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上海世博会.docx
《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上海世博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上海世博会.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上海世博会
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上海世博会
一、世博会简介
世界博览会(WorldExhibitionorExposition,简称WorldExpo)又称国际博览会,简称世博会、世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
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
二、世博会的由来
在古代农耕社会,人们往往在庆丰收、宗教仪式、欢度喜庆的节日里展开交易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定期的、有固定场所的、以物品交换为目的大型贸易及展示的集会。
这就是世界博览会的雏形。
这和赶集类似,但是和赶集不同的是:
最终目的是展示自己的优秀的一面。
三、日本爱知世博会——特点
(一)人性化服务——千辆婴儿手推车和轮椅
爱知世博会会占地100公顷,为体现“以人为本”办世博精神,会场大门旁备有上千辆婴儿手推车和轮椅,供带小孩的家长和腿脚不便的老人免费使用,这让观众进门就享受热情轻松的服务。
(二)降温喷雾装置
世博会时间跨度长,甚至要占了整个夏季,排队在世博会上是常态现象,而夏季天热又容易中暑,爱知会场主要干道两侧有遮阳布,支架上有冷气向下吹,使坐在凳子上的人感到凉爽。
园区内1824个喷雾装置被安装在152根遮阳伞立柱上,高约3米,每根立柱上等间隔地安装12个喷雾装置。
这些干湿喷雾装置可根据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自动启动或关闭喷射。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也采用了这种方式。
(三)园林建筑喜庆气氛
日本的景观设计师非常清楚,在世博会上场馆才是主角,园林建筑只是配角,不能喧宾夺主,所以即使是为了满足近百游客休息的大型的张力膜亭子,也尽量把结构做得轻巧通透。
连接各个场馆的主干道长达数公里,路边用于遮阳的构筑物也是采用素雅的张力膜,视觉上不感到冗长庞大。
一些小型的园林建筑、水池则活泼明快,色彩上使用暖色,烘托世博会喜庆气氛
(四)环保意识一马当先
会场垃圾被分为9类,可以被不同程度地再利用。
更重要的是,爱知世博会非常重视公众参与。
在濑户会场,有235个允许市民参与的环保项目,这有利于进一步树立公众环保意识。
展会主办者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仅靠政府和企业是不够的,只有普通民众“从我做起”,21世纪才能真正成为环保的时代。
四、中国上海世博会——特点
从我们的目标看,上海世博会的特点可以用“8个第一”来概括。
1.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博会
国际展览局管辖的世博会有两类,一类是专业类的,一类是注册类也叫综合类的。
1999年昆明世博会是专业类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综合类的。
通常专业类世博会举办期短,一般是3个月;规模较小,园区不大;展示的领域比较窄,侧重于某个领域。
比如,2008年6月14日开幕的西班牙莎拉戈莎世博会,以“水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举办3个月,园区面积25公顷,有106个国家确认参展。
综合类世博会一般规模大、举办期长、探讨的领域比较广,申办竞争也较激烈。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以及上海世博会都是注册类世博会。
20世纪末开始,国际展览局规定,每隔5年举办一届注册类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后,下一届注册类世博会将于2015年在意大利米兰举办。
2.第一次在特大型城市的中心城区举办
上海世博会场地选址位于南浦大桥-卢浦大桥地区,横跨黄浦江两岸,这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在特大型城市的中心城区举办。
往届综合类世博会,要么在中小城市举办,要么在大城市的郊区举办,举办世博会后,相关区域通常能够发展成新的城区。
近几十年来,还没有直接在特大型城市的中心城区举办的。
3.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该主题一度有些争议,主要是有的人反问,“乡村的生活就不美好吗?
”实际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还有几个副主题,包括“城市与乡村的互动”。
选这个主题,主要是表明,我们希望各个参展方共同探讨全球面临的城市化问题和城市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比如污染问题、交通问题、就业问题等等。
4.园区面积第一
园区总规划面积5.28平方公里,围栏区即凭票进入参观的区域3.28平方公里。
日本爱知世博会为1.7平方公里。
这也使得上海世博会成为上海解放以来动迁规模最大的单个项目。
园区内18400多户动迁居民和270多家动迁单位,顾全大局,很多市民舍小家为大家,涌现出了许多感人事迹,以实际行动有力地支持了办博工作。
5.预计参展规模第一
上海世博会原定招展目标是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历史上,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最多的是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有1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
到2008年5月30日,已有172个国家和33个国际组织确认参展。
其中,包括非7个建交国。
6.预计游客规模第一
预计参观人数7000万人次。
历史上,参观规模最大的是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人数为6400万。
7.第一次设城市最佳实践区
上海世博会为了更加突出城市主题,规划了15公顷的城市最佳实践区,集中展示现代城市发展的最新实践。
这一设想得到了国际展览局的高度认可。
城市最佳实践区给了城市一个独立参展世博会的机会,为来自世界各城市的代表提供一个交流城市建设和发展经验的平台。
丰富了世博会的参展主体、参展形式。
8.第一次开辟网上世博会
有人说世博会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和宠儿,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时代世博会已风光不再。
客观上,互联网确实对世博会形成了很大的挑战。
但是,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2005年爱知世博会表明,世博会依然是一次伟大的盛会。
爱知世博会,虽然地处日本人口密集度相对较低的中部地区,原先预计游客1500万,结果达到了2200多万。
正如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先生所说:
“世博会的现场体验感受、面对面的交流、热闹的氛围、人们之间的互动,视觉、听觉、味觉的享受,休闲的体验,是互联网无法取代的”。
如果利用得好,互联网不但不会取代世博会的现场展示,而且可以为世博会服务,可以帮助主办方、参展方宣传推介世博会,提升世博会的影响力;可以帮助游客更便捷地获取信息,进行参观预定,参观导引等等,也可帮助参观者和参展者实现互动,增强世博会的趣味性和体验效果。
上海世博会将与各参展方一起努力,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实体世博会与网上世博会的联动,加强与观众的互动,让世界各地更多的民众有机会参与上海世博会。
现场的体验感,现场的交流,现场的气氛是网上不能取代的。
现场与网上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互补联动。
当然,现在对外宣传,我们一般不再强调这8个第一,因为,鉴于我们吸收北京奥运会宣传的经验教训,市主要领导省时度势,对上海世博外宣工作提出了“低调、务实、对路”的指示精神。
但是,对我们内部来讲,让大家了解这些目标,共同认清办博任务形势与任务,从而鼓足干劲,全力做好筹备工作,我们觉得,还是有必要的。
五、上海世博会相较于爱知世博会的三大不足之处
(一)上海世博会缺少人性化理念
上海世博会重视场馆的建设,却忽视了公共设施的建设。
也就是说,上海世博会缺少人性化理念。
1、上海世博会
以中国馆为龙头,上海世博园区的各个场馆建设得辉煌与精致。
但是,一旦把视线离开这些建筑物,便会发现,公共设施部分却“七零八落”。
首先,整个园区除了中轴线之外,没有更多的可以成为游客遮阳和躲雨的设施,更没有供游客落座的休息广场。
尤其是各个场馆前的等候广场,几乎没有遮阳遮雨设施,也没有供游人歇脚小坐的地方。
这就意味着,盛夏时节进场的游客为了看一个场馆,需要在烈日之下暴晒3-4个小时。
显然,一般的老人和小孩根本无法承受如此的煎熬。
而且其中的隐患——大量游客的中暑晕倒,老年人急性病的发作,会使整个园区的救护系统出现混乱,甚至瘫痪。
2、爱知世博会
而爱知世博会不仅一半的园区面积是树林,而且2.6公里长的空中回廊的桥下,都建成为可供游客休息和遮阳躲雨的场所。
同时,在游客比较多的场馆前,不仅有躲雨和遮阳的设施,而且志愿人员给游客免费提供太阳伞和遮阳帽,还有一种纸板做的扇子。
园区内又配置了众多的微型救护车,可以在3分钟之内赶到病人身边
。
其次,是垃圾处理设施严重不足。
由于上海世博会禁止游客携带液体进场(由于国情的不同,爱知世博会不仅允许而且鼓励游客自带饮料和盒饭进场),这就意味着所有游客只能在园区内买水喝或者去到饮水处喝水。
根据爱知世博会实际运行结果计算,在盛夏之日,一位游客在园区内停留6个小时的话,需要喝3瓶矿泉水。
如果以此类推,上海世博会一天游客数达到50万人次的话,理论上来说,那就意味着需要消耗150万瓶水,这也就意味着会产生150万个空瓶。
同时,中国人没有像日本人那样习惯于在家里做好饭团或盒饭,并带好冰镇保温水瓶出去旅游,这就使得许多人把解决就餐问题的希望都寄托在世博园区内。
排除吃饭需要排长队的问题不算,就是这50万人产生的饮食垃圾,靠目前这几个绿色的垃圾箱显然是无法处理的。
如果不能有效地回收这些空瓶和饮食垃圾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整个世博园区会成为一个垃圾场。
而爱知世博会除了因为可以自带饮料和盒饭,水果进场,使得垃圾的总量比上海世博会少之外,更为重要的时,所有的垃圾都实行人工回收。
也就是说,在各个路口,会有志愿人员从游客的手中接过空瓶和其他垃圾,然后直接进行分类。
尤其是处理吃剩的饭盒,志愿人员会把饭渣立即倒入专用的垃圾桶内,防止苍蝇等滋生。
虽然日本人有不随地扔垃圾的良好习惯,但是世博会的组委会还是安排了众多的志愿者在园区内捡垃圾,做到园区内地上看不到垃圾。
185天的爱知世博会保持了游客死伤事件零纪录的好成绩,人性化的设计与关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上海世博会没有立体感
上海世博会的布局是一个“平面媒体”,由于地形的关系,所有的场馆与设施都建在一个平地上。
因此,游客只能仰视场馆,而不能站在高处,俯视世博园区,体验“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爱知世博园区是建在一个丘陵地带,为了保护环境,整个园区在建设过程中,做到了不砍一棵树,因此所有的场馆与园区设施都是利用树林之间的空地建设。
为了让游客能够从多角度观览园区,爱知世博会借助于日本滑雪场的经营智慧,设置了两条空中缆车线,这不仅可以解决游客在园区内的交通问题,同时,也让游客有了一个“世博园区空中游”的良好感觉。
这还不够,借助于丘陵地形,为了让游客能够迅速前往各场馆区参观,同时也可以在一个高处观览园区风景,爱知世博会园区内建设了一条高14米,宽21米,长2.6公里的葫芦状的环形悬空步行桥,这座被称为“空中回廊”的步行桥,每200米有一个出口连接各个场馆,每500米处有一个连接地面的升降式电梯供游客自由上下,并因此照顾残疾人。
每300米处有一个带遮阳帐篷的休息处。
(三)上海世博会以营利为目标
上海世博会以营利为目标,多方争抢“世博蛋糕”,从而使世博的服务设施变成了暴利设施,一部分场馆变成了各企业的商品陈列馆。
中国人办世博的目的,我想应该是三个。
一是圆中国人的百年之梦,二是展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三是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流。
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政治色彩很浓的世纪大会,而不是商业性大会。
但是,从上海世博筹建的那一天起,打着世博旗号的各种各样的人,和各种各样的机构,以及搞不清身份的公司,带着百年一遇的发财之梦,开始了“世博”概念的炒卖兜售。
譬如,使用“上海世博”标志的,需要支付50万至200万元不等的“使用费”。
如果想在联合国馆内摆个东西,使用联合国标志的,则收费在500万元以上。
一家日本著名的自动门生产企业想给上海世博会捐一扇豪华自动门,拿出协议时,却注明要支付1000万元人民币。
最为离奇的是,中国馆内的各地省市地方馆,其展示的内容都由各省市地方政府负责。
据说,中国馆内的一些省市的展馆里,已经把一部分展位卖给了某些有关系的个人或公司,租金是一平方米200万元(整个世博会期间)。
然后,这些公司或个人就开始向省内企业兜售这些展位,牟取暴利。
在展台的某一个角落,放一个贵公司的产品,根据放的位置与占地面积多少,须缴纳“展示费”每月50万至300万元不等。
一个世博会下来,“黄牛”们就可以获利几百万。
于是,游客在参观中国馆后,留下的印象,除了《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会动之外,就是“中国馆整个就像一个商品展示会”了。
所以,当你在上海世博会的餐厅里,看到一个牛肉饭要卖到108元,两个寿司要卖到85元时,你千万不要奇怪,因为饭店的经营者都在想:
不趁世博会斩一刀,上哪去挣这个快活钱?
因为他们为了进世博园区开店,已经被有关方面斩得鲜血淋淋。
但是,在爱知世博会,世博园区内餐厅的饭菜的价格与园区外街头卖得是同一个价钱。
为什么爱知世博会能够做到,而上海世博会却做不到?
爱知人说的好:
“我们是为参观者提供餐饮服务的,不是挣钱来的”。
事后我还知道,爱知世博会的近3万名志愿者,年纪最大的84岁,最小的15岁,不仅在参加世博会的志愿活动期间没有拿一分钱的补贴,来去交通费都自己承担,因为他们是“志愿者”。
我觉得,世博会,同样应该成为展示一个国家与国民精神风貌的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