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3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62946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3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选3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选3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选3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选3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3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

《选3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3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3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

选3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3-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专题导航

伴随着20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战争与和平”问题成为这一历史阶段的重要主题。

随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20世纪的世界成为一个联系密切的整体,国家之间、列强之间的矛盾也具有了世界性,从而出现了世界性战争。

与此同时,人类的和平愿望和维护和平的力量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

“战争与和平”问题关系到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兴衰。

战争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之分,坚持正义的人们追求和维护世界和平,但并不惧怕战争;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是全世界热爱和平人士的共同愿望。

本模块在高考中以选考的方式出现,复习时应多关注如下重点问题: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与当今国际政治局势和政治格局的内在联系;二战后的局部战争与当今世界(或地区)和平或动荡的关系;国际联盟与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差异及原因;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依据及其对我国制定对外战略方针的重大意义等。

从学科综合的视角看,应特别注重中外历史的结合。

从学科热点的角度看,应注重世界格局的演变以及由此折射出的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和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美、英、法、德、日、俄等国的对华政策及其相互关系,当代重要的国际政治问题及其历史渊源和未来走向,人类对和平的追求等问题。

考纲解读

复习方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复习中要通过一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要充分了解国际联盟的成立和主要活动,通过了解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意义,吸取二战的历史教训。

注意对历史概念、历史结论的把握,从中找出规律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重点解决: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国际关系;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与当今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相结合,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考点梳理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爆发原因

(1)根本原因

20世纪的世界已经基本上成为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

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强。

(2)主要原因

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促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并疯狂地扩军备战;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使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大战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3)直接原因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

2.爆发标志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

3.进程

(1)德国“施里芬计划”的破产(标志:

马恩河战役)。

(2)协约国掌握主动权(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3)战争结束:

美国的参战,俄国的退出,同盟国集团的崩溃。

(4)同盟国失败的原因:

实力处于劣势,军事战略失误,同盟国内部矛盾加剧,国际力量对比对其不利。

4.后果

(1)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催生了新世界。

欧洲的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俄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出现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的高潮。

(3)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意大利本来是同盟国之一,但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并没有加入同盟国集团作战,而是于1915年加入了协约国集团作战,这实际上是利益驱使所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帝国主义大战的本质特点。

对待战争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远离战争,更重要的是看清战争的性质,当祖国遭到侵犯时我们更应该要拿起武器保家卫国。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和平的环境,和平的环境需要全人类共同营造和维护。

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巴黎和会的召开

(1)背景:

一战结束;同盟国战败。

(2)主要参与国:

英、法、美、意、日。

(3)各国意图:

英国遏制法国,称霸欧洲大陆;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法国削弱德国,重建欧洲大陆霸权;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

2.《凡尔赛和约》的签订与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1)《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疆界、殖民地、限制军备、赔款。

(2)对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等国的和约。

(3)作用:

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改变了欧洲政治格局和世界政治格局,一战后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开始建立;德国的不满埋下了战争的种子。

(4)凡尔赛体系下的矛盾:

体现在战胜国之间、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列强与殖民地国家或地区之间。

条约的相同点

(1)都对这些战败国的军备进行了极其严格的控制。

(2)都要求它们支付大量的战争赔款。

(3)都将它们的领土不同程度地分割给周边邻国,结果使这些战败国的领土面积不同程度地缩小。

(4)对其中的一些国家,为了保证这些国家能顺利支付赔款,还对它们实行了财政监督(如对奥地利和土耳其)。

3.国际联盟

(1)背景:

①国际性的行业组织相继建立;②一战的教训激起广泛的反战和平思潮,有识人士意识到有必要建立国际组织,防止新的世界大战发生,维护世界和平;③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受到欢迎,多数交战国赞成建立国联。

(2)成立:

1919年,巴黎和会通过《国际联盟盟约》,1920年1月国际联盟正式成立。

(3)宗旨:

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和平与安全,各会员国应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4)实质:

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5)作用及其缺陷:

国联成立初期曾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面对法西斯的侵略,由英法控制的国联对日本、意大利、德国的侵略扩张,持姑息、纵容的态度,最终没有制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这暴露了国联自身的缺陷,留下了不光彩的历史记录。

4.华盛顿体系

(1)背景:

美日矛盾激化。

(2)内容:

《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

(3)评价: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暂时缓和了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矛盾,但同时也埋下了战争的隐患。

5.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①确立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新秩序的整体安排。

②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且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开始冲击这种新格局。

③其最大问题是不但未能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反而埋下了发生更大冲突的种子。

④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国联的成立开创了国际合作的新形式。

6.维护和平的尝试

(1)“道威斯计划”,由赔款削弱德国的政策开始变为复兴德国的政策。

(2)1925年《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改善了法、德关系,有利于稳定欧洲的局势。

但该条约也为德国重新迈入欧洲政治大国行列铺平了道路。

(3)《非战公约》

背景:

《洛迎诺公约》签订后,法国感到自己的安全问题并未真正得到解决,希望与美国结盟并得到美国的保障;美国怕卷入法国在欧洲的纠纷,但又不便拒绝,于是建议签订《非战公约》。

内容:

1928年,美、德、法、日、英等15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签订了《非战公约》,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评价:

作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共同签订的国际条约,它是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

《非战公约》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但实际上所谓的《非战公约》也只是一纸空文。

(4)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建立法西斯专政,组成法西斯同盟,彻底打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1.原因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受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3)英法的绥靖政策和美苏的中立自保政策加速了战争爆发。

(4)局部反法西斯战争未能联合成一个整体。

2.过程

(1)战争的爆发和初期阶段:

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法国沦陷;不列颠之战。

(2)扩大:

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

(3)转折:

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战役,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

(4)胜利: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德国和日本投降。

3.影响

(1)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浩劫。

(2)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绥靖政策加速了战争的进程;落后就要挨打;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3)历史意义

①引起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由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演变为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

②社会主义运动及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超出一国范围,一系列新生的民族国家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

③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1.波兰迅速灭亡的原因

①波方:

部署不当;装备和战术思想落后。

②德方:

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军事力量强大,采用“闪电战”,战术先进。

③英法:

在西线对德国“宣而不战”,致使波兰孤立无援。

④苏联:

苏军趁火打劫,占领了东部地区。

2.中途岛海战中美胜日败的原因

①美军事先破译了日军密码,掌握战场主动权。

②美军集中有限兵力,抓住战机,指挥果断。

③日军分散了占绝对优势的兵力。

④日军战术陈旧,仍想通过古老的舰炮攻击的战术来消灭美军,而日本海军的精锐部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被置于诱敌的位置。

⑤日本航母特混舰队的任务复杂:

既想攻占中途岛,又想同美国舰队作战,使其作战手段(即用炸弹攻击还是鱼雷攻击)出现矛盾,装备的更换使日军错失战机。

⑥两国科学技术和工业经济实力的差异。

1.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1)不平衡的表现

经济上:

德国经济发展迅速,工业生产超过英法,居世界第二。

政治上:

政治民主制发展不平衡,英法资产阶级民主制较为完善,而德、日、俄人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封建专制统治。

对外关系上:

英法拥有较多殖民地,而德国很少。

(2)基本矛盾及焦点

法德矛盾:

源于普法战争,法要复仇,德要遏制法。

俄奥矛盾:

为争夺巴尔干半岛。

英德矛盾:

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殖民地——主要矛盾。

(3)矛盾及影响

2.对一战中美国参战原因的分析

(1)经济利益。

德国是美国在拉美地区进行侵略扩张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德矛盾加剧;一战爆发后,美国同协约国的贸易激增;战争期间,美国还供给协约国各种物资和贷款,同协约国在经济利益上已经紧密地连在一起。

(2)政治利益。

美国参战前的“中立”,是为了发战争财和等待参战的最好时机;1917年,两大军事集团都已精疲力竭,美国此时参战可捞取战利品和夺取世界霸权。

(3)战争准备。

大战开始时,美国尚未做好战争准备;同时,美国人民反战情绪浓厚。

(4)德国实施的“无限制的潜舰战”给美国参战提供了借口。

3.凡尔赛体系不稳定性的根本原因及主要表现

(1)根本原因:

凡尔赛体系虽然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但它没有也不可能消除它们之间的根本矛盾。

这就决定了这一体系的不稳定性。

(2)主要表现为

①德国:

对德国过分的处置,引发不满。

战后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在德国蔓延,成为30年代纳粹党得以上台的重要原因。

②中东欧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新的国家诞生,出现了新的民族矛盾,为以后德国等国冲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挑战新的国际争端,创造了条件。

③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

如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凯末尔革命、五四运动等对凡尔赛体系形成了猛烈的冲击。

④美国:

虽没有参加国际联盟,但仍然在欧洲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与日本展开争夺。

4.华盛顿会议的本质及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1)本质:

华盛顿会议是在以美国居主导地位、抑制日本、宰割中国的基础上形成的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2)影响

①美国是最大的赢家:

拆散英日同盟;美国海军力量与英国并驾齐驱;遏制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在中国实现了“门户开放”政策。

②日本、英国和中国在这次会议上利益受到损害

日本:

英日同盟被拆散;海军力量受遏制;独占中国局面被打破。

英国:

丧失了海军强国地位。

中国:

虽争回了部分权利如山东主权,但是最大的受害国,《九国公约》的签订使中国回复到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使帝国主义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5.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1)原因

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②各种矛盾激化,继而出现军事对峙集团。

(2)性质不同:

一战整体上是帝国主义的争霸战争,是非正义的;二战是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的。

(3)影响

相同点:

①几乎使全世界都陷入战争之中,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②使世界经济发展遭到毁灭性的打击;③都确立了新的国际体系和格局;④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获利的国家都是美国。

不同点:

①一战打垮了俄、德、奥、土四大帝国,二战打倒了德、意、日三国法西斯,削弱了英、法两国力量;②一战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二战后出现了社会主义阵营;③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展;④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了迅猛发展。

6.1936~1939年的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被史学家称为“小二战”。

试说明理由。

(1)在西班牙建立了反法西斯的人民阵线,成立了共和国政府,采取了打击法西斯分子和保守势力的措施。

(2)西班牙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英勇作战,保卫共和国的斗争坚持了两年多。

(3)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的做法,不同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政策:

一种是西方大国名为不干涉,实为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另一种是苏联等国家和“国际纵队”对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援助,表现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开始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法西斯侵略,但此时反法西斯力量还相对比较弱。

7.二战中召开的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

名称

时间

参加国

背景

主要内容

开罗会议

1943.11

美、英、

1943年,反法西斯力量在各个战场取得了胜利

签署了《开罗宣言》,宣布对日作战的目的是制止和惩罚日本的侵略,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明确规定日本窃取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

德黑兰会议

1943.11~12.1

美、英、苏

同上

决定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

名称

时间

参加国

背景

主要内容

雅尔塔会议

1945.2

美、英、苏

德国败局已定

商谈对德处理政策和安排战后世界事宜,确立战后世界秩序

波茨坦会议

1945.7月底~8月初

美、英、苏

反法西斯战争全面胜利来临前夕

讨论战后世界安排问题。

美、英、中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无条件实施

真题感悟

1.(2010·四川卷,21)二战时,罗斯福表示:

“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承担重建法国、意大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担。

……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

”他的意思是(  )

A.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

B.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

C.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

D.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

解析:

准确理解题中所述“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

答案:

D

2.(2010·四川卷,20)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

“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  )

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  

B.欧洲中心地位丧失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资本主义制度崩溃

解析:

题中“灯光”是指欧洲国家的综合国力及在国际格局中的影响力。

答案:

B

3.(2010·上海历史卷,22)“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

”下列哪一事件体现了这一主张?

(  )

A.《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B.《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C.《四国条约》的签订

D.《大西洋宪章》的发布

解析:

此题考查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的失败内容,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祸水东引,在1938年通过《慕尼黑协定》,允许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

解析:

A

4.(2010·上海历史卷,19)若为下面漫画的标记处补上文字说明,应写上(  )

A.克里米亚

B.凡尔登

C.列克星敦

D.萨拉热窝

解析:

此题考查一战前的重要事件,即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答案:

D

5.(2010·全国卷,22)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战事的发生地。

这一事件(  )

A.改变了大战发生后美国的“中立”政策

B.标志着盟国在太平洋战场战略转折完成

C.证明制空权转移到反法西斯盟国一边

D.导致了反法西斯力量实现更大规模联合

解析:

根据图片可看出是瓦胡岛,属于美国夏威夷群岛,珍珠港事件发生在这里。

故选D。

答案:

D

材料研读及命题预测

【主题】 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坚持要求把萨尔盆地归并法国。

对此,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

“你可以把德国的殖民地剥夺,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警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结果还是平等的……为了(防止德国报复)这些理由,所以我们坚决反对超出必要的范围把德国人民从德国的统治下割给别国。

材料二 巴黎和会上,法国要求向德国索取的赔款总额,比整个法国的财产还多得多。

美国坚决反对这种无限勒索、杀鸡取卵的做法,主张既要维持德国经济运转在一定水平之上,又要索取适量的赔欲。

材料三 当威尔逊将其“十四点计划”带到巴黎兜售时,劳合·乔治讽刺地说:

“这位充满理想主义的总统真把自己当作一个传教士,他的任务是拯救欧洲困苦的异教徒。

”克里孟梭说:

“威尔逊谈起话来像个基督耶稣,做起事来却像个劳合·乔治。

【研读】 三段材料反映了巴黎和会上英、法、美三个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矛盾异常尖锐的情况。

材料一要联想到英国传统的大陆势力均衡政策。

材料二要想到美国在德国的经济利益及美国妄图称霸世界方面的内容。

材料三则要注意分析英、法、美三国矛盾斗争的特点:

在处置德国方面,英美联合反对法国,在欧洲事务中,英法联合反对美国插手欧洲事务。

【应用】 (2010·河南信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119条,德国将其海外属地所有之权利及所有权名义放弃,给予主要协约国及参战各国。

——《凡尔赛和约》

材料二 第22条,

(二)实现此项原则之最妥善途径,莫如将此种人民之管理,委诸资源上、经济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责任且乐于加以接受之各先进国,该国即以受任统治之资格,为联盟施行此项管理。

——《国联盟约》

材料三 所谓分配殖民地委任统治权,就是分配被委任去盗窃和抢劫的权利,分配地球上一小撮人对多数人进行剥削的权利。

——《列宁全集》

材料四 第一条,

(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进行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九国公约》

(1)材料一是对什么方面问题的规定?

其性质如何?

(2)材料三中“一小撮人”具体指哪些国家?

其中在中国获益最大的是哪国?

具体情况怎样?

(3)根据材料二,说明材料三“对多数人进行剥削”为什么成为一种“权利”?

(4)材料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具体指什么?

“友邦人民”主要指哪国?

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规定?

(5)材料四“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的实质是什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史料和简要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在做题时可以把自己放在说话人的角度去理解材料意思,因为这些材料多为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列强代表的发言或者是形成的文件,站在不同角度的人说话的语气和用词都是不一样的。

其次,还要注意列强在开展外交和谈论殖民地国家时的发言往往很冠冕堂皇,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如题中材料二、材料四等。

[答案] 

(1)处置德国殖民地问题。

性质:

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瓜分。

(2)英、法、日。

日本。

合法地获得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利。

(3)英、法、日等国被认为有能力且愿意承担责任,《国联盟约》的规定给它们的分赃行为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4)指日本趁一战之机在远东扩张势力,暂时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

美国。

日本在这一地区的扩张,威胁到美国的侵略利益。

(5)反对日本独霸中国,维护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