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辅导 高考作文考向及命题规律热点范文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23086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8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作文辅导 高考作文考向及命题规律热点范文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作文辅导 高考作文考向及命题规律热点范文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作文辅导 高考作文考向及命题规律热点范文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作文辅导 高考作文考向及命题规律热点范文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作文辅导 高考作文考向及命题规律热点范文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作文辅导 高考作文考向及命题规律热点范文分析.docx

《高考语文作文辅导 高考作文考向及命题规律热点范文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作文辅导 高考作文考向及命题规律热点范文分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作文辅导 高考作文考向及命题规律热点范文分析.docx

高考语文作文辅导高考作文考向及命题规律热点范文分析

2019高考语文作文辅导高考作文考向及命题规律热点范文分析

1.讲高考

(1)考纲要求

能依据所提供的材料写出符合要求的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2)命题规律

材料是作文是近年高考作文考查的重点,14年高考,全国各省市作文命题皆以材料作文形式出现。

从高考命题来看,所提供的材料有故事型(梗概、片断、寓言等),论说型(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事例型(名人事例、凡人小事等),情景型(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等),图表型(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等)。

例【2018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

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穷尽世间理,殷殷报国情

——写给17年后的新青年

陌生而熟悉的青年:

你好!

当你打开“时光瓶”发现这封信时,一定会非常惊讶!

是啊,可能你怎么也不会想到,17年前有一个和你现在年龄相仿的人会越过时光给你写信。

而我现在却是坐在高考的考场上思绪翻飞,回顾18年的成长经历,想象着17年后的发展变化,心潮涌动,任凭眼前一幕幕画面依次展现。

作为新千年的“世纪宝宝”,别看我现在只有18岁,可是却见证了我们伟大祖国的蓬勃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烟花照耀过我稚嫩的脸,“天宫一号”上精彩的授课内容激荡着我的心,“村村通”的乡间公路带我去旅行,互联网的普及令我的生活无比快捷。

汶川地震,我为遇难同胞揪心,为灾后重建捐款,更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真情感动。

18年,我和祖国一起成长,有过挫折,但更多的是成绩。

当不知不觉间长大成人时,蓦然发现,我正在经历着伟大祖国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

相信,当你读着我的这封信时,我们亲爱的祖国已经实现了“强起来”的梦想,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年轻的朋友,此时此刻我特别想和你说的是,没有祖国的强大,就不会有我们个人的幸福。

而这份幸福恰恰需要我们去奋斗。

17年后,18岁的你一定会像今天18岁的我一样面临人生的抉择,请不要迷茫,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建设祖国的伟大行动中吧,如果你还在犹豫自己的前途,那么不妨听听我的建议。

请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用自己的知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

科技兴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每当看到我们的生活变得一天比一天好时,我都深切地体会到科技带来的变化,因此,我建议你趁着现在年轻,一定要努力投身于科技创新中。

因为投身科研可以成为你展现才华的舞台,让你的赤诚之心有所慰藉。

作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兼济天下自是你我最宏伟的目标。

虽然科研领域看似远离社会,但你的任何学术成就乃至重大科研成果都将被打上华夏儿女的烙印,都会让我们这个大国再前进一步。

想当年钱学森教授,不畏美国的封锁阻挠,毅然回国,在火箭导弹领域抛头颅、洒热血,终成一段佳话。

中国的“天眼之父”南仁东几十年目不窥园,焚膏继晷,餐风露宿,为了中国的天文事业呕心沥血。

“两弹一星”的元勋们,隐姓埋名,在戈壁荒漠一干就是几十年,终于使世人不敢再小瞧我们的祖国。

他们的事迹并没有愈行愈远,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贡献越来越大。

我也曾经迷茫过,追随着“丧文化”,热衷于“佛系心态”,但是我更信奉“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所以,今天坐在考场的我也希望17年后的你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内涵,无论我们的国家多么富强,作为年轻一代,我们都需要用奋斗来诠释青春的含意。

请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吧,任何时代,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都会有油腻与荒芜。

只有天真的内心才能最真切地感受大自然最隐秘的律动,才能在纷乱的物质世界中发现规律。

一个圆滑世俗的人,一个对世界失去好奇失去探寻欲望的人,他的生命只能过早的凋零。

年轻的朋友,多么希望这封18年前的来信能够扫除你眼前的雾霾,坚定你奋斗的决心。

我更希望2035年到来时,年轻的你和中年的我一道携手共建我们伟大的祖国。

纸短情长,还有好多好多的话想和你讲,就让“穷尽世间理,殷殷报国情”成为我们共同的座右铭吧。

再会!

同样18岁的青年人

2018年6月7日

【解析】

【精准分析】本题属于新材料作文。

作文题目给出了7个年份以及该年发生的大事,在于引导学生关注当下,关注中国的改革发展,关注时事;引导学生走出书斋,要把自己投入到时代中,要求考生既要扎根中国国情,又要拥有世界眼光。

同时在回顾过往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到17年以后,这样对考生写作的要求不仅仅是了解我们已经取得的伟大成就,还需要考生发挥想象,设想一下十几年后的情况。

立意方向指导:

(1)必须结合新时代青年人的使命与担当来写,文中应该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青年人的人生际遇。

在这个难得的机遇中,我们必须要大有所为。

(2)必须结合个人成长来写,18岁的青春必须是扎根在中国的辉煌发展上,不能脱离从2000年到2018年这18年来中国的变化。

(3)青年的成长是与祖国的成长共同发生的,因此文中两者必然是相互融合的。

(4)后面的18年,考生可以发挥想象,根据所给内容写写巨大的成就。

(5)通篇文章应该注意是写给未来青年的,因此这篇文章是对未来青年的人生做一定的指导,要有建议,有分析,利与弊的权衡一定要从有利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这样的大局着眼。

布局谋篇的建议:

(1)今年的作文审题的难度不是很大,应该是人人有话说。

大家的立意也不可能太偏,几乎都是朝着一个方向去写作。

这样就存在一个如何避免千篇一律的问题。

(2)不建议考生故意追求新奇,还是要随大流。

(3)别人有,我也有,但是我们可以比别人更深刻,从深刻上下工夫,这样也可以脱颖而出。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名师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

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

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

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

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

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

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

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

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

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

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

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

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

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

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

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2019高考展望】

2019年高考仍会本着以往的“守正出新”这一原则命题,仍会突出“一点四面”,“一点”就是要在高考当中体现立德树人,“四面”是指要在高考当中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四个方面。

第一、抓住时代的特征选取合适的切入点进行试题命制。

论述类还会和传统文化相关,文学类重点选择现当代名家的作品,文言文还应是人物传记,诗歌仍会是名家诗作,实用类继续和生活相关,或体现时代的精神和成果。

从形式上看,任务驱动型作文会成为常客。

第二、从试题的创新看,诗歌仍会作大胆的探索,让诗歌考核的内容更加和学生的实际能力贴近,运用题目仍会大胆的创新,再具体的语境中核能会采用多种组合的方式,如今年的成语、病句、衔接组合;也可能会出现对联、得体、仿写的组合;压缩、图文和评论的组合;病句、得体和应用文格式的组合等。

第三、重点注意教材中“知识梳理和语言实践”部分的落实。

第四、从选材上看今年三卷中出现刘慈欣的作品,更加符合时代的特征,更加和考生接近。

作文的切入点会更加的新颖,和时代联系更加紧密。

充分体现“出新”的特征。

第五、现在即将进行课程改革,高考时指向标,可能向新课程的要求靠拢,体现经典名著的内容,可能会在名著阅读上下功夫,单独考核或和语言运用、作文结合在一起考核,总之创新点多多,要引起重视。

2.讲基础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

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

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

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3.讲典例

【例1】【2019届广东深圳高中高三12月模拟】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近日,饶毅、杨振宁、施一公等14位科学家与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共同发起设立“科学探索奖”。

科学探索奖,每年将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核心技术方面的数学物理学、信息电子、前沿交叉技术等领域,遴选出50名45岁以下的中青年科学家。

每位获奖者将连续5年、每年获得6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腾讯基金会将先出资10亿元人民币资助该奖项。

与其他科学奖励不同的是,很多科学奖都是对已取得科技成果的奖励,而科学探索奖进入的则是一个“无人区”,奖励的是中青年科学家面向未来的计划。

目前,科学探索奖各项工作正在进行。

对“科学探索奖”及其设立,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感受,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有探索精神,才会有精彩发现

恐怕谁也没有想到,人迹罕至的洞穴里竟然会有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倘若这群冒险者继续深入前进,没准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惊喜,抑或会走进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也未可知。

如果先入为主地认定这样的洞穴里什么也没有,没有兴趣和冲动实地看看,或者觉得神秘洞穴一定是个恐怖陷阱,没有胆量探个究竟,别有洞天的美妙风景或许永远是个谜,不会为世人所知。

善于探索、敢于冒险,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一种特有的精神,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历程无不与探索、冒险、发现、创新如影随形,有探索精神才会有精彩发现,有冒险胆识才会创造奇迹,更多的情况下,人们尤其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略和果决。

哥伦布当年的“漂泊”或许就没打算回头,但他的一往无前终于发现了着陆;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明知自己的研究与宗教信仰冲突的后果如何严重,毅然执著于自己的追求,才在力学、天文学和哲学领域创造了天才的建树……

探险的基本内涵是探索,探索的原动力在于创新、进步、突破、发展。

反观我国几十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又何尝不是一种具有非凡胆识的英明决断,做出这一选择不可避免地历经了种种艰难险阻考验。

也正是这一集聚了中国人民勇气和智慧的“探险”行动,让我们摸索出一条不但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而且世界历史上也不曾有,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而实现了经济社会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日益以世界大国、强国的姿态屹立于全球舞台。

当然,探险不是单纯的冒险,更不是盲目的冒进,必须对风险成本和未来预期做出理性、科学的评估,同时还必须摒弃个人英雄主义,充分地依靠群体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探险神秘洞穴的不是一群人而是一个人,点亮的不是数支蜡烛而只是一支蜡烛,呈现在眼前的或许又是另一番景象,可能要经历更多的摸索甚而走弯路才能发现洞穴里那群五彩斑斓的蝴蝶和更为神奇的风景,而这对于当下我们正执着追寻伟大中国梦的新探索同样不无启迪意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的能力。

此题是一篇从现实中节选的一段背景材料,考生在写作这类作文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结合材料进行精准的审题立意,其次是结合现实进行挖掘写作的内容。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是:

与其他科学奖励不同的是,很多科学奖都是对已取得科技成果的奖励,而科学探索奖进入的则是一个“无人区”,奖励的是中青年科学家面向未来的计划。

目前,科学探索奖各项工作正在进行。

考生要注意科学探索奖主要立足是“探索”,主要奖励的方向是“未来”。

所以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科技要瞄准未来、奖励要激励基础科学、激励科学探索等。

以上角度都可以是考生写作立意的角度,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结合当下中国的科技的形式,进行深入的分析“科学探索奖”的深刻的意义。

只有这样,作文才能有深度。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

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

“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比如本则作文,根据材料看,作文供料的关键词有:

“科学探索奖”“无人区”“面向未来的计划”。

考生可以围绕以上关键的词句,深入分析科学探索奖的实质的意义,这样才能使得作文有深度。

【趁热打铁】【2019届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圈子”一词,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用得多的并非其本义——“圆而中空的平面形;环形;环形的东西”(《现代汉语词典》),而是其比喻义。

其含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种:

①指说话做事不直接,绕弯子。

如“兜圈子”“绕圈子”等。

②指具有相同爱好、兴趣或者为了某个特定目的而联系在一起的人群。

如“朋友圈”“演艺圈”等。

③人们活动的范围界限。

如“小圈子”等。

请选择“圈子”的一个义项,写一篇文章,来表达你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

选好角度,明确主题,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生活莫被“朋友圈”绑架

圈子千千万万,而微信朋友圈独领风骚。

其中的人情冷暖、世故人情、社交焦虑、种种世相,和现实中的复杂的人际关系比较起来,可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的生活被社交“绑架”了吗?

确实需要反思一下。

现在,朋友圈已是中国网民使用率最高的社交应用。

手机在手,点赞或转发,群聊或分组,屏蔽或拉黑……这是目前中国人几乎时时在进行的一种社交方式,这样的朋友圈也在重构着人们的处世哲学。

但是,如今,更多的人对“朋友圈”的态度,已经由原来的好奇、惊喜、喜欢、自由、参与乃至不离不弃,变得越来越感觉它无意义、很虚幻、缺少真实,让人身不由己,无所适从,以致有人说,我们的生活已经被这种社交绑架,私域和公域难分,朋友圈中没有真正的朋友……

朋友圈里的友谊,一般称为“点赞之交”。

你发一条朋友圈,人们就能给个秒赞,但关上手机,你可能连对方是谁都想不起来,让人感到自己在朋友圈中其实很孤独。

朋友圈中的既定法则,是为人情点赞。

赞领导转发的深度美文、赞同事晒出的精修自拍、赞客户挂出的行业资讯……哪里有人情,就去哪里点。

“晒”是朋友圈中的主要内容。

有人说得好,刷一遍朋友圈,比看一部连续剧更为精彩,晒脸、晒娃、晒美食、晒风景、晒方向盘……指尖上的朋友圈,变成了包装自己人设与标签的舞台。

同时,转发也成了一种态度,哪些转,哪些不转,有人开始为此纠结、踌躇,而在每一次不得已的转发前,甚至都要在标签分组里挑挑拣拣,斟酌对谁可见,对谁不可见……因为,看到“朋友圈”的复杂程度甚至超过了现实,个人生活已经完全被占有和绑架,有人已将朋友圈设置为“近三天可见”,除了那些不得不发的东西,不再花精力去刷朋友圈,而把更多重心放在生活里,陪亲朋吃饭,和好友见面聊天,把自己的社交回归得更原始一些,更简单一些……

不能否认,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工具,已经广泛而细微地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为我们传播信息、沟通情感、表达态度,提供了便捷和发挥了作用,但是,这些社交媒体也使使用者产生了更多的负面情绪。

比如:

因想要参与每一件事并分享但害怕“他们在嗨不带上我”而产生的“失落感”;因沉迷于手机不跟身边的人交流而产生的“孤独感”;因要关注别人在做什么而不自觉地与别人比较产生的“不安感”;因长期让手机处于对外联接状态呈现出的“抑郁症”;因为害怕自己不如社交网络上表现出来的那么“成功”和优秀而产生的“焦虑感”……这些负面影响使人们的生活并不完满,常常因此陷于生命的困惑、情感的迷惘之中,可说是生活被社交所“绑架”。

这正是今天这个“手机社会”带来的一些弊端。

技术的力量正在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情感,越来越多的人变成“低头族”“手机控”,生活被手机绑架。

因此,有人倡导“放下手机,多留点时间,给家人和春天”。

在今天这个“手机社会”,我们的生活要完满,获得幸福,不被“手机”所控制,不被“朋友圈”所绑架,不变成“非我”,就要欣赏自己的生活,发现自我的实现和价值,由“倾向于关注别人有什么”到开始关注“自己实际需要什么”,重新构建人和社会的关系,重新体味和感悟生活的美好,从而获得身心、生命和自我的自由和解放……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

本题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的中心词是“圈子”,写作要求是:

请选择“圈子”的一个义项,写一篇文章,来表达你的感触与思考。

从“具有相同爱好、兴趣或者为了某个特定目的而联系在一起的人群”这个角度来看,“圈子”实际上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比如汽车发烧友可以加入“汽车圈”,数码产品发烧友可以加入“数码圈”,喜欢喝酒的人可以加入“品酒圈”等。

在各自的圈子里,人们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共同提高。

但有时圈子的存在也会对人产生负面的、消极的影响,如一些演员吸毒,就不能说与他们的“朋友圈”毫无关系。

从“人们活动的范围界限”这个角度来看,“圈子”对人同样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

“圈子”既可以规范人们的言行,使人们避免犯错,不出危险,此时的“圈子”就相当于规矩、规范;“圈子”也可以束缚人们的手脚,限制人们的自由,使人们无法发展,难以创新,身心痛苦,此时的“圈子”就相当于限制和约束。

作为社会中的人,我们都应有属于自己的“圈子”,否则,我们就可能会被社会、被他人边缘化,甚至排斥;我们也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圈子”,因为我们根本无法脱离社会,与世隔绝。

但无论身处哪种圈子,我们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绝不可一味盲从。

同样,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都受着法律、制度、道德等方面的制约,不可能绝对自由,但我们应该在不违背原则、不损害他人的前提下,保持个性,力争发展。

由此,我们可从“周围的圈子”和“自身的圈子”两方面立意:

①积极融入“圈子”,拥抱成功;②顺应潮流,适应“圈子”;③“圈子”应常新,切莫去固守;④走出习惯的“怪圈”;⑤莫让圈子“束住手脚”;⑥远离不良的“圈子”等。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方法:

第一步:

概括现象(是什么)

第二步:

分析现象(为什么)

现象反映了什么,观果思因,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三步:

如何解决(怎么办)

第四步:

确定立意

切入点要小,选择自己熟悉的或感触较深的,有素材积累的。

4.讲方法

(1)材料作文写作原则:

①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②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③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

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2)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①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②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 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③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④由物及人法(把握寓意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⑤分析关系法

事物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

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⑥明

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⑦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

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⑧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

因此,审题时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⑨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如:

阅读以下的文字,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