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docx
《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
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我市实现“两个率先”、力争“两个提前”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刚才,市教育局局长作了重要讲话,对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接下来,市长倪士俊同志还要对建设教育强市作出具体部署,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这里,我根据市委常委会讨论的精神,简要讲六点意见。
一、建设教育强市,统一认识是前提
建设教育强市是市委、市政府着眼全局、放眼未来的一项战略部署,也是顺应民意、惠及群众的一项民心工程。
全市各级党政组织都要从实践“三个代表”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一是工作有基础。
应当充分肯定,“九五”以来的这十年,是经济社会发展较快较好的时期,也是教育事业发展较快较好的时期。
全市教育改革逐步深化,投入不断加大,质量不断提高,经济社会效益得到增强。
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高中阶段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进一步加快。
特别是今年全国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我市有7项指标在扬州各县(市、区)名列榜首。
教育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是全市广大人民群众重视教育的传统美德、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教育优先发展、全体教育工作者矢志改革创新的共同结晶。
这正是我们建设教育强市的基础所在、依据所在、信心所在。
二是发展有要求。
教育是国之大计,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教育兴则百业旺、教育强则发展快,教育的发展水平,体现了后劲,决定着未来。
在教育上抢到的机遇是最大的机遇,赢得的发展是最具价值的发展,同样,产生的失误也会是最根本的失误。
我市在加快“两个率先”、力争“两个提前”的奋斗进程中,既要充分发挥物质资源方面的优势,更要重视依靠人才资源,彰显教育和科技优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加快“两个率先”、力争“两个提前”,首先是教育要率先发展、提前发展。
三是群众有愿望。
教育是民生之本,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
老百姓都深深懂得,掌握知识就能改变命运,学到技能就能创业致富。
当前我市教育的基本矛盾仍然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教育公平、教育投入、教育收费、教学质量、应试教育等问题,其根源还是教育的发展不够充分、不够丰富,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素质和各方面专门人才的需求,无法满足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更好教育的追求。
因此,我们要把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努力为全市青少年提供充足的、优质的、不同层次的受教育机会,作为发展的首要战略方针,作为我们执政为民的基本任务,把教育普及率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指标,让每一个家庭的子女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不因贫失去学习机会,让每一个人都有接受多样化、多种途径的继续教育的机会。
二、建设教育强市,深化改革是动力
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教育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
如果我们前些年按部就班、因循守旧,就不会有今天教育发展的好形势;如果我们现在患得患失、举步不前,也必然会贻误教育加快发展的难得时机。
进一步深化改革,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转换体制、活化机制为重点,不断增强教育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解放思想。
就是要以全新的理念和视野看待教育事业,不仅要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公益功能,也要重视教育的生产力特征和社会生产功能;不仅要将教育发展视作政府的责任,也要重视社会、家庭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不仅要重视公有制教育的骨干作用,也要重视非公有制教育的巨大潜能;不仅要重视教育对于培养优秀人才的特殊意义,更要高度重视教育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帮助广大劳动者增长劳动技能的普遍意义。
全市上下要继续高举教育改革的旗帜,让一切有利于发展教育的思想充分活跃起来,把一切有利于发展教育的资源充分释放出来,使一切有利于发展教育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大力解放和发展教育生产力,以造福社会,满足人民。
转换体制。
就是对义务教育,坚持以政府举办为主、社会力量办学为辅;对非义务教育,实行更加灵活、开放、多样的办学体制,按照存量不减、增量放开的原则,实行“两保证、两鼓励”,即保证公办教育包括优质教育的既有规模,保证所有学生都有学可上、上得起学,鼓励优质学校采取多种形式放大优质教育资源,鼓励富裕家庭为教育投资、花钱,获得新的教育机会,让更多的群众享受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成果。
我们要把民办教育纳入全市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强化政策扶持,培育树立典型,依法加强管理,引导健康发展,努力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活化机制。
就是要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进口”关,加大超编教师分流力度,做到凡进必考、竞争上岗、择优录用。
在普通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全面推行校长聘任制和校长负责制,建立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校长选拔任用机制,健全校长考核、培训、激励、监督、流动等制度。
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和结构工资制,形成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使分配向关键岗位和优秀教师倾斜,做到劳者有所得、能者有其位、优者有所奖。
三、建设教育强市,培养人才是目标
建设教育强市,目标决不是仅仅为高等院校输送更多的生源,更重要的是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人才。
因此,我市的教育发展要围绕适应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要、家庭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学生多样化的人生目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不拘一格、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要积极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纠正单纯以分数或升学率衡量教育质量的倾向。
学校要把品德、智力、知识、能力统一纳入学生评价体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特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和家庭社区的特殊作用,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建设教育强市,做大做优做强职业教育,既是题中应有之义,更是特色所在。
要以更加开放的思路、更加灵活的政策,兴办职教事业、发展职教产业,打破地区、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进一步加大职教资源整合,切实解决好投入不足与资源闲置的矛盾,使职业教育资源更加集中、专业更加合理、效益更加明显。
市职业教育集团要尽快进入实质性运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使职业教育与我市的产业发展相衔接、与市场需要相适应、与劳动就业相结合,发展“订单教育”,打造品牌,扩张规模,提升层次,放大优势。
要注重强化终身教育。
大力发展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增强他们适应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以创建学习型城市为目标,弘扬文明新风,建设书香城市,使学习社会化、学习终身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普遍提高。
四、建设教育强市,加大投入是保障
优先发展教育,必须优先投入教育。
各级政府首当其冲、责无旁贷,同样,社会各方义不容辞,共同保障。
要加大政府投入。
市、镇两级政府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依法加大投入,保住保好义务教育的底线,完善教育投入的优先增长机制,保证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每年预算执行结果要实现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增幅高于财政性开支增幅。
在今年七月份已经基本实现教师工资由市财政统一发放的基础上,
力争今年底解决教师的医保问题。
从明年开始,每两年给全市在职教师作一次免费体检。
要实施扶贫助学工程,建立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贫困学生教育救助机制,逐步降低低收入家庭教育开支占家庭支出的比重,逐步减轻普通家庭特别是困难家庭的教育负担。
要突出多元投入。
目前我市财政支付能力仍相对较弱,完全依靠政府无法支撑教育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增加教育经费,还要向新体制、新机制要钱,在政府增资的基础上,走吸引民资、利用外资、家庭出资的路子。
引导高收入家庭优先投资教育,发扬重视下一代教育的优秀传统,鼓励暂时推迟享受型消费,重点保证教育消费,为先富起来的家庭子女提供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通道。
引导外资、民资、服务业优先兴办和发展教育产业,放宽民资、外资的准入政策,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出资办学,积极开拓教育服务、科技开发等途径筹措教育经费。
要坚持有效投入。
强化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大力推进各类学校的校务公开、财务公开,实施招投标制度,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行为,管好教育资金,提高使用效益。
要根据区划调整后的新情况,进一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盘活存量,确保集约投入、集中投入、有效投入。
切实防止好高骛远和脱离实际,坚决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不搞表面风光的硬件建设,确保不发生新增政府债务,努力降低和逐步消除教育历史债务,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
五、建设教育强市,队伍建设是根本
建设一支思想政治过硬、业务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大计。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
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始终以良好的形象为人师表,以踏实的工作教书育人,真正担负起传播知识、倡导文明、塑造灵魂的神圣使命。
各镇党委政府、教育部门、各类学校要大力加强学校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推进学校党风廉政建设,以优良的党风带行风,正校风。
与此同时,要高度重视培养骨干教师,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师资队伍。
要让教师在能力上与时俱进。
完善教师教育体系,改革教师教育模式,强化教师继续教育,构建职前职后教育相互沟通、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举、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建立和完善职业道德评价、考核、奖惩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要让教师在权益上得到保障。
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地位,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体贴,努力为教师排忧解难。
要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引导全市上下尊重教师、尊重人才,为广大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开展科研创新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要让教师中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大力推进名校、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制订和实施优秀人才培养扶植计划,为优秀人才提供成长的机会,创设展示的舞台,从而形成拔尖人才引得进、优秀人才留得住、潜在人才冒得出的全新机制,形成名师名校长、骨干教师、合格教师的合理结构和人才梯队。
六、建设教育强市,加强领导是关键
建设教育强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举市一致的整体合力。
强化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用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教育强市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
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负总责、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要高度负责具体抓,坚持定期研究教育工作的办公制度和实现教育优先发展的责任制度,经常深入学校,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协调各方,多办实事。
市建设教育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着眼全局,研究重大问题,做好建设教育强市的计划、实施、督查等工作。
各镇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咬定目标,狠抓落实。
优化环境。
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做教育工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动员引导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事业。
教育部门要加强作风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组织、宣传、发展改革、财政、人事、公安、科技、劳动保障、国土资源、建设、税务、物价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热情服务,全力支持,形成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硬化考核。
从今年起,市委、市政府将把教育工作的实绩列入各镇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采取镇级自查与市级督查相结合的办法,建立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和考核制度。
各镇党委政府、各相关部门也要切实把教育工作作为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重要考核内容,明确目标,强化考核,经常督促,落实责任。
同志们,建设教育强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大局,事关全市人民切身利益。
我们相信,只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扎实工作,的教育事业就一定会更加辉煌,就一定能够为建设繁荣文明和谐的新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