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教学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40591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方案.docx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差数列教学设计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方案.docx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方案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姓名

韩红改

工作单位

河北正定中学

年级学科

高一数学

教材版本

课标版必修5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数列是刻画离散现象的函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

高中数列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等差、等比两个基本数列。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它既是对等差数列知识的运用与巩固,又是后面研究一般数列求和的基础。

学生学习这个内容重点是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学会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高斯的算法与一般的等差数列求和还有一定距离,如何从首尾配对法引出倒序相加法,这是学生学习的障碍。

因此,学生学习的难点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思路的获得。

二、教学目标

教学既要关注到学生当前的需要,也要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其获取思路,会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前n项和有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从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反思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展现数学中的对称美。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下面,我将从知识基础、认知水平与能力、班级学生特点三个方面来进行学情分析。

从认知基础来看,高一年级学生已掌握了函数、数列等有关基础知识,并且在初中已了解了特殊的数列求和。

从认知水平与能力来看,高一学生已初步具有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的解决问题。

从班级学生特点来看,我班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思维比较活跃,能够很好地掌握教材上的内容,能较好的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但对于处理抽象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首先回顾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和性质,先让学生回忆,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

复习通项及性质,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同时为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做好知识准备。

(二)情境引入

展示高斯求和例子并引导学生推导公式。

高斯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他研究的内容涉及数学的各个领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被誉为“数学王子”。

在高斯10岁的时候,他的算术老师提出了下面的问题:

据说,当其他同学忙于把100个数逐项相加时,10岁的高斯却用下面的方法迅速算出了正确的答案:

高斯的算法实际上解决了求等差数列

前100项的和的问题。

探究:

高斯的算法妙处在哪里?

这种方法能够推广到求一般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吗?

设计意图:

高斯的算法蕴含着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一般规律。

教学时,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这种数列的内在规律。

学生对于高斯的算法是熟悉的,知道采用首尾配对的方法求和。

这个例子从实际问题入手,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为新课的讲解做铺垫。

(三)探究公式

问题1:

教师:

利用高斯算法如何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学生:

将首末两项配对,第二项与倒数第二项配对,以此类推,每一对的和都相等,并且都等于

教师:

但是否刚好配对成功呢?

学生:

不一定,需要对n取值的奇偶性进行讨论。

当n为偶数时刚好配对成功,当n为奇数时,中间的一项

落单了。

教师:

对于n的讨论太麻烦了,能否有更好的方法求前n项和公式呢?

设计意图:

高斯求和众所周知,学生能快速解答。

这里用到了等差数列脚标和性质。

从高斯算法出发,对n进行讨论,寻找求和公式思路。

对于中间项

的解决办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研究数列就是对脚标的研究。

问题2:

图案中,第一层到第21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

借助几何图形的直观性,引导学生使用熟悉的几何方法:

把全等三角形倒置,与原图补成平行四边形。

把不同数求和问题转化为相同数求和。

设计意图:

几何直观更直观,帮助理解,因此,借助几何直观学习和理解数学,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方面。

只有做到了直观上的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借助几何直观进行思考,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系,从而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设计此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倒序相加”这一算法的合理性,从心理上完成对“首尾配对”算法的改进。

问题3:

如何求等差数列

的前

项和

由前面的铺垫,学生容易得出以下过程:

两式相加得:

又因为

所以

设计意图:

在前面数形结合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推导求和公式。

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倒序相加的方法,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与记忆。

问题4:

比较这两个公式,说说它们分别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等差数列的性质?

引导学生比较得出结论:

若已知等差数列首相为

,末项为

,项数为

,可直接运用公式一

求和;若已知等差数列首相为

,公差为

,项数为

,则直接运用公式二

求和较为简便。

从公式的结构特点可知,公式共包含五个量

,只要知道其中三个量,就可以求出其余两个量。

设计意图:

加深对公式的理解记忆,分析公式的本质,能够在做题的过程中更好的选取适当的公式。

(四)公式的记忆

引导学生观察公式

和等腰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类比,于是

可以看成等腰梯形的上底,

看成下底,

看成高,那么这个公式就容易记多了。

设计意图: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记牢是快速准确解决难题的根本,学生刚看到这个公式会为公式的记忆发愁,用常见的梯形面积公式辅助记忆,就减轻了学生的课堂负担。

(五)例题讲解

引用课本例一:

某市提出实施“校校通”工程的总目标:

从2010年起用10年时间在全市中小学建成不同标准的校园网。

据预测,2010年该市用于“校校通”工程的经费为500万元,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计划每年投入的资金比上一年增加50万元,那么从2010年起的10年内,该市在“校校通”工程中总投入是多少?

设计意图:

习题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反馈过程。

在学习公式之后,及时练习,能够加深学生对公式的记忆。

通过对题目的分析,选取合适的公式。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实用性,提升学习的兴趣,体现了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六)变形训练,深化认识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记忆公式,熟练掌握公式,设置了如下练习题:

已知等差数列

(1)前多少项和是54?

逆用公式,知三求一

(2)用n表示前n项和

练习:

已知等差数列

中,

知三求二

设计意图:

练习既有对公式的正用,又有对公式的逆用,在变形过程中,深化了对公式的记忆,进一步巩固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理解。

(七)课堂小结

首先让学生自己回忆一节课的内容,然后抽取一位中等水平的同学来说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再次让成就优秀的学生补充前面同学的遗漏部分,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

1、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倒序相加法;

2、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两种形式;

3、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记忆方法;

4、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应用(知三求二)。

设计意图:

让学生对主要知识进行回顾,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整体的把握。

(八)布置作业

必做:

课本46页A组第一题、第二题

选做:

课本B组第二题

设计意图:

在课外作业的布置上进行适当地分层,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对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求法进行掌握。

同时对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进而提升他们的能力。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和性质

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回忆等差数列相关知识并回答。

复习通项及性质,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同时为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做好知识准备。

展示高斯求和例子并引导学生推导公式

学生思考高斯的算法妙处在哪里?

这种方法能够推广到求一般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吗?

高斯的算法蕴含着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一般规律。

教学时,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这种数列的内在规律。

图案中,第一层到第21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

引导学生使用熟悉的几何方法:

把全等三角形倒置,与原图补成平行四边形。

把不同数求和问题转化为相同数求和。

设计此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倒序相加”这一算法的合理性,从心理上完成对“首尾配对”算法的改进。

对公式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公式

和等腰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类比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记牢是快速准确解决难题的根本,学生刚看到这个公式会为公式的记忆发愁,用常见的梯形面积公式辅助记忆,就减轻了学生的课堂负担。

六、教学评价设计

1、教学过程自然,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符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切合学生实际。

  

2.各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层次合理,分类准确,描述语句具有可测量性。

 

3.密切结合学科特点,注意情感目标的建立

4.教学内容的选择符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

5.按照科学的分类,对教学内容进行正确地分析。

重点、难点的确定符合学生的当前水平,解决措施有力、切实可行。

七、教学板书

八、教学反思

根据教学经历和学生的反馈信息,对此节课有如下反思:

(1)在教学活动中,我重点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通过高斯的例子以及具体的图形,在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如何去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倒序相加法。

(2)在例题的设计过程中,遵循从易到难的基本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从基础到变式训练,达到了对公式的理解,加深了对公式的运用,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知三求二,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

(3)由于课堂授课时间有限,所以给学生的时间并没有很多,很多知识都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实现的,这是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