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蒸汽给热系数测定实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93898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气蒸汽给热系数测定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空气蒸汽给热系数测定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空气蒸汽给热系数测定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空气蒸汽给热系数测定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空气蒸汽给热系数测定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空气蒸汽给热系数测定实验.docx

《空气蒸汽给热系数测定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蒸汽给热系数测定实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空气蒸汽给热系数测定实验.docx

空气蒸汽给热系数测定实验

空气-蒸汽给热系数测定

一、实验目的

1.1、了解间壁式传热元件,掌握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方法。

1.2、掌握热电阻测温的方法,观察水蒸气在水平管外壁的冷凝现象。

1.3、理解强化传热对传热系数的影响。

1.4、学会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了解影响给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

二、基本原理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冷、热流体普遍地系通过固体壁面(传热元件)进行热量交换,称为间壁式换热。

如图(4-1)所示,间壁式传热过程由热流体对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固体壁面的热传导和固体壁面对冷流体的对流传热所组成。

式中:

Q-传热量,J/s;m1-热流体的质量流率,kg/s;

cp1-热流体的比热,J/(kg·℃);T1-热流体的进口温度,℃;

T2-热流体的出口温度,℃;m2-冷流体的质量流率,kg/s;

cp2-冷流体的比热,J/(kg·℃);t1-冷流体的进口温度,℃;

t2-冷流体的出口温度,℃;α1-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W/(m2·℃);

A1-热流体侧的对流传热面积,m2;

-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数平均温差,℃;α2-冷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W/(m2·℃);A2-冷流体侧的对流传热面m2;

-固体壁面与冷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

K-以传热面积A为基准的总给热系数,W/(m2·℃);

Δtm-冷热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

 

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式(4—3)计算,

式中:

tW1-冷流体进口处冷流体侧的壁面温度,℃;

tW2-冷流体出口处冷流体侧的壁面温度,℃。

冷、热流体间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式(4—4)计算,

当在套管式换热器中,环隙通以水蒸气,内管管内通以冷空气或水进行对流传热系数测定实验时,则由式(4-1)得内管内壁面与冷空气或水的对流传热系数,

实验中测定紫铜管的壁温tw1、tw2;冷空气或水的进出口温度t1、t2;实验用紫铜管的长度l、内径d2,

和冷流体的质量流量,即可计算α2

然而,直接测量固体壁面的温度,尤其管内壁的温度,实验技术难度大,而且所测得的数据准确性差,带来较大的实验误差。

因此,通过测量相对较易测定的冷热流体温度来间接推算流体与固体壁面间的对流给热系数就成为人们广泛采用的一种实验研究手段。

由式(4-1)得,

实验测定、

下冷流体对应的、换热面积A,即可由上式计算得总给热系数K。

下面通过两种方法来求对流给热系数。

2.1.近似法求算对流给热系数α2

以管内壁面积为基准的总给热系数与对流给热系数间的关系为,

式中:

d1-换热管外径,m;

d2-换热管内径,m;

dm-换热管的对数平均直径,m;

b-换热管的壁厚,m;

λ-换热管材料的导热系数,W/(m·℃);

用本装置进行实验时,管内冷流体与管壁间的对流给热系数约为几十到几百W/.m2K;而管外为蒸汽冷凝,冷凝给热系数α1可达~104W/.m2K左右,因此冷凝传热热阻

可忽略,同时蒸汽冷凝较为清洁,因此换热管外侧的污垢热阻

也可忽略。

实验中的传热元件材料采用紫铜,导热系数为383.8W/.m2K,壁厚为2.5mm,因此换热管壁的导热热阻

也可忽略。

若换热管内侧的污垢热阻Rs2也忽略不计,则由式(4-7)得,

由此可见,被忽略的传热热阻与冷流体侧对流传热热阻相比越小,此法所得的总传热系数准确性就越高。

2.2.用传热准数式求算对流给热系数α2

对于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湍流对流传热时,若符合如下范围内:

Re=1.0×104~1.2×105,Pr=0.7~120,管长与管内径之比l/d≥60,则传热准数经验式为,

式中:

Nu-努塞尔准数,,无因次;

Re-雷诺数,,无因次;

Pr-普兰特数,,无因次;

当流体被加热时n=0.4,流体被冷却时n=0.3;

α-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W/(m2·℃);

d-换热管内径,m;

λ-流体的导热系数,W/(m·℃);

u-流体在管内流动的平均速度,m/s;

ρ-流体的密度,kg/m3;

μ-流体的粘度,Pa·s;

cp-流体的比热,J/(kg·℃)。

对于水或空气在管内强制对流被加热时,可将式(4-9)改写为

则式(4-7)可写为,

当测定管内不同流量下的对流给热系数时,由式(4-14)计算所得的C值为一常数。

管内径d2一定时,m也为常数。

因此,实验时测定不同流量所对应的,由式(4-4)、(4-6)、(4-12)、(4-13)求取一系列X、Y值,再在X~Y图上作图或将所得的X、Y值回归成一直线,该直线的斜率即为m。

任一冷流体流量下的给热系数α2可用下式求得,

2.3.冷流体质量流量的测定

2.3.1若用转子流量计测定冷空气的流量,还须用下式换算得到实际的流量,

式中:

V'—实际被测流体的体积流量,m3/s;

ρ'—实际被测流体的密度,kg/m3;均可取

下对应水或空气的密度,见冷流体物性与温度的关系式;

V—标定用流体的体积流量,m3/s;

ρ—标定用流体的密度,kg/m3;对水ρ=1000kg/m3;

对空气ρ=1.205kg/m3;

ρf—转子材料密度,kg/m3。

于是

2.3.1若用孔板流量计测冷流体的流量,则

式中,V为冷流体进口处流量计读数,ρ为冷流体进口温度下对应的密度。

2.4.冷流体物性与温度的关系式

在0~100℃之间,冷流体的物性与温度的关系有如下拟合公式。

2.4.1空气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式:

2.4.2空气的比热与温度的关系式:

60℃以下Cp=1005J/(kg·℃),

70℃以上Cp=1009J/(kg·℃)。

2.4.3空气的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式:

2.4.4空气的黏度与温度的关系式:

3、实验装置与流程

3.1.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图4-1所示。

1—风机;2—孔板流量计;3冷流体管路;4—空气进气阀门;5—冷流体进口温度;6—惰性气体排空阀;7—蒸汽温度;8—视镜;9—冷流体出口温度;10—压力表;11—冷凝水排空阀;12—蒸汽进口阀;13—冷凝水排空阀;14—蒸汽进口管路;

15—冷流体出口管路;

图4-1空气-水蒸气换热流程图

来自蒸汽发生器的水蒸气进入不锈钢套管换热器环隙,与来自风机的空气在套管换热器内进行热交换,冷凝水排出装置外。

冷空气经孔板流量计或转子流量计进入套管换热器内管(紫铜管),热交换后排出装置外。

3.2.设备与仪表规格

3.2.1紫铜管规格:

直径φ21×2.5mm,长度L=1000mm

3.2.2紫铜管规格:

直径φ21×2.5mm,长度L=1000mm,带强化管

3.2.3外套不锈钢管规格:

直径φ100×5mm,长度L=1000mm

3.2.4铂热电阻及无纸记录仪温度显示

3.2.5全自动蒸汽发生器及蒸汽压力表

四、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4.1实验步骤

4.1.1、打开控制面板上的总电源开关,打开仪表电源开关,使仪表通电预热,观察仪表显示是否正常。

4.1.2、在蒸汽发生器中灌装清水,开启发生器电源,使水处于加热状态。

到达符合条件的蒸汽压力后,系统会自动处于保温状态。

4.1.3、打开控制面板上的风机电源开关,让风机工作,同时打开冷流体进口阀,让套管换热器里充有一定量的空气。

4.1.4、打开冷凝水出口阀,排出上次实验残留的冷凝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也保持一定开度。

注意开度适中,开度太大会使换热器中的蒸汽跑掉,开度太小会使换热不锈钢管里的蒸汽压力过大而导致不锈钢管炸裂。

4.1.5、在通水蒸汽前,也应将蒸汽发生器到实验装置之间管道中的冷凝水排除,否则夹带冷凝水的蒸汽会损坏压力表及压力变送器。

具体排除冷凝水的方法是:

关闭蒸汽进口阀门,打开装置下面的排冷凝水阀门,通过蒸汽压力把管道中的冷凝水带走,当听到蒸汽响时,说明管道中残余的冷凝水已经排除干净,则关闭冷凝水排除阀,进行下一步实验。

4.1.6、通入蒸汽时,要仔细调节蒸汽阀的开度,让蒸汽徐徐流入换热器中,逐渐充满系统中,使系统由“冷态”逐渐转变为“热态”,此过程不得少于10分钟,防止不锈钢管换热器因突然受热、受压而爆裂。

4.1.7、上述准备工作结束,系统已处于“热态”。

通过调节蒸汽进口阀和冷凝水排空阀开度使蒸汽进口压力维持在0.01MPa。

4.1.8、向其中的一根管路通入空气,可通过组态软件或者仪表,调节风机转速来改变冷流体的流量,在每个流量下,必须等热交换过程稳定后方可记录实验数值。

改变流量,记录不同流量下的实验数值,记录6~8组实验数据。

4.1.9、然后向另一根紫铜管通入空气,重复操作步骤8,测量另一根管的传热系数。

4.1.10、实验结束,先关闭蒸汽发生器,关闭蒸汽进口阀,关闭仪表电源,待系统逐渐冷却后关闭风机电源,待冷凝水流尽,关闭冷凝水出口阀,关闭总电源。

待蒸汽发生器内的水冷却后将发生器内的残余水排尽。

4.2注意事项

4.2.1、开冷凝水排空阀时要注意开度适中,开得太大会使换热器里的蒸汽跑掉,开的太小会使换热不锈钢管里的蒸汽压力增大而使不锈钢管炸裂。

4.2.2、一定要在套管换热器内管先通空气,且已排除蒸汽管线上原先积存的冷凝水后,方可开启蒸汽阀门,将蒸汽通入套管换热器中。

4.2.3、刚开始通入蒸汽时,要仔细调节蒸汽进口阀的开度,让蒸汽徐徐流入换热器中,逐渐加热,使系统由“冷态”逐渐转变为“热态”,此过程不得少于10分钟,以防止不锈钢管因突然受热、受压而爆裂。

4.2.4、操作过程中,蒸汽压力必须控制在0.02MPa(表压)以下,以免造成损坏装置。

4.2.5、必须是在稳定传热状态下才能记录实验数据。

4.2.6、随时注意蒸汽量和蒸汽压力的稳定。

五.实验数据记录

5.1管1

空气

水蒸气

序号

V/流量m3/h

t1/进口温度

t2/出口温度

T1/进口

T2/出口

1

1.8

27.3

91.0

102.4

102.0

2

2.8

27.4

93.5

102.1

101.9

3

3.8

28.1

94.0

102.2

102.1

4

4.8

29.0

94.2

102.0

101.8

5

5.8

29.9

94.3

101.7

101.6

6

6.8

31.4

94.4

101.4

101.4

7

7.8

33.1

95.5

102.8

102.8

8

8.5

35.5

95.2

102.0

102.0

5.2、管2

空气

水蒸气

序号

V流量m3/h

t1/进口温度

t2/出口温度

T1/进口

T2/出口

1

2.8

30.5

81.2

102.7

102.6

2

4.3

30.0

81.6

102.6

102.6

3

5.9

29.9

80.7

102.1

102.1

4

7.5

30.1

79.9

101.9

101.7

5

9.0

30.7

79.1

101.8

101.7

6

10.5

31.9

78.8

101.8

101.7

7

12.0

33.5

78.7

101.7

101.6

8

13.4

35.5

78.4

101.4

101.3

六、实验数据处理

6.1、计算两根管路的冷流体给热系数的实验值

答:

用近似法求算冷流体给热系数

第一根管的第一组数据处理如下:

则Cp=1100J/(kg·℃)

即第一组数据求得

=13.61

用同样的方法可求得管一测的冷流体给热系数分别为

表一(管一)

V

Nu

Re

Pr

lnRe

ln(Nu/Pr0.4)

1.8

11.66

18.0900

4770.01

0.7607

8.4701

3.0047

2.8

13.40

25.7429

7415.40

0.7609

8.9113

3.3574

3.8

13.60

32.7727

10020.07

0.7624

9.2123

3.5981

4.8

13.78

39.3660

12586.45

0.7642

9.4404

3.7805

5.8

13.95

45.6381

15124.13

0.7661

9.6240

3.9273

6.8

14.05

51.5289

17568.30

0.7691

9.7739

4.0471

7.8

13.68

57.1289

19942.29

0.7726

9.9006

4.1485

8.5

13.71

60.6324

21415.14

0.7775

9.9719

4.2055

 

用同样的方法可求得管二测的冷流体给热系数分别为

表二(管二)

V流量m3/h

Nu

Re

Pr

lnRe

ln(Nu/Pr0.4)

2.8

7.39

25.4348

7274.282

0.7673

8.8921

3.3421

4.3

7.57

35.9116

11205.79

0.7663

9.3242

3.6876

5.9

7.43

46.2663

15384.89

0.7661

9.6411

3.9410

7.5

7.23

56.0103

19532.90

0.7665

9.8799

4.1319

9.0

6.96

64.6525

23352.77

0.7677

10.0585

4.2748

10.5

6.75

72.7972

27044.12

0.7701

10.2052

4.3922

12.0

6.56

80.5043

30605.26

0.7734

10.3289

4.4911

13.4

6.31

87.2602

33760.34

0.7775

10.4270

4.5696

6.2、冷流体给热系数的准数式:

,由实验数据作图拟合曲线方程,确定式中常数A及m。

根据

可求得Nu,Re,Pr数值列在表一表二中,再求得ln(Re),ln(Nu/Pr0.4)的值,以ln(Re)为横坐标,ln(Nu/Pr0.4)为纵坐标,

则求得管一的线性方程为Y=0.799X-3.767R=1

所以管一的常数A=

=

m=0.799

管二的线性方程为Y=0.7996X-3.7689R=1

所以管二的常数A=

=

m=0.7996

6.3、以

为纵坐标,

为横坐标,将处理实验数据的结果标绘在图上,比较强化管路和不带强化管路的图形,并与教材中的经验式

比较。

 

图一(管一)

图二(管二)

其中管一是螺纹强化管,管二是未强化普通管

管一的常数A=0.02312m=0.799

管二的常数A=0.02308m=0.7996

教材中的经验式

则理论上A=0.023m=0.8

七.实验结果分析

7.1两根管路的冷流体给热系数的实验值K对比理论值,误差较大的原因是:

实验数据的温差及Re数没有全在要求的范围内,用该准数式误差会比较大,还有就是测第一组数据时等待时间不足,可能没有真正达到“热态”。

7.2实验中,冷凝水不及时排走,附着在管外壁上,增加了一项热阻,降低了传热速率。

在外管最低处设置排水口,及时排走冷凝水。

采用不同压强的蒸汽进行实验,对α关联式基本无影响。

因为α∝(ρ2gλ3r/μd△t)1/4,当蒸汽压强增加时,r和△均增加,其它参数不变,故(ρ2gλ3r/μd△t)1/4变化不大,所以认为蒸汽压强对α关联式无影响。

7.3实验中冷流体和蒸汽的流向,对传热效果无影响。

因为Q=αA△tm,不论冷流体和蒸汽是顺流还是逆流流动,由于蒸汽的温度不变,故△tm不变,而α和A不受冷流体和蒸汽的流向的影响,所以传热效果不变。

7.4冷流体给热系数的准数式:

,根据数据得出管一的常数A=

m=1.09811,管二的常数A=

m=1.02018;而教材中的经验式

,误差比较大。

这与实验数据的温差及Re数没有全在要求的范围内有关系。

如果温差不符合范围的采用齐德—泰特公式以及其他修正,误差可以减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