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世界.docx
《感觉世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觉世界.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感觉世界
感觉世界
*教学目标:
1、知道人体的主要感觉器官及其基本结构、功能。
2、掌握皮肤感觉、嗅觉、味觉的形成过程。
3、知道各种感觉的形成部位——大脑。
*教学难点
1、皮肤觉、嗅觉、味觉的相同性、互补性。
2、皮肤冷热觉形成原因。
提问:
那我们怎么产生的感觉和感觉器官联系起来呢?
也就是感觉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大家可以小组讨论一下,我们通过感觉器官感受到外界刺激,那接下来呢?
师:
其实,人的感受器官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时会发出信息,信息沿着神经传到大脑,大脑做出分析,从而产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皮肤感觉等相应的感觉。
1、皮肤和皮肤的感觉
(1)皮肤的触觉
提问:
试验时,你用手的哪一部位去触摸物体的?
为什么不用其他部位呢?
由此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手指、手背或身体其他不同部位的触觉的敏感性的差异。
小结:
不错,首先,皮肤是我们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能感受触觉,各个部位的皮肤对触觉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刚才同学们应该也体会到了,指尖的触觉比较灵敏,所以触摸一般用指尖,因为这个部位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大家有没有看到过盲人阅读,他们不能靠眼睛阅读,所以他们用触觉“阅读“,有专门为盲人设计的盲文。
(2)皮肤的冷、热觉
实验现象:
二位学生的感觉不同:
一个形成冷觉,一个形成热觉(这是为什么呢?
)
实验证明:
皮肤感受到的冷、热觉并非取决于物体的温度高低。
(因为同一杯水的温度应该是相同的。
)
实验解释: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①先浸入热水再浸入温水的学生的手指皮肤,浸入温水后,手指在散热,散热越快,感觉物体越冷,先浸入冷水,再浸入温水的学生的手指在吸热,吸热越快感觉物体越热。
②皮肤感觉到的冷觉和热觉是皮肤散热或吸热速率的快慢程度。
实验结论:
皮肤具有散热和吸热功能,散热和吸热速率随环境可以变化,冷觉和热觉的形成是散热或吸热的结果。
举例说明:
冬天,由于外界温度低,人体皮肤与外界之间温差大,人体皮肤散热快,人感觉到冷。
夏天,由于外界温度高,人体皮肤与外界之间温差小,皮肤散热慢,感觉到热。
请你解释:
①拿冰块的人的手为什么会感觉到冷。
②冬天的晚上,脚能感觉到絷水袋很烫
结论:
皮肤的冷觉、热觉并不是物体温度的高低,而是皮肤散热的速率快慢。
(3)皮肤的痛觉
提问:
皮肤的感觉除了触觉、冷热觉,还有什么感觉呢?
对了,还有痛觉,那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们觉得皮肤的触觉、冷觉、热觉、痛觉中,哪一种感觉对人体最具有保护作用呢?
(痛觉)你能想象一个人如果没有痛觉会怎样吗?
小结:
据文献记载,至今世界上已发现62例先天无痛觉患者,他们由于先天无痛觉,幼年时往往在吃东西时自己将舌头咬破,行走时将关节扭伤而不知晓。
因此,他们必须学会如何防止烫伤、碰撞。
不管我们丧失冷热觉、触觉还是痛觉,都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危及到生命。
那皮肤除了作为感觉器官感受外界的刺激外,还有很多重要的功能,如防止水分散失、排汗散热、保护身体免受细菌入侵等。
【例1】:
手指部位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所以盲人一般用这个部位来“阅读”盲文。
而手背部位对热敏感的神经末梢比较丰富,所以我们一般用这个部位来测试病人额上的温度。
【例2】:
英国作家海伦·凯勒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但她通过“阅读”盲文学习了大量的知识,她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C)
A.视觉B.心灵感应C.触觉D.嗅觉
练1、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划破后感到疼痛,其感受器和形成痛觉的部位是(B)
A.均在手指伤处B.分别在手指伤处和大脑皮层
C.分别在手指伤处的真皮和表皮D.分别在手指伤处和伤处附近
练2、练1、俗话说“十指连心”,这是因为(B)
A.手指比较灵活B.指尖神经末梢比较集中
C.指尖有神经连接心脏D.手指的皮肤特别薄
练3、下列关于感觉及感觉器官的叙述错误的是(A)
A.皮肤能形成触觉、痛觉和冷热觉等多种感觉
B.眼、耳、鼻、舌都是感觉器官
C.喝酒会让人的大脑反应迟钝,所以酒后不宜开车
D.触觉神经末梢主要集中在指尖
二、鼻和嗅觉
师:
我们用鼻来感受各种物体的气味。
我们能用鼻子闻到什么样的气味?
(香、臭、酸)那么,人们是如何闻到气味的呢?
根据下面这张图,你能说一说人是如何闻到蛋糕香味的吗?
小结:
蛋糕中的化学物质扩散到空气中,当人呼吸时,这些化学物质进入鼻腔,并溶于鼻腔内的粘液中,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觉感受器)产生信息,信息通过嗅神经传到大脑,产生蛋糕香味的感觉。
这就是形成嗅觉的过程。
提问:
人的嗅觉有什么特点呢?
①适应性:
比如图中卖水产的人,由于时间长了,腥臭味道就闻不出来了,而我们却觉得很腥臭。
这是由于大脑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随着年龄的增长,嗅觉会逐渐减弱:
孩子的嗅觉往往要比他们的父母灵敏的多。
这其实也是嗅觉适应性的体现。
②差异性:
不同动物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我们都知道狗的嗅觉非常灵敏,那警察专用的警犬及更不用说了。
③选择性:
动物对不同气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
比如猫对鱼、老鼠的气味就特别的灵敏。
提问:
我们可以把气味收集和保存起来吗?
小结:
嗅觉不仅帮助人们闻到食物的香气,还可以帮助人们避开危险。
比如,嗅到煤气泄漏出来的气味,可以发现煤气泄漏了,及时采取防止煤气中毒的措施。
【例3】:
蛋糕的香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神经将香味传到大脑的嗅觉神经中枢,从而形成了嗅觉。
【例4】:
煤气是家庭常用的燃料,纯净的煤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但家用煤气中都要添加一种有特殊气味的气体。
请问:
(1)添加的这种气体,问着应该是让人不舒服(填“舒服”或“不舒服”)。
(2)添加这种气体的目的是一旦煤气泄漏,人们可以立即察觉并排除危险。
练4、“如入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香”这是由于(C)
A.嗅觉感觉器丧失的缘故
B.味觉感受器丧失的缘故
C.大脑的嗅觉中枢疲劳的缘故
D.大脑的味觉中枢疲劳的缘故
练5、50年前在法国有一个人的鼻子在保险公司保了100万美元,须知当时的“百万富翁”就相当于现在的“亿万富翁”。
这个人可能是(D)
A.警察B.法官C.调酒师D.调香师
练6、警犬可以协助警察破案,是因为狗比人有着更为敏锐的嗅觉,它形成的器官是(B )
A.鼻子B.大脑C.嗅觉神经D.咽
三、舌和味觉
师:
人们常用舌来感觉食物的味道。
那么人们是如何品尝到食物的味道的呢?
大家有没有观察过自己的舌头?
舌头的表面是怎么样的啊?
师:
我们能感受到舌的表面的不平滑的,上面布满了许多小凸点,小凸点里面有许多味蕾,舌头表面大约有1万个微小的味蕾,味蕾里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
当食物进入口腔内,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刺激味觉细胞,味觉信息通过神经传到大脑而产生味觉。
提问:
同学们肯定都感冒过,那你们在感冒的时候,往往会鼻塞,嗅觉的灵敏度降低了,而味觉的灵敏度也会减弱,有时会没有胃口吃饭,这说明了什么呢?
师:
这说明嗅觉可以影响味觉,各个感觉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具有互通性,可以相互干扰。
【例5】:
舌的表面布有许多小凸点,内藏味蕾,内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的物质的刺激。
当食物进入口腔时,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溶于味蕾中,刺激味觉神经末梢,使其产生信息,再通过味觉神经传到脑部,经脑部分析我们就感知到食物的味道了。
练7、形成味觉的部位是(D)
A、味觉细胞B、舌头C、味蕾D、大脑
练8、品酒师都不嗜酒,酒鬼都干不了这个职业,这是因为(A)
A.减少刺激要保持味觉灵敏B.酒鬼误事
C.酒鬼贪吃D.酒鬼品行不端正
练9、蒙起眼睛,堵住耳朵同时嗅橘子和吃草莓,会产生怎样的味道(D)
A.橘子味B.草莓C.无味D.混合的味道
练10、当人患了重感冒时,虽然身体很虚弱,却不想吃饭菜,平时最爱吃的才也变得没有味道,这是因为(C)
A.患感冒时,味觉不灵敏B.鼻塞症状造成嗅觉失灵
C.多种感受器都受到影响D.感冒药的味道影响味蕾的敏感度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4、记住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5、了解回声是怎样形成的。
6、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百米赛跑时,起跑点的枪声需要约_0.3_s时间才能传给终点计时员。
7、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
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
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3000_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_。
8、某同学对着山崖喊一声,如果他想听到自己的回声,他离山崖至少需要多远?
(设此时温气温为15摄氏度)
解:
已知v=340m/s,t=0.1s
所以声音传播的路程
s=vt=340m/sX0.1s=34m
故该同学与山崖的距离应为
s’=1/2s=1/2X34m=17m
答:
该同学距离山崖至少要17m。
一、声音的产生
1、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 _________ 传入学生耳中的;敲响的音又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_________ 而产生的.
3、考试时,考生翻动试卷发出的声音是由试卷________产生的,这声音通过________传入监考老师的耳朵。
4、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
5、敲击鼓面,人们可以听到鼓声,鼓声是由鼓面 产生的,然后通过 传播到人的耳朵.
6、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该声音是由于______的振动而产生的.
7、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
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9、下列古诗句中描述的声现象是由于空气振动而发声的是(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B.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吹笛子发声,主要是因为( )
A、吹笛子的演员本身发出的声音 B、笛子本身的竹管振动发声
C、笛子中空部分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D、以上三种说法都有道理
二.声音的传播
1、 隔墙有耳表明:
2、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____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传播速度不一样,当温度相同时,在_____________中传播速度最大.
3、“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响是由于铃受金属珠子的撞击________而发声;在山间小路上人们听到远处传来的铃声,是通过________传入人耳的。
4、悠扬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 产生的,琴声通过 传入人耳。
5、宇航员在月球上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交谈,这是因为在月球上没有 ,声音在 中不能传播。
6、如图所示是某校物理课外活动小组成员在探究声音能否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中传播时的一些场景.
(1)甲图说明声音能在_____中传播;
(2)乙图中,水中两石块的撞击声通过_____传到耳朵里;
(3)丙图中,当向外不断地抽气时,闹钟的“嘀嘀声”在逐渐减弱,说明声音在_____中不能传播.
7、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
8、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
9、手掌按住正在发声
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
A.不能传播声音 B.吸收了声波 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10、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真空不能传声B.室
内讲话比旷野里响亮是由于回声加强原声
C.声音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D.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11、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运动,此现象表明声音
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可以通过固体C.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12、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在各介质中传播的
B.将要上钩的鱼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深夜我们耳朵贴近地面可听到远处的脚步声,说明固体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D.15˚C时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13、下列情景中,声音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A 在大地中 B 在盐水中 C 在空气中 D 在真空中
三.回声
1、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14s收到回波信号。
该处海水深 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m/s)。
这种方法(填“能”或“不能”) 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2、声波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而我们人耳能够分辨出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已知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________m/s,所以我们能听到回声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_m。
四.练习题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速度比光速快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一样快
2、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
A.不断振动 B.一直向左运动 C.一直向右运动 D.静止不动
3、下列实验中,不能够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是
A、把一支短铅笔固定在大钟上,敲响大钟,拿一张纸迅速从笔尖上划过,纸上留下锯齿状的曲线
B、敲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
C、在音箱上放一些塑料泡沫,塑料泡沫会随着音乐起舞
D、把敲响的音叉接触悬挂着塑料泡沫球,塑料泡沫球被弹起
4、下面能说明固体可以传声的是 ( )
A、下雨前听到“隆隆”的雷声 B、刮风时树叶“沙沙”响
C、“土电话”
D、小河的流水“哗哗”响
5、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6、以下关于发声和发声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在15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被敲响的音叉停止振动后,不再发声D.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
速度比空气中的快
7、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1,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v2,在钢中的传播速度为v3,则在同一温度下,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A、v1<v2<v3 B、v1>v2﹦v3 C、v1>v2>v3 D、v1=v2=v3
8、甲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一次,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
乙同学听到的声音次数是( )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9、请欣赏下面的一首诗并回答下面的声学问题.
傍晚农村小河旁,姑娘独自洗衣裳.
湿衣叠放石板面,棒打衣物响四方.
小弟沿河踏歌来,见景一事费思量.
棒打衣服悄无声,棒举空中何其响.
该首诗包含了很多声学道理,分析这首诗填写以下表格:
实验,探究题
10、如图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则:
(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
(2)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
11、
(1)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
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 )法。
A.推理 B.类比 C.控制变量 D.转化
(2)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
(3)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4)若在月球上做这两个实验,甲实验乒乓球 弹起(填”会”或”不会”),乙实验乒乓球 弹起(填”会”或”不会”)。
12、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可乐饮料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
这一实验表明:
。
13、图19所示是某班同学研究声现象时所做的三个实验,能够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的实验是____________,能够说明液体能够传声的实验是____________,三个实验中的另外一个实验
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
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 (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
。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计算题
15、一个耀眼的闪电过后8.4s才传来雷声,雷声隆隆又持续6s之久才停止,求发生的闪电的云层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6、夏天下暴雨前,往往电闪雷鸣,雷声是云团之间放电引起的空气剧烈 而产生的,如果在看到闪电后4秒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
距人约 米(声速取340m/s,不计光的传播时间).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空气、振动
2、 解:
(1)不同的云团放电时就会引起空气的剧烈振动而发出雷声;
(2)由v=
可得,闪电处距人的距离是:
s=vt=340m/s×4s=1360m;
故答案为:
振动;1360.
3、振动 空气
4、 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故答案为:
振动.
5、振动 空气
6、固体可以传声
7、 振动 介质 固体
8、
9、振动 空气
10、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吹笛时,柳笛发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答案:
空气柱
11、扬声器发声时小纸片在纸盆上跳动,说明发声的纸盆在振动;即发声体在振动.
答案:
发声体在振动(或发声的纸盆在振动)
12、
不能 空气 真空
13、
(1)按题图甲方式进行实验,观察的同学贴着桌面,能听到比较响的敲击桌面的声音,这表明固体可以传声.
(2)从乙图中可以观察到,石块的撞击声通过水(液体)和空气(气体)传入耳朵里,这表明液体和气体可以传声.
(3)丙图为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实验,这表明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
(1)固体
(2)液体和气体 (3)真空
14、10500,不能
15、34017
二、选择题
16、 解:
因为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而声音在液体中要比在气体中传播快,所以A正确.
故选A
17、D
18、B
19、D
20、C
21、C
22、A
23、A
24、B
25、C
26、C
27、 B 解析: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在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选项A不符合题意。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选项B符合题意。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则发声停止,故被敲响的音叉停止振动后,不再发声。
选项C不符合题意。
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
选项D不符合题意。
28、D
29、C
30、A
31、D.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
32、A
33、C
三、简答题
34、从古诗中找出有关声现象的诗句,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速的大小等角度分析应用的声学原理.
答案:
四、实验,探究题
35、
(1)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空气越来越少,铃声逐渐变小;
(2)此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从而可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故答案为:
(1)变小;
(2)介质.
36、
37、 固体可以传声 金属丝的传声效果比棉线的传声效果好
38、甲 丙 真空不能传声
39、
(1)能
(2)声音变小(或听不到声音)(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或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五、计算题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