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二模考试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
《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二模考试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二模考试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二模考试生物试题答案+解析
广东省肇庆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一、单选题
1.下列与细胞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等生命活动有关
B.细胞是所有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均可从非生物界中找到
D.非细胞结构的病毒可以在血浆中繁殖后代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细胞膜的功能: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
细胞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
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详解】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细胞生命活动有关,A正确;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B错误;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如核酸,在非生物界中不能找到,C错误;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中,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膜的功能;识记细胞骨架的功能;识记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下面是与酶的特性有关的两个曲线图,关于甲乙曲线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
B.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失活
C.低温只是抑制了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
D.过高的温度使酶失去活性,恢复常温,酶的活性即可恢复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酶的特性:
(1)高效性:
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
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详解】分析曲线甲可知,在最适温度之前,随温度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A正确;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空间结构破坏,酶失活,B正确;低温只是抑制了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温度恢复,酶的活性恢复,C正确;过高的温度使酶失去活性,且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恢复常温,酶的活性不能恢复,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酶高效性的概念、原理,酶作用专一性的原,温度、PH、底物浓度、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正确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突变与重组属于可遗传变异,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自然选择只能决定进化的方向,而不能决定变异的方向
C.基因重组加快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物种多样性
D.共同进化既可以发生在不同生物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间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详解】突变与重组属于可遗传变异,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A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只能决定进化的方向,而不能决定变异的方向,B正确;基因重组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共同进化既可以发生在不同生物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间,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共同进化,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共同进化的概念,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如图是某小组进行育种的过程图,高产与低产分别由A、a控制,抗病与易感病分别由B、b控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程Ⅵ既要用到秋水仙素,也要用到生长素
B.过程Ⅱ的原因与镰刀型贫血症的原因一致
C.培育品种⑥的最简单途径是经Ⅰ-Ⅴ
D.通过过程Ⅴ、Ⅵ获得个体⑥的概率分别为1/4、1/16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①④⑥为诱变育种,①②③⑥为杂交育种,③⑤⑥为单倍体育种。
2、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详解】经过Ⅵ要用到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植株生长过程中要用到生长素,A正确;过程Ⅱ为诱变育种,其原因与镰刀型贫血症的原因一致,都是基因突变,B正确;Ⅰ→Ⅴ途径为杂交育种,方法最简捷。
但由于获得的子代中既有纯合体又有杂合体,需要不断地连续自交进行筛选才能获得需要的品种⑥,所以育种时间长,C正确;通过过程Ⅴ、Ⅵ获得个体⑥的概率分别为1/16和1/4,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以育种流程图为载体,考查几种育种方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5.某兴趣小组将小鼠分成两组,A组注射一定量的某种生物提取液,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均表现正常。
注射后若干天,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等量的该种生物提取液,A组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B组未见明显的异常表现。
对第二次注射后A组小鼠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提取液中的物质导致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
B.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刺激A组小鼠产生了特异性免疫
C.提取液中的物质阻碍了神经细胞与骨骼肌细胞间的兴奋传递
D.提取液中的物质使A组小鼠细胞不能正常产生ATP
【答案】B
【解析】
【分析】
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详解】分析题干,A组注射一定量的某种生物提取液,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均表现正常。
注射后若干天,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等量的该种生物提取液,A组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B组未见明显的异常表现,说明A组出现的现象属于过敏反应,A错误;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会经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消灭过敏原,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小鼠未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
但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时,会发生过敏反应,出现过敏现象,如呼吸困难等症状,B正确;呼吸困难与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无关,C错误;A组小鼠呼吸困难,但是能产生ATP,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以实验现象为载体,考查了过敏反应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能够明确过敏反应的概念和特点,并结合题干中对照实验的结果准确判断。
6.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中描述错误的是( )
A.某丛生植株可以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B.标志重捕法适用于个体体积大,活动能力强的生物
C.某趋光性小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D.有些生物的种群密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
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详解】丛生植株难于辨别个体数目,所以不宜选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A错误;标志重捕法适用于个体体积大,活动能力强的生物,B正确;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C正确;季节的变化会影响某些种群的数量,所以有些生物的种群密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种群密度的调查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
解答关键是能够识记样方法的相关要求和注意点,理解掌握不同生物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和要求。
二、探究题
7.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类会从叶肉经果柄运输到果实。
在夏季季晴朗的白天,科研人员用14CO2供给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一段时间后测定叶肉、果柄和果实中糖类的放射性强度,结果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放射性强度(相对值)
葡萄糖
果糖
蔗糖
叶肉
36
42
8
果柄
很低
很低
41
果实
36
36
26
(1)本实验在探究糖类的运行和变化规律时运用了___________法。
(2)推测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类主要以__________的形式从叶肉运输到果实,理由是__________。
(3)与果柄相比,果实中蔗糖的放射性强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上述实验中,如果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一段时间后,突然停止光照,同时使植物所处的温度下降至2℃,短时间内该植物叶肉细胞中14C3的放射性强度基本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同位素标记
(2).蔗糖(3).果柄中蔗糖的放射性强度较高,而葡萄糖和果糖的放射性强度很低(4).果实中有一部分蔗糖分解成了葡萄糖和果糖(5).停止光照,[H]和ATP的含量降低,低温抑制了酶的活性,14C3的消耗速率与合成速率均减慢,所以14C3的放射性强度基本不变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反映实验结果的表格信息为依托,采用题文与表格信息相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及其影响的环境因素等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详解】
(1)由题意“用14CO2供给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可知:
本实验在探究糖类的运行和变化规律时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2)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糖类。
表中信息显示:
叶肉细胞中的蔗糖的放射性强度较低,果柄中蔗糖的放射性强度较高,而果柄中葡萄糖和果糖的放射性强度均很低,据此可说明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类主要以蔗糖的形式从叶肉运输到果实。
(3)与果柄相比,果实中有一部分蔗糖分解成了葡萄糖和果糖,所以果实中蔗糖的放射性强度下降。
(4)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停止,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的含量降低,同时植物因所处的温度下降至2℃而使得低温又抑制了酶的活性,导致C3的消耗速率与合成速率均减慢,所以短时间内该植物叶肉细胞中14C3的放射性强度基本不变。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依据表格中呈现的信息,即不同器官中不同糖类的放射性强度的高度,判断糖类在不同器官之间的运输形式,并依据光合作用过程分析环境骤变引起的相关物质含量的变化。
8.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
例如,为维持生态缸的稳定性,需投入人工饵料以供鱼类(生态缸内各种鱼类不构成捕食关系,且都是食草鱼类)食用。
请回答以下有关生态缸的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
(2)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A,鱼类同化的能量为B,按能量一般传递率计算,则A______(填“>”“=”或“<”)B/(10%~20%),原因是______。
(3)若生态缸中不投入人工饵料,会加速生态缸的崩溃。
由此给人类生态环境保护的启示是:
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______的协调。
【答案】
(1).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或组成成分与食物链和食物网)
(2).小于(3).鱼类同化的能量来自生产者和饵料(4).物质、能量(5).结构与功能
【解析】
【分析】
1、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
能量流动只能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同时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
(2)逐级递减:
输入到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传递到下一营养级。
2、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详解】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A,鱼类同化的能量为B,按能量一般传递率计算,则A小于B÷(10%~20%),原因是鱼类同化的能量来自生产者和饵料。
(3)若生态缸中不投入人工饵料,会加速生态缸的崩溃。
由此给人类生态环境保护的启示是:
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抑制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9.为研究盐、碱胁迫对枸杞苗木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选取若干株长势良好的一年生枸杞苗木为材料,分为9组:
A组为对照组;B1、B2、B3、B4为盐胁迫实验组,用NaCl处理,浓度依次为50、100、200、300(浓度单位:
mmol/L);C1、C2、C3、C4为碱胁迫实验组,用 NaHCO3处理,浓度依次为50、100、200、300(浓度单位:
mmol/L)。
实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测定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应取新鲜叶片,用______作溶剂研磨,为防止叶绿素被破坏,应加入少量______。
然后过滤并测定滤液的吸光度,计算得出叶绿素含量。
(2)碱胁迫实验组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均低于对照组,推测可能的原因有①______; ②______。
(3)依据本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答案】
(1).无水乙醇(95%乙醇+无水碳酸钠)
(2).碳酸钙(3).NaHCO3抑制叶绿素的含量,吸收光能减少,光反应速率降低(4).NaHCO3抑制气孔导度,二氧化碳吸收减少,暗反应速率降低(5).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大,枸杞幼苗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光合作用参数逐渐受到显著抑制;碱胁迫的抑制作用更强烈;低浓度(50mmol/L)NaCl胁迫下,枸杞幼苗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并未受到显著影响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
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盐、碱胁迫对枸杞苗木光合作用的影响,自变量是不同的盐碱度,因变量是叶绿素含量、净光合作用速率和气孔导度。
图示表明,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大,枸杞幼苗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逐渐受到显著抑制;且碱胁迫的抑制作用更强烈。
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1)光合色素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提取光合色素时需要使用无水乙醇作为提取剂,为避免色素被破坏需要在研磨时加入少量的碳酸钙。
(2)据图分析可知,碱胁迫条件下,即NaHCO3抑制叶绿素的含量,吸收光能减少,光反应速率降低;同时碱胁迫可能会抑制气孔导度,导致二氧化碳吸收减少,暗反应速率降低。
(3)图示表明,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大,枸杞幼苗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光合作用参数逐渐受到显著抑制;且碱胁迫的抑制作用更强烈;低浓度(50mmol/L)NaCl胁迫下,枸杞幼苗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并未受到显著影响。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课程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实验条件的改变的相关分析,题目有一定的难度。
10.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孟德尔等遗传学家的研究表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2)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S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如果 S型菌的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则出现的 S型菌为______,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3)艾弗里所做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如下:
①S型菌的蛋白质或多糖+R型菌→只有R型菌
②S型菌的DNA+R型菌→R型菌+S型菌
③S型菌的DNA+DNA酶+R型菌→只有R型菌
增设实验③的目的是证明______.
(4)研究表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为什么遗传学家无法推测出RNA分子中四种碱基的比例关系?
______.
【答案】
(1).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
(2).多种类型(3).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4).无DNA则转化一定不能发生(或“DNA是使R型菌发生转化的唯一物质”、“DNA是使R型菌发生转化的不可或缺的物质”)(5).RNA是单链,碱基之间没有统一的配对关系(或“RNA是单链,只有部分碱基存在一一配对关系”)
【解析】
试题分析:
遗传物质发现的实验及其内容:
包括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艾弗里提纯的DNA中混有少量的蛋白质,因此其实验结论遭到后人的质疑;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这样到达DNA分子和蛋白质的彻底分离,因此其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进而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指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而组合。
(2)基因突变是不定向性的,所以若R菌基因突变可以产生S菌,则S菌可能有多种类型。
(3)艾弗里的实验增加了DNA和DNA酶的实验,与DNA组实验作为对比,说明DNA是使R型菌发生转化的唯一物质,而不是其更小的单位。
(4)RNA是单链,碱基之间没有统一的配对关系,所以遗传学家无法推测出RNA分子中四种碱基的比例关系。
【点睛】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要求考生了解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掌握不同阶段各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分析作答。
11.自养需氧型的硝化细菌能够降低水体中的铵盐,对水体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请回答:
(1)培养硝化细菌时,将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倒置的目的是______。
培养基中加入铵盐为硝化细菌的生长提供______,培养基中没有加入有机碳,从功能上看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
(2)硝化细菌纯化并计数时,对照组应该涂布等量的______。
若实验组每个平板中的菌落数都超过了300,应对样本菌液进行______处理。
(3)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
甲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1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为49;乙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43、54、287,然后取其平均值128作为统计结果。
请评价这两位同学的实验结果是否有效,并说明理由。
①甲同学的结果______。
②乙同学的结果______。
【答案】
(1).防止冷凝形成水滴污染培养基
(2).氮源(3).选择(4).无菌水(5).适当的稀释(6).无效,没有设置重复实验,结果不具有说服力(7).无效,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
【解析】
【分析】
硝化细菌属于化能自养型细菌。
筛选目的微生物需要使用选择培养基,用平板培养筛选。
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来进行微生物的计数。
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1)微生物培养中将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倒置的目的是防止冷凝形成水滴污染培养基。
硝化细菌能够利用铵盐氧化时释放的能量,同时铵盐也可以为硝化细菌提供氮源。
硝化细菌属于自养微生物,培养基中不需要加入碳源,从功能上看这种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2)硝化细菌纯化并计数时,对照组应该涂布等量的无菌水。
若实验组每个平板中的菌落数都超过了300,说明菌液浓度过大,需要进行适当的稀释处理。
(3)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
①甲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1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为49;由于没有设置重复实验,结果不具有说服力,所以实验结果无效。
②乙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43、54、287,然后取其平均值128作为统计结果;由于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所以实验结果无效。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筛选、培养等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微生物的培养基筛选的相关知识点理解与掌握。
12.含有限制酶的细胞中通常还具有相应的甲基化酶,这两种酶对DNA分子有相同的作用序列,但具有不同的催化功能。
甲基化酶可以对DNA序列进行修饰,使限制酶不能对这一序列进行识别和切割。
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基因工程中使用的限制酶主要是从___________生物中分离纯化获得的。
构建“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的过程中需要使用DNA连接酶的是________(填“ 基因组文库”“cDNA文库”或“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
(2)含有某种限制酶的细胞,可以利用限制酶切割外源DNA,但不破坏细胞自身的DNA,其原因可能有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3)利用PCR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由高温变性(90~95℃)、低温复性(55 ~60℃)、适温延伸(70-75℃)三个步骤构成一个循环,为使得DNA聚合酶能够重复利用,选用的酶应在_________________ ℃处理后仍然 具备催化活性。
(4)在PCR扩增目的基因时,为实现序列中的腺嘌呤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反应体系中添加的原料应包括碱基已被标记的__________ (填“腺嘌呤核糖核苷酸”、“dATP”或“ATP”)。
【答案】
(1).原核
(2).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3).细胞自身的DNA分子没有该限制酶的识别序列(4).甲基化酶对细胞自身的DNA分子进行了修饰(5).90~95(6).dATP
【解析】
【分析】分析题文描述可知: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特别是目的基因获取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1)目前,基因工程中使用的限制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获得的。
将某种生物体内的总DNA全部提取出来,用适当的限制酶将DNA切成一定范围大小的DNA片段,然后将这些DNA片段分别与载体连接起来,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便构成了该生物的基因组文库;如果用某种生物发育的某个时期的mRNA反转录产生的多种互补cDNA片段,与载体连接后储存在一个受体菌群中,这个受体菌群体就叫做这种生物的cDNA文库;可见,构建“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的过程中均需要使用DNA连接酶。
(2)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而甲基化酶可以对DNA序列进行修饰,使限制酶不能对这一序列进行识别和切割。
可见,含有某种限制酶的细胞,可以利用限制酶切割外源DNA,但不破坏细胞自身的DNA,其原因可能有:
①细胞自身的DNA分子没有该限制酶的识别序列;②甲基化酶对细胞自身的DNA分子进行了修饰。
(3)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