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6海的女儿课堂教学设计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28302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6海的女儿课堂教学设计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6海的女儿课堂教学设计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6海的女儿课堂教学设计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6海的女儿课堂教学设计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6海的女儿课堂教学设计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6海的女儿课堂教学设计1.docx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6海的女儿课堂教学设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6海的女儿课堂教学设计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6海的女儿课堂教学设计1.docx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6海的女儿课堂教学设计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6海的女儿课堂教学设计1

 

教材说明

〔解题〕

课题有很强的诱惑力,能让读者产生许多疑问和联想。

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是安徒生。

 安徒生,全名汉斯•克利斯安•安徒生,19世纪丹麦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著名的童话作家。

1805年生于丹麦中部奥登塞镇一个贫苦的鞋匠家。

受父亲所讲的故事和民间口头文学的影响,他自幼就酷爱文学。

为追求艺术,他14岁来到首都哥本哈根,先在皇家剧院当杂役,后在几位艺术家的帮助下,入中学、大学学习。

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中展露才华,从此走上文学创作道路。

早期写诗歌和剧本,1835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世界声誉。

1875年8月4日因肝癌逝世于朋友的乡间别墅。

安徒生30岁开始写童话,写了43年童话,共168篇。

 《海的女儿》与《皇帝的新装》都是同一年写成,发表在1837年出版的《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里。

故事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丹麦人把《海的女儿》中的同名主人公铸成铜像,竖立在首都哥本哈根的入口处,作为他们国家的象征。

〔结构分析〕

《海的女儿》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述海的第6个女儿向往人类世界,渴望得到英俊王子爱情的动人故事。

故事热情地赞扬小人鱼善良、有理想、有抱负的品德,歌颂她不怕打击和挫折,为追求美好而纯真的理想,放弃生命也在所不惜的高尚情操。

本文共26个自然段,按情节划分,可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故事的序幕,引出本文的主人公———憧憬人间的小人鱼。

 第二部分(第4~11自然段),故事的开端,写小人鱼救出王子并爱上王子。

 第三部分(第12~20自然段),故事的发展,写小人鱼为获得王子的爱情而忍痛服药变成人形。

 第四部分(第21~24自然段),故事的高潮,写小人鱼爱情失败,又不愿加害王子。

 第五部分(第25自然段),故事的结局,写小人鱼化成泡沫。

 第六部分(第26自然段),故事的尾声,写小人鱼已超生到精灵的世界。

〔语意理解〕

  “小人鱼的奶奶给她讲了许多故事,最使她向往的是陆地上的情景:

花儿能散发出香气,森林是绿色的,而且树枝间游来游去的‘鱼儿’会唱得那么好听。

 奶奶讲的故事,在小人鱼幼小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使她深深地爱上了人间世界。

关于陆地上的情景,是她依奶奶讲的故事情节而产生的想象。

她的想象很有层次:

“花儿能散发出香气”———这是从嗅觉上想象;“森林是绿色的”———这是从视觉上想象;“‘鱼儿’会唱得那么好听”———这是从听觉上想象。

从三个维度上去想象,这个想象就是立体的画面了,让人感到那么美好、清新、秀丽。

这对于幼小的小人鱼来说具有巨大的诱惑力,这是她后来爱情悲剧的心理基础。

“树枝间游来游去的‘鱼儿’”,是指林间的小鸟。

 “接下来的好多个日子,小人鱼一次次浮出水面,向她曾经放下王子的那个地方游去。

小人鱼在沙滩上看到附近花园里的果子熟了,被摘下来了;她看到高山顶上的雪融化了;但是她却没有看到那个王子。

” 这两句话写小人鱼爱上了王子。

第1句是写她找王子的次数之多,她希望能在救王子的那个地方见到她心爱的人。

王子在那里遇难、获救,那个地方就是他难忘的地方,他就可能再度光顾那个地方。

第2句写她找王子的时间之长,果子熟了,雪化了,表明一年过去了。

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小人鱼爱王子的心十分强烈,盼见之心特别急切。

这也是她爱情悲剧的又一个心理基础。

 “小人鱼知道了这个消息后,觉得她的心在碎裂。

她知道王子结婚后,自己就会变成泡沫。

为了王子,她离开了她的家庭,她交出了她美丽的声音,她每天忍受着巨大的苦痛,然而王子却一点儿也不知道。

 这3句话写小人鱼极度的伤心和委屈,是先果后因的关系。

第1句写果,“心在碎裂”,极言伤心和委屈。

后两句写因,历数了小人鱼的巨大牺牲:

离家,变哑,承受由鱼变人的肉体痛苦,还可能化为泡沫。

其实她可以设法让王子知道,那样她的理想就会实现。

她所以选择沉默,是她不想伤害另一个正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女人。

这是她高尚之所在:

她愿以自己的牺牲换来他人的幸福美满。

 “小人鱼掀开紫色的帷幕,看到那位美丽的新娘把头枕在王子的怀里睡着了。

……小人鱼最后模糊地看了一眼王子,然后跳到了海里,她觉得她的身体在一点点融化成为泡沫……”

 小人鱼轰轰烈烈的爱情以悲剧告终。

作者在这里精细地刻画了小人鱼复杂而矛盾的心理。

在太阳出来前,她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杀死王子,用他的血复活自己,再享海中生活的荣华富贵;要么自己死,变成泡沫。

文章写她下决心前有两看:

一看新娘,这是夺走她幸福的女人;二看王子,这是会给她幸福的男人。

此刻他们都那么安详、幸福,她实在不忍破坏这一切。

“刀子在小人鱼的手里抖动着”,是内心激烈斗争使然,是生命抉择时的情感使然。

最后,善良和崇高让她选择自己化成泡沫。

“刀子沉下去……好像有许多血滴溅出了水面”是说,她知道不杀王子就是在自杀,看不到王子流血,看到的只能是自己流血。

“最后模糊地看了王子一眼”,显然她流泪了,这是她向自己深爱的人永别,是向自己的生命永别。

 “此刻,大海上升起了一轮红日,阳光柔和而温暖地照在这些泡沫上,小人鱼看到光明,看到海上飞翔的小鸟、船上的白帆和天空的云朵,而且觉得自己正渐渐地从泡沫中升起来。

 作者倡导善良、纯真,希望人都能为理想、抱负而奋斗,不怕打击、挫折,甘于自我牺牲。

他也和人们一样,不愿意让“好人”没好报。

于是,在这里作者采用浪漫主义写法,让小人鱼飞升上天,看到美好的人间,在光明、温暖和幸福中得到永生。

这个结尾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结尾一样,让主人公到另一个美好的世界去。

〔写作特点〕

1.作者展开了丰富而活泼的想象,他将海人格化,并精心构思情节,描绘出生活中悠远的意境以及人物美好的心灵。

2.想象合理,有生活基础。

 《海的女儿》尽管情节离奇莫测,但却不是脱离生活的胡思乱想。

小人鱼对人间美景的向往,同生活中的儿童向往新奇和美丽一样;小人鱼对王子的暗恋,和生活中初恋少女的心理和行为一样。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挖掘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的善良和对幸福生活执著的追求。

3.认识1个生字,积累课文中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的善良和对幸福生活执著的追求。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安徒生童话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阅读建议〕

1.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应该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

2.这篇童话脍炙人口,故事内容易读懂,但其间蕴涵的深刻道理是值得深入理解和回味的,所以在放手让学生读懂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

从故事的结局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3.指导过程。

  

(1)以“安徒生的童话”为话题交流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在读中认识生字,并给生字所在的词语画上记号。

在认读生字新词的基础上,读通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3)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海的女儿———小人鱼追求的幸福是什么?

在她追求幸福的过程中,都承受了哪些痛苦?

最后的结局怎样?

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交流时间,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4)再读课文,将描写小人鱼承受的痛苦的句子画下来,挖掘小人鱼当时的内心活动,感受小人鱼的善良和对幸福生活的执著追求。

  (5)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从故事的结局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4.积累内化。

  

(1)选读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2)摘抄课文的优美词句。

5.拓展活动。

  

(1)续写故事。

  

(2)读一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

  资料

  〔安徒生(1805-1875)〕 丹麦作家。

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奥登塞的贫民区。

安徒生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

少年时代即对舞台发生兴趣,幻想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

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当了一名小配角。

后因嗓子失润被解雇。

从此开始学习写作。

  《海的女儿》是安徒生的著名童话,写大海的小女儿一心变成人与王子相爱却不得的悲剧。

1912年,丹麦著名雕刻家埃德华•埃里克森据此雕铸“美人鱼”铜像,安放在首都哥本哈根朗厄里尼海滨公园海边岩石之上,成为丹麦国家的标志。

这个下身为鱼的少女与人体大小相似,她披着美丽的长发,含着深情的双眸,终日凝视大海,沉思遐想,仿佛在等待她的王子远航归来。

 

阅读理解

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哥白尼和老师较真

沃德卡是哥白尼少年时期最敬重的一位老师,但是,只要和真理有矛盾冲突的时候,他一样会较真,直到弄清楚事情的真相。

一天,哥白尼去沃德卡家做客,老师不在。

他顺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打开一看,老师在折了角的地方写了一条批注:

圣诞节晚上,火星和土星排成一种特殊的角度,预示着匈牙利的皇上卡尔温有很大的灾难。

正在这时,沃德卡推门走进来。

他见哥白尼在家里看书,高兴地问:

“孩子,又看什么书了?

哥白尼毕恭毕敬地把书递过去,老师边接书边关切地问:

“能看懂吗?

哥白尼认真地回答说:

“老师,我看不懂。

火星也好,土星也罢,都是天上的星星,他们与卡尔温毫无关系,怎么能预示他的祸福呢?

“怎么不能呢?

”沃德卡反问道,“命星决定一切!

哥白尼当仁不让,大声反驳说:

“如果是这样,那人还有没有意志?

如果有,人的意志和天上的星星又有什么关系?

”对于哥白尼尖刻的反驳,沃德卡并没有生气,他明白,信不信天命是关系到天文学命运的重大问题。

对这个问题,他对传统的偏见有过怀疑,但又说不出道理。

他踌躇再三,深情地对哥白尼说:

“你提的问题确实很有意思。

但我没有能力回答你,你如果有毅力的话,以后研究吧!

几十年后,哥白尼创立了“太阳中心说”的伟大理论,宣告了“天命论”的彻底破产。

(选自《永远的坚守》,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

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________

遇到该做的事情,主动去做,不推辞。

________

(2).读短文,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太阳中心说是伽利略创立的。

________

②太阳中心说宣告了“天命论”的彻底破产。

________

③太阳中心说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

________

④太阳中心说是对地心说的否定。

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换种说法,使意思不变:

________

(4).短文在塑造哥白尼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

A.动作描写   B.心理描写   C.语言描写   D.外貌描写

【答案】

(1)毕恭毕敬;当仁不让

(2)错误;正确;正确;正确

(3)反问;火星也好,土星也好,都是天上的星星,他们与卡尔温毫无关系,不能预示他的祸福。

(4)C

(5.你从哥白尼身上学到了什么?

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坚持自己的看法。

【解析】【分析】

(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①错误,哥白尼创立了“太阳中心说”的伟大理论。

(3)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是反问。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4)描写方法按人物描写概括为: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等。

结合句子来分析。

(5)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

故答案为:

⑴毕恭毕敬;当仁不让;⑵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④正确;⑶反问;火星也好,土星也好,都是天上的星星,他们与卡尔温毫无关系,不能预示他的祸福。

⑷C;⑸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坚持自己的看法。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了解什么是语言描写。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捐赠爱子器官,延续生命传奇

小阎靖3岁被诊断脑部恶情肿瘤,他的生命即将被带走。

他伟大的父亲决定,要看到儿子鲜活的心脏跳动在美丽的人间,要让儿子的眼睛观望大海,要让儿子永远活在人间。

父亲的大手握住阎靖的小手,对他说:

“儿子,我和你妈救不了你,现代的医学也救不了你,我想把你的器官捐赠给正等待拯救生命的人,你要是同意就点头,(   )不愿意就摇头。

”孩子处于昏迷状态,连睁开眼睛的力气都没有,(   )小阎靖内心灵魂似乎听懂了爸爸的意思,两行热泪顺着瘦弱的脸颊滑落下来。

小阎靖临行前带着童真听完了妈妈最后一个故事,他走得那么安祥,只带走他枕边的小台灯,这只台灯将照亮他通往天堂的路。

谁会把自己的灯借给你?

谁的灯又能够温暖你?

是小阎靖这盏灯,照亮了他人的生命。

他的心脏在另一个身躯里鲜活跳动,他的肝脏在另一个人的身躯里新陈代谢,他的肾脏在另一人身躯里循环,他的角膜带给他人光明……

小阎靖,(   )你走了,可你的灵魂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你依然鲜活地活在人世间,在你短短生命里程中体味生命的延续,写满了生命、生命、生命、生命——更多生命的延续。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小阎靖对于捐赠自己的器官的态度是(  )。

A. 不同意                                            

B. 同意

(3)从短文中可以看出小阎靖的遗体捐赠包括:

________。

(4)小阎靖的爸爸为什么决定捐赠小阎靖的器官?

(5)读了短文的最后一段,你有什么感想?

【答案】

(1)如果;但;虽然

(2)B

(3)心脏、肝脏、肾脏、角膜

(4)因为要看到儿子鲜活的心脏跳动在美丽的人间,要让儿子的眼睛观望大海,要让儿子永远活在人间。

(5)我被小阎靖深深感动了,他虽然走了,但他的生命在别人的生命中得到了延续,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解析】【分析】

(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①处分句前后是假设关系。

故选“如果”;②处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

故选“但”;③处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

故选“但是”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谈自己的感想,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

⑴如果;但;虽然;⑵B;⑶心脏、肝脏、肾脏、角膜;⑷因为要看到儿子鲜活的心脏跳动在美丽的人间,要让儿子的眼睛观望大海,要让儿子永远活在人间。

⑸示例:

我被小阎靖深深感动了,他虽然走了,但他的生命在别人的生命中得到了延续,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提灯笼的小飞虫

   温暖的夏夜,草丛里多么热闹!

有很多小虫在唱歌,还有一闪一闪的小飞虫,提着灯笼在漫游。

它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或者把光熄灭,让你看不到它,它就是萤火虫。

   它是你想捉到的最可爱的一种虫子。

它不咬人,不蜇人,它的光是凉的,并不会烧你的手。

   萤火虫在地上产卵,刚刚孵出的小萤火虫藏在地下,或是躲在烂木头里。

萤火虫有很多种,有一种萤火虫不会飞,还有一种萤火虫特别大,放几个在玻璃瓶里就很亮,可以用来照明。

   科学家认为,萤火虫发光是为了找到自己的伙伴,同时让夜间寻食的鸟儿知道它们是哪种昆虫。

大多数夜间寻食的鸟儿都不喜欢吃发光的萤火虫,它们看到发光的飞虫就离开了。

   多年来,科学家们试图发现萤火虫发光的秘密,他们希望能造出同样柔和的、不烧伤人的光来,为人类照明。

(1)给划线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漫游________

A.满,遍。

B.水过满,漾出来。

C.没有限制,没有约束。

②试图________

A.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

B.计划。

C.希望得到,谋取。

(2)萤火虫的光有什么特点?

它为什么要发光?

(3)萤火虫给了科学家怎样的启发?

(4)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

(1)C;B

(2)它的光是凉的,很柔和,不会烧手。

发光是为了找同伴,同时也避免夜间寻食的鸟儿吃掉它。

(3)科学家们试图发现萤火虫发光的秘密,用以造出同样柔和的、不烧伤人的光,为人类照明。

(4)这篇短文主要写了萤火虫发光的原因和给人们的启发。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故答案为:

(1)①C②B

(2)它的光是凉的,很柔和,不会烧手。

发光是为了找同伴,同时也避免夜间寻食的鸟儿吃掉它。

(3)科学家们试图发现萤火虫发光的秘密,用以造出同样柔和的、不烧伤人的光,为人类照明。

(4)这篇短文主要写了萤火虫发光的原因和给人们的启发。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5.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渔夫和金鱼(节选)

  从前,大海边泥棚里面住着一对老夫妻,老头子心地善良,老太婆贪婪狡猾。

  一次老头儿出海,打上来一条金鱼。

金鱼请求说:

“您放了我吧,您要什么都可以。

”善良的老头儿就说:

“你走吧,我什么也不要。

  老头儿回家说到了打鱼的事。

老太婆大骂:

“我们那个盆太破了,哪怕去换个好点的盆也好啊!

”老头儿来到海边。

金鱼听了说:

“老太婆会实现这个愿望的。

”老头回去了,老太婆又破口大骂:

“再去要个木屋!

”老头来到海边,金鱼又答应了。

可是,老太婆又要当个贵妇人。

老头跪倒在海边。

金鱼看到老爷爷的样子,答应了。

  两周后,老太婆大叫:

“我要做女皇。

”老太婆要打老头儿。

金鱼出于对老头的同情,又一次满足了老太婆。

  没多久,老太婆又要做女霸王,还要金鱼亲自来伺候她。

这次,金鱼什么话也没有说,直接游走了。

  老头回到家里,看到老太婆衣襟褴褛地坐在门前,而她面前还是那只破木盆……

(1)给下列语境中的“打”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打:

①击,敲,攻击;②放出,发出;③揭,破,凿开;④捕捉,获取。

打上来一条金鱼。

________

老太婆要打老头儿。

________

(2)从哪里能看出老头儿心地善良?

在文中用“  ”画出来。

(3)文中的老太婆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1)④;①

(2)善良的老头儿就说:

“你走吧,我什么也不要。

(3)文中的老太婆是一个不断提出要求,永无止息的人。

我想用贪得无厌、凶狠粗暴来形容她。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贪得无厌,只想获得,不想付出,否则是没有好下场的。

【解析】【分析】

(1)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

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品质。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

⑴④;①;⑵善良的老头儿就说:

“你走吧,我什么也不要。

”⑶文中的老太婆是一个不断提出要求,永无止息的人。

我想用贪得无厌、凶狠粗暴来形容她。

⑷示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贪得无厌,只想获得,不想付出,否则是没有好下场的。

【点评】

(1)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然后根据字的意思再一一对号座。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