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交底钢筋班组.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34140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5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交底钢筋班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技术交底钢筋班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技术交底钢筋班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技术交底钢筋班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技术交底钢筋班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技术交底钢筋班组.docx

《技术交底钢筋班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交底钢筋班组.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技术交底钢筋班组.docx

技术交底钢筋班组

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

置信逸都·仁湖花园一期一标段

建设单位

遂宁置信置业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四川多元基石建设工程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

浙江八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交底部位

交底日期

交底人签字

接受交底人签字

交底内容: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置信逸都•仁湖花园项目,场地位于遂宁市蓬溪县金桥新区,金桥大道与金桥二路交汇处。

该项目为高层住宅,建筑面积103612.5m2,建筑层数地上最高26层、其中1#楼地上9层、2#楼地上4层、16#17#楼地上24层,无地下室,框架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及旋挖灌注桩基础,框架抗震等级非抗震,钢筋强度等级主要为一级、三级和冷轧带肋。

二、施工准备

1、严格把好进场钢筋的质量关,结构所用的钢筋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的规定和满足招标文件要求,每批进场的钢筋必须有出厂质量合格证明书或检验报告单,钢筋表面或每捆(盘)钢筋均应有标志,现场按钢筋生产的炉罐(批)号及规格分批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查对标志,外观检查等,并按规范规定抽样检验其力学性能。

2、钢筋在堆放时必须挂牌,并按级别、品种分规格整齐堆放,钢筋与地面之间应支垫不低于200㎜的底垫,对数量大,使用时间长的钢筋表面加物覆盖,防止钢筋锈蚀和污染。

3、钢筋规格配备不齐需代换时应先经过设计同意方可进行,并及时办理技术核定单。

4、钢筋表面应干净,无损伤、油漆、漆污和锈蚀等,在使用前应清除干净。

带有颗粒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三、钢筋的加工制作

1、施工现场搭设钢筋加工房2个,钢筋加工制作在加工房内进行。

2、钢筋放样前认真全面熟悉图纸,弄清节点处钢筋锚固长度,对梁柱节点处各构件的钢筋排放位置进行合理安排,避免绑扎时发生钢筋交叉打架情况。

钢筋工长根据结钢筋接头形式、位置、弯钩形式、长度进行放样,由技术负责人、责任工长进行审核检查,确保钢筋的制作质量。

3、所有钢筋尺寸必须满足施工规范要求,箍筋做到135度弯勾且平直长度不小于规范和设计要求,箍筋制作弯心直径要大于主筋直径。

4、本工程钢筋使用量大,在施工中应严格控制钢筋制作加工的质量。

5、该工程现浇板钢筋大量使用冷轧带肋钢筋其检查与验收应符合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和《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有关规定。

6、本工程钢筋直径≥Ф16时,钢筋接长采用闪光对焊、机械连接,钢筋直径<Ф16时,水平、竖向钢筋均采用绑扎搭接接长;钢筋焊接前必须试焊,检验合格后方可施焊,所有焊工必须持有焊工考试合格证,并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焊接操作。

焊接接头必须现场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7、焊接的接头形式,焊接工艺和质量验收要符合国家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钢筋接头的试验方法按《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中有关规定执行。

8、柱竖筋按一个楼层高度下料,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接头,接头相邻间距不少于500㎜且不小于35d;搭接接头间距不少于600㎜;接头最低距楼面距离满足规范要求,同一水平截面接头数量≤50%。

配制柱钢筋下料长度时应考虑在焊接过程中损失的长度。

9、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10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

 10、对钢筋加工质量的要求

 钢筋形状正确,平面上没有翘曲和不平现象;钢筋末端弯勾的净空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曲点处不得有裂纹;钢筋弯曲成型后允许全长偏差±10㎜,弯曲钢筋弯起高度偏差±5㎜,箍筋边长偏差±5㎜。

 11、钢筋制作工艺流程

  

 

四、钢筋的绑扎

1、钢筋安装绑扎工艺流程

 

   

2、绑扎丝:

采用20#铁丝绑扎直径12以上钢筋,22#铁丝绑扎直径10以下钢筋。

3、受力钢筋保护层

楼板、剪力墙

15㎜

地下室外墙内侧、水池底板和水池墙的背水面、地下室底板顶面,剪力墙边缘构件、厚度≥400mm的剪力墙、室外部分地下室顶板的迎土面

20mm

25㎜

柱、基础梁

30mm

地下室底板底面、承台、基础

40㎜

人工挖孔桩

50mm

4、钢筋绑扎质量标准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1

受力钢筋的排距

±5

2

钢筋弯起点位置

20

3

箍筋、横向

钢筋间距

绑扎骨架

±20

焊接骨架

±10

4

焊接预埋件

中心线位置

5

水平高差

+3、-0

5

受力钢筋的保护层

基础

±10

柱、梁

±5

板、墙

±3

五、基础钢筋工程施工方案及措施

为保证该地下基础工程顺利施工,加快进度,该工程所有的钢筋均在现场制作,加工好的钢筋直接运至地下绑扎,部分钢筋按总平面布置的安排设置在堆场分类别摆放成品钢筋。

各种构件的钢筋在施工前均由翻样工程师按图纸要求作出配料表,该配料表必须经技术负责人审核后方可下料。

各种成品钢筋必须严格做到按规格分别挂牌堆放整齐。

(一)基础柱及剪力墙钢筋制安

1、地下底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再插入剪力墙及柱插筋。

对墙柱插筋锚入底板内的深入以满足锚固长度为原则,还需落入底板保护层以上。

对插筋的弯钩长度要考虑插筋点的纵横钢筋的网格尺寸,以免无法正确操作就位。

为了确保外墙钢筋绑扎质量,沿地下室周围搭设钢管脚手架,在楼板下拉线找平,搭设水平钢管固定外墙立筋。

2、竖向钢筋弯钩应朝向柱心,角部钢筋的弯钩平面与模板面夹角,对矩形柱应为45°角,截面小的柱,用插入振动器时,弯钩和模板所成的角度不小于15°。

柱及剪力墙钢筋定位图

(二)筏板及防水板钢筋的制安

1、筏板及防水板的底部钢筋短跨钢筋放下排,长跨钢筋放上排,并尽可能沿短跨方向连跨通常布置,板面钢筋在角部相交时短跨钢筋在上排,长跨钢筋放下排。

2、当板底与梁底平时,板的下部钢筋伸入梁内,并置于梁下部钢筋之上。

3、待梁筋绑扎完毕,放入梁槽,经检查确认无误后,进行板筋绑扎,先扎底筋网,后扎面筋网,且面筋网中的纵向钢筋均从横筋下穿过。

4、在地下室钢筋施工过程中,还应采取以下措施对钢筋进行固定和定位:

对基础底板上层钢筋(包括筏板和防水板),采用Φ25钢筋铁马凳焊接加固,因上层钢筋的数量及重量,铁马凳采用横向通长设置,纵向间距按1000设置,铁马凳每个脚下安放100*100*50的与基础同标号的砼垫块。

六、主体钢筋施工方案及措施

(一)框架柱钢筋安装

1、工艺流程

套柱箍筋→画柱箍筋间距→绑扎柱筋

2、套柱箍筋:

按图纸设计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插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

3、画箍筋间距线:

在焊好的柱子主筋上,按图纸设计要求间距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

柱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梁节点边50㎜处,柱端与梁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4、柱箍筋绑扎:

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箍筋绑扎到位,由下向上绑扎,采用缠扣绑扎。

5、箍筋要绑扎水平并与主筋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可成梅花形交错绑扎。

6、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

7、柱上下两端应按规范及设计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8、为保证柱筋保护层厚度准确,柱子钢筋除沿柱高每隔@1000绑扎垫块外,还要在上、中、下用限位箍筋控制,详见下图:

(二)梁钢筋安装

1、工艺流程:

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梁的下部纵向钢筋→穿次梁下部纵向钢筋→放主梁上部纵向钢筋→放次梁上部纵向钢筋→按间距绑扎箍筋。

在梁底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先穿主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按已画好的间距

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钢筋,放主梁的上部纵向钢筋,穿次梁上部纵向钢筋,调整箍筋间距使其符合设计要求,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2、框架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图纸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

3、绑梁上部纵向钢筋的箍筋,宜采用套扣法绑扎。

4、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º,对于纵向受力钢筋接头处箍筋间距不大于100㎜,其箍筋弯钩应绕过接头钢筋。

5、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柱节点边50㎜处,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6、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受力筋为双排时,采用Ф25短钢筋垫铁,垫在两层钢筋之间,以保证钢筋排距符合图纸设计要求,钢筋垫铁间距为1000设置,垫铁措施详见下图:

(三)板钢筋安装

模板上画线→绑扎下部受力钢筋→水电布管预留预埋→绑上部支座负弯矩筋→安放板凳铁及垫块。

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

按划好的钢筋间距,先摆受力主筋,分布筋间距。

绑扎板筋时一般用八字扣,除外围两根钢筋的相交点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

为了保证楼板钢筋位置的正确和两层钢筋的间距,现采用铁马凳予以支撑,铁马凳放置间距为纵横800设置,铁马凳做法如下图:

(四)楼梯钢筋安装

1、工艺流程:

清理模板→模板上划线→绑扎下部受力筋→绑扎上部负弯矩筋。

2、先清除模板内杂物,木屑等,再在楼梯底模上划出主筋和分布筋位置线。

3、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

4、底板钢筋绑完后,待踏步模板支好,再绑扎踏步钢筋,主筋锚固到梁内。

(五)剪力墙钢筋安装

1、剪力墙的钢筋网绑扎同基础。

2、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两层钢筋之间,应设置撑铁(钩)以固定钢筋的间距。

3、墙筋绑扎时应吊线控制垂直度,并严格控制主筋间距。

剪力墙上下三道水平筋处应满扎,其余可梅花点绑扎。

4、为了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竖向受力筋外绑一道水平筋或箍筋,并将其与竖筋点焊,以固定墙、柱筋的位置,在点焊固定时要用线锤校正。

5、外墙浇筑后严禁开洞,所有洞口预埋件及埋管均应预留,洞边加筋详见施工图。

墙、柱内预留钢筋做防雷接地引线,应焊成通路。

其位置、数量及做法详见安装施工图,焊接工作应选派合格的焊工进行,不得损伤结构钢筋,水电安装的预埋,土建必须配合,不能错埋和漏埋。

(六)钢筋的连接

本工程钢筋连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

水平钢筋连接:

钢筋直径小于16mm的采用搭接连接;钢筋直径大于等于16mm的采用对焊连接,通长筋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机械连接钢筋套丝及直螺纹套筒。

竖向钢筋连接:

钢筋直径小于12mm的采用搭接或锚固;钢筋直径大于等于12mm的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

七、质量控制措施

(一)竖向钢筋偏位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在框架柱模板支撑系统前,宜在现浇砼楼面上放出柱筋边框线并且用垫块固定牢固。

2、钢筋放样时注意梁、柱筋的排列,尽量减少竖向主筋因排列问题而产生的位移。

3、在柱与梁顶交界处,扎筋时增加一个限位箍筋,点焊于梁筋上,并在施工楼层柱筋高约500处,柱筋增加一个定位箍筋,确保节点处柱筋在浇筑时不会发生偏位。

4、加强砼的现场浇筑管理工作,认真进行技术交底,严禁将整车或整料斗的砼直接灌注到柱内。

不得随意冲撞钢筋骨架,应先将砼卸在盘板上,再均匀下料,分层浇筑,振动器不得撬振柱钢筋。

(二)钢筋加工制作误差

1、钢筋开料切断尺寸不准,根据结构钢筋的所在部位和钢筋切断后的误差情况,确定调整或返工。

2、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箍筋歪斜,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

对于Ⅰ级钢筋只能进行一次重新调直和弯曲,其他级钢筋不宜重新调直和反复弯曲。

(三)钢筋绑扎与安装控制措施

1、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钢筋偏离规定位置及骨架扭曲变形。

2、保护层砂浆垫块应准确,垫块间距取800×800,否则导致露筋,引起钢筋锈蚀,造成结构隐患。

3、钢筋骨架绑扎完成后,会出现斜向一方,绑扎时铁线应绑成八字形,左右口绑扎发现箍筋遗漏、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好。

4、浇筑砼时,受到侧压钢筋位置出现位移时,钢筋值班人员应及时调整。

(四)钢筋焊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钢筋电渣压力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表一)

序号

现象

原因分析

控制措施

1

①焊接接头轴线偏移大于0.1d或超过2mm。

②接头弯折角度大于4º

①钢筋端部歪扭不直,在夹具中夹持不正或倾斜。

②夹县长期使用磨损,造成上下不同心。

③顶压时用力过大,使上钢筋晃动和移位。

④焊后夹具过早放松,接头末及冷却使上钢筋倾斜。

①钢筋端部歪扭和不直部份焊前应采用气割切断或矫正,端部歪扭的钢筋不得进行焊接。

②两钢筋夹持于夹具内,上、下应同心,焊接过程中上钢筋应保持垂直和稳定。

③夹具的滑杆和导杆之间如有较大间隙、造成夹具上下不同心时,应修理后再用。

压力应适当,不得过大。

④钢筋下送加压时,顶压力应适当,不得过大。

⑤焊接完成后,不能立即卸下夹具,应在停焊后约两分钟再卸夹具,以免钢筋倾斜。

2

①上钢筋咬边。

①焊接时电流太大,钢筋熔化过快。

②上钢筋端头没有压入熔池中,或压入深度不够。

③停机太晚,通电时间过长。

①焊接电流的大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需根据钢筋直径进行选择。

如焊接电流过大,钢筋熔化过快,上钢筋很容易发生咬边缺陷。

因此应适当降低焊接电流。

②钢筋端部熔化到一定程度后,上钢筋迅速下送,适当加大压量,以便使钢筋在熔池中有良好的结合。

③焊接通电时间与钢筋直径大小有关。

如焊接直径25mm的钢筋时,通电时间为40—50秒。

焊接通电时间不能过长,应根据所需熔化量适当控制。

3

①焊包不均勾,冒头部分其高度不足2mm。

②钢筋端部形成的焊缝厚薄不匀。

①钢筋端头倾斜过大而熔化量又不足,加压时熔化金属在接头四周分布不匀。

②采用钢丝圈引弧时,钢丝圈安放不正偏倒一边。

①当钢筋端头倾斜过大时,应事先将倾斜部份切去才能焊接。

②焊接时应适当加大熔化量,保证钢筋端部均匀熔化。

③采用钢丝圈引弧时,钢丝圈应置于钢筋端面中心,不能偏移。

钢筋电渣压力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表二)

序号

现象

原因分析

控制措施

4

①上下钢筋在结合处没有很好地熔合在一起,即未熔合。

①焊接过程中上钢筋提升过大或下送时速度过慢,钢筋端部熔化不良或形成断弧。

②焊接电流小或通电时间不够,使钢筋端部未能得到适宜的熔化量。

③焊接过程中设备发生故障,上钢筋卡住而未能及时压下。

①在引弧过程中精心操作,防止操纵杆提得太快和过高,以免间隙太大发生断路灭弧,但也应防止操纵杆提得太慢,以免钢筋粘连短路。

②适当增大焊接电流和延长焊接通电时间,使钢筋端部得到适宜的熔化量。

③及时修理焊接设备,保证正常使用。

5

①在焊包外部或焊缝内部由于气体的作用形成小孔眼即气泡。

①焊剂受潮,焊接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渗入熔池。

②钢筋锈蚀严重或表面不清洁。

①焊剂在使用前必须烘干,焊剂一般需经250℃烘干,时间不少于2小时。

②焊前应把钢筋端部铁锈及油污清除干净,避免在焊接时产生有害气体,影响接头质量。

6

①钢筋夹持处产生许多烧伤斑点或小弧坑。

①钢筋端部锈蚀严重,焊前未清除。

②夹具电极不干净。

③钢筋未夹紧,顶压时发生滑移。

①焊前应将钢筋端部120mm范围内的铁锈和油污清除干净。

②夹具电极上粘附熔渣及氧化物清除干净。

③焊前应把钢筋夹紧。

7

①焊缝中有非金属夹渣物即夹渣。

①通电时间短,钢筋在熔化过程中还未形成凸面即行顶压,熔渣无法排除。

②焊接电流过大或过小。

③焊剂熔化后形成的熔渣粘度大,不易流动。

④预压力太小。

①应根据钢筋直径大小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和通电时间。

②更换焊剂或加入一定比例的萤石,以增加熔渣的流动性。

③适当增加顶压力。

8

①接头时包上翻或下流。

①焊接电流大,通电时间短,上钢筋熔化较多,如顶压时用力过大,上钢筋端头压入熔池较多,挤出的熔化金属上翻。

②焊接过程中焊剂泄漏,熔化铁水失去约束,随焊剂泄漏下流。

①为防止焊包上翻,应适当减小焊接电流或加长通电时间,加压时用力适当,不能过猛。

②焊剂盒的下口及其间隙用石棉垫封塞好,防止焊剂泄漏。

钢筋闪光对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序号

现象

原因分析

控制措施

1

①未焊透:

焊口局部区域未能相互结晶,焊合不良,接头镦粗变形量很小,挤出的金属毛刺极不均匀,多集中于上口,并产生严重的胀开现象,从断口上可看到如同氧化膜粘合面的存在。

①焊接工艺方法应用不当。

比如对断面较大的钢筋理应采取预热闪光工艺施焊,却采用了连续闪光焊工艺。

②焊接参数选择不合适。

特别是烧化留量太小,变压器级数过高以及烧化速度太快等,造成焊件端面加热不足,也不均匀,未能形成比较均匀的熔化金属层,致使顶锻过程生硬,焊合面不完整。

①适当限制连续闪光焊工艺的使用范围,结合常用焊机及钢筋级别选用UNl—100焊机,焊接Ⅰ—Ⅱ钢筋。

②重视预热作用,掌握预热要领,力求扩大沿焊件纵向的加热区域,减小温度梯度。

其操作要领如下:

第一、根据钢筋级别采用相应的预热方式,随着钢筋级别的提高,预热频率应逐渐降低。

每次预热时间可在0.5—2秒内选择。

第二、预热间隙时间宜稍大于接触时间,以使通过热传导使温度趋于一致。

第三、预热压紧力应不小于0.3kg/mm2。

当具有足够的压紧力时,更多的部位则发生接触,于是沿焊件截面上的电流分布就比较均匀,使加热均匀。

③采用正常的烧化过程,使焊件获得符合要求的温度分布、尽可能平整的端面以及比较均匀的熔化金属层,为提高焊接质量创造良好的条件。

具体作法是:

第一、选择合适的烧化留量,保证烧化过程有足够的延续时间。

当采用闪光—预热—闪光焊工艺时,一次烧化留量宜等于钢筋端部不平度加上断切刀口严重压伤区段,二次烧化留量宜不小于8mm。

当采用连续闪光焊工艺时,其烧化留量宜相当于上述两次烧化留量之和。

第二、采用变化的烧化速度,保证烧化过程具有“慢一快一更快”的非线性加速度方式。

平均烧化速度一般可取为2mm/s。

当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因沿焊件截面加热均衡性减慢,烧化速度应略微降低。

2

①接头弯折或偏心,接头弯折角大于4º,轴线偏移大于0.1d或2mm

①钢筋端头歪斜。

②电极变形太大或安装不准确。

③焊机夹具晃动过大。

④操作不适当。

①钢筋端头弯曲时,焊前应于以矫直或切除。

②经常保持电极的正常外形,变形较大时应及时维修或更新,安装时应力求位置准确。

③夹具如因磨损较大,应及时进行维修。

④接头焊毕,稍冷后再小心地移动钢筋。

3

①过热:

从焊缝或近缝区焊口上可看到粗晶状态。

①预热过分,焊口及近缝区金属强烈受热。

②预热时接触太轻,间隙时间太短,热量过分集中于焊口。

③顶锻留量偏小,顶锻过程不足以使缝区产生适当塑性变形。

①根据钢筋级别品种及规格等情况确定其预热程度,并在生产中严加控制。

通过预热留量,借助焊机上的标尺,准确控制预热起始时间。

②采取低频预热方式,适当控制预热的接触时间,间隙时间及压紧力,使接头处既能获得较宽的低温加热区,改善接头的性能,又不致于产生大的过热区。

③严格控制顶锻时的温度和留量,当预热温度偏高时,可加快整个烧化过程的速度,以便顶锻过程能够在有力的情况下进行,从而有效地排除掉过热金属。

4

①脆断:

在低应力状态下,接头处发生无预兆性的突然断裂。

脆断可分为淬硬脆断和烧伤脆断。

①焊接工艺不当,致使温度梯度陡降,冷却速度过快,因而产生淬热缺陷。

②对于某些焊接性能较差的钢筋,焊后虽然采取了热处理措施,但因温度过低,未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①针对钢筋的焊接性,采取相应的焊接工艺,通常与碳当量(C5)来估价钢筋的焊接性。

碳当量与焊接性关系,因焊接方法而不同。

就钢筋闪光对焊来说,大致是:

C5小于等于0.55%,焊接性能“好”;O.55%<C5<0.65%,焊接性能“有限制”;C5=0.65%,焊接性能‘差”。

应根据碳当量数据,采取相应的焊接工艺。

对于焊接性“有限制”的钢筋,不论其直径大小,均采用闪光—预热—闪光焊:

对于焊接性“差”的钢筋,更要考虑预热方式。

②正确控制热处理程度。

对于难焊的Ⅳ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焊后进行热处理时,第一,避免快速加热和快速冷却,第二,正确控制加热温度。

5

①烧伤:

钢筋与电极接触处在焊接时产生的熔化状态。

对于淬硬倾向较敏感的钢筋,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缺陷。

①钢筋与电极接触处洁净程度不一致,夹紧力不足,局部区域电阻很大,因而产生了不允许的电阻热。

②电极外形不当或严重变形,导电面积不足,致使局部区域电流密度过大。

③热处理时电极太脏,变压器级数过高。

①钢筋端部约130mm的长度范围内,焊前应仔细清除锈斑、污物,电极表面应经常保持干净,确保导电良好。

②电极宜作成带三角形槽口的外形,长度应不小于55mm,使用期间应经常进行修整,保证与钢筋有足够的接触面积。

③在焊接或热处理时,应夹紧钢筋。

④热处理时,变压器级数宜采用Ⅰ、Ⅱ级,并且电极表面应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6

①塑性不良:

接头冷弯试验时,受拉区横肋根部产生大于0.15mm的裂纹。

①调伸长度过小,焊接时向电极散热加剧,成变压器极数过高,烧化过程过分强烈,温度沿焊件纵向扩散的距离减小,形成陡降的温度,使接头处产生硬化,引起塑性降低。

②顶锻留量过大,使顶锻过分,引起接头区金属纤维弯曲,对接头塑性产生了不利影响。

①在不致发生旁弯的前提下,尽可能加大调伸长度,采取焊机所能调整的最大调伸长度进行焊接。

不同级别、不同直径的钢筋对焊时,应将电阻较大一端的调伸长度调大一些,以便在烧化过程中所引起的较多缩短,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偿。

②在采取适当的顶锻留量的前提下,快速有力的完成顶锻过程,保证接头具有匀称、美观的外形。

2、钢筋工程质量标准

 

(1)安装钢筋时的允许偏差见下表: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受力主筋

间距

排距

±10

±5

2

箍筋间距(绑扎骨架)

±20

3

主筋保护层

基础

柱和梁

板和墙

±10

±5

±3

4

焊接预埋件

中心位移

平整度

5

3

(2)钢筋加工制作及其绑扎过程中不合格品的控制及纠正措施

(3)钢筋制作安装由钢筋工长监督施工,由质量检查员重复检查。

对关键部位,即梁、挑梁的配筋、抗震要求、加密箍筋的区域应特别注意核查。

(4)钢筋焊接操作工应持证上岗,在正式焊接前先试焊,焊件合格方可施焊。

在所有焊接的钢筋中还应按规范要求随机抽取试样进行试验。

八、安全控制措施

1、钢筋加工车间必须合理布置,各工序的操作范围互不干扰。

运输道路应畅通,严禁闲人来往,开工前,应检查机械设备,电器安装和工具等有无毛病。

2、机械应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检查和安装,机座必须稳固,转动危险部位应安设防护措施。

3、机械设备必须有专人负责,并按现行有关钢筋机械安全操作规程执行。

电闸、开关应装在箱内,用后锁好。

施工机械和电器设备不得带病运转和超负荷作业,发现不正常情况应停机检查,不得在运转过程中维修。

机械设备必须装漏电保护装置。

4、钢筋加工车间布置合理所有机械均按一机一闸一漏设置现场用电制定严密的安全用电责任制,做好施工用电安全技术交底,配电箱应用分级设置,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同时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除作保护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线的首端处,设置漏电保护装置,每台用电设备应有各处专用的开关箱,必须实行“一机、一闸、一箱、一漏”制,严禁用一个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二台及二台以上的用电设备(含插座)。

开关箱在使用过程中操作顺序,送有、操作:

分配电箱→开关箱→用电设备;停电操作:

用电设备→开关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