脑海里多次模拟4分钟跑完1英里,时间一长便形成极为强烈的信念,因而对神经系统有如下了一道绝对命令,必须完成这项使命。

有了这样强烈的信念,人就能够发挥无比的创造力。

哈佛大学的医学博士研究了信念对身体的影响。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证明:

信念在治疗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甚至比治疗本身还重要。

在人生中,必须要有信念的引导,它会帮助你看清目标,鼓舞你去追求、创造你想要的人生。

1986年,美国职业篮球总决赛开始之初,洛杉矶湖人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主教练派特为了让球员相信自己有能力登上王座,便鼓励大家只要每人能在球技上进步1%,那个赛季便会有出人意料的好成绩。

1%的成绩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如果12个球员每个人都能进步1%,整个球队便能比以前进步很明显。

只要能进步1%以上,湖人队便足以赢得冠军宝座。

结果大部分的球员进步了不止5%,有的甚至高达50%以上,最终他们轻松地赢得了年度总冠军。

美国一些大型企业之所以取得辉煌的业绩,不仅在于他们出色的管理能力,他们追求品质的决心也功不可没。

他们经常把一个词挂在嘴上,就是“改善”。

事实上改善有个原则,就是逐步慢慢地改进,哪怕这种改进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只要每天能有小小的进步,长久累积下来便会有惊人的成就。

生活中有很多人不是担心工作没了,便是薪水太低了;不是担心离婚了,便是得病了。

但是不要忘了,我们每天都在改进,而每天也确实在进步。

成功快乐的人生便是如此,要有时时不断地改进自己人生的品质,不断成长、不断拓展的信念,这样成功的彼岸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成功源自顽强的信念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使你倒下。

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立的话。

信念是力量的源泉,是胜利的基石。

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里挑大梁的支柱,没有它,一个人的精神大厦就极有可能会坍塌下来。

在沙漠里,只有你的心里驻扎着拥有清泉的信念,干枯的沙子有时候可以是清冽的泉水。

微软成立仅仅两年就遇到了第一起几乎是置其于死地的官司。

按照微软与MITS所签的合约,MITS必须尽“最大的努力”销售微软的BASIC程序。

而由于该程序有许多优秀之处,使得很多人开始非法复制,市场上到处是非法的盗版,这导致MITS不再像以前那样努力销售该程序,这使得比尔极为愤怒。

他认为MITS是盗版的帮凶。

为此,他除了在全国性的电子杂志上发表公告以警告盗版者外,还请教了一位精通版权之争的专业律师。

这位律师给了比尔·盖茨一些极有价值的建议。

他认为,如果在目前情况下,为了收回BASIC的销售权而提起诉讼,这场官司是有较大的获胜可能的。

而这时,MITS的老板罗伯茨知道前景不妙,很快将MITS转卖了。

MITS不存在了,新的公司名叫PERTEC,于是诉讼对象成了新的公司PERTEC。

比尔·盖茨考虑到,上诉要花费巨额费用,而仲裁的费用有限。

于是他们决定交由政府的相关机构仲裁。

然而,政府在对待以前从未出现过的案例上表现得犹豫不决,除了聘请许多这方面专家为顾问外,仍然慎之又慎。

与此同时,PERTEC在仲裁未有结果前,拒绝再向微软按以往合同支付权利金,这样一来,微软的主要资金渠道被切断了。

后来比尔·盖茨曾谈到这场几乎将微软扼杀在摇篮中的官司。

他说:

“他们企图把我们给饿死。

他们试图与我们庭外和解,我们几乎被迫就范,事情到了极为险恶的地步。

仲裁庭花了9个月的时间,终于就此案给予判决。

等到所有事情一结束,我发现他们由于这个裁决结果不得不倾囊而赔款。

他们为他们对合同的轻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有位名人曾说过:

“有机体神经系统的表现优异,决定它察觉变化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因此能活下来,甚至更强盛。

”而比尔·盖茨正是面临这种生存压力的结果,从而把坚定的信念变成了自己管理微软的法宝。

美国著名社会活动家马丁·路德·金说: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使你倒下。

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立的话。

生命的乐章要奏出强音,必须依靠信念;青春的火焰要燃烧得旺盛,必须依仗信念。

怀疑是信念之星的雾霭,在人迷离的时候,遮住了人的双眼;动摇是信念之树的蛀虫,在飓风袭来的时候,折断挺拔的枝干;朝秦暮楚是信念之舟的礁屿,在潮汐起落的时候,阻止人奔向理想彼岸的行程。

如今我们所处的竞争时代,是一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年代,等待别人的帮助或是祈求神灵的恩赐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只有知难而进,勇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有机会抓住属于自己的机遇。

一个人拥有信念是最重要的,只要有信念,力量就会自然而生。

信念令你充满斗志

信念能使人产生持之以恒的力量,没有与勤奋结伴的信念再往前迈一步,便会跌入自卑的枯井。

在这个世界上,信念这种东西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所有成功的人,最初都是从一个小小的信念开始的。

有两位年届70岁的老太太,一位认为到了这个年纪可算是人生的尽头,于是便开始写遗嘱;另一位却认为一个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有什么想法,于是,她在70岁高龄之际开始学习登山。

随后的25年里她一直冒险攀登高山,其中几座还是世界上有名的山峰。

后来,她以95岁高龄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创造了攀登此山的年龄最大的记录。

她就是著名的胡达·克鲁斯老太太。

胡达·克鲁斯并没有因为自己年纪大了,而动摇自己去登山的信念,因为她知道:

信念的动摇必将引起背离自己意愿的运动,这就如同坚定的信念是以启动遵循自己的意愿的运动一样。

美国著名教师马华·柯林斯,30年前登上讲坛,在芝加哥的一所小学任教,她发现学生中有一些人竟一点儿学习的兴趣都没有。

深入了解后,她认为这些孩子并不是不能教,而是传统的教育没让他们建立起应有的信念。

马华采取了异于常人的做法,让这些孩子读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

为此,她遭到了其他教师的非议,认为她的做法太可笑了。

然而,这群孩子不仅看懂了这些书,并且还爱不释手。

马华认为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个性,他们有自己的喜好。

她坚持这个信念,以无比的爱心和耐心使这群孩子对自己树立起足够的信心。

因此说,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