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急诊急救管理制度_精品文档.doc
《第二章急诊急救管理制度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急诊急救管理制度_精品文档.doc(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急诊急救管理制度
62
文件名
急诊科工作制度
电子文件编码
ZLGL-02-001
页码
3-1
一、急诊科必须24小时开诊,随时应诊,节假日照常接诊。
工作人员必须明确急救工作的性质、任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抢救规则、程序、职责、制度及技术操作常规,掌握急救医学理论和抢救技术,实施急救措施以及抢救制度、分诊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治疗护理制度、观察室工作制度、监护室与抢救室工作制度、病历书写制度、查房会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严格履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二、值班护士不得离开接诊室。
急诊患者就诊时,值班护士应立即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同时予以一定处置(如测体温、脉搏、血压等)和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来院准确时间、单位等项目。
值班医师在接到急诊通知后,必须在5~10分钟内接诊患者,进行处理。
对拒绝来急诊科诊治患者或接急症通知后10分钟不到的医师,急诊室护士随时通知医务科、门诊部或总值班室,与有关科负责人联系,查清原因后予以严肃处理。
三、临床科室应选派技术水平较高的医师担任急诊工作,每人任期不得少于6个月。
实习医师和实习护士不得单独值急诊班。
进修医师经科主任同意报医务科、门诊部批准,方可参加值班。
四、急诊科各类抢救药品、器材要准备完善,由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
五、对急诊患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正确、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
疑难、危、重症患者应在急诊科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病房。
对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的
文件名
急诊科工作制度
电子文件编码
ZLGL-02-001
页码
3-2
患者,应及时送手术室进行手术。
急诊医师应向病房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
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收急、重、危症患者。
六、急诊患者收入急诊观察室,由急诊医师书写病历,开好医嘱,急诊护士负责治疗,对急诊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
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最多不超过一周。
七、遇重大抢救患者须立即报告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有关领导亲临参加指挥。
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积极向有关部门报告。
八、急诊范围:
1.急性外伤、脑外伤、骨折、脱臼、撕裂伤、烧伤等;
2.急性腹痛;
3.突发高热,呼吸、血压、心率(律)及神志明显异常者;
4.突然出血、吐血、有内出血征象、流产、小儿腹泻、严重脱水及休克者;
5.有抽风症状或昏迷不醒者;
6.耳道、鼻道、咽部、眼内、气管、支气管及食道中有异物者;
7.眼睛急性疼痛、红肿或急性视力障碍;
8.颜面青紫、呼吸困难者;
9.中毒、服毒、刎颈、自缢、淹溺、触电者;
10.急性尿闭;
11.发病突然、症状剧烈、发病后病情迅速恶化者;
12.烈性传染病可疑者;
13.急性过敏性疾病;
文件名
急诊科工作制度
电子文件编码
ZLGL-02-001
页码
3-3
14.其他经医师认为合乎急诊抢救条件者。
上述规定,不可机械执行,以免耽误患者诊病。
如病情模糊难定应由医师根据患者全面情况斟酌决定。
九、急诊医疗工作质量要求
1.医护人员要按医德标准,做到主动、热情、耐心、周到,急患者之所急,痛患者之所痛。
2.各级医护人员必须了解急诊医疗工作的特点(如发病急骤、变化迅速、随机性强、集中来诊、病谱广泛、病情复杂、常需协同治疗、时间性强等),值班期间保持高度警惕,做到随到随诊。
3.急诊分诊准确率达到90~95%。
4.急诊抢救成功率达到80%以上。
5.留观察患者诊断符合率达90%。
6.心梗患者死亡率在10%以下。
7.病案、病程护理记录及其他登记必须及时、准确、完整。
8.尽量减少差错,杜绝责任事故。
9.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率达100%。
文件名
急诊抢救室工作制度
电子文件编码
ZLGL-02-002
页码
1-1
一、抢救室专为抢救患者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尤其抢救室)。
抢救的人一旦允许搬动,即应转移出抢救室以备再来抢救患者的使用。
二、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须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
三、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
四、每日核对一次物品,班班交接,做到账物相符。
五、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1周时重新灭菌。
六、每周须彻底清扫、消毒一次,室内禁止吸烟。
七、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程序,进行工作。
八、每次抢救患者完毕后,要作现场评论和初步总结。
文件名
急诊观察室工作制度
电子文件编码
ZLGL-02-003
页码
1-1
一、因病情需要,可在急诊科观察室短期观察患者(包括病情复杂难以确诊,需入院诊治而暂时无床又不能转出者)。
二、值班医师和护士,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开好医嘱,及时填写急诊观察病历,随时记录病情和处理经过,认真做好交接班。
三、急诊观察室医师早、晚各查床一次,重症随时查看。
主治医师每日查床一次,及时修订诊疗计划。
四、急诊观察室值班护士,要随时主动巡视患者的病情、输液、给氧等情况。
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师并及时记录。
五、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褥疮、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六、留观察者只许留一人陪伴(特殊情况除外)。
七、留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最多不超过1周。
文件名
门、急诊首诊负责制
电子文件编码
ZLGL-02-004
页码
1-1
一、门诊首诊负责制
对非本科室范畴疾病患者和边缘性疾病患者,首诊医师均不得拒诊。
对非本科疾病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认真书写门诊病历,并耐心向患者介绍其病种及应去就诊科室。
对边缘性疾病患者,首诊医师应负责诊疗。
必要时,可请有关科室会诊。
严禁相互推诿。
二、急诊首诊负责制
1.一般急诊患者,参照门诊首诊负责制执行,由急诊室护士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
2.重危患者如非本科室范畴,首诊医师应首先对患者进行一般抢救,并马上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在接诊医师到来后,向其介绍病情及抢救措施后方可离开。
如提前离开,在此期间发生问题,由首诊医师负责。
3.如遇复杂病例,需两科或更多科室协同抢救时,首诊医师应首先进行必要的抢救,并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人员,以便立即调集各有关科室值班医师、护士等有关人员。
当调集人员到达后,以其中职称最高者负责组织抢救。
文件名
灾害急救医疗卫生管理制度
电子文件编码
ZLGL-02-005
页码
3-1
一、灾害急救医疗的组织领导
1.建立强有力的统一有效指挥的组织体系,保证灾害急救医疗工作全面、系统、协调、高效工作,要在省(市)或当地抗灾救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抗灾救灾医疗防疫工作领导小组,由卫生、医药、交通、铁路、民航、民政、商业和当地驻军、武警部队等有关领导组成,全面负责抗灾救灾医疗防疫的领导工作,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市)或当地卫生厅(局)内;
2.从思想上、组织上、物资上、药品上做好充分准备,以确保灾害急救医疗的坚实基础;
3.在灾区设立救灾医疗防疫指挥部,负责现场救护、医护人员调度、药品器械供应调度、现场消毒杀虫等工作;
4.指挥部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负责收集、整理、分析有关信息资料,掌握救灾动态,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必要时发出求救要求,并检查督促各地执行情况。
在办公室具体领导下,及时部署,科学决策,组织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后勤保障等若干个小组,以保证现场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等实施的需要。
二、保证通讯联络的畅通无阻
1.畅通的通讯联络是抗灾救灾十分重要的物质条件,尤其在灾害规模比较大,地理交通条件较差较复杂、通讯设施已受到不同程度破坏的情况下,更要做好这项保证工作;
2.充分利用无线通讯设备,明确各地各部门的抗灾救灾值班电话;
3.必要时要确定联络信号(例如火堆或信号弹等);
4.在实施现场急救指挥时特别需要通讯工具,要配备备必要的通讯指挥车(指挥艇或指挥直升飞机)。
文件名
灾害急救医疗卫生管理制度
电子文件编码
ZLGL-02-005
页码
3-2
三、医疗救护队的组织工作
1.现场急救要依赖高效多能的医疗救护队,在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组织医院编派一定数量的医疗救护队;
2.救护队每队8~10人左右,队长宜由技术比较全面的外科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医师4~6人(主要是外科医师),队内要配备适量行政管理人员负责医疗保障,有条件的话在每个医疗救护队中派一名防疫人员参加;
3.当重大灾害发生时,还要组织专科医疗救护队,例如骨科、脑外科等,十分严重时要果断地在现场创造条件设立“临时急救医院”进行现场急救手术等救护活动;
4.在一些灾害多发地区,要做好日常医疗的组织准备工作,包括培训技术、准备物资等,必要时进行演习训练,做到常备不懈,随时都能拉得出用得上。
四、卫生防疫
1.重大灾害后(尤其是洪涝灾害)往往会有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所以做好卫生防疫工作是抗灾救灾中十分重要的任务;
2.在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组织医务人员深入灾区第一线,进行“拉网式”诊查看病,“地毯式”消毒防疫,保证不漏掉每一件可疑的事和每一个可疑的病人,彻底清除一切可能导致疫情发生的隐患;
3.组织卫生防疫队以开展水、粪、环境、传染病媒体为重点的卫生防疫工作,保证水源的卫生,做好粪便、垃圾、尸体处理和指导,做好环境卫生和杀虫(蚊、蝇等)工作,做好卫生宣传工作和预防接种工作;
4.明确卫生防疫工作不仅是卫生防疫队,也是救灾医疗队的工作内容,以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文件名
灾害急救医疗卫生管理制度
电子文件编码
ZLGL-02-005
页码
3-3
五、切实做好后勤物资保障
1.救灾医疗的后勤物资保障工作是保证医疗防疫工作正常开展以及确保救灾医务人员生命健康和基本生活的重要基础;
2.药品、器材、消毒杀虫剂的供给;
3.配备必要交通工具;
4.临时电源、水源和食品、生活用品的供给。
文件名
地震现场救护管理制度
电子文件编码
ZLGL-02-006
页码
1-1
一、地震造成伤员的特点
病人数量多、伤势重、伤情复杂、复合多科,伤员常为复合伤、挤压伤、多发伤,常合并休克或心肺功能衰竭,骨折易造成截瘫或开放性骨折,污染严重易继发感染。
二、地震现场救护的首要问题
认识地震伤的严重性、复杂性,要把集中点放在注意处理威胁生命或可能发生威胁生命的窒息、心跳骤停和大出血等情况,注意处理挤压伤可能招致的挤压综合症和严重感染等情况。
三、切实做好伤员分类工作,以利于对伤员的及时分类处理,尽量区分三类:
1.危重伤员,必须火速抢救;
2.重伤员,主要做好手术前准备和防止休克的发生、预防感染等;
3.轻伤员,多能行走;
4.为了保证紧张有序地工作,要认真做好转运标志的登记佩戴工作,注明编号、姓名、性别、单位、诊断、已处理情况,是否注射过破伤风血清、抗毒素等。
四、有效地组织医疗救护,要根据具体情况组织好三线救护组织,明确不同分工,在此基础上切实做好病人的运送。
文件名
洪灾淹溺救护管理制度
电子文件编码
ZLGL-02-007
页码
1-1
一、洪涝灾害的发生可致使人们淹溺死亡,在平时落水或游泳跳水时撞伤,在水中昏迷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