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施工质量控制手册监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26057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1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施工质量控制手册监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桥梁施工质量控制手册监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桥梁施工质量控制手册监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桥梁施工质量控制手册监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桥梁施工质量控制手册监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桥梁施工质量控制手册监理.docx

《桥梁施工质量控制手册监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施工质量控制手册监理.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桥梁施工质量控制手册监理.docx

桥梁施工质量控制手册监理

 

****客运专线****特大桥

 

桥梁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客运专线监理部

 

目录

第一章钻孔桩施工流程-2-

1.1钻孔浇筑桩施工一般工艺流程-2-

第二章钻机安装就位-3-

第三章钻孔及清孔-4-

3.1泥浆-4-

3.2钻孔-4-

3.3清孔-8-

3.4钻孔及清孔主控项目-9-

3.5钻孔及清孔一般项目-10-

第四章钢筋笼及声测管制造和安装-11-

4.1钢筋工程-11-

4.2钢筋笼制造-20-

4.3声测管制造和安装-21-

4.4钢筋笼安装-22-

4.5钢筋检验项目-22-

第五章混凝土浇筑-23-

5.1水下混凝土导管应符合下列规定-23-

5.2其他应符合的规定-23-

第六章桩基质量检验-25-

6.1桩基施工过程质量检查-25-

6.2成桩质量检验主控项目-25-

第七章桩基承台施工-27-

7.1桩基承台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27-

7.2桩基承台施工-28-

第一章钻孔桩施工流程

1.1钻孔浇筑桩施工一般工艺流程

钻孔浇筑桩施工一般工艺流程见图3-1。

图1-1钻孔浇筑桩施工一般工艺流程图

 

第二章钻机安装就位

根据桩基分布、现场地质条件、设计桩径、桩长等情况进行钻机选型,本工程拟采用冲击钻、回转钻、旋挖钻成孔。

钻机安装前,应检查钻机平台(陆域填土或水上平台)是否符合平台的设计要求,应平整、稳固。

钻机安装主要应控制钻机及钻架稳固可靠,位置准确。

钻机安装完成后,应进行试运转,并检查下列各项,若不符合要求应进行调整、加固。

1钻机平台、钻机及钻架稳定牢固,不产生位移及沉降。

2钻架垂直及机身水平,钻架上的起吊滑轮组与转盘中心应在同一铅垂线上。

3钻头、钻杆中心与护筒中心的偏差不得大于5cm。

4电力及机械系统运转正常。

5钻机就位后,应测量护筒顶、平台标高,用于钻孔时孔深测量参考。

第三章钻孔及清孔

3.1泥浆

泥浆的性能指标对钻孔中的护壁效果和成孔质量有很大影响,在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泥浆性能指标。

泥浆的主要性能有:

泥浆比重、粘度、静切力、含砂率、胶体率、失水率、酸碱度(PH值)。

其中泥浆比重、粘度、含砂率、酸、碱度(PH值)等指标是钻孔中检测项目,胶体率指标是终孔前检测项目。

3.1.1泥浆性能指标

根据钻孔方法和土层情况,调制的钻孔泥浆及经过循环净化的泥浆性能指标可参照表5.1.1执行。

3.1.2泥浆的制备

制备泥浆的粘土选应择水化快、造浆能力强、粘度大的膨润土或接近地表经过冻融的粘土为好。

3.1.3泥浆的循环和净化处理

为满足施工环保要求和泥浆重复使用,钻孔时应设置制浆池、循环池及净化处理系统。

1机械净化法(泥浆分离器净化)

机械净化泥浆是将井孔内排除的混有钻碴的泥浆送到二级或三级高频振动泥浆筛上,先将0.5mm以上的大颗粒钻碴筛出,小于0.5mm以下的砂粒的泥浆通过泥浆泵压入旋流除碴器排除,净化后返回井孔中。

3.2钻孔

3.2.1旋转钻机成孔

1正、反循环旋转钻机适用于黏性土、砂类土、碎石类土。

可按地质条件、钻孔直径及深度选择钻机及钻头。

旋转钻机的起重滑轮和固定钻杆的卡机,应在同一垂直线上,保持钻孔垂直。

2开钻前应在护筒内存进适量泥浆,开钻时宜低档慢速钻进,钻至护筒下1m后再以正常速度钻进。

当使用反循环钻机钻孔,应将钻头提高距孔底约20cm,待泥浆循环畅通方可开始钻进。

钻进速度应与泥浆排量相适应。

并应保持护筒内应有的水头,对不同的地层采用不同的钻速钻压、泥浆比重和泥浆量。

在易坍孔的砂土、软土等土层钻孔时,宜采用低速、轻压钻进,同时应提高孔内水头和加大泥浆比重。

3在粘质土中钻进,由于泥浆粘性大,钻头所受阻力也大,易糊钻。

宜选用尖底钻锥中等转速、大泵量、稀泥浆钻进。

4在砂类土或软土层钻进时容易坍孔,宜选用平底钻头,控制进尺,低挡慢速、大泵量、稠泥浆钻进。

5在卵石、砾石类土层中钻进时,因土层软硬不均,会引起钻头跳动,钻杆摆动加大和钻头偏斜等现象,易使钻机因超负荷而损坏。

宜采用低档慢速、优质泥浆、大泵量的方法钻进。

6在岩石中钻进时应根据岩石的特性、风化程度、钻机的扭矩和提升能力选择适当的钻具和刃齿、压重块、钻进参数及泥浆指标。

7无论正、反循环旋转钻孔时,须采取减压钻进,即使孔底承受的钻压不超出钻锥重力和压重块重力之和扣除浮力后的80%,这样可使钻杆维持竖直受拉状态,使钻头竖直平稳旋转,避免或减少断钻杆及斜孔、弯孔和扩孔现象。

8泥浆补充与净化:

开钻前应调制足够数量的泥浆,钻进过程中如泥浆有损耗、漏失应予补充。

每钻进2m或地层变化处,应在泥浆槽中捞取钻渣样品,查明土类并记录,以便与设计资料核对。

9测量:

钻进过程中应经常测量孔深,并对照地质柱状图随时调整钻进技术参数。

达到设计孔深后及时清孔提钻,清孔时以所换新鲜泥浆达到孔内泥浆含砂量逐渐减少至稳定不沉淀为度。

10潜水钻机钻孔,应按钻孔孔径和地质情况选择钻头,钻头切削方向应与主轴旋转方向一致。

应按土质软硬控制进尺,并应采用控制主机电流在低于额定电流情况下进行减压钻进,钻机运行时发现不正常现象应立即停机检查,找出原因,消除故障。

3.2.2冲击钻孔

1在碎石类土、卵石类土、岩层及岩溶地区中宜用十字形钻头及五翼型钻头;在砂黏土、砂和砂砾石层中宜用管形钻头。

冲击法钻孔,钻头重量应考虑泥浆的吸附作用和钢丝绳及吊具的重量,使总重不超过卷扬机的起重能力。

2吊钻头的钢丝绳必须选用同向捻制、柔软优质、无死弯和无断丝者,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2。

钢丝绳与钻头间须设转向装置并连结牢固,钻孔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其状态及转动是否正常、灵活。

主绳与钻头的钢丝绳搭接时,两根绳径应相同,捻扭方向必须一致。

钢丝绳要有足够的长度,即以卷扬及滚筒起到设计最深的桩底标高,滚筒上要留有7圈以上的富余量,绳尾必须锚固在滚筒上。

3开始钻孔时应采用小冲程开孔,待钻进深度超过钻头全高加正常冲程后方可进行正常冲击钻孔,冲程应根据土层情况分别规定:

一般在通过坚硬密实卵石层或基岩漂石之类的土层中宜采用大冲程,在通过松散砂、砾类土或卵石夹土层中时宜采用中冲程,在通过高液限粘土,含砾低液限粘土时,宜采用中冲程,在宜坍塌或流砂地段宜采用小冲程,并应提高泥浆的粘度和相对密度。

钻进过程中,应勤松绳和适量松绳,不得打空锤,勤取碴,使钻头经常冲击新鲜地层。

每次松绳量应按地质情况、钻头形式、钻头重量决定。

4钻进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孔内水位高出地下水位(或施工水位)1.5m~2.0m,并低于护筒顶面0.3m以防溢出,取碴时应及时补浆。

护筒底脚以下2m~4m范围内土层比较松散时,应认真施工。

一般细粒土层可采用浓泥浆、小冲程、高频率反复冲砸,使孔壁坚实不坍不漏。

在砂及卵石类土等松散层钻进时,可按1:

1投入粘土块和小片石(粒径不大于15cm),用钻头以小冲程反复冲击,使泥膏、片石挤入孔壁。

必要时须重复回填反复冲击2~3次。

若遇有流砂现象时,宜加大粘土减少片石比例,按上述方法进行处理,力求孔壁坚固稳定。

在通过漂石和岩层,如表面不平整,应先投入粘土、小片石、卵石,将表面垫平,再用钻头进行冲击钻进,防止发生斜孔、坍孔等事故。

5钻孔工地应有备用钻头,检查发现钻孔钻头直径磨耗超过15mm时应及时更换修补。

更换新钻头前,应先检孔到孔底,确认钻孔正常时方可放入新钻头。

6为防止由于冲击振动导致邻孔孔壁坍塌或影响邻孔已浇筑混凝土强度,应待邻孔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MPa后方可开钻。

7冲击钻孔的排碴可采用取碴筒取碴,也可将胶管沉入孔中采取换浆排碴,也可二者同时采用。

取渣后应及时向孔内添加泥浆以维护水头高度,投放粘土自行造浆。

8冲击反循环钻孔

(1)冲击反循环钻孔适用于杂填土层,粘土层,砂、卵砾土层,岩石等,在较大卵石、漂石层中施工成孔效率较其它方法高。

(2)应设置满足钻孔要求的泥浆池及泥浆处理系统。

(3)钻孔时若采用自动冲击时,应控制钢丝绳的放绳量,应做到勤放绳,少放绳;若采用手动冲击时,应在钢丝绳上做记号控制冲程。

(4)钻孔过程中应勤检查、勤修补钻头及其它易损,并备有钻头及易损件。

3.2.3旋挖钻成孔

1旋挖钻机适用于各种土质地层、砂性土、砂卵砾石层和中等硬度以下基岩的施工。

施工前应根据不同的地质选用不同的钻头。

不宜用于易坍塌的饱和砂层。

2钻机安装后调整好桅杆的垂直度和钻机的水平度,在钻孔过程中钻机提钻甩渣复位后,应检查钻头是否对中。

3在砂粘土和砂土中钻进,直接用旋挖筒成孔和取渣。

在砾石和砂卵石层中钻进,应先用螺旋钻头将其松动,再用旋挖筒取渣。

4旋挖钻机不能自身造浆,应直接向孔中补充新浆,泥浆指标要求与旋转钻成孔相同。

5钻至设计标高后,旋挖筒取渣时间要相对延长,但不能加压,既保证能取尽钻碴,又要能避免超钻。

3.2.4岩溶地区钻孔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岩溶地区钻孔桩一般采用冲击法成孔。

施工中应依据岩溶发育程度及溶洞填充物情况选择护筒跟进、粘土加片石冲击造壁、预压浆堵漏填充等措施,一般是三种方法综合采用。

2每根桩开钻前,应对施钻人员进行地质、安全技术交底,并将地质柱状图交钻机班,便于施工过程中对穿顶板、斜面开孔、处理探头石等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

3护筒跟进应依据溶洞大小、层数、填充物情况采取:

(1)单护筒分段成孔,接高护筒下沉,再冲孔,再接高护筒下沉,反复进行至终孔标高。

(2)大护筒内套小护筒,应在开钻前根据溶洞情况拟定护筒层数,确定各层护筒的直径及壁厚。

4粘土块加片石冲击成孔

(1)钻至离溶洞顶部1米左右时,准备足够的小片石(粒径为10~20cm)和粘土,粘土要做成泥球(15~20cm大小),对于半充填和无充填物的溶洞要组织足够的水源。

(2)钻至离溶洞顶部1米左右时,在1~1.5m范围内变换冲程,逐渐将洞顶击穿,防止卡钻。

(3)对于空溶洞或半充填的溶洞,在击穿洞顶之前,应有专人密切注意护筒内泥浆面的变化,一旦泥浆面下降,应迅速补水,然后根据溶洞的大小按l:

l的比例回填粘土块和片石,进行冲砸堵漏,只有当泥浆漏失现象全部消失后才转入正常钻进。

如此反复使钻孔顺利穿越溶洞。

(4)对于溶洞内填充物为软弱粘性土或淤泥的溶洞,进入溶洞后也应向孔内投入粘土块、片石混合物(比例1:

1),冲砸固壁。

(5)钻头穿越溶洞时要密切注意主钢丝绳的情况,以便判断是否歪钻。

若歪钻应按1:

1的比例回填粘土块和片石或填充素混凝土至弯孔处0.5m以上,重新冲砸。

3.3清孔

3.3.1钻孔至设计高程,经对孔径、孔深、孔位、竖直度进行检查确认钻孔合格后,应立即进行清孔。

浇筑水下混凝土前的沉渣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做到:

柱桩不大于5cm;摩擦桩不大于20cm。

清孔可选用以下方法:

1抽渣法适用于冲击或冲抓法钻孔。

2换浆法适用于正循环旋转钻孔。

3吸泥法适用于土质密实不易坍塌的冲击钻孔。

3.3.2清孔使用的泥浆宜为经泥浆净化器处理符合要求的泥浆。

3.3.3对大直径或深孔钻孔桩在采用钻机清孔时,待孔底沉淀达到要求后宜静置一段时间再进行一次清孔。

3.3.4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清孔,在抽渣或吸泥时都应及时向孔内加注清水或新鲜泥浆,保持孔内水位或泥浆面标高。

3.3.5清孔应达到以下标准:

孔内排出或抽出的泥浆手摸无2~3mm颗粒,泥浆比重不大于1.1,含砂率小于2%,粘度17~20s;浇筑水下混凝土前孔底沉渣厚度,柱桩不大于5cm,摩擦桩不大于20cm。

严禁采用加深钻孔深度方法代替清孔。

3.4钻孔及清孔主控项目

3.4.1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必须核实地质情况。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勘察设计单位对代表性的桩进行现场确认。

检验方法:

检查施工记录、观察。

3.4.2孔径、孔深和孔型。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测量检查和用检孔器或成孔检测仪器检查。

3.4.3钻孔桩护筒埋设。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和测量检查

3.4.4泥浆指标应根据钻孔机具、地质条件确定。

造浆后应试验全部性能指标,钻进时应随时检查泥浆比重和含砂率。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施工单位进行泥浆比重和含砂率试验,监理单位见证试验。

3.4.5浇筑水下混凝土前应清底,孔底沉渣应清除干净,满足桩底沉渣允许厚度。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测量并填写记录。

3.5钻孔及清孔一般项目

钻孔桩钻孔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5.1的规定。

表3.5.1钻孔桩钻孔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护筒

顶面位置

50mm

测量检查

倾斜度

1%

2

孔位中心

50mm

3

倾斜度

1%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第四章钢筋笼及声测管制造和安装

4.1钢筋工程

4.1.1一般规定

1钢筋混凝土结构用钢筋的品种应符合下列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701)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

《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14)

2预制构件的吊环必须采用未经冷拉处理的Ⅰ级热轧光圆钢筋制作。

3余热处理钢筋严禁用于铁路桥梁内。

4热处理钢筋不得用作焊接和点焊钢筋。

5钢筋的牌号、级别、强度等级、直径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需要代换时,应经设计单位同意,并符合下列规定:

①不同级别、强度等级、直径的钢筋的代换,应按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进行。

②当构件受抗裂、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应进行抗裂、裂缝宽度或挠度的验算。

③钢筋间距、锚固长度、最小钢筋直径、根数等应满足有关专业设计规范要求。

④重要受力构件不宜用Ⅰ级热轧光圆钢筋代换Ⅱ级热轧带肋钢筋。

⑤有抗震要求的结构应符合抗震的有关规定。

6钢筋在运输、贮存过程中,应防止锈蚀、污染和避免压弯。

装卸钢筋时不得从高处抛掷。

钢筋(含加工完毕待安装的钢筋)应按厂名、级别、规格分批架空堆置在仓库(棚)内,并分类设立标牌。

4.1.2钢筋加工

1钢筋在加工弯制前应调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水泥浆和用锤敲击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均应清除干净。

②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折曲。

③加工后的钢筋,表面不应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

④当利用冷拉方法矫直钢筋时,钢筋的矫直伸长率为:

Ⅰ级钢筋不得大于2%;Ⅱ级、Ⅲ级钢筋不得大于1%。

2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所有受拉热轧光圆钢筋的末端应作成180°的半圆形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dm不得小于2.5d,钩端应留有不小于3d的直线段(图4.1.2-1)。

②受拉热轧带肋(月牙肋、等高肋)钢筋的末端应采用直角形弯钩,钩端的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3d,直钩的弯曲直径dm不得小于5d(图4.1.2-2)。

③弯起钢筋应弯成平滑的曲线,其曲率半径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光圆钢筋)或12倍(带肋

钢筋)(图6.1.2-3)。

3用光圆钢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应有弯钩(半圆形、直角形或斜弯钩)(图6.1.3);弯钩的弯曲内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一般为:

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4钢筋宜在常温状态下加工,不宜加热(梁体横隔板锚固钢筋若采用Ⅱ级钢筋,应采用热弯工艺)。

弯制钢筋宜从中部开始,逐步弯向两端,弯钩应一次弯成。

5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1.1的规定。

表4.1.1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序号

名称

允许偏差(mm)

L≤5000

L>5000

1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的全长

±10

±20

2

弯起钢筋的弯起位置

20

注:

L为钢筋长度(mm)。

4.1.3钢筋接头

1热轧钢筋的接头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接头应采用闪光对焊或电弧焊连接,并以闪光对焊为主。

以承受静力荷载为主的直径为28~32mm带肋钢筋,可采用冷挤压套筒连接。

②拉杆中的钢筋,不论其直径大小,均应采用焊接接头。

③仅在确无条件施行焊接时,对直径25mm及以下的钢筋方可采用绑扎搭接。

④在钢筋密列的结构内,当钢筋间净距小于其直径的1.5倍或30mm(竖向)和45mm(横向)时,不得使用搭接接头。

搭接接头的配置,在任何截面内都应与邻近的钢筋保持适当距离,并应符合(6.1.3)第10条和第11条的规定。

5跨度大于10m的梁不得采用搭接接头。

6钢筋接头类型应符合表6.1.2规定:

 

表6.1.2钢筋接头类型

序号

接头类型

接头间图

适用范围

钢筋类别

钢筋直径(mm)

1

闪光对焊

Ⅰ~Ⅲ级钢筋

Ⅳ级钢筋

10~40

10~25

2

双面焊缝帮条焊

Ⅰ~Ⅲ级钢筋

10~40

3

单面焊缝帮条焊

Ⅰ~Ⅱ级钢筋

10~40

4

搭接焊

双面焊缝

Ⅰ~Ⅱ级钢筋

10~40

5

搭接焊

单面焊缝

Ⅰ~Ⅱ级钢筋

10~40

6

搭接焊

钢筋与钢板

Ⅰ~Ⅱ级钢筋

10~40

7

套筒连接

冷挤压

Ⅱ~Ⅲ级钢筋

28~32

2对于钢筋焊接接头的焊接工艺、参数、质量以及操作人员的培训、考试等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有关规定。

钢筋冷挤压套筒连接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JGJ108)的有关规定。

3冬期钢筋的闪光对焊宜在室内进行,焊接时的环境气温不宜低于0℃。

钢筋应提前运入车间,焊毕后的钢筋应待完全冷却后才能运往室外。

在困难条件下,对以承受静力荷载为主的钢筋,闪光对焊的环境气温可适当降低,最低不应低于-10℃。

冬期电弧焊接时,应有防雪、防风及保温措施,并应选用韧性较好的焊条。

焊接后的接头严禁立即接触冰雪。

4采用闪光对焊接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每批钢筋焊接前,应先选定焊接工艺和参数,按实际条件进行试焊,并检验接头外观质量及规定的力学性能。

仅在试焊质量合格和焊接工艺(参数)确定后,方可成批焊接。

②每个焊工均应在每班工作开始时,先按实际条件试焊2个对焊接头试件,并作冷弯试验,待其结果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③每个闪光对焊接头的外观应符合下列要求:

(a)接头周缘应有适当的镦粗部分,并呈均匀的毛刺外形。

(b)钢筋表面不应有明显的烧伤或裂纹。

(c)接头弯折的角度不得大于4°。

(d)接头轴线的偏移不得大于0.1d,并不得大于2mm。

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经剔出重焊后方可提交二次验收。

④在同条件下(指钢筋生产厂、批号、级别、直径、焊工、焊接工艺和焊机等均相同)完成并经外观检查合格的焊接接头,以200个作为一批(不足200个,也按一批计),从中切取6个试件,3个作拉力试验,3个作冷弯试验,进行质量检验。

⑤对焊接头的抗拉强度不应低于该级别钢筋的规定值,并至少应有2个试件断于焊缝以外,且呈塑性断裂。

3个拉力试件中,当有1个抗拉强度低于该级别钢筋的规定值,或有2个试件在焊缝处或热影响区(按接头每边0.75d计算)脆性断裂时,应另取两倍数量(6个)的接头试件重做试验。

复试中当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低于该级别钢筋的规定值,或有3个试件在焊缝处或热影响区脆性断裂时,则该批对焊接头应判为不合格。

预应力钢筋与螺丝端杆闪光对焊接头拉伸试验结果,3个试件应全部断于焊缝之外,呈延性断裂。

当试验结果有一个试件在焊缝或热影响区发生脆性断裂时,应从成品中再切取3个试件进行复验。

当复验结果仍有一个试件在焊缝或热影响区发生脆性断裂时,应确认该批接头为不合格。

⑥对焊接头的冷弯试验,可用万能试验机、钢筋弯曲机或人工弯曲进行,芯棒直径应符合表6.1.3的规定。

冷弯试验时,应将接头内侧的毛刺、卷边削平,焊接点应位于弯曲中心,绕芯棒弯曲至90°。

表6.1.3对焊接头冷弯试验的芯棒直径

钢筋级别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芯棒直径

2d

4d

5d

7d

注:

1d为钢筋直径(mm);

2直径大于25mm的钢筋,芯棒直径应增加1d。

当试件经冷弯后,在弯曲背面不出现裂缝,可判为冷弯试验合格。

当3个冷弯试验中有1个试件不合格,应另取6个试件重作试验,当复试中仍有1个不合格时,则该批对焊接头应判为不合格。

5热轧光圆钢筋和热轧带肋钢筋的接头采用搭接、帮条电弧焊接时,除应满足强度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搭接接头的长度、帮条的长度和焊缝的总长度应符合本指南附录E的规定。

②搭接接头钢筋的端部应预弯,搭接钢筋的轴线应位于同一直线上。

③帮条电弧焊的帮条,宜采用与被焊钢筋同级别、同直径的钢筋;当采用同级别不同直径的钢筋作帮条,且被焊钢筋与帮条钢筋均为Ⅰ级钢筋时,两帮条钢筋的直径应大于或等于被焊钢筋的0.8d,当被焊钢筋与帮条钢筋为Ⅱ、Ⅲ级钢筋时,两帮条钢筋的直径应大于或等于0.9d。

帮条和被焊钢筋的轴线应在同一平面上。

④焊缝高度h应等于或大于0.3d,并不得小于4mm,焊缝宽度b应等于或大于0.7d,并不得小于8mm(图5-1)。

⑤钢筋与钢板进行搭接焊时,搭接长度应等于或大于钢筋直径的4倍(Ⅰ级钢筋)或5倍(Ⅱ级钢筋)。

焊缝高度h应等于或大于0.35d,并不得小于4mm,焊缝宽度b应等于或大于0.5d,并不得小于6mm(图5-2)。

⑥在工厂(场)施行电弧焊接时,均应采用双面焊缝,仅在脚手架上施焊时,方可采用单面焊接

⑦电弧焊接用的焊条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可按表6.1.4选用。

表6.1.4电弧焊接用焊条

焊条型号

药皮类型

电流种类

E4301

E4303

E4313

钛铁矿型

钛钙型

高钛钾型

交流或直流正、反接

E4315

低氢钠型

直流反接

E4316

低氢钾型

交流或直流反接

E5001

E5003

铁钛矿型

钛钙型

交流或直流正、反接

E5015

低氢钠型

直流反接

E5016

低氢钾型

交流或直流反接

⑧焊接地线应与钢筋接触良好,不得因接触不良而烧伤主筋。

⑨帮条与被焊钢筋间应采用4点固定。

搭接焊时,应采用2点固定。

定位焊缝应离帮条端部或搭接端部20mm以上。

⑩焊接时,应在帮条或搭接钢筋的一端引弧,并应在帮条或搭接钢筋端头上收弧,弧坑应填满。

钢筋与钢板间进行搭接焊时,引弧应在钢板上进行。

第一层焊缝应有足够的熔深,主焊缝与定位焊缝应熔合良好。

6每次改变钢筋级别、直径、焊条型号或调换焊工时,应预先用相同材料、相同焊接条件和参数,制作2个拉力试件。

当试验结果均大于该级别钢筋的抗拉强度时,方可正式施焊。

7采用电弧搭接焊、帮条焊的接头,应逐个进行外观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用小锤敲击接头时,钢筋发出与基本钢材同样的清脆声。

②电弧焊接接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