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街名由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57327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昌街名由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南昌街名由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南昌街名由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南昌街名由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南昌街名由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昌街名由来.docx

《南昌街名由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昌街名由来.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昌街名由来.docx

南昌街名由来

 

南昌街名由来

一、七门九洲十八坡

(1)七门

南昌在汉代初建灌婴城,唐时又西移建筑唐城(府城)。

这座古城经过修筑和改建,直至明代才确定为七个城门。

进贤门,又名抚州门、望仙门。

位于今永叔路、于都街(系马桩)、绳金塔街交错之处,因附近有梅尉官舍而得名。

这一带附廓内外,农田菜地居多,运肥挑菜的人群自晨至晚川流不息。

城外又有多处坟山墓地,送丧扫墓者常有来去。

故有“挑桶卖菜抚州门”或“哭哭啼啼进贤门”之民谚。

惠民门,又名寺福门。

位于今船山路与南浦路(原普贤寺街)之处,城门因近普贤寺和惠民仓而得名。

民谚有“烧香拜佛寺福门”和“千船万帆惠民门”,是说这一地段烧香拜佛和运粮的人很多,过往车船络绎不绝。

广润门,又名柴步门、桥(翘)步门、广货门。

位于今船山路棋盘街、直冲巷交叉处。

这里钱、盐、粮、“五洋”商店毗连云集,百货、布纱、颜料批发商号大多集中在离城门不远的棉花市、带子巷、塘塍上一带,古庙万寿宫亦在其附近,因其他处热闹繁盛之区,所以有“推进涌出广货门”的民谚。

章江门,又名古昌门。

位于今章江路西端与榕门路相接之处。

过去藩台官署紧靠城门,滕王阁和豫章十景之一的“章江晓渡”在其城外之赣江之滨。

滕王阁前建有“接官亭”,当时没有铁路、公路相通,往来显官巨商都是乘船至此上岸或登船。

故有“接官送府章江门”和“吹吹打打章江门之说”。

德胜门,古称望云门。

位于今胜利路北端,今“八一”桥在其城门外,为市区通往赣北和新建县的必经之道。

城外右侧不远处原是一片沙地,旧时在此作为刑场,故有“杀人放火德胜门”或“凶神恶煞德胜门”之民谚。

永和门,又名澹台门、坛头门。

位于今八一大道、叠山路、南京西路交接处。

因城门距仙人黄紫庭台坛坛址之处,又因孔子门徒澹台灭明亦葬此附近而得名。

顺化门,又名琉璃门。

位于今八一大道、孺子路相接处,城内的羊子巷,城外的金盘路,为当时进出城门的必经通衢。

因其城内有延庆寺,传说在一次基建掘土时,掘得一尊琉璃佛象,移供寺中,故名琉璃门。

过去城外有练兵的大教场,所以民谚又有“枪刀剑戟琉璃门”之说。

(2)九洲

南昌位于赣江中下游,抚河交会之处,江中有大大小小约二十余处沙洲,还有几个墩滩,如应章墩、吉安墩、罗家墩、猪婆滩等。

清道光年间和民国十五年出版的南昌地域图,确有洲名的记载,经核对校勘,其中有重名、错标、漏标等情况。

民谚中提及的“九洲”,只有民国出版的图标较为准确和吻合。

“九洲”即是:

新洲、潮王洲(朝阳洲)、打缆洲、杨家洲、新添(填)洲、黄泥洲、(以上洲名今仍沿用)、里洲(现已填河成陆)、黄牛洲(已并入黄泥洲)、大洲(已并入潮王洲),这九个洲均在南昌市区界内。

(3)十八坡

南昌所谓的十八坡,是旧时市区街道依地势高低不平而形成的,处于高地的称“坡”,如现在的总镇就是很明显的实例。

由于城区变化大,道路屋宇的建造,“坡”也随之发生变更或消失。

根据“市地名办”的资料,自古至今南昌称“坡”的地名复杂,已知者共有24个之多,经反复论证,较正确的“十八坡”是:

傅家坡  (今名傅家坡巷)

凤凰坡  (上下两坡合并为一,在今中山路西端,现凤凰坡小学西侧)。

骆家坡  (在广外茅竹架附近)。

戴家坡  (今名为戴家巷)。

十家坡  (今统称十字街)。

总镇坡  (今中山路西段、统称铁街)。

铁树坡  (今统称十字街)。

十八坡  (今前进路中之一段)。

槐树坡  (后名槐树巷,今统称邓家巷)。

帅家坡  (今爱国路)。

乐家坡  (今统称高家巷,在章江门外原猪市街的临江巷和高家巷附近,今滕王阁对面,清道光二十九年的《南昌县志》有此记载)。

砧头坡  (今统称犁头咀街,在广外)。

金鸡坡  (在今广场东路、金盘路旁,附近有一街名称坡头街)。

桃树坡  (在今象山南路、六眼进以南,都司前街口。

传闻当年该处桃树茂密,所因辟路建屋,乃由三村花农将桃树全部移植于三村)。

跃龙坡  (在今象山南路、古跃龙桥(高桥)南端,今高桥商场附近)。

灌木坡  (误传在渊明路蚂蚁巷,不确。

实在蓼洲街附近,该处现尚有一街称“坡头上”)。

煤炭坡  (有两处,故应称两个坡,一在今煤炭街;一在今三眼进街,校厂东巷附近。

清末南昌街名紊乱,重名者不少,如吊桥街就有四处,所以两个煤炭坡重名,就不足为怪,特别是这两个坡名及位置同时记载在同一古籍中,故而可信)。

黄泥坡  (一说在城北沙井附近;另说在塘塍上。

二、旧街道

 棕帽巷——相传许真君戴棕帽路过时,风将其帽吹落在此,后人将此巷称为棕帽巷。

六眼井——原本是一口井,由于汲水者众多,明代作过一次拓凿,上设六个井圈,方便群众汲水。

故称六眼井。

友竹花园(高升巷)——明太子太师严嵩当年有座府第,坐落于此。

今天的友竹巷正是严嵩当年后花园所有地,相传园中当时种植有友人赠送之名竹而得名,而严府的后门就开在后花园内,当年想在官场飞黄腾达的人都得给严嵩送礼拉关系,所以老百姓称之为高升巷。

干家大屋巷——清乾隆年间,宁夏兵备道干以濂辞官来南昌定居,在进贤门内广置地产兴建府第,人称干家大屋。

现大屋已不存,空留干家前巷、干家后巷和干家大屋巷。

老贡院——宁王朱宸濠在进贤门内建阳春书院。

嘉靖元年移建,移东湖贡院,为全省乡试的考场。

清顺治十年迁回进贤门内旧址重建。

清康熙二十年又将贡院移至东湖贡院故址,俗称进贤门内贡院为老贡院,该巷因此得名。

洗马池——灌婴当年洗马的地方,因此,又有人称南昌为“洗马之城”

将军渡——也是因灌婴出名

系马桩——是当年全省参加乡试的考生骑马自进贤门来贡院应试,便都把马拴在这里。

时间一长就称该处为系马桩。

在民国时期曾叫文天祥路。

胜利路——胜利路始建于1928年。

初定名德胜路,它自南向北把洗马池、佳山庙、杨家厂、开元观、中大街、吕相祠、德胜门都包括在内。

因其终端为德胜门,故得名德胜路。

抗战时期,1942年伪政权将德胜路改为“兴亚路”。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国民党当局将此路改名为“中正路”。

1949年5月南昌解放,一支胜利的队伍踏着雄壮的步伐从这条街走过,从而有了一个豪迈的名字“胜利路”。

2002年元月由南昌市人民政府将胜利路改为商业步行街,成为南昌的商业中心。

射步亭巷——清雍正年间是巡抚部院武将习武射箭之地。

当时名为“射圃”。

圃中有一亭,称射圃亭。

巷以亭名,到清末才改为射步亭。

后墙路——清抚台衙门后墙紧靠的路。

1905年南昌地图上称为藩后墙。

1926年,巡抚部院改为省政府驻地,路亦改为省后墙路,1945年扩修后改称厚强路,1950年更名为后墙路。

羊子巷——羊子巷原来是回民集居地,设有羊交易市场。

清乾隆五十九年的《南昌县志》称这条巷子为羊叉巷,光绪三十三年《南昌县志》才开始叫羊子巷。

原羊子巷北至上谕亭街。

三、南昌旧时专业名街

古城南昌,商品经济活跃,商贾云集,城区内有不少各具特色的“专业街”。

翠花街  现已成为“万寿宫商城”的西侧通道,旧时专营金银珠宝饰物。

塘塍上  靠近万寿宫商城南端,旧时是热闹的大街,北段专营估衣旧物,中段多为钱庄银号,南段是“五洋”批发商号。

萝巷  万寿宫一条小巷,专营竹器制品。

棋盘巷  在万寿宫西侧,原是广润门进出的通道,经营土布的商号均集中于此。

直冲巷  广润门外的一条正街,较大的钱盐业,均开设在此。

洗马池  今胜利路南端,旧时南昌最热闹的商业街。

若要选购绸缎布疋和百货,就必须来此。

戊子牌  今象山北路南端,为古玩旧书店的集中地。

磨正街  今象山北路中段,自民德路至厚墙路,是绣花女鞋专业街。

东辕门上  今民德路、经济大楼至胜利路一小段,专营古式钉鞋,后改营皮鞋。

书街  今中山路,从洗马池至合同巷段,专营文房四宝和木版印刷的采茶小调唱木。

西大街  今子固路中段,旧货估衣和高档瓷器。

爆竹街  今滕王阁市场西侧,现为石厂街,制造爆竹的作坊均在此。

嫁妆街  在高桥附近,专营木器家具,今为“小香港”服装市场。

新港  今改建为子固路南段,制造樟木箱和木质盆桶的作坊、小店均集中于此。

总镇坡  今铁街东端,京剧舞台服装道具和制伞作坊的所在地。

杨家厂街  今厚墙路东段,邮政路附近,是花鸟竹帘一条街。

猪市街  今绳金塔街,名符其实的“猪市”,有猪行十多家。

昌北有个牛行,估计以前是“牛市”

塘子河街  今沿江路、内河轮船公司,原是海味杂货干鲜水果市场。

  四、人名路与十大“乡贤路”

南昌命名于民国时期的人名路,包括解放初期命名的两条人名路,都集中地位于南昌的老城区,并以此勾画出南昌老城区的范围和规模。

修建、命名于改革开放以后的几条人名路,如子安路、安石路和灌婴路,也大体靠近老城区所在的范围。

紫阳路则单独远在南昌城的西南。

关于紫阳路的命名由来,说法颇多不一致,有说是源于道教宗师张紫阳;有说是是源于东汉功臣邓禹;一说是西晋人周义山;还有说是源于吕纯阳吕洞宾的,莫衷一是。

天祥路位于南昌城东北区域的高新开发区内。

民国时期的1934年,要修8大乡贤路,其中有文天祥的名字,但后来不知何故,未见踪迹。

长庚路纪念的是江西籍科学家宋应星,但这条新命名的人名路到底在哪,估计有80%的南昌人至今也不知道。

   另外,南昌历史上还有过一条人名路,中正路,就是现在南昌市内最繁华的步行街胜利路。

1937年至1949年间,这条路被命名为中正路。

但随着1949年的解放,路名改为了胜利路,并一直沿用至今。

在中国历史上,唐宋之间,有过所谓“五代十国”,“十国”之中的南唐,就是出了著名词人李煜的那个南唐,定都在金陵(南京),后因宋太祖的逼迫,隐形“迁都”于南昌,这是南昌历史上唯一一次成为“首都”的历史。

“蒋家王朝”也定都南京,但蒋氏其人对南昌似乎情有独钟,南昌不仅曾为行营,也是“新生活运动”的策源地(南昌的人名路与此关系深切),庐山“美庐”更是驰誉闻名。

无巧不巧的是,南唐历时39年,中华民国在中国大陆的时间也是39年。

历史于此,真是何其相似乃尔。

南昌现有17条人名路,其中8条是民国时期修建和命名的。

(1)十大“乡贤路”

   南昌的街名,宛如这个城市的一张名片,凸现了它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含量。

渊明路(陶渊明)、孺子路(徐稚字)、永叔路(欧阳修字)、子固路(曾巩字)、象山路(陆九渊别称)、叠山路(谢枋得号)、阳明路(王守仁)、船山路(王夫之)、榕门路(陈宏谋号,原黄黎洲路)、安石路(王安石,易名八一大道)、长庚路(新命名,纪念江西籍的古代科学家宋应星)。

这些乡贤的名字,如璀璨的星斗在中国文化史上熠熠闪光。

王阳明、王船山、黄黎洲虽属外省籍,由于他们在江西的政声受后人景仰,亦被南昌人视为“老表”。

孺子路  以东汉隐士,时称“南州高士”的南昌人徐稚(公元97—168),字孺子而命名的。

该路始建于1955年,是十大“乡贤路”最迟拓建的。

它从八一大道开始,自东向西经顺内正街、羊子巷、华佗庙、封荆山、南海行宫、江南会馆、狮子口,越象山南路,经陈家桥、水关桥等街道拆通建成,至沿江路止。

全长1,786米,是一条东西走向的主干道。

“文革”时曾先后改名为反帝路和赣州路,后恢复现名。

现为南昌饮食一条街。

渊明路  此路北起中山路,南与象山南路衔接,全长496米,原是一条通达高桥的热闹小街商店栉比,昔日的江西大舞台、四达旅社均在这条路上。

渊明路路以东晋著名文学家、诗人陶渊明(公元365—372)而命名。

他是江西柴桑(今九江)人,曾任江州祭酒、彭泽县令,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倡言“不为五斗米折腰”,辞职归隐,过着田园自耕生活。

他长于诗文辞赋,语言质朴自然。

颇多悲愤慷慨之声。

散文《桃花源记》为他传世之作。

该路曾一度改名为“国货路”,抗战胜利后恢复“渊明路”。

八十年代为服装市场,俗称“小香港”。

永叔路  在环城路的南段,东起于八一大道(省保险公司),西至象山南路,全长861米。

旧时,马车起点站设在路东端(今交通银行所在地)。

本世纪初南昌教案亦发生在附近的罗家塘天主教内。

该路初建于1928年,以纪念北宋史学家、江西吉水人欧阳修(公元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而命名。

他曾任枢密副使、参政事,政治上主张改良,对宋初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表示不满,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所作散文说理畅达,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与散文近似,承袭南唐余风,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该路从八一大道东经罗家塘、水南巷、骆家坡,穿过系马桩街、东岳庙、进贤门正街至(象山南路福思路),与船山路相接。

“文革”期间曾先后更名为向阳路、会昌路。

1984年复名为永叔路,现在此路大楼矗立,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

子固路  该路位于市区之西,现今南起中山路,北至叠山路,全长820米。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首建民德路至厚强路段,全长195米,为纪念江西南丰人北宋文学家曾巩(公元1019—1083),字子固而定名为“子固路”。

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元丰类稿》传世。

抗战胜利后,市政府将自厚强路起经吉祥庙段拆建成马路,延接叠山路。

1968年间,新巷(民德路至中山路段)全毁于火,后改建成沥青路面,全线贯通成今貌。

“文革”期间曾改名为“星火路”,1984年复名为“子固路”。

该路现有贺龙指挥部、省京剧团和话剧团、省按摩医院等单位。

安石路  今“八一大道”的前身,为“安石路”,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是在拆除城墙的基础上,修筑的环城路东段,长约1900米,北起永和门(今叠山路口),南至永叔路(今长途汽车站),为纪念北宋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而命名。

王安石,江西临川人。

宋嘉佑三年王上书万言,主张改革政治。

拜相后,他积极推行青苗、均输、市易、免役、农田、水利诸法,后被封为荆国公。

他的散文雄健峭峻,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现存有《临川集》等。

旧时南昌的老飞机场、汽车总站、火车南站均在安石路附近,1936年间,当时政府拟将此段拓宽24.4米,至年底仅完成计划的三分之一,后因抗战工程停止。

抗战胜利后没有继续拓宽。

坡陡曲折,路面坎坷,晴天灰尘满天,下雨泥泞路滑。

1950年起,省人民政府将安石路拓宽至40米,开辟一条纵贯市区南北的主干道。

1956年又作了大规模的改造扩建,自老福山起至青山路止,全长2,964米,两端均有街心花园,改称为“八一大道”。

象山路  象山路分象山南路和象山北路两段。

自福思路(今第三医院)至中山路(瓦子角处)为象山南路;中山路(戊子牌街)起至阳明路(东大街止)为象山北路。

为纪念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江西临川人陆九渊(公元1139—1195)而命名。

陆曾结茅讲学于象山(今贵溪西南),学者称他为象山先生。

他长期与朱熹辩论,他的学说后由明代王守仁继承发展,成为陆王学说,著作经后人编为《象山先生全集》。

象山路全线纵贯旧城区南北,也是南昌城区的一条重要干道。

南路始建于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自高桥市场西侧街道经瓦子角与北段接通,称象山路。

民国三十五年续修自筷子巷至永叔路段。

永叔路至市第三医院,原称福思路,于1956年改建。

两路合并为象山南路,改建水泥路面,全长1525米。

北路历史悠久,全线有原戌子牌、磨正街、东大街组成。

民国二十五年,先建戌子牌段(中山路至民德路),长457米。

1950年续建自民德路起经磨整街、建德观、东大街至阳明路段,全线长1366米。

“文革”期间更名为瑞金南路和瑞金北路,1984年恢复今名。

叠山路  东起八一大道,西至沿江北路,是一条东西向的干道,仅次于中山路,现全长2174米,为纪念南宋民族英雄谢枋得(公元1226—1289年),号叠山而得名。

谢是江西戈阳人,官为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率兵抗元,城陷,流亡建阳,以教书为生。

元朝迫其出仕,强制送往大都(北京),绝食死。

其诗伤时感旧,沉痛苍凉,编有《文章轨范》,后人辑有《叠山集》。

叠山路原由几条小街组成。

自东向西是澹台门正街、毛家桥、墩子塘、经堂巷、祝家巷、戴家巷、汤家园、越东大街再经天后宫、道台衙门,穿过胜利路,再经新建县衙门、重光里、龙须巷、半步街、五台庵、文孝庙到沿江路义渡局止。

街道原貌弯曲宽窄不一,高低起伏悬殊。

旧时省立第一中学(现南昌师范)、毛家桥小学(今二十八中)、经堂巷小学(今十九中)、天后宫小学(今十一中)、南昌模范监狱(今南昌商场)、豫章道台衙门(今省政协),新建县衙门(新洪客隆叠山店),都在这条路上。

全路分段陆续兴建,首建于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7月,第一段自胜利路至象山北路,长189米。

第二段建于1946年,利用善后救济物资工赈施工,自胜利路至沿江路段,长810米。

第三段自象山路至八一大道,于1951年初完成,长1175米。

现在全线贯通,已成为南昌市的一条主干道。

阳明路  位于市区北部,东起八一大道与青山路交汇处,西接沿江路八一桥头南端,全长1822米,兼有城区主干道和城北交通出口双重功能的重要道路。

旧时,这里是一片沙丘,俗称“沙窝”、“沙坝”。

又是民国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杀人的屠场。

革命先驱赵醒侬、方志敏和不少先烈均在这里被杀害。

日军占领南昌时,日酋和日侨蜗居在这一带的“城北新住宅区”,因而这里亦成为公馆禁区。

阳明路始建于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属环城路的北段。

民国二十五年拓宽,以明朝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别名阳明为路名。

王守仁早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贬,后以镇压平定“宸濠之乱”有功,封新建伯。

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反对“程朱学派”。

他的学说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在明朝中期,影响很大。

阳明路上有旧时南昌唯一的女校——葆灵女中,南昌首家新型豪华的“洪都招待所”和城北新住宅区。

解放后经过多次的改建、拓宽,全线形成高级路面。

现在阳明公园、新华社江西分社、江西日报社、省儿童医院、省公安厅、洪都宾馆、城北小学、江西中医学院等机关、事业单位散布在这条路上,更使阳明路增添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船山路  起自象山南路,向西北弯曲延伸至中山路止,原属环城路之一段,始建于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以纪念明清时代的思想家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因学者称他为船山先生,故以船山为路名。

王夫之的学术成就很大,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很有造诣,其主要贡献是在哲学上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

他的著作经后人编为《船山遗书》。

船山路经禾草街、陈家桥,穿过孺子路经塘塍上、万寿宫、直冲巷、广内正街,翘步街至中山路,原广益昌商场(今八一商场)止。

目前沿线已成为小百货市场。

“文革”时曾易名为“兴国路”。

全长1761米,为沥青水泥路面。

榕门路  始建于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起自中山路,经三圣庙、爆竹街、瓷器街,越章江路口向西北经高家巷、猪市街、文孝庙、硝皮厂、新建县前街、五台庵、偰家塘,直到江边娄妃墓至大巷口,与阳明路衔接。

它是以清乾隆年间东阁大学士陈宏谋(公元1696—1771年)的别名榕门而命名的。

陈宏谋任职期间为民兴利除弊,推广植树造林,有一代贤相之称,甚得人民的拥戴。

榕门路初建时,多为作坊式的小工厂散布。

南昌第一家玻璃厂——耀明厂原设在榕门路和章江路附近地段。

重建后的三大名楼之一滕王阁正门位于榕门路中段,2004年十月人民政府将榕门路打造成具有文化特色的楹联一条街。

(2)解放后的人名路

南昌最早的人名路是中山路。

全国各地的大城市好像都有条中山路,但南昌的中山路的的确确是为了纪念孙中山的一次南昌之行而命名的,而且,命名之后就再没改名,这在南昌修建、命名于1949年前的道路中,是唯一的一条。

除中山路和命名于抗战胜利后的渊明(南)路外,其余6条民国期间的人名路,集中修建、命名于1934年前后。

这是红军开始长征和蒋氏夫妇在南昌发起“新生活运动”的年份。

“新生活运动”以南昌为策源地,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整治街道,并以发扬传统文化为旗帜。

所以南昌8条命名于民国时期的人名路,跟这一段历史,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解放以后,由于一些历史、政治、以及意识形态等原因,南昌的路名曾经被刷新过,改为了具有强烈时代政治特色的名称,如叠山路改名为反修路,孺子路改名为反帝路,永叔路改名为向阳路,渊明南路改名为红卫路。

这种状况延续到1973年,又来了一次集体性的统一的变奏。

路名由充满强烈政治意味的名称,改为政治色彩略显平淡(但依然在)的以江西本地地名为主的路名,如叠山路改名为九江路,孺子路改名为赣州路,永叔路改名为会昌路,渊明南路改名为宁都南路。

可能上了些年纪的南昌人还能记得赣州路、抚州路、九江路这些地名。

从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就陆续将这些地名改回来了。

只有井冈山大道、庐山大道,以江西的两座名山做了路名,再就是北京路、上海路、南京路、福州路等少数以大城市命名的路还留着,然后还有中山路、胜利路、解放路,这些路名在全国其他城市也是很常见的。

到1984年,情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所有的人名路,一律复原了最初的原名(阳明路于1986年从“八一大道”中分出,并复原了阳明路的原名)。

这清楚地表明1984年对于南昌,对于江西,乃至对于中国的某种分水岭的意义。

这是一个指标性的年份。

而且,就在这年,在时隔整整30年后,南昌再次命名了一条新的人名路:

天佑路,以纪念祖籍婺源的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被中断的街道命名历史似乎又重新接续起来。

南昌命名于民国时期的人名路,包括解放初期命名的两条人名路,都集中地位于南昌的老城区,并以此勾画出南昌老城区的范围和规模。

修建、命名于改革开放以后的几条人名路,如子安路、安石路和灌婴路,也大体靠近老城区所在的范围。

在进入21世纪后,紫阳路、子安路、安石路、天祥路、长庚路相继出现在南昌城区的地图上。

紫阳路

紫阳路则单独远在南昌城的西南。

关于紫阳路的命名由来,说法颇多不一致,有说是源于道教宗师张紫阳;有说是是源于东汉功臣邓禹;一说是西晋人周义山;还有说是源于吕纯阳吕洞宾的,莫衷一是。

天祥路

天祥路位于南昌城东北区域的高新开发区内。

民国时期的1934年,要修8大乡贤路,其中有文天祥的名字,但后来不知何故,未见踪迹。

长庚路

长庚路纪念的是江西籍科学家宋应星,但这条新命名的人名路到底在哪,估计有80%的南昌人至今也不知道。

灌婴路,路名由来:

灌婴(?

—176年)命名时间:

2005年六月中旬,去象湖寻赏荷花(象湖位于南昌城南略偏西,传说为陆象山当年讲学之所,故得名;另说是因湖形似象而名),结果没找到荷花池,却意外地发现,象湖边有条灌婴路。

回来一查,才知道自己真不愧是南昌的客人,——原来,灌婴是南昌的建城人!

就像萝慕露斯建立了罗马城!

子安路,路名由来:

王勃(649—675年)命名时间不详。

是南昌历史上最精彩、最响亮的一笔遗产,唐高宗上元二年(此从《旧唐书》,即公元675年;另有676年说),王勃去看望远在交趾(今越南北部)任职的父亲,路过南昌写下流传千年的《滕王阁赋序》后,于渡海途中落水,惊悸而死。

此路在儒子路东端和朝阳洲中路之间。

 

附录:

干家大屋巷相关资料

干家大屋巷,在市区中部偏西南。

“干家大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

宁夏兵备道干從濂以军功显赫受到乾隆皇帝的奖赏,辞官来南昌定居而创建干家大屋。

房屋庭院,铺天盖地,连绵成片,确实是中国罕见的民居建筑群。

仅从“干家前巷”“干家后巷”“干家大屋巷”3条街道的名称就可想而知它的规模。

据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8年)《南昌县志》记载,清乾隆年间,宁夏兵备道干從濂辞官来南昌定居,在进贤门内广置地产兴建府第,人称“干家大屋”,1987年增加通名,称“干家大屋巷”。

干家大屋巷南起干家前巷,北至于家塘巷。

多岔巷,主巷长110米,乾隆年问,宁夏兵备道干以濂辞官来南昌定居,在进贤门内广置地产兴建府第,人称干家大屋。

1987年称干家大屋巷。

干家前巷东起系马桩街,西至象山南路,长500米,因巷在干家大屋前,故称干家前巷。

干家后巷东起系马桩街,西接干家塘巷,巷形曲折,长180米,因巷位于干家大屋后面。

光绪年间称干家后巷。

干家塘巷东起干家后巷,西至南海行宫巷,长126米,此处原有水塘若干口,自清光绪中期起,在干家菜园上兴建房舍形成街道后,即以干家塘称名。

1987年称干家塘巷。

南昌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南昌简志.方志出版社,2004.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