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开端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49678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的开端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劳动的开端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劳动的开端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劳动的开端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劳动的开端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的开端2.docx

《劳动的开端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的开端2.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劳动的开端2.docx

劳动的开端2

《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师:

作者简介、课文背景介绍

学生:

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们今天的生活不愁吃、不愁穿,非常幸福,可是大家知道吗?

在旧社会许多穷人的生活区相当艰难。

2、请同学们讲一两个“旧社会穷人艰难的小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揭题,了解背景。

1、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旧社会一个穷孩子的生活中,看看十二岁的他是怎样开始艰辛的劳动,帮家里谋生的。

2、板书课题:

劳动的开端并理解“开端”的意思。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

吴运铎,(1917-1991),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县,自幼到安源煤矿。

12岁就当上了矿工,受尽了非人的折磨。

他是我国兵工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

1938年他毅然投奔新四军,从事军械修理和制造工作。

他的书《把一切献给党》感动了很多人,曾译成俄文,也感动了当时的苏联人民,在莫斯科建立了中国保尔纪念馆。

(2)、写作背景:

这篇课文是作者真实是经历,写了他十二岁那年因饥饿的威胁到煤矿去挑煤。

从此,他开始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三、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扫清字词障碍。

注意本课几个多音字的读音:

挑(tiāo)脚、得(dé)了吧、半夜就得(děi)动身、落(là)在后头。

2、自由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童年时代因受饥饿的威胁,被迫走上挑煤的谋生道路。

3、速读课文,按提纲将课文分成四部分。

(1)、作者小时候家里穷,作者决定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第1自然段)

(2)、萍乡煤矿的土煤窑完全靠人工开采,工人的劳动非常繁重。

(第2-3自然段)

(3)、介绍“我”第一次挑煤最后失败的经历。

(第4-27自然段)

(4)、二次挑煤,历尽艰辛,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第28-30自然段)

四、精读、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理解“揭不开锅”的意思,体会“像油煎—样”是写“我”心里焦急的程度,说出这是用什么来比什么。

3、感情朗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边读边用笔划出本段两个最能反映旧社会煤矿工人工作条件极端恶劣,生命没有保障的句子,齐读。

2、师生讨论,联系其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旧社会穷苦的煤矿工人连狗也不如的艰难生活。

3、分角色朗读“我找从小在一块玩的小赵商量……准备半夜就走路”这部分课文。

问:

小赵说“我”像个”“瘦猴子”,说明“我”身体怎么样?

这跟第一天挑煤有什么联系?

(说明“我”又瘦又小,更能说明第—天挑煤的艰难,为表达中心服务)。

4.这部分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家里穷,劳动条件差?

(生默读本段的最后小节,按提问要求划出“没有灯笼”、“没有火把”、“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擦过机器油”等词句,抽答)。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大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用笔画出本段的中心句(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2.生默读,找出本段中反映“我”怎么受人欺、受人嫌的两段话(指“睡得正熟……称煤了”和矿上办事人所说的话这两处)。

出示“睡得正熟……”一段话,齐读。

生查字典理解“渊”字的意思和整个词语的意思。

“好像落在万丈深渊,浑身疼痛”说明“我”摔得怎么样?

(摔得重,摔得厉害)。

整段活反映资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怎样对待穷人?

(不顾穷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动身挑煤,板书)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大段,生找出“挑煤赶路”和“跌倒山腰”分别属于哪几节,板书这两个词语。

2.指名读“我挑着煤赶路……”一节。

生边听边思考,划出反映挑煤艰难动作的词,指答,深入体会,齐读本节。

3.自读“哪知挑东西走路……”一节。

理解本节的一个比喻句,说出这是用什么比什么、说明什么。

4.生自由感情朗读“我鼓起勇气……我怎么办呢?

”这部分课文,体会“我”跌倒山腰和孤身留在荒山的艰难情境。

(结合看插图)

5.自由读“我”“空筐回家”这部分课文。

提问:

课文哪几处写出“我”人小,却很懂事?

(不肯下地洗脚和“我不饿”这两处).

五、复述第一天挑煤的主要经过。

熟读三、四两大段,准备按板书的提纲,抓重点,有顺序地复述第一天挑煤的主要经过。

六、总结全文

问:

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

谈谈自己对劳动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把课文缩写成100字左右的短文。

2、推荐课外读物《把一切献给党》。

课文板书:

动身挑

挑煤赶路详写受人欺侮

第—天挑煤跌倒山腰自强自立

空筐回家刻苦磨炼

第二天挑煤略写

 

《劳动的开端》教学反思

 

 

吕慧娟

 

文章的篇幅比较的长,给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来拉很多的障碍,特别是阅读能力差的学生。

“如何让学生抓住中心内容迅速的进入文章”在课前我一直思考着。

经过对教材的研究和理解,以及教学的情况来分析,就此问题,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依提纲,抓重点。

我们的语文教学,应从学生刚接触课题开始,就启发他们围绕课题提出疑问,一早就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教学时,我以审题为第一教学步骤,抓住“开端”,让学生自己理解词意,理解课题的意思。

在这一环节后让学生质疑。

学生质疑的问题基本上是集中的。

1、作者第一次劳动从事的是什么劳动?

2、是怎么劳动的?

3、第一次劳动的感觉是怎样的?

4、劳动以后又怎样了?

这些问题就是这篇课文的学习任务,学生给自己提出了学习的目标。

学生带着心中的疑问,去与文本充分的接触,阅读的目的性强了,思维的马达发动了,效果也明显了。

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根据课文提纲给课文分段,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经过交流,学生对文章的整体和重点有了把握,这样就更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了。

学生顺着问题,找到了课文的重点段落,即作者第一天挑煤的经过。

这为随后的学习带来了不少的方便。

陆九渊曰:

“为学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依据提纲,由学生质疑,理清了课文的脉络,把握了课文的重点,帮助了学生很好的去学。

这不是简单的“告知”与“被告知”,而是一个积极主动,建设性的过程。

二、抓文眼,悟中心。

在教学《劳动的开端》的第2课时中,抓住学生第一课时中质的疑“第一次劳动的感觉怎样?

”引领学生进入课文。

学生在自己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交流了自己所感受到的作者第一次劳动的感觉。

学生对文本的自我感悟,有助于与文本产生共鸣。

当问及作者对第一次劳动的感觉时,学生都找到了“艰难”这个词。

“艰难”是这篇课文的“文眼”,课文的整体内容,包括具体涉及到的体现的词句也比较的多。

而这些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感悟到课文的中心。

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是在学生找到文眼的基础上,以文眼为切入点,以“文中哪些具体的词句让你感受到那份艰难的?

”为引领,进入课文的中心内容,反复揣摩,朗读,感悟中心。

 

《劳动的开端》说课稿

 

 

吕慧娟

 

《劳动的开端》说课稿

一、说教材

《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的文章,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就是节选于本书。

从课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二、说学情

文中所写的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与学生所处的幸福生活相去甚远,现在的孩子在家中都是王子公主,参加的劳动比较少,对处于旧社会黑暗中的作者,第一次参加劳动的困难很难理解,更别说是整天挨饿,受着伤,还要挑整天的煤。

因此,课前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三、说教学目标

1、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四、说教学重难点 

1、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2、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五、说教学准备:

 教师:

作者简介、课文背景介绍

 学生:

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

六、说教法

(1)以“读”为本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阅读教学要围绕学生“读”这个中心,以读促讲,以读促思,以读促悟。

这就要求在课堂上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可以采用默读、齐读、诵读、分角色读、配乐读、演读等多种朗读形式。

默读善于思考,诵读善于抒情,演读精于体验。

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朗读有不同的作用,例如:

初读课文,要从读入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读,在竞赛中读。

学生通过自由读,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精读课文,要从悟入手,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悟,将学生自己的情感与课文中的情感融为一体。

赏读课文,要从品入手,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咀嚼、品味文章的语言描写、心理刻画、句法优美的句子,体会作者的独具匠心。

这样有目的、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朗读,不但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悟自得能力。

(2)“读、写”结合法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

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

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

七、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有一定自学能力的五年级学生来说,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方式:

①自主尝试预习,主动搜集资料,自我质疑解答。

自读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第一步,让学生带着好奇,尝试着自己去读,去思考,去领悟。

通过“尝试”这一语言实践活动,可以把课文读熟,读正确,读流畅,初步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并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试着解决一些浅显问题。

同时边读边发现问题,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这些问题是暴露学生学习疑难的,反映出学生学习的需要。

这些问题将成为研究性阅读的出发点和归宿。

通过研读发现文本与众不同的个性,发现阅读时的疑点、难点,激发了学生对文本学习的兴趣,产生了自觉的深究欲望,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心理准备,主体、主动的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

②自主研读发现,激发求知欲望,引导探究学习。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要带着自己确定的研究主题,深入细致地读书,反复地品味,有序地思考。

通过点、圈、画、注、读等不同方式去感受、体验、发现语言文字的规律,对言语形式的特点不断有所觉察,进而发现一些规律、方式,发掘出深蕴的内质:

如情感、思想、表达效果及其艺术性。

同时在尝试研读的过程中,也积极关注着别人提出的问题,并力求有新的发现。

八、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创设情境。

(二)、揭题,了解背景。

(三)、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四)、精读、理解课文内容

(五)、复述第一天挑煤的主要经过。

(六)、总结全文。

(七)、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